隨著滴滴和美團都採用了聚合打車模式,網約車市場開始進入整合階段,單純依靠自有平臺的運力很難滿足市場的需求,而且還會遭遇增長瓶頸。而隨著首汽約車等自營平臺在網約車市場攪動風雲,並且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多的行業企業蠢蠢欲動,他們希望可以藉助於網約車來提升品牌價值。

這次騰訊與廣汽的合作雖然早有預兆,可是從合作模式來看,明顯是分工明確,顯然是要大幹一場的意思。但是現在的網約車市場,本就陷入了增長瓶頸之中,行業企業紛紛尋找出路,而這個時候騰訊和廣汽反而選擇入局,它們為何要這麼做?入局後會對網約車市場造成怎樣的影響?

網約車市場競爭激烈,新入局者毫無優勢?

作為互聯網巨頭,騰訊幾乎參與了整個網約車市場發展的所有階段,對行業十分熟悉。從滴滴合併快的、收購優步中國,似乎都能看到騰訊的影子。而在市場中,卻是從來都不乏挑戰者,神州專車、美團打車、高德等一直在行業內推出新產品,而長安、一汽、首汽等也是以不同的方式推出了自己的網約車服務平臺,雖然在規模上比不上行業內其他競爭對手,可是從它們的戰略佈局來看,網約車市場的紅利是不可能放棄的。

而在網約車發行業展的這幾年,大部分的市場已經被瓜分完畢,其中滴滴佔據超過90%的市場份額,其他的入局者雖然也不少,可是佔有市場份額並不大。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一定的市場空間可以挖掘,而毫無意外的是,新入局者類似於廣汽和騰訊都是採用了自營車的模式,不僅可以控制平臺車輛和運力,還能提升乘車安全。

廣汽此次與騰訊合作,先是在廣州開展業務,隨後還會在今年內再擴展5個城市,如無意外應該都是一線城市。由廣汽提供車輛和專職的司機,騰訊則來進行運營,包括底層的地圖到交易等系統性的全方位服務解決方案等。不同於美團打車和滴滴們需要招募司機才能進行運營,如祺出行是自有車輛和司機的,就不用太過於擔心運力和車輛的問題。而在運營初期,他們不會投入太大量的車輛到市場中,但並不排除在市場打開之後有新的投入計劃。

作為新的入局者,如祺出行似乎並不具備多少的互聯網因素,但好在有騰訊作為幫手,如果可以在微信和QQ上打通渠道,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的服務,也未嘗不能快速打開市場,當然這一切還是要看騰訊這邊的運營能力有多強了。

“如祺出行”的運作邏輯,背後並不簡單

其實現在的市場中首汽約車等品牌已經運作有一段時間了,其與廣汽一樣是採用了自主經營的模式,車輛和司機都是自己的。可是不同的是,此次如祺出行的上線,可能更多的是以騰訊來主導並進行運作的。這就不一樣了,廣汽要的是品牌價值,而騰訊要的是商業價值,包括此次試驗的智能化大數據分析法在網約車領域是否適用,它還會進行鍼對性地改進。

廣汽在互聯網方面的應用並不成熟,因此他只做幕後工作,類似於車輛和司機網絡的搭建,提升銷售和後市場體系,在促進新業務發展、拓展業務市場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表明了廣汽進行有轉型的決心。廣汽在如祺出行平臺所投入的車輛全部是新能源車,相比現有網車市場的燃油車輛更加環保。據悉,廣汽此次將會投入5萬輛新車,未來可能還會有新的投入計劃。

而騰訊則並不只是單純的進行網約車業務的運營,其中利用自己作為數字化助手的工具性能,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系統、位置服務等進行融合,幫助其進行產業化運作。如果可能的話,未來的騰訊會以如祺出行為試驗,再推出更多產業合作項目,屆時這一套運作系統便可以直接進行復制,這才是騰訊看重的。舉個例子,類似於數據分析和交易系統是可以成套使用的。

因此,騰訊和廣汽的這次合作選擇的網約車行業業務既有可塑性,又有一定的可運作空間,如祺出行是騰訊和廣汽強強聯手的產物。

“如祺出行”能成功嗎?

即便是當前的網約車市場競爭如此激烈,但並不代表“如祺出行”就沒有機會了,反而在當前的網約車市場逐漸趨於飽和狀態,產品創新乏力,行業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來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鯰魚效應”。而兩大巨頭的合作也確實能起到一樣的效果,從基礎的硬件系統到軟件運營系統的搭建都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比如其如果可以通過技術來提升車輛的接單率,減少空車率,就能具備很強的行業競爭力。

“如祺出行”的入局或許只是一個開始,在未來新的私家車排放標準實施後,各個平臺的運力也勢必會受到影響,而“如祺出行”的新能源車反而會更有優勢。除此之外,廣汽加騰訊的品牌加成,將會使得其在市場中能更容易地吸引到更多的用戶,即便是當前的市場需要從零開始做,但騰訊有著龐大的用戶基礎和流量足以幫助其度過最艱難的運營時期。

筆者認為“如祺出行”可能並非是一個以市場運作為主的業務平臺,它將作為廣汽和騰訊進行產業化合作的開始,當然也能成為它們的一次很好的嘗試。當前的網約車市場需要的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更多的產品創新,只有這樣平臺才能有立足之地。

特別聲明:本文為DoNews簽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DoNews專欄獲取授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