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趙成 每經編輯 段思瑤

廣汽入局網約車“虎口奪食”為新能源車增加分銷渠道?

圖片來源:攝圖網

“網約車沒有以前賺錢了!”記者詢問網約車司機近況時,得到的答覆幾乎如出一轍。儘管如此,主機廠對網約車市場依然“躍躍欲試”。6月18日,廣汽集團宣佈移動出行項目“如祺出行”正式上線。

由主機廠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廣汽集團並非先例。此前,吉利的“曹操專車”、上汽的“享道出行”、江淮的“和行約車”等早已相繼入局網約車市場。面對新的出行模式,傳統車企從未放棄跑馬圈地,問題的關鍵是,留給它們的機會還有多少?

公開數據顯示,當前網約車市場,滴滴出行以超過50%的滲透率居各平臺之首,排在滴滴後面的首汽約車、神州專車和易到,市場滲透率都不足3%。由此可見,在當前的網約車市場,滴滴的寡頭地位相當明顯。

但對傳統車企而言,入局網約車也不意味著全然沒有機會。當前滴滴處於戰略調整期,網約車服務與之前相比,無論是價格還是便利性都在降低,如何帶來更好的乘車體驗,這對傳統車企來說是個良好的入局機會。

廣汽意識到了這個商機,但它如何抓住良機脫穎而出,這是業內關注的話題。

廣汽入“局”

滴滴在網約車的江湖地位是用錢“燒”出來的。公開數據顯示,滴滴出行2018年持續虧損,補貼司機超過113億元,全年虧損總額高達109億元。新入局的網約車想要“虎口奪食”,並非易事。

與滴滴相比,剛入局網約車的廣汽還略顯“稚嫩”。6月19日晚,記者嘗試在廣州天河區用“如祺出行”叫車,但一直無人接單。隨後,記者諮詢客服了解到,“如祺出行”試運營期間僅投放了200輛車,投放區域包括廣州的天河區、荔灣區、越秀區和海珠區,打不到車的原因可能是臨近司機下班,車輛較少。

記者瞭解到,上汽於2018年年底推出“享道出行”,在試運行期間的投放量約為1000輛。相比之下,“如祺出行”在初期的車輛投放量上並不多。

與滴滴的C2C模式不同,廣汽推出的“如祺出行”在市場競爭初期走的是B2C模式,與吉利推出的曹操出行相似。目前,曹操專車進入市場已超過3年,尚未盈利,只在一些城市實現盈虧平衡。由此可見,廣汽想在此領域有所作為也並非易事。

但廣汽方面認為,它們的優勢在於與科技巨頭騰訊合作,可以使其在產業端和消費端的資源優勢較為明顯。記者瞭解到,“如祺出行”的運營車輛將全部來自“廣汽系”,包括GE3 530、Aion S、雷凌雙擎等,後續還將投入智能網聯新能源定製車型。

另外,騰訊方面的優勢在於能夠獲取更精準的用戶出行需求大數據並進行分析,加快車聯網技術、無人駕駛技術等前沿科技的研發等,有利於後期進一步探索新型的出行商業模式。

“‘如祺出行’屬於後來者,不可避免的要繳納相應的‘學費’。”廣汽集團移動出行項目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移動出行仍然是一個新興產業,過往有不少企業作為先行者,為探索行業發展的最佳模式花費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財力,取得了不少成功經驗,也有許多失敗的教訓。廣汽會在此基礎上,探索、實現更加經濟、高效、合理的投入模式。”

為新能源車增加分銷渠道?

“在如今低迷的車市背景下,車企入局網約車,很大程度上是為新能源汽車增加分銷渠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汽車行業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事實上,除了廣汽,吉利、北汽、江淮等企業也都青睞選用新能源汽車作為網約車。在主機廠看來,選用新能源車除了能幫助她們增加分銷渠道外,相較於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的成本優勢更為明顯。

有網約車司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2017款吉利帝豪EV為例,每跑100公里大概需要15度電,平均每百公里的成本價為16元。但是換做燃油車,按照每100公里7升汽油(7元/升)來計算,成本價大概為49元。

除了用車成本低,新能源車的保養成本也較低,再加上部分城市還可享受不限牌、不限行等政策支持,新能源車成為不少企業佈局網約車市場的首選。

政策方面的推動,也使新能源網約車成為新的發展趨勢。此前,廣東惠州、海南三亞等地先後出臺了網約車新規。例如惠州出臺的《惠州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試行)》中,規定從事網約車經營的車輛應為“車輛軸距不小於2650毫米的新能源汽車”。

上述廣汽集團移動出行項目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汽車產業的優化升級和共享出行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汽車產業的優化升級將不斷提升消費者的出行體驗,而共享出行的發展反過來對汽車產業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二者之間相輔相成。

“網約車這種新興的消費模式,值得去關注和探討,未來如何發展有待於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向前發展。新能源汽車與網約車市場兩者目前都處在發展階段,兩者合作能夠達到雙贏效果。”中汽協副祕書長葉盛基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