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薏米粥不是所有人都合適,另一種人加1味藥更好

枸杞 中醫 中藥 本草綱目 微微健康網 2017-06-15

說到溼氣,南方人對於這個東西,實在是再熟悉不過了。北方主講是寒氣,南方人主講的是溼氣。但祛寒比祛溼容易。祛溼不像祛寒,吃些溫性食物,搞不好溼氣會變成溼熱,到時候就更麻煩了。

紅豆薏米粥不是所有人都合適,另一種人加1味藥更好

先來了解下“溼氣重”

體內有溼氣,一個是環境因素造成,一個是個人生活習慣造成。加上體內的溼氣,沒有通過正常渠道排出體外,滯留在體內,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溼氣。

溼氣排不出去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進入體內的水分多餘身體正常排放量,例如南方的三四月份,梅雨天氣,到處潮溼,人若長時間在潮溼的環境中,就很容易形成溼氣。另外一個原因則是脾虛,脾臟負責身體內部的溼氣運轉。如果脾臟過於虛弱,那麼水分就拍不出體外,進而導致溼氣重。

紅豆薏米粥不是所有人都合適,另一種人加1味藥更好

紅豆薏米粥真能祛溼?

紅豆薏米粥是可以祛溼,但不是每個人都合適。薏米屬於性寒,通過炒至薏米,把寒性去除,便能達到祛溼消腫的作用。而紅豆呢?富含鐵元素,養心。鐵元素同時能生血,對血虛的人大有好處。

若是不是因為脾虛而造成的溼氣過重,紅豆薏米粥是可以起到作用,它能加強身體排溼氣的量,正如南方人提倡的三四月份吃紅豆薏米粥一樣。

如果患者是因為脾虛而造成的溼氣重,自然的,吃再多的紅豆薏米粥也起不到作用。因為是脾臟出了問題。“盲羊補牢”這個故事我們都聽過,如果圍欄不補上,那麼養再多的羊,也於事無補。

紅豆薏米粥不是所有人都合適,另一種人加1味藥更好

屬於脾虛的人,應該怎麼祛溼?

不妨把紅豆去掉,改成青錢柳和芡實。青錢柳葉不僅可以輔助的降低三高症狀,它的作用還有祛溼消腫,這個作用和薏米一樣。

芡實:一味非常出名的中藥,它和枸杞一樣,也是藥食同源,最關鍵的是,它能調理脾胃,也就是說,它能調理脾臟,脾臟恢復了,對於祛溼的效果就更加明顯。

紅豆薏米粥不是所有人都合適,另一種人加1味藥更好

做法:

沒有做法,說再多的理論也只是理論,畢竟中醫講究的是辯證。《本草綱目》,有記載,青錢柳薏仁茶:薏米(也叫薏仁)15g、青錢柳嫩葉15g,先用鍋把薏米炒至泛黃,主要是把它的寒性降低,之後放入水煮,大概十分鐘,接著把青錢柳嫩葉放入。再煮大概五分鐘,放涼,當茶飲用。

這就是合適脾臟虛弱的人,用以祛溼之用的茶飲。它能祛溼消腫,同時還能調理脾臟,降低三高症狀。最典型的就是廣東、廣西人,喝點這個茶,很快就好,市面上、網上也有很多,當地人也經常買來喝。

紅豆薏米粥不是所有人都合適,另一種人加1味藥更好

如何判斷溼氣重?

重要的就是壓軸的,所以我把重要的放在後面。例舉了幾點溼氣重的特徵,也更容易判斷。一個從精神上,就是睡眠即便再多,溼氣重的人,還是會覺得很困。一個從觀察大便上,溼氣重的人,大便是很難衝乾淨的,很粘膩。再者是溼氣重的人,會有很重的口氣,即口臭,這些都是可以通過自身判斷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