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戶如何避免成為守房奴?

購房 裝修 農業 房產 田野政治學 2018-12-04
拆遷戶如何避免成為守房奴?

國家棚戶區改造,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新型城市的規劃建設,同時也改善了棚戶區乃至郊區農村的居住環境,可謂雙贏。近年來,拆遷戶成為了社會的敏感熱詞,在如今城市高房價下,拆遷戶好像成了擁有眾多房產的代名詞。在普遍的認知裡,大多數在城市中擁有幾套房,完全可以依靠這些房屋的租金就足以獲得不菲收入,於是一些“房姐”、“房叔”、“房祖宗”等社會名詞,來喻比這些現象。

拆遷戶獲得鉅額房屋補償固然好,但在欣喜之餘,也發現了拆遷戶這一群體自身存在的問題,值得關注。比如,如何避免成為守房奴就是其中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這裡所說的守房奴,你暫且可以把她理解為一箇中性詞語,一方面拆遷戶獲得補償,算是應得的;另一方面,作為守房奴,畢竟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對於拆遷戶來說,不論是錢款補償,還是房屋補償,都是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的,甚至說是一夜之間也不為過。對於很多人來說,依靠分得的房屋,賺取租金,可能就成了“主業”。不僅如此,在某些城市的安置回遷房內,拆遷戶依靠著“本地”的優勢,甚至開始壟斷了當地的物業管理,這一現象尤其在回遷房和商品房和區裡變得更加普遍,如小區的物業管理人員、沙土買賣、裝修材料等,都被本地拆遷戶所控制,造成商品小區管理的混亂。

尤其對處於郊區的拆遷戶來說,很多都是以農業人員為主,在耕地和房屋轉變為城市中的商品房後,一下子從耕地的農戶變為城市居民,並且沒有了耕種的土地,融入城市生活需要一個過程。拆遷戶具有了超越城市居民的物質條件,但在觀念、職業經營等方面,卻沒有跟上這種突然的轉變,很多人甚至以下變得窮的只剩下房子和錢了,巨大的反差之下,難免一部分人就走上了守房奴的道路。

尤其是時代以務農為主業的拆遷戶,更加需要避免成為守房奴。我曾不止一次聽到,有的拆遷戶父母,時常以拆遷分得的房子,來“鼓勵”自家的孩子,畢業之後你就有幾套房了,不用發愁了!老一輩可以成為收房奴,但千萬不要讓年輕的下一代成為守房奴,畢竟擁有的房子和錢財是有限的,個人長遠發展所具備的學識才是無限的財富。

我們很難去評價守房奴的對錯,在如今的市場條件下,守房奴也是客觀的收入回報,並且確實足以保證衣食無憂。但對於大多數沒有職業技能的拆遷戶來說,一旦所持有的房產不能支撐家庭的開支,收房奴自然也就變得不可持續,破裂之後,如何足以依靠其他手段謀生呢?或許目前的擔憂是多餘的,但誰也無法排除這樣的情況發生。

不論是不是拆遷戶,我們應當擺正心態,不論到何時,依靠自身奮鬥,不斷獲取學識,提煉能力,才是可以終身享有的財富。對於身份突然轉變的拆遷戶來說,肯定不希望成為守房奴的代名詞。如果你“很不幸”不是拆遷戶的一份子,更不要羨慕成為守房奴,否則我們的格局未免太小,尤其在人生的起步階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