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


"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如果一個從未經商的人要教你如何創業,你會覺得靠譜嗎?明顯不靠譜。

買房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買房人在買房的時候,卻總是喜歡聽身邊親朋好友的意見,而那些人,可能根本沒有什麼房產投資經驗。

人們總是好為人師,但可能他們不會想到,有時候自己信口開河,幾句話就勸阻了朋友的購房計劃,但這最終可能讓別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則報道被刷屏過。

弟弟和弟媳準備買房子,當時姐姐一家也在,房子的價格是90萬。姐姐勸阻弟弟要考慮清楚,畢竟家裡兩個孩子也不是不花錢,並且還房貸的壓力也很大。弟弟聽從了姐姐的話,沒有買這個房子。


"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如果一個從未經商的人要教你如何創業,你會覺得靠譜嗎?明顯不靠譜。

買房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買房人在買房的時候,卻總是喜歡聽身邊親朋好友的意見,而那些人,可能根本沒有什麼房產投資經驗。

人們總是好為人師,但可能他們不會想到,有時候自己信口開河,幾句話就勸阻了朋友的購房計劃,但這最終可能讓別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則報道被刷屏過。

弟弟和弟媳準備買房子,當時姐姐一家也在,房子的價格是90萬。姐姐勸阻弟弟要考慮清楚,畢竟家裡兩個孩子也不是不花錢,並且還房貸的壓力也很大。弟弟聽從了姐姐的話,沒有買這個房子。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後來房子價格飆漲了幾十萬。弟弟的錢已經不夠買那房子了,弟媳一怒之下把姐姐家的房子砸了。理由是:因為姐姐攔著沒讓她家買房。現在買不起了。

"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如果一個從未經商的人要教你如何創業,你會覺得靠譜嗎?明顯不靠譜。

買房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買房人在買房的時候,卻總是喜歡聽身邊親朋好友的意見,而那些人,可能根本沒有什麼房產投資經驗。

人們總是好為人師,但可能他們不會想到,有時候自己信口開河,幾句話就勸阻了朋友的購房計劃,但這最終可能讓別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則報道被刷屏過。

弟弟和弟媳準備買房子,當時姐姐一家也在,房子的價格是90萬。姐姐勸阻弟弟要考慮清楚,畢竟家裡兩個孩子也不是不花錢,並且還房貸的壓力也很大。弟弟聽從了姐姐的話,沒有買這個房子。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後來房子價格飆漲了幾十萬。弟弟的錢已經不夠買那房子了,弟媳一怒之下把姐姐家的房子砸了。理由是:因為姐姐攔著沒讓她家買房。現在買不起了。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自己不帶腦子,盲信他人,結果本應該自己負責。但是,中國人做事,賺到了都歸功於自己決策精明,虧掉了一定會歸咎於他人錯誤影響。所以,好為人師,其實是危險的。


"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如果一個從未經商的人要教你如何創業,你會覺得靠譜嗎?明顯不靠譜。

買房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買房人在買房的時候,卻總是喜歡聽身邊親朋好友的意見,而那些人,可能根本沒有什麼房產投資經驗。

人們總是好為人師,但可能他們不會想到,有時候自己信口開河,幾句話就勸阻了朋友的購房計劃,但這最終可能讓別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則報道被刷屏過。

弟弟和弟媳準備買房子,當時姐姐一家也在,房子的價格是90萬。姐姐勸阻弟弟要考慮清楚,畢竟家裡兩個孩子也不是不花錢,並且還房貸的壓力也很大。弟弟聽從了姐姐的話,沒有買這個房子。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後來房子價格飆漲了幾十萬。弟弟的錢已經不夠買那房子了,弟媳一怒之下把姐姐家的房子砸了。理由是:因為姐姐攔著沒讓她家買房。現在買不起了。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自己不帶腦子,盲信他人,結果本應該自己負責。但是,中國人做事,賺到了都歸功於自己決策精明,虧掉了一定會歸咎於他人錯誤影響。所以,好為人師,其實是危險的。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在中國樓市歷史進程中,有千千萬萬的農村家庭,錯過了樓市的紅利。而他們大多數是因為找錯了老師,他們太相信七大姑八大姨,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輩們的意見。

中國改革開放後,讓千千萬萬的農村家庭也逐漸開始富起來。他們面臨第一個重大置業選擇,是到縣城去購房?還是在農村宅基地自建房?還是隻是把錢存在銀行?

大多數農村家庭選擇了後面兩個選項,留守農村。這樣的選擇很大程度是長輩們給的意見。以長輩們的過往經驗,農村的田地就是命根,沒有其他鐵飯碗,不能輕易離開農村。

時代變遷,中國過往幾十年的城鎮化,堪稱是一次史詩級的人口遷移。數以億計的人口從農村向鄉鎮、縣城以及大城市轉移。與這次史詩級人口遷移相伴的,是中國樓市幾十年的超級牛市。

但長輩們看不到這樣的歷史潮流,他們無法割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所以他們會勸阻年輕人去縣城購房。

長輩們的基礎觀點是:留在農村,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便永遠不會餓死。而如果去城裡買房,一旦失業了豈不是要餓死?

"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如果一個從未經商的人要教你如何創業,你會覺得靠譜嗎?明顯不靠譜。

買房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買房人在買房的時候,卻總是喜歡聽身邊親朋好友的意見,而那些人,可能根本沒有什麼房產投資經驗。

人們總是好為人師,但可能他們不會想到,有時候自己信口開河,幾句話就勸阻了朋友的購房計劃,但這最終可能讓別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則報道被刷屏過。

弟弟和弟媳準備買房子,當時姐姐一家也在,房子的價格是90萬。姐姐勸阻弟弟要考慮清楚,畢竟家裡兩個孩子也不是不花錢,並且還房貸的壓力也很大。弟弟聽從了姐姐的話,沒有買這個房子。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後來房子價格飆漲了幾十萬。弟弟的錢已經不夠買那房子了,弟媳一怒之下把姐姐家的房子砸了。理由是:因為姐姐攔著沒讓她家買房。現在買不起了。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自己不帶腦子,盲信他人,結果本應該自己負責。但是,中國人做事,賺到了都歸功於自己決策精明,虧掉了一定會歸咎於他人錯誤影響。所以,好為人師,其實是危險的。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在中國樓市歷史進程中,有千千萬萬的農村家庭,錯過了樓市的紅利。而他們大多數是因為找錯了老師,他們太相信七大姑八大姨,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輩們的意見。

中國改革開放後,讓千千萬萬的農村家庭也逐漸開始富起來。他們面臨第一個重大置業選擇,是到縣城去購房?還是在農村宅基地自建房?還是隻是把錢存在銀行?

大多數農村家庭選擇了後面兩個選項,留守農村。這樣的選擇很大程度是長輩們給的意見。以長輩們的過往經驗,農村的田地就是命根,沒有其他鐵飯碗,不能輕易離開農村。

時代變遷,中國過往幾十年的城鎮化,堪稱是一次史詩級的人口遷移。數以億計的人口從農村向鄉鎮、縣城以及大城市轉移。與這次史詩級人口遷移相伴的,是中國樓市幾十年的超級牛市。

但長輩們看不到這樣的歷史潮流,他們無法割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所以他們會勸阻年輕人去縣城購房。

長輩們的基礎觀點是:留在農村,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便永遠不會餓死。而如果去城裡買房,一旦失業了豈不是要餓死?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所以,在長輩的影響下,絕大多數農村家庭會選擇把錢存下來,或者選擇農村裡自建新房。他們對從銀行那裡領到的一點利息喜不自禁。而事實上,貨幣不斷貶值,他們的財富被通貨膨脹不斷吞噬。

農村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輩們,自稱吃的鹽比年輕人吃的飯還多,但他們太看重農村田地,看不到城鎮化的浪潮,在買房這件事上,大都是保守思想。但偏偏他們的意見,成為這些農村家庭的最初選擇。


"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如果一個從未經商的人要教你如何創業,你會覺得靠譜嗎?明顯不靠譜。

買房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買房人在買房的時候,卻總是喜歡聽身邊親朋好友的意見,而那些人,可能根本沒有什麼房產投資經驗。

人們總是好為人師,但可能他們不會想到,有時候自己信口開河,幾句話就勸阻了朋友的購房計劃,但這最終可能讓別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則報道被刷屏過。

弟弟和弟媳準備買房子,當時姐姐一家也在,房子的價格是90萬。姐姐勸阻弟弟要考慮清楚,畢竟家裡兩個孩子也不是不花錢,並且還房貸的壓力也很大。弟弟聽從了姐姐的話,沒有買這個房子。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後來房子價格飆漲了幾十萬。弟弟的錢已經不夠買那房子了,弟媳一怒之下把姐姐家的房子砸了。理由是:因為姐姐攔著沒讓她家買房。現在買不起了。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自己不帶腦子,盲信他人,結果本應該自己負責。但是,中國人做事,賺到了都歸功於自己決策精明,虧掉了一定會歸咎於他人錯誤影響。所以,好為人師,其實是危險的。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在中國樓市歷史進程中,有千千萬萬的農村家庭,錯過了樓市的紅利。而他們大多數是因為找錯了老師,他們太相信七大姑八大姨,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輩們的意見。

中國改革開放後,讓千千萬萬的農村家庭也逐漸開始富起來。他們面臨第一個重大置業選擇,是到縣城去購房?還是在農村宅基地自建房?還是隻是把錢存在銀行?

大多數農村家庭選擇了後面兩個選項,留守農村。這樣的選擇很大程度是長輩們給的意見。以長輩們的過往經驗,農村的田地就是命根,沒有其他鐵飯碗,不能輕易離開農村。

時代變遷,中國過往幾十年的城鎮化,堪稱是一次史詩級的人口遷移。數以億計的人口從農村向鄉鎮、縣城以及大城市轉移。與這次史詩級人口遷移相伴的,是中國樓市幾十年的超級牛市。

但長輩們看不到這樣的歷史潮流,他們無法割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所以他們會勸阻年輕人去縣城購房。

長輩們的基礎觀點是:留在農村,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便永遠不會餓死。而如果去城裡買房,一旦失業了豈不是要餓死?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所以,在長輩的影響下,絕大多數農村家庭會選擇把錢存下來,或者選擇農村裡自建新房。他們對從銀行那裡領到的一點利息喜不自禁。而事實上,貨幣不斷貶值,他們的財富被通貨膨脹不斷吞噬。

農村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輩們,自稱吃的鹽比年輕人吃的飯還多,但他們太看重農村田地,看不到城鎮化的浪潮,在買房這件事上,大都是保守思想。但偏偏他們的意見,成為這些農村家庭的最初選擇。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在城鎮化浪潮,城鄉二元土地制度發展下,城市的土地價值越來越高,房產價值也越來越高。而農村的土地價值卻越來越低,房產價值也越來越低。

今天,在廣大農村,我們隨處可見大量空置的房產。儘管其中有很多修建得非常漂亮,可惜仍是人去樓空。形成了眾多的空村。

"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如果一個從未經商的人要教你如何創業,你會覺得靠譜嗎?明顯不靠譜。

買房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買房人在買房的時候,卻總是喜歡聽身邊親朋好友的意見,而那些人,可能根本沒有什麼房產投資經驗。

人們總是好為人師,但可能他們不會想到,有時候自己信口開河,幾句話就勸阻了朋友的購房計劃,但這最終可能讓別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則報道被刷屏過。

弟弟和弟媳準備買房子,當時姐姐一家也在,房子的價格是90萬。姐姐勸阻弟弟要考慮清楚,畢竟家裡兩個孩子也不是不花錢,並且還房貸的壓力也很大。弟弟聽從了姐姐的話,沒有買這個房子。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後來房子價格飆漲了幾十萬。弟弟的錢已經不夠買那房子了,弟媳一怒之下把姐姐家的房子砸了。理由是:因為姐姐攔著沒讓她家買房。現在買不起了。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自己不帶腦子,盲信他人,結果本應該自己負責。但是,中國人做事,賺到了都歸功於自己決策精明,虧掉了一定會歸咎於他人錯誤影響。所以,好為人師,其實是危險的。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在中國樓市歷史進程中,有千千萬萬的農村家庭,錯過了樓市的紅利。而他們大多數是因為找錯了老師,他們太相信七大姑八大姨,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輩們的意見。

中國改革開放後,讓千千萬萬的農村家庭也逐漸開始富起來。他們面臨第一個重大置業選擇,是到縣城去購房?還是在農村宅基地自建房?還是隻是把錢存在銀行?

大多數農村家庭選擇了後面兩個選項,留守農村。這樣的選擇很大程度是長輩們給的意見。以長輩們的過往經驗,農村的田地就是命根,沒有其他鐵飯碗,不能輕易離開農村。

時代變遷,中國過往幾十年的城鎮化,堪稱是一次史詩級的人口遷移。數以億計的人口從農村向鄉鎮、縣城以及大城市轉移。與這次史詩級人口遷移相伴的,是中國樓市幾十年的超級牛市。

但長輩們看不到這樣的歷史潮流,他們無法割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所以他們會勸阻年輕人去縣城購房。

長輩們的基礎觀點是:留在農村,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便永遠不會餓死。而如果去城裡買房,一旦失業了豈不是要餓死?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所以,在長輩的影響下,絕大多數農村家庭會選擇把錢存下來,或者選擇農村裡自建新房。他們對從銀行那裡領到的一點利息喜不自禁。而事實上,貨幣不斷貶值,他們的財富被通貨膨脹不斷吞噬。

農村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輩們,自稱吃的鹽比年輕人吃的飯還多,但他們太看重農村田地,看不到城鎮化的浪潮,在買房這件事上,大都是保守思想。但偏偏他們的意見,成為這些農村家庭的最初選擇。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在城鎮化浪潮,城鄉二元土地制度發展下,城市的土地價值越來越高,房產價值也越來越高。而農村的土地價值卻越來越低,房產價值也越來越低。

今天,在廣大農村,我們隨處可見大量空置的房產。儘管其中有很多修建得非常漂亮,可惜仍是人去樓空。形成了眾多的空村。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因為在家種田已毫無前途,房主人為了工作,他們必須留在大城市。而這些農村房子也幾乎賣不掉。最終只是留下來寄託農村人的鄉思而已,最後慢慢荒廢。就如同那些拋荒的田地。

事實上,中國的空置房屋,更多在農村,而非大城市。農村空置的房屋,逐漸真正成為被廢棄的無用資源,而這些曾是千千萬萬農村家庭傾盡心血的財富。

這些農村家庭的子女,最終因為工作不得不留在大城市,這些農村家庭不得不以更高的代價,傾盡畢生積蓄,換來他們遲到的上車票。這些農村家庭,便是中國樓市幾十年裡,那一茬一茬的韭菜。

樓市幾十年的房價暴漲,伴隨著貨幣的大幅貶值,實際是一場財富再分配。所以,購房這道選擇題,也是中國普羅大眾財富再分配的關鍵選擇題。上車越晚的人,便越成韭菜模樣。房產也成為農村與城市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


"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如果一個從未經商的人要教你如何創業,你會覺得靠譜嗎?明顯不靠譜。

買房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買房人在買房的時候,卻總是喜歡聽身邊親朋好友的意見,而那些人,可能根本沒有什麼房產投資經驗。

人們總是好為人師,但可能他們不會想到,有時候自己信口開河,幾句話就勸阻了朋友的購房計劃,但這最終可能讓別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則報道被刷屏過。

弟弟和弟媳準備買房子,當時姐姐一家也在,房子的價格是90萬。姐姐勸阻弟弟要考慮清楚,畢竟家裡兩個孩子也不是不花錢,並且還房貸的壓力也很大。弟弟聽從了姐姐的話,沒有買這個房子。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後來房子價格飆漲了幾十萬。弟弟的錢已經不夠買那房子了,弟媳一怒之下把姐姐家的房子砸了。理由是:因為姐姐攔著沒讓她家買房。現在買不起了。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自己不帶腦子,盲信他人,結果本應該自己負責。但是,中國人做事,賺到了都歸功於自己決策精明,虧掉了一定會歸咎於他人錯誤影響。所以,好為人師,其實是危險的。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在中國樓市歷史進程中,有千千萬萬的農村家庭,錯過了樓市的紅利。而他們大多數是因為找錯了老師,他們太相信七大姑八大姨,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輩們的意見。

中國改革開放後,讓千千萬萬的農村家庭也逐漸開始富起來。他們面臨第一個重大置業選擇,是到縣城去購房?還是在農村宅基地自建房?還是隻是把錢存在銀行?

大多數農村家庭選擇了後面兩個選項,留守農村。這樣的選擇很大程度是長輩們給的意見。以長輩們的過往經驗,農村的田地就是命根,沒有其他鐵飯碗,不能輕易離開農村。

時代變遷,中國過往幾十年的城鎮化,堪稱是一次史詩級的人口遷移。數以億計的人口從農村向鄉鎮、縣城以及大城市轉移。與這次史詩級人口遷移相伴的,是中國樓市幾十年的超級牛市。

但長輩們看不到這樣的歷史潮流,他們無法割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所以他們會勸阻年輕人去縣城購房。

長輩們的基礎觀點是:留在農村,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便永遠不會餓死。而如果去城裡買房,一旦失業了豈不是要餓死?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所以,在長輩的影響下,絕大多數農村家庭會選擇把錢存下來,或者選擇農村裡自建新房。他們對從銀行那裡領到的一點利息喜不自禁。而事實上,貨幣不斷貶值,他們的財富被通貨膨脹不斷吞噬。

農村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輩們,自稱吃的鹽比年輕人吃的飯還多,但他們太看重農村田地,看不到城鎮化的浪潮,在買房這件事上,大都是保守思想。但偏偏他們的意見,成為這些農村家庭的最初選擇。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在城鎮化浪潮,城鄉二元土地制度發展下,城市的土地價值越來越高,房產價值也越來越高。而農村的土地價值卻越來越低,房產價值也越來越低。

今天,在廣大農村,我們隨處可見大量空置的房產。儘管其中有很多修建得非常漂亮,可惜仍是人去樓空。形成了眾多的空村。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因為在家種田已毫無前途,房主人為了工作,他們必須留在大城市。而這些農村房子也幾乎賣不掉。最終只是留下來寄託農村人的鄉思而已,最後慢慢荒廢。就如同那些拋荒的田地。

事實上,中國的空置房屋,更多在農村,而非大城市。農村空置的房屋,逐漸真正成為被廢棄的無用資源,而這些曾是千千萬萬農村家庭傾盡心血的財富。

這些農村家庭的子女,最終因為工作不得不留在大城市,這些農村家庭不得不以更高的代價,傾盡畢生積蓄,換來他們遲到的上車票。這些農村家庭,便是中國樓市幾十年裡,那一茬一茬的韭菜。

樓市幾十年的房價暴漲,伴隨著貨幣的大幅貶值,實際是一場財富再分配。所以,購房這道選擇題,也是中國普羅大眾財富再分配的關鍵選擇題。上車越晚的人,便越成韭菜模樣。房產也成為農村與城市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過去,農村人吃了不識字的虧,難以接觸各類資訊,遇事只能問長輩。但如今,很多人吃了識字的虧,輕信網絡烏七八糟的信息,往往脫離實際。

對於那些盲信文字的人,我有時候覺得不可思議。很多人似乎沒有習慣自媒體時代,他們從手機網絡上看到什麼信息,如同曾經看課本,看書報一般,通常都信以為真,缺乏主觀判斷的能力。


"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如果一個從未經商的人要教你如何創業,你會覺得靠譜嗎?明顯不靠譜。

買房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買房人在買房的時候,卻總是喜歡聽身邊親朋好友的意見,而那些人,可能根本沒有什麼房產投資經驗。

人們總是好為人師,但可能他們不會想到,有時候自己信口開河,幾句話就勸阻了朋友的購房計劃,但這最終可能讓別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則報道被刷屏過。

弟弟和弟媳準備買房子,當時姐姐一家也在,房子的價格是90萬。姐姐勸阻弟弟要考慮清楚,畢竟家裡兩個孩子也不是不花錢,並且還房貸的壓力也很大。弟弟聽從了姐姐的話,沒有買這個房子。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後來房子價格飆漲了幾十萬。弟弟的錢已經不夠買那房子了,弟媳一怒之下把姐姐家的房子砸了。理由是:因為姐姐攔著沒讓她家買房。現在買不起了。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自己不帶腦子,盲信他人,結果本應該自己負責。但是,中國人做事,賺到了都歸功於自己決策精明,虧掉了一定會歸咎於他人錯誤影響。所以,好為人師,其實是危險的。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在中國樓市歷史進程中,有千千萬萬的農村家庭,錯過了樓市的紅利。而他們大多數是因為找錯了老師,他們太相信七大姑八大姨,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輩們的意見。

中國改革開放後,讓千千萬萬的農村家庭也逐漸開始富起來。他們面臨第一個重大置業選擇,是到縣城去購房?還是在農村宅基地自建房?還是隻是把錢存在銀行?

大多數農村家庭選擇了後面兩個選項,留守農村。這樣的選擇很大程度是長輩們給的意見。以長輩們的過往經驗,農村的田地就是命根,沒有其他鐵飯碗,不能輕易離開農村。

時代變遷,中國過往幾十年的城鎮化,堪稱是一次史詩級的人口遷移。數以億計的人口從農村向鄉鎮、縣城以及大城市轉移。與這次史詩級人口遷移相伴的,是中國樓市幾十年的超級牛市。

但長輩們看不到這樣的歷史潮流,他們無法割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所以他們會勸阻年輕人去縣城購房。

長輩們的基礎觀點是:留在農村,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便永遠不會餓死。而如果去城裡買房,一旦失業了豈不是要餓死?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所以,在長輩的影響下,絕大多數農村家庭會選擇把錢存下來,或者選擇農村裡自建新房。他們對從銀行那裡領到的一點利息喜不自禁。而事實上,貨幣不斷貶值,他們的財富被通貨膨脹不斷吞噬。

農村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輩們,自稱吃的鹽比年輕人吃的飯還多,但他們太看重農村田地,看不到城鎮化的浪潮,在買房這件事上,大都是保守思想。但偏偏他們的意見,成為這些農村家庭的最初選擇。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在城鎮化浪潮,城鄉二元土地制度發展下,城市的土地價值越來越高,房產價值也越來越高。而農村的土地價值卻越來越低,房產價值也越來越低。

今天,在廣大農村,我們隨處可見大量空置的房產。儘管其中有很多修建得非常漂亮,可惜仍是人去樓空。形成了眾多的空村。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因為在家種田已毫無前途,房主人為了工作,他們必須留在大城市。而這些農村房子也幾乎賣不掉。最終只是留下來寄託農村人的鄉思而已,最後慢慢荒廢。就如同那些拋荒的田地。

事實上,中國的空置房屋,更多在農村,而非大城市。農村空置的房屋,逐漸真正成為被廢棄的無用資源,而這些曾是千千萬萬農村家庭傾盡心血的財富。

這些農村家庭的子女,最終因為工作不得不留在大城市,這些農村家庭不得不以更高的代價,傾盡畢生積蓄,換來他們遲到的上車票。這些農村家庭,便是中國樓市幾十年裡,那一茬一茬的韭菜。

樓市幾十年的房價暴漲,伴隨著貨幣的大幅貶值,實際是一場財富再分配。所以,購房這道選擇題,也是中國普羅大眾財富再分配的關鍵選擇題。上車越晚的人,便越成韭菜模樣。房產也成為農村與城市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過去,農村人吃了不識字的虧,難以接觸各類資訊,遇事只能問長輩。但如今,很多人吃了識字的虧,輕信網絡烏七八糟的信息,往往脫離實際。

對於那些盲信文字的人,我有時候覺得不可思議。很多人似乎沒有習慣自媒體時代,他們從手機網絡上看到什麼信息,如同曾經看課本,看書報一般,通常都信以為真,缺乏主觀判斷的能力。


那些晚上車的農村家庭,便成為樓市裡一茬一茬的韭菜



如今的自媒體時代,人人可以在網絡上用文字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和以往農村人一起嘮嗑,沒有多大區別。文字世界裡,如同生活裡的語言世界,仍然充滿未經查證,人云亦云的各類信息,甚至充滿著謊言和欺騙。

迷信大V,也並不是好事。在這個商業社會,林林總總,或許只是商業行為而已。

當年謝國忠,牛刀們唱衰樓市,大唱樓市崩盤,引來無數粉絲叫好附和,他們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大V。演講,出書,大V賺得盆滿缽滿,可是那些等待樓市崩盤的粉絲呢?一次次錯過購房機會,可等來了崩盤?

唱衰的不能輕信,唱多的也不能輕信,歐神夠厲害了,難道他推薦你去買西港,你就能去買西港?你確定不會同樣成為大V的韭菜?

凡事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學習有必要,但切勿盲信。做什麼事情,自己還是多花一點時間,自己多動動腦子,自己做決定,自己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