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樓盤房價差超一倍 原來是惠州一企業員工福利房 違規嗎?

購房 投資 房產 南方都市報 南方都市報 2017-08-27

“同一個樓盤,有兩棟價格只有4000多元,另外兩棟樓卻要8500元,怎麼有這樣的事情?”近日,仲愷惠南科技園樓盤惠科華府樓棟價格差距過大備受市民爭議。部分關注該項目的市民表示,一直看著建起來的,現在出現這種情況,很是擔心。

記者注意到,隨著今年5月惠州市發改局物價部門發佈價格監製細則,要求同個樓盤樓棟間價差不超過7%,同樓棟不同樓層則價差不超過8%。而惠科華府1棟、2棟房源價格均為8500元/平方米,3棟、4棟則為4100元/平方米,遠超該限制範圍。

為何出現該局面?項目開發商應運升實業公司法人代表林少群迴應介紹,該項目是自己公司與長城開發科技公司合作開發,按照簽訂的合作協議,3棟、4棟將交付給該公司作為員工福利房源,價格也按照協議約定價格,正常銷售的僅有1棟、2棟共計174套房源,並不存在不合理的高低價差表現。

仲愷科創局物價科科長曹國紅介紹說,價格監製細則主要是為防止開發企業製造價差拉高房價,惠科華府則不存在這一行為,因此不存在違規。但他同時也表示,將持續保持關注和監管,確保針對長城科技的福利房源規範銷售。曹國紅同時對於事業企業聯合開發企業建設商住社區留人才的做法表示支持。相關行業專家則認為企業聯合更有開發經驗的企業構建社區,也能夠更好地完善員工的居住體驗。

事件

仲愷新盤惠科華府樓棟價差超4000元

去年10月初,惠州樓市新一輪市場調控開啟,除動態化的市場巡查,在價格監製環節的限制備受關注。然而,部分樓盤應對樓盤均價的限制,開始通過高低價差攤平均價的做法,變相拉高房價。

為應對這一市場表現,今年5月,市發改局及時發佈價格監製細則予以規範。要求同一個樓盤每棟房源的監製價差不得超過7%,同一樓棟的不同樓層則價差不得超過8%,且重新監製價格的剩餘房源只能降低不能提高,預防不合理價差出現。

跟隨價格監製的規範,在這一背景下,幾個月以來,惠州樓市價格趨於穩定,價格監製表現平穩。

然而,近日本地論壇一則網帖打破了這種平衡。市民黃輝綿介紹,在仲愷的新樓盤惠科華府,1棟,2棟和3棟,4棟之間價格相差一半多,每方米相差4000元。他表示,自己一直關注的這個樓盤,準備下手選購,但現在看到樓棟間巨大的差價表現,擔心權益受損。

根據該信息內容,記者查閱惠城仲愷區域樓盤監製價格發佈平臺惠民之家發現,該樓盤為位於惠南高新科技產業園紫溪路3號的惠科華府項目,共有4棟23層高的住宅樓,當前已領取預售許可證準備推售入市。價格方面,1棟、2棟住宅備案單價保持在8500元/平方米左右,而3棟、4棟則在4100元/平方米上下。

以各樓棟的20層高01號戶型為例,房源面積均約為95平方米,1棟監製的房源單價為8780元/平方米,銷售總價為83.9萬元左右;2棟則基本持平,分別為8830元/平方米和84.5萬元;而3棟、4棟該戶型,單價分別僅為4148元/平方米和4170元/平方米,房源售價僅為39.6萬元和39.8萬元。

顯然,同樓層同戶型單位房源不同棟之間價差超過一倍,遠超價格監製細則所要求的樓棟間不超過7%的價差控制水平。

探因

開發商與長城公司合作建的員工福利房

“這樣的價格差讓人難以理解。”黃輝綿發佈的網帖受到網友的關注和討論。署名為“瀟灑的落水魚”的市民就認為,規定和標準都擺在那裡,樓盤這樣做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

事實上,不單是關注的網友表達出疑惑,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同樣認為蹊蹺。他介紹,按照現在的工程建設環境和價格水平,即使開發企業拿地早,土地沒有太多溢價,但4000元/平方米的銷售價格還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成本價很可能都不止。”他說。

具體到該項目的區位,緊鄰惠大高速三棟數碼園出入口。最近的在售項目分別為中洲天御和中信凱旋城,當前的銷售價格均已突破萬元水平。儘管該區域距離主城區仍有一定距離,但依託高速路和城市主幹道接駁,仍受到廣泛的關注。該業內人士表示,8000元—9000元/平方米之間的價格基本符合當前的市場價格水平。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該項目開發企業惠州市應運升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總經理林少群在受訪時對於高低價差的質疑作出迴應。他介紹,項目樓棟之間出現差值並非市場調控所限制的高低價差,而是合作方的福利房。樓盤能夠對外銷售的商品房才是按照價格監製要求實施,而福利房的部分則是按照雙方簽訂的協議約定的定價。

“項目只有1棟、2棟是面向市場銷售的,3棟、4棟都是合作開發的長城公司員工的房源。”他介紹,惠科華府是附近的長城開發科技公司和自己合作開發的,該科技公司為了防止不斷出現的科技人員流失的情況,找到該開發企業合作拿地開發建設並簽署協議約定建好的3棟、4棟賣給公司員工,價格則按照2015年簽訂合作協議時約定的價格。

對於該合作的形式,林少群表示自己沒有預估好市場的發展。他介紹,按照現在交付給企業的員工房價格,企業是虧損的。他介紹,簽訂合作協議時鋼材單價為1800元,建的時候則已經漲到了3000元,還有其他的各項成本都在漲。“但是沒有辦法,已經簽署好的協議就要履行。”他說。

說法

這種模式有利於企業留住人才

主管部門如何看待?仲愷科創局物價科科長曹國紅介紹,發改部門發佈價格監製細則的初衷,主要是為了防止開發企業通過惡意製造價差,將高價的對外銷售,而將低價的房源捂起來或加價售賣的行為。

“惠科華府則不存在類似行為,正常入市銷售的房源並無明顯價差表現。”曹國紅介紹,開發商的該行為不會被認定為違規,作為區域企業留住高端人才的有效做法該局還將給予支持。

但他同時也表示,區物價管理部門對於項目的後續銷售也將保持動態的關注和監管,確保長城集團的福利房源部門按照約定協議進行銷售,避免出現轉賣名額、加價售賣等違規行為的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實業公司通過聯手開發商配建員工福利房源留人的做法受到了廣泛關注。相關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的房價水平下,能否讓自己的員工,尤其是高端科技人才留下來,對於企業至關重要。而用高福利的房子將人才穩定下來不失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對於企業為何不自己建而要尋找開發企業進行合作?樓市專家、惠州世聯行副總胡光宇直言,這對於企業是更有利的做法。他說,科技型企業做創新研發擅長,但不一定懂得建好房子,而與擁有較為成熟的開發經驗和運營管理經驗的開發商合作無疑是各取所需,合作共贏。此外,相較於公司宿舍樓的居住生活體驗,作為商住樓的格局還能夠讓員工享受到現代物業和社區服務,更好地完善員工的居住體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