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農作物,古人為啥偏偏用高粱釀酒?

莫言的《紅高粱》和它改變的同名電影,是一代人心中的經典。在一片高粱地裡,高粱也從文藝創作者手中的意象,迴歸了泛著酒香的農作物的本真。

這麼多農作物,古人為啥偏偏用高粱釀酒?


在中國,農作物種類非常豐富,唯有高粱脫穎而出,變成了中國人釀酒的首選,但這種作物卻是從非洲傳入中國的。

據目前的主流看法,高粱的家鄉是東非的古埃塞俄比亞。由於此地緯度跨度、海拔高度差距大。雖地處熱帶,但各地溫度冷熱不均、降雨不均,恰好完全吻合了高粱喜溫、喜光的天性。

這麼多農作物,古人為啥偏偏用高粱釀酒?


距今2800年前,高粱隨著阿拉伯商人船隊,從東非區域沿海路到達印度,雖然印度自古就與中國有貿易往來,但等到高粱傳入中國,卻還需要再等近兩千年的時間。

到了宋遼時期,中國人發現高粱這種“印度”植物,對生存環境的要求特別低,在戰亂頻仍、糧食短缺的時代,高粱一下子成了中國人最愛種植的作物之一。而後只用了短短一百餘年,高粱就種滿了北方大地。

由於高粱的莖稈很高、形似蘆葦,根系非常發達。吸肥、吸水能力極強,常常作為拓荒的先鋒能手,因此農民又將這種硬核莊稼喚作“拔地”抑或“硬茬”。

這麼多農作物,古人為啥偏偏用高粱釀酒?


那時,北方的家家戶戶都會給高粱留出一片土地,專門種在那些低產的鹽鹼地上,反正高粱並不需要優質的土地也能生長——而高粱也從不辜負人們的期望,深秋豐收之時,它一定會染紅整片田地。

農民把高粱籽磨粉做成麵條或饅頭,去米後的高粱稈,用麻線綁紮成炊帚或笤帚打掃家園。而挺拔的高粱秸,則被農家們打成方方正正鋪展自如的箔,高粱根、葉還可以生火,用來取暖、做飯,對於一戶農家來說,高粱全身都是寶。

這麼多農作物,古人為啥偏偏用高粱釀酒?


由於高粱口感不佳,從宋代中國人種植高粱以來,它就從不是什麼精貴的糧食,往往被認為只有窮人才吃。清代小說《醒世姻緣傳》中就寫到“若要搭些蜀秫(即高粱)黑豆在內,這樣喂畜生的東西,怎麼把與人吃?”

這麼多農作物,古人為啥偏偏用高粱釀酒?


但中國古人從不缺少發現事物價值的眼睛——他們很快就發現,它是釀酒的絕好材料。

在漫長的釀酒史中,中國人用包括但不限於大米、糯米、小米、玉米、小麥、大麥、蕎麥、豌豆,甚至紅薯、甘薯、馬鈴薯等一系列作物釀酒,然而卻沒有任何一種釀出的酒能和高粱相提並論。

這麼多農作物,古人為啥偏偏用高粱釀酒?


在物質不富餘的古代,釀酒需要糧食這一點往往會成為酒的原罪,而高粱差勁的口感,高額的單寧含量與蛋白質含量,極大緩解了“酒占人食”的罵名——當然,當時的人並不知道這些科學內涵。


這麼多農作物,古人為啥偏偏用高粱釀酒?


葡萄酒和高粱白酒中,都含有大量單寧,是“醇厚”這一口感的來源

遼金元以後,少數民族與中原文化碰撞頻繁。蒸餾技術開始在中國普及,高粱終於迎來價值最大化的契機。因為它能蒸餾出最好的烈性酒,中國人稱之為燒酒、白酒。

這麼多農作物,古人為啥偏偏用高粱釀酒?


明代,朝廷為治理水患,下令廣種高粱。以其桔杆加固河堤,剩餘的高粱籽除做民食及牲口飼料外,全部用於釀酒,極大催生了蒸餾酒業的蓬勃發展。自此,白酒代替了黃酒,成了中國人主流的餐桌酒品。

這麼多農作物,古人為啥偏偏用高粱釀酒?


茅臺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麴、劍南春、古井貢、董酒、西鳳酒、瀘州老窖、全興大麴、雙溝大麴、郎酒……我們熟知的許多名牌白酒,都是用產自非洲、傳於印度、宋代普及的高粱釀造的。

這麼多農作物,古人為啥偏偏用高粱釀酒?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0年曾經對世界各國的15歲以上人口年人均酒精消費量做過統計,中國的數據是6.7升,幾乎低於所有的歐洲國家。

然而一到了飯桌上,白酒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社交媒介,中國還圍繞著白酒,發明出了一套全國通用的酒桌規則,至於人們手中的那一杯瓊漿玉液,這便是高粱在中國的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