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長 | 新高考:別讓孩子毀在押題上

致家長 | 新高考:別讓孩子毀在押題上

萬眾矚目中, 2019年高考大戰落幕。再度突破1000萬名考生逐鹿考場。

與往年一樣,高考作文題目都是社會的焦點。不同的是,關於今年的語文高考作文題,吐槽相對要少很多。而且,圍繞高考作文題,不少作家還晒出自己的高考下水文,大有躍躍欲試之感!

而一些寄希望於押題與背誦範文的考生,出來後則捶胸頓足!原來苦心孤詣準備的材料和套路文派不上用場。

究竟發生了什麼?到底這些高考作文題透露了什麼新的玄機?在新高考的大的語境下,我們未來應該給孩子以什麼樣的寫作教育?為此,椿樹學堂專門做了一番梳理和分析,以資借鑑!

一、“小我”VS“大我”?

致家長 | 新高考:別讓孩子毀在押題上

較往年而言,今年的作文題目更加關注思辨與時代聯繫,於家國社會中找尋自我,在思想的深刻與廣博基礎上,突出自己語言與知識積累,展示個性特點與亮點。

致家長 | 新高考:別讓孩子毀在押題上

以全國卷I為例,“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宣揚的是中華民族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並通過正反兩方對“勞動”的不同看法延伸到科技、人工智能以及對勞動本質的看法。

顯然,這是一道具有較強思辨色彩的現象類材料作文題,既突顯了辯證思維,又立意深刻,主要考察考生的價值觀和對人類命運大格局的思考能力。

再比如,北京卷題目為“文明的韌性”“2019年的色彩”。則上海卷要求談音樂裡的“中國味”。二者都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要求立足國情、傳統文化的現象材料引發考生對國家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感觸與思考,從小我出發,向大我延伸。

這都是需要考生綜合運用平時的知識儲備量,能從國家的大事件中,領悟到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道理,也能結合自我的身份和現實生活,向大愛方面昇華。

二、宏觀VS個性?

今年的高考語文,不管是全國卷還是地方自主命題卷,都在持續深入地圍繞考生個人綜合素質釋放出語文核心素養諸方面的個性創造力,思維創造力,文化創造力以及語言創造力等方面的能力,雖然在選題立意上希望能有大我的格局,但同時也希望考生能有獨立的思辨能力和個性化的表達

致家長 | 新高考:別讓孩子毀在押題上

以江蘇卷為例,這是一道單調的議論文體向開放性作文過渡的典型,形式方面,依然以找準材料為主,而且材料還有比較大的張力,有多方面的立意角度。這就需要考試引入社會主流思想,突出文章的本質內涵。因此,這類題就必須要求考生有足夠的知識面、想象力和思辨能力,才能引經據典有理有據。

致家長 | 新高考:別讓孩子毀在押題上

再比如全國卷III,這是一道比較傳統的漫畫作文試題,通過學生和老師兩個不同身份表達不同角度對畢業的看法,著重考驗考生的視角個性,即創新度和情理均衡度。此類題主要抓住情感特徵,聯繫社會現實,甚至歷史上不同人物對不同事物的看法和態度,就能找到寫作素材,順利謀篇佈局。

綜上可見,2019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多數題目選材和立意依然主打開放性,鼓勵考生個性豐富,視角獨特,引領考生深刻精彩地表達自己的觀察、體驗和思考,立足卻不僅拘泥於考題。這樣,考生不再是以管窺天的“管窺族”,而是充分領略“登高壯觀天地間”的理趣的登高者。

三、考試VS應用

在高考來臨之前,各路大神及培訓機構紛紛以押寶似的心態對閱讀和作文題目進行押題。

比如,建國70週年的意義、5G與高科技所展現出來的科學精神及大國運方向所倡導的生態、綠色、環保主題等等,很多考生與家長考前似乎都志在必得,穩操勝券,結果證明,那些只能是心理上的安慰。

比如說,全國II卷要求從一系列大的歷史事件場景寫演講稿、家書或是慰問信等。

致家長 | 新高考:別讓孩子毀在押題上

不難看出,這些都是一些實用的文體,對考生的綜合素養要求非常高。雖然有些機構押對了大的選題方向,那又如何,一個沒有一定歷史知識積澱、沒有思辨能力、駕馭文字能力的考生面對這樣的既厚重又靈活的作文題,一樣是力不從心。

就比方說,你選擇寫演講稿,那也不容易,因為演講稿就具有很強的口語化特徵,也具有很強的現場感。而且衡量一個演講稿的好壞,還要看其說服效果。

這就使得很多經常寫作當中自說自話,空洞無物的考生立馬就現出原形。還那些直接把演講稿寫成一般的議論文的考生,自然也拿不了高分。

致家長 | 新高考:別讓孩子毀在押題上

功夫在詩外

致家長 | 新高考:別讓孩子毀在押題上

椿樹學堂創始人樹先生認為,寫作,是將伴隨孩子的一生的核心能力素養,他不是一篇文章那麼簡單,他的功夫在詩外。需要從小就對孩子進行情感、思維方面的薰陶與培養。

然而,在過去好長一段時間,由於應試教育的導向,寫作能力的測試,基本上是以高考語文作文分數為標準的,而且很多時候,這種測試和培養甚至伴隨著高考結束而結束。作文能力的評價是非常單一而又隱性的。

這也容易造成一種假象,作文分數高,就是語言能力強。而這種假象反過來又影響到後來的語文教學,進一步造成了作文教育的偏向,無數的學生都為考而寫。使得得大量高分低能者的存在,比如寫作不說人話,溝通不說口語。

記得北大的一名教授寫了一篇關於自主招生面試的回憶錄,他是這樣說的。

她們一個個正襟危坐,面帶微笑而不露齒;說話時吐字清晰,抑揚頓挫,彷彿在深情地朗誦一首詩。一個學生上來就說“子曰……”,我打斷他,問他叫什麼名字,他告訴我之後,接著說“子曰……”,我再次打斷他,告訴他我不關心子怎麼曰,我關心的是你想說什麼,他卻漲紅了臉,一句話也說不上來;還有一個學生自信滿滿地坐在我面前,等著我問各種可能的問題,彷彿一切盡在掌握之中。我說,我沒有什麼問題問你,你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嗎?她完全沒有料到我會提出這種問題,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幾乎要哭了出來。

致家長 | 新高考:別讓孩子毀在押題上

是的,機械的應試教育,已經讓我們很多孩子喪失了自主的思考,這種獨立思考的喪失,給他未來的人生帶來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

是時候,真正關注孩子的表達能力了。

一次的作文測試失利並不可怕,怕的是我們對寫作本質的誤解,而忽略對孩子真正表達素養的提升。椿樹學堂認為,一個好的寫作者,離不開三大核心素養。

一是文“心”。所謂的文“心”,可以理解為一種對時代與文化背景的理解,一種對人類社會真善美的體察和感悟。有文“心”的人,或能高屋建瓴,視野非同一般,或文筆真實感人,直達靈魂深處;沒有文“心”的人,常常是盲人摸象,管中窺豹,或者無病呻吟,或是華而不實,難有振聾發聵之聲、細膩動人之筆。

二是文“思”。所謂的文“思”,可以理解為一種對現實與社會的一種觀察與思考能力,一種邏輯思辨的素養。擁有文“思”的人,不會被選題難倒,因為,無論給什麼樣的材料和選題,他都能用自己的思辨邏輯,去架構出一個寫作的座標;而缺乏文“思”的人,往往寄希望於背誦範文,遵循押題老師建議的套路,結果很容易東施效顰或是刻舟求劍!

三是文“用”。所謂的文“用”,可以理解為具體的寫作指向與場景,不是那種空對空的長篇大論。不懂文“用”的人,往往容易陷入自我為中心,喜歡自說自話,把自己置身於一個上帝的視角,洋洋萬言卻是在自我的小天地裡打轉,沒有場景感、溝通感,沒有指向性,自然便失去了與讀者的共鳴,與自身的共鳴。

縱觀今年的高考語文題,不難發現,新高考,教改後考察大量語文的超綱內容、考察全科素質成為標配,臨時抱佛腳完全沒有指望!如果缺失三個文中的任何一個,都可能折戟沉沙。

所以,與其讓孩子背誦範文、押題,不如從現在開始,慢慢培養孩子的文“心”與文“思”,提升文“用”引導學生走向更廣袤的,更真實的寫作空間。

日積月累,孩子就會成為一個厚重的人、一個獨立的人、一個靈活的人,而她們的寫作能力也自然會像光合作用的植物一樣,自然生長,伴隨並造福她們的一生。

椿樹學堂”詩遊記“文學夏令營火熱招生

致家長 | 新高考:別讓孩子毀在押題上

如何讓孩子的暑假好玩又真正有收穫?相信很多家長都在期待一個完美的方案。

精心準備三年,椿樹學堂推出”詩遊記“夏令營,旨在幫助孩子刷新寫作思維,提升寫作原力,讓孩子的作文自然生長!

更多詳情,請閱讀下文: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詩意的童年 | “詩遊記”夏令營開始啦!

詩遊記夏令營,有什麼不一樣?來聽聽樹先生怎麼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