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人常逛的文清路,原來是這麼來的...'

"

一條路,

一部史,

文清路在一定程度上

折射著贛州城的發展歷史。

"

一條路,

一部史,

文清路在一定程度上

折射著贛州城的發展歷史。

贛州人常逛的文清路,原來是這麼來的...


現在的文清路。

身披宋代裝飾格調繁華的文清路,自然與宋朝有著不解之緣。它的名字就是來源於一名宋代歷史名人的諡號。這位名人就是宋代著名理學家、文學家、詩人曾幾。曾幾(1084—1166年),贛縣田村楊梅古村人,諡號文清,是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中的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的老師。他學識淵博,勤於政事,歷任江西提刑、浙西提刑、祕書少監、禮部侍郎,是一位贛州人引以為傲的歷史名人。

公元前201年,漢大將灌嬰一路向南橫掃,在益漿溪(今蟠龍鎮歐潭)一帶設置贛縣縣城,開啟了贛州的建城史。公元349年,東晉永和五年郡守高琰始選章貢二水匯合處築土城,建有陽街、橫街,陽街便是文清路的雛形。


"

一條路,

一部史,

文清路在一定程度上

折射著贛州城的發展歷史。

贛州人常逛的文清路,原來是這麼來的...


現在的文清路。

身披宋代裝飾格調繁華的文清路,自然與宋朝有著不解之緣。它的名字就是來源於一名宋代歷史名人的諡號。這位名人就是宋代著名理學家、文學家、詩人曾幾。曾幾(1084—1166年),贛縣田村楊梅古村人,諡號文清,是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中的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的老師。他學識淵博,勤於政事,歷任江西提刑、浙西提刑、祕書少監、禮部侍郎,是一位贛州人引以為傲的歷史名人。

公元前201年,漢大將灌嬰一路向南橫掃,在益漿溪(今蟠龍鎮歐潭)一帶設置贛縣縣城,開啟了贛州的建城史。公元349年,東晉永和五年郡守高琰始選章貢二水匯合處築土城,建有陽街、橫街,陽街便是文清路的雛形。


贛州人常逛的文清路,原來是這麼來的...



傍水築城,因水而興。宋時,贛州因水陸便利、資源豐富、經濟繁榮,一舉成為全國聞名的30座名城之一。贛州城也迎來了一次巨大的發展,陽、橫兩街拓展為六街,新增了斜街、陰街、劍街、長街。到明清時期,贛州城已形成“三十六條街、七十二條巷”的街區格局。

根據清同治十一年《贛縣誌》中的《府城街市全圖》標記,現在的文清路為陽街之一段,由南至北,依次分段為南門大街、白衣庵、靈通廟、道署前、雜衣街。1933年闢建贛州公園時,將雜衣街、道署前、天一閣擴建。1941年,當時的地方政府將南大街至道署前一段擴建,以曾幾的諡號“文清”命名,便有了“文清路”。


"

一條路,

一部史,

文清路在一定程度上

折射著贛州城的發展歷史。

贛州人常逛的文清路,原來是這麼來的...


現在的文清路。

身披宋代裝飾格調繁華的文清路,自然與宋朝有著不解之緣。它的名字就是來源於一名宋代歷史名人的諡號。這位名人就是宋代著名理學家、文學家、詩人曾幾。曾幾(1084—1166年),贛縣田村楊梅古村人,諡號文清,是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中的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的老師。他學識淵博,勤於政事,歷任江西提刑、浙西提刑、祕書少監、禮部侍郎,是一位贛州人引以為傲的歷史名人。

公元前201年,漢大將灌嬰一路向南橫掃,在益漿溪(今蟠龍鎮歐潭)一帶設置贛縣縣城,開啟了贛州的建城史。公元349年,東晉永和五年郡守高琰始選章貢二水匯合處築土城,建有陽街、橫街,陽街便是文清路的雛形。


贛州人常逛的文清路,原來是這麼來的...



傍水築城,因水而興。宋時,贛州因水陸便利、資源豐富、經濟繁榮,一舉成為全國聞名的30座名城之一。贛州城也迎來了一次巨大的發展,陽、橫兩街拓展為六街,新增了斜街、陰街、劍街、長街。到明清時期,贛州城已形成“三十六條街、七十二條巷”的街區格局。

根據清同治十一年《贛縣誌》中的《府城街市全圖》標記,現在的文清路為陽街之一段,由南至北,依次分段為南門大街、白衣庵、靈通廟、道署前、雜衣街。1933年闢建贛州公園時,將雜衣街、道署前、天一閣擴建。1941年,當時的地方政府將南大街至道署前一段擴建,以曾幾的諡號“文清”命名,便有了“文清路”。


贛州人常逛的文清路,原來是這麼來的...


1947年的文清路。

歷史的變遷,街區的發展,文清路又幾易其名,1944年改名西安路。1966年8月又將文清路、西安路、建國路統稱為東方紅大路。改革開放後,1979年10月1日恢復原名文清路,並將原西安路南段劃入,文清路再次得以延長。


"

一條路,

一部史,

文清路在一定程度上

折射著贛州城的發展歷史。

贛州人常逛的文清路,原來是這麼來的...


現在的文清路。

身披宋代裝飾格調繁華的文清路,自然與宋朝有著不解之緣。它的名字就是來源於一名宋代歷史名人的諡號。這位名人就是宋代著名理學家、文學家、詩人曾幾。曾幾(1084—1166年),贛縣田村楊梅古村人,諡號文清,是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中的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的老師。他學識淵博,勤於政事,歷任江西提刑、浙西提刑、祕書少監、禮部侍郎,是一位贛州人引以為傲的歷史名人。

公元前201年,漢大將灌嬰一路向南橫掃,在益漿溪(今蟠龍鎮歐潭)一帶設置贛縣縣城,開啟了贛州的建城史。公元349年,東晉永和五年郡守高琰始選章貢二水匯合處築土城,建有陽街、橫街,陽街便是文清路的雛形。


贛州人常逛的文清路,原來是這麼來的...



傍水築城,因水而興。宋時,贛州因水陸便利、資源豐富、經濟繁榮,一舉成為全國聞名的30座名城之一。贛州城也迎來了一次巨大的發展,陽、橫兩街拓展為六街,新增了斜街、陰街、劍街、長街。到明清時期,贛州城已形成“三十六條街、七十二條巷”的街區格局。

根據清同治十一年《贛縣誌》中的《府城街市全圖》標記,現在的文清路為陽街之一段,由南至北,依次分段為南門大街、白衣庵、靈通廟、道署前、雜衣街。1933年闢建贛州公園時,將雜衣街、道署前、天一閣擴建。1941年,當時的地方政府將南大街至道署前一段擴建,以曾幾的諡號“文清”命名,便有了“文清路”。


贛州人常逛的文清路,原來是這麼來的...


1947年的文清路。

歷史的變遷,街區的發展,文清路又幾易其名,1944年改名西安路。1966年8月又將文清路、西安路、建國路統稱為東方紅大路。改革開放後,1979年10月1日恢復原名文清路,並將原西安路南段劃入,文清路再次得以延長。


贛州人常逛的文清路,原來是這麼來的...


1980年的南門口。

現在的文清路,店鋪林立,人流商賈如雲,是贛州市聞名遐邇的主要商業街。2013年,為配合鬱孤檯曆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將文清路按照宋代建築風格對沿街房屋立面進行改造,並增加立柱和騎樓,宋城贛州的韻味更加濃厚。


"

一條路,

一部史,

文清路在一定程度上

折射著贛州城的發展歷史。

贛州人常逛的文清路,原來是這麼來的...


現在的文清路。

身披宋代裝飾格調繁華的文清路,自然與宋朝有著不解之緣。它的名字就是來源於一名宋代歷史名人的諡號。這位名人就是宋代著名理學家、文學家、詩人曾幾。曾幾(1084—1166年),贛縣田村楊梅古村人,諡號文清,是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中的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的老師。他學識淵博,勤於政事,歷任江西提刑、浙西提刑、祕書少監、禮部侍郎,是一位贛州人引以為傲的歷史名人。

公元前201年,漢大將灌嬰一路向南橫掃,在益漿溪(今蟠龍鎮歐潭)一帶設置贛縣縣城,開啟了贛州的建城史。公元349年,東晉永和五年郡守高琰始選章貢二水匯合處築土城,建有陽街、橫街,陽街便是文清路的雛形。


贛州人常逛的文清路,原來是這麼來的...



傍水築城,因水而興。宋時,贛州因水陸便利、資源豐富、經濟繁榮,一舉成為全國聞名的30座名城之一。贛州城也迎來了一次巨大的發展,陽、橫兩街拓展為六街,新增了斜街、陰街、劍街、長街。到明清時期,贛州城已形成“三十六條街、七十二條巷”的街區格局。

根據清同治十一年《贛縣誌》中的《府城街市全圖》標記,現在的文清路為陽街之一段,由南至北,依次分段為南門大街、白衣庵、靈通廟、道署前、雜衣街。1933年闢建贛州公園時,將雜衣街、道署前、天一閣擴建。1941年,當時的地方政府將南大街至道署前一段擴建,以曾幾的諡號“文清”命名,便有了“文清路”。


贛州人常逛的文清路,原來是這麼來的...


1947年的文清路。

歷史的變遷,街區的發展,文清路又幾易其名,1944年改名西安路。1966年8月又將文清路、西安路、建國路統稱為東方紅大路。改革開放後,1979年10月1日恢復原名文清路,並將原西安路南段劃入,文清路再次得以延長。


贛州人常逛的文清路,原來是這麼來的...


1980年的南門口。

現在的文清路,店鋪林立,人流商賈如雲,是贛州市聞名遐邇的主要商業街。2013年,為配合鬱孤檯曆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將文清路按照宋代建築風格對沿街房屋立面進行改造,並增加立柱和騎樓,宋城贛州的韻味更加濃厚。


贛州人常逛的文清路,原來是這麼來的...


現在的文清路。

凝固的歷史,流動的畫卷。作為贛州的標誌性街區的文清路,已然成為“宋城博物館”的印象前廳,展示著贛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曼妙的城市景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