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功能最為齊全的民居,江西贛州關西新圍'

"

關西新圍,位於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關西鎮新圍村,建造於清嘉慶年間,已有18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竣工於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是迄今國內外發現保存最為完好、贛南現存500多座客家圍屋中面積規模最大的一座結構功能最為齊全的一處圍屋。

"

關西新圍,位於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關西鎮新圍村,建造於清嘉慶年間,已有18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竣工於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是迄今國內外發現保存最為完好、贛南現存500多座客家圍屋中面積規模最大的一座結構功能最為齊全的一處圍屋。

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功能最為齊全的民居,江西贛州關西新圍


關西新圍佔地總面積7700多平方米。依山傍水,綠竹、池塘、農田、藍天交相輝映。新圍呈正方形,長寬均為88米。圍牆高約9米,牆厚2米,圍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樓。俯瞰關西新圍,其整體結構像個巨大的"回"字,中間的"口"字部位,是圍屋的祠堂。

"

關西新圍,位於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關西鎮新圍村,建造於清嘉慶年間,已有18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竣工於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是迄今國內外發現保存最為完好、贛南現存500多座客家圍屋中面積規模最大的一座結構功能最為齊全的一處圍屋。

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功能最為齊全的民居,江西贛州關西新圍


關西新圍佔地總面積7700多平方米。依山傍水,綠竹、池塘、農田、藍天交相輝映。新圍呈正方形,長寬均為88米。圍牆高約9米,牆厚2米,圍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樓。俯瞰關西新圍,其整體結構像個巨大的"回"字,中間的"口"字部位,是圍屋的祠堂。

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功能最為齊全的民居,江西贛州關西新圍


這祠堂是圍屋居民的"聖殿",是圍內建築檔次最高、裝飾最華麗的地方,以其作為中軸線,將圍內建築對稱佈局。祠堂,分上、中、下三廳,主房結構是客家民居"三進三開"特徵基礎上擴大為"三進六開",而形成九幢十八廳的典型建築,共有主房124間。高大的空間和華麗的裝飾營造出一種莊嚴的氛圍,圍內圍屋工藝精細考究,並有大量的木雕石刻,是圍內人們過年節、趕集、祭祀等舉行各項集體活動的公共場所。

"

關西新圍,位於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關西鎮新圍村,建造於清嘉慶年間,已有18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竣工於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是迄今國內外發現保存最為完好、贛南現存500多座客家圍屋中面積規模最大的一座結構功能最為齊全的一處圍屋。

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功能最為齊全的民居,江西贛州關西新圍


關西新圍佔地總面積7700多平方米。依山傍水,綠竹、池塘、農田、藍天交相輝映。新圍呈正方形,長寬均為88米。圍牆高約9米,牆厚2米,圍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樓。俯瞰關西新圍,其整體結構像個巨大的"回"字,中間的"口"字部位,是圍屋的祠堂。

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功能最為齊全的民居,江西贛州關西新圍


這祠堂是圍屋居民的"聖殿",是圍內建築檔次最高、裝飾最華麗的地方,以其作為中軸線,將圍內建築對稱佈局。祠堂,分上、中、下三廳,主房結構是客家民居"三進三開"特徵基礎上擴大為"三進六開",而形成九幢十八廳的典型建築,共有主房124間。高大的空間和華麗的裝飾營造出一種莊嚴的氛圍,圍內圍屋工藝精細考究,並有大量的木雕石刻,是圍內人們過年節、趕集、祭祀等舉行各項集體活動的公共場所。

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功能最為齊全的民居,江西贛州關西新圍


景區內有關西新圍、西昌圍、鵬皋圍、田心圍、福和圍等圍屋建築景觀以及關西塔、烽火臺、怡園、百果園、客家博物館等20多處景點,是最具客家風情的客家文化旅遊景區。1992年關西新圍列為龍南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徐名鈞發財

清朝嘉慶十二年春,龍南關西人徐名鈞帶十幾個排工將一批木材紮成排放運到了南昌碼頭。"有人掉進水裡了!"突然不遠處有人大聲喊道。徐名鈞聞聲舉目四顧,看見離自己木排數十米處有一少年在水中掙扎呼救,但因水深浪大竟無一個下水相救。他心想:古語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見死不救非君子所為。便急忙叫幾個水性好的排工下水救人,自己操起排上的長篙相助。很快便將落水少年救上排上來了。由於排上無合適的衣服換,徐名鈞問知少年家住不遠,便上岸僱了輛馬車送他回家。到了少年家,徐名鈞方知救的是巡撫大人的公子。巡撫見徐名鈞救了自己的兒子,感激不已,立即下令擺酒席相謝,並頻頻敬酒以示謝意。酒過二巡,巡撫問及徐名鈞經營木材的情況。"承蒙巡撫大人如此關心,徐某感激不盡。不敢有瞞大人,這放運木排本大利薄,再加上數百里贛江上關卡多,賦稅重,辛苦一年也賺不到多少銀兩。"徐名鈞受寵若驚,恭恭敬敬地回答。巡撫聽了手捻長鬚沉吟不語,半晌方徐徐開口說:"恩公冒死救犬子之命,如同再造。下官無以為報,今給恩公文書一道,凡恩公西昌號木排在贛江之內免稅三年,聊表下官的一點心意。"徐名鈞聞言喜出望外,千恩萬謝拿著文書出了巡撫衙門。沒有多久,西昌號木排免銳的消息不脛而走。附近領縣精明的木材商們紛紛找到徐名鈞,要求將木排都打西冒名號,省下的賦稅分一半給他,徐銘鈞因此收入大增。到了第三年春季,上千條木排在贛江遇洪水都被衝散了架,分不清是誰的木材了。但由於木材上都烙有西昌名號,後來全部木材歸了徐名鈞,使他平白多得了十幾萬兩銀子,發了一筆大大的"洪財"。徐名鈞發財後,延請名匠設計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圍屋,就是關西圍。

智鬥賴財主

徐老四在龍南縣城開當鋪,服務態度極好,深得人心,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俗話說,同行是冤家。徐老四火熱的生意惹得同街開當鋪的賴財主眼紅紅的,想方設法要鬥跨徐老四。古時開典鋪有條規矩,凡典當人拿來物品估價後,不管物品貴重便宜,典鋪裡要立即拿出銀兩付給典當人。所以,開典當鋪的人必定要有足夠的週轉資金。

賴某也為當地一大財主,家財萬貫,為達到擠走徐老四的目的,取出家中私藏的一隻純金蛤蟆,價值20萬銀兩,他暗地裡找了一個遠方朋友王某,喬裝到徐老四的當鋪中典當,一來想探探徐老四的家底,二來更想擠走徐老四。王某拿出純金蛤蟆,要店夥計典當20萬兩銀子。那天,正好徐老四外出辦事,夥計見來者不善便託辭說徐老闆回鄉下了,等明天來。王某無奈,只好回去。店夥計轉身便飛報徐老四,徐老四聽後不慌不忙,叫夥計速去購置了50口大缸,不動聲色地搬上船。第二天一大早,徐老四召來七八名夥計,將大缸一口一口運送到當鋪,大造聲勢,並叫人放出風聲說徐老四運了一船的銀兩。賴財主聽下人的講述後將信將疑,便差人去打聽。賴財主的差人躲在碼頭的不遠處偷偷地察看,只見碼頭上人來人往,徐老四親自押運,家丁嚴加看管。突然碼頭上傳來"嘣"的一聲,原來家丁不小心,使繩索脫落,打破了一口缸,只見白花花的銀子散了一地,賴財主的差人驚得目瞪口呆,趕忙回去向賴財主稟報。賴財主聽完差人描述後,再也不敢拿金蛤蟆去典當了。

感動李會鑑

徐老四做木排生意時,因資本週轉不過來,曾向生意場上的老朋友信豐縣的大財主李會鑑借了一大筆錢,後來資產越滾越大,成一方富豪,便擇基另建圍屋。因新建圍屋規模宏大,幾乎花去了徐老四一生的積蓄。

一天,新建的圍屋東門口有個外地人,東張西望,一會兒豎起拇指,一會兒嘖嘖稱讚。管家忙把其帶進會客廳,泡好茶,安頓好,便去稟報正在田裡幹活的徐老四。

不一會兒,徐老四一身泥巴,滿臉大汗地回來了,在家人的帶領下,來到會客廳。正在同管家聊天的李會鑑抬頭看見站在面前是滿身泥巴、光著腳板的農夫--徐老四回來了,李老爺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寒暄之間,徐老四忙吩咐家人去殺豬置辦酒席。

不到三袋煙功夫,肉宴擺上了桌:酸菜扣肉,紅燒豬腳,清燉心肺……正是李老爺一生最喜愛的客家風味菜。餐桌上,徐老四告訴李會鑑,自己做生意全仰仗李老爺的資助才有了今日,早想歸還那筆借款,無奈兄弟多,原居老圍屋日顯擁擠,便下決心另建新居,花費了畢生財力……

李會鑑沒想到聲名遠播的大財王徐老四還是那麼勤勞儉樸,沒有一點侈奢,不講一點架子而自己來了卻殺雞殺豬,大辦酒席。李會鑑對徐老四的盛情感動不已,不再提債務的事了。李會鑑回去後,也沒告訴家人,就劃去了徐老四的欠單。

幾年後,徐老四派人到信豐還錢。李會鑑已不在人世,他兒子拿出賬單,發現父親已劃去了徐老四的欠單,只見父親在賬單上寫道:勤儉一生,仍不忘本,所欠款目,一筆鉤銷,有此一友,人生足矣。

三代做圍磚

徐老四苦心經營多年,積累了一些資本。隨著人口的增多,望著老圍的擁擠,他想建一棟集生活、防衛、娛樂為一體,堅實耐用的圍屋。於是四處託人,終於在廣東興寧找到一個在當地很有名氣的羅姓燒磚師傅。徐老四盛情把他請到家裡,向其道明心意,要他加緊時間,爭取早日建窯燒磚。那年,正是甲子年,氣候變化異常,一連幾個月都是陰雨連綿,燒窯的廣東師傅無法下田操作。轉眼已是年關節下,一天,燒磚師傅回到房間,對著窗外的陰雨唉聲嘆氣,心想:時間已過大半年,一塊磚都沒有燒成,真是愧對東道家,快過年了,總得回家一趟,可磚瓦沒燒成,又怎好向東道家要工錢。燒窯師傅越想越不是滋味,便用筆寫了一張便條,放在桌上,留給徐老四。便條上寫道:

甲子年,甲子年,雨水漣天。吃了東道的飯,挖壞了東道的田,不見青磚冒出煙。臨近過節又逢年,想要工錢沒臉面,只好賣了牛牯做盤纏。若是要來尋,請到廣東興寧下龍田。

燒窯師傅賣了煉泥的牛牯,不辭而別。徐老四下城做生意回來閱過燒窯師傅的便條後,當即派人帶了銀兩專程送到廣東羅師傅家中,並傳話說,這是天氣的原因,沒燒成磚並不怪罪他。羅師傅對徐老四的寬宏大量以德報冤感激不盡,一過完年,便攜妻兒回到關西拜見徐老四。後來,他又把燒磚的手藝傳給兒子,他兒子在關西成親後,生了兩個兒子,也掌握了燒磚技術,爺孫三代為徐老四建圍屋燒磚制瓦,整整十九年,才完成整幢圍屋所需的磚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