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

在大西北一片戈壁灘之中,至今存在著一座古城,它就是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白銀市景泰縣城西南27公里處的寺灘鄉。永泰古城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歷時一年多建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初修建這座古城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外寇,建成後即成了西北重要的一處軍事要塞,如今的古城雖然還在,但早已破敗不堪,被列入了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

在大西北一片戈壁灘之中,至今存在著一座古城,它就是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白銀市景泰縣城西南27公里處的寺灘鄉。永泰古城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歷時一年多建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初修建這座古城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外寇,建成後即成了西北重要的一處軍事要塞,如今的古城雖然還在,但早已破敗不堪,被列入了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俯瞰或從地圖中觀看古城,可以清晰的看出整個古城形狀與烏龜相似,因此這裡也被稱之為“龜城”。整個古城皆為黃土夯築而成,周長1717米,佔地318畝,城牆高12米,牆壁最厚處達6米,在當時稱得上是一座易守難攻的“碉堡”。

"

在大西北一片戈壁灘之中,至今存在著一座古城,它就是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白銀市景泰縣城西南27公里處的寺灘鄉。永泰古城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歷時一年多建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初修建這座古城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外寇,建成後即成了西北重要的一處軍事要塞,如今的古城雖然還在,但早已破敗不堪,被列入了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俯瞰或從地圖中觀看古城,可以清晰的看出整個古城形狀與烏龜相似,因此這裡也被稱之為“龜城”。整個古城皆為黃土夯築而成,周長1717米,佔地318畝,城牆高12米,牆壁最厚處達6米,在當時稱得上是一座易守難攻的“碉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站立古城入口處,放眼望去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餘脈,光禿禿的山頂與這座古城遙相呼應。古城入口不遠處還有一片水池,最初時這片水池是當地居民的飲水源,不過後來由於自然環境的惡化以及當地居民大多搬離了古城便荒廢了下來,成了羊群喝水的池子。

"

在大西北一片戈壁灘之中,至今存在著一座古城,它就是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白銀市景泰縣城西南27公里處的寺灘鄉。永泰古城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歷時一年多建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初修建這座古城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外寇,建成後即成了西北重要的一處軍事要塞,如今的古城雖然還在,但早已破敗不堪,被列入了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俯瞰或從地圖中觀看古城,可以清晰的看出整個古城形狀與烏龜相似,因此這裡也被稱之為“龜城”。整個古城皆為黃土夯築而成,周長1717米,佔地318畝,城牆高12米,牆壁最厚處達6米,在當時稱得上是一座易守難攻的“碉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站立古城入口處,放眼望去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餘脈,光禿禿的山頂與這座古城遙相呼應。古城入口不遠處還有一片水池,最初時這片水池是當地居民的飲水源,不過後來由於自然環境的惡化以及當地居民大多搬離了古城便荒廢了下來,成了羊群喝水的池子。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據史料記載,永泰古城建成後,是一處通往青海、新疆和西藏的咽喉要道,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蘭州參將當時就駐紮於此,隨之一起的還有2000多名士兵、馬隊500人,且當時的古城內設施很齊全,有火藥廠、磨房、馬場、練兵場、軍需草料場、炮臺等等,不過如今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

在大西北一片戈壁灘之中,至今存在著一座古城,它就是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白銀市景泰縣城西南27公里處的寺灘鄉。永泰古城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歷時一年多建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初修建這座古城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外寇,建成後即成了西北重要的一處軍事要塞,如今的古城雖然還在,但早已破敗不堪,被列入了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俯瞰或從地圖中觀看古城,可以清晰的看出整個古城形狀與烏龜相似,因此這裡也被稱之為“龜城”。整個古城皆為黃土夯築而成,周長1717米,佔地318畝,城牆高12米,牆壁最厚處達6米,在當時稱得上是一座易守難攻的“碉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站立古城入口處,放眼望去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餘脈,光禿禿的山頂與這座古城遙相呼應。古城入口不遠處還有一片水池,最初時這片水池是當地居民的飲水源,不過後來由於自然環境的惡化以及當地居民大多搬離了古城便荒廢了下來,成了羊群喝水的池子。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據史料記載,永泰古城建成後,是一處通往青海、新疆和西藏的咽喉要道,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蘭州參將當時就駐紮於此,隨之一起的還有2000多名士兵、馬隊500人,且當時的古城內設施很齊全,有火藥廠、磨房、馬場、練兵場、軍需草料場、炮臺等等,不過如今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上世紀中期在古城中還生活著1300多戶人家,當時無論是古城內還是古城外都是一幅植被茂密的景象,古城中還種有百餘棵名貴樹木,不過後來伴隨著發展所需,古城中百餘棵樹木皆被砍伐,隨之古城內外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土地大面積鹽鹼化、森林面積急劇縮減,且黃河水渠也被改至離古城10多公里的地方,使得古城內的居民不得不舉家外遷,如今僅有不到10戶人家堅持不遠遷走,守護著這座400多年曆史的古城,過著放牧的生活。

"

在大西北一片戈壁灘之中,至今存在著一座古城,它就是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白銀市景泰縣城西南27公里處的寺灘鄉。永泰古城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歷時一年多建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初修建這座古城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外寇,建成後即成了西北重要的一處軍事要塞,如今的古城雖然還在,但早已破敗不堪,被列入了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俯瞰或從地圖中觀看古城,可以清晰的看出整個古城形狀與烏龜相似,因此這裡也被稱之為“龜城”。整個古城皆為黃土夯築而成,周長1717米,佔地318畝,城牆高12米,牆壁最厚處達6米,在當時稱得上是一座易守難攻的“碉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站立古城入口處,放眼望去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餘脈,光禿禿的山頂與這座古城遙相呼應。古城入口不遠處還有一片水池,最初時這片水池是當地居民的飲水源,不過後來由於自然環境的惡化以及當地居民大多搬離了古城便荒廢了下來,成了羊群喝水的池子。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據史料記載,永泰古城建成後,是一處通往青海、新疆和西藏的咽喉要道,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蘭州參將當時就駐紮於此,隨之一起的還有2000多名士兵、馬隊500人,且當時的古城內設施很齊全,有火藥廠、磨房、馬場、練兵場、軍需草料場、炮臺等等,不過如今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上世紀中期在古城中還生活著1300多戶人家,當時無論是古城內還是古城外都是一幅植被茂密的景象,古城中還種有百餘棵名貴樹木,不過後來伴隨著發展所需,古城中百餘棵樹木皆被砍伐,隨之古城內外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土地大面積鹽鹼化、森林面積急劇縮減,且黃河水渠也被改至離古城10多公里的地方,使得古城內的居民不得不舉家外遷,如今僅有不到10戶人家堅持不遠遷走,守護著這座400多年曆史的古城,過著放牧的生活。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在古城後方用一所小學:永泰小學,這是一座民國年間修建的學校,如今也因沒有了生源而荒廢了,只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依然守護著這座學校,他曾任永泰小學校長。據老人講,之前這裡有學生近百人,後來由於大多數人家都已經遷離了這裡,學校空了,但不能每人看護這裡,於是主動提出看護學校,同時他還是永泰古城的文保員及講解員。

"

在大西北一片戈壁灘之中,至今存在著一座古城,它就是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白銀市景泰縣城西南27公里處的寺灘鄉。永泰古城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歷時一年多建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初修建這座古城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外寇,建成後即成了西北重要的一處軍事要塞,如今的古城雖然還在,但早已破敗不堪,被列入了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俯瞰或從地圖中觀看古城,可以清晰的看出整個古城形狀與烏龜相似,因此這裡也被稱之為“龜城”。整個古城皆為黃土夯築而成,周長1717米,佔地318畝,城牆高12米,牆壁最厚處達6米,在當時稱得上是一座易守難攻的“碉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站立古城入口處,放眼望去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餘脈,光禿禿的山頂與這座古城遙相呼應。古城入口不遠處還有一片水池,最初時這片水池是當地居民的飲水源,不過後來由於自然環境的惡化以及當地居民大多搬離了古城便荒廢了下來,成了羊群喝水的池子。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據史料記載,永泰古城建成後,是一處通往青海、新疆和西藏的咽喉要道,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蘭州參將當時就駐紮於此,隨之一起的還有2000多名士兵、馬隊500人,且當時的古城內設施很齊全,有火藥廠、磨房、馬場、練兵場、軍需草料場、炮臺等等,不過如今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上世紀中期在古城中還生活著1300多戶人家,當時無論是古城內還是古城外都是一幅植被茂密的景象,古城中還種有百餘棵名貴樹木,不過後來伴隨著發展所需,古城中百餘棵樹木皆被砍伐,隨之古城內外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土地大面積鹽鹼化、森林面積急劇縮減,且黃河水渠也被改至離古城10多公里的地方,使得古城內的居民不得不舉家外遷,如今僅有不到10戶人家堅持不遠遷走,守護著這座400多年曆史的古城,過著放牧的生活。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在古城後方用一所小學:永泰小學,這是一座民國年間修建的學校,如今也因沒有了生源而荒廢了,只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依然守護著這座學校,他曾任永泰小學校長。據老人講,之前這裡有學生近百人,後來由於大多數人家都已經遷離了這裡,學校空了,但不能每人看護這裡,於是主動提出看護學校,同時他還是永泰古城的文保員及講解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老人還講到,自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記憶中的古城猶如一個草木茂密、風景秀麗的世外桃源,現在一切的一切都變了,變成了黃土飛揚的孤城,每年的9月份到明年的5月份這段時間,都會遇到嚴重的沙塵天氣,而且現在這裡降水非常少,飲水是難題,莊稼成活也是難題。

"

在大西北一片戈壁灘之中,至今存在著一座古城,它就是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白銀市景泰縣城西南27公里處的寺灘鄉。永泰古城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歷時一年多建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初修建這座古城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外寇,建成後即成了西北重要的一處軍事要塞,如今的古城雖然還在,但早已破敗不堪,被列入了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俯瞰或從地圖中觀看古城,可以清晰的看出整個古城形狀與烏龜相似,因此這裡也被稱之為“龜城”。整個古城皆為黃土夯築而成,周長1717米,佔地318畝,城牆高12米,牆壁最厚處達6米,在當時稱得上是一座易守難攻的“碉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站立古城入口處,放眼望去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餘脈,光禿禿的山頂與這座古城遙相呼應。古城入口不遠處還有一片水池,最初時這片水池是當地居民的飲水源,不過後來由於自然環境的惡化以及當地居民大多搬離了古城便荒廢了下來,成了羊群喝水的池子。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據史料記載,永泰古城建成後,是一處通往青海、新疆和西藏的咽喉要道,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蘭州參將當時就駐紮於此,隨之一起的還有2000多名士兵、馬隊500人,且當時的古城內設施很齊全,有火藥廠、磨房、馬場、練兵場、軍需草料場、炮臺等等,不過如今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上世紀中期在古城中還生活著1300多戶人家,當時無論是古城內還是古城外都是一幅植被茂密的景象,古城中還種有百餘棵名貴樹木,不過後來伴隨著發展所需,古城中百餘棵樹木皆被砍伐,隨之古城內外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土地大面積鹽鹼化、森林面積急劇縮減,且黃河水渠也被改至離古城10多公里的地方,使得古城內的居民不得不舉家外遷,如今僅有不到10戶人家堅持不遠遷走,守護著這座400多年曆史的古城,過著放牧的生活。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在古城後方用一所小學:永泰小學,這是一座民國年間修建的學校,如今也因沒有了生源而荒廢了,只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依然守護著這座學校,他曾任永泰小學校長。據老人講,之前這裡有學生近百人,後來由於大多數人家都已經遷離了這裡,學校空了,但不能每人看護這裡,於是主動提出看護學校,同時他還是永泰古城的文保員及講解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老人還講到,自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記憶中的古城猶如一個草木茂密、風景秀麗的世外桃源,現在一切的一切都變了,變成了黃土飛揚的孤城,每年的9月份到明年的5月份這段時間,都會遇到嚴重的沙塵天氣,而且現在這裡降水非常少,飲水是難題,莊稼成活也是難題。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由於常年無人居住,大多數房屋都破敗了下來成了危房,不過也因此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甚至於有影視劇組來到這裡取景,其中最有名氣的是黃海波主演的《決戰剎馬鎮》,劇組走後還保留了當時拍攝時搭建的建築,不過也已成危房。

"

在大西北一片戈壁灘之中,至今存在著一座古城,它就是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白銀市景泰縣城西南27公里處的寺灘鄉。永泰古城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歷時一年多建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初修建這座古城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外寇,建成後即成了西北重要的一處軍事要塞,如今的古城雖然還在,但早已破敗不堪,被列入了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俯瞰或從地圖中觀看古城,可以清晰的看出整個古城形狀與烏龜相似,因此這裡也被稱之為“龜城”。整個古城皆為黃土夯築而成,周長1717米,佔地318畝,城牆高12米,牆壁最厚處達6米,在當時稱得上是一座易守難攻的“碉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站立古城入口處,放眼望去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餘脈,光禿禿的山頂與這座古城遙相呼應。古城入口不遠處還有一片水池,最初時這片水池是當地居民的飲水源,不過後來由於自然環境的惡化以及當地居民大多搬離了古城便荒廢了下來,成了羊群喝水的池子。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據史料記載,永泰古城建成後,是一處通往青海、新疆和西藏的咽喉要道,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蘭州參將當時就駐紮於此,隨之一起的還有2000多名士兵、馬隊500人,且當時的古城內設施很齊全,有火藥廠、磨房、馬場、練兵場、軍需草料場、炮臺等等,不過如今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上世紀中期在古城中還生活著1300多戶人家,當時無論是古城內還是古城外都是一幅植被茂密的景象,古城中還種有百餘棵名貴樹木,不過後來伴隨著發展所需,古城中百餘棵樹木皆被砍伐,隨之古城內外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土地大面積鹽鹼化、森林面積急劇縮減,且黃河水渠也被改至離古城10多公里的地方,使得古城內的居民不得不舉家外遷,如今僅有不到10戶人家堅持不遠遷走,守護著這座400多年曆史的古城,過著放牧的生活。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在古城後方用一所小學:永泰小學,這是一座民國年間修建的學校,如今也因沒有了生源而荒廢了,只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依然守護著這座學校,他曾任永泰小學校長。據老人講,之前這裡有學生近百人,後來由於大多數人家都已經遷離了這裡,學校空了,但不能每人看護這裡,於是主動提出看護學校,同時他還是永泰古城的文保員及講解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老人還講到,自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記憶中的古城猶如一個草木茂密、風景秀麗的世外桃源,現在一切的一切都變了,變成了黃土飛揚的孤城,每年的9月份到明年的5月份這段時間,都會遇到嚴重的沙塵天氣,而且現在這裡降水非常少,飲水是難題,莊稼成活也是難題。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由於常年無人居住,大多數房屋都破敗了下來成了危房,不過也因此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甚至於有影視劇組來到這裡取景,其中最有名氣的是黃海波主演的《決戰剎馬鎮》,劇組走後還保留了當時拍攝時搭建的建築,不過也已成危房。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現在生活在這裡的居民主要的收入就依靠放牧和種植莊稼,莊稼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不過產量非常低,畝產200斤都是不錯的收成了。除了種植莊稼當地最流行的是放牧,不過隨著長時間的放牧加上荒漠化愈來愈嚴重,但牧羊收入比較高,一年10幾萬不成問題。

"

在大西北一片戈壁灘之中,至今存在著一座古城,它就是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白銀市景泰縣城西南27公里處的寺灘鄉。永泰古城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歷時一年多建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初修建這座古城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外寇,建成後即成了西北重要的一處軍事要塞,如今的古城雖然還在,但早已破敗不堪,被列入了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俯瞰或從地圖中觀看古城,可以清晰的看出整個古城形狀與烏龜相似,因此這裡也被稱之為“龜城”。整個古城皆為黃土夯築而成,周長1717米,佔地318畝,城牆高12米,牆壁最厚處達6米,在當時稱得上是一座易守難攻的“碉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站立古城入口處,放眼望去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餘脈,光禿禿的山頂與這座古城遙相呼應。古城入口不遠處還有一片水池,最初時這片水池是當地居民的飲水源,不過後來由於自然環境的惡化以及當地居民大多搬離了古城便荒廢了下來,成了羊群喝水的池子。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據史料記載,永泰古城建成後,是一處通往青海、新疆和西藏的咽喉要道,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蘭州參將當時就駐紮於此,隨之一起的還有2000多名士兵、馬隊500人,且當時的古城內設施很齊全,有火藥廠、磨房、馬場、練兵場、軍需草料場、炮臺等等,不過如今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上世紀中期在古城中還生活著1300多戶人家,當時無論是古城內還是古城外都是一幅植被茂密的景象,古城中還種有百餘棵名貴樹木,不過後來伴隨著發展所需,古城中百餘棵樹木皆被砍伐,隨之古城內外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土地大面積鹽鹼化、森林面積急劇縮減,且黃河水渠也被改至離古城10多公里的地方,使得古城內的居民不得不舉家外遷,如今僅有不到10戶人家堅持不遠遷走,守護著這座400多年曆史的古城,過著放牧的生活。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在古城後方用一所小學:永泰小學,這是一座民國年間修建的學校,如今也因沒有了生源而荒廢了,只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依然守護著這座學校,他曾任永泰小學校長。據老人講,之前這裡有學生近百人,後來由於大多數人家都已經遷離了這裡,學校空了,但不能每人看護這裡,於是主動提出看護學校,同時他還是永泰古城的文保員及講解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老人還講到,自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記憶中的古城猶如一個草木茂密、風景秀麗的世外桃源,現在一切的一切都變了,變成了黃土飛揚的孤城,每年的9月份到明年的5月份這段時間,都會遇到嚴重的沙塵天氣,而且現在這裡降水非常少,飲水是難題,莊稼成活也是難題。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由於常年無人居住,大多數房屋都破敗了下來成了危房,不過也因此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甚至於有影視劇組來到這裡取景,其中最有名氣的是黃海波主演的《決戰剎馬鎮》,劇組走後還保留了當時拍攝時搭建的建築,不過也已成危房。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現在生活在這裡的居民主要的收入就依靠放牧和種植莊稼,莊稼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不過產量非常低,畝產200斤都是不錯的收成了。除了種植莊稼當地最流行的是放牧,不過隨著長時間的放牧加上荒漠化愈來愈嚴重,但牧羊收入比較高,一年10幾萬不成問題。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留下來的居民大多把房屋由土屋改建而成了磚瓦房,相對來說變得更堅固了一些,富裕一些的家庭還擁有了小卡車,除了方便運送莊稼及秸稈,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去下城裡的孩子家,畢竟這裡沒有公共交通,出行是難題。

"

在大西北一片戈壁灘之中,至今存在著一座古城,它就是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白銀市景泰縣城西南27公里處的寺灘鄉。永泰古城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歷時一年多建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初修建這座古城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外寇,建成後即成了西北重要的一處軍事要塞,如今的古城雖然還在,但早已破敗不堪,被列入了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俯瞰或從地圖中觀看古城,可以清晰的看出整個古城形狀與烏龜相似,因此這裡也被稱之為“龜城”。整個古城皆為黃土夯築而成,周長1717米,佔地318畝,城牆高12米,牆壁最厚處達6米,在當時稱得上是一座易守難攻的“碉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站立古城入口處,放眼望去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餘脈,光禿禿的山頂與這座古城遙相呼應。古城入口不遠處還有一片水池,最初時這片水池是當地居民的飲水源,不過後來由於自然環境的惡化以及當地居民大多搬離了古城便荒廢了下來,成了羊群喝水的池子。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據史料記載,永泰古城建成後,是一處通往青海、新疆和西藏的咽喉要道,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蘭州參將當時就駐紮於此,隨之一起的還有2000多名士兵、馬隊500人,且當時的古城內設施很齊全,有火藥廠、磨房、馬場、練兵場、軍需草料場、炮臺等等,不過如今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上世紀中期在古城中還生活著1300多戶人家,當時無論是古城內還是古城外都是一幅植被茂密的景象,古城中還種有百餘棵名貴樹木,不過後來伴隨著發展所需,古城中百餘棵樹木皆被砍伐,隨之古城內外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土地大面積鹽鹼化、森林面積急劇縮減,且黃河水渠也被改至離古城10多公里的地方,使得古城內的居民不得不舉家外遷,如今僅有不到10戶人家堅持不遠遷走,守護著這座400多年曆史的古城,過著放牧的生活。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在古城後方用一所小學:永泰小學,這是一座民國年間修建的學校,如今也因沒有了生源而荒廢了,只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依然守護著這座學校,他曾任永泰小學校長。據老人講,之前這裡有學生近百人,後來由於大多數人家都已經遷離了這裡,學校空了,但不能每人看護這裡,於是主動提出看護學校,同時他還是永泰古城的文保員及講解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老人還講到,自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記憶中的古城猶如一個草木茂密、風景秀麗的世外桃源,現在一切的一切都變了,變成了黃土飛揚的孤城,每年的9月份到明年的5月份這段時間,都會遇到嚴重的沙塵天氣,而且現在這裡降水非常少,飲水是難題,莊稼成活也是難題。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由於常年無人居住,大多數房屋都破敗了下來成了危房,不過也因此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甚至於有影視劇組來到這裡取景,其中最有名氣的是黃海波主演的《決戰剎馬鎮》,劇組走後還保留了當時拍攝時搭建的建築,不過也已成危房。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現在生活在這裡的居民主要的收入就依靠放牧和種植莊稼,莊稼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不過產量非常低,畝產200斤都是不錯的收成了。除了種植莊稼當地最流行的是放牧,不過隨著長時間的放牧加上荒漠化愈來愈嚴重,但牧羊收入比較高,一年10幾萬不成問題。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留下來的居民大多把房屋由土屋改建而成了磚瓦房,相對來說變得更堅固了一些,富裕一些的家庭還擁有了小卡車,除了方便運送莊稼及秸稈,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去下城裡的孩子家,畢竟這裡沒有公共交通,出行是難題。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走進一戶人家家裡,房屋內收拾得乾淨整齊,白色的天花板、乾淨的玻璃、整齊的被子……給人的感覺似乎瞬間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由於這裡的冬天特別的冷,所以基本都是砌的土炕,解決了冷暖問題,夏季的時候即便是房間內也是非常的涼爽。

"

在大西北一片戈壁灘之中,至今存在著一座古城,它就是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白銀市景泰縣城西南27公里處的寺灘鄉。永泰古城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歷時一年多建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初修建這座古城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外寇,建成後即成了西北重要的一處軍事要塞,如今的古城雖然還在,但早已破敗不堪,被列入了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俯瞰或從地圖中觀看古城,可以清晰的看出整個古城形狀與烏龜相似,因此這裡也被稱之為“龜城”。整個古城皆為黃土夯築而成,周長1717米,佔地318畝,城牆高12米,牆壁最厚處達6米,在當時稱得上是一座易守難攻的“碉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站立古城入口處,放眼望去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餘脈,光禿禿的山頂與這座古城遙相呼應。古城入口不遠處還有一片水池,最初時這片水池是當地居民的飲水源,不過後來由於自然環境的惡化以及當地居民大多搬離了古城便荒廢了下來,成了羊群喝水的池子。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據史料記載,永泰古城建成後,是一處通往青海、新疆和西藏的咽喉要道,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蘭州參將當時就駐紮於此,隨之一起的還有2000多名士兵、馬隊500人,且當時的古城內設施很齊全,有火藥廠、磨房、馬場、練兵場、軍需草料場、炮臺等等,不過如今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上世紀中期在古城中還生活著1300多戶人家,當時無論是古城內還是古城外都是一幅植被茂密的景象,古城中還種有百餘棵名貴樹木,不過後來伴隨著發展所需,古城中百餘棵樹木皆被砍伐,隨之古城內外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土地大面積鹽鹼化、森林面積急劇縮減,且黃河水渠也被改至離古城10多公里的地方,使得古城內的居民不得不舉家外遷,如今僅有不到10戶人家堅持不遠遷走,守護著這座400多年曆史的古城,過著放牧的生活。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在古城後方用一所小學:永泰小學,這是一座民國年間修建的學校,如今也因沒有了生源而荒廢了,只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依然守護著這座學校,他曾任永泰小學校長。據老人講,之前這裡有學生近百人,後來由於大多數人家都已經遷離了這裡,學校空了,但不能每人看護這裡,於是主動提出看護學校,同時他還是永泰古城的文保員及講解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老人還講到,自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記憶中的古城猶如一個草木茂密、風景秀麗的世外桃源,現在一切的一切都變了,變成了黃土飛揚的孤城,每年的9月份到明年的5月份這段時間,都會遇到嚴重的沙塵天氣,而且現在這裡降水非常少,飲水是難題,莊稼成活也是難題。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由於常年無人居住,大多數房屋都破敗了下來成了危房,不過也因此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甚至於有影視劇組來到這裡取景,其中最有名氣的是黃海波主演的《決戰剎馬鎮》,劇組走後還保留了當時拍攝時搭建的建築,不過也已成危房。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現在生活在這裡的居民主要的收入就依靠放牧和種植莊稼,莊稼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不過產量非常低,畝產200斤都是不錯的收成了。除了種植莊稼當地最流行的是放牧,不過隨著長時間的放牧加上荒漠化愈來愈嚴重,但牧羊收入比較高,一年10幾萬不成問題。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留下來的居民大多把房屋由土屋改建而成了磚瓦房,相對來說變得更堅固了一些,富裕一些的家庭還擁有了小卡車,除了方便運送莊稼及秸稈,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去下城裡的孩子家,畢竟這裡沒有公共交通,出行是難題。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走進一戶人家家裡,房屋內收拾得乾淨整齊,白色的天花板、乾淨的玻璃、整齊的被子……給人的感覺似乎瞬間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由於這裡的冬天特別的冷,所以基本都是砌的土炕,解決了冷暖問題,夏季的時候即便是房間內也是非常的涼爽。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陽光透過雲層照射著這片土地,似乎預示著這裡的未來的前途一片光明,但如此之少的人為了守護家園選擇留下來繼續生活在這裡,只為初心不改。如今永泰古城雖然成了一處旅遊景點,但知道這裡的人少之又少,不知何時這裡才能恢復往日的輝煌。

"

在大西北一片戈壁灘之中,至今存在著一座古城,它就是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白銀市景泰縣城西南27公里處的寺灘鄉。永泰古城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歷時一年多建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初修建這座古城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外寇,建成後即成了西北重要的一處軍事要塞,如今的古城雖然還在,但早已破敗不堪,被列入了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俯瞰或從地圖中觀看古城,可以清晰的看出整個古城形狀與烏龜相似,因此這裡也被稱之為“龜城”。整個古城皆為黃土夯築而成,周長1717米,佔地318畝,城牆高12米,牆壁最厚處達6米,在當時稱得上是一座易守難攻的“碉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站立古城入口處,放眼望去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餘脈,光禿禿的山頂與這座古城遙相呼應。古城入口不遠處還有一片水池,最初時這片水池是當地居民的飲水源,不過後來由於自然環境的惡化以及當地居民大多搬離了古城便荒廢了下來,成了羊群喝水的池子。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據史料記載,永泰古城建成後,是一處通往青海、新疆和西藏的咽喉要道,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蘭州參將當時就駐紮於此,隨之一起的還有2000多名士兵、馬隊500人,且當時的古城內設施很齊全,有火藥廠、磨房、馬場、練兵場、軍需草料場、炮臺等等,不過如今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上世紀中期在古城中還生活著1300多戶人家,當時無論是古城內還是古城外都是一幅植被茂密的景象,古城中還種有百餘棵名貴樹木,不過後來伴隨著發展所需,古城中百餘棵樹木皆被砍伐,隨之古城內外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土地大面積鹽鹼化、森林面積急劇縮減,且黃河水渠也被改至離古城10多公里的地方,使得古城內的居民不得不舉家外遷,如今僅有不到10戶人家堅持不遠遷走,守護著這座400多年曆史的古城,過著放牧的生活。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在古城後方用一所小學:永泰小學,這是一座民國年間修建的學校,如今也因沒有了生源而荒廢了,只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依然守護著這座學校,他曾任永泰小學校長。據老人講,之前這裡有學生近百人,後來由於大多數人家都已經遷離了這裡,學校空了,但不能每人看護這裡,於是主動提出看護學校,同時他還是永泰古城的文保員及講解員。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老人還講到,自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記憶中的古城猶如一個草木茂密、風景秀麗的世外桃源,現在一切的一切都變了,變成了黃土飛揚的孤城,每年的9月份到明年的5月份這段時間,都會遇到嚴重的沙塵天氣,而且現在這裡降水非常少,飲水是難題,莊稼成活也是難題。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由於常年無人居住,大多數房屋都破敗了下來成了危房,不過也因此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甚至於有影視劇組來到這裡取景,其中最有名氣的是黃海波主演的《決戰剎馬鎮》,劇組走後還保留了當時拍攝時搭建的建築,不過也已成危房。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現在生活在這裡的居民主要的收入就依靠放牧和種植莊稼,莊稼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不過產量非常低,畝產200斤都是不錯的收成了。除了種植莊稼當地最流行的是放牧,不過隨著長時間的放牧加上荒漠化愈來愈嚴重,但牧羊收入比較高,一年10幾萬不成問題。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留下來的居民大多把房屋由土屋改建而成了磚瓦房,相對來說變得更堅固了一些,富裕一些的家庭還擁有了小卡車,除了方便運送莊稼及秸稈,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去下城裡的孩子家,畢竟這裡沒有公共交通,出行是難題。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走進一戶人家家裡,房屋內收拾得乾淨整齊,白色的天花板、乾淨的玻璃、整齊的被子……給人的感覺似乎瞬間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由於這裡的冬天特別的冷,所以基本都是砌的土炕,解決了冷暖問題,夏季的時候即便是房間內也是非常的涼爽。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陽光透過雲層照射著這片土地,似乎預示著這裡的未來的前途一片光明,但如此之少的人為了守護家園選擇留下來繼續生活在這裡,只為初心不改。如今永泰古城雖然成了一處旅遊景點,但知道這裡的人少之又少,不知何時這裡才能恢復往日的輝煌。

甘肅最“荒涼”的古城,曾有3000人生活於此,如今僅有10戶人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