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歡《火苗》就點藍字關注吧!

張壩村傳統古村落民間文化調研專欄

張壩村民居探微

本專欄由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與《火苗》微刊聯合主辦

張壩村民居探微

張壩村民居探微

作者:路學軍

張壩村民居探微張壩村民居探微

作者簡介

路學軍,筆名:路子。1966年出生於甘肅省酒泉市,祖籍山西省沁原縣,現在甘肅省文聯民協工作。中攝協理事,中攝著作權協會甘肅首席代表處主任,甘肅作協會員。曾參加2001年《詩刊》社舉辦的“詩歌高級研修班”的學習和“西部詩會”“詩歌之夜”等大型詩歌活動。出版有個人詩歌集:《劍語》《劍雨》。

張壩村民居探微

張壩村民居探微

(攝影:王 城)

甘肅隴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古代西部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區域地區,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人文始祖伏羲氏出生在西和仇池山。秦隴文化與巴蜀文化、漢族文化與藏、回等民族文化相互影響融合,呈現南北交融、古今並存的顯著特色。

李白曾往返隴蜀,經隴南,留下了千古絕唱《蜀道難》。詩聖杜甫與家人團聚居住同谷,寫詩讚紅川酒為“合歡液”。

張壩村民居探微

(攝影:蘆 軍)

隴南是農耕文化、畜牧文化和漁獵文化交匯積澱的地域,孕育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有3 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文縣儺舞—池哥晝、武都高山戲、西和乞巧女兒節在全國影響廣泛。甘肅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有隴南影子腔、文縣玉壘花燈戲、西和春官歌演唱、康縣木籠歌、兩當號子、康縣鑼鼓草、康南毛山歌、康縣嗩吶、宕昌羌儺舞、禮縣春官歌、徽縣河池小曲、禮縣井鹽製作工藝、康縣寺臺造紙術、武都三倉燈戲、武都角弓咂杆酒釀製技藝等多達22 項。

張壩村民居探微

(攝影:王 城)

琵琶鎮位於隴南市武都區東南部的洛塘山區,距武都區58 公里。張壩古村,距離琵琶鎮7公里。

張壩村民居是典型的隴南木架子房原型,四合院建築結構,多依山而建,既擁有北方建築的恢宏高大,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細琢,院落佈局合理。房屋為上下兩層,正房(3-5 間)、廂房、廚房、雜物房各具功用,中間院子的兩邊是臺階,院門位於一側。房基是就地取材的石頭,上面是黏土與碎石夯實的土牆,防寒保暖。房架全是山上的木頭,耐用結實。房瓦是村上的小磚窯燒製。立木上樑時,村上人都來幫忙,舉辦個儀式,一天內要上好瓦,蓋好房子。

張壩村民居探微

(攝影:王 城)

民居裝飾上有精美的木雕、粗獷外形和細緻紋飾的石刻,自然山水、珍禽異獸、戲劇人物、吉祥的圖紋、歷史典故多有呈現,在屏風、窗櫺、雀替、走廊臺、柱頂石上都有。圖紋內容繁多,例如祥雲、蝙蝠、如意、牡丹、梅花、石榴、錦雞等。村落內的匾額和門庭對聯,有些蘊涵著重德修身的情操追求,有些蘊涵著勤儉持家的家風文化、有些蘊涵著恩澤子孫的家訓傳承、有些蘊涵著家族繁盛的美好寄託,透露出人們修身治家和為人世道的美好夢想與追求。

張壩村民居探微

(攝影:郭 群)

張壩村古民居,保存完整,區域代表性強,既有人文、農耕、田園、生態旅遊的豐富資源,也有很高的民間文化研究價值。

張壩村民居探微

(攝影:王晨旭)

END

往期回顧(點擊可閱)

● 園丁頌(之一)

● 園丁頌(之二)

● 園丁頌(之三)

● 蘭州的泉

● 蘭州的山

● 蘭州的橋

● 蘭州的冬

● 蘭州的秋

● 蘭州的夏

● 蘭州的春

張壩村民居探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