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角度,逆向認知互聯網'

服裝 電子商務 騰訊 設計 產品經理 百度 經濟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019-08-11
"

對於剛入門互聯網行業的人來說,掌握一些互聯網基本常理、常識很重要。因此本文特地梳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以供瞭解與思考。

"

對於剛入門互聯網行業的人來說,掌握一些互聯網基本常理、常識很重要。因此本文特地梳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以供瞭解與思考。

從數據角度,逆向認知互聯網

相信很多同學都對互聯網擁有著極大的嚮往和熱情,在跨入這個行業門檻之前,我們希望基於我們目前的認知水平,能和大家一起探討最為基礎一些理解及原理,並希望在您入行以後的工作和成長中,這些基礎性的認知,對您快速看清現象背後的本質能有所幫助。

本系列只聊一些基礎和本性的東西,只針對入門級別的同學,目的是避免踩坑,不會講到具體產品案例、方法或者工具,高手請飄過。

本系列聊的都是一些基礎的原理、常識和思考,其中原理是最為重要的,能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沒準會讓您覺得通暢。

"

對於剛入門互聯網行業的人來說,掌握一些互聯網基本常理、常識很重要。因此本文特地梳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以供瞭解與思考。

從數據角度,逆向認知互聯網

相信很多同學都對互聯網擁有著極大的嚮往和熱情,在跨入這個行業門檻之前,我們希望基於我們目前的認知水平,能和大家一起探討最為基礎一些理解及原理,並希望在您入行以後的工作和成長中,這些基礎性的認知,對您快速看清現象背後的本質能有所幫助。

本系列只聊一些基礎和本性的東西,只針對入門級別的同學,目的是避免踩坑,不會講到具體產品案例、方法或者工具,高手請飄過。

本系列聊的都是一些基礎的原理、常識和思考,其中原理是最為重要的,能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沒準會讓您覺得通暢。

從數據角度,逆向認知互聯網

一、網絡的作用:加速

首先要了解人類從古到今,其實也就幹兩個事兒,第一是交流,第二是交換。交換是人類根本的目的,要實現這個目的,首先需要先進行交流。

互聯網也一樣,也只幹這兩個事兒:交流和交換。但是互聯網是跨空間的,跨空間的好處就是節約了時間,所以互聯網能改變的只是交換的速度,但不能改變交換的規則。比如你讓商家100元進的東西,50元賣給你,讓他喝西北風是不可能的。所以互聯網的核心是滿足了人類對交換加速的需求,而這個加速的主要表現就是用網絡的空間換取了現實的時間。

瞭解了交流到交換這個基礎原理,你將會對互聯網有更簡潔的理解,我們來看看做這兩個事兒的都有誰啊?

做交流騰訊唄,做交換淘寶唄。瞬間你就知道了,哦原來如此。

再看看百度呢,你交換的東西你總得找找吧,找到後你問清楚後才能買吧,所以百度就是為了尋找交換對象的。

做交流的騰訊多想搞定交換啊,可惜拍拍不爭氣;做交換的多想擴展到交流啊,馬雲砸了釘釘那麼多錢,也還在努力。

既然互聯網的核心功能說清楚了,那我們談論一個互聯網產品的優劣,就有一個核心的標準——時間。

為什麼呢?

因為互聯網只起這一個作用,用空間換取時間,注意只是加速,沒有網絡,人類照樣會通過原始的方式進行進行交換。但進入網絡後,空間距離沒了,交流的速度加快了,這樣引起交換的速度也隨之加快,所以是加快了速度,就成了互聯網產品最主要的要求。

瞭解這個原理後,對於市面上所有的互聯網產品,你就會明白為什麼APP要突出單一按鈕;為什麼要淘寶要拼命推薦猜你喜歡;為什麼要UI只取2個色系;為什麼消息要即時推送,等等太多了。

因為產品經理使用的所有設計方法,幾乎都在試圖達到同一個目的,就是加速,也就是已經提過的用空間換時間。

怎麼理解這個空間換時間呢?就像電商一樣,沒有電商,你一樣可以買,但由於空間受限,你不可能為了件衣服去坐趟飛機吧,電商就很爽了,再遠即使是跨國也能網購吧。

為什麼一直強調這些基礎的東西呢?那是任何行業都要首先了解原理,工業必須遵循牛頓力學,通訊業必須遵循電磁理論,建築行業必須要抵抗地心引力,GPS必須依賴廣義相對論公式等,因為只有遵循不變的準則,才能設計萬變的產品和方案。

以上倒騰這麼多,就是要請大家理解互聯網最根本作用是啥,這是所有互聯網產品必須遵循的天規,說抽象點叫空間換時間,說直白點也就是快一點。帶著這個基本常識進入本行業後,將避免您踏入很多不必要的坑,也將提升您對互聯網產品有更本質和基礎的理解。

二、數據的表達:萬物

前面已經講到,人類的目的就是交換,而交換的東西則涉及到萬物;而對萬物的表達,就是數據(注意沒有互聯網,人們也一樣的用數據表達萬物,但互聯網傳播更快)。

那麼在互聯網上流動的數據是什麼呢?

粗略的理解是我們能能共同理解的東西,就是數據,注意這裡的焦點是共同,即這個數據是約定俗成的,普遍都能接受和理解的,你弄個火星文,肯定不是數據了。

互聯網的工作對象是網絡嗎?不,網絡只是通道;互聯網行業的工作對象是數據,這些數據是由人來生產的,所以互聯網行業最終的工作的對象還是人。

這一點希望大家銘記,互聯網這個工具是為人服務的,你的工作對象最終還是人,數據只是表達的方式,就好像貨車和公路的比喻,大家可以理解為數據就是我們需要的貨物,而網絡只是運輸數據的通道,通過互聯網最終的目的都是交換。

那麼數據又包含哪些東西呢?這裡我們只討論互聯網上的數據。數據又有兩層表達,第一層是形式,第二層是含義。

我們先來討論數據的形式,互聯網的數據形式大約有7類,主要分為:

  1. 文字
  2. 數字(包含幾何)
  3. 文件(圖片視頻及各種後綴格式的文件)
  4. 人群(用戶)
  5. 時間
  6. 空間
  7. 貨幣

這七種主要的數據形式,進行排列組合後先表達出我們的對象,再由對象和對象之間的關係,表達出了我們世間的萬物。

通過上圖可以看到,數據是通過一層一層的邏輯關係,排列組合表達萬物的。即使沒有互聯網,他們也是這麼表達出來的。但表達出來後是需要進行傳播的,互聯網的跨空間使得傳播更快更方便,注意這裡說的更快更方便,實際在物理中的表達就是能耗最低原則,即數據總是通過最小能耗進行復制和傳遞(這一原則將導出共享經濟)。

說了數據的形式後,我們再來看看數據的含義,不同的人或者人群,對同一個數據的含義及其理解,是不一樣的。好比美國對華為的芯片供應商下達禁令這個事件,那不同國界、宗教、行業、年齡的人或者人群,對事件的看法都不一致(好比1000個人心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吧)。即談到數據含義,一定要和數據對象想結合,同一數據對不同對象,其含義不會完全一致。

三、數據的使命:繁殖

通常認為,數據只是人類用來實現交換的工具。這句我們來試著反向理解一下。

反向理解前,我們先講個故事,中國有一位頂級釣魚大師,叫化老(化紹新),有一句名言:“你要釣好魚,必須擁有魚一樣的思維,才能釣好魚”,這就是反向理解的案例。那麼如果把你自己看作一個數據,來反向看人類,那你要幹什麼?

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數據,都在和其他數據發生作用,並時刻併產生新的數據(數據大爆炸),而且這一過程中不管你是否沒有互聯網,只要有人作載體的情況下,它都會發生。

那麼我們是不是發現數據的這個行為和人類繁衍很相似,人類的目的就是基因驅使我們進行生息繁衍,其實數據也是一樣,並通過我們人類(這種載體)進行傳遞和繁殖。

這個反向的視角有點超出我們的理解,而且這樣反向思維的結論,也許會嚇你一跳,即數據和基因比較類似,也許本身就有生命,人類(這種結構)只是數據繁衍生息的載體或者工具。數據先是寄居於人腦之中,但數據多聰努力啊,無數的數據通過協作,創造了電腦這個更大的空間(你都想換大房子,數據為什麼不呢?)。原來的數據之間自由交流要面對面才行,速度太慢了,弄個互聯網數據之間交流更快了(你都想坐飛機高鐵,數據為什麼不呢?),以上只是站在數據的角度看問題,之所以用這樣的邏輯視角,是為了在你入行後,這種反向思維將更有利於從正反兩個方向辯證的看待問題,能幫助你看到的現象其背後的本質,從而秒懂其現象的原理。我們下面就試著來用這個視角來回歸理解一下我們日常所見的經濟現象。

通常說哪個家族,哪個國家經濟有活力,其實說到數據層面,無非是新的數據增加了。

為什麼資本主義比較有活力,其實那是數據的自由戀愛嘛,計劃經濟活力不足,可以理解為指腹為婚嘛。這只是個比喻,但這裡表達了一個最基礎的概念,就是數據繁殖,好比你的互聯網產品,如果不能讓數據自由戀愛,併成指數級的繁殖,那麼你要的產品設計,基本就是失敗的。

淘寶美團,都是要求數據能快速配對,能快速合成新數據(生兒子了)。而百度呢,基本就是老數據,沒有自我繁殖的能力,沒孩子家族能興旺嗎?所以BAT快變成ATM了。

以上的舉例不一定恰當,但目的為了強調一個核心原理,就是數據思維,即從數據的角度看人類,從這個反向角度去理解世界,或許你會覺得簡單透徹。

那麼我們再回來看看我們在互聯網中的角色,就非常容易理解。不就是一個媒婆嘛,撮合數據之間發生關係併產生新的數據,生存並繁衍,就是數據存在的唯一目的。數據生存繁衍的整個過程中,都需要以能量作為維持(不管大腦還是電腦,都需要能量維持,談到能量,是不是讓你聯想到質能方程…),能量就像數據的食物,維持其生息繁衍,我們逆向看待問題,並作了以上的比喻,目的是增加看待事物的角度,讓我們對事物和現象有更深的理解。

四、理論的猜想:引力

前面說了三個部分:第一說了網絡有啥用,第二概述了數據是啥,第三講了數據想幹啥,接下來說說這些數據怎麼變化的,以及藏在這些變化的背後的規律是什麼?

我們先來問個最簡單的問題:你去淘寶買東西,價格一樣的兩家店,一家賣了100件,另一家賣了1件或者0件,你會選誰?——你說會選100件的這個店鋪。

再進一步問你,為什麼呢? 答案肯定很多了,但我們只是想從這個現象中,試圖得到一個最簡單的解釋。

我們來做個簡單的對比參照:

1. 牛頓的問題是:蘋果為什麼會掉下來?

牛頓用了最簡單的方法,蘋果是一個物體,地球是一個物體,兩者之間一定存在某種引力,然後推導出萬有引力。

2. 我們的問題是:你為什麼要買那100件的?

在你選擇前有一個主體數據,和兩個客體數據,你的這個選擇行為,表現出引力一樣的現象,即數據彷彿和物質一樣,數據之間也許存在萬有引力,大數據天然比小數據有更大的質量引力。

為什麼要用引力來解釋呢?

因為人類進入數據時代不到半個世紀,但至今還沒有形成任何數據理論,用以支撐所有的數據現象。

數據萬有引力也只是一個假設性猜想,在這個大膽的假設基礎上,力圖進行小心的求證。

有了這個假設,我們很容易推出數據的其他幾個屬性:

  • 首先數據應該滿足守恆定律:即數據不會新增,來源於其它一個或多箇舊數據,但數據不會消失,分化於其它一個或多個新數據;
  • 其次數據也應該滿足相似相容原理,也就是相似的數據總是放在一塊的(空間);
  • 最後數據還應該滿足質能方程,能量比較費解,但能量大家最熟悉的簡單表達就是貨幣,即數據和貨幣之間的轉換,在大系統中也應是守恆的。

以上都是基於假設的推演,我們的目的不過是想得到一個極簡的數據理論,否則無法支撐大數據後時代的快速發展。

以上囉嗦這麼多,就是想建立一個理論假設,用以支撐後續推演,當然你可能挑刺說“沒有數學公式的理論都是假打”,這我承認,但我們的目的不是工程學範疇,只專注在對數據的極簡解釋和理解,只要這些假設和比喻有助於我們對複雜現象的簡單理解就行了。要知道把簡單的東西說複雜,那叫忽悠,要能把複雜的現象說出簡單的道理,那才叫務實。

談到引力,不得不說下數據世界的馬太效應,為什麼大城市比小城市更有吸引力,為什麼頭條更能吸引用戶,為什麼玩手機的時間比電視要多,這些現象都是因為引力的作用,而且如淘寶、頭條這些數據群已有形成數據黑洞的趨勢。

五、引力的公式:人性

現在的互聯網動不動先來一句:你的商業模式是啥,商業模式的坑比比皆是,95%的互聯網項目都會死掉,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商業模式是用語文做的,不是數學做的,那麼立項時的結論數據也是想出來,而不是算出來的,這樣的PPT靠譜才是怪事。

商業模式簡言之就是:你想在網絡上做啥生意?

這裡的核心是生意,網絡只是這種生意的方式。既然是生意,那麼應該和傳統生意一樣,做下測算,但是測算總要有基礎數據吧。根據數據引力假設,商業模式是一定可以被計算出來的,這樣一來,在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上,語文描述就可能退出歷史,而數學計算也許將被應用起來。而計算的依據就是數據引力這一基本假設,而這個假設的基礎上,還需要一系列的公式,這個公式就是人性。

談到人性前,我們先說一個人:百家講壇中講三國演義的易中天,講完三國演義的結尾,有一句總結性陳詞,那就是:

“縱觀三國和中國歷史,幾千年來,什麼東西都在變,但只有一個東西沒變,那就是人心和人性”。

同理在我們的互聯網設計中,一定要遵循一個不變的單一準則,這個單一法則,就是易中天所說的人性。人性是什麼,其實人性用計算機語言描述,人性就是數據演變的遵循公式,所有靜態的數據要進行繁殖或變化,則一定要經過公式,這個公式就是人性。

人性這個公式,似乎人人都懂,但那都是語文角度,如果不從數學角度出發,沒法把人性這個公式用好的。

前面已經說到,互聯網產品的設計要符合人性,其實何止產品,設計一個家庭、一個企業、一個社會組織,都要用到人性這個基本公式。因為人或人群才是數據的最終輸入和輸出載體,即根據我們小學的知識,設人性是一個X,為了算出這個X,我們就需要對我們的客戶進行一個輸入(問卷或行為模擬),然後得到一個輸出(行為結果),即可以算出這個X的結果。

這就是我們商業模式最簡單的計算方法,即你對你的客戶群輸入了你已有的數據,用戶群如果輸出的數據和你的預期不符,那麼你就需要考慮你的商業模式是否合理了。

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想說明一點,商業模式的基礎是你的客戶群所特有的人性公式,當然不同的互聯網產品針對客戶群體,訴求點也不同,也就是公式也會有差異。需要強調一點,互聯網雖然是群用戶,但輸出這點有點像量子力學,即單個個體的輸出無法被預測,但群體輸出一定可以預測,而且群體越大,可預測性越強。

我們知道任何互聯網項目,都有針對性的客戶群體,對這個群體,只有線下的模式能走通,線上的模式才能走通,注意問卷基本是失效的。因為問卷是一種想象,而交易是一種行為,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們需要線下是存在的,才有可能搬遷到線上。

舉例來說,價格是商品最為敏感的參數之一。

因為同種商品,客戶都願意購買低價更低,所以淘寶才發展了起來。你要想超過淘寶,必須比淘寶價格更低,於是拼多多起來了。但如果還想幹掉拼多多,那隻能是比拼多多價格更低。如此循環下去,價格不斷降低。

對,這個結果你想到了,就是不買了,用租的模式,價格上才有可能實現碾壓拼多多,租的模式已經改變了商品所有權(資本主義)為使用權(共產主義),量變就這麼引起了質變。

之所以在商業模式裡多費了些口舌,就是想提醒同學們,這個坑是最大的,如果沒有理性的理工科思維,就憑一些文人騷客詩和遠方的PPT,跳進去註定是起不來的。

以上聊了些對互聯網的基礎性認知,首先了解到互聯網就做兩件事:

從交流到交換;然後也知道了互聯網的核心作用,就是用空間換時間;進而還了解了數據是如何積木式來表達萬物的,核心通過逆向思維,用擬人的手法去理解數據的生存繁衍規律,並跳躍性地引出一個數據演化的引力假設,繼續通過假設導入人性這個基本參數變量,最後用數學的方法討論了商業模式的正確撰寫姿勢。

目的在接觸到具體的互聯網產品或者項目之前,通過角度的不同,對互聯網有個整體的基礎性認知,從而杜絕進入行業後的踩坑可能。

下個系列將進入互聯網行業,通過互聯網產品,聊一下從需求、設計、開發和測試等環節基礎知識和方法,用白話文的方式,揭開互聯網產品故作神祕的面紗。

而本系列的結尾,將試圖運用數據萬有引力的假設,推導出互聯網產品將最終實現工具化的可能,終極意義在於:產品經理的宿命就是完成自我終結。

本文由@數據萬有引力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於CC0協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