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失調,影響身體健康,專家:有3個因素易破壞菌群'

腹瀉 藥品 便祕 兒科 腫瘤 化學 中藥 兒科藥師梅貳康 2019-07-29
"
"
腸道菌群失調,影響身體健康,專家:有3個因素易破壞菌群

#清風計劃#系列#真相來了#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和排洩器官,腸道菌群是人體內一個複雜的微生態系統,在維持人體微生態的穩態中,腸道菌群在維持宿主生理功能具有上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許多代謝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腫瘤也跟腸道菌群有著密切的關係。

1、菌群失調有哪些表現?

因此,保護好我們腸道中菌群的平衡狀態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如果菌群失調的話,最容易出現的症狀是腹瀉、便祕、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少數還會伴發熱、噁心、嘔吐,併產生水、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癥,重症患者可出現休克症狀。腹瀉為腸道菌群失調的主要症狀,大多發生在抗生素使用過程中,少數見於停用後。輕者每天2~3次稀便,短期內可轉為正常;重者多為水樣瀉或帶黏液。可達每13數十次,且持續時間較長。

2、導致菌群失調有哪些原因?

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常與下述3個因素有關。首先,原發於腸道的疾病,如:腸道的急慢性感染、炎症性腸病、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綜合徵等。其實,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代謝綜合徵、結締組織病、肝腎功能受損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最後,還有如抗生素應用不合理、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後、各種創傷、多臟器功能衰竭、胃腸道改道手術後、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

這些因素均可導致腸道正常菌群在質和量上的改變,從而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引起我們腸道菌群改變的因素,應該就是藥物了。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我們公眾很多都知道抗生素類藥物最容易引起腸道的微生態環境。其實,除了抗生素之外,我們還忽略了其他種類藥物的影響,如果使用不當的話,菌群平衡狀態也會被打破。

"
腸道菌群失調,影響身體健康,專家:有3個因素易破壞菌群

#清風計劃#系列#真相來了#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和排洩器官,腸道菌群是人體內一個複雜的微生態系統,在維持人體微生態的穩態中,腸道菌群在維持宿主生理功能具有上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許多代謝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腫瘤也跟腸道菌群有著密切的關係。

1、菌群失調有哪些表現?

因此,保護好我們腸道中菌群的平衡狀態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如果菌群失調的話,最容易出現的症狀是腹瀉、便祕、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少數還會伴發熱、噁心、嘔吐,併產生水、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癥,重症患者可出現休克症狀。腹瀉為腸道菌群失調的主要症狀,大多發生在抗生素使用過程中,少數見於停用後。輕者每天2~3次稀便,短期內可轉為正常;重者多為水樣瀉或帶黏液。可達每13數十次,且持續時間較長。

2、導致菌群失調有哪些原因?

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常與下述3個因素有關。首先,原發於腸道的疾病,如:腸道的急慢性感染、炎症性腸病、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綜合徵等。其實,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代謝綜合徵、結締組織病、肝腎功能受損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最後,還有如抗生素應用不合理、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後、各種創傷、多臟器功能衰竭、胃腸道改道手術後、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

這些因素均可導致腸道正常菌群在質和量上的改變,從而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引起我們腸道菌群改變的因素,應該就是藥物了。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我們公眾很多都知道抗生素類藥物最容易引起腸道的微生態環境。其實,除了抗生素之外,我們還忽略了其他種類藥物的影響,如果使用不當的話,菌群平衡狀態也會被打破。

腸道菌群失調,影響身體健康,專家:有3個因素易破壞菌群

3、藥物是腸道菌群失調常見誘因

正常的腸道菌可分解日常飲食中攝取的不能被消化的降解、影響肽和蛋白質進行厭氧代謝;結合膽汁進行生物轉化、影響結腸內的細菌還能合成一些維生素。益生菌在腸道中繁殖,會不斷產生各種自身代謝產物,其中有很多對致病菌都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有些腸道益生菌可產生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的物質。

所以,抗生素亂用吃到肚子裡以後,如果把這些有益的細菌給殺滅了,進而引起腸道菌群失衡而引起急性或慢性腹瀉等疾病。還有,如果盲目的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可能反而會引起繼發性的細菌感染。目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導致抗生素性腹瀉的可能性。

另外還有化療藥物,也容易引起菌群失調。比如:研究發現,治療擴散或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藥物伊立替康,對接受其治療的30%~40%患者都會經歷嚴重的腹瀉,有的因為引發腸道問題使得化療難以完成,或使患者住院治療時間延長,嚴重的引發患者死亡。

上述化學藥物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那服用中成藥情況會怎麼樣?研究發現,中藥口服進入體內,在腸道內就會因與腸道菌相互作用,或引起成分變化、或改變吸收。比如:含有刺激性成分的苦寒瀉下類中藥,對腸道內的益生菌具有抑制作用;黃連解毒湯的長期應用,可使腸道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益生菌數量減少。

"
腸道菌群失調,影響身體健康,專家:有3個因素易破壞菌群

#清風計劃#系列#真相來了#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和排洩器官,腸道菌群是人體內一個複雜的微生態系統,在維持人體微生態的穩態中,腸道菌群在維持宿主生理功能具有上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許多代謝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腫瘤也跟腸道菌群有著密切的關係。

1、菌群失調有哪些表現?

因此,保護好我們腸道中菌群的平衡狀態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如果菌群失調的話,最容易出現的症狀是腹瀉、便祕、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少數還會伴發熱、噁心、嘔吐,併產生水、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癥,重症患者可出現休克症狀。腹瀉為腸道菌群失調的主要症狀,大多發生在抗生素使用過程中,少數見於停用後。輕者每天2~3次稀便,短期內可轉為正常;重者多為水樣瀉或帶黏液。可達每13數十次,且持續時間較長。

2、導致菌群失調有哪些原因?

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常與下述3個因素有關。首先,原發於腸道的疾病,如:腸道的急慢性感染、炎症性腸病、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綜合徵等。其實,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代謝綜合徵、結締組織病、肝腎功能受損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最後,還有如抗生素應用不合理、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後、各種創傷、多臟器功能衰竭、胃腸道改道手術後、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

這些因素均可導致腸道正常菌群在質和量上的改變,從而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引起我們腸道菌群改變的因素,應該就是藥物了。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我們公眾很多都知道抗生素類藥物最容易引起腸道的微生態環境。其實,除了抗生素之外,我們還忽略了其他種類藥物的影響,如果使用不當的話,菌群平衡狀態也會被打破。

腸道菌群失調,影響身體健康,專家:有3個因素易破壞菌群

3、藥物是腸道菌群失調常見誘因

正常的腸道菌可分解日常飲食中攝取的不能被消化的降解、影響肽和蛋白質進行厭氧代謝;結合膽汁進行生物轉化、影響結腸內的細菌還能合成一些維生素。益生菌在腸道中繁殖,會不斷產生各種自身代謝產物,其中有很多對致病菌都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有些腸道益生菌可產生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的物質。

所以,抗生素亂用吃到肚子裡以後,如果把這些有益的細菌給殺滅了,進而引起腸道菌群失衡而引起急性或慢性腹瀉等疾病。還有,如果盲目的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可能反而會引起繼發性的細菌感染。目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導致抗生素性腹瀉的可能性。

另外還有化療藥物,也容易引起菌群失調。比如:研究發現,治療擴散或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藥物伊立替康,對接受其治療的30%~40%患者都會經歷嚴重的腹瀉,有的因為引發腸道問題使得化療難以完成,或使患者住院治療時間延長,嚴重的引發患者死亡。

上述化學藥物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那服用中成藥情況會怎麼樣?研究發現,中藥口服進入體內,在腸道內就會因與腸道菌相互作用,或引起成分變化、或改變吸收。比如:含有刺激性成分的苦寒瀉下類中藥,對腸道內的益生菌具有抑制作用;黃連解毒湯的長期應用,可使腸道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益生菌數量減少。

腸道菌群失調,影響身體健康,專家:有3個因素易破壞菌群

4、腸道菌群失調防治原則

調整機體的免疫功能和營養不良狀態;避免濫用抗生素,以保護腸道正常菌群;合理應用微生態製劑,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素。目前,應用於人體的益生菌有雙歧桿菌、乳桿菌、酪酸梭菌、地衣芽胞桿菌等。益生元常見的有乳果糖、蔗糖低聚糖、棉子低聚糖、異麥芽低聚糖、玉米低聚糖和大豆低聚糖等。合生素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時並存的製劑。

參考文獻:腸道菌群失調診斷治療建議,中華消化雜誌,2009年第5期;腸道菌群與健康、疾病和藥物作用的影響,中國抗生素雜誌,2018年第1期。

——我是兒科藥師梅貳康,今日頭條簽約作者,全網粉絲150萬+,專注於兒童用藥安全科普多年,我對藥品、育兒和健康的解讀有自己獨到的觀點,期待您的點贊、關注、分享和評論。

【版權申明】作者已簽約第三方維權平臺,有專業律師打理版權,任何抄襲我平臺文章的,我們將追究您的法律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