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000億債務壓頂,富力竟然還有錢造車?

地產商入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已不是新鮮事,但頂著幾千億債務的富力地產也要開始造車,就難免令人擔憂,何況牽手的車企可能並非一個好搭檔,這會不會成為富力的累贅?

本文由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原創並首發,作者:陳欣苗,編輯:陳澗,設計:甄開心,編輯助理:蘇欣然

富力地產的債務還在增加。

7月8日,根據富力地產(02777.HK,以下簡稱富力)發佈的公告,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借款餘額達到1952.34億元,累計新增借款超過2018年末公司淨資產的40%。

新增借款在地產界並不稀奇,一般而言是房企運轉的常規操作。但對於負債總額已經達到3218.61億元、4年現金流均為負值的富力來說,借債跨界不免令人擔憂。

就在該公告披露的前兩天,富力宣佈與華泰汽車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富力參股後者,挺進新能源汽車領域。

褪去“華南五虎”之首光環的富力,頂著高負債跨界造車,會有助於緩解眼前的困境嗎?

“負”力圍城


從“華南虎”到負債王,一切可以從2017年那場“世紀交易”講起。

2017年7月19日,富力現身萬達出售資產發佈會現場,就地砍價,以幾乎6折的199.06億元,將萬達旗下的77家酒店收入囊中,一躍成為“全球最大豪華酒店業主”,也由此得名“砍價能手”。

當天的發佈會上,王健林站在臺上,對著臺下富力董事長李思廉說:“批量收購酒店的機會,相信一百年只有一次,通過一定財技,相信富力收支也能達到平衡。”這批酒店融創曾出價超過335億元,彼時看來,李思廉難得撿了個“大便宜”。

但在吃進這77家萬達酒店之前,富力的銷售和財務狀況並不樂觀。

2017年上半年,富力實現合約銷售390億元,同比增幅30%,而核心開發商同期銷售收入同比增幅56%,富力遠落後於平均值。而截至2016年末,富力總負債高達1795.75億元,淨負債率為169.6%,遠高於核心開發商78%的平均水平

近兩百億的收購對高負債的富力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這也阻止不了富力擴張的步伐。

除了收購萬達酒店,富力還多次在倫敦置業、收購恆基兆業,去年初還接盤海航海南大英山CBD部分項目。

在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看來,富力地產負債高企主要是因為過去大舉拿地、業務擴張過快,再加之其商業運營模式下銷售回款比較緩慢,資金週轉率非常緩慢,付款比較集中,導致負債堆積。

擴張之下,到了2018年底,富力的負債總額激增到2963億元,相比上一年增加逾千億。


"
3000億債務壓頂,富力竟然還有錢造車?

地產商入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已不是新鮮事,但頂著幾千億債務的富力地產也要開始造車,就難免令人擔憂,何況牽手的車企可能並非一個好搭檔,這會不會成為富力的累贅?

本文由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原創並首發,作者:陳欣苗,編輯:陳澗,設計:甄開心,編輯助理:蘇欣然

富力地產的債務還在增加。

7月8日,根據富力地產(02777.HK,以下簡稱富力)發佈的公告,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借款餘額達到1952.34億元,累計新增借款超過2018年末公司淨資產的40%。

新增借款在地產界並不稀奇,一般而言是房企運轉的常規操作。但對於負債總額已經達到3218.61億元、4年現金流均為負值的富力來說,借債跨界不免令人擔憂。

就在該公告披露的前兩天,富力宣佈與華泰汽車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富力參股後者,挺進新能源汽車領域。

褪去“華南五虎”之首光環的富力,頂著高負債跨界造車,會有助於緩解眼前的困境嗎?

“負”力圍城


從“華南虎”到負債王,一切可以從2017年那場“世紀交易”講起。

2017年7月19日,富力現身萬達出售資產發佈會現場,就地砍價,以幾乎6折的199.06億元,將萬達旗下的77家酒店收入囊中,一躍成為“全球最大豪華酒店業主”,也由此得名“砍價能手”。

當天的發佈會上,王健林站在臺上,對著臺下富力董事長李思廉說:“批量收購酒店的機會,相信一百年只有一次,通過一定財技,相信富力收支也能達到平衡。”這批酒店融創曾出價超過335億元,彼時看來,李思廉難得撿了個“大便宜”。

但在吃進這77家萬達酒店之前,富力的銷售和財務狀況並不樂觀。

2017年上半年,富力實現合約銷售390億元,同比增幅30%,而核心開發商同期銷售收入同比增幅56%,富力遠落後於平均值。而截至2016年末,富力總負債高達1795.75億元,淨負債率為169.6%,遠高於核心開發商78%的平均水平

近兩百億的收購對高負債的富力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這也阻止不了富力擴張的步伐。

除了收購萬達酒店,富力還多次在倫敦置業、收購恆基兆業,去年初還接盤海航海南大英山CBD部分項目。

在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看來,富力地產負債高企主要是因為過去大舉拿地、業務擴張過快,再加之其商業運營模式下銷售回款比較緩慢,資金週轉率非常緩慢,付款比較集中,導致負債堆積。

擴張之下,到了2018年底,富力的負債總額激增到2963億元,相比上一年增加逾千億。


3000億債務壓頂,富力竟然還有錢造車?


▲富力地產近年來營收及利潤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富力雖實現營收的快速增長,但淨利潤同比大降60.4%。對此,富力的解釋為“規模擴大後費用開支大幅增加,以及債務激增後融資成本上升所致”。

造車是機遇還是危險?


債臺高築、增收不增利,富力的境況並不樂觀,為何仍大手筆參股車企?

“當前房地產市場正處於低迷期,房地產商難以維繫此前的高盈利狀態,急需轉型,紛紛瞄準新能源汽車市場。”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指出,富力需要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而華泰汽車需要資金,兩者合作算是互利。

但此次富力掘金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敲門磚”華泰汽車,正處於危機之中。

財報顯示,2018年華泰汽車實現營收181.8億元,同比增長1.8%;但歸母淨利潤為-16億元,下滑243.24%。另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財務危機之下,華泰汽車工廠停工、大面積員工欠薪等風波隨之而來。而即使引入富力,銷售渠道萎縮也將成為華泰汽車面臨的新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5月30日,曙光股份(600303,SH)對外發布公告稱,山東省榮成市人民法宣佈凍結大股東華泰汽車持有的曙光股份2000萬元,凍結期限三年。而華泰汽車擁有的新能源乘用車和新能源商用車兩張生產資質,正是其在2018年通過受讓曙光股份9800萬股得來。

房企造車早已不是奇聞,但新能源汽車市場對已入局的房企來說並不樂觀。

在資金聚集和政策鼓勵之下,投資者紛紛掉頭圍攻新能源汽車領域。一向對政策最為敏感的房企從2017年起紛紛入局,包括恆大、寶能、華夏幸福、萬達等。


"
3000億債務壓頂,富力竟然還有錢造車?

地產商入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已不是新鮮事,但頂著幾千億債務的富力地產也要開始造車,就難免令人擔憂,何況牽手的車企可能並非一個好搭檔,這會不會成為富力的累贅?

本文由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原創並首發,作者:陳欣苗,編輯:陳澗,設計:甄開心,編輯助理:蘇欣然

富力地產的債務還在增加。

7月8日,根據富力地產(02777.HK,以下簡稱富力)發佈的公告,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借款餘額達到1952.34億元,累計新增借款超過2018年末公司淨資產的40%。

新增借款在地產界並不稀奇,一般而言是房企運轉的常規操作。但對於負債總額已經達到3218.61億元、4年現金流均為負值的富力來說,借債跨界不免令人擔憂。

就在該公告披露的前兩天,富力宣佈與華泰汽車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富力參股後者,挺進新能源汽車領域。

褪去“華南五虎”之首光環的富力,頂著高負債跨界造車,會有助於緩解眼前的困境嗎?

“負”力圍城


從“華南虎”到負債王,一切可以從2017年那場“世紀交易”講起。

2017年7月19日,富力現身萬達出售資產發佈會現場,就地砍價,以幾乎6折的199.06億元,將萬達旗下的77家酒店收入囊中,一躍成為“全球最大豪華酒店業主”,也由此得名“砍價能手”。

當天的發佈會上,王健林站在臺上,對著臺下富力董事長李思廉說:“批量收購酒店的機會,相信一百年只有一次,通過一定財技,相信富力收支也能達到平衡。”這批酒店融創曾出價超過335億元,彼時看來,李思廉難得撿了個“大便宜”。

但在吃進這77家萬達酒店之前,富力的銷售和財務狀況並不樂觀。

2017年上半年,富力實現合約銷售390億元,同比增幅30%,而核心開發商同期銷售收入同比增幅56%,富力遠落後於平均值。而截至2016年末,富力總負債高達1795.75億元,淨負債率為169.6%,遠高於核心開發商78%的平均水平

近兩百億的收購對高負債的富力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這也阻止不了富力擴張的步伐。

除了收購萬達酒店,富力還多次在倫敦置業、收購恆基兆業,去年初還接盤海航海南大英山CBD部分項目。

在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看來,富力地產負債高企主要是因為過去大舉拿地、業務擴張過快,再加之其商業運營模式下銷售回款比較緩慢,資金週轉率非常緩慢,付款比較集中,導致負債堆積。

擴張之下,到了2018年底,富力的負債總額激增到2963億元,相比上一年增加逾千億。


3000億債務壓頂,富力竟然還有錢造車?


▲富力地產近年來營收及利潤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富力雖實現營收的快速增長,但淨利潤同比大降60.4%。對此,富力的解釋為“規模擴大後費用開支大幅增加,以及債務激增後融資成本上升所致”。

造車是機遇還是危險?


債臺高築、增收不增利,富力的境況並不樂觀,為何仍大手筆參股車企?

“當前房地產市場正處於低迷期,房地產商難以維繫此前的高盈利狀態,急需轉型,紛紛瞄準新能源汽車市場。”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指出,富力需要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而華泰汽車需要資金,兩者合作算是互利。

但此次富力掘金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敲門磚”華泰汽車,正處於危機之中。

財報顯示,2018年華泰汽車實現營收181.8億元,同比增長1.8%;但歸母淨利潤為-16億元,下滑243.24%。另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財務危機之下,華泰汽車工廠停工、大面積員工欠薪等風波隨之而來。而即使引入富力,銷售渠道萎縮也將成為華泰汽車面臨的新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5月30日,曙光股份(600303,SH)對外發布公告稱,山東省榮成市人民法宣佈凍結大股東華泰汽車持有的曙光股份2000萬元,凍結期限三年。而華泰汽車擁有的新能源乘用車和新能源商用車兩張生產資質,正是其在2018年通過受讓曙光股份9800萬股得來。

房企造車早已不是奇聞,但新能源汽車市場對已入局的房企來說並不樂觀。

在資金聚集和政策鼓勵之下,投資者紛紛掉頭圍攻新能源汽車領域。一向對政策最為敏感的房企從2017年起紛紛入局,包括恆大、寶能、華夏幸福、萬達等。


3000億債務壓頂,富力竟然還有錢造車?


▲部分地產商佈局新能源車領域概況,圖片來自搜狐汽車。


“造車有一定門檻,尤其是新能源領域,雖不比人工智能有更高的技術要求,但同樣對於技術、研發、製造等環節有一定專業性要求”,某汽車領域研究員指出,對於門外漢房企來說,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很難判斷其成功率,儘快拿出適銷的產品才是目前最重要的功課。

以寶能入主觀致汽車為例。據“汽車經”消息,2017年寶能入主觀致汽車後,2018年銷量短暫暴增。但由於缺乏研發投入和新車型推出,今年以來,銷量暴跌,一季度僅售出800餘輛。而2018年的訂單也主要來自關聯公司共享出行平臺“聯動雲”以及汽車租賃公司,C端消費者貢獻的的訂單並不多。

此外,新能源汽車是個“耗財”的領域。雖然前景看好,但目前該領域仍靠國家補貼運營,這勢必要求房企進行大量資金投入。尤其在在目前整體市場尚不穩定的情況下,做出投身新能源的決定,其背後必須要有一定的財力支撐。

當下在該領域步子邁得最大的房企是恆大。在一系列的“買買買”之後,恆大在不到1年的時間裡完成了從整車、電池、電機到銷售渠道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佈局。就在上個月,恆大豪擲2800億元用於建設新能源汽車基地等項目。

面對高額債務,在今年3月的業績發佈會上,李思廉說“我們應該沒什麼可難受的”。如今已經上“車”的富力,未來真不會“難受”嗎?

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版權歸無冕財經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