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
"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花白的頭髮,魁梧的身軀,方形的臉龐,渾厚的中音,有力的大手,剛勁的步伐,淳樸的穿著,爽朗的笑語,這就是標準的關中大漢。這樣的形象很難讓我把他與西安作協主席吳克敬先生聯繫起來。可事實上他就是吳克敬。

第一次聽到吳克敬先生的大名還是在三十多年前,那時我還在寶雞師範學院中文系上學。一天,同學們奔走相告:“扶風的吳克敬、馬友莊合著《渭河五女》,轟動三秦,暢銷全國。”霎時間寂靜的校園沸騰起來了,教學樓、宿舍、飯廳,甚至廁所都可見到《渭河五女》的宣傳畫。有些熱心追星的同學似乎滋生了東來扶風拜訪兩位大家的衝動,只是苦於臨近畢業忙於論文答辯無法抽身,沒有成行。

大學畢業後,我回到了扶風。我心中有了這樣的妙想:扶風巴掌大的天地,說不定那天我會見到我所敬重的吳克敬先生。日月輪轉,鬥回星移,我的渴望一直在沉浮的生活中縈繞著,只是無法變成現實。一天,一位友人告訴我:吳克敬先生已經東赴西安高就,你的渴望恐怕就要變成終生的失望了!我聽後內心雖有一絲淡淡的遺憾,可遺憾之中卻有一絲淡淡的解脫。我與吳克敬先生本來就生活在不同的圈子,期盼相見本來就是一種奢望,奢望落空或許對我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安慰。

第二次聽到吳克敬先生的大名是前年吧。友人將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拉進了扶風文藝群,一天群中重磅推薦:西安作協主席吳克敬先生的力作《初婚》隆重問世,現已被搬上熒屏。吳克敬先生為了答謝三秦讀者對《初婚》的厚愛,決定親臨寶雞現場銷售《初婚》。一時間群內熱情激昂,紛紛相約西去寶雞。我很願意前往,當面一睹這位文壇巨匠的偉岸神采,可由於瑣務纏身,也未能如願。只是委託友人帶回了一本《初婚》,就算是對我長久積澱起來奢望的一點微不足道的補償吧!

"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花白的頭髮,魁梧的身軀,方形的臉龐,渾厚的中音,有力的大手,剛勁的步伐,淳樸的穿著,爽朗的笑語,這就是標準的關中大漢。這樣的形象很難讓我把他與西安作協主席吳克敬先生聯繫起來。可事實上他就是吳克敬。

第一次聽到吳克敬先生的大名還是在三十多年前,那時我還在寶雞師範學院中文系上學。一天,同學們奔走相告:“扶風的吳克敬、馬友莊合著《渭河五女》,轟動三秦,暢銷全國。”霎時間寂靜的校園沸騰起來了,教學樓、宿舍、飯廳,甚至廁所都可見到《渭河五女》的宣傳畫。有些熱心追星的同學似乎滋生了東來扶風拜訪兩位大家的衝動,只是苦於臨近畢業忙於論文答辯無法抽身,沒有成行。

大學畢業後,我回到了扶風。我心中有了這樣的妙想:扶風巴掌大的天地,說不定那天我會見到我所敬重的吳克敬先生。日月輪轉,鬥回星移,我的渴望一直在沉浮的生活中縈繞著,只是無法變成現實。一天,一位友人告訴我:吳克敬先生已經東赴西安高就,你的渴望恐怕就要變成終生的失望了!我聽後內心雖有一絲淡淡的遺憾,可遺憾之中卻有一絲淡淡的解脫。我與吳克敬先生本來就生活在不同的圈子,期盼相見本來就是一種奢望,奢望落空或許對我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安慰。

第二次聽到吳克敬先生的大名是前年吧。友人將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拉進了扶風文藝群,一天群中重磅推薦:西安作協主席吳克敬先生的力作《初婚》隆重問世,現已被搬上熒屏。吳克敬先生為了答謝三秦讀者對《初婚》的厚愛,決定親臨寶雞現場銷售《初婚》。一時間群內熱情激昂,紛紛相約西去寶雞。我很願意前往,當面一睹這位文壇巨匠的偉岸神采,可由於瑣務纏身,也未能如願。只是委託友人帶回了一本《初婚》,就算是對我長久積澱起來奢望的一點微不足道的補償吧!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多年的願望終於在2019年7月13日變成了現實。那天扶風縣委宣傳部在關中風情園舉辦“西府名人走進扶風”文化藝術交流採風活動,我這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醜小鴨有幸參加了本次座談會。當我與其他作協成員一起步入會場時,我見應邀參加座談會的嘉賓就有我期盼已久的吳克敬先生,而且居於中心位置。座談會由扶風縣委常委、扶風縣委宣傳部長劉新龍同志主持。劉部長對各位專家不避酷暑,蒞臨扶風,關心、指導扶風的文藝創作與發展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希望在外的扶風籍藝術家常回家看看,宣傳扶風,報道扶風,歌頌扶風,讚美扶風,用自己手中的彩筆譜寫時代的藝術詩篇,奏響社會的進行曲,真切地以自己的社會影響力為扶風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推波助瀾。接著扶風文聯楊林生主席介紹了扶風文聯近幾年的發展情況。楊主席在發言中講道:扶風文聯在扶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隊伍不斷髮展壯大,人員結構趨於合理。為了提高這支隊伍的專業素質,強化業務能力,造就更強的專業隊伍,寫出更多更優秀的藝術作品,特邀請部分扶風籍專家回鄉採風,指導藝術創作。希望在座的各位文學愛好者,珍惜這次交流的機會,把它當作自己學習寫作的一個新平臺,力爭使自己的業務能力有所提高,寫出更多更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實際行動推動扶風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大會的第三議程就是專家介紹藝術創作的經驗,吳克敬先生第一個作報告。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真讓我眼界大開。

在我的腦海中,凡事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性格總有點桀驁不馴,或者是古板嚴肅,讓人高不可攀,難以接近。而吳克敬先生卻始終給人以溫良謙虛的感覺,談吐很隨意,完全沒有人民藝術家的儒雅氣質,高貴的形象。吳克敬先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和善的面龐始終帶著可掬的笑容,就像《西遊記》中的如來佛,叫人很容易親近,略顯消瘦的面容透露出細心與剛毅。更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吳克敬先生外表看起來與田間勞作的農人一般無二,可談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似有演說家的思維與風範。吳克敬先生雖然談討的話題是關於文學創作的方法,可在他的報告中完全聽不到“文以載道,詩以言情”式的高談闊論,也沒有引經據典,他以拉家常的方式好像在與我們這些文學愛好者交流文學創作中的體會。吳克敬先生的言論不可謂之高雅,完全是生活中的俗語俚語,有時甚至套用的是生活中難登大雅之堂的粗語,可卻富含深奧的生活哲理,讓人不由得深深折服。初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似乎覺得是漫無邊際,好像有點誇誇其談的嫌疑。可仔細品味起來,頓覺得吳克敬先生的報告高深莫測。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恰如樂師在五線譜上彈琴,輕輕一點,便浪花飛濺,波光粼粼。聆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猶如迷茫者在山崗賞月,頓時迷途知返,心胸開朗。吳克敬先生的報告,似乎就是一篇洋洋灑灑、放蕩不羈的哲理散文,又似一幅線條粗獷、恣肆勾勒的鉅製漫畫,更像一首情感昂揚、奔放流淌的抒情詩歌。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既有音樂纏綿哀怨的情趣,更有建築、雕塑的高大偉岸的意境。聆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猶如東海岸邊觀潮,時而藍天白雲,海鷗飛翔;時而巨浪衝天,水霧瀰漫;時而海面如鏡,粼光萬道。我不由得再次仔細地打量著坐在我面前的吳克敬先生,依舊是花白的頭髮,和藹的臉龐,可親的笑容,深邃的目光……略顯消瘦的身軀透露出樂觀、豁達、睿智、堅毅、仁厚、昂揚、豪爽與謙恭。好奇讓我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坐在我面前的吳克敬先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作家、詩人、畫家、建築師還是雕塑家?記得有位大師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藝術是相通的。這句話用在吳克敬先生身上毫不為過。聆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與其說是靈魂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洗禮,倒不如說是自己在欣賞一部古希臘的戲劇,或者說是在品嚐一種千年佳釀。當年給學生講述黑妞白妞的說書,我記得文中寫道:“餘音繞樑不絕,三月不知肉味。”學生們對這句話總是難以理解,他們虔誠地求教我。我也只是照本宣科,難以破解學生眼中的困惑。回想起來,以己之昏昏,怎能使他人之昭昭?今天聆聽了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才從靈魂深處體悟到“餘音繞樑不絕,三月不知肉味”的真實佳境,並不是單純地運用通感的手法,而是身體各個方位的一次透徹心肺的烈火重生。

"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花白的頭髮,魁梧的身軀,方形的臉龐,渾厚的中音,有力的大手,剛勁的步伐,淳樸的穿著,爽朗的笑語,這就是標準的關中大漢。這樣的形象很難讓我把他與西安作協主席吳克敬先生聯繫起來。可事實上他就是吳克敬。

第一次聽到吳克敬先生的大名還是在三十多年前,那時我還在寶雞師範學院中文系上學。一天,同學們奔走相告:“扶風的吳克敬、馬友莊合著《渭河五女》,轟動三秦,暢銷全國。”霎時間寂靜的校園沸騰起來了,教學樓、宿舍、飯廳,甚至廁所都可見到《渭河五女》的宣傳畫。有些熱心追星的同學似乎滋生了東來扶風拜訪兩位大家的衝動,只是苦於臨近畢業忙於論文答辯無法抽身,沒有成行。

大學畢業後,我回到了扶風。我心中有了這樣的妙想:扶風巴掌大的天地,說不定那天我會見到我所敬重的吳克敬先生。日月輪轉,鬥回星移,我的渴望一直在沉浮的生活中縈繞著,只是無法變成現實。一天,一位友人告訴我:吳克敬先生已經東赴西安高就,你的渴望恐怕就要變成終生的失望了!我聽後內心雖有一絲淡淡的遺憾,可遺憾之中卻有一絲淡淡的解脫。我與吳克敬先生本來就生活在不同的圈子,期盼相見本來就是一種奢望,奢望落空或許對我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安慰。

第二次聽到吳克敬先生的大名是前年吧。友人將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拉進了扶風文藝群,一天群中重磅推薦:西安作協主席吳克敬先生的力作《初婚》隆重問世,現已被搬上熒屏。吳克敬先生為了答謝三秦讀者對《初婚》的厚愛,決定親臨寶雞現場銷售《初婚》。一時間群內熱情激昂,紛紛相約西去寶雞。我很願意前往,當面一睹這位文壇巨匠的偉岸神采,可由於瑣務纏身,也未能如願。只是委託友人帶回了一本《初婚》,就算是對我長久積澱起來奢望的一點微不足道的補償吧!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多年的願望終於在2019年7月13日變成了現實。那天扶風縣委宣傳部在關中風情園舉辦“西府名人走進扶風”文化藝術交流採風活動,我這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醜小鴨有幸參加了本次座談會。當我與其他作協成員一起步入會場時,我見應邀參加座談會的嘉賓就有我期盼已久的吳克敬先生,而且居於中心位置。座談會由扶風縣委常委、扶風縣委宣傳部長劉新龍同志主持。劉部長對各位專家不避酷暑,蒞臨扶風,關心、指導扶風的文藝創作與發展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希望在外的扶風籍藝術家常回家看看,宣傳扶風,報道扶風,歌頌扶風,讚美扶風,用自己手中的彩筆譜寫時代的藝術詩篇,奏響社會的進行曲,真切地以自己的社會影響力為扶風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推波助瀾。接著扶風文聯楊林生主席介紹了扶風文聯近幾年的發展情況。楊主席在發言中講道:扶風文聯在扶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隊伍不斷髮展壯大,人員結構趨於合理。為了提高這支隊伍的專業素質,強化業務能力,造就更強的專業隊伍,寫出更多更優秀的藝術作品,特邀請部分扶風籍專家回鄉採風,指導藝術創作。希望在座的各位文學愛好者,珍惜這次交流的機會,把它當作自己學習寫作的一個新平臺,力爭使自己的業務能力有所提高,寫出更多更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實際行動推動扶風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大會的第三議程就是專家介紹藝術創作的經驗,吳克敬先生第一個作報告。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真讓我眼界大開。

在我的腦海中,凡事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性格總有點桀驁不馴,或者是古板嚴肅,讓人高不可攀,難以接近。而吳克敬先生卻始終給人以溫良謙虛的感覺,談吐很隨意,完全沒有人民藝術家的儒雅氣質,高貴的形象。吳克敬先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和善的面龐始終帶著可掬的笑容,就像《西遊記》中的如來佛,叫人很容易親近,略顯消瘦的面容透露出細心與剛毅。更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吳克敬先生外表看起來與田間勞作的農人一般無二,可談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似有演說家的思維與風範。吳克敬先生雖然談討的話題是關於文學創作的方法,可在他的報告中完全聽不到“文以載道,詩以言情”式的高談闊論,也沒有引經據典,他以拉家常的方式好像在與我們這些文學愛好者交流文學創作中的體會。吳克敬先生的言論不可謂之高雅,完全是生活中的俗語俚語,有時甚至套用的是生活中難登大雅之堂的粗語,可卻富含深奧的生活哲理,讓人不由得深深折服。初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似乎覺得是漫無邊際,好像有點誇誇其談的嫌疑。可仔細品味起來,頓覺得吳克敬先生的報告高深莫測。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恰如樂師在五線譜上彈琴,輕輕一點,便浪花飛濺,波光粼粼。聆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猶如迷茫者在山崗賞月,頓時迷途知返,心胸開朗。吳克敬先生的報告,似乎就是一篇洋洋灑灑、放蕩不羈的哲理散文,又似一幅線條粗獷、恣肆勾勒的鉅製漫畫,更像一首情感昂揚、奔放流淌的抒情詩歌。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既有音樂纏綿哀怨的情趣,更有建築、雕塑的高大偉岸的意境。聆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猶如東海岸邊觀潮,時而藍天白雲,海鷗飛翔;時而巨浪衝天,水霧瀰漫;時而海面如鏡,粼光萬道。我不由得再次仔細地打量著坐在我面前的吳克敬先生,依舊是花白的頭髮,和藹的臉龐,可親的笑容,深邃的目光……略顯消瘦的身軀透露出樂觀、豁達、睿智、堅毅、仁厚、昂揚、豪爽與謙恭。好奇讓我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坐在我面前的吳克敬先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作家、詩人、畫家、建築師還是雕塑家?記得有位大師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藝術是相通的。這句話用在吳克敬先生身上毫不為過。聆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與其說是靈魂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洗禮,倒不如說是自己在欣賞一部古希臘的戲劇,或者說是在品嚐一種千年佳釀。當年給學生講述黑妞白妞的說書,我記得文中寫道:“餘音繞樑不絕,三月不知肉味。”學生們對這句話總是難以理解,他們虔誠地求教我。我也只是照本宣科,難以破解學生眼中的困惑。回想起來,以己之昏昏,怎能使他人之昭昭?今天聆聽了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才從靈魂深處體悟到“餘音繞樑不絕,三月不知肉味”的真實佳境,並不是單純地運用通感的手法,而是身體各個方位的一次透徹心肺的烈火重生。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吳克敬先生既有循規蹈矩的傳統厚重,又有不迷古人,敢於顛覆的無畏開拓精神。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歸納起來無外乎作家就是做人。吳克敬先生坦言:如果人做不好,一切文章都是扯蛋。咋一聽,振聾發聵;細思之,醍醐灌頂。吳克敬先生通俗淺顯的語言,不時博得了與會者的陣陣掌聲。吳克敬先生的報告似乎缺乏系統性、條理性,可平和的語言中處處滲透出經濟適用性。可以看出吳克敬先生是一個務實的人,他不善於講大話、空話、假話、客套話,講述的都是生活中顯而易見的現象問題。吳克敬先生有時為了闡述一個文學觀點,不惜爆粗。但我以為這不是先生的缺點,卻是先生的過人之處。吳克敬先生敢言他人之不散言,敢辯他人之不敢辯,恰恰凸顯了先生的真實,烘托出先生的形象高大。吳克敬先生完全脫去了官場道貌岸然的俗套,就是一個實在的人。從吳克敬先生憤世嫉俗的言談中,我們不難窺探出吳克敬先生愛憎分明,悲天憫人的內在潛質。吳克敬先生旗幟鮮明地指出:崇良黜惡,彰顯美德,這是一個作家安身處世的時代使命。吳克敬先生是這樣說的,他也是這樣做的。我讀吳克敬先生的作品不多,但從吳克敬先生的《渭河五女》到《初婚》,我感覺吳克敬先生總是關注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寫她們的苦難經歷,寫她們的奮鬥歷程,寫她們的憧憬希望,寫她們的悲歡離合,寫她們的精神追求。吳克敬先生是用自己的作品告訴世人:美好的生活是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幸福的人生是靠自己的智慧拼搏出來的!吳克敬先生雖然談論語言落俗,可寫入作品的語言卻非常規範幹練。正因為如此,吳克敬先生的作品多次榮獲莊重文學獎、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等文學獎項,受到無數粉絲的仰慕。

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結束後,陝西美術協會副主席、陝西省美術博物館名譽館長羅寧先生,陝西書法協會主席楊鎖強先生先後作了藝術報告。兩位藝術家就自己的專業創作歷程與大家進行了分享,還就吳克敬先生的所倡導的“天道酬智”等觀點進行了延伸探討。兩位藝術家儘管與吳克敬先生齊名,可仍然對吳克敬先生尊敬有加。

"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花白的頭髮,魁梧的身軀,方形的臉龐,渾厚的中音,有力的大手,剛勁的步伐,淳樸的穿著,爽朗的笑語,這就是標準的關中大漢。這樣的形象很難讓我把他與西安作協主席吳克敬先生聯繫起來。可事實上他就是吳克敬。

第一次聽到吳克敬先生的大名還是在三十多年前,那時我還在寶雞師範學院中文系上學。一天,同學們奔走相告:“扶風的吳克敬、馬友莊合著《渭河五女》,轟動三秦,暢銷全國。”霎時間寂靜的校園沸騰起來了,教學樓、宿舍、飯廳,甚至廁所都可見到《渭河五女》的宣傳畫。有些熱心追星的同學似乎滋生了東來扶風拜訪兩位大家的衝動,只是苦於臨近畢業忙於論文答辯無法抽身,沒有成行。

大學畢業後,我回到了扶風。我心中有了這樣的妙想:扶風巴掌大的天地,說不定那天我會見到我所敬重的吳克敬先生。日月輪轉,鬥回星移,我的渴望一直在沉浮的生活中縈繞著,只是無法變成現實。一天,一位友人告訴我:吳克敬先生已經東赴西安高就,你的渴望恐怕就要變成終生的失望了!我聽後內心雖有一絲淡淡的遺憾,可遺憾之中卻有一絲淡淡的解脫。我與吳克敬先生本來就生活在不同的圈子,期盼相見本來就是一種奢望,奢望落空或許對我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安慰。

第二次聽到吳克敬先生的大名是前年吧。友人將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拉進了扶風文藝群,一天群中重磅推薦:西安作協主席吳克敬先生的力作《初婚》隆重問世,現已被搬上熒屏。吳克敬先生為了答謝三秦讀者對《初婚》的厚愛,決定親臨寶雞現場銷售《初婚》。一時間群內熱情激昂,紛紛相約西去寶雞。我很願意前往,當面一睹這位文壇巨匠的偉岸神采,可由於瑣務纏身,也未能如願。只是委託友人帶回了一本《初婚》,就算是對我長久積澱起來奢望的一點微不足道的補償吧!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多年的願望終於在2019年7月13日變成了現實。那天扶風縣委宣傳部在關中風情園舉辦“西府名人走進扶風”文化藝術交流採風活動,我這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醜小鴨有幸參加了本次座談會。當我與其他作協成員一起步入會場時,我見應邀參加座談會的嘉賓就有我期盼已久的吳克敬先生,而且居於中心位置。座談會由扶風縣委常委、扶風縣委宣傳部長劉新龍同志主持。劉部長對各位專家不避酷暑,蒞臨扶風,關心、指導扶風的文藝創作與發展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希望在外的扶風籍藝術家常回家看看,宣傳扶風,報道扶風,歌頌扶風,讚美扶風,用自己手中的彩筆譜寫時代的藝術詩篇,奏響社會的進行曲,真切地以自己的社會影響力為扶風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推波助瀾。接著扶風文聯楊林生主席介紹了扶風文聯近幾年的發展情況。楊主席在發言中講道:扶風文聯在扶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隊伍不斷髮展壯大,人員結構趨於合理。為了提高這支隊伍的專業素質,強化業務能力,造就更強的專業隊伍,寫出更多更優秀的藝術作品,特邀請部分扶風籍專家回鄉採風,指導藝術創作。希望在座的各位文學愛好者,珍惜這次交流的機會,把它當作自己學習寫作的一個新平臺,力爭使自己的業務能力有所提高,寫出更多更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實際行動推動扶風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大會的第三議程就是專家介紹藝術創作的經驗,吳克敬先生第一個作報告。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真讓我眼界大開。

在我的腦海中,凡事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性格總有點桀驁不馴,或者是古板嚴肅,讓人高不可攀,難以接近。而吳克敬先生卻始終給人以溫良謙虛的感覺,談吐很隨意,完全沒有人民藝術家的儒雅氣質,高貴的形象。吳克敬先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和善的面龐始終帶著可掬的笑容,就像《西遊記》中的如來佛,叫人很容易親近,略顯消瘦的面容透露出細心與剛毅。更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吳克敬先生外表看起來與田間勞作的農人一般無二,可談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似有演說家的思維與風範。吳克敬先生雖然談討的話題是關於文學創作的方法,可在他的報告中完全聽不到“文以載道,詩以言情”式的高談闊論,也沒有引經據典,他以拉家常的方式好像在與我們這些文學愛好者交流文學創作中的體會。吳克敬先生的言論不可謂之高雅,完全是生活中的俗語俚語,有時甚至套用的是生活中難登大雅之堂的粗語,可卻富含深奧的生活哲理,讓人不由得深深折服。初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似乎覺得是漫無邊際,好像有點誇誇其談的嫌疑。可仔細品味起來,頓覺得吳克敬先生的報告高深莫測。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恰如樂師在五線譜上彈琴,輕輕一點,便浪花飛濺,波光粼粼。聆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猶如迷茫者在山崗賞月,頓時迷途知返,心胸開朗。吳克敬先生的報告,似乎就是一篇洋洋灑灑、放蕩不羈的哲理散文,又似一幅線條粗獷、恣肆勾勒的鉅製漫畫,更像一首情感昂揚、奔放流淌的抒情詩歌。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既有音樂纏綿哀怨的情趣,更有建築、雕塑的高大偉岸的意境。聆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猶如東海岸邊觀潮,時而藍天白雲,海鷗飛翔;時而巨浪衝天,水霧瀰漫;時而海面如鏡,粼光萬道。我不由得再次仔細地打量著坐在我面前的吳克敬先生,依舊是花白的頭髮,和藹的臉龐,可親的笑容,深邃的目光……略顯消瘦的身軀透露出樂觀、豁達、睿智、堅毅、仁厚、昂揚、豪爽與謙恭。好奇讓我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坐在我面前的吳克敬先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作家、詩人、畫家、建築師還是雕塑家?記得有位大師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藝術是相通的。這句話用在吳克敬先生身上毫不為過。聆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與其說是靈魂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洗禮,倒不如說是自己在欣賞一部古希臘的戲劇,或者說是在品嚐一種千年佳釀。當年給學生講述黑妞白妞的說書,我記得文中寫道:“餘音繞樑不絕,三月不知肉味。”學生們對這句話總是難以理解,他們虔誠地求教我。我也只是照本宣科,難以破解學生眼中的困惑。回想起來,以己之昏昏,怎能使他人之昭昭?今天聆聽了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才從靈魂深處體悟到“餘音繞樑不絕,三月不知肉味”的真實佳境,並不是單純地運用通感的手法,而是身體各個方位的一次透徹心肺的烈火重生。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吳克敬先生既有循規蹈矩的傳統厚重,又有不迷古人,敢於顛覆的無畏開拓精神。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歸納起來無外乎作家就是做人。吳克敬先生坦言:如果人做不好,一切文章都是扯蛋。咋一聽,振聾發聵;細思之,醍醐灌頂。吳克敬先生通俗淺顯的語言,不時博得了與會者的陣陣掌聲。吳克敬先生的報告似乎缺乏系統性、條理性,可平和的語言中處處滲透出經濟適用性。可以看出吳克敬先生是一個務實的人,他不善於講大話、空話、假話、客套話,講述的都是生活中顯而易見的現象問題。吳克敬先生有時為了闡述一個文學觀點,不惜爆粗。但我以為這不是先生的缺點,卻是先生的過人之處。吳克敬先生敢言他人之不散言,敢辯他人之不敢辯,恰恰凸顯了先生的真實,烘托出先生的形象高大。吳克敬先生完全脫去了官場道貌岸然的俗套,就是一個實在的人。從吳克敬先生憤世嫉俗的言談中,我們不難窺探出吳克敬先生愛憎分明,悲天憫人的內在潛質。吳克敬先生旗幟鮮明地指出:崇良黜惡,彰顯美德,這是一個作家安身處世的時代使命。吳克敬先生是這樣說的,他也是這樣做的。我讀吳克敬先生的作品不多,但從吳克敬先生的《渭河五女》到《初婚》,我感覺吳克敬先生總是關注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寫她們的苦難經歷,寫她們的奮鬥歷程,寫她們的憧憬希望,寫她們的悲歡離合,寫她們的精神追求。吳克敬先生是用自己的作品告訴世人:美好的生活是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幸福的人生是靠自己的智慧拼搏出來的!吳克敬先生雖然談論語言落俗,可寫入作品的語言卻非常規範幹練。正因為如此,吳克敬先生的作品多次榮獲莊重文學獎、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等文學獎項,受到無數粉絲的仰慕。

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結束後,陝西美術協會副主席、陝西省美術博物館名譽館長羅寧先生,陝西書法協會主席楊鎖強先生先後作了藝術報告。兩位藝術家就自己的專業創作歷程與大家進行了分享,還就吳克敬先生的所倡導的“天道酬智”等觀點進行了延伸探討。兩位藝術家儘管與吳克敬先生齊名,可仍然對吳克敬先生尊敬有加。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會議的最後一個議程是專家答疑解惑,本來人選是會前議定的,可我抑制不住內心的衝動,首先發問:“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我叫張恩明,網名扶風老怪。能來參加這次文聯舉辦的西府名人走進扶風文化藝術交流採風座談會我感到非常的榮幸。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今天我終於見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文化大師吳克敬先生!首先讓我把內心最真誠的祝福送給吳克敬先生,祝願吳克敬先生身體健康,家庭和睦,藝術之樹常青!我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醜小鴨,在三十餘年的顛迫動盪中受盡了排擠與嘲弄。近幾年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是迫不得已,完全是逼上梁山。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美國詩人弗羅斯特所寫的《未選擇的路》,儘管兩旁青山高峻,鮮花盛開,可畢竟旅途崎嶇,充滿艱險。尊敬的吳克敬先生,近幾年我在文學創作過程中,越來越真切地感到,寫出來的作品無論就思想內容,還是從語言風格,或者就人物形象塑造來說,似乎存在著千篇一律的嫌疑,很難寫出新的模樣。如何拔高作品的境界,望吳克敬先生不吝賜教!另外,我見今天參加座談會的領導很多,足以體現我縣對文化傳播的重視。尤其聽了文聯楊主席的報告,讓我內心激動不已。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南宋詩人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裡河東入海,九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老怪這裡要班門弄斧!這首詩初讀覺得陸游以簡約的筆墨勾勒出祖國河山絢麗壯觀、氣勢磅礴的美景,可細品之,似乎這種美好的景緻與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凡人無關。壯觀恢弘的黃河之水滔滔東流融入大海,氣勢磅礴的山崗高聳入雲直刺藍天,生活在這如畫景緻中的國人正在承受金人鐵蹄的踐踏與蹂躪。詩人在悲傷之餘感嘆到: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今天我聽了楊主席的報告,為什麼會想起陸游的這首絕句呢?就是我們文聯在喜人的形勢下仍然掩蓋著一些令人憂慮的現象。請問劉部長,在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今天,政府將會出臺哪些便利的措施保護文聯人員的切身利益,以便為文聯人員的專業化發展開闢綠色的通道?”我的提問剛結束,吳克敬先生從座位上站起,轉過身來,伸出他那雙農人一般的大手,把我的小手緊緊地攥住,用他那渾厚的男中音說道:“感謝兄弟對我的掛念。今天回扶風,能結識你這樣的文友我也很高興。至於你提的問題,很遺憾我不能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覆。不過我倒想把一句古詩送給你: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你也是學中文出來的,作品就是來源於生活並且高於生活。只有當你的閱讀積累到一定的高度,你的修為達到一定的程度,你所寫出來的作品自然而然就提高到一定的境界。希望你在以後的生活中加強閱讀,細心觀察體驗生活,淨化你的心靈世界。如此日積月累,我相信到時候你的作品一定會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謝謝!”吳克敬先生的解讀,真讓我受益匪淺。我對先生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迴應道:“多謝吳克敬主席的教導。先生的解讀,使我撥雲見日,茅塞頓開!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謝謝!”接著祿蕙(網名)求教道:“尊敬的吳主席,你好!我是扶風作協的祿蕙,我真誠地請教您一個問題,就是散文寫作中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吳克敬先生謙恭地答道:“謝謝您的抬愛!恐怕我又要讓閣下失望了。首先我要申明的是,我是搞文字寫作的,不是攻理論研究的。不過對你的問題,我願將在我自己在散文寫作中的做法與你分享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散文最能打動人、引起讀者內心深處產生共鳴的主要因素莫過於情。情真意切,這是散文寫作的靈魂。我創作《我把母親抱在懷裡》的時候,我遵循的原則就是力求真實。母親的離世,是我人生中最悲傷的事情。我當時的想法就是:母親死了,我給誰當兒?我唯一的念想就是把她老人家抱在懷裡,多看她一眼,以慰藉我悽苦悔恨的心情!全文沒有運用過多的修辭手法,只是遵從於生活本身,自認為這是我最得意的作品。謝謝!”整個互動活動,吳克敬先生成了焦點。而吳克敬先生對於任何一個問題,他都是彬彬有禮、不厭其煩地予以解答,絲毫沒有專家的架子。吳克敬先生之所以贏得眾人的敬仰,與其說靠的是淵博的知識,優雅的談吐,倒不如說憑的是他謙遜有禮,和藹可親的人格魅力。

座談會一直開到了十三點一刻,在主持人的眼神示意下我們文聯的成員才停住了提問,座談會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我們都有一種依依不捨的情懷,專家在領導的陪同下前去就餐,我們則在外隨便吃了點東西,稍微歇息了片刻,就又去參加陝西新貿集團的採風活動。

"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花白的頭髮,魁梧的身軀,方形的臉龐,渾厚的中音,有力的大手,剛勁的步伐,淳樸的穿著,爽朗的笑語,這就是標準的關中大漢。這樣的形象很難讓我把他與西安作協主席吳克敬先生聯繫起來。可事實上他就是吳克敬。

第一次聽到吳克敬先生的大名還是在三十多年前,那時我還在寶雞師範學院中文系上學。一天,同學們奔走相告:“扶風的吳克敬、馬友莊合著《渭河五女》,轟動三秦,暢銷全國。”霎時間寂靜的校園沸騰起來了,教學樓、宿舍、飯廳,甚至廁所都可見到《渭河五女》的宣傳畫。有些熱心追星的同學似乎滋生了東來扶風拜訪兩位大家的衝動,只是苦於臨近畢業忙於論文答辯無法抽身,沒有成行。

大學畢業後,我回到了扶風。我心中有了這樣的妙想:扶風巴掌大的天地,說不定那天我會見到我所敬重的吳克敬先生。日月輪轉,鬥回星移,我的渴望一直在沉浮的生活中縈繞著,只是無法變成現實。一天,一位友人告訴我:吳克敬先生已經東赴西安高就,你的渴望恐怕就要變成終生的失望了!我聽後內心雖有一絲淡淡的遺憾,可遺憾之中卻有一絲淡淡的解脫。我與吳克敬先生本來就生活在不同的圈子,期盼相見本來就是一種奢望,奢望落空或許對我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安慰。

第二次聽到吳克敬先生的大名是前年吧。友人將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拉進了扶風文藝群,一天群中重磅推薦:西安作協主席吳克敬先生的力作《初婚》隆重問世,現已被搬上熒屏。吳克敬先生為了答謝三秦讀者對《初婚》的厚愛,決定親臨寶雞現場銷售《初婚》。一時間群內熱情激昂,紛紛相約西去寶雞。我很願意前往,當面一睹這位文壇巨匠的偉岸神采,可由於瑣務纏身,也未能如願。只是委託友人帶回了一本《初婚》,就算是對我長久積澱起來奢望的一點微不足道的補償吧!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多年的願望終於在2019年7月13日變成了現實。那天扶風縣委宣傳部在關中風情園舉辦“西府名人走進扶風”文化藝術交流採風活動,我這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醜小鴨有幸參加了本次座談會。當我與其他作協成員一起步入會場時,我見應邀參加座談會的嘉賓就有我期盼已久的吳克敬先生,而且居於中心位置。座談會由扶風縣委常委、扶風縣委宣傳部長劉新龍同志主持。劉部長對各位專家不避酷暑,蒞臨扶風,關心、指導扶風的文藝創作與發展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希望在外的扶風籍藝術家常回家看看,宣傳扶風,報道扶風,歌頌扶風,讚美扶風,用自己手中的彩筆譜寫時代的藝術詩篇,奏響社會的進行曲,真切地以自己的社會影響力為扶風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推波助瀾。接著扶風文聯楊林生主席介紹了扶風文聯近幾年的發展情況。楊主席在發言中講道:扶風文聯在扶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隊伍不斷髮展壯大,人員結構趨於合理。為了提高這支隊伍的專業素質,強化業務能力,造就更強的專業隊伍,寫出更多更優秀的藝術作品,特邀請部分扶風籍專家回鄉採風,指導藝術創作。希望在座的各位文學愛好者,珍惜這次交流的機會,把它當作自己學習寫作的一個新平臺,力爭使自己的業務能力有所提高,寫出更多更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實際行動推動扶風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大會的第三議程就是專家介紹藝術創作的經驗,吳克敬先生第一個作報告。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真讓我眼界大開。

在我的腦海中,凡事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性格總有點桀驁不馴,或者是古板嚴肅,讓人高不可攀,難以接近。而吳克敬先生卻始終給人以溫良謙虛的感覺,談吐很隨意,完全沒有人民藝術家的儒雅氣質,高貴的形象。吳克敬先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和善的面龐始終帶著可掬的笑容,就像《西遊記》中的如來佛,叫人很容易親近,略顯消瘦的面容透露出細心與剛毅。更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吳克敬先生外表看起來與田間勞作的農人一般無二,可談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似有演說家的思維與風範。吳克敬先生雖然談討的話題是關於文學創作的方法,可在他的報告中完全聽不到“文以載道,詩以言情”式的高談闊論,也沒有引經據典,他以拉家常的方式好像在與我們這些文學愛好者交流文學創作中的體會。吳克敬先生的言論不可謂之高雅,完全是生活中的俗語俚語,有時甚至套用的是生活中難登大雅之堂的粗語,可卻富含深奧的生活哲理,讓人不由得深深折服。初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似乎覺得是漫無邊際,好像有點誇誇其談的嫌疑。可仔細品味起來,頓覺得吳克敬先生的報告高深莫測。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恰如樂師在五線譜上彈琴,輕輕一點,便浪花飛濺,波光粼粼。聆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猶如迷茫者在山崗賞月,頓時迷途知返,心胸開朗。吳克敬先生的報告,似乎就是一篇洋洋灑灑、放蕩不羈的哲理散文,又似一幅線條粗獷、恣肆勾勒的鉅製漫畫,更像一首情感昂揚、奔放流淌的抒情詩歌。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既有音樂纏綿哀怨的情趣,更有建築、雕塑的高大偉岸的意境。聆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猶如東海岸邊觀潮,時而藍天白雲,海鷗飛翔;時而巨浪衝天,水霧瀰漫;時而海面如鏡,粼光萬道。我不由得再次仔細地打量著坐在我面前的吳克敬先生,依舊是花白的頭髮,和藹的臉龐,可親的笑容,深邃的目光……略顯消瘦的身軀透露出樂觀、豁達、睿智、堅毅、仁厚、昂揚、豪爽與謙恭。好奇讓我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坐在我面前的吳克敬先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作家、詩人、畫家、建築師還是雕塑家?記得有位大師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藝術是相通的。這句話用在吳克敬先生身上毫不為過。聆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與其說是靈魂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洗禮,倒不如說是自己在欣賞一部古希臘的戲劇,或者說是在品嚐一種千年佳釀。當年給學生講述黑妞白妞的說書,我記得文中寫道:“餘音繞樑不絕,三月不知肉味。”學生們對這句話總是難以理解,他們虔誠地求教我。我也只是照本宣科,難以破解學生眼中的困惑。回想起來,以己之昏昏,怎能使他人之昭昭?今天聆聽了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才從靈魂深處體悟到“餘音繞樑不絕,三月不知肉味”的真實佳境,並不是單純地運用通感的手法,而是身體各個方位的一次透徹心肺的烈火重生。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吳克敬先生既有循規蹈矩的傳統厚重,又有不迷古人,敢於顛覆的無畏開拓精神。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歸納起來無外乎作家就是做人。吳克敬先生坦言:如果人做不好,一切文章都是扯蛋。咋一聽,振聾發聵;細思之,醍醐灌頂。吳克敬先生通俗淺顯的語言,不時博得了與會者的陣陣掌聲。吳克敬先生的報告似乎缺乏系統性、條理性,可平和的語言中處處滲透出經濟適用性。可以看出吳克敬先生是一個務實的人,他不善於講大話、空話、假話、客套話,講述的都是生活中顯而易見的現象問題。吳克敬先生有時為了闡述一個文學觀點,不惜爆粗。但我以為這不是先生的缺點,卻是先生的過人之處。吳克敬先生敢言他人之不散言,敢辯他人之不敢辯,恰恰凸顯了先生的真實,烘托出先生的形象高大。吳克敬先生完全脫去了官場道貌岸然的俗套,就是一個實在的人。從吳克敬先生憤世嫉俗的言談中,我們不難窺探出吳克敬先生愛憎分明,悲天憫人的內在潛質。吳克敬先生旗幟鮮明地指出:崇良黜惡,彰顯美德,這是一個作家安身處世的時代使命。吳克敬先生是這樣說的,他也是這樣做的。我讀吳克敬先生的作品不多,但從吳克敬先生的《渭河五女》到《初婚》,我感覺吳克敬先生總是關注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寫她們的苦難經歷,寫她們的奮鬥歷程,寫她們的憧憬希望,寫她們的悲歡離合,寫她們的精神追求。吳克敬先生是用自己的作品告訴世人:美好的生活是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幸福的人生是靠自己的智慧拼搏出來的!吳克敬先生雖然談論語言落俗,可寫入作品的語言卻非常規範幹練。正因為如此,吳克敬先生的作品多次榮獲莊重文學獎、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等文學獎項,受到無數粉絲的仰慕。

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結束後,陝西美術協會副主席、陝西省美術博物館名譽館長羅寧先生,陝西書法協會主席楊鎖強先生先後作了藝術報告。兩位藝術家就自己的專業創作歷程與大家進行了分享,還就吳克敬先生的所倡導的“天道酬智”等觀點進行了延伸探討。兩位藝術家儘管與吳克敬先生齊名,可仍然對吳克敬先生尊敬有加。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會議的最後一個議程是專家答疑解惑,本來人選是會前議定的,可我抑制不住內心的衝動,首先發問:“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我叫張恩明,網名扶風老怪。能來參加這次文聯舉辦的西府名人走進扶風文化藝術交流採風座談會我感到非常的榮幸。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今天我終於見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文化大師吳克敬先生!首先讓我把內心最真誠的祝福送給吳克敬先生,祝願吳克敬先生身體健康,家庭和睦,藝術之樹常青!我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醜小鴨,在三十餘年的顛迫動盪中受盡了排擠與嘲弄。近幾年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是迫不得已,完全是逼上梁山。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美國詩人弗羅斯特所寫的《未選擇的路》,儘管兩旁青山高峻,鮮花盛開,可畢竟旅途崎嶇,充滿艱險。尊敬的吳克敬先生,近幾年我在文學創作過程中,越來越真切地感到,寫出來的作品無論就思想內容,還是從語言風格,或者就人物形象塑造來說,似乎存在著千篇一律的嫌疑,很難寫出新的模樣。如何拔高作品的境界,望吳克敬先生不吝賜教!另外,我見今天參加座談會的領導很多,足以體現我縣對文化傳播的重視。尤其聽了文聯楊主席的報告,讓我內心激動不已。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南宋詩人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裡河東入海,九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老怪這裡要班門弄斧!這首詩初讀覺得陸游以簡約的筆墨勾勒出祖國河山絢麗壯觀、氣勢磅礴的美景,可細品之,似乎這種美好的景緻與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凡人無關。壯觀恢弘的黃河之水滔滔東流融入大海,氣勢磅礴的山崗高聳入雲直刺藍天,生活在這如畫景緻中的國人正在承受金人鐵蹄的踐踏與蹂躪。詩人在悲傷之餘感嘆到: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今天我聽了楊主席的報告,為什麼會想起陸游的這首絕句呢?就是我們文聯在喜人的形勢下仍然掩蓋著一些令人憂慮的現象。請問劉部長,在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今天,政府將會出臺哪些便利的措施保護文聯人員的切身利益,以便為文聯人員的專業化發展開闢綠色的通道?”我的提問剛結束,吳克敬先生從座位上站起,轉過身來,伸出他那雙農人一般的大手,把我的小手緊緊地攥住,用他那渾厚的男中音說道:“感謝兄弟對我的掛念。今天回扶風,能結識你這樣的文友我也很高興。至於你提的問題,很遺憾我不能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覆。不過我倒想把一句古詩送給你: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你也是學中文出來的,作品就是來源於生活並且高於生活。只有當你的閱讀積累到一定的高度,你的修為達到一定的程度,你所寫出來的作品自然而然就提高到一定的境界。希望你在以後的生活中加強閱讀,細心觀察體驗生活,淨化你的心靈世界。如此日積月累,我相信到時候你的作品一定會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謝謝!”吳克敬先生的解讀,真讓我受益匪淺。我對先生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迴應道:“多謝吳克敬主席的教導。先生的解讀,使我撥雲見日,茅塞頓開!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謝謝!”接著祿蕙(網名)求教道:“尊敬的吳主席,你好!我是扶風作協的祿蕙,我真誠地請教您一個問題,就是散文寫作中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吳克敬先生謙恭地答道:“謝謝您的抬愛!恐怕我又要讓閣下失望了。首先我要申明的是,我是搞文字寫作的,不是攻理論研究的。不過對你的問題,我願將在我自己在散文寫作中的做法與你分享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散文最能打動人、引起讀者內心深處產生共鳴的主要因素莫過於情。情真意切,這是散文寫作的靈魂。我創作《我把母親抱在懷裡》的時候,我遵循的原則就是力求真實。母親的離世,是我人生中最悲傷的事情。我當時的想法就是:母親死了,我給誰當兒?我唯一的念想就是把她老人家抱在懷裡,多看她一眼,以慰藉我悽苦悔恨的心情!全文沒有運用過多的修辭手法,只是遵從於生活本身,自認為這是我最得意的作品。謝謝!”整個互動活動,吳克敬先生成了焦點。而吳克敬先生對於任何一個問題,他都是彬彬有禮、不厭其煩地予以解答,絲毫沒有專家的架子。吳克敬先生之所以贏得眾人的敬仰,與其說靠的是淵博的知識,優雅的談吐,倒不如說憑的是他謙遜有禮,和藹可親的人格魅力。

座談會一直開到了十三點一刻,在主持人的眼神示意下我們文聯的成員才停住了提問,座談會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我們都有一種依依不捨的情懷,專家在領導的陪同下前去就餐,我們則在外隨便吃了點東西,稍微歇息了片刻,就又去參加陝西新貿集團的採風活動。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陝西新貿集團成立於2006年3月,公司位於扶風縣城新區南大街。經過數十年的創新發展,目前擁有物流配送、超市連鎖、電子商務、酒店餐飲、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裝飾裝潢、建築機械設備租賃等八大產業集群,輻射西安、楊凌、寶雞三市十二縣區。集團公司董事長李林森同志,為扶風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先後榮獲了“全國優秀誠信企業家”“全國商業優秀企業家”“陝西省勞動模範”“陝西省優秀共產黨員”“陝西省助力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寶雞市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等多項榮譽。下午三點多,火辣辣的太陽無情地炙烤著大地,我們在公司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公司的物流配送中心、電子商務中心、運營管理中心等辦公區,我們為新貿集團的企業員工的敬業精神而叫好,他們個個神情專注,心無旁騖。而在整個採風活動過程中,吳克敬先生始終與採風團的成員在一起,沒有一點名人的特殊之處。下午四點多,集團公司董事長李林森先生隆重地接待了我們西府名人走進扶風文化藝術採風團的所有成員。李董事長首先介紹了陝西新貿集團公司的發展運行狀況,接著吳克敬先生就現代企業的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吳克敬先生指出,一個公司的發展前途首先決定於公司的帶頭人是否優秀,再次決定於公司員工的文化素質。就目前陝西新貿集團公司的發展運行狀況來說是令人羨慕,我祝願陝西新貿集團公司在李林森董事長的領導下前程似錦,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陝西新貿集團公司就會成為扶風的一顆明珠。接待會結束後,我們應邀參觀李林森董事長的辦公室。李董事長的辦公室被稱為“勞模辦公室”。我們走進一瞧,果不其然,只見各種各樣的獎項掛滿了牆壁,整個辦公室成了金色與紅色交錯的海洋。採風團的成員們紛紛請求與李林森董事長、吳克敬主席、羅寧院長合影留念。而三位顯出了少有的興致,有求必應,無論認識與否,總能滿足請求者的願望。此次採風團的人員,只有吳克敬先生的年齡最大,而他的興致最高,精神狀態最好。有時我們顯出疲憊不堪的神色,都被吳克敬先生的幽默風趣詼諧浪漫的談話所沖走。看著他穩健的步履,矍鑠的神態,挺直的腰板,我們不由得露出了敬佩的神情!

太陽已經西掛,出外覓食的飛鳥紛紛歸巢。忙碌了一天的採風活動終於圓滿結束了,同志們各自踏上了歸程,可吳克敬先生的平和謙遜、風趣談吐、優雅舉止及淳樸的人格魅力缺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之中。

"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花白的頭髮,魁梧的身軀,方形的臉龐,渾厚的中音,有力的大手,剛勁的步伐,淳樸的穿著,爽朗的笑語,這就是標準的關中大漢。這樣的形象很難讓我把他與西安作協主席吳克敬先生聯繫起來。可事實上他就是吳克敬。

第一次聽到吳克敬先生的大名還是在三十多年前,那時我還在寶雞師範學院中文系上學。一天,同學們奔走相告:“扶風的吳克敬、馬友莊合著《渭河五女》,轟動三秦,暢銷全國。”霎時間寂靜的校園沸騰起來了,教學樓、宿舍、飯廳,甚至廁所都可見到《渭河五女》的宣傳畫。有些熱心追星的同學似乎滋生了東來扶風拜訪兩位大家的衝動,只是苦於臨近畢業忙於論文答辯無法抽身,沒有成行。

大學畢業後,我回到了扶風。我心中有了這樣的妙想:扶風巴掌大的天地,說不定那天我會見到我所敬重的吳克敬先生。日月輪轉,鬥回星移,我的渴望一直在沉浮的生活中縈繞著,只是無法變成現實。一天,一位友人告訴我:吳克敬先生已經東赴西安高就,你的渴望恐怕就要變成終生的失望了!我聽後內心雖有一絲淡淡的遺憾,可遺憾之中卻有一絲淡淡的解脫。我與吳克敬先生本來就生活在不同的圈子,期盼相見本來就是一種奢望,奢望落空或許對我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安慰。

第二次聽到吳克敬先生的大名是前年吧。友人將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拉進了扶風文藝群,一天群中重磅推薦:西安作協主席吳克敬先生的力作《初婚》隆重問世,現已被搬上熒屏。吳克敬先生為了答謝三秦讀者對《初婚》的厚愛,決定親臨寶雞現場銷售《初婚》。一時間群內熱情激昂,紛紛相約西去寶雞。我很願意前往,當面一睹這位文壇巨匠的偉岸神采,可由於瑣務纏身,也未能如願。只是委託友人帶回了一本《初婚》,就算是對我長久積澱起來奢望的一點微不足道的補償吧!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多年的願望終於在2019年7月13日變成了現實。那天扶風縣委宣傳部在關中風情園舉辦“西府名人走進扶風”文化藝術交流採風活動,我這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醜小鴨有幸參加了本次座談會。當我與其他作協成員一起步入會場時,我見應邀參加座談會的嘉賓就有我期盼已久的吳克敬先生,而且居於中心位置。座談會由扶風縣委常委、扶風縣委宣傳部長劉新龍同志主持。劉部長對各位專家不避酷暑,蒞臨扶風,關心、指導扶風的文藝創作與發展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希望在外的扶風籍藝術家常回家看看,宣傳扶風,報道扶風,歌頌扶風,讚美扶風,用自己手中的彩筆譜寫時代的藝術詩篇,奏響社會的進行曲,真切地以自己的社會影響力為扶風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推波助瀾。接著扶風文聯楊林生主席介紹了扶風文聯近幾年的發展情況。楊主席在發言中講道:扶風文聯在扶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隊伍不斷髮展壯大,人員結構趨於合理。為了提高這支隊伍的專業素質,強化業務能力,造就更強的專業隊伍,寫出更多更優秀的藝術作品,特邀請部分扶風籍專家回鄉採風,指導藝術創作。希望在座的各位文學愛好者,珍惜這次交流的機會,把它當作自己學習寫作的一個新平臺,力爭使自己的業務能力有所提高,寫出更多更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實際行動推動扶風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大會的第三議程就是專家介紹藝術創作的經驗,吳克敬先生第一個作報告。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真讓我眼界大開。

在我的腦海中,凡事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性格總有點桀驁不馴,或者是古板嚴肅,讓人高不可攀,難以接近。而吳克敬先生卻始終給人以溫良謙虛的感覺,談吐很隨意,完全沒有人民藝術家的儒雅氣質,高貴的形象。吳克敬先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和善的面龐始終帶著可掬的笑容,就像《西遊記》中的如來佛,叫人很容易親近,略顯消瘦的面容透露出細心與剛毅。更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吳克敬先生外表看起來與田間勞作的農人一般無二,可談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似有演說家的思維與風範。吳克敬先生雖然談討的話題是關於文學創作的方法,可在他的報告中完全聽不到“文以載道,詩以言情”式的高談闊論,也沒有引經據典,他以拉家常的方式好像在與我們這些文學愛好者交流文學創作中的體會。吳克敬先生的言論不可謂之高雅,完全是生活中的俗語俚語,有時甚至套用的是生活中難登大雅之堂的粗語,可卻富含深奧的生活哲理,讓人不由得深深折服。初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似乎覺得是漫無邊際,好像有點誇誇其談的嫌疑。可仔細品味起來,頓覺得吳克敬先生的報告高深莫測。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恰如樂師在五線譜上彈琴,輕輕一點,便浪花飛濺,波光粼粼。聆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猶如迷茫者在山崗賞月,頓時迷途知返,心胸開朗。吳克敬先生的報告,似乎就是一篇洋洋灑灑、放蕩不羈的哲理散文,又似一幅線條粗獷、恣肆勾勒的鉅製漫畫,更像一首情感昂揚、奔放流淌的抒情詩歌。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既有音樂纏綿哀怨的情趣,更有建築、雕塑的高大偉岸的意境。聆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猶如東海岸邊觀潮,時而藍天白雲,海鷗飛翔;時而巨浪衝天,水霧瀰漫;時而海面如鏡,粼光萬道。我不由得再次仔細地打量著坐在我面前的吳克敬先生,依舊是花白的頭髮,和藹的臉龐,可親的笑容,深邃的目光……略顯消瘦的身軀透露出樂觀、豁達、睿智、堅毅、仁厚、昂揚、豪爽與謙恭。好奇讓我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坐在我面前的吳克敬先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作家、詩人、畫家、建築師還是雕塑家?記得有位大師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藝術是相通的。這句話用在吳克敬先生身上毫不為過。聆聽吳克敬先生的報告,與其說是靈魂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洗禮,倒不如說是自己在欣賞一部古希臘的戲劇,或者說是在品嚐一種千年佳釀。當年給學生講述黑妞白妞的說書,我記得文中寫道:“餘音繞樑不絕,三月不知肉味。”學生們對這句話總是難以理解,他們虔誠地求教我。我也只是照本宣科,難以破解學生眼中的困惑。回想起來,以己之昏昏,怎能使他人之昭昭?今天聆聽了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才從靈魂深處體悟到“餘音繞樑不絕,三月不知肉味”的真實佳境,並不是單純地運用通感的手法,而是身體各個方位的一次透徹心肺的烈火重生。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吳克敬先生既有循規蹈矩的傳統厚重,又有不迷古人,敢於顛覆的無畏開拓精神。吳克敬先生的報告歸納起來無外乎作家就是做人。吳克敬先生坦言:如果人做不好,一切文章都是扯蛋。咋一聽,振聾發聵;細思之,醍醐灌頂。吳克敬先生通俗淺顯的語言,不時博得了與會者的陣陣掌聲。吳克敬先生的報告似乎缺乏系統性、條理性,可平和的語言中處處滲透出經濟適用性。可以看出吳克敬先生是一個務實的人,他不善於講大話、空話、假話、客套話,講述的都是生活中顯而易見的現象問題。吳克敬先生有時為了闡述一個文學觀點,不惜爆粗。但我以為這不是先生的缺點,卻是先生的過人之處。吳克敬先生敢言他人之不散言,敢辯他人之不敢辯,恰恰凸顯了先生的真實,烘托出先生的形象高大。吳克敬先生完全脫去了官場道貌岸然的俗套,就是一個實在的人。從吳克敬先生憤世嫉俗的言談中,我們不難窺探出吳克敬先生愛憎分明,悲天憫人的內在潛質。吳克敬先生旗幟鮮明地指出:崇良黜惡,彰顯美德,這是一個作家安身處世的時代使命。吳克敬先生是這樣說的,他也是這樣做的。我讀吳克敬先生的作品不多,但從吳克敬先生的《渭河五女》到《初婚》,我感覺吳克敬先生總是關注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寫她們的苦難經歷,寫她們的奮鬥歷程,寫她們的憧憬希望,寫她們的悲歡離合,寫她們的精神追求。吳克敬先生是用自己的作品告訴世人:美好的生活是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幸福的人生是靠自己的智慧拼搏出來的!吳克敬先生雖然談論語言落俗,可寫入作品的語言卻非常規範幹練。正因為如此,吳克敬先生的作品多次榮獲莊重文學獎、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等文學獎項,受到無數粉絲的仰慕。

吳克敬先生的報告結束後,陝西美術協會副主席、陝西省美術博物館名譽館長羅寧先生,陝西書法協會主席楊鎖強先生先後作了藝術報告。兩位藝術家就自己的專業創作歷程與大家進行了分享,還就吳克敬先生的所倡導的“天道酬智”等觀點進行了延伸探討。兩位藝術家儘管與吳克敬先生齊名,可仍然對吳克敬先生尊敬有加。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會議的最後一個議程是專家答疑解惑,本來人選是會前議定的,可我抑制不住內心的衝動,首先發問:“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我叫張恩明,網名扶風老怪。能來參加這次文聯舉辦的西府名人走進扶風文化藝術交流採風座談會我感到非常的榮幸。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今天我終於見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文化大師吳克敬先生!首先讓我把內心最真誠的祝福送給吳克敬先生,祝願吳克敬先生身體健康,家庭和睦,藝術之樹常青!我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醜小鴨,在三十餘年的顛迫動盪中受盡了排擠與嘲弄。近幾年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是迫不得已,完全是逼上梁山。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美國詩人弗羅斯特所寫的《未選擇的路》,儘管兩旁青山高峻,鮮花盛開,可畢竟旅途崎嶇,充滿艱險。尊敬的吳克敬先生,近幾年我在文學創作過程中,越來越真切地感到,寫出來的作品無論就思想內容,還是從語言風格,或者就人物形象塑造來說,似乎存在著千篇一律的嫌疑,很難寫出新的模樣。如何拔高作品的境界,望吳克敬先生不吝賜教!另外,我見今天參加座談會的領導很多,足以體現我縣對文化傳播的重視。尤其聽了文聯楊主席的報告,讓我內心激動不已。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南宋詩人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裡河東入海,九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老怪這裡要班門弄斧!這首詩初讀覺得陸游以簡約的筆墨勾勒出祖國河山絢麗壯觀、氣勢磅礴的美景,可細品之,似乎這種美好的景緻與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凡人無關。壯觀恢弘的黃河之水滔滔東流融入大海,氣勢磅礴的山崗高聳入雲直刺藍天,生活在這如畫景緻中的國人正在承受金人鐵蹄的踐踏與蹂躪。詩人在悲傷之餘感嘆到: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今天我聽了楊主席的報告,為什麼會想起陸游的這首絕句呢?就是我們文聯在喜人的形勢下仍然掩蓋著一些令人憂慮的現象。請問劉部長,在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今天,政府將會出臺哪些便利的措施保護文聯人員的切身利益,以便為文聯人員的專業化發展開闢綠色的通道?”我的提問剛結束,吳克敬先生從座位上站起,轉過身來,伸出他那雙農人一般的大手,把我的小手緊緊地攥住,用他那渾厚的男中音說道:“感謝兄弟對我的掛念。今天回扶風,能結識你這樣的文友我也很高興。至於你提的問題,很遺憾我不能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覆。不過我倒想把一句古詩送給你: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你也是學中文出來的,作品就是來源於生活並且高於生活。只有當你的閱讀積累到一定的高度,你的修為達到一定的程度,你所寫出來的作品自然而然就提高到一定的境界。希望你在以後的生活中加強閱讀,細心觀察體驗生活,淨化你的心靈世界。如此日積月累,我相信到時候你的作品一定會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謝謝!”吳克敬先生的解讀,真讓我受益匪淺。我對先生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迴應道:“多謝吳克敬主席的教導。先生的解讀,使我撥雲見日,茅塞頓開!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謝謝!”接著祿蕙(網名)求教道:“尊敬的吳主席,你好!我是扶風作協的祿蕙,我真誠地請教您一個問題,就是散文寫作中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吳克敬先生謙恭地答道:“謝謝您的抬愛!恐怕我又要讓閣下失望了。首先我要申明的是,我是搞文字寫作的,不是攻理論研究的。不過對你的問題,我願將在我自己在散文寫作中的做法與你分享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散文最能打動人、引起讀者內心深處產生共鳴的主要因素莫過於情。情真意切,這是散文寫作的靈魂。我創作《我把母親抱在懷裡》的時候,我遵循的原則就是力求真實。母親的離世,是我人生中最悲傷的事情。我當時的想法就是:母親死了,我給誰當兒?我唯一的念想就是把她老人家抱在懷裡,多看她一眼,以慰藉我悽苦悔恨的心情!全文沒有運用過多的修辭手法,只是遵從於生活本身,自認為這是我最得意的作品。謝謝!”整個互動活動,吳克敬先生成了焦點。而吳克敬先生對於任何一個問題,他都是彬彬有禮、不厭其煩地予以解答,絲毫沒有專家的架子。吳克敬先生之所以贏得眾人的敬仰,與其說靠的是淵博的知識,優雅的談吐,倒不如說憑的是他謙遜有禮,和藹可親的人格魅力。

座談會一直開到了十三點一刻,在主持人的眼神示意下我們文聯的成員才停住了提問,座談會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我們都有一種依依不捨的情懷,專家在領導的陪同下前去就餐,我們則在外隨便吃了點東西,稍微歇息了片刻,就又去參加陝西新貿集團的採風活動。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陝西新貿集團成立於2006年3月,公司位於扶風縣城新區南大街。經過數十年的創新發展,目前擁有物流配送、超市連鎖、電子商務、酒店餐飲、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裝飾裝潢、建築機械設備租賃等八大產業集群,輻射西安、楊凌、寶雞三市十二縣區。集團公司董事長李林森同志,為扶風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先後榮獲了“全國優秀誠信企業家”“全國商業優秀企業家”“陝西省勞動模範”“陝西省優秀共產黨員”“陝西省助力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寶雞市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等多項榮譽。下午三點多,火辣辣的太陽無情地炙烤著大地,我們在公司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公司的物流配送中心、電子商務中心、運營管理中心等辦公區,我們為新貿集團的企業員工的敬業精神而叫好,他們個個神情專注,心無旁騖。而在整個採風活動過程中,吳克敬先生始終與採風團的成員在一起,沒有一點名人的特殊之處。下午四點多,集團公司董事長李林森先生隆重地接待了我們西府名人走進扶風文化藝術採風團的所有成員。李董事長首先介紹了陝西新貿集團公司的發展運行狀況,接著吳克敬先生就現代企業的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吳克敬先生指出,一個公司的發展前途首先決定於公司的帶頭人是否優秀,再次決定於公司員工的文化素質。就目前陝西新貿集團公司的發展運行狀況來說是令人羨慕,我祝願陝西新貿集團公司在李林森董事長的領導下前程似錦,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陝西新貿集團公司就會成為扶風的一顆明珠。接待會結束後,我們應邀參觀李林森董事長的辦公室。李董事長的辦公室被稱為“勞模辦公室”。我們走進一瞧,果不其然,只見各種各樣的獎項掛滿了牆壁,整個辦公室成了金色與紅色交錯的海洋。採風團的成員們紛紛請求與李林森董事長、吳克敬主席、羅寧院長合影留念。而三位顯出了少有的興致,有求必應,無論認識與否,總能滿足請求者的願望。此次採風團的人員,只有吳克敬先生的年齡最大,而他的興致最高,精神狀態最好。有時我們顯出疲憊不堪的神色,都被吳克敬先生的幽默風趣詼諧浪漫的談話所沖走。看著他穩健的步履,矍鑠的神態,挺直的腰板,我們不由得露出了敬佩的神情!

太陽已經西掛,出外覓食的飛鳥紛紛歸巢。忙碌了一天的採風活動終於圓滿結束了,同志們各自踏上了歸程,可吳克敬先生的平和謙遜、風趣談吐、優雅舉止及淳樸的人格魅力缺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之中。

扶風老怪|走近吳克敬

作者張恩明,網名:扶風老怪。陝西人,中學教師。現為陝西扶風作家協會會員。教學之餘,奮力筆耕,其作品語言樸實,感情充沛。作品曾在《秦嶺天地》《三秦文學》《扶風微傳媒》《同州芳草地》《扶風作家》等多家平臺刊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