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在中國的地位

佛教 那伽 雕塑 乾隆 正瀚說石 正瀚說石 2017-08-28

龍自古來象徵祥瑞,也代表華夏民族精神圖騰的象徵,而且和佛教有著不解之緣。今期一起深入瞭解“龍”在中國的重要地位。

“龍”在中國的地位

(北京故宮九龍壁 網絡參考圖)

  • 中國龍的起源

相傳中國龍的造型,是從“蛇圖騰”結合不同氏族眾多圖騰的,最終形成了中華龍圖騰的形象。當然這個在學界也沒有定論,但研究發現世界不同地方雖然有著不同文化,但是龍有著極其相似的起源、在早期的造型也十分相似。

“龍”在中國的地位

(青玉 蠶紋龍珮)

直到商代,因為夔(kuí)龍紋的流行,“龍”的大致形象才真正在官方和民間確立了。

到了宋明之後,畫師們總結出了一套畫龍的經驗,也就是所謂的“三停九似”。“三停”是指從龍的頭部至膞,自膞至腰,自腰至尾三個段落,要有彎折;“九似”是指龍不同部位跟動物相似“角似鹿,頭似駱,眼似鬼,頸以蛇,腹以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龍”在中國的地位

(青玉 鏤雕穿花龍紋帶板)

元代龍頭較小、頸部較細,顯得秀氣。明代龍頭開始變大、並且龍頭之上有著濃密的毛髮,因而顯得凶暴無比;到了清朝,龍一般都是高高在上,圓睜雙目,顯得威儀萬分。雖然造像有著細微區別,但總體造型,已經完全定型了。

“龍”在中國的地位

(清 西藏合金銅龍)

  • 中國龍的地位

西漢《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可以看到龍當時被視為“神獸”。《祭法》曰:“能出雲為風雨者,皆曰神。龍者,四靈之畜,亦百物能為雲雨,亦曰神也。”龍還被視為保一方水土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的司雨大神。

“龍”在中國的地位

(遼寧瀋陽 牆壁龍紋雕刻)

從漢朝開始,龍開始與皇權結合起來,例如秦始皇就被人稱為祖龍,劉邦也把自己的出生與龍附會在一起,認龍為“父”,自稱“赤帝之子”。 宋元以後,龍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忽必烈下令禁止民間銷售紋龍的布料,官員服飾一律不得紋龍。後來直到明清時期,龍直接指代皇帝,以“龍袍”為皇帝的朝服。

“龍”在中國的地位

(乾隆畫像 網絡參考圖)

古代帝王有九五之尊之稱,九五兩數,象徵高貴及神聖。清朝皇帝的龍袍用真金線繡有九條五爪金龍,正襟危坐的正龍,一團威嚴,極富活力的行龍,似動非動。四條正龍繡在前胸、後背和左右兩肩,而前後左右腰部各繡了一條行龍,還有一條行龍繡在右面的內襟上,必須掀開外面的衣襟才能看到。每件龍袍從正面或背面看去都是五條龍,正是九五之尊的代表。

“龍”在中國的地位

“龍”在中國的地位

(乾隆龍袍正面的 正龍紋和行龍紋)

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到,一般以“五爪為龍、四爪為蟒”來區分龍袍與蟒袍。

“龍”在中國的地位

龍的地位開始走向巔峰,僅故宮中的太和殿,各種龍紋、龍雕中出現的龍就有13844條。故宮隔扇門的裝飾也是少不了龍紋的。紅漆的底色,配上金色的蟠龍,皇家氣息彰顯無遺。

“龍”在中國的地位

(普寧寺刻著龍紋的雕龍鬥匾。)

  • 佛教中的龍

中國的龍和印度佛經中的“那迦”有點相似,“那迦”能神通變幻,上天入水,翻雲覆雨,掌管人間水域。

佛教傳入中土後,佛經中大量龍王的稱謂和事蹟,導致了民間出現熟悉的四海龍王以及龍母、龍女的傳說故事,《通典》中曰:“唐明皇賜封號予四海龍王”。唐代開始制定了祭四海龍王制度。

“龍”在中國的地位

“龍”在中國的地位

(地中海澳寶 飛龍雕刻牌)

《華嚴經》中關於龍王的典故很多:“龍王降雨。不從身出。不從心出。無有積集。而非不見。但以龍王心念力故。霈然洪水。周遍天下。如是境界不思議。”

漢傳佛教中也很多跟龍相關的佛像,例如“騎龍觀音”、“降龍羅漢”等。

“龍”在中國的地位

(地中海澳寶 騎龍觀音 雕刻擺件)

“龍”在中國的地位

(地中海澳寶 降龍羅漢 雕刻擺件)

藏傳佛教中還非常重視龍王的供養,著名的龍王寶瓶據說可以增加地氣,風調雨順,讓龍王水眾全力護持佛法。

“龍”在中國的地位

龍在中國的地位,隨著佛教的傳入,變得更加崇高。佛經的廣泛傳佈,與中國人崇龍、尊王心理的交融互滲,共同導致了龍王在中華大地上的濫觴和興盛。龍的造福眾生的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相通和一致,構成了造福人類、無私無我的中國精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