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時代,VC/PE投資回報率如何最大化?'

""科創板時代,VC/PE投資回報率如何最大化?

記者丨 朱燈花

來源丨國際金融報

圖片來源丨圖蟲創意

科創板開市首周,由於不設漲跌幅限制,股價有暴漲也有普跌,背後的創投機構賬面浮盈高漲。

截至7月26日收盤,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股價較發行價均實現上漲,平均漲幅約140%。以收盤價計算,25家公司平均市盈率約120倍。

不少創投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談投資回報率還為時尚早。長期來看,科創板企業在市場化機制下呈現分化現象,有望“跑出”高成長性優秀企業,但部分企業或被淘汰退市,這讓背後創投機構收益也將出現分化。

科創板時代,創投機構如何賺取最大投資收益?一二級市場“相通相融”趨勢下,估值溢價受壓縮,“Pre-IPO”套利玩法行得通嗎?有專業人士認為,“賦能式”長期價值投資才是王道。

1

誰是最大贏家

十年前,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上市,背後擁有20家風險投資機構。統計顯示,風險創投在這些公司上市前一共投入近7億元資金,最終贏得平均5.76倍的回報,一時間掀起“全民PE”熱潮。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以發行價計算,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背後創投機構投資回報率大多在10倍以內,高的20倍,低的0.04倍,甚至倒掛。投資回報率受投資階段影響,比如,航天宏圖背後“長跑7年”的啟賦資本,獲得了20倍回報率,而2017年進入的天創資本僅為0.58倍。

據投中網統計,科創板首批25家上市企業的最後一輪投資者平均賬面回報倍數(算術平均)約為1.1倍。而截至2019年7月,平均投資週期僅為18個月。

以發行價來計算,科創板企業的投資回報如何?

“這個成績算不錯的,尤其是在當下A股破發成常態的情況下。”一位在滬創投人士李凱(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回報率比十年前低,主要是因為創投行業經歷了繁盛成長後,機構間的競爭很大,一級市場估值水漲船高,一二級市場估值價差縮小。”

如是金融研究院副總裁張奧平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單純用科創板的發行價來計算投資機構的回報率,還不能完全確定投資機構的最終收益。2019年是A股IPO的大年,總數肯定高於去年,但並意味著是投資機構的退出大年。

理由是目前一二級市場溢價不太高,後期股價值得期待,收益回報更具想象空間。在科創板時代,一二級市場會更加“相通相融”,估值定價邏輯等大部分將會趨同,估值溢價壓縮。對於一二級市場投資機構而言,更多是股票和股權概念的區別。可以預判的是,這將利好堅持長期投資的早期VC(風險投資,又稱“創業投資”)機構而不利於短期套利賺價差的PE(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對於大體量的VC/PE來說,選擇了“砸向”賽道頭部企業的打法,對短期的發行市盈率不是很在乎,不會太快退出。

張奧平進一步表示,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平均發行市盈率49倍,已經算是較高的。不過,長期來看,對於部分優秀企業來說,後期實力能夠“覆蓋”這個市盈率,而部分“偽科技”企業或將被淘汰,難以“hold住”該市盈率。因此,對於取得回報倍數較高的早期投資機構來說,可能會選擇一年後退出。但是大部分投資機構回報倍數並不是很高,因此將推遲退出時間,以獲取更高的溢價。

2

回報率呈分化趨勢

對於科創板開市初期的漲勢如虹,專業人士認為,更多是得益於科創闆闆塊炒新因素,並非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對於科創板後市機會,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短期而言,科創板股票將趨向於理性定價。中期來看,波動區間會逐漸收窄,隨著更多新股上市,市場更加成熟,也會有更加理性的定價,個股分化會更加明顯。長期而言,隨著新股增多,加上之後的漲跌幅限制,科創板市場將逐漸迴歸理性,估值將回到更加理性的水平。

張奧平也認為,在註冊製作為核心上市制度的時代下,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分化將是必然結果。市場終歸會迴歸理性,科創板企業未來會出現分化現象,背後投資機構收益回報率也將隨之分化。

“對於真正具有科技屬性、良好基本面支撐的科創板企業,有望跑出幾千萬市值的黑馬企業,投資機構也會選擇延後退出,以獲得更高的估值溢價。不好的企業估值會下跌,且有可能會退市,這意味著背後投資人收益回報或將為負。”張奧平繼續解釋道。

市場人士認為,長期看,科創板企業的投資回報將取決於其成長性及估值定價。

3

賺錢玩法已變

一位浙江創投人士陳東(化名)向記者坦言:“科創板整體利好創投生態發展,給一級市場股權資本提供了退出渠道,縮短了一級市場股權投資週期,這加大了獲取優質項目投資標的競爭態勢。”優質投資標的稀少而珍貴,“僧多肉少”將更為明顯,創投行業呈現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將加速行業洗牌。

這對VC/PE投資打法也會產生一定影響。陳東進一步指出,從投資企業行業屬性來看,對於像瑞幸咖啡這樣商業模式的企業來說,“高舉高打”打法或盛行;而對於具有產業發展週期的“硬科技”企業而言,還得“慢慢來”。

張奧平也指出:“註冊制將壓縮一二級市場估值溢價,這對早期VC投資思維影響不大,對於後期進入的PE投資邏輯影響較大。”具體而言,對於專門投科技企業的早期VC,會有一波獲利,還是會按照原來的打法。對於PE機構而言,此前賺取一二級市場價差的玩法難度會增大,競爭壓力也會更大,二級市場的長期價值判斷成為對能力的考驗。對於跟風佈局科創板基金的機構,張奧平認為,這個思路可能是不對的,“硬科技”之外的賽道仍然存在機會。

從“募投管退”四環節來看,“投資”優質項目是私募股權投資獲取價值的第一步,“管、退”則是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的關鍵。

“對於一級市場股權投資機構來說,真正在科創板市場上賺到錢的難度,要比投中科創板項目的難度高很多。”張奧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一級市場股權投資機構如何才能獲取更高的回報率?賦能式投資思維尤為關鍵,這就意味著創投機構不只是要投中科創板企業標的,還要提高管理能力。可以向巴西的3G資本學習,機構不只是提供資金支持,還要幫助企業提高產業運營等管理能力。”

陳東也認為,獲取最大的投資回報率,需要考驗資本的長期價值判斷、自身定力以及投後管理等能力。上市企業後期股價表現,與國際國內等宏觀形勢對資本市場影響、企業自身發展狀況、證券市場投資“口味”等因素有關,創投機構後期退出價格跟運氣有很大關係。不過,企業基本面是主要影響因素,而創投機構可以繼續扶持企業發展,這是其能夠掌控的地方。另外,創投機構可以選擇退出時機,有些“大資本”(如軟銀投資阿里)不會選擇過早退出,而是堅持價值投資。

張奧平表示,希望科創板企業近一兩年之內,不要做太多的資本運作,應該回歸經營本質。這樣,科技型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方能有長遠的發展。而這要求監管制度不斷完善,在市場化之後,監管機構仍要“有所作為”。要實行市場化嚴格的退市制度,避免科創板出現“魚龍混雜”的現象。在註冊製作為核心上市制度下,任何成熟、健康的資本市場,必須是一個有進有出的市場。

《國際金融報》金融中心等你來爆料!

郵箱:18702514026@163.com

微信:momo80520

公募 私募 券商一手資訊

"科創板時代,VC/PE投資回報率如何最大化?

記者丨 朱燈花

來源丨國際金融報

圖片來源丨圖蟲創意

科創板開市首周,由於不設漲跌幅限制,股價有暴漲也有普跌,背後的創投機構賬面浮盈高漲。

截至7月26日收盤,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股價較發行價均實現上漲,平均漲幅約140%。以收盤價計算,25家公司平均市盈率約120倍。

不少創投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談投資回報率還為時尚早。長期來看,科創板企業在市場化機制下呈現分化現象,有望“跑出”高成長性優秀企業,但部分企業或被淘汰退市,這讓背後創投機構收益也將出現分化。

科創板時代,創投機構如何賺取最大投資收益?一二級市場“相通相融”趨勢下,估值溢價受壓縮,“Pre-IPO”套利玩法行得通嗎?有專業人士認為,“賦能式”長期價值投資才是王道。

1

誰是最大贏家

十年前,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上市,背後擁有20家風險投資機構。統計顯示,風險創投在這些公司上市前一共投入近7億元資金,最終贏得平均5.76倍的回報,一時間掀起“全民PE”熱潮。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以發行價計算,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背後創投機構投資回報率大多在10倍以內,高的20倍,低的0.04倍,甚至倒掛。投資回報率受投資階段影響,比如,航天宏圖背後“長跑7年”的啟賦資本,獲得了20倍回報率,而2017年進入的天創資本僅為0.58倍。

據投中網統計,科創板首批25家上市企業的最後一輪投資者平均賬面回報倍數(算術平均)約為1.1倍。而截至2019年7月,平均投資週期僅為18個月。

以發行價來計算,科創板企業的投資回報如何?

“這個成績算不錯的,尤其是在當下A股破發成常態的情況下。”一位在滬創投人士李凱(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回報率比十年前低,主要是因為創投行業經歷了繁盛成長後,機構間的競爭很大,一級市場估值水漲船高,一二級市場估值價差縮小。”

如是金融研究院副總裁張奧平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單純用科創板的發行價來計算投資機構的回報率,還不能完全確定投資機構的最終收益。2019年是A股IPO的大年,總數肯定高於去年,但並意味著是投資機構的退出大年。

理由是目前一二級市場溢價不太高,後期股價值得期待,收益回報更具想象空間。在科創板時代,一二級市場會更加“相通相融”,估值定價邏輯等大部分將會趨同,估值溢價壓縮。對於一二級市場投資機構而言,更多是股票和股權概念的區別。可以預判的是,這將利好堅持長期投資的早期VC(風險投資,又稱“創業投資”)機構而不利於短期套利賺價差的PE(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對於大體量的VC/PE來說,選擇了“砸向”賽道頭部企業的打法,對短期的發行市盈率不是很在乎,不會太快退出。

張奧平進一步表示,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平均發行市盈率49倍,已經算是較高的。不過,長期來看,對於部分優秀企業來說,後期實力能夠“覆蓋”這個市盈率,而部分“偽科技”企業或將被淘汰,難以“hold住”該市盈率。因此,對於取得回報倍數較高的早期投資機構來說,可能會選擇一年後退出。但是大部分投資機構回報倍數並不是很高,因此將推遲退出時間,以獲取更高的溢價。

2

回報率呈分化趨勢

對於科創板開市初期的漲勢如虹,專業人士認為,更多是得益於科創闆闆塊炒新因素,並非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對於科創板後市機會,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短期而言,科創板股票將趨向於理性定價。中期來看,波動區間會逐漸收窄,隨著更多新股上市,市場更加成熟,也會有更加理性的定價,個股分化會更加明顯。長期而言,隨著新股增多,加上之後的漲跌幅限制,科創板市場將逐漸迴歸理性,估值將回到更加理性的水平。

張奧平也認為,在註冊製作為核心上市制度的時代下,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分化將是必然結果。市場終歸會迴歸理性,科創板企業未來會出現分化現象,背後投資機構收益回報率也將隨之分化。

“對於真正具有科技屬性、良好基本面支撐的科創板企業,有望跑出幾千萬市值的黑馬企業,投資機構也會選擇延後退出,以獲得更高的估值溢價。不好的企業估值會下跌,且有可能會退市,這意味著背後投資人收益回報或將為負。”張奧平繼續解釋道。

市場人士認為,長期看,科創板企業的投資回報將取決於其成長性及估值定價。

3

賺錢玩法已變

一位浙江創投人士陳東(化名)向記者坦言:“科創板整體利好創投生態發展,給一級市場股權資本提供了退出渠道,縮短了一級市場股權投資週期,這加大了獲取優質項目投資標的競爭態勢。”優質投資標的稀少而珍貴,“僧多肉少”將更為明顯,創投行業呈現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將加速行業洗牌。

這對VC/PE投資打法也會產生一定影響。陳東進一步指出,從投資企業行業屬性來看,對於像瑞幸咖啡這樣商業模式的企業來說,“高舉高打”打法或盛行;而對於具有產業發展週期的“硬科技”企業而言,還得“慢慢來”。

張奧平也指出:“註冊制將壓縮一二級市場估值溢價,這對早期VC投資思維影響不大,對於後期進入的PE投資邏輯影響較大。”具體而言,對於專門投科技企業的早期VC,會有一波獲利,還是會按照原來的打法。對於PE機構而言,此前賺取一二級市場價差的玩法難度會增大,競爭壓力也會更大,二級市場的長期價值判斷成為對能力的考驗。對於跟風佈局科創板基金的機構,張奧平認為,這個思路可能是不對的,“硬科技”之外的賽道仍然存在機會。

從“募投管退”四環節來看,“投資”優質項目是私募股權投資獲取價值的第一步,“管、退”則是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的關鍵。

“對於一級市場股權投資機構來說,真正在科創板市場上賺到錢的難度,要比投中科創板項目的難度高很多。”張奧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一級市場股權投資機構如何才能獲取更高的回報率?賦能式投資思維尤為關鍵,這就意味著創投機構不只是要投中科創板企業標的,還要提高管理能力。可以向巴西的3G資本學習,機構不只是提供資金支持,還要幫助企業提高產業運營等管理能力。”

陳東也認為,獲取最大的投資回報率,需要考驗資本的長期價值判斷、自身定力以及投後管理等能力。上市企業後期股價表現,與國際國內等宏觀形勢對資本市場影響、企業自身發展狀況、證券市場投資“口味”等因素有關,創投機構後期退出價格跟運氣有很大關係。不過,企業基本面是主要影響因素,而創投機構可以繼續扶持企業發展,這是其能夠掌控的地方。另外,創投機構可以選擇退出時機,有些“大資本”(如軟銀投資阿里)不會選擇過早退出,而是堅持價值投資。

張奧平表示,希望科創板企業近一兩年之內,不要做太多的資本運作,應該回歸經營本質。這樣,科技型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方能有長遠的發展。而這要求監管制度不斷完善,在市場化之後,監管機構仍要“有所作為”。要實行市場化嚴格的退市制度,避免科創板出現“魚龍混雜”的現象。在註冊製作為核心上市制度下,任何成熟、健康的資本市場,必須是一個有進有出的市場。

《國際金融報》金融中心等你來爆料!

郵箱:18702514026@163.com

微信:momo80520

公募 私募 券商一手資訊

科創板時代,VC/PE投資回報率如何最大化?

財經新聞縱深閱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