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創板上市公司“硬實力”'

""聚焦科創板上市公司“硬實力”

2019-09

11

文 | 李正 擇遠 倪楠

呂江濤 郭冀川

編者按:科創板上市公司,自然要體現出其特有的“科創底色”。從已經上市的29家上市公司來看,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詮釋。比如,研發投入要遠高於傳統行業上市公司,擁有眾多的專利技術和獨特的核心技術,較多的研發投入……這些“硬實力”,讓科創板企業“科創底色”十足。

本期科創板專刊,我們聚焦企業的核心技術、研發投入、專利情況等這些“硬實力”,並就此作出解讀。

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坐擁5592項專利 今年新增申請155項

科創板企業擁有的專利數量不僅是企業科技研發能力的體現,更是企業用實際行動對科創板落實創新驅動和科技強國戰略的一種證明。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後注意到,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已經上市的29家科創板公司共計擁有專利數5592項。

天眼查提供的數據顯示,從提出專利申請的時間來看,在已經公佈的專利申請當中,科創板29家上市公司今年以來共新增專利申請155項,其中140項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及外觀專利共9項,其餘6項未標明。

對此,北京勻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李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科創板上市公司專利數量的快速增長主要是受益於科創板的制度設置,即研發費用不能低於營業收入的15%。同時,專利數量的增多也說明了企業對於技術研發的態度是積極肯定的,同時,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也會隨著專利數量的增加而有所提升。此外,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專利的數量也是投資者計算企業投資價值的重要參考條件之一。

“企業申請的專利主要分為發明專利和實用型專利,實用型專利取得證書的時間在六個月以內,而發明專利一般需要一年半。”李想進一步表示,由於發明專利的領域比較廣泛,所以數量佔比也會相對較高。

在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分行業(申萬行業分類,下同)來看,行業的專利數量依次為:機械設備產業3200項、電子製造業1650項、有色金屬330項、醫藥生物181項、計算機應用行業165項、化工產業60項、國防軍工產業6項。

同時,據記者統計,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擁有專利數排名靠前的科創板企業為:中國通號和中微公司分別擁有1421項和951項,均屬於機械設備產業;光峰科技和福光股份各有766項和346項,都屬於電子製造業。

對此,資深產業觀察家樑振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登陸科創板的企業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同時,電子製造業和機械設備產業近幾年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產業發展十分迅速,導致產業專利數量急劇增加。

“企業的專利數量多,說明企業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技術研發和專利申請上面。”樑振鵬分析道,高科技領域如果沒有自己的專利,很容易遭遇競爭對手的專利封鎖或專利訴訟。這些問題也會從側面倒逼高科技企業投入更多費用到專利研發上。

此外,從已經公佈的專利申請情況來看,科創板29家上市公司2019年上半年新申請的專利總數為155項。其中,排名靠前的分別為晶晨股份(44項)、天準科技(27項)、華興源創(13項)和樂鑫科技(11項)。

同時,記者在梳理科創板上市公司半年報時注意到,科創板29家上市公司2019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平均為0.66億元。而上述新申請專利總數靠前的4家企業同期的研發費用依次為2.11億元、0.4億元、0.72億元和0.42億元。

對此,樑振鵬認為,新申請的專利與短期內研發費用的投入之間並不存在聯繫,專利的研發受產業、企業自身、產品以及專利的難度共同影響,研發費用的投入到新專利的成功研發需要經歷的時間是沒有辦法確定的。(李正)

有“硬實力”撐腰 科創板企業“科創底色”更足

雖然接連有兩家公司與科創板說再見,但這並不能改變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科創底色”。

要說“科創底色”,自然會讓人聯想到科創板企業所擁有的專利,尤其是技術專利的情況。本週一發表在《證券日報》上的《科創板上市委3個月審議47家公司多家被問及專利問題》一文,其實已經關注到:專利是上市委問的較多的一個問題。

那麼,緣何企業的專利情況會被上市委反覆關注到?筆者認為,這與科創板的屬性是密不可分的。

要知道,推出科創板是進一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資本市場對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水平關注度的重要舉措。科創板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的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高端裝備領域、新材料領域、新能源領域、節能環保領域和生物醫藥領域等六大領域企業。

當然了,其他領域的企業,如果科技創新能力突出,有較強的成長性,也是可以成為科創板的服務對象的。

那麼,這些領域的企業有什麼特點?創新,是必然的。而企業是否具有創新性,其中一個重要體現,就是是否擁有眾多技術方面的專利。這一點,我們看到,不管是已經遞交申請材料的企業,還是已經上市的29家公司,多多少少都有屬於自己的專利。

比如,根據招股說明書,自公司設立至2019年2月末,中微公司申請了1201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038項,海外發明專利465項;已獲授權專利951項,其中發明專利800項。截至2019年4月30日,光峰科技在全球範圍內獲授權專利792項,同時正在申請授權的專利超700項。

如今,專利保護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各方關注,對上市公司而言,擁有的專利越多,那麼,在發展過程中就越有優勢,越能擴大行業生產力。同時,越能在國際市場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這對促進企業高速發展是極其有利的。

說到專利,另一個離不開的關鍵詞,自然就是企業的研發投入了。這兩者是緊密聯繫的。

在科創板運行滿一個月的時候,上交所根據受理企業的情況,公佈過一組數據:從研發情況看,152家企業近一年平均研發投入佔比11.45%。而根據上交所此後發佈的另一組數據,從上市的28家科創板企業(不包括9月6日上市的安博通)情況看,研發費用佔收入比平均為13%,最高的甚至達到了34%。

這一數據要遠高於傳統行業上市公司,顯示出鮮明的“科創底色”,為科創板公司業績高速增長,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專利也好,研發投入也罷,對科創板企業而言,所擁有的這些“硬實力”,是最能體現自身的“科創底色”的。可以預期的是,隨著科創板隊伍的日益壯大,會有更多的優秀企業脫穎而出,並藉助多層次資本市場變得更強、更大。而有了“硬實力”撐腰,科創板會呈現出更濃厚的“科創底色”。(擇遠)

專家:未來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強度會更大

科創板作為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其吸引著市場各方的關注,而科創板企業的研發投入也是科創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之一。

日前,在科創板上市的29家公司中報已經全部披露完畢。記者根據各家公司披露的中報進行統計後注意到,2019年上半年,29家公司的研發費用總和為19.05億元,平均研發費用為0.66億元,研發費用最高的為中國通號,達到了5.81億元,研發費用最少的為沃爾德,為0.07億元。

從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來看,2019年上半年,科創板企業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平均為12.7%,其中佔比最高的是虹軟科技,為34%,佔比最低的是中國通號,為2.8%。

中國通號的研發費用最高,但研發佔營業收入佔比卻是最低。對於這一現象,基岩資本副總裁範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科創板的企業分屬各種不同的行業,有的行業營收規模非常大,研發佔營收比自然就會低,有些行業的營收規模小,同樣的研發投入,其佔營收比就會高很多。所以,即便是同等規模的研發投入,也會因為營收這一分母的規模大小產生巨大的差異,不能說研發投入佔比高業績和成長性就好。

半年報顯示,中國通號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2.68億元,營業收入為205.12億元;虹軟科技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96億元,營業收入為2.76億元;沃爾德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32億元,營業收入為1.23億元。

科創板的企業整體來說都很重視研發投入,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向東對記者表示,科創板上市企業都是行業裡的龍頭,在研發投入和專利申請方面走在前列,從高於行業平均研發投入水平的實際情況看,聚焦新興行業的這類科創企業具有創新引領帶動作用,與國家設立科創板支持科創企業發展初衷一致。

範波表示,科創公司平均研發費用佔比遠高於傳統行業上市公司,也高於創業板,科創板公司業績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受益於持續的高研發投入。

雖然科創板公司整體研發投入較高,但分化也比較明顯。對於這一現象,蘇寧金融研究院投資策略研究中心主任顧慧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科創板上市公司平均的研發投入水平較高,符合科創板的定位,分化比較明顯與各家公司所處行業、所處發展階段不同有關。

“要準確衡量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研發強度,還需要找同行業、類似發展階段的公司進行比較,才能得出比較可靠的結論。”顧慧君說。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亦有類似的觀點。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研發投入的差異化主要體現在於行業類別,各個行業有著自己獨特的特性,而且各家公司的體量也不盡相同,研發投入存在差異化是必然的。

對於未來科創板上市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趨勢,劉向東對記者表示,總體看,未來這些公司將會通過直接融資方式增加研發投入,而要提高市場競爭力自然離不開更大的研發投入,因此,今後研發投入強度只會加大。影響研發投入的因素除了市場競爭之外,還與所處行業發展成熟度有關,新興行業受到資本青睞,往往研發投入較多。另外,所存在的風險是,技術研發的不確定性較大,一旦失敗前期投入就會變為沉沒成本。

“除了個別公司,科創板上市公司均處在成長期,這在營收增速上表現得比較明顯。因此,科創板上市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還會維持在一個高位。”顧慧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影響科創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未來趨勢的因素有很多,有市場方面的、有行業競爭對手方面的,還包括資金方面,科創板的出現能夠給優質的科技企業在融資方面提供比較好的條件,從而促進這些加大研發投入,實現快速成長。(倪楠)

細數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核心技術 超三成指向電子和半導體領域

對於科創板上市公司而言,“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的定位使其自帶高科技光環。因此,科創板上市企業擁有的核心技術就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和券商等研究機構研究的重點。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目前已經上市的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核心技術涉及電子領域的最多,有6家;其次是計算機應用和半導體,分別涉及5家和4家。此外,南微醫學、心脈醫療等核心技術涉及醫療器械的公司和杭可科技、瀚川智能等核心技術涉及專用設備的公司受市場關注度也普遍較高。

昨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均小幅下跌。相形之下,科創板則表現搶眼,29只個股中有24只上漲,其中核心技術涉及計算機、半導體和電子的公司漲幅居前。

按照申萬分類,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核心技術涉及電子行業的公司最多,達6家,分別是容百科技、睿創微納、福光股份、光峰科技、新光光電和方邦股份。

其中,容百科技主要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首家實現高鎳產品量產的正極材料生產企業,NCM811產品的技術成熟度與生產規模均處於全球領先。

睿創微納則是從事非製冷紅外熱成像與MEMS傳感技術開發的集成電路芯片企業,致力於專用集成電路、MEMS傳感器及紅外成像產品的設計與製造,公司的優勢在於產品全產業鏈覆蓋,紅外軍民兩用產品市場空間大,部分產品實現國產化替代。

福光股份和光峰科技則屬於光學光電子的細分領域。

其中,福光股份的產品包括激光、紫外、可見光、紅外系列全光譜鏡頭及光電系統,公司憑藉在光學領域深厚的技術沉澱,推動光學鏡頭的技術革新,率先打破了國外在安防鏡頭領域的壟斷地位。福光股份表示,公司四大核心技術分別是“大口徑透射式天文觀測鏡頭的設計與製造技術”“複雜變焦光學系統設計技術”“多光譜共口徑鏡頭的研製生產技術”“小型化定變焦非球面鏡頭的設計及自動化生產技術”。

光峰科技則是基於自身原創的,行業領先的ALPD激光顯示技術、核心專利、核心器件研發製造能力,成為目前全球領先的激光顯示科技企業,被廣泛用於電影放映、激光電視、教學投影及戶外工程等多個領域。華西證券分析師王秀鋼指出,“未來,光峰科技有望成為全球激光顯示領域的NO.1。”

另外兩家核心技術涉及電子領域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分別是新光光電和方邦股份。新光光電是國內光電技術裝備領域領先企業,專注於提供光學目標與場景仿真、光學制導、光電專用測試和激光對抗等方向的高精尖組件、裝置、系統和解決方案;方邦股份則是FPC上游材料國產替代先鋒,是高端電子材料及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產品包括電磁屏蔽膜、導電膠膜、極薄撓性覆銅板及超薄銅箔等,均屬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

北京某大型上市券商一位不願具名的電子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與電子行業關係比較密切的就是半導體行業,它們的業績相關性較強。目前在科創板上市的半導體行業公司有4家,分別是晶晨股份、中微公司、瀾起科技和安集科技,都是各自所在細分領域的明星,業績處於快速增長期。”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晶晨股份為多媒體智能終端SoC的領軍企業,公司多年深耕音視頻解決方案,並基於12nm製程,推出了4K/8K等超高清解決方案;半導體刻蝕+MOCVD設備龍頭,公司各類型的刻蝕設備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MOCVD設備則打破國際壟斷,銷售持續放量;瀾起科技在內存接口芯片領域深耕十多年,成為全球可提供從DDR2到DDR4內存全緩衝/半緩衝完整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瀾起科技發明的DDR4全緩衝“1+9”架構被JEDEC(全球微電子產業的領導標準機構)採納為國際標準,其相關產品已成功進入國際主流內存、服務器和雲計算領域,並佔據全球市場的主要份額;安集科技的核心技術在於溼法化學品研發,公司產品包括不同系列的CMP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主要應用於集成電路製造和先進封裝領域。

新智數通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利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有10家公司核心技術涉及半導體和電子領域,佔比超三成,充分顯示出國家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視。集成電路、電子信息、下一代信息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新興軟件、互聯網、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等細分領域未來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呂江濤)

機構推崇盡調式調研 緊盯科創板上市公司研發落地進展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的結束,28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不包括9月6日上市的安博通)業績保持了增長勢頭,機構們也陸續啟動對公司的調研工作。

那麼,對於科創板上市公司,機構在調研過程中,會將重點放在哪些領域?是否針對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性質,做出不一樣的調研安排呢?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表示,由於科創板上市公司都是在各自行業領域具有一定獨特性,或者擁有相關技術優勢,因此在調研過程中,除了基本的經營狀況、主營收入等信息收集,主要方向肯定是以研發水平為核心。因為從公司的招股說明書等資料上,瞭解公司核心技術實力是比較片面的,對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調研,一定要用盡調式調研,才能獲得良好的調研結果反饋。

“除了與公司的高管交流外,與公司的中層、普通員工也會進行多角度交流,尤其是公司上市前後的變化等,可以看到公司的整體精神面貌。”付立春說,自己如果參與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調研活動,一定會去走訪企業的科研中心,瞭解企業有哪些在研項目,以及項目的研發進展情況等。“這樣可以對企業研發實力、研發的持續性有一個準確判斷。並且到工廠實地考察科研技術的應用情況,瞭解企業的核心研發技術,是否是主營產品的關鍵技術優勢,這些只有真正深入到企業中去,才能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對於如何評估科創板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方面,此前《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中,也給出了重點關注的6個事項,包括“是否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核心技術是否權屬清晰、是否國內或國際領先、是否成熟或者存在快速迭代的風險”等。

有投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調研方向,主要是科技創新能力和研發落地情況,這些內容往往需要對企業實地考察後,才能做出一定的判斷。

“很多企業的專利會達到幾百個,但其中到底有多少專利是核心技術專利呢?這就需要我們在實地調研中瞭解企業科技的硬核能力。”上述投行人士說,“科創板上市公司大多數處於高速發展和產品技術迭代階段,我們也要在調研中重點了解公司的後續產品梯隊建設,評估企業的現有產品和未來上市的產品,是否能夠支撐起企業的估值和未來的增長規模。”

上海邁柯榮信息諮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徐陽認為,科創板成為高科技公司快速成長的搖籃,促進我國高新科技快速發展,為成長中的優秀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但企業不能盲目衝動投資,如何利用好這些資金,如何規劃自己的資本支出與長遠安排,是他關注的要點。

他表示,在對科創板上市公司調研過程中,會就公司的研發費用以及後續經營費用相關的情況與上市公司高管進行探討,調研的重點主要在於產品的情況、掌握核心科技的情況以及品質的後續發展情況。

科創板與其他板塊是一種差異化發展狀態,它主要是針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中所包含的高科技創新企業,以及隨著經濟轉型和業態變化不斷湧現出的新型產業,這些新產業往往具有發展速度快、股權結構複雜以及盈利不確定等特點。

由於科創板旨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是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做出更為妥善的差異化安排。付立春表示,在調研過程中,會對公司的股東結構、財務狀況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調研規劃。“因為不同公司的具體情況差異性可能會比較大,對於一些公司的調研不可能像過去那樣模式化,尤其是很多公司還未有機構進行調研,所以前期的調研工作任務會比較重,發佈的調研報告必須要對投資者負責。”(郭冀川)

近日,海爾集團4名員工飯後午睡,被巡查人員拍照後責令一週內辦理離職。一員工稱海爾中午只有30分鐘吃飯時間,有巡查人員檢查不準午休。對此海爾微博發表聲明《海爾集團人力資源平臺關於四名違規員工的處理情況說明如下》,聲明表示,四名員工並非休息時間午睡,而是於工作時間在公共接待場所睡覺。

"聚焦科創板上市公司“硬實力”

2019-09

11

文 | 李正 擇遠 倪楠

呂江濤 郭冀川

編者按:科創板上市公司,自然要體現出其特有的“科創底色”。從已經上市的29家上市公司來看,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詮釋。比如,研發投入要遠高於傳統行業上市公司,擁有眾多的專利技術和獨特的核心技術,較多的研發投入……這些“硬實力”,讓科創板企業“科創底色”十足。

本期科創板專刊,我們聚焦企業的核心技術、研發投入、專利情況等這些“硬實力”,並就此作出解讀。

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坐擁5592項專利 今年新增申請155項

科創板企業擁有的專利數量不僅是企業科技研發能力的體現,更是企業用實際行動對科創板落實創新驅動和科技強國戰略的一種證明。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後注意到,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已經上市的29家科創板公司共計擁有專利數5592項。

天眼查提供的數據顯示,從提出專利申請的時間來看,在已經公佈的專利申請當中,科創板29家上市公司今年以來共新增專利申請155項,其中140項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及外觀專利共9項,其餘6項未標明。

對此,北京勻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李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科創板上市公司專利數量的快速增長主要是受益於科創板的制度設置,即研發費用不能低於營業收入的15%。同時,專利數量的增多也說明了企業對於技術研發的態度是積極肯定的,同時,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也會隨著專利數量的增加而有所提升。此外,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專利的數量也是投資者計算企業投資價值的重要參考條件之一。

“企業申請的專利主要分為發明專利和實用型專利,實用型專利取得證書的時間在六個月以內,而發明專利一般需要一年半。”李想進一步表示,由於發明專利的領域比較廣泛,所以數量佔比也會相對較高。

在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分行業(申萬行業分類,下同)來看,行業的專利數量依次為:機械設備產業3200項、電子製造業1650項、有色金屬330項、醫藥生物181項、計算機應用行業165項、化工產業60項、國防軍工產業6項。

同時,據記者統計,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擁有專利數排名靠前的科創板企業為:中國通號和中微公司分別擁有1421項和951項,均屬於機械設備產業;光峰科技和福光股份各有766項和346項,都屬於電子製造業。

對此,資深產業觀察家樑振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登陸科創板的企業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同時,電子製造業和機械設備產業近幾年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產業發展十分迅速,導致產業專利數量急劇增加。

“企業的專利數量多,說明企業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技術研發和專利申請上面。”樑振鵬分析道,高科技領域如果沒有自己的專利,很容易遭遇競爭對手的專利封鎖或專利訴訟。這些問題也會從側面倒逼高科技企業投入更多費用到專利研發上。

此外,從已經公佈的專利申請情況來看,科創板29家上市公司2019年上半年新申請的專利總數為155項。其中,排名靠前的分別為晶晨股份(44項)、天準科技(27項)、華興源創(13項)和樂鑫科技(11項)。

同時,記者在梳理科創板上市公司半年報時注意到,科創板29家上市公司2019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平均為0.66億元。而上述新申請專利總數靠前的4家企業同期的研發費用依次為2.11億元、0.4億元、0.72億元和0.42億元。

對此,樑振鵬認為,新申請的專利與短期內研發費用的投入之間並不存在聯繫,專利的研發受產業、企業自身、產品以及專利的難度共同影響,研發費用的投入到新專利的成功研發需要經歷的時間是沒有辦法確定的。(李正)

有“硬實力”撐腰 科創板企業“科創底色”更足

雖然接連有兩家公司與科創板說再見,但這並不能改變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科創底色”。

要說“科創底色”,自然會讓人聯想到科創板企業所擁有的專利,尤其是技術專利的情況。本週一發表在《證券日報》上的《科創板上市委3個月審議47家公司多家被問及專利問題》一文,其實已經關注到:專利是上市委問的較多的一個問題。

那麼,緣何企業的專利情況會被上市委反覆關注到?筆者認為,這與科創板的屬性是密不可分的。

要知道,推出科創板是進一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資本市場對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水平關注度的重要舉措。科創板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的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高端裝備領域、新材料領域、新能源領域、節能環保領域和生物醫藥領域等六大領域企業。

當然了,其他領域的企業,如果科技創新能力突出,有較強的成長性,也是可以成為科創板的服務對象的。

那麼,這些領域的企業有什麼特點?創新,是必然的。而企業是否具有創新性,其中一個重要體現,就是是否擁有眾多技術方面的專利。這一點,我們看到,不管是已經遞交申請材料的企業,還是已經上市的29家公司,多多少少都有屬於自己的專利。

比如,根據招股說明書,自公司設立至2019年2月末,中微公司申請了1201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038項,海外發明專利465項;已獲授權專利951項,其中發明專利800項。截至2019年4月30日,光峰科技在全球範圍內獲授權專利792項,同時正在申請授權的專利超700項。

如今,專利保護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各方關注,對上市公司而言,擁有的專利越多,那麼,在發展過程中就越有優勢,越能擴大行業生產力。同時,越能在國際市場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這對促進企業高速發展是極其有利的。

說到專利,另一個離不開的關鍵詞,自然就是企業的研發投入了。這兩者是緊密聯繫的。

在科創板運行滿一個月的時候,上交所根據受理企業的情況,公佈過一組數據:從研發情況看,152家企業近一年平均研發投入佔比11.45%。而根據上交所此後發佈的另一組數據,從上市的28家科創板企業(不包括9月6日上市的安博通)情況看,研發費用佔收入比平均為13%,最高的甚至達到了34%。

這一數據要遠高於傳統行業上市公司,顯示出鮮明的“科創底色”,為科創板公司業績高速增長,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專利也好,研發投入也罷,對科創板企業而言,所擁有的這些“硬實力”,是最能體現自身的“科創底色”的。可以預期的是,隨著科創板隊伍的日益壯大,會有更多的優秀企業脫穎而出,並藉助多層次資本市場變得更強、更大。而有了“硬實力”撐腰,科創板會呈現出更濃厚的“科創底色”。(擇遠)

專家:未來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強度會更大

科創板作為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其吸引著市場各方的關注,而科創板企業的研發投入也是科創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之一。

日前,在科創板上市的29家公司中報已經全部披露完畢。記者根據各家公司披露的中報進行統計後注意到,2019年上半年,29家公司的研發費用總和為19.05億元,平均研發費用為0.66億元,研發費用最高的為中國通號,達到了5.81億元,研發費用最少的為沃爾德,為0.07億元。

從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來看,2019年上半年,科創板企業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平均為12.7%,其中佔比最高的是虹軟科技,為34%,佔比最低的是中國通號,為2.8%。

中國通號的研發費用最高,但研發佔營業收入佔比卻是最低。對於這一現象,基岩資本副總裁範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科創板的企業分屬各種不同的行業,有的行業營收規模非常大,研發佔營收比自然就會低,有些行業的營收規模小,同樣的研發投入,其佔營收比就會高很多。所以,即便是同等規模的研發投入,也會因為營收這一分母的規模大小產生巨大的差異,不能說研發投入佔比高業績和成長性就好。

半年報顯示,中國通號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2.68億元,營業收入為205.12億元;虹軟科技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96億元,營業收入為2.76億元;沃爾德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32億元,營業收入為1.23億元。

科創板的企業整體來說都很重視研發投入,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向東對記者表示,科創板上市企業都是行業裡的龍頭,在研發投入和專利申請方面走在前列,從高於行業平均研發投入水平的實際情況看,聚焦新興行業的這類科創企業具有創新引領帶動作用,與國家設立科創板支持科創企業發展初衷一致。

範波表示,科創公司平均研發費用佔比遠高於傳統行業上市公司,也高於創業板,科創板公司業績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受益於持續的高研發投入。

雖然科創板公司整體研發投入較高,但分化也比較明顯。對於這一現象,蘇寧金融研究院投資策略研究中心主任顧慧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科創板上市公司平均的研發投入水平較高,符合科創板的定位,分化比較明顯與各家公司所處行業、所處發展階段不同有關。

“要準確衡量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研發強度,還需要找同行業、類似發展階段的公司進行比較,才能得出比較可靠的結論。”顧慧君說。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亦有類似的觀點。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研發投入的差異化主要體現在於行業類別,各個行業有著自己獨特的特性,而且各家公司的體量也不盡相同,研發投入存在差異化是必然的。

對於未來科創板上市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趨勢,劉向東對記者表示,總體看,未來這些公司將會通過直接融資方式增加研發投入,而要提高市場競爭力自然離不開更大的研發投入,因此,今後研發投入強度只會加大。影響研發投入的因素除了市場競爭之外,還與所處行業發展成熟度有關,新興行業受到資本青睞,往往研發投入較多。另外,所存在的風險是,技術研發的不確定性較大,一旦失敗前期投入就會變為沉沒成本。

“除了個別公司,科創板上市公司均處在成長期,這在營收增速上表現得比較明顯。因此,科創板上市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還會維持在一個高位。”顧慧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影響科創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未來趨勢的因素有很多,有市場方面的、有行業競爭對手方面的,還包括資金方面,科創板的出現能夠給優質的科技企業在融資方面提供比較好的條件,從而促進這些加大研發投入,實現快速成長。(倪楠)

細數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核心技術 超三成指向電子和半導體領域

對於科創板上市公司而言,“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的定位使其自帶高科技光環。因此,科創板上市企業擁有的核心技術就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和券商等研究機構研究的重點。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目前已經上市的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核心技術涉及電子領域的最多,有6家;其次是計算機應用和半導體,分別涉及5家和4家。此外,南微醫學、心脈醫療等核心技術涉及醫療器械的公司和杭可科技、瀚川智能等核心技術涉及專用設備的公司受市場關注度也普遍較高。

昨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均小幅下跌。相形之下,科創板則表現搶眼,29只個股中有24只上漲,其中核心技術涉及計算機、半導體和電子的公司漲幅居前。

按照申萬分類,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核心技術涉及電子行業的公司最多,達6家,分別是容百科技、睿創微納、福光股份、光峰科技、新光光電和方邦股份。

其中,容百科技主要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首家實現高鎳產品量產的正極材料生產企業,NCM811產品的技術成熟度與生產規模均處於全球領先。

睿創微納則是從事非製冷紅外熱成像與MEMS傳感技術開發的集成電路芯片企業,致力於專用集成電路、MEMS傳感器及紅外成像產品的設計與製造,公司的優勢在於產品全產業鏈覆蓋,紅外軍民兩用產品市場空間大,部分產品實現國產化替代。

福光股份和光峰科技則屬於光學光電子的細分領域。

其中,福光股份的產品包括激光、紫外、可見光、紅外系列全光譜鏡頭及光電系統,公司憑藉在光學領域深厚的技術沉澱,推動光學鏡頭的技術革新,率先打破了國外在安防鏡頭領域的壟斷地位。福光股份表示,公司四大核心技術分別是“大口徑透射式天文觀測鏡頭的設計與製造技術”“複雜變焦光學系統設計技術”“多光譜共口徑鏡頭的研製生產技術”“小型化定變焦非球面鏡頭的設計及自動化生產技術”。

光峰科技則是基於自身原創的,行業領先的ALPD激光顯示技術、核心專利、核心器件研發製造能力,成為目前全球領先的激光顯示科技企業,被廣泛用於電影放映、激光電視、教學投影及戶外工程等多個領域。華西證券分析師王秀鋼指出,“未來,光峰科技有望成為全球激光顯示領域的NO.1。”

另外兩家核心技術涉及電子領域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分別是新光光電和方邦股份。新光光電是國內光電技術裝備領域領先企業,專注於提供光學目標與場景仿真、光學制導、光電專用測試和激光對抗等方向的高精尖組件、裝置、系統和解決方案;方邦股份則是FPC上游材料國產替代先鋒,是高端電子材料及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產品包括電磁屏蔽膜、導電膠膜、極薄撓性覆銅板及超薄銅箔等,均屬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

北京某大型上市券商一位不願具名的電子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與電子行業關係比較密切的就是半導體行業,它們的業績相關性較強。目前在科創板上市的半導體行業公司有4家,分別是晶晨股份、中微公司、瀾起科技和安集科技,都是各自所在細分領域的明星,業績處於快速增長期。”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晶晨股份為多媒體智能終端SoC的領軍企業,公司多年深耕音視頻解決方案,並基於12nm製程,推出了4K/8K等超高清解決方案;半導體刻蝕+MOCVD設備龍頭,公司各類型的刻蝕設備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MOCVD設備則打破國際壟斷,銷售持續放量;瀾起科技在內存接口芯片領域深耕十多年,成為全球可提供從DDR2到DDR4內存全緩衝/半緩衝完整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瀾起科技發明的DDR4全緩衝“1+9”架構被JEDEC(全球微電子產業的領導標準機構)採納為國際標準,其相關產品已成功進入國際主流內存、服務器和雲計算領域,並佔據全球市場的主要份額;安集科技的核心技術在於溼法化學品研發,公司產品包括不同系列的CMP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主要應用於集成電路製造和先進封裝領域。

新智數通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利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有10家公司核心技術涉及半導體和電子領域,佔比超三成,充分顯示出國家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視。集成電路、電子信息、下一代信息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新興軟件、互聯網、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等細分領域未來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呂江濤)

機構推崇盡調式調研 緊盯科創板上市公司研發落地進展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的結束,28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不包括9月6日上市的安博通)業績保持了增長勢頭,機構們也陸續啟動對公司的調研工作。

那麼,對於科創板上市公司,機構在調研過程中,會將重點放在哪些領域?是否針對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性質,做出不一樣的調研安排呢?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表示,由於科創板上市公司都是在各自行業領域具有一定獨特性,或者擁有相關技術優勢,因此在調研過程中,除了基本的經營狀況、主營收入等信息收集,主要方向肯定是以研發水平為核心。因為從公司的招股說明書等資料上,瞭解公司核心技術實力是比較片面的,對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調研,一定要用盡調式調研,才能獲得良好的調研結果反饋。

“除了與公司的高管交流外,與公司的中層、普通員工也會進行多角度交流,尤其是公司上市前後的變化等,可以看到公司的整體精神面貌。”付立春說,自己如果參與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調研活動,一定會去走訪企業的科研中心,瞭解企業有哪些在研項目,以及項目的研發進展情況等。“這樣可以對企業研發實力、研發的持續性有一個準確判斷。並且到工廠實地考察科研技術的應用情況,瞭解企業的核心研發技術,是否是主營產品的關鍵技術優勢,這些只有真正深入到企業中去,才能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對於如何評估科創板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方面,此前《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中,也給出了重點關注的6個事項,包括“是否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核心技術是否權屬清晰、是否國內或國際領先、是否成熟或者存在快速迭代的風險”等。

有投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調研方向,主要是科技創新能力和研發落地情況,這些內容往往需要對企業實地考察後,才能做出一定的判斷。

“很多企業的專利會達到幾百個,但其中到底有多少專利是核心技術專利呢?這就需要我們在實地調研中瞭解企業科技的硬核能力。”上述投行人士說,“科創板上市公司大多數處於高速發展和產品技術迭代階段,我們也要在調研中重點了解公司的後續產品梯隊建設,評估企業的現有產品和未來上市的產品,是否能夠支撐起企業的估值和未來的增長規模。”

上海邁柯榮信息諮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徐陽認為,科創板成為高科技公司快速成長的搖籃,促進我國高新科技快速發展,為成長中的優秀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但企業不能盲目衝動投資,如何利用好這些資金,如何規劃自己的資本支出與長遠安排,是他關注的要點。

他表示,在對科創板上市公司調研過程中,會就公司的研發費用以及後續經營費用相關的情況與上市公司高管進行探討,調研的重點主要在於產品的情況、掌握核心科技的情況以及品質的後續發展情況。

科創板與其他板塊是一種差異化發展狀態,它主要是針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中所包含的高科技創新企業,以及隨著經濟轉型和業態變化不斷湧現出的新型產業,這些新產業往往具有發展速度快、股權結構複雜以及盈利不確定等特點。

由於科創板旨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是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做出更為妥善的差異化安排。付立春表示,在調研過程中,會對公司的股東結構、財務狀況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調研規劃。“因為不同公司的具體情況差異性可能會比較大,對於一些公司的調研不可能像過去那樣模式化,尤其是很多公司還未有機構進行調研,所以前期的調研工作任務會比較重,發佈的調研報告必須要對投資者負責。”(郭冀川)

近日,海爾集團4名員工飯後午睡,被巡查人員拍照後責令一週內辦理離職。一員工稱海爾中午只有30分鐘吃飯時間,有巡查人員檢查不準午休。對此海爾微博發表聲明《海爾集團人力資源平臺關於四名違規員工的處理情況說明如下》,聲明表示,四名員工並非休息時間午睡,而是於工作時間在公共接待場所睡覺。

聚焦科創板上市公司“硬實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