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的“風箏大王”

縫紉機 體育 邢臺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2019-06-01

家住鐵北生活區的張學德老人今年80歲,痴迷風箏製作、放飛整整30年。他是邢臺市風箏協會會長,被身邊朋友稱為“風箏大王”。

80歲的“風箏大王”

張學德老人擅長製作“現代風箏”。他家的陽臺被他改造成了“風箏工作室”。陽臺270°採光,明亮狹長,除了門口,其他位置只容一人落腳。一側是他自己搭建的操作檯,用於繪製和裁剪。操作檯有兩級臺階,走上操作檯,坐在臺案前,四層窗外一覽無餘。窗外是邢臺汽車站停車場,闊大的場院,視野好極了。另一側擺著兩臺縫紉機。縫紉機再往裡堆滿了製作風箏所需要的各色布料和材料。

80歲的“風箏大王”

每天上午,張學德總會鑽進陽臺,坐在自己打造的工作室裡製作各式各樣的風箏。三十年來,到底做了多少風箏,張學德說不清:“怕是有上萬件風箏了,只多不少。風箏大小不一樣,用的時間也不一樣,有時一天做好幾個,有時好長時間做一個。”

張學德做風箏頗有名氣,幾乎天天有人慕名求風箏。這讓張學德手上的“訂單”多的忙不過來。如果需要大批量的風箏或者特殊風箏,至少需要一個月提前預約。製作風箏三十年,讓張學德老人摸索出許多經驗。原來用剪刀裁剪風箏布,經常出現毛邊的情況。他就自創電烙鐵裁剪技術,把製作中的風箏擺好,鋼尺量好位置,電烙鐵輕輕一劃,快捷又牢固。

為了製作風箏,張學德自學縫紉技術。兩臺縫紉機,一臺用於包邊,一臺用於封口。張學德坐在縫紉機前,駕輕就熟,匝線就像丈量過一樣平直。製作風箏原比看起來複雜的多。張學德說:“學做風箏其實挺容易,難的是做好風箏。”做出來的風箏,如果試飛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張學德隨手就轉送給其他愛好者。儘管,被張學德“淘汰”的風箏也是很不錯的。

做風箏是“入行”的基礎。張學德說:“加入風箏協會,必須要會做風箏,只會放風箏是不行的。放飛自己製作的風箏才有成就感。”邢臺市風箏協會成員擅長製作各種類型的風箏。製作好的風箏,張學德要“試飛”。“風箏大王”的名頭可不是白給的。七里河是張學德主要“試飛”場地,也是他平時放風箏的根據地。

80歲的“風箏大王”

除非天晴無風,張學德每天下午後半晌一定準時騎著電動三輪車,載著自己親手製作的風箏直奔七里河體育公園。到老地方,放下小馬紮,展出風箏,掛上風箏線,逆著風抻開。不一會兒,碩大的風箏扶搖直上,突破天際,成為往來市民矚目的焦點。老人不急不忙,坐在馬紮上穩如泰山,任憑東西南北風,只看左右手連環扥拽,風箏好像牢牢地釘在天空一樣,在高空俯瞰大地。

放普通風箏自然是“小把戲”,張學德最拿手的是放飛“特技風箏”。這種風箏是所有風箏類型中最難以操作的,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不同於一般風箏只有一條風箏線控制,特技風箏有兩條並行風箏線控制飛行。風箏受風面也並非二維平面,而是略成W型的三圍立體構造。如此構造,除了能夠增加更多的操作樂趣外,放飛時還伴隨巨大的聲響,如陀螺,如鳴笛。

特技風箏放飛,風力風速只是基礎條件,關鍵看技術。張學德技術不得了。他放飛特技風箏,就好像司機駕駛汽車,操作自如,借風使力,上下左右,隨心所欲。更能做出“蜻蜓點水”這樣的高難度動作。風箏飛在空中,如戰鬥機一般咆哮著俯衝下來,一頭扎向湖面,眼看就要沒入湖水裡。只見張學德左右手動作連連,一伸一抽,明明已經衝進水裡的風箏,一個鯉魚打挺,又昂首衝向天空。巨大的“嗡嗡”聲劃撥湖面,濺起一陣水花,風箏邊飛邊灑下水滴。重返空中的風箏,不一會兒甩幹了湖水,又是一個俯衝……

每每放飛特技風箏,圍觀的人愈發多,特別是一套“蜻蜓點水”的動作坐下來,立刻掌聲響起,令人嘖嘖稱奇。如今年歲大了,放飛風箏成為張學德老人的生活愛好。在此之前,張學德曾代表河北省風箏隊轉戰全國多個風箏賽事,取得驕人成績。曾獲得大連國際風箏邀請賽“軟翅串類大型風箏”一等獎;秦皇島國際風箏精英賽表演賽一等獎;濰坊全國風箏錦標賽“軟翅串類中型風箏”第二名……

一張張榮譽貼在立櫃的門板上,老人把放風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裡。每當起風,估摸有2-4級風時,張學德立刻帶著風箏出門放飛。每當雨雪,這位老人便端坐在操作檯前,伴著窗外的雨滴和雪花,精心繪製自己理想中的風箏,裁剪,縫紉,串棍。這位一年四季總會出現在七里河的老人,放飛了風箏,也放飛了別樣的晚年生活。

張學德老人說:“光有年輕人瘋狂不行,老年也瘋狂,有這份愛好,才有精神。”(記者 李海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