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縣楊集鎮張付軍:甘舍小家為大家 扶貧助困人人誇'

"

決策探索雜誌 全媒體記者劉振偉 通訊員李帥

在方城縣楊集鎮崔窪村,談起張書記,村裡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這位人們口中的張書記,叫張付軍,是方城縣供銷社黨委委員、黨辦主任、信訪科長。2017年3月,已經56歲的他服從組織安排,成為了崔窪村第一書記。兩年多來,張付軍以村為家,以民為親,用心幫扶,用愛攻堅。積極幫助崔窪村夯實基礎建設,建強村級組織,壯大村集體經濟。在張付軍的努力下,如今的崔窪村已悄然成為楊集鎮脫貧攻堅的明星村。2017年、2018年崔窪村黨支部連續兩年被方城縣委評為“強基之星”先進村黨支部,崔窪村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在全縣複製學習推廣。

"

決策探索雜誌 全媒體記者劉振偉 通訊員李帥

在方城縣楊集鎮崔窪村,談起張書記,村裡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這位人們口中的張書記,叫張付軍,是方城縣供銷社黨委委員、黨辦主任、信訪科長。2017年3月,已經56歲的他服從組織安排,成為了崔窪村第一書記。兩年多來,張付軍以村為家,以民為親,用心幫扶,用愛攻堅。積極幫助崔窪村夯實基礎建設,建強村級組織,壯大村集體經濟。在張付軍的努力下,如今的崔窪村已悄然成為楊集鎮脫貧攻堅的明星村。2017年、2018年崔窪村黨支部連續兩年被方城縣委評為“強基之星”先進村黨支部,崔窪村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在全縣複製學習推廣。

方城縣楊集鎮張付軍:甘舍小家為大家 扶貧助困人人誇

從駐村第一天起,他就立下“不幹則已,幹就幹好”的決心,把入戶走訪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作為首要基礎工作,逐村逐戶走訪調查,摸實底、聽民聲、訪民需。兩年來,張付軍幾乎用腳步丈量了崔窪村的每一寸土地。他不但對崔窪村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瞭如指掌,即便一般農戶,誰家住哪莊,家裡幾口人、幾畝地,收入情況如何等等,他都熟記於心。

“剛來村裡的時候,雨天步行出門,回來一身都是泥;要是開車出去,很多路根本過不去”,“村部平時開會、辦公,還要借用學校的場地”,回想起剛到時的場景,張付軍無奈的說,就是這樣的經歷,讓他意識到崔窪村脫貧發展的關鍵,在於建設基礎設施。

"

決策探索雜誌 全媒體記者劉振偉 通訊員李帥

在方城縣楊集鎮崔窪村,談起張書記,村裡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這位人們口中的張書記,叫張付軍,是方城縣供銷社黨委委員、黨辦主任、信訪科長。2017年3月,已經56歲的他服從組織安排,成為了崔窪村第一書記。兩年多來,張付軍以村為家,以民為親,用心幫扶,用愛攻堅。積極幫助崔窪村夯實基礎建設,建強村級組織,壯大村集體經濟。在張付軍的努力下,如今的崔窪村已悄然成為楊集鎮脫貧攻堅的明星村。2017年、2018年崔窪村黨支部連續兩年被方城縣委評為“強基之星”先進村黨支部,崔窪村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在全縣複製學習推廣。

方城縣楊集鎮張付軍:甘舍小家為大家 扶貧助困人人誇

從駐村第一天起,他就立下“不幹則已,幹就幹好”的決心,把入戶走訪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作為首要基礎工作,逐村逐戶走訪調查,摸實底、聽民聲、訪民需。兩年來,張付軍幾乎用腳步丈量了崔窪村的每一寸土地。他不但對崔窪村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瞭如指掌,即便一般農戶,誰家住哪莊,家裡幾口人、幾畝地,收入情況如何等等,他都熟記於心。

“剛來村裡的時候,雨天步行出門,回來一身都是泥;要是開車出去,很多路根本過不去”,“村部平時開會、辦公,還要借用學校的場地”,回想起剛到時的場景,張付軍無奈的說,就是這樣的經歷,讓他意識到崔窪村脫貧發展的關鍵,在於建設基礎設施。

方城縣楊集鎮張付軍:甘舍小家為大家 扶貧助困人人誇

要改造全村基礎設施,資金是關鍵。當張付軍把建設基礎設施的想法告訴派駐單位——方城縣供銷社時,得到了縣供銷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關宏強的大力支持,縣供銷社組織幹部職工捐款捐物,共籌措資金8萬多元,還積極向方城縣委、政府申請扶貧項目資金。通過多方努力,爭取項目支持資金1300多萬元,用於崔窪村“村村通”公里的硬化鋪設、水利設施的修復改造、飲水工程修建、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村文體廣場及村小學的建設等。

村裡的路好了,自來水通了,路燈亮了,村小學、黨群服務中心、文體廣場建好了……而張付軍並不滿足於此,他知道僅靠改善基礎設施,還遠遠不夠,要想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還需要產業的帶動。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依託縣供銷社直屬企業——裕盛益民公司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優勢,成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說幹就幹,2017年,崔窪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村委帶頭入股,村主任任專業社理事長,營利計入村集體經濟收入。合作社堅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裕盛益民公司提供薺菜種子、技術指導,負責蔬菜收購。通過積極引導,現已流轉土地100畝,帶動30多戶社員(其中貧困戶8戶)加入到合作社,並探索實踐了“薺菜、莧菜+菸葉”輪作種植模式,即每年的菸葉收穫後種植薺菜,年內可收三茬,第二年春季再收一茬。目前,菸葉收穫在望,預計社員戶年均收入可達 4500元左右。同時,依託裕盛益民公司加工優勢,累計吸納200多人次到公司務工,月平均工資2000元。合作社運營兩年來,通過土地流轉租金和勞動酬金,7戶貧困戶已於2018年底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6萬元以上。由於工作突出,張付軍本人2018年被省人社廳、省供銷社授予“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被市委評為優秀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被方城縣委授予“最美第一書記”,2018年縣脫貧攻堅誓師大會上,代表全縣駐村優秀第一書記作典型發言。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市紀委書記王保華、副市長劉慶芳、省委督查室及省民工黨等部門領導在崔窪進行暗訪、調研後,均對張付軍的工作表示認可和肯定。市委書記張文深在調研後,拍著張付軍的肩膀,對縣鄉負責同志說:“供銷社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選的好啊,底子摸得清,工作做的實。有這樣的第一書記,何愁扶貧工作幹不好,老張好好幹吧。”

"

決策探索雜誌 全媒體記者劉振偉 通訊員李帥

在方城縣楊集鎮崔窪村,談起張書記,村裡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這位人們口中的張書記,叫張付軍,是方城縣供銷社黨委委員、黨辦主任、信訪科長。2017年3月,已經56歲的他服從組織安排,成為了崔窪村第一書記。兩年多來,張付軍以村為家,以民為親,用心幫扶,用愛攻堅。積極幫助崔窪村夯實基礎建設,建強村級組織,壯大村集體經濟。在張付軍的努力下,如今的崔窪村已悄然成為楊集鎮脫貧攻堅的明星村。2017年、2018年崔窪村黨支部連續兩年被方城縣委評為“強基之星”先進村黨支部,崔窪村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在全縣複製學習推廣。

方城縣楊集鎮張付軍:甘舍小家為大家 扶貧助困人人誇

從駐村第一天起,他就立下“不幹則已,幹就幹好”的決心,把入戶走訪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作為首要基礎工作,逐村逐戶走訪調查,摸實底、聽民聲、訪民需。兩年來,張付軍幾乎用腳步丈量了崔窪村的每一寸土地。他不但對崔窪村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瞭如指掌,即便一般農戶,誰家住哪莊,家裡幾口人、幾畝地,收入情況如何等等,他都熟記於心。

“剛來村裡的時候,雨天步行出門,回來一身都是泥;要是開車出去,很多路根本過不去”,“村部平時開會、辦公,還要借用學校的場地”,回想起剛到時的場景,張付軍無奈的說,就是這樣的經歷,讓他意識到崔窪村脫貧發展的關鍵,在於建設基礎設施。

方城縣楊集鎮張付軍:甘舍小家為大家 扶貧助困人人誇

要改造全村基礎設施,資金是關鍵。當張付軍把建設基礎設施的想法告訴派駐單位——方城縣供銷社時,得到了縣供銷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關宏強的大力支持,縣供銷社組織幹部職工捐款捐物,共籌措資金8萬多元,還積極向方城縣委、政府申請扶貧項目資金。通過多方努力,爭取項目支持資金1300多萬元,用於崔窪村“村村通”公里的硬化鋪設、水利設施的修復改造、飲水工程修建、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村文體廣場及村小學的建設等。

村裡的路好了,自來水通了,路燈亮了,村小學、黨群服務中心、文體廣場建好了……而張付軍並不滿足於此,他知道僅靠改善基礎設施,還遠遠不夠,要想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還需要產業的帶動。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依託縣供銷社直屬企業——裕盛益民公司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優勢,成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說幹就幹,2017年,崔窪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村委帶頭入股,村主任任專業社理事長,營利計入村集體經濟收入。合作社堅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裕盛益民公司提供薺菜種子、技術指導,負責蔬菜收購。通過積極引導,現已流轉土地100畝,帶動30多戶社員(其中貧困戶8戶)加入到合作社,並探索實踐了“薺菜、莧菜+菸葉”輪作種植模式,即每年的菸葉收穫後種植薺菜,年內可收三茬,第二年春季再收一茬。目前,菸葉收穫在望,預計社員戶年均收入可達 4500元左右。同時,依託裕盛益民公司加工優勢,累計吸納200多人次到公司務工,月平均工資2000元。合作社運營兩年來,通過土地流轉租金和勞動酬金,7戶貧困戶已於2018年底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6萬元以上。由於工作突出,張付軍本人2018年被省人社廳、省供銷社授予“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被市委評為優秀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被方城縣委授予“最美第一書記”,2018年縣脫貧攻堅誓師大會上,代表全縣駐村優秀第一書記作典型發言。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市紀委書記王保華、副市長劉慶芳、省委督查室及省民工黨等部門領導在崔窪進行暗訪、調研後,均對張付軍的工作表示認可和肯定。市委書記張文深在調研後,拍著張付軍的肩膀,對縣鄉負責同志說:“供銷社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選的好啊,底子摸得清,工作做的實。有這樣的第一書記,何愁扶貧工作幹不好,老張好好幹吧。”

方城縣楊集鎮張付軍:甘舍小家為大家 扶貧助困人人誇

榮譽的背後,是張付軍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由於常年操勞,張付軍2017年底被診斷患上了肺大泡,需要住院治療。村委、駐村工作隊員勸他住院休息幾天。但他以工作任務重為由,謝絕了大家的好意。為了不耽誤工作,他選擇晚上住院,白天工作,生病住院期間也沒有請一天假。自古忠孝難兩全,為了當好扶貧第一書記,張付軍常年很少回家,家裡的事全部丟給妻子。張付軍老父親已是90歲高齡,患有心臟病、腦血栓等疾病,需要有人照顧。2018年端午節,由於身邊沒人,從床上掉下來,造成脛骨骨折。但張付軍也沒時間在家盡孝,專門請了護工進行照顧。親戚、鄰居為此還笑話過張付軍“老張你工資一個月也就三四千塊錢,一天平均也就100多塊錢,可請護工一天就要200元,你說你圖個啥裡”。張付軍的兒子在他去扶貧那年正讀高二,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把兒子送到全封閉學校,2018年考大學,考試前學習壓力很大,張付軍也不能陪伴在兒子身邊。為此,他感覺對家人很是虧欠。

"

決策探索雜誌 全媒體記者劉振偉 通訊員李帥

在方城縣楊集鎮崔窪村,談起張書記,村裡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這位人們口中的張書記,叫張付軍,是方城縣供銷社黨委委員、黨辦主任、信訪科長。2017年3月,已經56歲的他服從組織安排,成為了崔窪村第一書記。兩年多來,張付軍以村為家,以民為親,用心幫扶,用愛攻堅。積極幫助崔窪村夯實基礎建設,建強村級組織,壯大村集體經濟。在張付軍的努力下,如今的崔窪村已悄然成為楊集鎮脫貧攻堅的明星村。2017年、2018年崔窪村黨支部連續兩年被方城縣委評為“強基之星”先進村黨支部,崔窪村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在全縣複製學習推廣。

方城縣楊集鎮張付軍:甘舍小家為大家 扶貧助困人人誇

從駐村第一天起,他就立下“不幹則已,幹就幹好”的決心,把入戶走訪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作為首要基礎工作,逐村逐戶走訪調查,摸實底、聽民聲、訪民需。兩年來,張付軍幾乎用腳步丈量了崔窪村的每一寸土地。他不但對崔窪村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瞭如指掌,即便一般農戶,誰家住哪莊,家裡幾口人、幾畝地,收入情況如何等等,他都熟記於心。

“剛來村裡的時候,雨天步行出門,回來一身都是泥;要是開車出去,很多路根本過不去”,“村部平時開會、辦公,還要借用學校的場地”,回想起剛到時的場景,張付軍無奈的說,就是這樣的經歷,讓他意識到崔窪村脫貧發展的關鍵,在於建設基礎設施。

方城縣楊集鎮張付軍:甘舍小家為大家 扶貧助困人人誇

要改造全村基礎設施,資金是關鍵。當張付軍把建設基礎設施的想法告訴派駐單位——方城縣供銷社時,得到了縣供銷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關宏強的大力支持,縣供銷社組織幹部職工捐款捐物,共籌措資金8萬多元,還積極向方城縣委、政府申請扶貧項目資金。通過多方努力,爭取項目支持資金1300多萬元,用於崔窪村“村村通”公里的硬化鋪設、水利設施的修復改造、飲水工程修建、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村文體廣場及村小學的建設等。

村裡的路好了,自來水通了,路燈亮了,村小學、黨群服務中心、文體廣場建好了……而張付軍並不滿足於此,他知道僅靠改善基礎設施,還遠遠不夠,要想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還需要產業的帶動。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依託縣供銷社直屬企業——裕盛益民公司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優勢,成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說幹就幹,2017年,崔窪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村委帶頭入股,村主任任專業社理事長,營利計入村集體經濟收入。合作社堅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裕盛益民公司提供薺菜種子、技術指導,負責蔬菜收購。通過積極引導,現已流轉土地100畝,帶動30多戶社員(其中貧困戶8戶)加入到合作社,並探索實踐了“薺菜、莧菜+菸葉”輪作種植模式,即每年的菸葉收穫後種植薺菜,年內可收三茬,第二年春季再收一茬。目前,菸葉收穫在望,預計社員戶年均收入可達 4500元左右。同時,依託裕盛益民公司加工優勢,累計吸納200多人次到公司務工,月平均工資2000元。合作社運營兩年來,通過土地流轉租金和勞動酬金,7戶貧困戶已於2018年底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6萬元以上。由於工作突出,張付軍本人2018年被省人社廳、省供銷社授予“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被市委評為優秀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被方城縣委授予“最美第一書記”,2018年縣脫貧攻堅誓師大會上,代表全縣駐村優秀第一書記作典型發言。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市紀委書記王保華、副市長劉慶芳、省委督查室及省民工黨等部門領導在崔窪進行暗訪、調研後,均對張付軍的工作表示認可和肯定。市委書記張文深在調研後,拍著張付軍的肩膀,對縣鄉負責同志說:“供銷社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選的好啊,底子摸得清,工作做的實。有這樣的第一書記,何愁扶貧工作幹不好,老張好好幹吧。”

方城縣楊集鎮張付軍:甘舍小家為大家 扶貧助困人人誇

榮譽的背後,是張付軍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由於常年操勞,張付軍2017年底被診斷患上了肺大泡,需要住院治療。村委、駐村工作隊員勸他住院休息幾天。但他以工作任務重為由,謝絕了大家的好意。為了不耽誤工作,他選擇晚上住院,白天工作,生病住院期間也沒有請一天假。自古忠孝難兩全,為了當好扶貧第一書記,張付軍常年很少回家,家裡的事全部丟給妻子。張付軍老父親已是90歲高齡,患有心臟病、腦血栓等疾病,需要有人照顧。2018年端午節,由於身邊沒人,從床上掉下來,造成脛骨骨折。但張付軍也沒時間在家盡孝,專門請了護工進行照顧。親戚、鄰居為此還笑話過張付軍“老張你工資一個月也就三四千塊錢,一天平均也就100多塊錢,可請護工一天就要200元,你說你圖個啥裡”。張付軍的兒子在他去扶貧那年正讀高二,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把兒子送到全封閉學校,2018年考大學,考試前學習壓力很大,張付軍也不能陪伴在兒子身邊。為此,他感覺對家人很是虧欠。

方城縣楊集鎮張付軍:甘舍小家為大家 扶貧助困人人誇

張付軍總是說:“縣社選我當第一書記是組織對我的信任,不幹則已,幹就幹好,扶貧工作雖然很累,但是很光榮!”這就是張付軍,沒有華麗的語言,他正以樸實的行動在脫貧攻堅的雄關漫道上砥礪前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