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支教體驗:讓農村孩子人人都愛上閱讀'

"
"
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支教體驗:讓農村孩子人人都愛上閱讀

今年我有幸到村小支教,仍然教語文,教學中我發現課特別難上,課堂提問,老師總是自問自答。這樣的語文課,我覺得每一節都很累。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觀察,我發現課堂出現老師“自問自答”的現象,是由於學生學習沒有主動性,對識字、讀書、語文學習缺少興趣,不積極。解決課堂“冷場”、消除老師“自答”的現象,我感覺到必須從培養學生的主動閱讀興趣、趣味閱讀興趣做起。如果學生喜歡讀書、愛上讀書了,他們必然會讀懂課文,產生豐富的情感,從而對老師的講課產生共鳴,能積極動腦、主動發言,使課堂活躍起來。那麼,如何培養農村孩子的閱讀興趣,讓他們人人都能愛上閱讀,愛上語文學習呢?

一、課內教讀要延伸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老師如果能把課堂上的知識傳授有效地和學生的課外學習相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學生就會對老師的講課產生共鳴,對課文中的人物有話想說,對課文故事有情想敘。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生命 生命》,是臺灣女作家杏林子所作。課文通過三個小故事表達了作者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希望每個人都不虛度光陰,珍視生命。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出示作者的個人資料讓學生閱讀——“杏林子12歲時,罹患了罕見的類風溼性關節炎,發病後手腳腫痛行動不便,只有手指可以動,她的身心飽受病痛煎熬。但她又是一個不向命運屈服的人,她用手中的筆謳歌了生命的美麗”。通過了解這些課文外的信息,學生會更加明白杏林子珍視生命的深刻內涵,加深對生命的深刻感悟。五年級上冊課文《詹天佑》是一篇描寫人物的文章。教學時,教師可以藉助相關資料,充實文章的空白處,加深學生對詹天佑臨危受命的深刻體會。而詹天佑的臨危受命與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給帝國主義一個有力的回擊,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學生更能看出詹天佑的“傑出”。

總之,課堂上教師的教讀適時向課外延伸,可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感悟更深,更喜歡閱讀,體會更豐富,發言也會更積極主動。

"
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支教體驗:讓農村孩子人人都愛上閱讀

今年我有幸到村小支教,仍然教語文,教學中我發現課特別難上,課堂提問,老師總是自問自答。這樣的語文課,我覺得每一節都很累。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觀察,我發現課堂出現老師“自問自答”的現象,是由於學生學習沒有主動性,對識字、讀書、語文學習缺少興趣,不積極。解決課堂“冷場”、消除老師“自答”的現象,我感覺到必須從培養學生的主動閱讀興趣、趣味閱讀興趣做起。如果學生喜歡讀書、愛上讀書了,他們必然會讀懂課文,產生豐富的情感,從而對老師的講課產生共鳴,能積極動腦、主動發言,使課堂活躍起來。那麼,如何培養農村孩子的閱讀興趣,讓他們人人都能愛上閱讀,愛上語文學習呢?

一、課內教讀要延伸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老師如果能把課堂上的知識傳授有效地和學生的課外學習相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學生就會對老師的講課產生共鳴,對課文中的人物有話想說,對課文故事有情想敘。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生命 生命》,是臺灣女作家杏林子所作。課文通過三個小故事表達了作者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希望每個人都不虛度光陰,珍視生命。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出示作者的個人資料讓學生閱讀——“杏林子12歲時,罹患了罕見的類風溼性關節炎,發病後手腳腫痛行動不便,只有手指可以動,她的身心飽受病痛煎熬。但她又是一個不向命運屈服的人,她用手中的筆謳歌了生命的美麗”。通過了解這些課文外的信息,學生會更加明白杏林子珍視生命的深刻內涵,加深對生命的深刻感悟。五年級上冊課文《詹天佑》是一篇描寫人物的文章。教學時,教師可以藉助相關資料,充實文章的空白處,加深學生對詹天佑臨危受命的深刻體會。而詹天佑的臨危受命與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給帝國主義一個有力的回擊,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學生更能看出詹天佑的“傑出”。

總之,課堂上教師的教讀適時向課外延伸,可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感悟更深,更喜歡閱讀,體會更豐富,發言也會更積極主動。

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支教體驗:讓農村孩子人人都愛上閱讀

二、課外導讀要創新

目前農村學校的圖書數量與學生人數的比例,均已按照省裡文件要求達標,可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但是,我發現有些學校的圖書非常新,這說明學生很少閱覽。我們不能將學校的圖書束之高閣,要創新導讀形式,讓學生人人都能愛上閱讀,把學校圖書讀起來、用起來。

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分配圖書,建立班級流動圖書箱,班級與班級每兩週調換一次。這樣不僅保證了學生的閱讀量,還能有力整合現有資源,為學生課內外識字與閱讀打下堅實基礎。一、二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最有效的讀物就是繪本。繪本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越讀越喜歡,這不僅能增加他們的識字量,還能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讀書興趣。三、四年級可以選擇兒童文學圖書,如《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木偶奇遇記》《愛的教育》等,還可以選擇百科知識類的書籍,如《法布爾昆蟲記》《科學與發明》等,以學生心理需要為起點選擇不同的閱讀種類,以達到他們的閱讀需求。五、六年級的學生由於識字量的增多,閱讀範圍相對來說比較廣泛,內容也開始加深了。應引導學生多讀書,讀一些經典名著,讓學生廣泛、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以讀促讀。

"
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支教體驗:讓農村孩子人人都愛上閱讀

今年我有幸到村小支教,仍然教語文,教學中我發現課特別難上,課堂提問,老師總是自問自答。這樣的語文課,我覺得每一節都很累。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觀察,我發現課堂出現老師“自問自答”的現象,是由於學生學習沒有主動性,對識字、讀書、語文學習缺少興趣,不積極。解決課堂“冷場”、消除老師“自答”的現象,我感覺到必須從培養學生的主動閱讀興趣、趣味閱讀興趣做起。如果學生喜歡讀書、愛上讀書了,他們必然會讀懂課文,產生豐富的情感,從而對老師的講課產生共鳴,能積極動腦、主動發言,使課堂活躍起來。那麼,如何培養農村孩子的閱讀興趣,讓他們人人都能愛上閱讀,愛上語文學習呢?

一、課內教讀要延伸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老師如果能把課堂上的知識傳授有效地和學生的課外學習相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學生就會對老師的講課產生共鳴,對課文中的人物有話想說,對課文故事有情想敘。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生命 生命》,是臺灣女作家杏林子所作。課文通過三個小故事表達了作者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希望每個人都不虛度光陰,珍視生命。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出示作者的個人資料讓學生閱讀——“杏林子12歲時,罹患了罕見的類風溼性關節炎,發病後手腳腫痛行動不便,只有手指可以動,她的身心飽受病痛煎熬。但她又是一個不向命運屈服的人,她用手中的筆謳歌了生命的美麗”。通過了解這些課文外的信息,學生會更加明白杏林子珍視生命的深刻內涵,加深對生命的深刻感悟。五年級上冊課文《詹天佑》是一篇描寫人物的文章。教學時,教師可以藉助相關資料,充實文章的空白處,加深學生對詹天佑臨危受命的深刻體會。而詹天佑的臨危受命與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給帝國主義一個有力的回擊,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學生更能看出詹天佑的“傑出”。

總之,課堂上教師的教讀適時向課外延伸,可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感悟更深,更喜歡閱讀,體會更豐富,發言也會更積極主動。

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支教體驗:讓農村孩子人人都愛上閱讀

二、課外導讀要創新

目前農村學校的圖書數量與學生人數的比例,均已按照省裡文件要求達標,可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但是,我發現有些學校的圖書非常新,這說明學生很少閱覽。我們不能將學校的圖書束之高閣,要創新導讀形式,讓學生人人都能愛上閱讀,把學校圖書讀起來、用起來。

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分配圖書,建立班級流動圖書箱,班級與班級每兩週調換一次。這樣不僅保證了學生的閱讀量,還能有力整合現有資源,為學生課內外識字與閱讀打下堅實基礎。一、二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最有效的讀物就是繪本。繪本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越讀越喜歡,這不僅能增加他們的識字量,還能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讀書興趣。三、四年級可以選擇兒童文學圖書,如《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木偶奇遇記》《愛的教育》等,還可以選擇百科知識類的書籍,如《法布爾昆蟲記》《科學與發明》等,以學生心理需要為起點選擇不同的閱讀種類,以達到他們的閱讀需求。五、六年級的學生由於識字量的增多,閱讀範圍相對來說比較廣泛,內容也開始加深了。應引導學生多讀書,讀一些經典名著,讓學生廣泛、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以讀促讀。

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支教體驗:讓農村孩子人人都愛上閱讀

三、學生自讀要關心

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老師千萬不能撒手不管,對學生每天中午的自讀我們更要關注。因為父母在外打工的多,很多都由爺爺奶奶帶著,他們大多沒有自讀的習慣。針對這一點,我們可以結合農村孩子12點多基本到校玩耍的情況,加強對學生午間的自讀引導。剛開始,學生不會自讀,也不能堅持,需要靠老師的指導與監督。老師要表揚一部分能堅持的學生,獎勵“閱讀小能手”,激勵學生沉下心來,自由閱讀。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學會自讀,能夠堅持自讀,最後達到悅讀。

老師要引導學生,讓自讀成為他們每天的生活方式,讓書籍成為他們進步的階梯。這樣才能讓他們拓寬視野,增加知識,讀懂更多的書,讀懂更喜歡讀的書。

四、校家聯盟要同心

我的一位學生家長曾經向我的同事抱怨:“一年級這位新來的老師怎麼對我家孩子要求這麼嚴?孩子回家不讀書、不學習,總是找我!孩子不學習不學習就是了,總不能逼他學吧,學憨了怎麼辦?學不好長大照樣可以出去打工,照樣一個月拿幾千塊錢的工資!”經過了解,我發現在農村有這種想法的家長不只本班有,其他班級也不在少數。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老師就得把孩子教好,孩子考不好、學不好是老師的責任,和家長沒有關係。然而家長沒有關心孩子學習的思想,沒有引導孩子讀書的意識,孩子能愛上閱讀嗎?只靠老師一人督促,家校不合作,教育孩子的效果肯定不理想。

教師要主動走進孩子的家庭,多進行家訪,多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多關心孩子的讀書學習,多陪伴孩子讀書。家校合作,結成聯盟,共同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這樣,農村的孩子也能人人愛上閱讀、愛上語文學習。


"
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支教體驗:讓農村孩子人人都愛上閱讀

今年我有幸到村小支教,仍然教語文,教學中我發現課特別難上,課堂提問,老師總是自問自答。這樣的語文課,我覺得每一節都很累。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觀察,我發現課堂出現老師“自問自答”的現象,是由於學生學習沒有主動性,對識字、讀書、語文學習缺少興趣,不積極。解決課堂“冷場”、消除老師“自答”的現象,我感覺到必須從培養學生的主動閱讀興趣、趣味閱讀興趣做起。如果學生喜歡讀書、愛上讀書了,他們必然會讀懂課文,產生豐富的情感,從而對老師的講課產生共鳴,能積極動腦、主動發言,使課堂活躍起來。那麼,如何培養農村孩子的閱讀興趣,讓他們人人都能愛上閱讀,愛上語文學習呢?

一、課內教讀要延伸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老師如果能把課堂上的知識傳授有效地和學生的課外學習相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學生就會對老師的講課產生共鳴,對課文中的人物有話想說,對課文故事有情想敘。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生命 生命》,是臺灣女作家杏林子所作。課文通過三個小故事表達了作者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希望每個人都不虛度光陰,珍視生命。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出示作者的個人資料讓學生閱讀——“杏林子12歲時,罹患了罕見的類風溼性關節炎,發病後手腳腫痛行動不便,只有手指可以動,她的身心飽受病痛煎熬。但她又是一個不向命運屈服的人,她用手中的筆謳歌了生命的美麗”。通過了解這些課文外的信息,學生會更加明白杏林子珍視生命的深刻內涵,加深對生命的深刻感悟。五年級上冊課文《詹天佑》是一篇描寫人物的文章。教學時,教師可以藉助相關資料,充實文章的空白處,加深學生對詹天佑臨危受命的深刻體會。而詹天佑的臨危受命與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給帝國主義一個有力的回擊,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學生更能看出詹天佑的“傑出”。

總之,課堂上教師的教讀適時向課外延伸,可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感悟更深,更喜歡閱讀,體會更豐富,發言也會更積極主動。

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支教體驗:讓農村孩子人人都愛上閱讀

二、課外導讀要創新

目前農村學校的圖書數量與學生人數的比例,均已按照省裡文件要求達標,可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但是,我發現有些學校的圖書非常新,這說明學生很少閱覽。我們不能將學校的圖書束之高閣,要創新導讀形式,讓學生人人都能愛上閱讀,把學校圖書讀起來、用起來。

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分配圖書,建立班級流動圖書箱,班級與班級每兩週調換一次。這樣不僅保證了學生的閱讀量,還能有力整合現有資源,為學生課內外識字與閱讀打下堅實基礎。一、二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最有效的讀物就是繪本。繪本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越讀越喜歡,這不僅能增加他們的識字量,還能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讀書興趣。三、四年級可以選擇兒童文學圖書,如《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木偶奇遇記》《愛的教育》等,還可以選擇百科知識類的書籍,如《法布爾昆蟲記》《科學與發明》等,以學生心理需要為起點選擇不同的閱讀種類,以達到他們的閱讀需求。五、六年級的學生由於識字量的增多,閱讀範圍相對來說比較廣泛,內容也開始加深了。應引導學生多讀書,讀一些經典名著,讓學生廣泛、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以讀促讀。

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支教體驗:讓農村孩子人人都愛上閱讀

三、學生自讀要關心

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老師千萬不能撒手不管,對學生每天中午的自讀我們更要關注。因為父母在外打工的多,很多都由爺爺奶奶帶著,他們大多沒有自讀的習慣。針對這一點,我們可以結合農村孩子12點多基本到校玩耍的情況,加強對學生午間的自讀引導。剛開始,學生不會自讀,也不能堅持,需要靠老師的指導與監督。老師要表揚一部分能堅持的學生,獎勵“閱讀小能手”,激勵學生沉下心來,自由閱讀。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學會自讀,能夠堅持自讀,最後達到悅讀。

老師要引導學生,讓自讀成為他們每天的生活方式,讓書籍成為他們進步的階梯。這樣才能讓他們拓寬視野,增加知識,讀懂更多的書,讀懂更喜歡讀的書。

四、校家聯盟要同心

我的一位學生家長曾經向我的同事抱怨:“一年級這位新來的老師怎麼對我家孩子要求這麼嚴?孩子回家不讀書、不學習,總是找我!孩子不學習不學習就是了,總不能逼他學吧,學憨了怎麼辦?學不好長大照樣可以出去打工,照樣一個月拿幾千塊錢的工資!”經過了解,我發現在農村有這種想法的家長不只本班有,其他班級也不在少數。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老師就得把孩子教好,孩子考不好、學不好是老師的責任,和家長沒有關係。然而家長沒有關心孩子學習的思想,沒有引導孩子讀書的意識,孩子能愛上閱讀嗎?只靠老師一人督促,家校不合作,教育孩子的效果肯定不理想。

教師要主動走進孩子的家庭,多進行家訪,多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多關心孩子的讀書學習,多陪伴孩子讀書。家校合作,結成聯盟,共同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這樣,農村的孩子也能人人愛上閱讀、愛上語文學習。


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支教體驗:讓農村孩子人人都愛上閱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