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讀書”,你的回答很重要,告訴他這4點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免費獲得不同的育兒知識乾貨。

文 | 袁小肚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讀書”,你的回答很重要,告訴他這4點

01 讀書,可以讓孩子在困境中砥礪前行

在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上有一個少年選手,他叫馬思涵,12歲便去英國求學,就讀於英國劍橋柯勒律治學院。

由於英語不好,常被幾個調皮的同學嘲笑,主持人董卿問他,有沒有因此覺得難過,他說,有,但是他讀到了蘇軾的《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從此便也釋然。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卻可把自己三個流放之地當作平生功業。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而這首《定風波》就是在流放黃州之時所作,在流放之地,本應是悲憤與落寞交加,可蘇軾卻道: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份豪邁無人能及,這份豁達也鼓舞著後人。

小小少年,獨自在國外求學,由於英語發音不標準,常被同學嘲笑,又因人生地不熟,找不到知心的朋友。不知如何排解心中鬱悶之時,讀到了此詩,讀到了詩人的心胸與格局,讀到了人生海海,不必在意一時得失,讀到了繼續砥礪前行的勇氣。

楊瀾說:“因為讀書,無論身在何處,心靈總有歸宿。” 原來當生活中出現不順時,我們確實可以從書中獲得振作的底氣和力量。

作為父母,我們不可能永遠把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每日享受著我們給營造的風和日麗。總有一天他們要走出去,親自去感受人生的狂風驟雨,趟出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而讀書,是他們抵禦外界煩擾,感受內心平靜的最好方法之一。

誰道讀書無用?這位少年用行動擊碎了這一謬論。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讀書”,你的回答很重要,告訴他這4點

02 讀書,可以讓孩子自如地表達情感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看到了非常壯美的日出,我和媽媽都感嘆道:真好看!然後就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相信有很多人都和我有過同樣的經歷吧,看到美景,想讚歎謳歌,可卻語竭詞窮。

面對旖旎的風光,有趣的人文,如果只能用“太漂亮了”、“好厲害”或表情包來抒發情感,那太遺憾了。

我不想我的孩子在美景趣聞面前,像年少的我一樣,無法直抒胸臆、人前露怯,我想讓他自由地表達自己飽滿的情感。

所以我要讓他多讀書,因為文字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一視同仁、毫無保留,向每一個閱讀它的人展現字裡行間的美與力量。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讀書”,你的回答很重要,告訴他這4點

這些文字終會融入我們的語言,正如董卿說道:

“我始終相信,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

當我們看到漫漫黃沙時,不僅有滿月時的“大漠孤煙直,黃河落日圓”,還有新月時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當我們冬日賞梅時,不僅有唯美如“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還有豪邁如“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當我們感嘆時光如梭時,不僅是“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更要感嘆“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當與友人對酒當歌時,不僅有小酌怡情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還有快意人生的“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希望我的孩子在面對人生每個悲歡離合的時刻,都能夠隨心自如表達,暢快淋漓。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讀書”,你的回答很重要,告訴他這4點

03 閱讀,可以激發孩子的大腦

臺灣著名腦神經科學及認知神經心理學專家洪蘭教授告訴我們,激活孩子大腦的最有效的三個方式之一就是閱讀(另外兩個分別是運動和遊戲)。

有很多家長會說,學校的課本都讀不完,怎麼還能去讀課外書。我的表弟就曾經因為看《三國演義》而被姨夫罵:學習成績不怎麼樣,看閒書倒是挺有癮。書也被撕得粉碎。

但是,洪蘭教授說,孩子不僅要讀課外書,還要廣泛閱讀。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讀書”,你的回答很重要,告訴他這4點

因為知識都是相通的,讀課外書看似對學業沒有幫助,但凡是看過皆會留下痕跡,廣泛閱讀之後,會促進增加一個人的背景知識,而你的背景知識決定了你所看到的東西。

洪蘭教授在演講時給現場觀眾看了一副圖,是90%的信息都被抹掉的蒙娜麗莎,現場觀眾都說這是蒙娜麗莎,但洪蘭教授曾經把這幅圖給一個從未走出過非洲的人看之後,他怎麼看都覺得是兩坨牛糞。這就是他們之間的背景知識不同導致的,只有10%的信息就可以告訴我們這是世界名作,而沒有這個背景知識的人,卻“有看沒有到”。

背景知識越廣的孩子,讀課本才會越輕鬆,家長不能只關注孩子的課業成績、考試名次,計較眼前得失,很多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孩子,即使現在階段成績一般,未來往往蘊藏著很大的潛力。

陳數說:“打開一本書,就像一場人生的修行,體會到別人的心境,休憩自己的心靈。”

有些人窮一生之力著成兩三本書,我們用兩三個星期就可以讀完。讀過書以後我們就知道什麼樣的事情不要做,不再重蹈覆轍。最偉大如牛頓,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就了偉大的事業。

閱讀對人的影響不是顯性的,但它卻時時刻刻都在改變我們的大腦,促進我們進行思維的訓練。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讀書”,你的回答很重要,告訴他這4點

04 讀書,讓孩子擁有獨立的思想

讀書使人明理,蘇軾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書讀得越多,越能夠獨立思考,遇事不會人云亦云,更不會輕信和盲從。

最近《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熱播,女主角盛明蘭從一名不受待見的庶女,一路披荊斬棘成長為侯府女主人。她謹慎小心地生活,卻非常有主見,她對於讀書的看法十分值得我們借鑑:

“依我看,讀書無用論這話,就是騙人的。

如果讀書無用,為什麼天下男子,都要去科考,難道是閒得慌?

我覺得這句話不過是那些男人們,希望女人們一輩子渾噩愚昧,乖巧聽話,好擺佈。”

同理,如果不想讓孩子渾噩愚昧,那就多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有前人的經驗與智慧,還有前沿的科技與思想。

閱讀是我們和古人對話的途徑,更是我們和各領域大師交流的窗口,通過讀書,我們可以獲取無限的知識,體驗從未體驗過的人生。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讀書”,你的回答很重要,告訴他這4點

閱讀貧乏的人,不僅是語言貧乏的人,同時也一定是思維貧乏的人,思維貧乏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做事沒有自己的主張,做人容易失去自己的原則。

樑文道說:讀書到最後,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複雜。

想讓孩子做一個行事通達思想通透的人,那麼閱讀是通往彼岸的一條捷徑,從小養成閱讀習慣,將終身受益。

毛澤東曾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閱讀是一種慢教育,效果並不能立竿見影。很多家長最初是願意給孩子讀課外書的,但遲遲看不到成績的提高,就很容易放棄,只讓孩子專心課本學習。

但是,閱讀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在課業成績上,還在見識擴展、性格塑造、為人處事、世界觀形成上。這些不能夠通過考試成績體現的效果對孩子的影響其實更加深遠,伴隨孩子一生。

-END-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關於讀書,你還有什麼好的看法,可以評論區留言給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