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紙質閱讀在當今各種碎片化閱讀的衝擊下,變得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在地鐵、公交車上時常看到中、小學生捧著手機在看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應該給學生提供什麼樣的閱讀,才能佔領他們的大腦?才能讓他們終生受益?

當在課堂上提到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及作品中的人物時,我發現學生的眼睛是越來越茫然了,我的心裡是悲涼的;當提到神仙、古墓、日本動畫的時候,學生的眼睛是放光時,我的心裡是悲哀的。從這裡不難看出書學生閱讀的價值取向:充斥在他們頭腦裡的不再是經典,而是眼下流行的“另類”讀物(有的甚至不能稱其為文學)。

"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紙質閱讀在當今各種碎片化閱讀的衝擊下,變得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在地鐵、公交車上時常看到中、小學生捧著手機在看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應該給學生提供什麼樣的閱讀,才能佔領他們的大腦?才能讓他們終生受益?

當在課堂上提到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及作品中的人物時,我發現學生的眼睛是越來越茫然了,我的心裡是悲涼的;當提到神仙、古墓、日本動畫的時候,學生的眼睛是放光時,我的心裡是悲哀的。從這裡不難看出書學生閱讀的價值取向:充斥在他們頭腦裡的不再是經典,而是眼下流行的“另類”讀物(有的甚至不能稱其為文學)。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為了不被學生認為是“時代的落伍者”,我也看了他們喜愛的作品,如《夢裡花落知多少》、《三重門》、《狼的誘惑》以及各種“大話”類書籍,有的作品反映的是轟轟烈烈的網絡愛情;有的是對現行教育制度的嘲笑與抨擊;有的是重壓之下的悲觀厭世、自我頹廢,其中不乏露骨的性愛描寫;有的是遊戲人生的喜劇噱頭;有的髒話連篇,有的賣弄文字遊戲……這些作品能引起青年學生的共鳴,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媒體的宣傳炒作;也因為書中所寫的內容切合中學生的實際,說出了他們的心聲;還因為社會的大環境,現在電視中的娛樂、消遣節目,生活中的快餐文化等使“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滿足於淺層次的視聽享受,不用動腦、不用思考的一次性感官消費已日益成為人們的休閒方式”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這些原因直接影響了中學生的閱讀走向,課堂上教師推薦的名著令學生讀起來頭疼,覺得沒有意思,離他們的距離太遠。這固然因為部分名著離我們的生活較遠,但經典的魅力就在於不管過去了多長時間,在哪一個地域,拿起來就讓人愛不釋手,讀後讓人無盡回味,引起無限思考。誰能說《紅樓夢》過時?作家王蒙曾說,《紅樓夢》是一本任何時候拿起來都能讓人看得入迷的書,常看常新,而茅盾能背誦《紅樓夢》。而我們的中學生有幾人真正讀過它?

"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紙質閱讀在當今各種碎片化閱讀的衝擊下,變得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在地鐵、公交車上時常看到中、小學生捧著手機在看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應該給學生提供什麼樣的閱讀,才能佔領他們的大腦?才能讓他們終生受益?

當在課堂上提到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及作品中的人物時,我發現學生的眼睛是越來越茫然了,我的心裡是悲涼的;當提到神仙、古墓、日本動畫的時候,學生的眼睛是放光時,我的心裡是悲哀的。從這裡不難看出書學生閱讀的價值取向:充斥在他們頭腦裡的不再是經典,而是眼下流行的“另類”讀物(有的甚至不能稱其為文學)。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為了不被學生認為是“時代的落伍者”,我也看了他們喜愛的作品,如《夢裡花落知多少》、《三重門》、《狼的誘惑》以及各種“大話”類書籍,有的作品反映的是轟轟烈烈的網絡愛情;有的是對現行教育制度的嘲笑與抨擊;有的是重壓之下的悲觀厭世、自我頹廢,其中不乏露骨的性愛描寫;有的是遊戲人生的喜劇噱頭;有的髒話連篇,有的賣弄文字遊戲……這些作品能引起青年學生的共鳴,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媒體的宣傳炒作;也因為書中所寫的內容切合中學生的實際,說出了他們的心聲;還因為社會的大環境,現在電視中的娛樂、消遣節目,生活中的快餐文化等使“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滿足於淺層次的視聽享受,不用動腦、不用思考的一次性感官消費已日益成為人們的休閒方式”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這些原因直接影響了中學生的閱讀走向,課堂上教師推薦的名著令學生讀起來頭疼,覺得沒有意思,離他們的距離太遠。這固然因為部分名著離我們的生活較遠,但經典的魅力就在於不管過去了多長時間,在哪一個地域,拿起來就讓人愛不釋手,讀後讓人無盡回味,引起無限思考。誰能說《紅樓夢》過時?作家王蒙曾說,《紅樓夢》是一本任何時候拿起來都能讓人看得入迷的書,常看常新,而茅盾能背誦《紅樓夢》。而我們的中學生有幾人真正讀過它?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一次語文課上,我讓學生自讀《語文讀本》上的文章,可是發現有一個學生在偷偷地讀課外書,我讓他把書交出來,他不肯,也不肯說自己看的是什麼書。這個學生成績中等,可是頭腦非常聰明,而且交際能力也強。他笑著小聲對我說:“老師,我保證這本書不是糟粕,但你是不會讓我們看的,這是老師和家長眼中的‘閒書’,我老爸總跟我提他小時候看《紅巖》、《青春之歌》什麼的,我要是天天看那樣的書,那我跟同學就沒共同語言了。”我聽了他的話一愣。是啊,這些書打動過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可是怎樣才能讓它們也打動現在的孩子呢?我們強硬地灌輸是否會生效?那天我一改往日看到課上有“閒書”就沒收的規矩,和這個學生鑑定了“君子協定”——他寫出看這種書的益處,然後把我推薦給他的《牛虻》看完,並寫600字的讀後感,他的書我不沒收,但他不能在校內看。

"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紙質閱讀在當今各種碎片化閱讀的衝擊下,變得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在地鐵、公交車上時常看到中、小學生捧著手機在看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應該給學生提供什麼樣的閱讀,才能佔領他們的大腦?才能讓他們終生受益?

當在課堂上提到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及作品中的人物時,我發現學生的眼睛是越來越茫然了,我的心裡是悲涼的;當提到神仙、古墓、日本動畫的時候,學生的眼睛是放光時,我的心裡是悲哀的。從這裡不難看出書學生閱讀的價值取向:充斥在他們頭腦裡的不再是經典,而是眼下流行的“另類”讀物(有的甚至不能稱其為文學)。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為了不被學生認為是“時代的落伍者”,我也看了他們喜愛的作品,如《夢裡花落知多少》、《三重門》、《狼的誘惑》以及各種“大話”類書籍,有的作品反映的是轟轟烈烈的網絡愛情;有的是對現行教育制度的嘲笑與抨擊;有的是重壓之下的悲觀厭世、自我頹廢,其中不乏露骨的性愛描寫;有的是遊戲人生的喜劇噱頭;有的髒話連篇,有的賣弄文字遊戲……這些作品能引起青年學生的共鳴,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媒體的宣傳炒作;也因為書中所寫的內容切合中學生的實際,說出了他們的心聲;還因為社會的大環境,現在電視中的娛樂、消遣節目,生活中的快餐文化等使“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滿足於淺層次的視聽享受,不用動腦、不用思考的一次性感官消費已日益成為人們的休閒方式”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這些原因直接影響了中學生的閱讀走向,課堂上教師推薦的名著令學生讀起來頭疼,覺得沒有意思,離他們的距離太遠。這固然因為部分名著離我們的生活較遠,但經典的魅力就在於不管過去了多長時間,在哪一個地域,拿起來就讓人愛不釋手,讀後讓人無盡回味,引起無限思考。誰能說《紅樓夢》過時?作家王蒙曾說,《紅樓夢》是一本任何時候拿起來都能讓人看得入迷的書,常看常新,而茅盾能背誦《紅樓夢》。而我們的中學生有幾人真正讀過它?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一次語文課上,我讓學生自讀《語文讀本》上的文章,可是發現有一個學生在偷偷地讀課外書,我讓他把書交出來,他不肯,也不肯說自己看的是什麼書。這個學生成績中等,可是頭腦非常聰明,而且交際能力也強。他笑著小聲對我說:“老師,我保證這本書不是糟粕,但你是不會讓我們看的,這是老師和家長眼中的‘閒書’,我老爸總跟我提他小時候看《紅巖》、《青春之歌》什麼的,我要是天天看那樣的書,那我跟同學就沒共同語言了。”我聽了他的話一愣。是啊,這些書打動過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可是怎樣才能讓它們也打動現在的孩子呢?我們強硬地灌輸是否會生效?那天我一改往日看到課上有“閒書”就沒收的規矩,和這個學生鑑定了“君子協定”——他寫出看這種書的益處,然後把我推薦給他的《牛虻》看完,並寫600字的讀後感,他的書我不沒收,但他不能在校內看。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幾天以後,在我已經淡忘了此事的時候,他交給我一個厚厚的本子,讓我吃驚的是,他寫了有幾千字。先是坦言,他看的是《草樣年華》,並寫明這樣的書可以讓他放鬆,可以讓他逃避,只有讀這種書的時候,他才可以忘記家長的嘮叨、老師的要求,忘記山一樣的作業,總是不能讓人滿意的成績……接下來的內容讓我吃驚之餘更多的是感動,他說他讀了兩遍《牛虻》,在他兩千多字的讀後感中,最醒目的一句評價是:“牛虻真帥,比《那小子真帥》裡的那小子還帥!他讓我佩服,他身上有鋼鐵般的意志,他是個純爺們兒!”他的語言雖然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但我還是無比欣喜,因為他接受了我推薦的書。

"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紙質閱讀在當今各種碎片化閱讀的衝擊下,變得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在地鐵、公交車上時常看到中、小學生捧著手機在看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應該給學生提供什麼樣的閱讀,才能佔領他們的大腦?才能讓他們終生受益?

當在課堂上提到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及作品中的人物時,我發現學生的眼睛是越來越茫然了,我的心裡是悲涼的;當提到神仙、古墓、日本動畫的時候,學生的眼睛是放光時,我的心裡是悲哀的。從這裡不難看出書學生閱讀的價值取向:充斥在他們頭腦裡的不再是經典,而是眼下流行的“另類”讀物(有的甚至不能稱其為文學)。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為了不被學生認為是“時代的落伍者”,我也看了他們喜愛的作品,如《夢裡花落知多少》、《三重門》、《狼的誘惑》以及各種“大話”類書籍,有的作品反映的是轟轟烈烈的網絡愛情;有的是對現行教育制度的嘲笑與抨擊;有的是重壓之下的悲觀厭世、自我頹廢,其中不乏露骨的性愛描寫;有的是遊戲人生的喜劇噱頭;有的髒話連篇,有的賣弄文字遊戲……這些作品能引起青年學生的共鳴,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媒體的宣傳炒作;也因為書中所寫的內容切合中學生的實際,說出了他們的心聲;還因為社會的大環境,現在電視中的娛樂、消遣節目,生活中的快餐文化等使“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滿足於淺層次的視聽享受,不用動腦、不用思考的一次性感官消費已日益成為人們的休閒方式”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這些原因直接影響了中學生的閱讀走向,課堂上教師推薦的名著令學生讀起來頭疼,覺得沒有意思,離他們的距離太遠。這固然因為部分名著離我們的生活較遠,但經典的魅力就在於不管過去了多長時間,在哪一個地域,拿起來就讓人愛不釋手,讀後讓人無盡回味,引起無限思考。誰能說《紅樓夢》過時?作家王蒙曾說,《紅樓夢》是一本任何時候拿起來都能讓人看得入迷的書,常看常新,而茅盾能背誦《紅樓夢》。而我們的中學生有幾人真正讀過它?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一次語文課上,我讓學生自讀《語文讀本》上的文章,可是發現有一個學生在偷偷地讀課外書,我讓他把書交出來,他不肯,也不肯說自己看的是什麼書。這個學生成績中等,可是頭腦非常聰明,而且交際能力也強。他笑著小聲對我說:“老師,我保證這本書不是糟粕,但你是不會讓我們看的,這是老師和家長眼中的‘閒書’,我老爸總跟我提他小時候看《紅巖》、《青春之歌》什麼的,我要是天天看那樣的書,那我跟同學就沒共同語言了。”我聽了他的話一愣。是啊,這些書打動過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可是怎樣才能讓它們也打動現在的孩子呢?我們強硬地灌輸是否會生效?那天我一改往日看到課上有“閒書”就沒收的規矩,和這個學生鑑定了“君子協定”——他寫出看這種書的益處,然後把我推薦給他的《牛虻》看完,並寫600字的讀後感,他的書我不沒收,但他不能在校內看。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幾天以後,在我已經淡忘了此事的時候,他交給我一個厚厚的本子,讓我吃驚的是,他寫了有幾千字。先是坦言,他看的是《草樣年華》,並寫明這樣的書可以讓他放鬆,可以讓他逃避,只有讀這種書的時候,他才可以忘記家長的嘮叨、老師的要求,忘記山一樣的作業,總是不能讓人滿意的成績……接下來的內容讓我吃驚之餘更多的是感動,他說他讀了兩遍《牛虻》,在他兩千多字的讀後感中,最醒目的一句評價是:“牛虻真帥,比《那小子真帥》裡的那小子還帥!他讓我佩服,他身上有鋼鐵般的意志,他是個純爺們兒!”他的語言雖然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但我還是無比欣喜,因為他接受了我推薦的書。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以此為契機,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讓學生就應該看什麼樣的課外書的問題展開討論,大家暢所欲言。我也不再擺出一副老師的面孔,而是和他們推心置腹地交談,瞭解他們都看什麼書,為什麼要看這樣的書。而且我們搞了一個活動,師生互相推薦書目,一個月後我們再交流。學期末的時候,一個學生說,以前一想到老師推薦的書就反感,就沒興趣讀,想不到老師推薦的書也這麼有意思。學生還自己組織了一次“《圍城》讀書報告會”。

"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紙質閱讀在當今各種碎片化閱讀的衝擊下,變得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在地鐵、公交車上時常看到中、小學生捧著手機在看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應該給學生提供什麼樣的閱讀,才能佔領他們的大腦?才能讓他們終生受益?

當在課堂上提到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及作品中的人物時,我發現學生的眼睛是越來越茫然了,我的心裡是悲涼的;當提到神仙、古墓、日本動畫的時候,學生的眼睛是放光時,我的心裡是悲哀的。從這裡不難看出書學生閱讀的價值取向:充斥在他們頭腦裡的不再是經典,而是眼下流行的“另類”讀物(有的甚至不能稱其為文學)。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為了不被學生認為是“時代的落伍者”,我也看了他們喜愛的作品,如《夢裡花落知多少》、《三重門》、《狼的誘惑》以及各種“大話”類書籍,有的作品反映的是轟轟烈烈的網絡愛情;有的是對現行教育制度的嘲笑與抨擊;有的是重壓之下的悲觀厭世、自我頹廢,其中不乏露骨的性愛描寫;有的是遊戲人生的喜劇噱頭;有的髒話連篇,有的賣弄文字遊戲……這些作品能引起青年學生的共鳴,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媒體的宣傳炒作;也因為書中所寫的內容切合中學生的實際,說出了他們的心聲;還因為社會的大環境,現在電視中的娛樂、消遣節目,生活中的快餐文化等使“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滿足於淺層次的視聽享受,不用動腦、不用思考的一次性感官消費已日益成為人們的休閒方式”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這些原因直接影響了中學生的閱讀走向,課堂上教師推薦的名著令學生讀起來頭疼,覺得沒有意思,離他們的距離太遠。這固然因為部分名著離我們的生活較遠,但經典的魅力就在於不管過去了多長時間,在哪一個地域,拿起來就讓人愛不釋手,讀後讓人無盡回味,引起無限思考。誰能說《紅樓夢》過時?作家王蒙曾說,《紅樓夢》是一本任何時候拿起來都能讓人看得入迷的書,常看常新,而茅盾能背誦《紅樓夢》。而我們的中學生有幾人真正讀過它?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一次語文課上,我讓學生自讀《語文讀本》上的文章,可是發現有一個學生在偷偷地讀課外書,我讓他把書交出來,他不肯,也不肯說自己看的是什麼書。這個學生成績中等,可是頭腦非常聰明,而且交際能力也強。他笑著小聲對我說:“老師,我保證這本書不是糟粕,但你是不會讓我們看的,這是老師和家長眼中的‘閒書’,我老爸總跟我提他小時候看《紅巖》、《青春之歌》什麼的,我要是天天看那樣的書,那我跟同學就沒共同語言了。”我聽了他的話一愣。是啊,這些書打動過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可是怎樣才能讓它們也打動現在的孩子呢?我們強硬地灌輸是否會生效?那天我一改往日看到課上有“閒書”就沒收的規矩,和這個學生鑑定了“君子協定”——他寫出看這種書的益處,然後把我推薦給他的《牛虻》看完,並寫600字的讀後感,他的書我不沒收,但他不能在校內看。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幾天以後,在我已經淡忘了此事的時候,他交給我一個厚厚的本子,讓我吃驚的是,他寫了有幾千字。先是坦言,他看的是《草樣年華》,並寫明這樣的書可以讓他放鬆,可以讓他逃避,只有讀這種書的時候,他才可以忘記家長的嘮叨、老師的要求,忘記山一樣的作業,總是不能讓人滿意的成績……接下來的內容讓我吃驚之餘更多的是感動,他說他讀了兩遍《牛虻》,在他兩千多字的讀後感中,最醒目的一句評價是:“牛虻真帥,比《那小子真帥》裡的那小子還帥!他讓我佩服,他身上有鋼鐵般的意志,他是個純爺們兒!”他的語言雖然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但我還是無比欣喜,因為他接受了我推薦的書。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以此為契機,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讓學生就應該看什麼樣的課外書的問題展開討論,大家暢所欲言。我也不再擺出一副老師的面孔,而是和他們推心置腹地交談,瞭解他們都看什麼書,為什麼要看這樣的書。而且我們搞了一個活動,師生互相推薦書目,一個月後我們再交流。學期末的時候,一個學生說,以前一想到老師推薦的書就反感,就沒興趣讀,想不到老師推薦的書也這麼有意思。學生還自己組織了一次“《圍城》讀書報告會”。

學生不愛讀名著?讓我們和他一起讀

看來,讓學生熱愛經典雖然有難度,但不是沒可能。如果我們放任自流,讓他們想讀什麼就讀什麼,那麼會有很多學生增加的是叛逆精神,最終會逃離課堂、家庭,開始網聊、網戀,有的甚至走向了毀滅;如果我們不是板起面孔說教,而是耐心地啟發引導,教會他們明辨是非,那麼他們慢慢地被經典吸引,也會像我們一樣汲取無盡的養分。

從小學到高中三年這個時期是人生閱讀的黃金時期。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想象發展的歷史中,沒有一個時期會有青年那樣重要。到青年時期,一些個別的、或多或少豐富的表象聯串,組成為一個網。到這時候,青年已積累很多的表象聯串把他們的心靈佔據住……我們認為人生中從十六歲到二十二三歲的時期是最有決定意義的時期。”如果這個時期佔據他們心靈的是頹廢、悲觀厭世的東西,那將對學生的一生都起到消極的影響。給他們提供什麼樣的書去讀?是任他們的興趣去閱讀還是引導他們閱讀?這一方面是廣大教師和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另一方面,宣傳部門更應扛起“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這面大旗,淨化文化環境,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這樣,才能傳承祖國光輝燦爛的文化,才能讓“為學生四十歲閱讀”這句話在若干年後真正發揮作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