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古俗:看以前的潮人是如何過端午?

面朝南海、背靠三山的潮汕,是戰亂的避風港,也是文化的聚寶盆。千百年來,由南遷士族帶來的中原習俗,與本地土俗和海外風情融合發酵,形成了濃郁醇香、異彩紛呈的潮汕古俗。

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本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祀的半宗教、半娛樂性節日,潮汕古屬吳越地,吳越多水,蘇東坡有「吳兒生長狎濤淵」之句,而「文身斷髮,以避蛟龍之害」的越人更有「善操舟」之說。因此,本地的端午節實際上應是一種傳承楚文化精華,融合吳越文化傳統,同時又適合潮汕地理人文特點的集祭祀、養生、娛樂於一體的節日。

那麼,潮人是如何過端午節的呢?來看看林凱龍先生《潮汕古俗——四海潮人的精神家園》裡的精彩描述吧!


(以下圖文均節選自《潮汕古俗——四海潮人的精神家園》)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到此時,潮汕江畔水邊,處處鑼鼓喧天,熙熙攘攘,各村各鎮無不競賽龍舟,熱鬧的場景,加上那美味的潮州粽,常令遊子思念不已。

記得小時候在鄉下,每到端午,我都會先陪年邁的祖母去尋摘大竹葉,到榕江邊弄來一些鹹草,再將它們放在水中浸泡,然後開始看著奶奶如何在窗櫺上綁好草繩,用牙齒咬著另一端,將糯米、花生、香腸、蝦米、香菇、豬肉等撮在葉子裡,三下五除二變戲法似的包出嚴絲合縫、大小如一的粽子。奶奶是揭西縣棉湖人,以「做雅粿、縛粽球」出名,她所包的三角形粽子,無論外觀,還是色、香、味均十分誘人。今年端午見到從澳大利亞回鄉省親的老同學黃旭坤,他還提起少時在我家吃過的粽子,叫我好一陣感動,我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2008 年端午節前夕,在汕頭大學開設民俗課程的我,決定對潮汕端午做一全面的調查,於是便起了一個大早,開始了全天候的採訪。我先蹓到汕頭市金新路的早市,這時,天剛放亮,但賣粽子的已不少,有個傢伙在自行車後綁個鐵鍋,就沿路咬喝賣開了;而臨街的食肆,則乾脆把包粽子的現場搬到人行道上,夥計們熟練地把五顏六色的糯米、豆沙、板栗、蛋黃、花生、腰果、香腸、蝦米、香菇、豬肉塞進竹葉裡,紮成大小均稱、半鹹半甜的雙拼粽子,然後丟進街邊的大鍋猛煮,再撈出來已是「一球球」香噴噴的粽球;看著這些在晨光中散發著熱氣的亮油油的粽子,我也禁不住買了兩個當早餐,味道還不錯!

潮汕古俗:看以前的潮人是如何過端午?


當街縛粽子,商家的目的讓大家看個明白,食得放心。

潮人稱粽子為「粽球」,潮語「粽」讀「壯」,俗以端午食「粽」才會身強體「壯」, 諺雲「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故知五月粽也為節氣食品,因此潮俗今天人人要吃粽子。汕頭老媽宮「雙烹粽球」是潮汕的著名小吃。潮汕是國內著名的僑鄉,過去潮人出洋,總得先到老媽宮向媽祖祈求平安,順便帶幾個老媽宮粽球一同出海,在路上慢慢吃(因粽球不易變餿),老媽宮粽球便成了他們對故鄉食物的最後記憶;能平安到達南洋,也認為是媽祖庇護的結果,於是老媽宮粽球更被附上了一種神聖的色彩。過去常可見到一些「老番客」,剛踏上故鄉土地就會急急奔向老媽宮,為燒香還願,也為一飽口福,了卻相思。

潮汕古俗:看以前的潮人是如何過端午?


端午節汕頭街邊賣粽子的攤販,自備爐子為客加熱。

今天那些買粽球的人,手裡大多拎著一把長有細葉帶著根塊的青草,原來這就是艾草。俗以端午屬火,今天是「聖日」,插艾於門上,或簪艾葉於髮可以辟邪;如在午時煮艾草湯沐浴,可消炎殺菌,且藥效加倍。因時值五月夏至,氣候溫溼,疫病流行,故艾草與「使君子」、「穀精籽」等草藥均十分熱銷,「使君子」俗稱「錫甘籽」,外形似小楊桃,赤褐色,剝開後有一圓形果實,以之炒蛋可以治小兒疳積;「穀精籽」狀似菊蕊,乳白色,以之煮瘦肉湯可以明目。

潮汕古俗:看以前的潮人是如何過端午?


使君子、穀精籽等草藥也是端午這幾天的熱銷物品。

「好事者競鬥龍舟」

時隔三十一年,在豪江上舉行的龍舟賽——汕頭市濠江區鳳崗村龍舟賽則更讓人期待。

五月初一子時,開始連夜「直龍船鼓」。鼓手要先到村裡的兩家宗祠及村子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敲鑼打鼓,向祖宗和四方神明報告。之後,是「直龍船布」。此日吉時,族長率眾為每隻龍舟船頭「直」(繃緊)紅布並祭拜龍舟,這個儀式過後,意味著龍舟已有了「龍氣」。

潮汕古俗:看以前的潮人是如何過端午?


迭於龍舟屋裡的龍身,要比賽時安上龍頭即可。

潮汕古俗:看以前的潮人是如何過端午?


為即將下水的龍舟裝上龍頭。

接著,是「吃龍舟飯」。集訓過程中,選手要集中到龍舟館「吃龍舟飯」。用膳時各人按比賽位置席地而坐,如龍舟般地擺開,開膳前齊聲高呼「培啊」(划進之意);膳畢,合力將餐布拉前,齊聲高呼「進啊」,寓意龍舟順利前進。此外,還要洗「龍鬚水」,在第一次上龍舟試劃時,選手要用龍舟濺起來的「龍鬚水」沐洗。因為端午是龍生日,龍在這一天噴出的「龍鬚水」清甘甜滑,經久不敗,能祛病消災,治疑難雜症,據說婦女以之洗頭,能治頭風,小孩以之洗身,夏季不生痱子,而青壯年洗過龍鬚水會更加健壯!

潮汕古俗:看以前的潮人是如何過端午?


集訓時鳳崗村選手必須按比賽位置席地而坐吃龍舟飯。

潮汕古俗:看以前的潮人是如何過端午?


手捧吉祥物、敲鑼打鼓去「洗龍鬚水」的鳳崗村參賽選手。

五月十五是鳳崗村龍舟賽正式比賽的日子。我一早即驅車來到鳳崗村,行至溪邊,見很多人在登船,始知賽場在豪江海峽,要乘船才能靠近觀看。好在鳳崗人熱情慷慨,我得以登上一戶人家的船來到出海口。這時,見寬闊的江面上已有很多載滿觀眾的船首尾相接,一字排開,而江心所插的大小不一的標旗,也在海風的吹拂下獵獵作響。

九時一到,一聲炮響,鼓樂齊鳴,水花飛濺,參加比賽的紅、黃、藍、青四隻龍舟如一條條出沒于波濤、見首不見尾的蛟龍,在海面上翻轉迴旋,繞樁奪標。比賽中最吸引眼球的是那坐於船頭的鼓手,擊鼓姿勢優美,變化多端,節奏感極強,其如痴如醉、全身投入的神態讓人難忘。據說擊鼓姿勢是祖上傳下來的套路,稱萬鈞待發、雙龍戲水、鳳凰鳴和、丹鶴展翅……

本次比賽要先在區主賽區爭奪二十支小標,然後要沿豪江出海口繞一圈後再回主賽場爭奪三支大錦標,賽程總共二十五公里。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激烈拼搶,開始並不突出的青隊終因耐力取勝,奪得「龍騰盛世」大標獲冠軍,紅隊奪得「風舞和諧」標獲亞軍,黃隊奪得「崗川毓秀」標獲季軍。此與乾隆《澄海縣誌》所言「好事者競鬥龍舟,具銀牌,插彩旗,江心懸之,聽龍舟競取,曰奪錦標」何其相似也。

潮汕古俗:看以前的潮人是如何過端午?


經過三個多小時激烈拼搶,青隊奪得冠軍。

潮汕古俗:看以前的潮人是如何過端午?


坐船觀賽,也是一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