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端午節沒有龍舟與粽子,油餅子卷糕的甜蜜,同樣醇厚綿長


家鄉的端午節沒有龍舟與粽子,油餅子卷糕的甜蜜,同樣醇厚綿長

家鄉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總會隆重地來,隆重地歇幕。

節日前夕,乾果店裡,超市裡,女人們駐足在各色的乾果前,精挑細選,選色澤晶瑩、粒粒飽滿的糯米,選色澤紅潤,個大味甜的紅棗,選甜爽的葡萄乾,選胖嘟嘟的蕨麻,選花生……為端午的油餅子卷糕備好了豐盛的材料。

初四那天,家家開始精心烹製,把糯米淘乾淨,洗乾淨飽滿肉豐的乾紅棗棗褶裡的泥垢,小心翼翼地去掉裡面的棗核。然後把糯米放在電飯煲裡,和著紅棗少許蓮子、蕨麻、葡萄乾、芝麻、炒熟壓碎的花生仁一起用水煮,當煮出滿屋子的清香味來,用白糖水或紅糖水再攪拌一番,這無疑是錦上添花了。蒸糕大功告成,由紅瑪瑙般的大棗點綴著,綠翡翠般的葡萄乾陪襯著,星星點點的白玉般的芝麻,烏漆墨黑的蕨麻,咋一看,像極了一件多姿多彩的藝術品,顏色搭配自然,香氣濃郁撲鼻。


家鄉的端午節沒有龍舟與粽子,油餅子卷糕的甜蜜,同樣醇厚綿長


吃蒸糕自然離不開油餅,女人們燒開水,燙白麵,揉呀揉,揉得面光滑均勻瓷實後,用手搓成長條,揪成大小相同的一個個小麵糰,撒些麵粉,擀成巴掌大小的麵餅,薄厚大小適宜;再燒油,把麵餅順著鍋沿下入沸騰的油鍋裡,油鍋裡頓時響起“噼裡啪啦”歡快的進行曲,麵餅由沉到浮,由白變黃,鼓起一個個泡泡,撈出來,控油,晾涼。 取一個油餅攤開,用勺子挖一團蒸糕放上面,油餅兩頭一對,一卷糕捧在手裡,香氣四溢,色澤誘人,吃一口,甜而不膩,悠遠綿長,糯糯的,脣齒留香,使人回味無窮。似一場濃郁美味的表演在牙齒間隆重登場,那些味道瞬間激發了品嚐者的味蕾,剛開始是外脆裡柔的油餅,一陣陣油香和麥香流過口腔,再往後是甜甜黏黏的糯米,那些糯米軟糯適口,入口即化的感覺讓人無法再感覺到糯米那原本的顆粒感,大棗藏在其中,當你正品嚐糯米的香甜時又咬到了一個大棗,瞬間,十分濃郁的棗香填充了整個口腔,那些棗甜在味蕾上舞動,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家鄉的端午節沒有龍舟與粽子,油餅子卷糕的甜蜜,同樣醇厚綿長


家家都在蒸糕吃,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你端幾卷送我嘗,我送幾卷請你品,你來我往,情誼更濃。記得我懷孕時的那年端午前一天,學生一進教室門,手裡拎的都是油餅子卷糕,“老師,我媽給您的!”“老師,請嘗我家的糕”……品著糕,糕裡的那份甜蜜讓我感動讓我難忘,那份情是那麼真摯那麼醇厚那麼綿長……

端午這天,女人們把原本窗明几淨的屋子再打掃個一塵不染,做好清粉湯,炸好油餅,卷好蒸糕,上完香,掐幾根長長的柳條插在門頭上,然後一家人大快朵頤後,抓緊了時間帶孩子去看親人,去送糕,去沙棗林公園聞沙棗花香,去武當山的廟宇裡虔誠拜佛,這天的日子一下子變得活聲活色,溫馨浪漫起來,空氣中充溢著濃濃的沙棗花香,熾熱的陽光似乎也變得溫和起來。

回鄉下看父母的年輕人,拎著父母塞的鼓鼓的包,帶回了父母永遠的牽掛;當年出嫁的女兒回孃家躲端午,父母慈祥地注視著女兒,眼裡流露出無盡的不捨與眷戀;小孩手腕上戴著年輕媽媽親手編的紅絲線,胖乎乎的小手甩來甩去……

端午的這天,就變得格外情意深長、有滋有味起來。


家鄉的端午節沒有龍舟與粽子,油餅子卷糕的甜蜜,同樣醇厚綿長


作者簡介: 田雪梅,甘肅永昌人,喜歡筆述我心,記錄生活中的真善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