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否不應“祝快樂”

端午節 粽子 屈原 賽龍舟 當代先鋒網 2017-06-02

適逢端午節來臨之際,一則以“普及知識”名義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

消息稱: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只能“互祝安康”。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這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相傳在古代五月初五是毒日,是個悲壯的日子。所以某非遺專家說:“不是所有節日都互祝快樂,如清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此條內容近日經朋友圈熱傳,許多網友紛紛效仿,改口將原本的祝福語“端午節快樂”改為“端午節安康”。

親朋好友間互贈祝福本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過端午不許“快樂”,的鼓譟幾乎每年端午節來臨之際都會上演那麼一次。曾經有媒體還因一個“端午節是個快樂的節日。因為歷史上許多詩人死後都讓我們沒完沒了地背誦他們的作品,而唯獨這個叫屈原的詩人不僅能讓我們吃上粽子,還能夠享受端午假期,也不必背誦他的詩”的段子發表評論,將其上綱上線到愛國的高度進行評判。

由一則網絡段子引發一大通慷慨陳詞,甚至將其上升到“數典忘祖”的高度予以痛批,未免有些小題大做。就端午節本身而言,它的確是一個有三天假期、吃粽子的節日。無論是對於學上黨、還是上班族能有三天休息的日子,本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由此把自己內心的開心通過“祝端午節快樂”轉送給親朋好友有什麼不妥呢?

況且,據考證,端午龍舟競渡的習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吳越之地於春秋之前就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在屈原本人的詩作中,也可以反映出當時競渡的風俗來,如《楚辭˙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顯然,很早以前古人確實是很快樂地歡度五月初五這個日子的。那在今天“祝端午快樂”怎麼就不可以呢了?

換言之,端午節即使是紀念屈原,也無須搞得“悽悽慘慘慼戚”,彷彿相互祝福快樂就是對屈原不恭、對這個祭祀節日的輕浮、甚至不愛國了似的。所謂紀念,講的是發自內心,而非表面形式,更非臉上的“表情”。“粽子穿腸過、屈原心中留”不就行了嗎?難道過端午節只能哭,不能笑?

小長假,吃點喝點、娛樂一下玩一玩,既是對繁忙工作的調節又能與家人聚一聚,可謂人生一喜事啊!既然你都很開心,祝福一下別人有什麼不可呢?(執筆/楊秋)

端午節是否不應“祝快樂”端午節是否不應“祝快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