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物皆可萌,衍生至'人外娘',另類喜好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從萬物皆可萌,衍生至'人外娘',另類喜好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我們常在動畫、遊戲中看到不少非人類的角色,比如妖怪、動物、植物甚至是具有生命的機械道具。

比如曾經火爆一時的《艦娘收藏》,如今出了第二季但依舊避免不了角川爆破的《獸娘動物園》。裡面的這些角色統稱為"人外",也就是人類以外的生物。

從萬物皆可萌,衍生至'人外娘',另類喜好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人外"一詞來源於日本文化,是用來稱呼妖魔鬼怪的古語,比如日本民間傳說中的天狗、鐮鼬、茨木童子又比如西方幻想文學中的狼人、吸血鬼等。

似乎不可避免的,在人外與ACG文化結合後,很快就演變催生出了"萌人外"這一新的萌屬性。所謂"萌人外",顧名思義就是把這些非人的生物視為萌的對象,甚至對其產生了戀愛感情和生理衝動。不過,由於萌機器人、萌無頭騎士、萌木乃伊等對於這些不同尋常事物的喜愛,往往會被人認為某種不正常的狂熱嗜好。而這樣的異常感情,除了擁有者本身誰都無法明白。

從萬物皆可萌,衍生至'人外娘',另類喜好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那麼,問題來了,喜歡上貓娘、兔娘等可愛生物,某種程度上還可以理解,但對機器人、史萊姆、蜥蜴人等這些奇形怪狀的東西怎麼萌得起來呢?成迷於這些難以令人產生好感的事物並前仆後繼地掉進坑裡的愛好者們難道都是有著怪異癖好的紳(hen)士(tai)嗎?

不能否認這個世界上存在很多奇葩,七十億人口就有七十億個哈姆雷特(劃掉),就有七十億種喜好。但人外能夠作為一個流傳非常廣泛的萌元素就得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主人士的審美觀,而這便是"萌擬人化"。

從萬物皆可萌,衍生至'人外娘',另類喜好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萌擬人化"就是為人類以外的生物與事物創造出可愛女性角色的形象,經過這種轉變手法的東西則統稱為"人外娘"。普通人可能對一隻史萊姆毫無興趣,但娘化後的史萊姆可能就會讓人產生萌的感覺。

從萬物皆可萌,衍生至'人外娘',另類喜好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人外娘其實有著很深遠的歷史,例如東方民間怪談裡的蛇妖、狐狸精、蜘蛛女郎,以及西方幻想中的鷹身女妖、美杜莎、美人魚等。自古以來的擬人化角色大都是以動物、昆蟲等生物為對象;而隨著時代發展,以艦船、飛機、火車、機器人等為對象的也不在少數。它們都比較容易與人的印象重疊,而在阿宅們的萌世界中,能夠擬人化的對象就不僅僅侷限於這些了。人體內的細胞、無處不在的物理現象、法律條款、國家等,都成為了萌擬人化的對象。

從萬物皆可萌,衍生至'人外娘',另類喜好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在日本文化中,"八百萬神靈"的說法深入人心,指的是在這個世界上萬事萬物都具有著靈魂或自然意志,他們認為"一棵樹和一塊石頭都跟人類一樣具有同樣的生命和靈魂"。於是,在這種框架概念下,萌擬人化也就幾乎百無禁忌。因此也就出現了"萬物皆有靈,萬物可萌化"的現象。

萬事萬物經過萌擬人化的點金之手,都變為了外表或可愛或性感的人外娘,讓人外家族呈幾何倍數擴張。

萌擬人化發展至今,已經趨近成熟,通常是像《艦娘收藏》一樣,把某一類型事物進行擬人化。比如把法律擬人化這樣,把所有的法律擬人化成不同性格的女孩子,又如在"列車擬人化"中,每條列車都具有了可愛女孩子的模樣。

從萬物皆可萌,衍生至'人外娘',另類喜好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被這種將妄想化作現實的趣味所俘獲的住民們完全沉溺其中,在這種氣勢之下,萌擬人化的狂潮漸漸波及到了外面的世界。雖然很多個性古板的人也許無法想象,將賣萌賣到萬事萬物上,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思維慣性。

但有句話說得好:"萌即是正義!"就算不明白其中的邏輯原理,還是能無障礙地享受著萌擬人化所帶來的樂趣。萌的本質是"妄想",這與電影動畫的本質是一脈相承的,因為現實世界裡不存在,於是就在二次元裡尋找。毫無疑問,萌人外的人所追求的,是人類所不具備的東西,被非日常的存在牽引著所有的心神。

從萬物皆可萌,衍生至'人外娘',另類喜好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需要注意的是,人外孃的魅力並不僅僅是那有別於常人的容顏和身姿,在人外對人類傾心的時候,就像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希冀這成為人類,原以人類為食的妖怪壓抑著自己本能的慾望,這些因種族不同生存方式所帶來的情感衝突——我們本來無法體驗的感情,就是人外所特有的魅力。

從萬物皆可萌,衍生至'人外娘',另類喜好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當然,人外所具備的動物皮毛、獸耳、或是機器人那無機質的身體,也同樣發揮這強大的吸引力。

如今,對於人外抱有貪慾的人們仍舊不斷探索著,他們究竟能開發到何種程度,終究是否能超越人類的界限,來到新的世界呢?隨著人外娘在世間的普及,相信也會給人帶來新的價值觀。

從萬物皆可萌,衍生至'人外娘',另類喜好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