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1928年6月4日,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的張作霖,在北伐軍的壓力下從北京撤往瀋陽,途中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4天后,國民革命軍開入北京。

1928年6月28日,南京國民政府改北京為北平,設為特別市,直屬於南京國民政府。從這天到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入侵,北京開始了短暫的北平歲月。

北平一度歸河北管

北平設市的同時,北平特別市政府成立,時年僅29歲的何其鞏為第一任市長。北平市政府辦公地址在中南海西北部。“市政府”這個名詞,第一次進入了北京的歷史。北平特別市政府是近代北京城市行政歷史中,第一個組織完備、管理分工明確、服務市民與城市發展的城市政府。

北平特別市政府的機構在京都市政公所的基礎上進行了重組,成立了土地、社會、財政、教育、公用、衛生等局,全面管理北平的城市公共領域事物。1928年9月,北平特別市政府接管了京都市政公所關於城市建設的相關事務,市工務局成為統轄城市建設和市政管理的機構。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1935年的北平市政府大門,位於中南海中海西牆外。民國後北洋政府國務院進駐,1928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後,北平市政府在此辦公。

在北京改為北平的同時,清代以來的直隸改成了河北省。同年10月,河北省治所從天津遷到了北平。這樣,北平既是南京國民政府直轄的特別市,又是河北省政府所在地“省會”,行政關係有點兒亂。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修訂《市組織法》,該法廢除了“特別市”和“普通市”,一律稱“市”,北平的城市規格再降,成為河北省轄市。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北平市最新詳細全圖。北平文雅社發行(1930年)

不過,北平隸屬河北省的時間並不長。1930年12月,南京國民政府把北平復升為院轄市——歸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河北省治所又遷回了天津。

南京國民政府對北京的城市定位幾經反覆,多少和民國政府對北京的複雜態度有關。

北京有八百多年建都史,元、明、清三代建都於此,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起於南方,北京被視作舊勢力之根基所在,不利於實現共和政體。民國臨時政府定都南京之時,南方的政治勢力不足與北京的袁世凱抗衡,不得不把大總統之位拱手相讓,國都自然也就成了北京。

民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張其昀在《論建都》中評論:孫中山《實業計劃》“於南京都市及港口,反覆縷述,長達千言,至於北京竟無片語道及,抑揚之意昭然可睹。”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北海公園九龍壁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雍和宮香爐的喇嘛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駝隊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天壇皇穹宇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天壇

不是首都的時候,北平仍是華北、東北乃至整個中國北方的國防基地、交通樞紐,她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加凸顯。

張其昀對這段時期北平城市特性有一番不吝讚美的評價:“唯有近千年來的北平故都,宮殿故物完好無恙,都市繁華風流未泯,這豈但是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遺產,也是全人類所可共享的遺產,其重要性可比歐洲的羅馬……北平是東方文化中心,一個藝術中心,一個科學研究的中心。”

最美的北京在老舍先生的文字中,俯仰皆是:“這兒什麼都有,有御河,有故宮的角樓,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鰲玉蝀橋,有團城,有紅牆,有圖書館,有大號的石獅子,多美,多漂亮。”《駱駝祥子》裡這樣寫道。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孔廟牌樓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民國時期北海

即便是南方來北京暫居的郁達夫,也深愛著北平。寫於1934年的《故都的秋》留下了這樣的結尾:“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槍炮聲打破了北平的平靜,故都淪陷。日本侵略者把北平改稱北京,成立了偽北京市政府。

1945年,抗戰勝利,故都還國,仍是北平。

又過四年,故都才真正迎來新生,她成了一個嶄新國家的新的首都。

“大北平”計劃沒搞成

從北平成為特別市起,北平的市轄區域就僅僅是內城、外城及附近郊區,其範圍東至黃莊,西至三家店,北至立水橋,南至西紅門,面積大約七百餘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約佔10%。

這個市域面積就當時的北平城市規模和發展水平來說,其實不算小,但問題來了。很多與城市關係密切的設施,都在北平特別市之外,比如自來水水源地在孫河,發電廠在石景山,交通樞紐在豐臺……原本這些地方屬於大興、宛平等二十縣,隸屬於京兆地方,但隨著北京廢除京兆地方,設特別市,這二十縣一律劃給了河北。這樣一來,北平城市生活的很多方面,都需要與河北省協調,給北平的城市管理和建設帶來很多不便。

因此,北平特別市成立不久,即提出劃定市界,拓展“大北平”。1928年8月,北平特別市政府成立才一個月,就提出“以舊城區域為基礎,西、南、北三郊酌量展拓”的主張,設想將屬於宛平縣的門頭溝、盧溝橋、豐臺,大興縣的南苑、黃村,通縣的馬駒橋,昌平縣的大小湯山等地劃入北平。接到北平特別市的申請報告,南京國民政府內務部派員與北平、河北代表會商,未果。非但如此,兩個月後,河北省治所遷到了北平,北平成了河北省的“省會”。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茶歇時間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安定門大街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永定門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2月,北平市政府舊事重提,將《北平市新市界草案》函送河北省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內務部照例協調兩地會商,結果河北省態度也是一如既往,甚至更堅決:“省市界……仍按現界,無庸另劃”,理由是:“就北平市言,現狀尚難維持,市區各政多有不能逮。……是該市無力建設,徒擁擴大之虛名,而地方分割破碎,將有治絲益棼之實害。”

北平從自身水源、能源、交通、旅遊等方面的實際城市需求,提出了拓展方案;但在河北省看來,北平要“拿走”的是一些重要的發達城鎮。雙方各說各話,根本談不到一塊去。南京國民政府置身中間,並不作左右袒。北平城市發展實際需要的市界拓展計劃,反覆提了多次,談了十餘年,最終也沒能實現。

有意思的是,當時很多北平周邊的居民,對成為“北平人”似乎也不是那麼嚮往。北平市政府接到了不少來自民間的反對意見,《模式口等六村代表李瑞泉等致市政府呈文》就這樣寫道:“為村莊分裂,痛苦難伸,懇請俯順輿情,體恤民艱,迅將割裂區區六半街村莊歸還宛平。”

即便如此,北平特別市政府還是不肯放棄。直到1948年3月印製《北平市四郊地形圖》時,仍把自己擬劃的市界標出。但是直到和平解放,北平的市域還是與1928年設為特別市時一模一樣。

鐵蹄踏破“文化遊覽”夢想

1928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後,北平的人才、資金也迅速南遷,引發了人口減少、經濟萎靡、市井蕭條等問題。但是,眾多高校和文化團體、研究機構的存在,使北平得以繼續維持文化中心的地位,數百年古都留下來的大量名勝古蹟和其他旅遊資源,更讓北平有著發展旅遊業得天獨厚的資源。

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長薛篤弼,在1928年10月就提出把北平建設成為“東方文化遊覽中心”,歷史地理學家張其昀也呼籲:“我們把北平開放為世界的公園,為全世界人士所欣賞讚嘆。”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老北京漫畫地圖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北平旅行指南》出版於1936年,由馬芷庠編著、張恨水審定。這本書不僅詳細講述了北平的文化名勝,還列舉了北平的大餐小吃、機關學校,今天看來仍是不可多得的文獻史料。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白夢璋導遊證上的照片。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當年,許多人力車伕身兼導遊的職責。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兼做導遊的人力車伕總是把洋車擦拭得鋥光瓦亮。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洋車伕在北平第一招待所門前趴活兒。

北平成為特別市後的歷任市長,幾乎都提出過振興北京旅遊業的設想,但迫於時局動盪、經費緊張等原因,大多停滯不前。1933年底,時任北平市長袁良主持制定了自1935年1月至1937年12月的《市政三年建設計劃》,其中核心即為《北平遊覽區建設計劃》,旨在通過修建道路、疏浚河道、修復古建築、改善公共娛樂場所等措施,發展北平的旅遊業。這一時期,城裡的皇家園林已次第開闢成公園,郊區的長城、明陵、湯山溫泉等旅遊資源也漸漸開發出來。為了更好地服務遊客,旅行社這個新興的行業初見端倪。

1935年,北平被國民政府闢為面向海內外開放的旅遊城市,這一短暫時期北平的旅遊業發展得風生水起。北平成了中國首屈一指的旅遊文化名城。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1937年6月29日,暑期西北考察團全體成員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誓師大會。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在誓師大會上,北平市長秦德純舉杯為考察團西征壯行。孫明經先生回憶,他們在宴會上喝的是皇家夏日常喝的荷葉蓮子綠豆小棗湯。僅僅8天以後,秦德純對所率二十九軍下達了回擊進犯日軍的命令。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1937年8月7日,英國《倫敦新聞畫報》(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關於淪陷後的北平城的報導,標題:俯瞰在中國北方戰鬥中被國民政府遺棄的北平。記者在標題中用了“Abandoned”一詞,深切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國民政府不應該在中日衝突中持退讓立場,古老而美麗的北平城不應輕易的拱手讓與日本侵略者。所選配圖也緊扣這一主題,圖為天壇。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俯瞰北海。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俯瞰前門。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駐守北平的二十九軍戰士肩上揹著機槍子彈袋,掛著傳統的中國大刀。刊於1937年8月28日英國《倫敦新聞畫報》。這張生動的臉,就是80年前衝在抗日第一線勇士。

叫“北平”的北京,為何那麼讓人著迷?

駐宛平的中國軍隊緊急奔赴盧溝橋戰場。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侵佔東三省,隨後又佔領熱河,北平實際上被推到了對敵前線,處在日本隨時入侵的危局之下。於是,一批文化界人士和輿論機構,給北平“東方文化遊覽中心”的定位附加了另一層意義,寄希望於“文化城”形象引起世界關注,迫使日軍顧忌世界輿論而放棄進攻北平。一些人甚至提出“北平不設軍事機關”,成為“不設防”的城市。這當然是一廂情願的幻想。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的和平寧靜被徹底打破了。

花 絮

北平市花和市歌

何其鞏上任北平特別市的首任市長時很年輕,才29歲。年富力強的他任職時間卻非常短——從滿腔抱負就任,到心灰意冷稱病辭官,還不到一年,沒有什麼宏圖大志能夠得以實施。不過,這位任期短暫的首任市長,卻給北平留下了一朵花和一支歌。

何其鞏確實是想在北平市長任上有所作為。他曾大刀闊斧地籌劃全面改革,包括提倡國貨、舉辦文化展覽會、興辦北平市民銀行、提出收回租界的議案等。但是,改革難免觸犯舊式官商的利益,報復和抵制時有發生。何其鞏只能乾點“小事兒”,將素來深受北平市民喜愛的菊花確定為北平市花,並命令廣為種植。此舉一出,很快全國各大城市大受啟發,均先後確定了市花。北平以菊花為市花,開風氣之先。

1929年4月,何其鞏又頒發文件,向社會徵集北平市歌。很多人躍躍欲試。北平教育局一位楊姓科長的小詩最終入圍。詩歌全文如下:“北平原是古幽燕,慷慨悲歌自昔傳,人口百餘萬,國都七千年,鐵路交通,暢達北南,文化程度高出一般,好是國都遷去後,革除積習學天然。”

公正地說,這首小詩半文半白,算不上文采飛揚,難稱佳作,但最終獲選,恐怕很大程度上是“革除積習”的表達與何其鞏的願景相一致。

就在這首北平市歌被傳得沸沸揚揚之際,1929年5月8日,主持完市政府市政會議第36次常會後的何其鞏稱病不再上班。這首短命的北平市歌也在時光消逝中被淡忘。

來源:北京日報舊京圖說

圖:”西洋鏡“、秦風老照片館、孫健三、愛歷史等

作者:董少東

編輯黃加佳、高晨晨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