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

大阪府的某高中,有大約70名外國人高中生,他們來自中國、伊朗、俄羅斯、菲律賓、尼泊爾等世界各地,校園內也經常能夠聽到日語以外的語言。隨著日本越來越“國際化”的政策不斷推出,必然會引來更多的外國人,相應地外國人子女也會逐漸增加。在學校看似“融洽”的氛圍之下,卻隱藏著“無法就學”的重大問題,因為很多孩子不會日語,也無法按照日本的“教學體制”入學。孩子在入學前到日本還好,能夠在幼兒園等地方學習日語,為以後打下基礎。據調查,日本現在大約有1萬6000人外國人子女無法確認到就學情況。

特別入學制度

"

大阪府的某高中,有大約70名外國人高中生,他們來自中國、伊朗、俄羅斯、菲律賓、尼泊爾等世界各地,校園內也經常能夠聽到日語以外的語言。隨著日本越來越“國際化”的政策不斷推出,必然會引來更多的外國人,相應地外國人子女也會逐漸增加。在學校看似“融洽”的氛圍之下,卻隱藏著“無法就學”的重大問題,因為很多孩子不會日語,也無法按照日本的“教學體制”入學。孩子在入學前到日本還好,能夠在幼兒園等地方學習日語,為以後打下基礎。據調查,日本現在大約有1萬6000人外國人子女無法確認到就學情況。

特別入學制度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日本人高中入學率基本上接近100%,但是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子女高中入學率只有60%。外國人子女以及中國歸國生(特指的是在中國的殘留日本人)等想要進入日本的高中學習,可以利用兩種制度。

  • 特別入學枠:需要進行面試以及日文等相關的能力檢查;
  • 入試特別措施:參加一般考試,但是可以用較為簡單的題目以及延長考試時間等措施;

通過審查的外國人子女能夠進入到日本高中上學,從而獲得考“大學”的資格。但是這種制度在日本都道府縣以及各個自治體都不相同,有些地方甚至都沒有這種“特別入學”以及“特別措施”。

"

大阪府的某高中,有大約70名外國人高中生,他們來自中國、伊朗、俄羅斯、菲律賓、尼泊爾等世界各地,校園內也經常能夠聽到日語以外的語言。隨著日本越來越“國際化”的政策不斷推出,必然會引來更多的外國人,相應地外國人子女也會逐漸增加。在學校看似“融洽”的氛圍之下,卻隱藏著“無法就學”的重大問題,因為很多孩子不會日語,也無法按照日本的“教學體制”入學。孩子在入學前到日本還好,能夠在幼兒園等地方學習日語,為以後打下基礎。據調查,日本現在大約有1萬6000人外國人子女無法確認到就學情況。

特別入學制度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日本人高中入學率基本上接近100%,但是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子女高中入學率只有60%。外國人子女以及中國歸國生(特指的是在中國的殘留日本人)等想要進入日本的高中學習,可以利用兩種制度。

  • 特別入學枠:需要進行面試以及日文等相關的能力檢查;
  • 入試特別措施:參加一般考試,但是可以用較為簡單的題目以及延長考試時間等措施;

通過審查的外國人子女能夠進入到日本高中上學,從而獲得考“大學”的資格。但是這種制度在日本都道府縣以及各個自治體都不相同,有些地方甚至都沒有這種“特別入學”以及“特別措施”。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上圖羅列了日本各個都道府縣(一部分)的特別入學制度的有無情況,有“○”的縣還是少數,特別是名古屋市,完全就沒有這種制度,真可謂是“上學無門”。另外,對於制度本身的規定,也各不相同,比如在某個地區需要是在日本7年以下的外國籍子女,而另一個地方則是必須3年未滿。

為何需要這種制度?

現在日本全國的中小學以及高中裡面,大約有37000名不懂日語的外國人子女。這些孩子想要能夠達到用日語正常交流的水平,需要1~2年的時間。如果想要達到能夠與日本孩子一樣的日語水平,理解教科書中的含義,大概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中國人子女理解時間較短,因為有一定的漢字基礎,特別是東南亞以及歐洲地區的外國人子女,漢字就是很大的難關)比如中學1年級來到日本的外國人子女,到了三年級的時候,肯定不會達到日本人孩子的日語水平,更別說同臺考試了。無論這個孩子有多麼的優秀,如果不用制度進行區分對待的話,也無法發揮出真正的水平。

"

大阪府的某高中,有大約70名外國人高中生,他們來自中國、伊朗、俄羅斯、菲律賓、尼泊爾等世界各地,校園內也經常能夠聽到日語以外的語言。隨著日本越來越“國際化”的政策不斷推出,必然會引來更多的外國人,相應地外國人子女也會逐漸增加。在學校看似“融洽”的氛圍之下,卻隱藏著“無法就學”的重大問題,因為很多孩子不會日語,也無法按照日本的“教學體制”入學。孩子在入學前到日本還好,能夠在幼兒園等地方學習日語,為以後打下基礎。據調查,日本現在大約有1萬6000人外國人子女無法確認到就學情況。

特別入學制度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日本人高中入學率基本上接近100%,但是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子女高中入學率只有60%。外國人子女以及中國歸國生(特指的是在中國的殘留日本人)等想要進入日本的高中學習,可以利用兩種制度。

  • 特別入學枠:需要進行面試以及日文等相關的能力檢查;
  • 入試特別措施:參加一般考試,但是可以用較為簡單的題目以及延長考試時間等措施;

通過審查的外國人子女能夠進入到日本高中上學,從而獲得考“大學”的資格。但是這種制度在日本都道府縣以及各個自治體都不相同,有些地方甚至都沒有這種“特別入學”以及“特別措施”。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上圖羅列了日本各個都道府縣(一部分)的特別入學制度的有無情況,有“○”的縣還是少數,特別是名古屋市,完全就沒有這種制度,真可謂是“上學無門”。另外,對於制度本身的規定,也各不相同,比如在某個地區需要是在日本7年以下的外國籍子女,而另一個地方則是必須3年未滿。

為何需要這種制度?

現在日本全國的中小學以及高中裡面,大約有37000名不懂日語的外國人子女。這些孩子想要能夠達到用日語正常交流的水平,需要1~2年的時間。如果想要達到能夠與日本孩子一樣的日語水平,理解教科書中的含義,大概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中國人子女理解時間較短,因為有一定的漢字基礎,特別是東南亞以及歐洲地區的外國人子女,漢字就是很大的難關)比如中學1年級來到日本的外國人子女,到了三年級的時候,肯定不會達到日本人孩子的日語水平,更別說同臺考試了。無論這個孩子有多麼的優秀,如果不用制度進行區分對待的話,也無法發揮出真正的水平。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另外,有些想要考取日本高中的孩子,雖然在本國接受了9年義務教育,可是日語水平有限,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習得日語。而日本政府為了接收這些孩子,並且不阻礙他們的升學路徑,才建立了這種“特殊”的制度。但是,如前文所講,這種制度目前還屬於“限定”性的,並非是全日本開展的。所以,如果有想把孩子帶到日本的中國父母,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就學制度,以免耽誤了孩子的就學。

特別入學枠的學生

"

大阪府的某高中,有大約70名外國人高中生,他們來自中國、伊朗、俄羅斯、菲律賓、尼泊爾等世界各地,校園內也經常能夠聽到日語以外的語言。隨著日本越來越“國際化”的政策不斷推出,必然會引來更多的外國人,相應地外國人子女也會逐漸增加。在學校看似“融洽”的氛圍之下,卻隱藏著“無法就學”的重大問題,因為很多孩子不會日語,也無法按照日本的“教學體制”入學。孩子在入學前到日本還好,能夠在幼兒園等地方學習日語,為以後打下基礎。據調查,日本現在大約有1萬6000人外國人子女無法確認到就學情況。

特別入學制度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日本人高中入學率基本上接近100%,但是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子女高中入學率只有60%。外國人子女以及中國歸國生(特指的是在中國的殘留日本人)等想要進入日本的高中學習,可以利用兩種制度。

  • 特別入學枠:需要進行面試以及日文等相關的能力檢查;
  • 入試特別措施:參加一般考試,但是可以用較為簡單的題目以及延長考試時間等措施;

通過審查的外國人子女能夠進入到日本高中上學,從而獲得考“大學”的資格。但是這種制度在日本都道府縣以及各個自治體都不相同,有些地方甚至都沒有這種“特別入學”以及“特別措施”。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上圖羅列了日本各個都道府縣(一部分)的特別入學制度的有無情況,有“○”的縣還是少數,特別是名古屋市,完全就沒有這種制度,真可謂是“上學無門”。另外,對於制度本身的規定,也各不相同,比如在某個地區需要是在日本7年以下的外國籍子女,而另一個地方則是必須3年未滿。

為何需要這種制度?

現在日本全國的中小學以及高中裡面,大約有37000名不懂日語的外國人子女。這些孩子想要能夠達到用日語正常交流的水平,需要1~2年的時間。如果想要達到能夠與日本孩子一樣的日語水平,理解教科書中的含義,大概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中國人子女理解時間較短,因為有一定的漢字基礎,特別是東南亞以及歐洲地區的外國人子女,漢字就是很大的難關)比如中學1年級來到日本的外國人子女,到了三年級的時候,肯定不會達到日本人孩子的日語水平,更別說同臺考試了。無論這個孩子有多麼的優秀,如果不用制度進行區分對待的話,也無法發揮出真正的水平。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另外,有些想要考取日本高中的孩子,雖然在本國接受了9年義務教育,可是日語水平有限,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習得日語。而日本政府為了接收這些孩子,並且不阻礙他們的升學路徑,才建立了這種“特殊”的制度。但是,如前文所講,這種制度目前還屬於“限定”性的,並非是全日本開展的。所以,如果有想把孩子帶到日本的中國父母,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就學制度,以免耽誤了孩子的就學。

特別入學枠的學生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早上8點,可以在大阪“門真なみはや高校”看到許多身穿白襯衫,揹著雙肩包,騎著自行車的外國人學生。大阪的這所公立高中,有特別入學枠制度,考試科目是數學、英語和作文。其中,作文可以選擇母語對應,選擇這種考試的學生稱為“渡日生”。在這所高中,有大約70名外國學生,其中43人是渡日生。針對“渡日生”,這個學校會進行不同授課,在同樣的時間段,用簡單的日語單獨跟“渡日生”上課。

"

大阪府的某高中,有大約70名外國人高中生,他們來自中國、伊朗、俄羅斯、菲律賓、尼泊爾等世界各地,校園內也經常能夠聽到日語以外的語言。隨著日本越來越“國際化”的政策不斷推出,必然會引來更多的外國人,相應地外國人子女也會逐漸增加。在學校看似“融洽”的氛圍之下,卻隱藏著“無法就學”的重大問題,因為很多孩子不會日語,也無法按照日本的“教學體制”入學。孩子在入學前到日本還好,能夠在幼兒園等地方學習日語,為以後打下基礎。據調查,日本現在大約有1萬6000人外國人子女無法確認到就學情況。

特別入學制度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日本人高中入學率基本上接近100%,但是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子女高中入學率只有60%。外國人子女以及中國歸國生(特指的是在中國的殘留日本人)等想要進入日本的高中學習,可以利用兩種制度。

  • 特別入學枠:需要進行面試以及日文等相關的能力檢查;
  • 入試特別措施:參加一般考試,但是可以用較為簡單的題目以及延長考試時間等措施;

通過審查的外國人子女能夠進入到日本高中上學,從而獲得考“大學”的資格。但是這種制度在日本都道府縣以及各個自治體都不相同,有些地方甚至都沒有這種“特別入學”以及“特別措施”。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上圖羅列了日本各個都道府縣(一部分)的特別入學制度的有無情況,有“○”的縣還是少數,特別是名古屋市,完全就沒有這種制度,真可謂是“上學無門”。另外,對於制度本身的規定,也各不相同,比如在某個地區需要是在日本7年以下的外國籍子女,而另一個地方則是必須3年未滿。

為何需要這種制度?

現在日本全國的中小學以及高中裡面,大約有37000名不懂日語的外國人子女。這些孩子想要能夠達到用日語正常交流的水平,需要1~2年的時間。如果想要達到能夠與日本孩子一樣的日語水平,理解教科書中的含義,大概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中國人子女理解時間較短,因為有一定的漢字基礎,特別是東南亞以及歐洲地區的外國人子女,漢字就是很大的難關)比如中學1年級來到日本的外國人子女,到了三年級的時候,肯定不會達到日本人孩子的日語水平,更別說同臺考試了。無論這個孩子有多麼的優秀,如果不用制度進行區分對待的話,也無法發揮出真正的水平。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另外,有些想要考取日本高中的孩子,雖然在本國接受了9年義務教育,可是日語水平有限,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習得日語。而日本政府為了接收這些孩子,並且不阻礙他們的升學路徑,才建立了這種“特殊”的制度。但是,如前文所講,這種制度目前還屬於“限定”性的,並非是全日本開展的。所以,如果有想把孩子帶到日本的中國父母,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就學制度,以免耽誤了孩子的就學。

特別入學枠的學生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早上8點,可以在大阪“門真なみはや高校”看到許多身穿白襯衫,揹著雙肩包,騎著自行車的外國人學生。大阪的這所公立高中,有特別入學枠制度,考試科目是數學、英語和作文。其中,作文可以選擇母語對應,選擇這種考試的學生稱為“渡日生”。在這所高中,有大約70名外國學生,其中43人是渡日生。針對“渡日生”,這個學校會進行不同授課,在同樣的時間段,用簡單的日語單獨跟“渡日生”上課。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大倉安央,今年65歲,是一位從事多年“渡日生”教育的日本人,也是這個學校特別入學制度的奠基人。關於這種制度,大倉安央這樣說到:在1996年的時候,門真高中(門真なみはや高校的前身)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學生--中國殘留日本人的孩子。這個孩子不會說日語,只會講中文。而這個孩子的家長,只會講日語,不會講中文。

在大倉為這個孩子找老師的途中,一位當地的老師這樣說:如果想要留下這個孩子,一定要讓他考入高中,所以無論如何我們要幫他考上日本的高中。日本教育委員會經過多次審議,在2001年的時候確立了“特別入學枠”。當時的門真小區(大阪的一個小區)有很多“中國歸國生”居住,如何保證他們的教育,大倉費盡了心思。

"

大阪府的某高中,有大約70名外國人高中生,他們來自中國、伊朗、俄羅斯、菲律賓、尼泊爾等世界各地,校園內也經常能夠聽到日語以外的語言。隨著日本越來越“國際化”的政策不斷推出,必然會引來更多的外國人,相應地外國人子女也會逐漸增加。在學校看似“融洽”的氛圍之下,卻隱藏著“無法就學”的重大問題,因為很多孩子不會日語,也無法按照日本的“教學體制”入學。孩子在入學前到日本還好,能夠在幼兒園等地方學習日語,為以後打下基礎。據調查,日本現在大約有1萬6000人外國人子女無法確認到就學情況。

特別入學制度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日本人高中入學率基本上接近100%,但是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子女高中入學率只有60%。外國人子女以及中國歸國生(特指的是在中國的殘留日本人)等想要進入日本的高中學習,可以利用兩種制度。

  • 特別入學枠:需要進行面試以及日文等相關的能力檢查;
  • 入試特別措施:參加一般考試,但是可以用較為簡單的題目以及延長考試時間等措施;

通過審查的外國人子女能夠進入到日本高中上學,從而獲得考“大學”的資格。但是這種制度在日本都道府縣以及各個自治體都不相同,有些地方甚至都沒有這種“特別入學”以及“特別措施”。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上圖羅列了日本各個都道府縣(一部分)的特別入學制度的有無情況,有“○”的縣還是少數,特別是名古屋市,完全就沒有這種制度,真可謂是“上學無門”。另外,對於制度本身的規定,也各不相同,比如在某個地區需要是在日本7年以下的外國籍子女,而另一個地方則是必須3年未滿。

為何需要這種制度?

現在日本全國的中小學以及高中裡面,大約有37000名不懂日語的外國人子女。這些孩子想要能夠達到用日語正常交流的水平,需要1~2年的時間。如果想要達到能夠與日本孩子一樣的日語水平,理解教科書中的含義,大概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中國人子女理解時間較短,因為有一定的漢字基礎,特別是東南亞以及歐洲地區的外國人子女,漢字就是很大的難關)比如中學1年級來到日本的外國人子女,到了三年級的時候,肯定不會達到日本人孩子的日語水平,更別說同臺考試了。無論這個孩子有多麼的優秀,如果不用制度進行區分對待的話,也無法發揮出真正的水平。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另外,有些想要考取日本高中的孩子,雖然在本國接受了9年義務教育,可是日語水平有限,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習得日語。而日本政府為了接收這些孩子,並且不阻礙他們的升學路徑,才建立了這種“特殊”的制度。但是,如前文所講,這種制度目前還屬於“限定”性的,並非是全日本開展的。所以,如果有想把孩子帶到日本的中國父母,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就學制度,以免耽誤了孩子的就學。

特別入學枠的學生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早上8點,可以在大阪“門真なみはや高校”看到許多身穿白襯衫,揹著雙肩包,騎著自行車的外國人學生。大阪的這所公立高中,有特別入學枠制度,考試科目是數學、英語和作文。其中,作文可以選擇母語對應,選擇這種考試的學生稱為“渡日生”。在這所高中,有大約70名外國學生,其中43人是渡日生。針對“渡日生”,這個學校會進行不同授課,在同樣的時間段,用簡單的日語單獨跟“渡日生”上課。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大倉安央,今年65歲,是一位從事多年“渡日生”教育的日本人,也是這個學校特別入學制度的奠基人。關於這種制度,大倉安央這樣說到:在1996年的時候,門真高中(門真なみはや高校的前身)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學生--中國殘留日本人的孩子。這個孩子不會說日語,只會講中文。而這個孩子的家長,只會講日語,不會講中文。

在大倉為這個孩子找老師的途中,一位當地的老師這樣說:如果想要留下這個孩子,一定要讓他考入高中,所以無論如何我們要幫他考上日本的高中。日本教育委員會經過多次審議,在2001年的時候確立了“特別入學枠”。當時的門真小區(大阪的一個小區)有很多“中國歸國生”居住,如何保證他們的教育,大倉費盡了心思。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穆罕默德的父親是一位在日本從事“汽車出口”相關的工作,他是長男,想和父親一起工作,補貼家用,但是他是“家族滯在”的簽證,沒有打工的資格。雖然可以由家族簽證變更為“定住者”簽證,但是需要“完成在日本大半的義務教育”。來到日本後的穆罕默德,一直在夜間中學學習,但是由於日語的原因,無法考上高中。

外國人的孩子,不屬於日本的義務教育對象,日本的文科省同樣也沒有完全把握“未就學”外國人子女的數量和實際情況,各個自治體的對應也各式各樣。有些自治體關注到了這個問題,可能就會採取相應的對策。現在日本主要通過民間團體,比如NPO法人來推動外國人子女就學,但是並沒有太多的公立支援,顯得也是“勢單力薄”。

日本不是“家族”一起來的地方

無論是日本人還是外國人,如果沒有“高中文憑”,在日本基本上就宣告“人生苦難”了。在日本有許多外國人學校,從那些外國人學校畢業的人在日本被認為是“初中畢業”。但是這個“文憑”並不是全日本都認。比如日本的巴西學校,東京、神奈川等地會認可這個文憑,可是愛知縣以及靜岡縣等就不認可這個文憑。如果不認可的話,就無法在這些地方考高中。獲得高中考試資格的方式還有一種,那就是參加“夜間中學”,如果能夠從夜間中學畢業,同樣可以獲得高中考試資格。

"

大阪府的某高中,有大約70名外國人高中生,他們來自中國、伊朗、俄羅斯、菲律賓、尼泊爾等世界各地,校園內也經常能夠聽到日語以外的語言。隨著日本越來越“國際化”的政策不斷推出,必然會引來更多的外國人,相應地外國人子女也會逐漸增加。在學校看似“融洽”的氛圍之下,卻隱藏著“無法就學”的重大問題,因為很多孩子不會日語,也無法按照日本的“教學體制”入學。孩子在入學前到日本還好,能夠在幼兒園等地方學習日語,為以後打下基礎。據調查,日本現在大約有1萬6000人外國人子女無法確認到就學情況。

特別入學制度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日本人高中入學率基本上接近100%,但是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子女高中入學率只有60%。外國人子女以及中國歸國生(特指的是在中國的殘留日本人)等想要進入日本的高中學習,可以利用兩種制度。

  • 特別入學枠:需要進行面試以及日文等相關的能力檢查;
  • 入試特別措施:參加一般考試,但是可以用較為簡單的題目以及延長考試時間等措施;

通過審查的外國人子女能夠進入到日本高中上學,從而獲得考“大學”的資格。但是這種制度在日本都道府縣以及各個自治體都不相同,有些地方甚至都沒有這種“特別入學”以及“特別措施”。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上圖羅列了日本各個都道府縣(一部分)的特別入學制度的有無情況,有“○”的縣還是少數,特別是名古屋市,完全就沒有這種制度,真可謂是“上學無門”。另外,對於制度本身的規定,也各不相同,比如在某個地區需要是在日本7年以下的外國籍子女,而另一個地方則是必須3年未滿。

為何需要這種制度?

現在日本全國的中小學以及高中裡面,大約有37000名不懂日語的外國人子女。這些孩子想要能夠達到用日語正常交流的水平,需要1~2年的時間。如果想要達到能夠與日本孩子一樣的日語水平,理解教科書中的含義,大概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中國人子女理解時間較短,因為有一定的漢字基礎,特別是東南亞以及歐洲地區的外國人子女,漢字就是很大的難關)比如中學1年級來到日本的外國人子女,到了三年級的時候,肯定不會達到日本人孩子的日語水平,更別說同臺考試了。無論這個孩子有多麼的優秀,如果不用制度進行區分對待的話,也無法發揮出真正的水平。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另外,有些想要考取日本高中的孩子,雖然在本國接受了9年義務教育,可是日語水平有限,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習得日語。而日本政府為了接收這些孩子,並且不阻礙他們的升學路徑,才建立了這種“特殊”的制度。但是,如前文所講,這種制度目前還屬於“限定”性的,並非是全日本開展的。所以,如果有想把孩子帶到日本的中國父母,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就學制度,以免耽誤了孩子的就學。

特別入學枠的學生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早上8點,可以在大阪“門真なみはや高校”看到許多身穿白襯衫,揹著雙肩包,騎著自行車的外國人學生。大阪的這所公立高中,有特別入學枠制度,考試科目是數學、英語和作文。其中,作文可以選擇母語對應,選擇這種考試的學生稱為“渡日生”。在這所高中,有大約70名外國學生,其中43人是渡日生。針對“渡日生”,這個學校會進行不同授課,在同樣的時間段,用簡單的日語單獨跟“渡日生”上課。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大倉安央,今年65歲,是一位從事多年“渡日生”教育的日本人,也是這個學校特別入學制度的奠基人。關於這種制度,大倉安央這樣說到:在1996年的時候,門真高中(門真なみはや高校的前身)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學生--中國殘留日本人的孩子。這個孩子不會說日語,只會講中文。而這個孩子的家長,只會講日語,不會講中文。

在大倉為這個孩子找老師的途中,一位當地的老師這樣說:如果想要留下這個孩子,一定要讓他考入高中,所以無論如何我們要幫他考上日本的高中。日本教育委員會經過多次審議,在2001年的時候確立了“特別入學枠”。當時的門真小區(大阪的一個小區)有很多“中國歸國生”居住,如何保證他們的教育,大倉費盡了心思。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穆罕默德的父親是一位在日本從事“汽車出口”相關的工作,他是長男,想和父親一起工作,補貼家用,但是他是“家族滯在”的簽證,沒有打工的資格。雖然可以由家族簽證變更為“定住者”簽證,但是需要“完成在日本大半的義務教育”。來到日本後的穆罕默德,一直在夜間中學學習,但是由於日語的原因,無法考上高中。

外國人的孩子,不屬於日本的義務教育對象,日本的文科省同樣也沒有完全把握“未就學”外國人子女的數量和實際情況,各個自治體的對應也各式各樣。有些自治體關注到了這個問題,可能就會採取相應的對策。現在日本主要通過民間團體,比如NPO法人來推動外國人子女就學,但是並沒有太多的公立支援,顯得也是“勢單力薄”。

日本不是“家族”一起來的地方

無論是日本人還是外國人,如果沒有“高中文憑”,在日本基本上就宣告“人生苦難”了。在日本有許多外國人學校,從那些外國人學校畢業的人在日本被認為是“初中畢業”。但是這個“文憑”並不是全日本都認。比如日本的巴西學校,東京、神奈川等地會認可這個文憑,可是愛知縣以及靜岡縣等就不認可這個文憑。如果不認可的話,就無法在這些地方考高中。獲得高中考試資格的方式還有一種,那就是參加“夜間中學”,如果能夠從夜間中學畢業,同樣可以獲得高中考試資格。

日本不是“一家人”去的地方!歐美為何如此評價日本?

日本夜間中學設置區域

但是,很遺憾。夜間中學很少,整個日本只有33所夜間中學,而且集中在東京都、大阪府附近,名古屋等東海地區、北海道、九州地區沒有夜間中學。雖然日本不大,但是外國人子女根據所住的地區,其命運也不相同。因為教育環境各不相同!在工廠打工的外國人父母,其工作和居住地是一體的,無法改變的,其孩子所在地同樣也無法改變。日本雖然擴大了高度人才引進的計劃,也緩和了在留資格的申請規則,但是歐美的人也不願意來到日本,因為日本不是“家族一起來的地方”,最大的原因就是在於“孩子的教育和醫療”。孩子如果不會日語,那就無法升學;看病的時候,大多是日語交流,不帶翻譯甚至都沒有辦法看病!

結束語

日本有很多優點,醫療、環境與服務,但是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缺點”。原本日本社會就帶有“排外”性質,外國人不會日語的情況下,想要融入日本社會還是難於登天的。普通的購物可能會沒有太大的障礙,畢竟你是消費者,日本想要讓你消費,就必須為你準備相應的翻譯。可教育制度卻不同,日本許多教育制度的條款是上個世紀定下的,當時可能並未考慮到太多“外國人”子女的情況。在日本國人的子女同樣面臨這樣的困境,我認識的許多人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將孩子帶來,從小就給他們日語的語言環境。中學到日本的孩子,處境確實非常地“尷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