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洗牌,先倒的可能是經銷商

最近一直在跟相關人員聊車市問題,各大主機廠在寒冬面前已經緊衣縮食,能量儲備不足的情況只能讓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延緩縮小猛獸的來襲,在生存面前車企放棄了利潤,推出了一臺又一臺廉價而且相當低端的車型。

一是為了刺激銷量拉動現金流,二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了給與經銷商信心,在目前賣車還需要經銷商提供力量的汽車市場環境下,一旦根基經銷商動盪頻頻,那麼車企最終的銷量會帶來嚴重的影響。


汽車行業洗牌,先倒的可能是經銷商


除了我們常常看到的銷量數據之外,“庫存預警指數”也是衡量經銷商能否長久運營的重要數據,如果一家品牌經銷商銷量表現堪憂而且經銷商庫存指數長期高於預警線,那麼獨立的經銷商將無法支撐到暴風雨來臨的前夜就垮塌。

意外的是,經銷商指數恰恰已經連續一年出於高位預警線之上,從今年1月份起到11月,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居高不下,即便是常規的金九銀十季依然高達60%左右。

11月份,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高達75%,個別經銷商已經無法支撐下去。


汽車行業洗牌,先倒的可能是經銷商


細分到三大品類產品上去,進口以及豪華車庫存預警指數相對較低,但也達到了66%,合資品牌庫存預警指數達到75%,而國產車庫存預警指數最高,達到77%。

庫存指數越高,經銷商流動現金流越少,經營壓力以及風險壓力越大,經銷商個體內部運營情況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一旦資金、人員、銷量任何一方面出現小規模的變動,將會對經銷商形成摧毀式的打擊。


汽車行業洗牌,先倒的可能是經銷商


其實經銷商壓力大一方面原因與市場有關,另一個重要原因則與車企有關。

部分車企與經銷商制定相關供需合同,經銷商單月從廠家提取多少新車,終端銷量壓力全部釋放給經銷商,不少經銷商提車需要現款,而廠家的還款則需要在數月之後才能返還,造成經銷商現金流無法變現,市場環境走低車輛無法釋放成現金流。

終端大促銷又造成經銷商利潤降低,惡性循環曾經壓死過不少經銷商, 而車企更側重於造車,市場壓力往往要小於經銷商,所以神經末梢感知市場變化壓力遠遠沒有經銷商大。

所以在今年,我們看到了多家品牌經銷商維權事件,除了沃爾沃、路虎、Jeep等品牌之外,多家國產品牌經銷商同樣受到眼中摧殘。


汽車行業洗牌,先倒的可能是經銷商


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長期高危險之上,再加上銷量遠低於預期,導致多家經銷商已經退網洗牌,以法系車尤為明顯,多地標緻、雪鐵龍經銷商已經退出市場,此前的經銷商已經改頭換面,同時國產品牌也是如此,觀致、凱翼、奇瑞、力帆等品牌因為承受市場變動能力差的原因在受到高預警線低銷量衝擊之後,第一個垮臺退出車市。


汽車行業洗牌,先倒的可能是經銷商


其實日常消費者接觸最多的即為經銷商,作為車企最重要的經營店,經銷商的熱情直接關係到車企存亡的命運。

而國內車市與10年前的美國市場極為相似,2008年美國車市突遇寒冬,全美國經銷商數量大幅度降低,國內如今同樣遇到這種問題,很明顯短期內車市疲軟無法得到改善,2019年,經銷商的日子會更加的艱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