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沒有平臺'

滴滴打車 Uber 美團網 市場營銷 風險投資 日本 讀懂財經研究所 2019-08-02
"

程維酷愛戰爭。在滴滴四樓圖書館入口的第一排書架,擺滿了戰爭的書,據說程維最喜歡去那。

原因很簡單,自打創立滴滴,程維幾乎沒有一天不在戰場上。從最早和快的的代理人之戰,到和Uber的網約車終局之戰,再到現在和美團、嘀嗒的局部戰爭。他想要活下去,更想要贏。

和Uber合併完,有人問程維,滴滴的下一個對手是誰。他說沒了。為此,程維還特地把掛在辦公室牆上的字從「日拱一卒」換成了「虛心」。

某種程度上說,程維的判斷是對的。無論是新來的美團,還是原住民曹操專車們,都很難撼動滴滴“一統天下”的大局。

但即使如此,滴滴還是不賺錢。

今年年初,36氪得到的一份滴滴出行內部流傳出來的財務數據顯示,滴滴在2018年的虧損高達109億元。不久前,有消息稱,滴滴計劃將燒錢的自動駕駛業務剝離,或是為上市做打算。

虧錢的,何止滴滴,還有祖師爺Uber。

說到底,網約車不是一個新的生意。打車在滴滴之前就已經存在。滴滴藉助了風險資本和用戶對新生活方式的需求而贏得一席之地。但矛盾是,用戶並不願意為這種新的生活方式支付太多溢價。

為了增長,滴滴承擔了這部分溢價。這也是它為什麼不賺錢的最大原因。除非滴滴最終能夠創造比傳統供給模式更高的生產力,否則可能很難扭轉局面。

當滴滴創造了更高的生產力,將不可避免地會走向自營。從長期看,除順風車外,網約車世界裡沒有平臺。

/ 01 /

為什麼滴滴做到最大還不賺錢?

在很多人眼裡,網約車平臺是一個再好不過的生意。

首先,網約車的網絡效應明顯。車源越多,用戶越多;用戶越多,車源越多。其次,網約車運營模式輕得多,不像外賣,有很高的人力成本。

可這樣一樁美好的生意,偏偏就是不賺錢。截至目前,全球最大兩家網約車平臺滴滴、Uber都在虧損。下面,我們就通過Uber財報來看看,網約車為啥不賺錢?

2018年Uber核心淨營收100億美元,同比增長39%。“核心淨營收”是指扣除給司機的補貼(或稱獎勵、返現)後優步的實際收入。


"

程維酷愛戰爭。在滴滴四樓圖書館入口的第一排書架,擺滿了戰爭的書,據說程維最喜歡去那。

原因很簡單,自打創立滴滴,程維幾乎沒有一天不在戰場上。從最早和快的的代理人之戰,到和Uber的網約車終局之戰,再到現在和美團、嘀嗒的局部戰爭。他想要活下去,更想要贏。

和Uber合併完,有人問程維,滴滴的下一個對手是誰。他說沒了。為此,程維還特地把掛在辦公室牆上的字從「日拱一卒」換成了「虛心」。

某種程度上說,程維的判斷是對的。無論是新來的美團,還是原住民曹操專車們,都很難撼動滴滴“一統天下”的大局。

但即使如此,滴滴還是不賺錢。

今年年初,36氪得到的一份滴滴出行內部流傳出來的財務數據顯示,滴滴在2018年的虧損高達109億元。不久前,有消息稱,滴滴計劃將燒錢的自動駕駛業務剝離,或是為上市做打算。

虧錢的,何止滴滴,還有祖師爺Uber。

說到底,網約車不是一個新的生意。打車在滴滴之前就已經存在。滴滴藉助了風險資本和用戶對新生活方式的需求而贏得一席之地。但矛盾是,用戶並不願意為這種新的生活方式支付太多溢價。

為了增長,滴滴承擔了這部分溢價。這也是它為什麼不賺錢的最大原因。除非滴滴最終能夠創造比傳統供給模式更高的生產力,否則可能很難扭轉局面。

當滴滴創造了更高的生產力,將不可避免地會走向自營。從長期看,除順風車外,網約車世界裡沒有平臺。

/ 01 /

為什麼滴滴做到最大還不賺錢?

在很多人眼裡,網約車平臺是一個再好不過的生意。

首先,網約車的網絡效應明顯。車源越多,用戶越多;用戶越多,車源越多。其次,網約車運營模式輕得多,不像外賣,有很高的人力成本。

可這樣一樁美好的生意,偏偏就是不賺錢。截至目前,全球最大兩家網約車平臺滴滴、Uber都在虧損。下面,我們就通過Uber財報來看看,網約車為啥不賺錢?

2018年Uber核心淨營收100億美元,同比增長39%。“核心淨營收”是指扣除給司機的補貼(或稱獎勵、返現)後優步的實際收入。


網約車沒有平臺


近兩年Uber毛利潤分別為30.19億美元和44.02億美元,毛利率則基本穩定在43%左右。

對大部分公司來說,毛利率穩定是好事,對Uber卻恰恰相反。Uber講的是平臺的故事,盈利的核心邏輯是規模效應。即成本相對固定,交易量提高,帶動毛利率提高。

這也是為什麼拼多多再怎麼虧損,投資人卻從來沒有懷疑過它盈利能力的重要原因。然而,我們沒有在Uber上看到平臺該有的規模效應

究其原因,Uber成本的增長主要來自超額司機激勵。除常規的補貼外,優步另外還向司機支付的數倍於此的“額外激勵”。

去年,超額司機激勵從3.06億美元增長到8.37億美元,增長173.53%,遠遠超過收入增長的39%。


"

程維酷愛戰爭。在滴滴四樓圖書館入口的第一排書架,擺滿了戰爭的書,據說程維最喜歡去那。

原因很簡單,自打創立滴滴,程維幾乎沒有一天不在戰場上。從最早和快的的代理人之戰,到和Uber的網約車終局之戰,再到現在和美團、嘀嗒的局部戰爭。他想要活下去,更想要贏。

和Uber合併完,有人問程維,滴滴的下一個對手是誰。他說沒了。為此,程維還特地把掛在辦公室牆上的字從「日拱一卒」換成了「虛心」。

某種程度上說,程維的判斷是對的。無論是新來的美團,還是原住民曹操專車們,都很難撼動滴滴“一統天下”的大局。

但即使如此,滴滴還是不賺錢。

今年年初,36氪得到的一份滴滴出行內部流傳出來的財務數據顯示,滴滴在2018年的虧損高達109億元。不久前,有消息稱,滴滴計劃將燒錢的自動駕駛業務剝離,或是為上市做打算。

虧錢的,何止滴滴,還有祖師爺Uber。

說到底,網約車不是一個新的生意。打車在滴滴之前就已經存在。滴滴藉助了風險資本和用戶對新生活方式的需求而贏得一席之地。但矛盾是,用戶並不願意為這種新的生活方式支付太多溢價。

為了增長,滴滴承擔了這部分溢價。這也是它為什麼不賺錢的最大原因。除非滴滴最終能夠創造比傳統供給模式更高的生產力,否則可能很難扭轉局面。

當滴滴創造了更高的生產力,將不可避免地會走向自營。從長期看,除順風車外,網約車世界裡沒有平臺。

/ 01 /

為什麼滴滴做到最大還不賺錢?

在很多人眼裡,網約車平臺是一個再好不過的生意。

首先,網約車的網絡效應明顯。車源越多,用戶越多;用戶越多,車源越多。其次,網約車運營模式輕得多,不像外賣,有很高的人力成本。

可這樣一樁美好的生意,偏偏就是不賺錢。截至目前,全球最大兩家網約車平臺滴滴、Uber都在虧損。下面,我們就通過Uber財報來看看,網約車為啥不賺錢?

2018年Uber核心淨營收100億美元,同比增長39%。“核心淨營收”是指扣除給司機的補貼(或稱獎勵、返現)後優步的實際收入。


網約車沒有平臺


近兩年Uber毛利潤分別為30.19億美元和44.02億美元,毛利率則基本穩定在43%左右。

對大部分公司來說,毛利率穩定是好事,對Uber卻恰恰相反。Uber講的是平臺的故事,盈利的核心邏輯是規模效應。即成本相對固定,交易量提高,帶動毛利率提高。

這也是為什麼拼多多再怎麼虧損,投資人卻從來沒有懷疑過它盈利能力的重要原因。然而,我們沒有在Uber上看到平臺該有的規模效應

究其原因,Uber成本的增長主要來自超額司機激勵。除常規的補貼外,優步另外還向司機支付的數倍於此的“額外激勵”。

去年,超額司機激勵從3.06億美元增長到8.37億美元,增長173.53%,遠遠超過收入增長的39%。


網約車沒有平臺


根據優步給出的模型,沒有“額外激勵”時變現率約為20%,即10美元總訂單金額優步拿2美元。“額外激勵”後,變現率為負10%。也就是說,優步為獲得10美元總訂單金額要倒貼1美元!用戶出行次數越多、訂單金額越高,優步倒貼的錢就越多。

超額司機激勵,極大地抑制了平臺規模效應帶來的盈利空間。而40%左右的毛利率,基本只能覆蓋相對固定的運營、行政和折舊費用,研發和營銷投入都是虧出去的。

滴滴的成本結構也大致如此。今年4月22日,滴滴網約車執行總裁陳熙晒出了2018年第四季度滴滴的“賬本”。


"

程維酷愛戰爭。在滴滴四樓圖書館入口的第一排書架,擺滿了戰爭的書,據說程維最喜歡去那。

原因很簡單,自打創立滴滴,程維幾乎沒有一天不在戰場上。從最早和快的的代理人之戰,到和Uber的網約車終局之戰,再到現在和美團、嘀嗒的局部戰爭。他想要活下去,更想要贏。

和Uber合併完,有人問程維,滴滴的下一個對手是誰。他說沒了。為此,程維還特地把掛在辦公室牆上的字從「日拱一卒」換成了「虛心」。

某種程度上說,程維的判斷是對的。無論是新來的美團,還是原住民曹操專車們,都很難撼動滴滴“一統天下”的大局。

但即使如此,滴滴還是不賺錢。

今年年初,36氪得到的一份滴滴出行內部流傳出來的財務數據顯示,滴滴在2018年的虧損高達109億元。不久前,有消息稱,滴滴計劃將燒錢的自動駕駛業務剝離,或是為上市做打算。

虧錢的,何止滴滴,還有祖師爺Uber。

說到底,網約車不是一個新的生意。打車在滴滴之前就已經存在。滴滴藉助了風險資本和用戶對新生活方式的需求而贏得一席之地。但矛盾是,用戶並不願意為這種新的生活方式支付太多溢價。

為了增長,滴滴承擔了這部分溢價。這也是它為什麼不賺錢的最大原因。除非滴滴最終能夠創造比傳統供給模式更高的生產力,否則可能很難扭轉局面。

當滴滴創造了更高的生產力,將不可避免地會走向自營。從長期看,除順風車外,網約車世界裡沒有平臺。

/ 01 /

為什麼滴滴做到最大還不賺錢?

在很多人眼裡,網約車平臺是一個再好不過的生意。

首先,網約車的網絡效應明顯。車源越多,用戶越多;用戶越多,車源越多。其次,網約車運營模式輕得多,不像外賣,有很高的人力成本。

可這樣一樁美好的生意,偏偏就是不賺錢。截至目前,全球最大兩家網約車平臺滴滴、Uber都在虧損。下面,我們就通過Uber財報來看看,網約車為啥不賺錢?

2018年Uber核心淨營收100億美元,同比增長39%。“核心淨營收”是指扣除給司機的補貼(或稱獎勵、返現)後優步的實際收入。


網約車沒有平臺


近兩年Uber毛利潤分別為30.19億美元和44.02億美元,毛利率則基本穩定在43%左右。

對大部分公司來說,毛利率穩定是好事,對Uber卻恰恰相反。Uber講的是平臺的故事,盈利的核心邏輯是規模效應。即成本相對固定,交易量提高,帶動毛利率提高。

這也是為什麼拼多多再怎麼虧損,投資人卻從來沒有懷疑過它盈利能力的重要原因。然而,我們沒有在Uber上看到平臺該有的規模效應

究其原因,Uber成本的增長主要來自超額司機激勵。除常規的補貼外,優步另外還向司機支付的數倍於此的“額外激勵”。

去年,超額司機激勵從3.06億美元增長到8.37億美元,增長173.53%,遠遠超過收入增長的39%。


網約車沒有平臺


根據優步給出的模型,沒有“額外激勵”時變現率約為20%,即10美元總訂單金額優步拿2美元。“額外激勵”後,變現率為負10%。也就是說,優步為獲得10美元總訂單金額要倒貼1美元!用戶出行次數越多、訂單金額越高,優步倒貼的錢就越多。

超額司機激勵,極大地抑制了平臺規模效應帶來的盈利空間。而40%左右的毛利率,基本只能覆蓋相對固定的運營、行政和折舊費用,研發和營銷投入都是虧出去的。

滴滴的成本結構也大致如此。今年4月22日,滴滴網約車執行總裁陳熙晒出了2018年第四季度滴滴的“賬本”。


網約車沒有平臺


根據這份賬本,2018年第四季度,司機獎勵、業務經營成本、納稅、支付手續費等三項,分別佔總流水的7%、10%、4%,其總和為21%。相較之下,抽成則為19%,因此,網約車業務虧損為2%。

同樣,在滴滴接近盈虧平衡的成本結構中,沒有涉及營銷費用和研發投入。從過去兩年Uber數據來看,營銷費用和研發投入每年大概能佔到總訂單金額的10%左右。

而這10%也成了滴滴們無法跨越的距離

/ 02 /

“滴滴模式”的悖論

合併Uber中國一年後,程維接受了《財經》雜誌採訪。

當被問及滴滴創立以來,做了哪些大的創新時,程維的說法很有意思:“九死一生,活下來就是最大的創新。滴滴在產品和企業發展上都無先例可循。”。

在提問者看來,商業模式的創新不算真正的創新。程維顯然不這麼認為。

但商業模式的創新算是真正的創新嗎?要說算,滴滴提升了打車效率。要說不算,滴滴並沒有創造新的需求。而這也是網約車商業模式的一大問題。

打車需求,在滴滴之前就已經存在。無論是滴滴,還是美團,本質都只是靠風險資本和用戶對新生活方式的需求贏得一席之地。但矛盾在於,用戶並不願意僅僅為這種新的生活方式支付溢價

換句話說,過去不打車的人不會因為滴滴的存在而開始打車。在人力成本很高的歐美、日本國家,普通價格下幾乎不可能有隨到隨叫的出租車服務。隨到隨叫的出租車服務,始終應該是一個高價、小眾的市場

但沒有更多用戶打車,GMV和收入的增長從哪來。沒有增長,就沒有高估值,更別談上市了。某種程度上,滴滴通過承擔這部分溢價,來換取訂單量的增長

比如司機跑一單要收15元、用戶只肯付13元,滴滴補貼了2美元。對司機、用戶來講,交易價格都沒有改變,中間的“坑”滴滴填。1單補貼2元,10億單就是20億元。

網約車平臺固然有雙邊網絡效應,但反過來說,兩邊都是上帝,沒有定價權。與微信等社交產品需求端的網絡效應不同,滴滴更偏重於供給端的規模效應。

由於服務差異化不大,打車類軟件的供給端規模效應是有極限閾值的。也就是說,到某個節點後,供給端增長帶來的邊際效應將會遞減

按Lyft的創始人說法,“我們這行是有一定的規模效應存在的,但到了一定的點也就沒用了,一般這個點就是三分鐘的從接單到抵達的時間限制”。

換句話說,只要能在三分鐘內坐上車其他平臺和滴滴的體驗基本沒有差別

這就帶來兩個問題。第一,由於網約車區域性明顯,其他平臺在任何時候都存在單點突破的可能。第二,用戶在不同打車軟件間的遷移成本低,誰便宜就用誰。

所以目前為止,都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在這個市場中形成真正的壟斷。即使滴滴,也在不斷被嘀嗒、首汽等對手挑戰。

從這個角度看,除非滴滴能夠創造比傳統供給模式更高的生產力,否則可能很難現在扭轉虧損的局面。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滴滴、Uber們不惜一切代價重金投入自動駕駛。通過技術創造更先進的生產力,才是滴滴實現盈利的關鍵

滴滴也確實在這麼幹。去年5月,滴滴出行獲得了在美國加州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許可。9月份,滴滴在北京拿到了自動駕駛技術路測的牌照。2019年7月25日,滴滴宣佈與豐田在智能出行領域展開合作,豐田將對滴滴投資6億美元,雙方成立合資公司。

當滴滴有一天能實現自動駕駛時,勢必會走向自營,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車公司。從長期看,除了順風車外,網約車的世界沒有平臺。

然而,在這天還沒到之前,滴滴的網約車戰事就永遠沒有結束。

文/夏益軍

夏益軍:一年財務顧問經驗,三年互聯網研究經驗。重點關注互聯網領域,內容社交流量,電商物流,科技金融,一個都不能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