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於絕大部分賣家都是“煎熬”的,不管是做線上還是線下,沒有哪一年能比之更為艱難,都能感受2018的特殊之處。大環境下“貿易戰”如火如荼,國內電商法、電商稅正式實施,市場多方交火,為難了中小賣家。

以拼多多為代表的社交電商迅速崛起。此前淘寶、天貓、京東、網易考拉等平臺還算處於一個體系下運轉。拼多多、雲集等卻是將重點集火於“社交”。

新零售各方站隊,演變為巨頭爭霸。沃爾瑪、永輝、家樂福等入騰訊陣營,大潤發、三江、新華都、銀泰等入阿里陣營。主流觀點認為:新零售“新”在線上線下結合,大數據、智能物流、人工智能為依託。促進傳統商超轉型的同時,給傳統電商帶來了壓力。

社區團購”悄然井噴,新開賽道巨頭紛紛佈局。18年下半年,S2B2C模式跑到了風口處,融資額高達40億。

跨境電商加速洗牌,競爭持續加劇。國內賣家再度湧入,國際玩家(印度、東南亞)參與市場角逐。

......

互聯網前兩年積累下的矛盾、發展趨勢統統選擇在這一年爆發或高速擴張,用戶則在此時具備了高度選擇權,獲客成本也在不斷加劇。“隔行搶劫”正在不斷上演,你都不清楚你的目標用戶被誰搶走了,國際賣家?線下商超?自媒體人?還是別的渠道?

講這麼多不是為了“唱衰”電商,由18年天貓雙十一就看出國內電商發展趨勢。2018年雙11天貓的銷售額突破了2135億;在24小時內,天貓的物流訂單超過了10億210個品牌成交額過億。這份答卷,足以打疼“唱衰論”者。現如今網購不再僅是年輕人的常態,已經轉變為國人的消費習慣。

根據18年的各項事件,來分析下2019年的電商趨勢淺析:

1、迴歸本質,追逐硬實力

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國家出臺法律,規範行業秩序。對於整個電商行業一定會迎來動盪,或許現階段未曾看見什麼成效,但“電商法”給各位賣家劃出個“度”,令行禁止不可逾越。

常規情況下,中小賣家與頭部賣家競爭中,處於天然劣勢地位,只能主動或被動的選擇一些違規操作來彌補兩者間的差距,而法律的出臺也使得違規操作成本加劇。這些“小道”並不是長久之計,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產品本質,而那些痴迷於劍走偏鋒的賣家,也將逐漸被淘汰。

而隨著產品信息越來越透明,電商平臺增加,用戶在消費的同時考慮的因素越來越多,耐心卻越來越差(產品過多,時間成本),這也致使那些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商家才能脫穎而出。至於什麼是產品核心競爭力,一語“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差不多可以全全囊括。只有那些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才不會被大浪淘去。

2、平臺內容化,打造店鋪風格

這兩年流量紅利消失殆盡,各大平臺相互侵略搶奪流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各個類目競爭十分激烈,推廣費用隨之拔高。這樣的情況下,“平臺內容化”成了平臺角力之地。以淘寶為例,主屏的“淘寶頭條、有好貨、淘寶直播、哇哦視頻、猜你喜歡”、“微淘”、單品頁面的“好物點評”等等紛紛在“內容”上發力,而官方直言將在內容領域加大投入。於平臺內商家而言,不僅要做到維護私域流量池,更是需要在涉足內容,搶奪、開拓公域新流量。

電商內容的升級其實也是基於消費環境的變化以及消費者內心需求變化而變化。消費升級的今天,傳統的電商貨架購物模式,已經不能對用戶的購買行為產生引導,消費者的自主消費意識正在增強,依靠講賣點、講價格、發券等促銷行為,可以讓已經有購物需求的用戶產生購買行為,但是永遠無法讓沒有購物需求的用戶產生出新的購物需求。

那麼什麼是內容?從表現形式上來看有文字、圖片、短視頻、直播為主。內容化已經是每個電商平臺必然的趨勢,絕大數中小賣家選擇性忽視這一類難以短期看到盈利的內容,也將在未來處於劣勢的競爭地位。

店鋪如何做到內容化?簡單來說是給店鋪定位、定風格,然後能夠長期高質量的輸出內容(具體操作當然不是這麼簡單)。做內容是需要長期積累的,給品牌塑造形象風格,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偶然起爆,那叫“網紅產品”,但是通常此類產品火不了太久,又有幾個人能記起三四年前的網紅產品?有趣的產品很多,有趣的靈魂難尋,做內容便是給店鋪灌輸靈魂,不管是幽默搞笑、高冷、誇張等風格,以任何表現形式來表達品牌元素,這期間的具體過程便是內容化。

3、鐵打的電商,流水的形式

傳統電商、社交電商、社區電商、微商、小程序電商等等,這幾年移動互聯網快速普及的同時,也衍生出無數“新生代”電商,新生概念帶來的衝擊便是市場流量被再度瓜分,不管是何種形式,唯有不變的是“電商”。

電商,狹義的來說是指實現整個貿易過程中各階段貿易活動的電子化。再偏頗的來說,便是依託互聯網賣貨、賣服務。廣義來說是指利用網絡實現所有商務活動業務流程的電子化。

和早年互聯網不普及的情況不同,現階段“人、貨、場”的關係變了,互聯網使得過往的認知變得陳舊。以大潤發為例,這個頗具傳奇色彩的臺灣連鎖超市,被阿里200億收購了。創始人言:“幹掉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新零售的出現,使得“人貨物”再度改變。“場:一定和人的軟性需求有關係”——吳秀波。回到現場只有一個理由,用戶需要體驗感,覺得自己還是當代人

至於人和貨,更是老早由“人找貨”到了“貨找人”。同類產品繁多,除極少產品具備不可替代性之外,絕大部分的產品都以被替代 ,此外大數據興起,所有信息數據化、流量化,致使你的貨需要具備能找人的能力,酒香也怕巷子深。

4、穩中求變,擁抱變化

今年年初,拼多多市值險些追上京東,距離國內電商第二交椅僅差兩億美元。由此可見依靠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拼多多不容小覷,其用戶消費能力並不在淘寶、京東直下。此外雲集在18年正式進入電商第一梯隊,其他大大小小的電商平臺也是各有斬獲。

現階段,在產品不變的情況下,互聯網賣貨渠道迅速增加,流量瓜分。大蛋糕被分為了多塊,想要吃的和原來一樣多,那隻好每個小蛋糕都咬上一口,那麼多電商平臺運營成了必然。“穩中求變”,比方淘寶天貓作為大本營,再到用戶所在的平臺再挖掘。前幾年,看不上微信公眾號、微商,現在也只能追悔莫及;看不起網紅帶貨能力,也是同時缺失大批忠實的粉絲。現如今用戶選擇的多樣性,使得他們既是善變的,又是忠誠的。淘寶買家看不起拼多多,京東用戶嫌棄淘寶,消費者們都要著個人色彩主觀判斷,有些甚至是不因產品質量而做出的選擇判斷。

多渠道經營,搶佔多平臺用戶是避無可避的。如今,大多數知名品牌商都開始為客戶創建全渠道體驗,統一的品牌形象將確保消費者獲得統一的體驗,繼而為電商帶來更好的銷售業績。無論客戶身在何處、或是以什麼方式與企業建立聯繫。抖音帶貨,網紅經濟,小紅書種草,今日頭條等等,多渠道經營,到消費者中去,建立隱形紐帶,繼而促進消費行為。商家需要做的是擁抱變化,敢於嘗試。

總結

2019,電商行業必然越加壯大,新零售、跨境電商、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還未全然落地,這些概念仍將推動著巨頭、大資金入場。但是對於中小賣家,越來越多的玩家進入,多渠道多資金的不好把控,也是加大了難度。當看不清前方的時候,試著勤修內功,外練十八般武藝,自是能守得青天見明月。新的一年祝願各位賣家朋友,豬事順利。


PS:有電商運營問題都可以私信諮詢我,私信回覆“電商”,我們一起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