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蘑菇街窘境:電商與流量的護城河迷思


最近輿論都被阿里網易刷屏了,在各種第三方諮詢機構的電商報告中,除了網易阿里,就是京東拼多多唯品會小紅書們。

唯獨看不到蘑菇街,有的話,也是基本都被劃分到了“其他”。

要知道,幾年前的蘑菇街還不是這樣。

巔峰時候,蘑菇街被媒體稱為“電商第四極”,電商還是淘寶直播學習的榜樣,在社交、直播、內容等領域也都走在前列。

然而如今,蘑菇街在微博上各種po著明星美照、發著美妝“祕籍”,底下轉發點贊量也大多不過百。這與一眾美妝搭配博主幾千或幾萬的點贊評論量,也形成鮮明對比。

2019年9月3日,演員熊黛林在微博上寫道,“想知道我在直播分享什麼嗎?記住明天留意蘑菇街哦!”

然而目前,這條微博的狀態是“因用戶舉報,此內容正在審核中”。

縱然在新出的財報上,從基本面看,蘑菇街的營收表現不錯,但蘑菇街長期來一直虧損的事實,以及電商最關鍵的指標——活躍用戶增速放緩,也都成了蘑菇街無法遮掩的“硬傷”。

在後電商時代,對於市佔率僅剩無幾的蘑菇街,市場也是反應冷淡。截至美東時間9月6日收盤,蘑菇街報2.44美元/股,市值僅剩2.61億美元,與剛上市時的25.75億美元的最高市值相比,跌落近九成。

"


蘑菇街窘境:電商與流量的護城河迷思


最近輿論都被阿里網易刷屏了,在各種第三方諮詢機構的電商報告中,除了網易阿里,就是京東拼多多唯品會小紅書們。

唯獨看不到蘑菇街,有的話,也是基本都被劃分到了“其他”。

要知道,幾年前的蘑菇街還不是這樣。

巔峰時候,蘑菇街被媒體稱為“電商第四極”,電商還是淘寶直播學習的榜樣,在社交、直播、內容等領域也都走在前列。

然而如今,蘑菇街在微博上各種po著明星美照、發著美妝“祕籍”,底下轉發點贊量也大多不過百。這與一眾美妝搭配博主幾千或幾萬的點贊評論量,也形成鮮明對比。

2019年9月3日,演員熊黛林在微博上寫道,“想知道我在直播分享什麼嗎?記住明天留意蘑菇街哦!”

然而目前,這條微博的狀態是“因用戶舉報,此內容正在審核中”。

縱然在新出的財報上,從基本面看,蘑菇街的營收表現不錯,但蘑菇街長期來一直虧損的事實,以及電商最關鍵的指標——活躍用戶增速放緩,也都成了蘑菇街無法遮掩的“硬傷”。

在後電商時代,對於市佔率僅剩無幾的蘑菇街,市場也是反應冷淡。截至美東時間9月6日收盤,蘑菇街報2.44美元/股,市值僅剩2.61億美元,與剛上市時的25.75億美元的最高市值相比,跌落近九成。

蘑菇街窘境:電商與流量的護城河迷思

兩次all in的隱憂

蘑菇街曾提出要做“購物出發地”,如今看來,蘑菇街也算是每次都較早涉足一種商業模式:

比小紅書更早做女性購物分享社區,比淘寶直播也更早嘗試直播,同樣,在對手逼迫與風口的外力下,也是經歷了兩次all in,一次是2013年轉型電商,一次則是2016年發力直播。

蘑菇街最初的優勢,便是成熟的社區形態與穩定的自有流量,創始人曾為阿里51號員工,最開始也跟淘寶有一段親密時光,在沒做自營電商之前,一度也為淘寶導去不少流量。

可惜這段時光並不長。2012年蘑菇街引入“優店優品”,兩月內用戶累計8000萬的效果引來淘寶警惕,其次,有數據統計,2012年淘寶有近10%的流量來自以美麗說與蘑菇街為代表的導購社區,馬雲在2013年也提出,“不扶持上流導購網站繼續做大”。

被淘寶封殺以後,也是蘑菇街轉型電商的開始,自建供應鏈、商戶平臺,啟動重模式,後面也與騰訊合作,接入微信支付、上線微信小程序等等。

不過,就像小紅書一樣,蘑菇街在轉型電商以後也面臨共同的問題,需要自己對接商家、建立供應鏈、甚至倉儲等,這些都是重模式,而且建立也都需要時間。

小紅書就因為在做自營電商以後,野心與能力難以在短期匹配,屢被用戶投訴假貨多、退貨慢、售後差等問題。

追逐風口的蘑菇街同樣也不例外,自建電商、啟動直播與短視頻的代價也是現金流的減少,2017年9月30日,蘑菇街經營活動淨現金流變成-1.84億元,到了2018年3月31日,賬上現金還有3.95億元,到了9月30日,則下降到2.49億元。

2018年12月上市也並沒能實現補血,原本預計募資2億美元,最後只募資到6650萬美元,也讓上市之前就在虧損的蘑菇街一路下來走得更加困難。

此外,加上之前的社區積累,轉為電商的蘑菇街也不止一次的提出自己是社交電商,繼續以社區模式留存與發展用戶。

社交電商聽起來很美,通過做社區,靠KOL用內容將用戶吸引過來,再在平臺上實現從首次消費到產生粘性的閉環。但實際上,社交電商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KOL內容質量、用戶範圍侷限,直播交流過於泛泛等。

其次,在各種短視頻、頭部紅人直播爭奪流量的背景下,相比之下,平臺們獲客難、回購率低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主播作為帶動流量的重要推手,蘑菇街反而似乎也在“推開”。不久前,蘑菇街還發出“不與直播構成任何勞務關係”,也被人質疑蘑菇街留住優質主播的能力。

"


蘑菇街窘境:電商與流量的護城河迷思


最近輿論都被阿里網易刷屏了,在各種第三方諮詢機構的電商報告中,除了網易阿里,就是京東拼多多唯品會小紅書們。

唯獨看不到蘑菇街,有的話,也是基本都被劃分到了“其他”。

要知道,幾年前的蘑菇街還不是這樣。

巔峰時候,蘑菇街被媒體稱為“電商第四極”,電商還是淘寶直播學習的榜樣,在社交、直播、內容等領域也都走在前列。

然而如今,蘑菇街在微博上各種po著明星美照、發著美妝“祕籍”,底下轉發點贊量也大多不過百。這與一眾美妝搭配博主幾千或幾萬的點贊評論量,也形成鮮明對比。

2019年9月3日,演員熊黛林在微博上寫道,“想知道我在直播分享什麼嗎?記住明天留意蘑菇街哦!”

然而目前,這條微博的狀態是“因用戶舉報,此內容正在審核中”。

縱然在新出的財報上,從基本面看,蘑菇街的營收表現不錯,但蘑菇街長期來一直虧損的事實,以及電商最關鍵的指標——活躍用戶增速放緩,也都成了蘑菇街無法遮掩的“硬傷”。

在後電商時代,對於市佔率僅剩無幾的蘑菇街,市場也是反應冷淡。截至美東時間9月6日收盤,蘑菇街報2.44美元/股,市值僅剩2.61億美元,與剛上市時的25.75億美元的最高市值相比,跌落近九成。

蘑菇街窘境:電商與流量的護城河迷思

兩次all in的隱憂

蘑菇街曾提出要做“購物出發地”,如今看來,蘑菇街也算是每次都較早涉足一種商業模式:

比小紅書更早做女性購物分享社區,比淘寶直播也更早嘗試直播,同樣,在對手逼迫與風口的外力下,也是經歷了兩次all in,一次是2013年轉型電商,一次則是2016年發力直播。

蘑菇街最初的優勢,便是成熟的社區形態與穩定的自有流量,創始人曾為阿里51號員工,最開始也跟淘寶有一段親密時光,在沒做自營電商之前,一度也為淘寶導去不少流量。

可惜這段時光並不長。2012年蘑菇街引入“優店優品”,兩月內用戶累計8000萬的效果引來淘寶警惕,其次,有數據統計,2012年淘寶有近10%的流量來自以美麗說與蘑菇街為代表的導購社區,馬雲在2013年也提出,“不扶持上流導購網站繼續做大”。

被淘寶封殺以後,也是蘑菇街轉型電商的開始,自建供應鏈、商戶平臺,啟動重模式,後面也與騰訊合作,接入微信支付、上線微信小程序等等。

不過,就像小紅書一樣,蘑菇街在轉型電商以後也面臨共同的問題,需要自己對接商家、建立供應鏈、甚至倉儲等,這些都是重模式,而且建立也都需要時間。

小紅書就因為在做自營電商以後,野心與能力難以在短期匹配,屢被用戶投訴假貨多、退貨慢、售後差等問題。

追逐風口的蘑菇街同樣也不例外,自建電商、啟動直播與短視頻的代價也是現金流的減少,2017年9月30日,蘑菇街經營活動淨現金流變成-1.84億元,到了2018年3月31日,賬上現金還有3.95億元,到了9月30日,則下降到2.49億元。

2018年12月上市也並沒能實現補血,原本預計募資2億美元,最後只募資到6650萬美元,也讓上市之前就在虧損的蘑菇街一路下來走得更加困難。

此外,加上之前的社區積累,轉為電商的蘑菇街也不止一次的提出自己是社交電商,繼續以社區模式留存與發展用戶。

社交電商聽起來很美,通過做社區,靠KOL用內容將用戶吸引過來,再在平臺上實現從首次消費到產生粘性的閉環。但實際上,社交電商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KOL內容質量、用戶範圍侷限,直播交流過於泛泛等。

其次,在各種短視頻、頭部紅人直播爭奪流量的背景下,相比之下,平臺們獲客難、回購率低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主播作為帶動流量的重要推手,蘑菇街反而似乎也在“推開”。不久前,蘑菇街還發出“不與直播構成任何勞務關係”,也被人質疑蘑菇街留住優質主播的能力。

蘑菇街窘境:電商與流量的護城河迷思

當然,蘑菇街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由於只賣女裝且用戶定位明確,蘑菇街也有做更多產品細分的空間,在其APP的搜索可選項中,甚至也為用戶進一步定位到了“紙片人”、“X型身材”、“S型身材”等,每一項對應不同的女性用戶,根據身材、姿態以及對價格的敏感性來匹配用戶喜好,這一點也比類似大賣場的淘寶京東更為細心。

不過同樣,用戶也需要不斷去適應平臺制定的規則。

之前也有人在論壇上質疑,蘑菇街對於女性用戶群體的分類是否有些“物化”,要不說,社交電商的缺點也在這,在共同的平臺空間,大家要遵循同樣的規則,要讓所有人滿意也是相當不易。

增長乏力的流量池

蘑菇街月活增長乏力的原因,也跟缺乏其他新流量點有關。

即使蘑菇街近年來一直嘗試邀請更多明星嘉賓入駐而企圖自救,邀請明星也有熊黛林、劉美含等人,但這種邀請本身並不存在粘性,因為明星大多在直播上“說完即走”,因其而來的粉絲能不能後續留存在平臺上也很難說。

眾所周知,蘑菇街面向學生群體,產品單價也多在120元左右,用戶覆蓋體量並不如小紅書之廣,明星貴婦們的分享,與蘑菇街本身的“低價人群”定位也存在衝突。

定位過於清晰,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而反觀另一邊的小紅書,重金聘請明星成為平臺的常駐人群,定期分享話題,外來流量與原有流量也都比較穩定。

與此同時,由於低價的定位,蘑菇街首頁的短視頻,以及直播板塊也皆顯露出濃濃的“網紅”風格,這種打法實際上也正是立足大眾的淘寶、抖音快手的優勢。


"


蘑菇街窘境:電商與流量的護城河迷思


最近輿論都被阿里網易刷屏了,在各種第三方諮詢機構的電商報告中,除了網易阿里,就是京東拼多多唯品會小紅書們。

唯獨看不到蘑菇街,有的話,也是基本都被劃分到了“其他”。

要知道,幾年前的蘑菇街還不是這樣。

巔峰時候,蘑菇街被媒體稱為“電商第四極”,電商還是淘寶直播學習的榜樣,在社交、直播、內容等領域也都走在前列。

然而如今,蘑菇街在微博上各種po著明星美照、發著美妝“祕籍”,底下轉發點贊量也大多不過百。這與一眾美妝搭配博主幾千或幾萬的點贊評論量,也形成鮮明對比。

2019年9月3日,演員熊黛林在微博上寫道,“想知道我在直播分享什麼嗎?記住明天留意蘑菇街哦!”

然而目前,這條微博的狀態是“因用戶舉報,此內容正在審核中”。

縱然在新出的財報上,從基本面看,蘑菇街的營收表現不錯,但蘑菇街長期來一直虧損的事實,以及電商最關鍵的指標——活躍用戶增速放緩,也都成了蘑菇街無法遮掩的“硬傷”。

在後電商時代,對於市佔率僅剩無幾的蘑菇街,市場也是反應冷淡。截至美東時間9月6日收盤,蘑菇街報2.44美元/股,市值僅剩2.61億美元,與剛上市時的25.75億美元的最高市值相比,跌落近九成。

蘑菇街窘境:電商與流量的護城河迷思

兩次all in的隱憂

蘑菇街曾提出要做“購物出發地”,如今看來,蘑菇街也算是每次都較早涉足一種商業模式:

比小紅書更早做女性購物分享社區,比淘寶直播也更早嘗試直播,同樣,在對手逼迫與風口的外力下,也是經歷了兩次all in,一次是2013年轉型電商,一次則是2016年發力直播。

蘑菇街最初的優勢,便是成熟的社區形態與穩定的自有流量,創始人曾為阿里51號員工,最開始也跟淘寶有一段親密時光,在沒做自營電商之前,一度也為淘寶導去不少流量。

可惜這段時光並不長。2012年蘑菇街引入“優店優品”,兩月內用戶累計8000萬的效果引來淘寶警惕,其次,有數據統計,2012年淘寶有近10%的流量來自以美麗說與蘑菇街為代表的導購社區,馬雲在2013年也提出,“不扶持上流導購網站繼續做大”。

被淘寶封殺以後,也是蘑菇街轉型電商的開始,自建供應鏈、商戶平臺,啟動重模式,後面也與騰訊合作,接入微信支付、上線微信小程序等等。

不過,就像小紅書一樣,蘑菇街在轉型電商以後也面臨共同的問題,需要自己對接商家、建立供應鏈、甚至倉儲等,這些都是重模式,而且建立也都需要時間。

小紅書就因為在做自營電商以後,野心與能力難以在短期匹配,屢被用戶投訴假貨多、退貨慢、售後差等問題。

追逐風口的蘑菇街同樣也不例外,自建電商、啟動直播與短視頻的代價也是現金流的減少,2017年9月30日,蘑菇街經營活動淨現金流變成-1.84億元,到了2018年3月31日,賬上現金還有3.95億元,到了9月30日,則下降到2.49億元。

2018年12月上市也並沒能實現補血,原本預計募資2億美元,最後只募資到6650萬美元,也讓上市之前就在虧損的蘑菇街一路下來走得更加困難。

此外,加上之前的社區積累,轉為電商的蘑菇街也不止一次的提出自己是社交電商,繼續以社區模式留存與發展用戶。

社交電商聽起來很美,通過做社區,靠KOL用內容將用戶吸引過來,再在平臺上實現從首次消費到產生粘性的閉環。但實際上,社交電商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KOL內容質量、用戶範圍侷限,直播交流過於泛泛等。

其次,在各種短視頻、頭部紅人直播爭奪流量的背景下,相比之下,平臺們獲客難、回購率低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主播作為帶動流量的重要推手,蘑菇街反而似乎也在“推開”。不久前,蘑菇街還發出“不與直播構成任何勞務關係”,也被人質疑蘑菇街留住優質主播的能力。

蘑菇街窘境:電商與流量的護城河迷思

當然,蘑菇街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由於只賣女裝且用戶定位明確,蘑菇街也有做更多產品細分的空間,在其APP的搜索可選項中,甚至也為用戶進一步定位到了“紙片人”、“X型身材”、“S型身材”等,每一項對應不同的女性用戶,根據身材、姿態以及對價格的敏感性來匹配用戶喜好,這一點也比類似大賣場的淘寶京東更為細心。

不過同樣,用戶也需要不斷去適應平臺制定的規則。

之前也有人在論壇上質疑,蘑菇街對於女性用戶群體的分類是否有些“物化”,要不說,社交電商的缺點也在這,在共同的平臺空間,大家要遵循同樣的規則,要讓所有人滿意也是相當不易。

增長乏力的流量池

蘑菇街月活增長乏力的原因,也跟缺乏其他新流量點有關。

即使蘑菇街近年來一直嘗試邀請更多明星嘉賓入駐而企圖自救,邀請明星也有熊黛林、劉美含等人,但這種邀請本身並不存在粘性,因為明星大多在直播上“說完即走”,因其而來的粉絲能不能後續留存在平臺上也很難說。

眾所周知,蘑菇街面向學生群體,產品單價也多在120元左右,用戶覆蓋體量並不如小紅書之廣,明星貴婦們的分享,與蘑菇街本身的“低價人群”定位也存在衝突。

定位過於清晰,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而反觀另一邊的小紅書,重金聘請明星成為平臺的常駐人群,定期分享話題,外來流量與原有流量也都比較穩定。

與此同時,由於低價的定位,蘑菇街首頁的短視頻,以及直播板塊也皆顯露出濃濃的“網紅”風格,這種打法實際上也正是立足大眾的淘寶、抖音快手的優勢。


蘑菇街窘境:電商與流量的護城河迷思


粗觀基本上也都是大同小異。實話說,你能分清快手、淘寶直播與蘑菇街的差異嗎?

另一方面,單憑目前平臺上KOL提供的內容也難以實現獲客,直播重視覺,圖文重專業。蘑菇街雖然一直號稱“時尚聚集地”,但在聚焦美妝與服裝搭配的專業度上,難與深耕圖文模式的公眾號博主、小紅書相比。

無論是服裝搭配、還是美妝參考,用戶大多離不開KOL或KOC的建議,從蘑菇街APP的官方頁面來看,大多還是以主播單向輸出為主,用戶也多以諮詢尺寸碼號為主。

某種程度上,也並沒體現出“社交”的真正優勢,如針對服裝設計本身的討論、妝護品牌的心得“乾貨”,至少在筆者體驗蘑菇街的過程中還並未發現。

蘑菇街曾提出其特點就是“展現出逛的優勢”,實際上,逛的本身,更多來自於過去因口碑所積累的用戶粘性。

這也就意味著在一定程度上,吃著“老本”的蘑菇街,始終面臨著用戶外生增長的壓力。

即使電商不一定非要依託社交,但就女裝這一品類來看,無論是高端人群還是下沉市場,社交也是用戶完成購買前的重要助力,活躍用戶才是平臺社交的核心力量。

但最新財報顯示,蘑菇街的用戶在近年來增長疲軟,活躍用戶也在下滑,財報顯示,2018年四季度,蘑菇街活躍買家數量同比僅增長1.8%。2019年活躍用戶3280萬,甚至比2018年末時的3450萬還流失了170萬。

實際上,隨著消費群體的逐漸進化,平臺的細分化定位也顯得至關重要。

比如唯品會主打“大牌平價”、淘寶心選主打“性價比”、考拉主打“海外直選”,反觀蘑菇街,無論是社交電商、商品質量還是達人推薦,也都並未在一眾電商中脫穎而出。

商業如戰場,一向也是攻易、守難。

發展到了信息碎片時代的電商們更是如此,在藍海市場的時候,蘑菇街、小紅書們可以在創立幾個月內實現用戶爆發式增長,利用垂直化優勢躲避淘寶等巨頭的圍攻。

但一旦面對商戶氾濫、營銷同質化嚴重,用戶增長見頂依舊還是蘑菇街們躲不開的噩夢。

但風口追逐久了,正如一位業內人士評價,“人”與“貨”,蘑菇街一個都沒有抓牢。

參考資料:

《蘑菇街“撲街”》,鋅財經

《蘑菇街流血赴美:第一要務是活著》,新財富,2019.1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