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哈薩克斯坦拍攝的上影節參賽片《光影守護者》呈現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前蘇聯士兵在二戰結束後成為電影放映師,在哈薩克斯坦偏僻村落裡巡迴放映各類電影。劇情需要,片中融入了不少經典電影片段,例如卓別林的代表作,以及《哈姆雷特》和《人猿泰山》……該片製作人卡納特·託貝說,“這部影片本身也是向電影致敬之作,穿梭於深山老林裡的電影放映員真實存在,在當地人心目中,他就是英雄!”這部“像小調一樣優美而悲傷”的電影,折射的其實也是在當今時代,電影人、電影節,對於普通人的意義——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雖然謝幕,但是電影節,可以讓整座城“觸電”世界。


上海主場⑤丨電影節,讓整座城“觸電”世界


圖說:《光影守護者》海報 網絡圖

“朋友圈”

上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席、土耳其電影大師努裡·比格·錫蘭日前透露,他30多年前就與賈樟柯在柏林電影節相遇,交流了很多,當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橫跨歐亞大陸的家鄉伊斯坦布爾,錫蘭先是參與了伊斯坦布爾電影節,隨後於1995年以劇情短片《繭》入圍戛納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提名……他認為,電影節為一座城市帶來了多樣性,可以改變觀眾、改變參與者、改變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

金爵獎大贏家伊朗影片《夢之城堡》導演雷薩·米爾卡里米執導的第二部電影《在月光下》獲得了戛納電影節影片人周單元大獎,並在東京電影節獲得最佳導演獎和評委會大獎。他本人已連續4年擔任德黑蘭國際電影節總監。


上海主場⑤丨電影節,讓整座城“觸電”世界


圖說:導演雷薩·米爾卡里米攬獲“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影片”金爵獎盃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今年上影節宣傳片主角王景春,不僅是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獲得者,2015年還因《警察日記》贏得第2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上海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和印度國際電影節,正是亞洲僅有的三個國際A類電影節。多年前,業界就有一句笑話,“如果你參加電影節還帶著名片,說明你剛入行”——電影節對於業內而言,就是一流影人的“朋友圈”,看片、論壇、採訪,那都不過是“老友相遇敘舊聊天”。

“嘉年華”

對於觀眾而言,上影節早就在提前幾周逐步公佈片單的過程中“啟動”了。做功課、查劇情,研究周邊餐飲和交通,早就滲透在生活的碎片化時間裡。雖然明知網絡上能看到正版《海上花》,但是參與搶票、遭遇秒殺的體驗,依然讓影迷心馳神往。


上海主場⑤丨電影節,讓整座城“觸電”世界


圖說:上海影城主會場排片表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男女老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偏好。從前十名被秒殺的片單裡就能看出,聚焦日本動畫片的80後是網絡購票“得先機者”。今年恰逢隸屬於意大利文化遺產與活動部的意大利電影局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合作20週年,今年特設“聚焦意大利”展映單元,有21部意大利電影參與放映。這讓沉醉於經典影片的影迷也歡欣鼓舞。意大利影片《冠軍》的導演李奧納多·迭格斯蒂尼,把自身電影的“友誼”主題“移植”到中意兩國,“通過電影,我相信,兩國觀眾也會在相互學習中也增進彼此瞭解,不斷加深友誼。”

設立在上海影城大堂的電影節主題海報背景,不僅成為視頻採訪區,還成為市民觀眾留影區。在電影播放間隙,大家井然有序得在此拍照合影留念。還有不少觀眾甚至熟悉了從影城穿到隔壁銀星皇冠假日酒店的捷徑,為遇上心儀的電影人而時刻準備著……早上8點,影城周邊的咖啡店就已經開門了,頗有不少掛著證的電影人和等著10點場電影的觀眾,在此相遇,分享咖啡香和法式可頌,耳畔飄來的則是法國香頌。接近子夜,看完晚上20時45分開場影片的那一撥觀眾,則流連於夜宵,希望分享電影觀感……


上海主場⑤丨電影節,讓整座城“觸電”世界


圖說: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一座城的“嘉年華”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電影節的電影從不刪減,視角更寬,看得到世界各個角落。既有《國家美術館》裡的畫展,也有《登月第一人》裡的月球地表,還有《卡薩布蘭卡之父》背後的匈牙利,俄羅斯紀錄片則呈現出《地球兩端》……

哈薩克斯坦電影《光影守護者》製作人卡納特·託貝說:“人是不同的,國家是不同的,語言是不同的。但人心是相通的,感情是相通的,電影是相通的。”(新民晚報記者 朱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