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回暖 銷量前三甲公佈

電動汽車 比亞迪 新能源汽車 能源 北京晨報 2017-04-19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2月回暖

經歷了1月份的市場低迷後,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2月份產銷量一改頹勢,同比和環比均實現大幅增長。不過,由於1月份下滑幅度較大,今年前兩月,新能源汽車產銷總數低於去年同期水平,個別廠商銷量下滑嚴重。

專家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各項政策的落實,以及新能源汽車在規模和技術上的提升,今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增速預計會在40%以上,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80萬輛。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回暖 銷量前三甲公佈

2月份銷量環比增長超過200%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均接近1.8萬輛,銷售同比增長超過30%,純電動汽車的銷售同比更是增長了近50%。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乘聯會)的統計數字則更加樂觀。乘聯會近期發佈的數據顯示,2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1.65萬,環比1月增長202%,同比增速64%。其中,純電動乘用車銷售13311臺,佔比81%,同比增長110%,環比增長284%。

但由於1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嚴重,新能源汽車1至2月的總產銷量,比上年同期都有所下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1-2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銷售總共2.328萬輛,同比下降30.5%。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比上年同期下降超過了20%。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祕書長許豔華表示,1月份我國新能源(11.190, -0.01, -0.09%)汽車的銷售量下滑,以及前兩月的總體數據不樂觀,都在預料之中。隨著補貼退坡等政策的調整,新能源汽車產業也開始進入調整期。

國信證券(14.570, -0.23, -1.55%)則分析稱,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頓的完成,利好將逐步兌現,目前是佈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良機,包括國機汽車(13.940, -0.24, -1.69%)等一大批新的投資者已開始行動。

個別企業產銷量下滑嚴重

從目前一些車企陸續公佈的產銷快報來看,個別企業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今年前兩月的產銷量下滑比較明顯。

江淮汽車(11.740, -0.24, -2.00%)發佈的產銷快報顯示,2月份純電動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414輛與125輛,同比分別下滑69.29%、89.42%。今年前兩月,江淮汽車新能源銷量更是下滑了95.21%。

而受1月份銷量拖累,包括吉利汽車、比亞迪(51.350, -1.10, -2.10%)、北京汽車等企業在內,前兩個月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都並不樂觀。乘聯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此前銷量成績一直很好的比亞迪插電式混動車型秦和唐,1月份只賣出200多輛,同比下跌59.8%和93.1%,而比亞迪純電動汽車型e5 1月份的銷量幾乎為零;長安汽車(15.760, -0.18, -1.13%)的數據顯示,公司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812輛,佔比很小;北京汽車整體保持增長,但其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累計總銷量同比下降41.82%。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相關政策趨於穩定,到目前為止,已有兩批推廣目錄陸續出臺,預計後續目錄的出臺將回歸常態,新能源汽車車型將進一步豐富,有助於新能源車全年銷量的增長,預計三四月份產銷將迎來放量。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從生產端看,大型車企2月產銷量看起來並不算差,但整體情況仍需要觀察。其中一個信號是目前經銷商的庫存連續超過警戒線,這意味著渠道存貨不少。

根據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今年1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1.5%,環比2016年12月份的42.9%大幅攀升,並越過50%的警戒線;2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環比增長5.1%,達到66.6%,庫存預警指數創下近一年新高。

補貼退坡不會影響產業發展

儘管開年不利,但對於2017年的新能源汽車產銷目標,中汽協仍持樂觀態度,預計2017年銷量在70萬至80萬輛。另據華泰證券(17.110, -0.16, -0.93%)分析,伴隨著2月銷量數據明顯好轉,全年實現40%以上銷量規模增長的概率仍然很高,市場可期。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一直是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從2017年開始,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將逐步退坡,到2020年將全部取消補貼。進入後補貼時代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否會出現斷崖式的下滑,成為人們關心的一個問題。

對此,北京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電池成本一直高企,造成新能源汽車成本和整體價格過高。而現在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以及電池產業規模的擴大,電池成本也在不斷下降。

“目前,電池成本下降的速度已經快於政府補貼退坡的速度,所以政府補貼退坡直至全面退出,對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會有太大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屆時將真正實現由市場來調控,單純靠政府補貼是不可持續的。”徐和誼說。

徐和誼表示,近幾年,車用電池成本每年都在以15%到20%的速度在降低。例如,剛開始起步的時候,電池1度電容量的成本是4000多元,到今年已經降到了1500元至2000元之間,而且很快就會降到1000元左右,甚至更低。“到成本達到1000元的時候,新能源汽車就可以不再需要政府的財政補貼,完全實現市場化。”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了2017年3月中國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表明,在補貼收緊的情況下,3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2.75萬輛,環比2月份增長67%,同比增速76%。其中,北汽、比亞迪(51.350, -1.10,-2.10%)、吉利汽車躍居銷量前三甲。

比亞迪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衝擊 賺錢能力減弱

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衝擊 比亞迪(51.350, -1.10, -2.10%)賺錢能力減弱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回暖 銷量前三甲公佈

借新能源政策“東風”的比亞迪(002594.SZ,01211.HK),其業績與新能源汽車政策密不可分。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以及新能源汽車市場調整等因素影響,比亞迪今年第一季度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將承受一定壓力,預計新能源汽車銷量和盈利將有所下滑,這與去年的情況有所不同。

作為新能源龍頭企業,比亞迪去年營業收入首次衝破千億,淨利潤增長近八成。比亞迪3月28日晚對外發布的2016年度財報顯示,該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034.70億元,同比增長29.3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50.52億元,同比增長78.94%。

比亞迪的汽車板塊依然是該企業增長最快的業務。2016年,比亞迪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的收入約570億元,同比上升40.23%;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的收入約390億元,同比上升17.53%;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的收入約73億元,同比上升20.79%。三個業務佔本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5.10%、37.78%和7.10%。

比亞迪方面稱,在各級政府持續的政策支持和行業繼續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比亞迪推進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在新能源車領域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去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大幅增長69.85%至9.6萬輛,銷量蟬連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近8.6萬輛,增速達65.41%;純電動大巴銷量超1萬輛,同比增長120.68%。最終,比亞迪2016年新能源汽車業務整體收入約為346.18億元,同比增長約80.27%,佔比亞迪總收入的比例增至33.46%,成為該企業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比亞迪在2016年交出不錯的成績單,但與2015年相比,該企業去年營業收入與淨利潤的增速已有所放緩。2015年,比亞迪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為800.09億元,同比增長37.48%,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8.23億元,同比增幅高達551.28%。在新能源汽車大環境波動的情況下,經過多方面努力的比亞迪依然難以獨善其身。

2016年,中國新能源(11.190, -0.01, -0.09%)汽車產業經歷了政策退坡、騙補被查等一系列風波,新能源車市增速明顯放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50.7萬輛,同比增速為53%,而201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33.11萬輛,同比增長卻高達3.4倍。今年以來,由於新能源汽車大幅退坡以及新能源推廣目錄重新調整等,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更是不盡人意,在1月甚至出現斷崖式暴跌,並拖累今年1~2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被美國反超,暫時丟掉連續蟬聯兩年的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車市的頭銜。而比亞迪目前也暫時失去全球新能源車企銷量冠軍的寶座。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日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談到,中國新能源車處於低谷只是暫時的,將會逐漸步入正軌,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75萬輛。

看好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的重點方向,眾多車企紛紛加快在這領域的佈局。而作為這一領域的龍頭企業,比亞迪也正在加緊採取多種措施守擂,並優化業務結構及資本結構。比亞迪去年與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鹽湖鋰資源開發合作框架協議》,在青海設立合資公司從事鹽湖鋰資源的開發、加工與銷售,通過合作實現了在新能源汽車上游核心資源領域的戰略佈局,完善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未來充足的鋰資源供應和原材料成本控制提供了堅實保障。還有,比亞迪去年募資144.73億元,用於鐵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擴產、新能源汽車研發項目等,並引入了國投先進製造產業投資基金及三星集團的投資。比亞迪內部人士日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曾談到,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變動影響,新能源汽車行業短期會有所調整,而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和盈利在今年初出現暫時下滑,但從長遠來看,他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依然充滿信心。

就在上個月,比亞迪在推出唐100、秦100兩款新能源汽車的同時,還發布了“電動.未來”計劃,並首次與13家企業跨界合作,欲通過優勢資源的整合加速搶奪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蛋糕。在海外市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也依然佔據優勢,目前已在美國、日本、英國、巴西、荷蘭、澳大利亞等全球逾5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0個城市成功運營,實現了公交電動化全球六大洲的佈局。比亞迪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已在海外設有三大中心,進一步加速撬動國際新能源汽車市場。此外,比亞迪還在推動軌道交通這一新興產業,欲通過比亞迪戰略性產品雲軌為該企業的長期成長開闢了一片新藍海。

不過,泰博英思(北京)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汽車行業總監孫木子29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風起雲湧,競爭對手快速增多,比亞迪尚需要提升汽車核心產品競爭力。“比亞迪一直在財務核算上表現不錯,當一汽、北汽等這些國有企業在自主板塊普遍處於虧損的情況下,作為民營企業的比亞迪卻在最近幾年皆有不錯的盈利表現,這除了藉助新能源汽車補貼等政策東風之外,與自身嚴格的財務把關也有關係,但這同時也存在不足,在汽車研發等方面投入還是相對有限,在汽車產品品質方面的進步不如長城、長安、吉利等自主品牌快。比亞迪汽車產品品牌未來溢價能力也受到制約。”孫木子如此認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