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到了20歲,卻發現這並不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年紀”'

大學 高考 英語 心理學 文學 餘音東上 2019-08-28
"
"
“我終於到了20歲,卻發現這並不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年紀”

“你說我20歲怎麼過成這個樣子呢?我感覺我是一個假的女大學生……”朋友給我打電話,說起了對現狀的不滿。

01

小時候的她,覺得20歲是一個特別惹人羨慕的年紀,可以穿著美美的仙女裙,擁有一段甜蜜的愛情,放假的時候呢就和室友到處遊山玩水,努努力就可以考到不錯的專業成績……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自在而逍遙,青春而張揚。

但是,一轉眼到了20歲,她卻發現那一切都是幻想。穿著依然跟普通的高中生並無二致,沒有遇見一段兩情相悅的愛情,放假了因為資金不足或者不想動而宅在寢室刷劇,剛想學習卻總忍不住打開手機……

20歲的年齡,對什麼都不鹹不淡,被時光推著往前走,被動而平淡。

當她終於意識到了這一切時,終於忍不住在電話裡嚎啕大哭:“太失敗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的焦慮和無力。

我自己的20歲,也不盡如人意,浪費了太多機會,蹉跎了太多光陰,也沒有活出自己年少時的期待。

本以為大學是一展身手的天堂,卻依然囿於自己的小小世界。是不是這就是長大的模樣?

02

為什麼,大學的我們沒有成為自己小時候期待的樣子?

想一想,首先是因為應試教育下帶來的錯誤認知和目標缺失。

初高中時,常常聽到老師說:“現在吃點苦,考上大學就輕鬆了!”

"
“我終於到了20歲,卻發現這並不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年紀”

“你說我20歲怎麼過成這個樣子呢?我感覺我是一個假的女大學生……”朋友給我打電話,說起了對現狀的不滿。

01

小時候的她,覺得20歲是一個特別惹人羨慕的年紀,可以穿著美美的仙女裙,擁有一段甜蜜的愛情,放假的時候呢就和室友到處遊山玩水,努努力就可以考到不錯的專業成績……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自在而逍遙,青春而張揚。

但是,一轉眼到了20歲,她卻發現那一切都是幻想。穿著依然跟普通的高中生並無二致,沒有遇見一段兩情相悅的愛情,放假了因為資金不足或者不想動而宅在寢室刷劇,剛想學習卻總忍不住打開手機……

20歲的年齡,對什麼都不鹹不淡,被時光推著往前走,被動而平淡。

當她終於意識到了這一切時,終於忍不住在電話裡嚎啕大哭:“太失敗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的焦慮和無力。

我自己的20歲,也不盡如人意,浪費了太多機會,蹉跎了太多光陰,也沒有活出自己年少時的期待。

本以為大學是一展身手的天堂,卻依然囿於自己的小小世界。是不是這就是長大的模樣?

02

為什麼,大學的我們沒有成為自己小時候期待的樣子?

想一想,首先是因為應試教育下帶來的錯誤認知和目標缺失。

初高中時,常常聽到老師說:“現在吃點苦,考上大學就輕鬆了!”

“我終於到了20歲,卻發現這並不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年紀”

人生其實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可惜太多人都把它看成短跑,費盡所有心力讓自己在前一千米領先於人,卻沒有料想到這短暫的勝利卻可能讓自己後勁不足。

為了上個好大學,在高考前馬不停蹄地奔跑,換來的一個結果便是,上了大學後開始舒舒服服地等著畢業:上課想逃就逃,考試臨時抱佛腳。因為覺得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高考,高考結束學習便不再重要。

於是,中西方大學生便有了巨大差距:中國大學生最放鬆的四年,恰恰是美國大學生最勤奮的四年,是他們積蓄人生能量的黃金四年。前期“用力”過猛,到了真正需要努力的時候,卻無力再跑,叫嚷著要休息。這是應試教育帶來的錯誤認知。

而由其帶來的目標缺失也讓大學生特別痛苦。沒有人想成為一條鹹魚,人都有夢想追,但是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我們把太多時間放在學業上,書本知識上,卻忽略了自我認知。

我身邊的許多人都是很迷茫的,他們不一個自己從何而來,要到哪裡去,以後從事什麼職業,有些甚至連自己的興趣都不清楚。因為迷茫,沒有目標,許多人也就那麼混過去了,等到臨近畢業才後悔不已。

昨天聽大四的學姐說自己這個學期只有5周的課,加起來只有7節,當時就驚了,大學看起來有4年長度,大四就這麼過?

這讓我發現,其實大學並沒有四年,只有兩年而已。第一年是所謂的大一大二,我們要麼奮力嘗試要麼蹉跎光陰,第二年就到了大三大四,一旦到了大三,原先還能混日子的人便開始一波一波地清醒,接軌社會的壓力讓他們要麼選擇專注學習,要麼不斷在社會摸爬滾打積累經驗。

其次,是因為大部分的人日子尚能過下去。說大學生窮,但是大部分也沒窮到哪裡去,有衣穿有飯吃就夠了,對於美和自由的需求可以退居二線。

反觀那些真的貧窮的大學生,由於生存的壓力,哪一個沒有在拼盡全力生活呢?那些依靠生源貸款上大學的人,不僅努力學習去拿獎學金,空閒時間也是大部分花在兼職上。

沒有壓力逼著,大部分人就活成了沙丁魚的模樣,現世安穩,卻沒有未來。

"
“我終於到了20歲,卻發現這並不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年紀”

“你說我20歲怎麼過成這個樣子呢?我感覺我是一個假的女大學生……”朋友給我打電話,說起了對現狀的不滿。

01

小時候的她,覺得20歲是一個特別惹人羨慕的年紀,可以穿著美美的仙女裙,擁有一段甜蜜的愛情,放假的時候呢就和室友到處遊山玩水,努努力就可以考到不錯的專業成績……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自在而逍遙,青春而張揚。

但是,一轉眼到了20歲,她卻發現那一切都是幻想。穿著依然跟普通的高中生並無二致,沒有遇見一段兩情相悅的愛情,放假了因為資金不足或者不想動而宅在寢室刷劇,剛想學習卻總忍不住打開手機……

20歲的年齡,對什麼都不鹹不淡,被時光推著往前走,被動而平淡。

當她終於意識到了這一切時,終於忍不住在電話裡嚎啕大哭:“太失敗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的焦慮和無力。

我自己的20歲,也不盡如人意,浪費了太多機會,蹉跎了太多光陰,也沒有活出自己年少時的期待。

本以為大學是一展身手的天堂,卻依然囿於自己的小小世界。是不是這就是長大的模樣?

02

為什麼,大學的我們沒有成為自己小時候期待的樣子?

想一想,首先是因為應試教育下帶來的錯誤認知和目標缺失。

初高中時,常常聽到老師說:“現在吃點苦,考上大學就輕鬆了!”

“我終於到了20歲,卻發現這並不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年紀”

人生其實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可惜太多人都把它看成短跑,費盡所有心力讓自己在前一千米領先於人,卻沒有料想到這短暫的勝利卻可能讓自己後勁不足。

為了上個好大學,在高考前馬不停蹄地奔跑,換來的一個結果便是,上了大學後開始舒舒服服地等著畢業:上課想逃就逃,考試臨時抱佛腳。因為覺得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高考,高考結束學習便不再重要。

於是,中西方大學生便有了巨大差距:中國大學生最放鬆的四年,恰恰是美國大學生最勤奮的四年,是他們積蓄人生能量的黃金四年。前期“用力”過猛,到了真正需要努力的時候,卻無力再跑,叫嚷著要休息。這是應試教育帶來的錯誤認知。

而由其帶來的目標缺失也讓大學生特別痛苦。沒有人想成為一條鹹魚,人都有夢想追,但是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我們把太多時間放在學業上,書本知識上,卻忽略了自我認知。

我身邊的許多人都是很迷茫的,他們不一個自己從何而來,要到哪裡去,以後從事什麼職業,有些甚至連自己的興趣都不清楚。因為迷茫,沒有目標,許多人也就那麼混過去了,等到臨近畢業才後悔不已。

昨天聽大四的學姐說自己這個學期只有5周的課,加起來只有7節,當時就驚了,大學看起來有4年長度,大四就這麼過?

這讓我發現,其實大學並沒有四年,只有兩年而已。第一年是所謂的大一大二,我們要麼奮力嘗試要麼蹉跎光陰,第二年就到了大三大四,一旦到了大三,原先還能混日子的人便開始一波一波地清醒,接軌社會的壓力讓他們要麼選擇專注學習,要麼不斷在社會摸爬滾打積累經驗。

其次,是因為大部分的人日子尚能過下去。說大學生窮,但是大部分也沒窮到哪裡去,有衣穿有飯吃就夠了,對於美和自由的需求可以退居二線。

反觀那些真的貧窮的大學生,由於生存的壓力,哪一個沒有在拼盡全力生活呢?那些依靠生源貸款上大學的人,不僅努力學習去拿獎學金,空閒時間也是大部分花在兼職上。

沒有壓力逼著,大部分人就活成了沙丁魚的模樣,現世安穩,卻沒有未來。

“我終於到了20歲,卻發現這並不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年紀”

03

知道了原因後,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遺憾呢?“居安思危,提早佈局”是最關鍵的。

①糾正錯誤認知。大學的我們,都已經是成年人了,跳出老師們善意的謊言吧。為生活奮鬥的義務不應該侷限於身份,不是因為高中吃過學習的苦到了大學就該享樂。成年人的生活,早就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想要的生活負責。

②加減法結合。既然以前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上了大學,在大一大二擁有大把自由時間的時候,就該努力去做加法,多嘗試,多尋找自己的興趣。到了大三,便開始做減法,專注於做好一件事情,致力於一個方向,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③保護好自己的注意力。如前人所說,“不讀洛陽紙貴之書,不赴爭相參觀之地,不信喧囂一時之論”,保持好自己的定力很重要。

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時代,如果沒點控制力的話,會不時地被各種APP的通知推送所打擾。這個時候可以學學李笑來老師,把所有的應用通知和提醒都關掉,等忙完學習之後,統一檢查並回復,這樣便不容易導致注意力分散,想學習時還不停刷手機。

④迷茫時也要做好手頭上的事。即便迷茫是大學生的通病,它也不應該成為懶惰的藉口。不知道做什麼才對,那就做好手頭事吧。拿個人經歷來說,我學的英語專業,但之前老是想換方向,文學、法學、心理學都想過,迷茫著,尋找著,一直沒有認真學習自己的專業。

等到兩年後,才發現自己最適合最擅長的就是英語,決定深耕。如果當時即便迷茫也好好去學,可能早就不迷茫了,現在狀態也會改善許多。

所以,無論是清醒時,還是迷茫時,行動力都非常重要,不知道去做什麼,那就把手頭的事做到極致吧,對錯如何,答案會隨時間累積而來。

"
“我終於到了20歲,卻發現這並不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年紀”

“你說我20歲怎麼過成這個樣子呢?我感覺我是一個假的女大學生……”朋友給我打電話,說起了對現狀的不滿。

01

小時候的她,覺得20歲是一個特別惹人羨慕的年紀,可以穿著美美的仙女裙,擁有一段甜蜜的愛情,放假的時候呢就和室友到處遊山玩水,努努力就可以考到不錯的專業成績……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自在而逍遙,青春而張揚。

但是,一轉眼到了20歲,她卻發現那一切都是幻想。穿著依然跟普通的高中生並無二致,沒有遇見一段兩情相悅的愛情,放假了因為資金不足或者不想動而宅在寢室刷劇,剛想學習卻總忍不住打開手機……

20歲的年齡,對什麼都不鹹不淡,被時光推著往前走,被動而平淡。

當她終於意識到了這一切時,終於忍不住在電話裡嚎啕大哭:“太失敗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的焦慮和無力。

我自己的20歲,也不盡如人意,浪費了太多機會,蹉跎了太多光陰,也沒有活出自己年少時的期待。

本以為大學是一展身手的天堂,卻依然囿於自己的小小世界。是不是這就是長大的模樣?

02

為什麼,大學的我們沒有成為自己小時候期待的樣子?

想一想,首先是因為應試教育下帶來的錯誤認知和目標缺失。

初高中時,常常聽到老師說:“現在吃點苦,考上大學就輕鬆了!”

“我終於到了20歲,卻發現這並不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年紀”

人生其實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可惜太多人都把它看成短跑,費盡所有心力讓自己在前一千米領先於人,卻沒有料想到這短暫的勝利卻可能讓自己後勁不足。

為了上個好大學,在高考前馬不停蹄地奔跑,換來的一個結果便是,上了大學後開始舒舒服服地等著畢業:上課想逃就逃,考試臨時抱佛腳。因為覺得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高考,高考結束學習便不再重要。

於是,中西方大學生便有了巨大差距:中國大學生最放鬆的四年,恰恰是美國大學生最勤奮的四年,是他們積蓄人生能量的黃金四年。前期“用力”過猛,到了真正需要努力的時候,卻無力再跑,叫嚷著要休息。這是應試教育帶來的錯誤認知。

而由其帶來的目標缺失也讓大學生特別痛苦。沒有人想成為一條鹹魚,人都有夢想追,但是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我們把太多時間放在學業上,書本知識上,卻忽略了自我認知。

我身邊的許多人都是很迷茫的,他們不一個自己從何而來,要到哪裡去,以後從事什麼職業,有些甚至連自己的興趣都不清楚。因為迷茫,沒有目標,許多人也就那麼混過去了,等到臨近畢業才後悔不已。

昨天聽大四的學姐說自己這個學期只有5周的課,加起來只有7節,當時就驚了,大學看起來有4年長度,大四就這麼過?

這讓我發現,其實大學並沒有四年,只有兩年而已。第一年是所謂的大一大二,我們要麼奮力嘗試要麼蹉跎光陰,第二年就到了大三大四,一旦到了大三,原先還能混日子的人便開始一波一波地清醒,接軌社會的壓力讓他們要麼選擇專注學習,要麼不斷在社會摸爬滾打積累經驗。

其次,是因為大部分的人日子尚能過下去。說大學生窮,但是大部分也沒窮到哪裡去,有衣穿有飯吃就夠了,對於美和自由的需求可以退居二線。

反觀那些真的貧窮的大學生,由於生存的壓力,哪一個沒有在拼盡全力生活呢?那些依靠生源貸款上大學的人,不僅努力學習去拿獎學金,空閒時間也是大部分花在兼職上。

沒有壓力逼著,大部分人就活成了沙丁魚的模樣,現世安穩,卻沒有未來。

“我終於到了20歲,卻發現這並不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年紀”

03

知道了原因後,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遺憾呢?“居安思危,提早佈局”是最關鍵的。

①糾正錯誤認知。大學的我們,都已經是成年人了,跳出老師們善意的謊言吧。為生活奮鬥的義務不應該侷限於身份,不是因為高中吃過學習的苦到了大學就該享樂。成年人的生活,早就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想要的生活負責。

②加減法結合。既然以前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上了大學,在大一大二擁有大把自由時間的時候,就該努力去做加法,多嘗試,多尋找自己的興趣。到了大三,便開始做減法,專注於做好一件事情,致力於一個方向,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③保護好自己的注意力。如前人所說,“不讀洛陽紙貴之書,不赴爭相參觀之地,不信喧囂一時之論”,保持好自己的定力很重要。

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時代,如果沒點控制力的話,會不時地被各種APP的通知推送所打擾。這個時候可以學學李笑來老師,把所有的應用通知和提醒都關掉,等忙完學習之後,統一檢查並回復,這樣便不容易導致注意力分散,想學習時還不停刷手機。

④迷茫時也要做好手頭上的事。即便迷茫是大學生的通病,它也不應該成為懶惰的藉口。不知道做什麼才對,那就做好手頭事吧。拿個人經歷來說,我學的英語專業,但之前老是想換方向,文學、法學、心理學都想過,迷茫著,尋找著,一直沒有認真學習自己的專業。

等到兩年後,才發現自己最適合最擅長的就是英語,決定深耕。如果當時即便迷茫也好好去學,可能早就不迷茫了,現在狀態也會改善許多。

所以,無論是清醒時,還是迷茫時,行動力都非常重要,不知道去做什麼,那就把手頭的事做到極致吧,對錯如何,答案會隨時間累積而來。

“我終於到了20歲,卻發現這並不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年紀”

20歲的我們,如果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其實是咎由自取。成年人,最該做的事就是為自己負責。生活是隨時隨地可以開始的,一年8760小時,便有8760個改變的機會。

20歲的我們,尚有時間,還有希望,那就,大步向前。無論在哪個年紀,只有努力向前,才有可能活出讓人羨慕的模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