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

常常進入我夢裡的沙坪壩正街

文丨閒雲野鶴


01

我祖籍浙江,但我(始終認為我是重慶沙坪壩人,因為我這輩子的前二十多年都在這裡度過,實在是熱土難忘。

沙坪壩大家應該不陌生,直轄市大重慶的重要行政區。關於沙坪壩這個名稱的由來,說法很多,有說因為沙坪壩相對平坦的,有說因為這地方多風沙的,還有更玄的甚至有說這地方自西周就叫這個名,隸屬古代巴國已有三千餘年了。

其實,這個不重要,沒有必要一定要去考證個水清石頭現。重要的是自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大量學校、工廠為避戰禍紛紛遷入這個臨江(嘉陵江)靠山(歌樂山)風水甚好的地方。從此,沙坪壩名聲遠播。

"

常常進入我夢裡的沙坪壩正街

文丨閒雲野鶴


01

我祖籍浙江,但我(始終認為我是重慶沙坪壩人,因為我這輩子的前二十多年都在這裡度過,實在是熱土難忘。

沙坪壩大家應該不陌生,直轄市大重慶的重要行政區。關於沙坪壩這個名稱的由來,說法很多,有說因為沙坪壩相對平坦的,有說因為這地方多風沙的,還有更玄的甚至有說這地方自西周就叫這個名,隸屬古代巴國已有三千餘年了。

其實,這個不重要,沒有必要一定要去考證個水清石頭現。重要的是自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大量學校、工廠為避戰禍紛紛遷入這個臨江(嘉陵江)靠山(歌樂山)風水甚好的地方。從此,沙坪壩名聲遠播。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建國後,沙坪壩區更是學氣甚濃,成為重慶毫無爭議的文化區。

首先是大學雲集,有重大、重建(現已併入重大)、西政、重師、川外、四醫大、重醫,後工,散落在其他區的大學如西師西農交院等,只有寥寥三四所。

中學也毫不含糊,令無數家長垂涎的三中(南開),重中之重的一中、八中,曾進入全國中學生足球賽前六的七中,都是大名鼎鼎。所以,沙區人都以文化二字為榮,就像我們當年,上衣兜不插兩支鋼筆都覺得對不起這倆字。

沙坪壩區幅員廣闊,北邊靠嘉陵江就不說了(江對岸是江北區),東至化龍橋、大坪(現在好像已劃歸市中區了),西北至井口,南至中樑山,西南至歌樂山。但是這是行政區劃的概括,沙坪壩區的得名,蓋因一條長不過兩三公里毫不起眼的小街,它叫沙坪壩正街。

02

記不清是1957年還是58年,我還穿著開襠褲,父親調動工作到重慶建工學院,我家舉家由楊家坪遷往沙坪壩正街,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北上成都求學並定居於此。

以前忙於工作與生活,都忘了自己是沙坪壩正街的小崽兒。退休後,那條狹窄泥濘的小街竟時時伸進腦際,讓人思戀並生出強烈的想和人敘說一下記憶中的這條小街的願望。

建院大門往西北方向下行,是勞動路,再往下跨過一條注入嘉陵江的小河溝,就是現在聞名遐邇的磁器口。沙坪壩正街基本上起於建院大門,往東至雙巷子,即三角碑,現在的三峽廣場。全長沒準確丈量過,估計最多三公里左右。

"

常常進入我夢裡的沙坪壩正街

文丨閒雲野鶴


01

我祖籍浙江,但我(始終認為我是重慶沙坪壩人,因為我這輩子的前二十多年都在這裡度過,實在是熱土難忘。

沙坪壩大家應該不陌生,直轄市大重慶的重要行政區。關於沙坪壩這個名稱的由來,說法很多,有說因為沙坪壩相對平坦的,有說因為這地方多風沙的,還有更玄的甚至有說這地方自西周就叫這個名,隸屬古代巴國已有三千餘年了。

其實,這個不重要,沒有必要一定要去考證個水清石頭現。重要的是自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大量學校、工廠為避戰禍紛紛遷入這個臨江(嘉陵江)靠山(歌樂山)風水甚好的地方。從此,沙坪壩名聲遠播。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建國後,沙坪壩區更是學氣甚濃,成為重慶毫無爭議的文化區。

首先是大學雲集,有重大、重建(現已併入重大)、西政、重師、川外、四醫大、重醫,後工,散落在其他區的大學如西師西農交院等,只有寥寥三四所。

中學也毫不含糊,令無數家長垂涎的三中(南開),重中之重的一中、八中,曾進入全國中學生足球賽前六的七中,都是大名鼎鼎。所以,沙區人都以文化二字為榮,就像我們當年,上衣兜不插兩支鋼筆都覺得對不起這倆字。

沙坪壩區幅員廣闊,北邊靠嘉陵江就不說了(江對岸是江北區),東至化龍橋、大坪(現在好像已劃歸市中區了),西北至井口,南至中樑山,西南至歌樂山。但是這是行政區劃的概括,沙坪壩區的得名,蓋因一條長不過兩三公里毫不起眼的小街,它叫沙坪壩正街。

02

記不清是1957年還是58年,我還穿著開襠褲,父親調動工作到重慶建工學院,我家舉家由楊家坪遷往沙坪壩正街,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北上成都求學並定居於此。

以前忙於工作與生活,都忘了自己是沙坪壩正街的小崽兒。退休後,那條狹窄泥濘的小街竟時時伸進腦際,讓人思戀並生出強烈的想和人敘說一下記憶中的這條小街的願望。

建院大門往西北方向下行,是勞動路,再往下跨過一條注入嘉陵江的小河溝,就是現在聞名遐邇的磁器口。沙坪壩正街基本上起於建院大門,往東至雙巷子,即三角碑,現在的三峽廣場。全長沒準確丈量過,估計最多三公里左右。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這條聚集了兩所全國重點大學和著名南開中學的文化一條街,因小說《紅巖》的普及而為世人所知,因由《紅巖》改編的電影《烈火中永生》的熱映而聲名遠播。

但是,真實的沙坪壩正街,當時確實是十分狹窄簡陋,實在不起眼。現在,我就沿著記憶的曲徑,給各位掛一漏萬地說說幾十年前的這條小街以及小街和我的故事,懷舊的朋友也許會喜歡。

03

當年,沙坪壩正街兩邊大多是毫不起眼的門板房,很少有超過三層的房屋。路面是石子路面,有些地方鋪著些許青石板,直到1978年我離開這裡,好像都還沒有完全黑化。

石子路的特點,兩句話可以概括:晴天揚灰路,下雨水泥路(洋灰,水泥當年的別稱)。兩相比較,揚灰好像還能忍受,而下雨的泥濘實在比較煩人。這樣講吧,遇上一連幾天陰雨,要是上街轉一圈,布面膠鞋根本抵擋不住泥濘的侵蝕,特別是冬天,泥水浸入鞋裡,能把腳趾凍得跟木頭一樣,所以那些年家裡必備全膠的雨靴雨鞋。

"

常常進入我夢裡的沙坪壩正街

文丨閒雲野鶴


01

我祖籍浙江,但我(始終認為我是重慶沙坪壩人,因為我這輩子的前二十多年都在這裡度過,實在是熱土難忘。

沙坪壩大家應該不陌生,直轄市大重慶的重要行政區。關於沙坪壩這個名稱的由來,說法很多,有說因為沙坪壩相對平坦的,有說因為這地方多風沙的,還有更玄的甚至有說這地方自西周就叫這個名,隸屬古代巴國已有三千餘年了。

其實,這個不重要,沒有必要一定要去考證個水清石頭現。重要的是自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大量學校、工廠為避戰禍紛紛遷入這個臨江(嘉陵江)靠山(歌樂山)風水甚好的地方。從此,沙坪壩名聲遠播。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建國後,沙坪壩區更是學氣甚濃,成為重慶毫無爭議的文化區。

首先是大學雲集,有重大、重建(現已併入重大)、西政、重師、川外、四醫大、重醫,後工,散落在其他區的大學如西師西農交院等,只有寥寥三四所。

中學也毫不含糊,令無數家長垂涎的三中(南開),重中之重的一中、八中,曾進入全國中學生足球賽前六的七中,都是大名鼎鼎。所以,沙區人都以文化二字為榮,就像我們當年,上衣兜不插兩支鋼筆都覺得對不起這倆字。

沙坪壩區幅員廣闊,北邊靠嘉陵江就不說了(江對岸是江北區),東至化龍橋、大坪(現在好像已劃歸市中區了),西北至井口,南至中樑山,西南至歌樂山。但是這是行政區劃的概括,沙坪壩區的得名,蓋因一條長不過兩三公里毫不起眼的小街,它叫沙坪壩正街。

02

記不清是1957年還是58年,我還穿著開襠褲,父親調動工作到重慶建工學院,我家舉家由楊家坪遷往沙坪壩正街,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北上成都求學並定居於此。

以前忙於工作與生活,都忘了自己是沙坪壩正街的小崽兒。退休後,那條狹窄泥濘的小街竟時時伸進腦際,讓人思戀並生出強烈的想和人敘說一下記憶中的這條小街的願望。

建院大門往西北方向下行,是勞動路,再往下跨過一條注入嘉陵江的小河溝,就是現在聞名遐邇的磁器口。沙坪壩正街基本上起於建院大門,往東至雙巷子,即三角碑,現在的三峽廣場。全長沒準確丈量過,估計最多三公里左右。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這條聚集了兩所全國重點大學和著名南開中學的文化一條街,因小說《紅巖》的普及而為世人所知,因由《紅巖》改編的電影《烈火中永生》的熱映而聲名遠播。

但是,真實的沙坪壩正街,當時確實是十分狹窄簡陋,實在不起眼。現在,我就沿著記憶的曲徑,給各位掛一漏萬地說說幾十年前的這條小街以及小街和我的故事,懷舊的朋友也許會喜歡。

03

當年,沙坪壩正街兩邊大多是毫不起眼的門板房,很少有超過三層的房屋。路面是石子路面,有些地方鋪著些許青石板,直到1978年我離開這裡,好像都還沒有完全黑化。

石子路的特點,兩句話可以概括:晴天揚灰路,下雨水泥路(洋灰,水泥當年的別稱)。兩相比較,揚灰好像還能忍受,而下雨的泥濘實在比較煩人。這樣講吧,遇上一連幾天陰雨,要是上街轉一圈,布面膠鞋根本抵擋不住泥濘的侵蝕,特別是冬天,泥水浸入鞋裡,能把腳趾凍得跟木頭一樣,所以那些年家裡必備全膠的雨靴雨鞋。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說起淺口的全膠雨鞋,還有一個想想都會竊笑的現象。七十年代初吧,有一段時間,重慶年輕人時興把頭髮朝一個方向吹一圈,時稱螺獅頭,還有就是腳蹬一雙淺口的全膠雨鞋,時稱鴉鵲口。螺獅頭,鴉鵲口,再來一件敞擺(一種老式夾克衫),那就是操哥的標配。

扯遠了,回到正題。

從建院大門出來,往左一點,是位於正街起始點的七中,我的母校,著名的足球學校。不過我在七中一共只呆了兩年就到廣闊天地修地球去了,印象確實不甚清晰了。只記得沿學校旁邊的高家花園下去就是嘉陵江邊的九石崗,我們戲水游泳的地方。但是由於爹媽看管得比較嚴,所以我下河洗澡的機會很有限。

04

出建院大門往右,我們就開始正街一小時遊。

第一個有點名氣的,是育英小學。育英小學是沙區重點小學,我心中高不可攀的學堂,我二哥就是從這裡走向了更加高不可攀的南開中學。

但是我上小學那年恰逢建院成立附小,我是建院子弟,自然只有和我心中的育小揮淚而別了。過後很多年,我都一直為沒能成為育英小學的學生而耿耿於懷。

再往前走幾步,就是大名鼎鼎的重大了。重大有名,但校門卻很是醜陋,兩個大門墩子,像兩座水泥澆築的碉堡一樣,晦暗而毫無生氣。不過,一進大門,就別有洞天了。首先是道路十分寬闊,還有一個碩大的廣場,叫團結廣場。這在坡坡坎坎的重慶是很難得的。尤其是路邊有棵大榕樹,《烈火中永生》裡成崗在重大鼓動學生搞學運就是在這裡拍的外景。

"

常常進入我夢裡的沙坪壩正街

文丨閒雲野鶴


01

我祖籍浙江,但我(始終認為我是重慶沙坪壩人,因為我這輩子的前二十多年都在這裡度過,實在是熱土難忘。

沙坪壩大家應該不陌生,直轄市大重慶的重要行政區。關於沙坪壩這個名稱的由來,說法很多,有說因為沙坪壩相對平坦的,有說因為這地方多風沙的,還有更玄的甚至有說這地方自西周就叫這個名,隸屬古代巴國已有三千餘年了。

其實,這個不重要,沒有必要一定要去考證個水清石頭現。重要的是自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大量學校、工廠為避戰禍紛紛遷入這個臨江(嘉陵江)靠山(歌樂山)風水甚好的地方。從此,沙坪壩名聲遠播。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建國後,沙坪壩區更是學氣甚濃,成為重慶毫無爭議的文化區。

首先是大學雲集,有重大、重建(現已併入重大)、西政、重師、川外、四醫大、重醫,後工,散落在其他區的大學如西師西農交院等,只有寥寥三四所。

中學也毫不含糊,令無數家長垂涎的三中(南開),重中之重的一中、八中,曾進入全國中學生足球賽前六的七中,都是大名鼎鼎。所以,沙區人都以文化二字為榮,就像我們當年,上衣兜不插兩支鋼筆都覺得對不起這倆字。

沙坪壩區幅員廣闊,北邊靠嘉陵江就不說了(江對岸是江北區),東至化龍橋、大坪(現在好像已劃歸市中區了),西北至井口,南至中樑山,西南至歌樂山。但是這是行政區劃的概括,沙坪壩區的得名,蓋因一條長不過兩三公里毫不起眼的小街,它叫沙坪壩正街。

02

記不清是1957年還是58年,我還穿著開襠褲,父親調動工作到重慶建工學院,我家舉家由楊家坪遷往沙坪壩正街,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北上成都求學並定居於此。

以前忙於工作與生活,都忘了自己是沙坪壩正街的小崽兒。退休後,那條狹窄泥濘的小街竟時時伸進腦際,讓人思戀並生出強烈的想和人敘說一下記憶中的這條小街的願望。

建院大門往西北方向下行,是勞動路,再往下跨過一條注入嘉陵江的小河溝,就是現在聞名遐邇的磁器口。沙坪壩正街基本上起於建院大門,往東至雙巷子,即三角碑,現在的三峽廣場。全長沒準確丈量過,估計最多三公里左右。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這條聚集了兩所全國重點大學和著名南開中學的文化一條街,因小說《紅巖》的普及而為世人所知,因由《紅巖》改編的電影《烈火中永生》的熱映而聲名遠播。

但是,真實的沙坪壩正街,當時確實是十分狹窄簡陋,實在不起眼。現在,我就沿著記憶的曲徑,給各位掛一漏萬地說說幾十年前的這條小街以及小街和我的故事,懷舊的朋友也許會喜歡。

03

當年,沙坪壩正街兩邊大多是毫不起眼的門板房,很少有超過三層的房屋。路面是石子路面,有些地方鋪著些許青石板,直到1978年我離開這裡,好像都還沒有完全黑化。

石子路的特點,兩句話可以概括:晴天揚灰路,下雨水泥路(洋灰,水泥當年的別稱)。兩相比較,揚灰好像還能忍受,而下雨的泥濘實在比較煩人。這樣講吧,遇上一連幾天陰雨,要是上街轉一圈,布面膠鞋根本抵擋不住泥濘的侵蝕,特別是冬天,泥水浸入鞋裡,能把腳趾凍得跟木頭一樣,所以那些年家裡必備全膠的雨靴雨鞋。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說起淺口的全膠雨鞋,還有一個想想都會竊笑的現象。七十年代初吧,有一段時間,重慶年輕人時興把頭髮朝一個方向吹一圈,時稱螺獅頭,還有就是腳蹬一雙淺口的全膠雨鞋,時稱鴉鵲口。螺獅頭,鴉鵲口,再來一件敞擺(一種老式夾克衫),那就是操哥的標配。

扯遠了,回到正題。

從建院大門出來,往左一點,是位於正街起始點的七中,我的母校,著名的足球學校。不過我在七中一共只呆了兩年就到廣闊天地修地球去了,印象確實不甚清晰了。只記得沿學校旁邊的高家花園下去就是嘉陵江邊的九石崗,我們戲水游泳的地方。但是由於爹媽看管得比較嚴,所以我下河洗澡的機會很有限。

04

出建院大門往右,我們就開始正街一小時遊。

第一個有點名氣的,是育英小學。育英小學是沙區重點小學,我心中高不可攀的學堂,我二哥就是從這裡走向了更加高不可攀的南開中學。

但是我上小學那年恰逢建院成立附小,我是建院子弟,自然只有和我心中的育小揮淚而別了。過後很多年,我都一直為沒能成為育英小學的學生而耿耿於懷。

再往前走幾步,就是大名鼎鼎的重大了。重大有名,但校門卻很是醜陋,兩個大門墩子,像兩座水泥澆築的碉堡一樣,晦暗而毫無生氣。不過,一進大門,就別有洞天了。首先是道路十分寬闊,還有一個碩大的廣場,叫團結廣場。這在坡坡坎坎的重慶是很難得的。尤其是路邊有棵大榕樹,《烈火中永生》裡成崗在重大鼓動學生搞學運就是在這裡拍的外景。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為了追尋先烈的足跡,我那時常常在這棵大樹下打旋旋,希冀能夠感受先烈的豪氣。當然結果是啥也沒有感受到,旋累了各吃各。

05

重大正對面,有一家很小很破的書攤,孩子們在這裡看娃兒書(老重慶人對連環畫的稱呼),一分錢看一本。之所以提到這個毫不起眼的書攤,是因為當時我只要包包裡頭有幾分錢,就一定會來這裡,坐在吱呀作響的小板凳上,一混就是半天。

在這裡,我認識了劉關張,認識了唐長老孫猴子,認識了宋江吳用,當然,無緣認識賈寶玉林妹妹,因為青溝子小崽兒只喜歡看殺仗的,還看不懂男女間的卿卿我我。儘管娃兒書的知識含量有限,但我後來還算愛讀書的習慣,大約就是從這個不足十平米的小書攤開始的。

從小書攤出來,往前幾十米,有一個廢品收購店。街上有不少的這店那店,為什麼一定要提到這個充斥著垃圾氣息的廢品店呢?因為這店是我的零花錢的補充點。

比如,那時候,牙膏皮都是錫質的,可以賣到兩分錢一個。只要眼尖留心,時不時地撿它幾個,就又可以看幾本娃兒書了。還有就是橘子皮,鮮橘皮可以賣到七分錢一斤,幹橘皮則可以賣到幾毛錢一斤。辛苦一點,一季(那時沒有跨季水果)下來,可以發點小財了。

"

常常進入我夢裡的沙坪壩正街

文丨閒雲野鶴


01

我祖籍浙江,但我(始終認為我是重慶沙坪壩人,因為我這輩子的前二十多年都在這裡度過,實在是熱土難忘。

沙坪壩大家應該不陌生,直轄市大重慶的重要行政區。關於沙坪壩這個名稱的由來,說法很多,有說因為沙坪壩相對平坦的,有說因為這地方多風沙的,還有更玄的甚至有說這地方自西周就叫這個名,隸屬古代巴國已有三千餘年了。

其實,這個不重要,沒有必要一定要去考證個水清石頭現。重要的是自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大量學校、工廠為避戰禍紛紛遷入這個臨江(嘉陵江)靠山(歌樂山)風水甚好的地方。從此,沙坪壩名聲遠播。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建國後,沙坪壩區更是學氣甚濃,成為重慶毫無爭議的文化區。

首先是大學雲集,有重大、重建(現已併入重大)、西政、重師、川外、四醫大、重醫,後工,散落在其他區的大學如西師西農交院等,只有寥寥三四所。

中學也毫不含糊,令無數家長垂涎的三中(南開),重中之重的一中、八中,曾進入全國中學生足球賽前六的七中,都是大名鼎鼎。所以,沙區人都以文化二字為榮,就像我們當年,上衣兜不插兩支鋼筆都覺得對不起這倆字。

沙坪壩區幅員廣闊,北邊靠嘉陵江就不說了(江對岸是江北區),東至化龍橋、大坪(現在好像已劃歸市中區了),西北至井口,南至中樑山,西南至歌樂山。但是這是行政區劃的概括,沙坪壩區的得名,蓋因一條長不過兩三公里毫不起眼的小街,它叫沙坪壩正街。

02

記不清是1957年還是58年,我還穿著開襠褲,父親調動工作到重慶建工學院,我家舉家由楊家坪遷往沙坪壩正街,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北上成都求學並定居於此。

以前忙於工作與生活,都忘了自己是沙坪壩正街的小崽兒。退休後,那條狹窄泥濘的小街竟時時伸進腦際,讓人思戀並生出強烈的想和人敘說一下記憶中的這條小街的願望。

建院大門往西北方向下行,是勞動路,再往下跨過一條注入嘉陵江的小河溝,就是現在聞名遐邇的磁器口。沙坪壩正街基本上起於建院大門,往東至雙巷子,即三角碑,現在的三峽廣場。全長沒準確丈量過,估計最多三公里左右。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這條聚集了兩所全國重點大學和著名南開中學的文化一條街,因小說《紅巖》的普及而為世人所知,因由《紅巖》改編的電影《烈火中永生》的熱映而聲名遠播。

但是,真實的沙坪壩正街,當時確實是十分狹窄簡陋,實在不起眼。現在,我就沿著記憶的曲徑,給各位掛一漏萬地說說幾十年前的這條小街以及小街和我的故事,懷舊的朋友也許會喜歡。

03

當年,沙坪壩正街兩邊大多是毫不起眼的門板房,很少有超過三層的房屋。路面是石子路面,有些地方鋪著些許青石板,直到1978年我離開這裡,好像都還沒有完全黑化。

石子路的特點,兩句話可以概括:晴天揚灰路,下雨水泥路(洋灰,水泥當年的別稱)。兩相比較,揚灰好像還能忍受,而下雨的泥濘實在比較煩人。這樣講吧,遇上一連幾天陰雨,要是上街轉一圈,布面膠鞋根本抵擋不住泥濘的侵蝕,特別是冬天,泥水浸入鞋裡,能把腳趾凍得跟木頭一樣,所以那些年家裡必備全膠的雨靴雨鞋。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說起淺口的全膠雨鞋,還有一個想想都會竊笑的現象。七十年代初吧,有一段時間,重慶年輕人時興把頭髮朝一個方向吹一圈,時稱螺獅頭,還有就是腳蹬一雙淺口的全膠雨鞋,時稱鴉鵲口。螺獅頭,鴉鵲口,再來一件敞擺(一種老式夾克衫),那就是操哥的標配。

扯遠了,回到正題。

從建院大門出來,往左一點,是位於正街起始點的七中,我的母校,著名的足球學校。不過我在七中一共只呆了兩年就到廣闊天地修地球去了,印象確實不甚清晰了。只記得沿學校旁邊的高家花園下去就是嘉陵江邊的九石崗,我們戲水游泳的地方。但是由於爹媽看管得比較嚴,所以我下河洗澡的機會很有限。

04

出建院大門往右,我們就開始正街一小時遊。

第一個有點名氣的,是育英小學。育英小學是沙區重點小學,我心中高不可攀的學堂,我二哥就是從這裡走向了更加高不可攀的南開中學。

但是我上小學那年恰逢建院成立附小,我是建院子弟,自然只有和我心中的育小揮淚而別了。過後很多年,我都一直為沒能成為育英小學的學生而耿耿於懷。

再往前走幾步,就是大名鼎鼎的重大了。重大有名,但校門卻很是醜陋,兩個大門墩子,像兩座水泥澆築的碉堡一樣,晦暗而毫無生氣。不過,一進大門,就別有洞天了。首先是道路十分寬闊,還有一個碩大的廣場,叫團結廣場。這在坡坡坎坎的重慶是很難得的。尤其是路邊有棵大榕樹,《烈火中永生》裡成崗在重大鼓動學生搞學運就是在這裡拍的外景。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為了追尋先烈的足跡,我那時常常在這棵大樹下打旋旋,希冀能夠感受先烈的豪氣。當然結果是啥也沒有感受到,旋累了各吃各。

05

重大正對面,有一家很小很破的書攤,孩子們在這裡看娃兒書(老重慶人對連環畫的稱呼),一分錢看一本。之所以提到這個毫不起眼的書攤,是因為當時我只要包包裡頭有幾分錢,就一定會來這裡,坐在吱呀作響的小板凳上,一混就是半天。

在這裡,我認識了劉關張,認識了唐長老孫猴子,認識了宋江吳用,當然,無緣認識賈寶玉林妹妹,因為青溝子小崽兒只喜歡看殺仗的,還看不懂男女間的卿卿我我。儘管娃兒書的知識含量有限,但我後來還算愛讀書的習慣,大約就是從這個不足十平米的小書攤開始的。

從小書攤出來,往前幾十米,有一個廢品收購店。街上有不少的這店那店,為什麼一定要提到這個充斥著垃圾氣息的廢品店呢?因為這店是我的零花錢的補充點。

比如,那時候,牙膏皮都是錫質的,可以賣到兩分錢一個。只要眼尖留心,時不時地撿它幾個,就又可以看幾本娃兒書了。還有就是橘子皮,鮮橘皮可以賣到七分錢一斤,幹橘皮則可以賣到幾毛錢一斤。辛苦一點,一季(那時沒有跨季水果)下來,可以發點小財了。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至於廢書廢報之類,雖然“價值不菲”,但得之不易,不提也罷。

廢品店的斜對面,有一家烤燒餅(成都叫鍋盔)的小店。那是一種現在很少見的貼在爐壁上的烤法,烤出來的燒餅六分錢一個,色澤金黃,面香夾雜著芝麻香,至今讓我感覺齒頰留香。因為物美價廉,所以小店門前天天打擁堂。

06

現在咱們沿著正街的石子路繼續前行,有一條小巷,巷子深處是建院的中門,巷子中間是抗大路街道辦事處,文革中沙坪壩正街改名叫抗大路,抗大也是大學,拿給沙坪壩正街冠名,雖顯得有點左,倒也貼切。

下鄉回城那兩年,我曾經隨時出入街辦,不為別的,就為一口飯吃。我是病退回城的,屬於國家不予安排工作的病殘知青,只能由街辦安排臨時工整點稀飯錢。

但是就是臨時工也不是舉手可得,只能隨時去街辦眼巴巴地候著,現在想起來,實在是有點討口的滋味。

"

常常進入我夢裡的沙坪壩正街

文丨閒雲野鶴


01

我祖籍浙江,但我(始終認為我是重慶沙坪壩人,因為我這輩子的前二十多年都在這裡度過,實在是熱土難忘。

沙坪壩大家應該不陌生,直轄市大重慶的重要行政區。關於沙坪壩這個名稱的由來,說法很多,有說因為沙坪壩相對平坦的,有說因為這地方多風沙的,還有更玄的甚至有說這地方自西周就叫這個名,隸屬古代巴國已有三千餘年了。

其實,這個不重要,沒有必要一定要去考證個水清石頭現。重要的是自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大量學校、工廠為避戰禍紛紛遷入這個臨江(嘉陵江)靠山(歌樂山)風水甚好的地方。從此,沙坪壩名聲遠播。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建國後,沙坪壩區更是學氣甚濃,成為重慶毫無爭議的文化區。

首先是大學雲集,有重大、重建(現已併入重大)、西政、重師、川外、四醫大、重醫,後工,散落在其他區的大學如西師西農交院等,只有寥寥三四所。

中學也毫不含糊,令無數家長垂涎的三中(南開),重中之重的一中、八中,曾進入全國中學生足球賽前六的七中,都是大名鼎鼎。所以,沙區人都以文化二字為榮,就像我們當年,上衣兜不插兩支鋼筆都覺得對不起這倆字。

沙坪壩區幅員廣闊,北邊靠嘉陵江就不說了(江對岸是江北區),東至化龍橋、大坪(現在好像已劃歸市中區了),西北至井口,南至中樑山,西南至歌樂山。但是這是行政區劃的概括,沙坪壩區的得名,蓋因一條長不過兩三公里毫不起眼的小街,它叫沙坪壩正街。

02

記不清是1957年還是58年,我還穿著開襠褲,父親調動工作到重慶建工學院,我家舉家由楊家坪遷往沙坪壩正街,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北上成都求學並定居於此。

以前忙於工作與生活,都忘了自己是沙坪壩正街的小崽兒。退休後,那條狹窄泥濘的小街竟時時伸進腦際,讓人思戀並生出強烈的想和人敘說一下記憶中的這條小街的願望。

建院大門往西北方向下行,是勞動路,再往下跨過一條注入嘉陵江的小河溝,就是現在聞名遐邇的磁器口。沙坪壩正街基本上起於建院大門,往東至雙巷子,即三角碑,現在的三峽廣場。全長沒準確丈量過,估計最多三公里左右。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這條聚集了兩所全國重點大學和著名南開中學的文化一條街,因小說《紅巖》的普及而為世人所知,因由《紅巖》改編的電影《烈火中永生》的熱映而聲名遠播。

但是,真實的沙坪壩正街,當時確實是十分狹窄簡陋,實在不起眼。現在,我就沿著記憶的曲徑,給各位掛一漏萬地說說幾十年前的這條小街以及小街和我的故事,懷舊的朋友也許會喜歡。

03

當年,沙坪壩正街兩邊大多是毫不起眼的門板房,很少有超過三層的房屋。路面是石子路面,有些地方鋪著些許青石板,直到1978年我離開這裡,好像都還沒有完全黑化。

石子路的特點,兩句話可以概括:晴天揚灰路,下雨水泥路(洋灰,水泥當年的別稱)。兩相比較,揚灰好像還能忍受,而下雨的泥濘實在比較煩人。這樣講吧,遇上一連幾天陰雨,要是上街轉一圈,布面膠鞋根本抵擋不住泥濘的侵蝕,特別是冬天,泥水浸入鞋裡,能把腳趾凍得跟木頭一樣,所以那些年家裡必備全膠的雨靴雨鞋。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說起淺口的全膠雨鞋,還有一個想想都會竊笑的現象。七十年代初吧,有一段時間,重慶年輕人時興把頭髮朝一個方向吹一圈,時稱螺獅頭,還有就是腳蹬一雙淺口的全膠雨鞋,時稱鴉鵲口。螺獅頭,鴉鵲口,再來一件敞擺(一種老式夾克衫),那就是操哥的標配。

扯遠了,回到正題。

從建院大門出來,往左一點,是位於正街起始點的七中,我的母校,著名的足球學校。不過我在七中一共只呆了兩年就到廣闊天地修地球去了,印象確實不甚清晰了。只記得沿學校旁邊的高家花園下去就是嘉陵江邊的九石崗,我們戲水游泳的地方。但是由於爹媽看管得比較嚴,所以我下河洗澡的機會很有限。

04

出建院大門往右,我們就開始正街一小時遊。

第一個有點名氣的,是育英小學。育英小學是沙區重點小學,我心中高不可攀的學堂,我二哥就是從這裡走向了更加高不可攀的南開中學。

但是我上小學那年恰逢建院成立附小,我是建院子弟,自然只有和我心中的育小揮淚而別了。過後很多年,我都一直為沒能成為育英小學的學生而耿耿於懷。

再往前走幾步,就是大名鼎鼎的重大了。重大有名,但校門卻很是醜陋,兩個大門墩子,像兩座水泥澆築的碉堡一樣,晦暗而毫無生氣。不過,一進大門,就別有洞天了。首先是道路十分寬闊,還有一個碩大的廣場,叫團結廣場。這在坡坡坎坎的重慶是很難得的。尤其是路邊有棵大榕樹,《烈火中永生》裡成崗在重大鼓動學生搞學運就是在這裡拍的外景。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為了追尋先烈的足跡,我那時常常在這棵大樹下打旋旋,希冀能夠感受先烈的豪氣。當然結果是啥也沒有感受到,旋累了各吃各。

05

重大正對面,有一家很小很破的書攤,孩子們在這裡看娃兒書(老重慶人對連環畫的稱呼),一分錢看一本。之所以提到這個毫不起眼的書攤,是因為當時我只要包包裡頭有幾分錢,就一定會來這裡,坐在吱呀作響的小板凳上,一混就是半天。

在這裡,我認識了劉關張,認識了唐長老孫猴子,認識了宋江吳用,當然,無緣認識賈寶玉林妹妹,因為青溝子小崽兒只喜歡看殺仗的,還看不懂男女間的卿卿我我。儘管娃兒書的知識含量有限,但我後來還算愛讀書的習慣,大約就是從這個不足十平米的小書攤開始的。

從小書攤出來,往前幾十米,有一個廢品收購店。街上有不少的這店那店,為什麼一定要提到這個充斥著垃圾氣息的廢品店呢?因為這店是我的零花錢的補充點。

比如,那時候,牙膏皮都是錫質的,可以賣到兩分錢一個。只要眼尖留心,時不時地撿它幾個,就又可以看幾本娃兒書了。還有就是橘子皮,鮮橘皮可以賣到七分錢一斤,幹橘皮則可以賣到幾毛錢一斤。辛苦一點,一季(那時沒有跨季水果)下來,可以發點小財了。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至於廢書廢報之類,雖然“價值不菲”,但得之不易,不提也罷。

廢品店的斜對面,有一家烤燒餅(成都叫鍋盔)的小店。那是一種現在很少見的貼在爐壁上的烤法,烤出來的燒餅六分錢一個,色澤金黃,面香夾雜著芝麻香,至今讓我感覺齒頰留香。因為物美價廉,所以小店門前天天打擁堂。

06

現在咱們沿著正街的石子路繼續前行,有一條小巷,巷子深處是建院的中門,巷子中間是抗大路街道辦事處,文革中沙坪壩正街改名叫抗大路,抗大也是大學,拿給沙坪壩正街冠名,雖顯得有點左,倒也貼切。

下鄉回城那兩年,我曾經隨時出入街辦,不為別的,就為一口飯吃。我是病退回城的,屬於國家不予安排工作的病殘知青,只能由街辦安排臨時工整點稀飯錢。

但是就是臨時工也不是舉手可得,只能隨時去街辦眼巴巴地候著,現在想起來,實在是有點討口的滋味。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挨著街辦的是正街派出所。幾乎天天從派出所門口過,但我在正街生活這麼多年,只進去過三次,第一次是下鄉插隊下戶口,第二次是病退回城上戶口,第三次是恢復高考考取大學再次下戶口。

三次,辦事戶籍警是三個臉色,第一次是同情,第二次是鄙夷,第三次是欽羨。有句話說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戶籍警的臉色又何嘗不是人情冷暖的反射?

從小巷出來,街的斜對面有家糖果店,也是整個正街唯一的一家糖果店。文革武鬥如火如荼之時,供應困難,各種副食品基本絕跡。得益於近在咫尺的沙區全心食品廠,這家糖果店每天都有一點餅餅雜糖之類的玩意兒賣。

但是,數量很少,要想買到那是比較辛苦的事。我記得十分清楚,要想買到雜糖,得起個大早去排隊候著。一般是上午十點左右,會從全心食品廠拉來一板板車糕點。這時,先前的排隊就亂套了,基本上就是拼體力,誰能擠到前面,誰就有糖吃。

通常是不超過一個小時,所有貨品即告售罄,糖果店的貨架上又恢復了空空如也的清爽。為了一點桃酥雜糖之類就得如此之拼,說給現如今的小孩聽,恐怕他們打死都不會相信。

07

糖果店對面,是沙坪壩聯合診所。所謂聯合診所,就是在公私合營的時候,把一些個體坐堂的郎中們集中起來成立的隸屬街辦的集體所有制醫療機構,其功能就是解決一下轄區居民的頭痛腦熱問題。

當然也有特別篤信診所老中醫的,比如我的常年抱藥罐罐的老父親,就是聯合診所某中醫的忠實顧客,儘管就我看來療效並不明顯,但老父親堅持了十幾年如一日。然而直到去世,他老人家的支氣管炎一點都沒有見好。

"

常常進入我夢裡的沙坪壩正街

文丨閒雲野鶴


01

我祖籍浙江,但我(始終認為我是重慶沙坪壩人,因為我這輩子的前二十多年都在這裡度過,實在是熱土難忘。

沙坪壩大家應該不陌生,直轄市大重慶的重要行政區。關於沙坪壩這個名稱的由來,說法很多,有說因為沙坪壩相對平坦的,有說因為這地方多風沙的,還有更玄的甚至有說這地方自西周就叫這個名,隸屬古代巴國已有三千餘年了。

其實,這個不重要,沒有必要一定要去考證個水清石頭現。重要的是自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大量學校、工廠為避戰禍紛紛遷入這個臨江(嘉陵江)靠山(歌樂山)風水甚好的地方。從此,沙坪壩名聲遠播。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建國後,沙坪壩區更是學氣甚濃,成為重慶毫無爭議的文化區。

首先是大學雲集,有重大、重建(現已併入重大)、西政、重師、川外、四醫大、重醫,後工,散落在其他區的大學如西師西農交院等,只有寥寥三四所。

中學也毫不含糊,令無數家長垂涎的三中(南開),重中之重的一中、八中,曾進入全國中學生足球賽前六的七中,都是大名鼎鼎。所以,沙區人都以文化二字為榮,就像我們當年,上衣兜不插兩支鋼筆都覺得對不起這倆字。

沙坪壩區幅員廣闊,北邊靠嘉陵江就不說了(江對岸是江北區),東至化龍橋、大坪(現在好像已劃歸市中區了),西北至井口,南至中樑山,西南至歌樂山。但是這是行政區劃的概括,沙坪壩區的得名,蓋因一條長不過兩三公里毫不起眼的小街,它叫沙坪壩正街。

02

記不清是1957年還是58年,我還穿著開襠褲,父親調動工作到重慶建工學院,我家舉家由楊家坪遷往沙坪壩正街,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北上成都求學並定居於此。

以前忙於工作與生活,都忘了自己是沙坪壩正街的小崽兒。退休後,那條狹窄泥濘的小街竟時時伸進腦際,讓人思戀並生出強烈的想和人敘說一下記憶中的這條小街的願望。

建院大門往西北方向下行,是勞動路,再往下跨過一條注入嘉陵江的小河溝,就是現在聞名遐邇的磁器口。沙坪壩正街基本上起於建院大門,往東至雙巷子,即三角碑,現在的三峽廣場。全長沒準確丈量過,估計最多三公里左右。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這條聚集了兩所全國重點大學和著名南開中學的文化一條街,因小說《紅巖》的普及而為世人所知,因由《紅巖》改編的電影《烈火中永生》的熱映而聲名遠播。

但是,真實的沙坪壩正街,當時確實是十分狹窄簡陋,實在不起眼。現在,我就沿著記憶的曲徑,給各位掛一漏萬地說說幾十年前的這條小街以及小街和我的故事,懷舊的朋友也許會喜歡。

03

當年,沙坪壩正街兩邊大多是毫不起眼的門板房,很少有超過三層的房屋。路面是石子路面,有些地方鋪著些許青石板,直到1978年我離開這裡,好像都還沒有完全黑化。

石子路的特點,兩句話可以概括:晴天揚灰路,下雨水泥路(洋灰,水泥當年的別稱)。兩相比較,揚灰好像還能忍受,而下雨的泥濘實在比較煩人。這樣講吧,遇上一連幾天陰雨,要是上街轉一圈,布面膠鞋根本抵擋不住泥濘的侵蝕,特別是冬天,泥水浸入鞋裡,能把腳趾凍得跟木頭一樣,所以那些年家裡必備全膠的雨靴雨鞋。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說起淺口的全膠雨鞋,還有一個想想都會竊笑的現象。七十年代初吧,有一段時間,重慶年輕人時興把頭髮朝一個方向吹一圈,時稱螺獅頭,還有就是腳蹬一雙淺口的全膠雨鞋,時稱鴉鵲口。螺獅頭,鴉鵲口,再來一件敞擺(一種老式夾克衫),那就是操哥的標配。

扯遠了,回到正題。

從建院大門出來,往左一點,是位於正街起始點的七中,我的母校,著名的足球學校。不過我在七中一共只呆了兩年就到廣闊天地修地球去了,印象確實不甚清晰了。只記得沿學校旁邊的高家花園下去就是嘉陵江邊的九石崗,我們戲水游泳的地方。但是由於爹媽看管得比較嚴,所以我下河洗澡的機會很有限。

04

出建院大門往右,我們就開始正街一小時遊。

第一個有點名氣的,是育英小學。育英小學是沙區重點小學,我心中高不可攀的學堂,我二哥就是從這裡走向了更加高不可攀的南開中學。

但是我上小學那年恰逢建院成立附小,我是建院子弟,自然只有和我心中的育小揮淚而別了。過後很多年,我都一直為沒能成為育英小學的學生而耿耿於懷。

再往前走幾步,就是大名鼎鼎的重大了。重大有名,但校門卻很是醜陋,兩個大門墩子,像兩座水泥澆築的碉堡一樣,晦暗而毫無生氣。不過,一進大門,就別有洞天了。首先是道路十分寬闊,還有一個碩大的廣場,叫團結廣場。這在坡坡坎坎的重慶是很難得的。尤其是路邊有棵大榕樹,《烈火中永生》裡成崗在重大鼓動學生搞學運就是在這裡拍的外景。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為了追尋先烈的足跡,我那時常常在這棵大樹下打旋旋,希冀能夠感受先烈的豪氣。當然結果是啥也沒有感受到,旋累了各吃各。

05

重大正對面,有一家很小很破的書攤,孩子們在這裡看娃兒書(老重慶人對連環畫的稱呼),一分錢看一本。之所以提到這個毫不起眼的書攤,是因為當時我只要包包裡頭有幾分錢,就一定會來這裡,坐在吱呀作響的小板凳上,一混就是半天。

在這裡,我認識了劉關張,認識了唐長老孫猴子,認識了宋江吳用,當然,無緣認識賈寶玉林妹妹,因為青溝子小崽兒只喜歡看殺仗的,還看不懂男女間的卿卿我我。儘管娃兒書的知識含量有限,但我後來還算愛讀書的習慣,大約就是從這個不足十平米的小書攤開始的。

從小書攤出來,往前幾十米,有一個廢品收購店。街上有不少的這店那店,為什麼一定要提到這個充斥著垃圾氣息的廢品店呢?因為這店是我的零花錢的補充點。

比如,那時候,牙膏皮都是錫質的,可以賣到兩分錢一個。只要眼尖留心,時不時地撿它幾個,就又可以看幾本娃兒書了。還有就是橘子皮,鮮橘皮可以賣到七分錢一斤,幹橘皮則可以賣到幾毛錢一斤。辛苦一點,一季(那時沒有跨季水果)下來,可以發點小財了。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至於廢書廢報之類,雖然“價值不菲”,但得之不易,不提也罷。

廢品店的斜對面,有一家烤燒餅(成都叫鍋盔)的小店。那是一種現在很少見的貼在爐壁上的烤法,烤出來的燒餅六分錢一個,色澤金黃,面香夾雜著芝麻香,至今讓我感覺齒頰留香。因為物美價廉,所以小店門前天天打擁堂。

06

現在咱們沿著正街的石子路繼續前行,有一條小巷,巷子深處是建院的中門,巷子中間是抗大路街道辦事處,文革中沙坪壩正街改名叫抗大路,抗大也是大學,拿給沙坪壩正街冠名,雖顯得有點左,倒也貼切。

下鄉回城那兩年,我曾經隨時出入街辦,不為別的,就為一口飯吃。我是病退回城的,屬於國家不予安排工作的病殘知青,只能由街辦安排臨時工整點稀飯錢。

但是就是臨時工也不是舉手可得,只能隨時去街辦眼巴巴地候著,現在想起來,實在是有點討口的滋味。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挨著街辦的是正街派出所。幾乎天天從派出所門口過,但我在正街生活這麼多年,只進去過三次,第一次是下鄉插隊下戶口,第二次是病退回城上戶口,第三次是恢復高考考取大學再次下戶口。

三次,辦事戶籍警是三個臉色,第一次是同情,第二次是鄙夷,第三次是欽羨。有句話說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戶籍警的臉色又何嘗不是人情冷暖的反射?

從小巷出來,街的斜對面有家糖果店,也是整個正街唯一的一家糖果店。文革武鬥如火如荼之時,供應困難,各種副食品基本絕跡。得益於近在咫尺的沙區全心食品廠,這家糖果店每天都有一點餅餅雜糖之類的玩意兒賣。

但是,數量很少,要想買到那是比較辛苦的事。我記得十分清楚,要想買到雜糖,得起個大早去排隊候著。一般是上午十點左右,會從全心食品廠拉來一板板車糕點。這時,先前的排隊就亂套了,基本上就是拼體力,誰能擠到前面,誰就有糖吃。

通常是不超過一個小時,所有貨品即告售罄,糖果店的貨架上又恢復了空空如也的清爽。為了一點桃酥雜糖之類就得如此之拼,說給現如今的小孩聽,恐怕他們打死都不會相信。

07

糖果店對面,是沙坪壩聯合診所。所謂聯合診所,就是在公私合營的時候,把一些個體坐堂的郎中們集中起來成立的隸屬街辦的集體所有制醫療機構,其功能就是解決一下轄區居民的頭痛腦熱問題。

當然也有特別篤信診所老中醫的,比如我的常年抱藥罐罐的老父親,就是聯合診所某中醫的忠實顧客,儘管就我看來療效並不明顯,但老父親堅持了十幾年如一日。然而直到去世,他老人家的支氣管炎一點都沒有見好。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繼續往前,就是沙坪書店。關於這家店面很小的書店必須多說兩句。我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好,買書肯定是買不起的,所以,到書店蹭書看是經常的事。

但那時候書店不像現在貨架開放,所有書籍隨便蹭。那時好點的書都放在貨櫃裡,可以翻看的最多是些過期雜誌,而且就這些沒啥看頭的玩意兒,你要是翻久了,都明顯會感到店員犀利的眼光射到背上的那股陰冷。當然說實話,那時這個店裡也沒有啥好看的書籍。

關於沙坪書店,還有一點趣事需要說說。記不清是1964年還是1965年,電影《烈火中永生》上映後,全社會掀起一股緬懷革命烈士的熱潮。電影中有這麼一家書店,在重大旁邊,也叫沙坪書店。

這家書店作為重慶地下黨的重要聯絡點,由於後來成為叛徒的甫志高的疏忽,聯絡站暴露,好在許雲峰鼻子靈,聞出了異味,這才避免了更大的損失。地理位置相同,又都叫沙坪書店,這就讓人很自然地把兩個沙坪書店聯繫起來了。

那時我還小,但也是小學高年級學生了,處於懵裡懵懂的年齡段。《烈火中永生》上映後,我和其他小夥伴經常跑到沙坪書店,試圖找尋烈士們留下的蛛絲馬跡。雖然總是悻悻而歸,但我們還是從心裡感到先烈們的身影就在眼前晃動。純真的少年時光啊,那份虔誠,現在想起來都不禁感慨萬千。

08

接下來,就到了正街自由市場。現在的年輕人不曉得啥叫自由市場,其實就是文革期間農貿市場的稱謂。說是市場,其實就是近郊農民在街邊擺個籮筐或背篼賣點自家種的蔬菜。偶爾有雞鴨或是雞蛋,但貴得出奇,一般人不敢輕易問津。

說到自由市場,順便給大家擺個至今讓我羞愧的龍門陣。

那是供應奇缺的六十年代末,我家養了幾隻雞,指望它們下點蛋聊補口腹之慾。不知怎麼回事,其中有隻雞染上了雞瘟。放到現在,瘟雞的歸宿就是深埋。但在那個年代,誰捨得呀?就算瘟雞,也得弄來吃了。而對於我家而言,瘟雞都捨不得吃。

"

常常進入我夢裡的沙坪壩正街

文丨閒雲野鶴


01

我祖籍浙江,但我(始終認為我是重慶沙坪壩人,因為我這輩子的前二十多年都在這裡度過,實在是熱土難忘。

沙坪壩大家應該不陌生,直轄市大重慶的重要行政區。關於沙坪壩這個名稱的由來,說法很多,有說因為沙坪壩相對平坦的,有說因為這地方多風沙的,還有更玄的甚至有說這地方自西周就叫這個名,隸屬古代巴國已有三千餘年了。

其實,這個不重要,沒有必要一定要去考證個水清石頭現。重要的是自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大量學校、工廠為避戰禍紛紛遷入這個臨江(嘉陵江)靠山(歌樂山)風水甚好的地方。從此,沙坪壩名聲遠播。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建國後,沙坪壩區更是學氣甚濃,成為重慶毫無爭議的文化區。

首先是大學雲集,有重大、重建(現已併入重大)、西政、重師、川外、四醫大、重醫,後工,散落在其他區的大學如西師西農交院等,只有寥寥三四所。

中學也毫不含糊,令無數家長垂涎的三中(南開),重中之重的一中、八中,曾進入全國中學生足球賽前六的七中,都是大名鼎鼎。所以,沙區人都以文化二字為榮,就像我們當年,上衣兜不插兩支鋼筆都覺得對不起這倆字。

沙坪壩區幅員廣闊,北邊靠嘉陵江就不說了(江對岸是江北區),東至化龍橋、大坪(現在好像已劃歸市中區了),西北至井口,南至中樑山,西南至歌樂山。但是這是行政區劃的概括,沙坪壩區的得名,蓋因一條長不過兩三公里毫不起眼的小街,它叫沙坪壩正街。

02

記不清是1957年還是58年,我還穿著開襠褲,父親調動工作到重慶建工學院,我家舉家由楊家坪遷往沙坪壩正街,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北上成都求學並定居於此。

以前忙於工作與生活,都忘了自己是沙坪壩正街的小崽兒。退休後,那條狹窄泥濘的小街竟時時伸進腦際,讓人思戀並生出強烈的想和人敘說一下記憶中的這條小街的願望。

建院大門往西北方向下行,是勞動路,再往下跨過一條注入嘉陵江的小河溝,就是現在聞名遐邇的磁器口。沙坪壩正街基本上起於建院大門,往東至雙巷子,即三角碑,現在的三峽廣場。全長沒準確丈量過,估計最多三公里左右。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這條聚集了兩所全國重點大學和著名南開中學的文化一條街,因小說《紅巖》的普及而為世人所知,因由《紅巖》改編的電影《烈火中永生》的熱映而聲名遠播。

但是,真實的沙坪壩正街,當時確實是十分狹窄簡陋,實在不起眼。現在,我就沿著記憶的曲徑,給各位掛一漏萬地說說幾十年前的這條小街以及小街和我的故事,懷舊的朋友也許會喜歡。

03

當年,沙坪壩正街兩邊大多是毫不起眼的門板房,很少有超過三層的房屋。路面是石子路面,有些地方鋪著些許青石板,直到1978年我離開這裡,好像都還沒有完全黑化。

石子路的特點,兩句話可以概括:晴天揚灰路,下雨水泥路(洋灰,水泥當年的別稱)。兩相比較,揚灰好像還能忍受,而下雨的泥濘實在比較煩人。這樣講吧,遇上一連幾天陰雨,要是上街轉一圈,布面膠鞋根本抵擋不住泥濘的侵蝕,特別是冬天,泥水浸入鞋裡,能把腳趾凍得跟木頭一樣,所以那些年家裡必備全膠的雨靴雨鞋。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說起淺口的全膠雨鞋,還有一個想想都會竊笑的現象。七十年代初吧,有一段時間,重慶年輕人時興把頭髮朝一個方向吹一圈,時稱螺獅頭,還有就是腳蹬一雙淺口的全膠雨鞋,時稱鴉鵲口。螺獅頭,鴉鵲口,再來一件敞擺(一種老式夾克衫),那就是操哥的標配。

扯遠了,回到正題。

從建院大門出來,往左一點,是位於正街起始點的七中,我的母校,著名的足球學校。不過我在七中一共只呆了兩年就到廣闊天地修地球去了,印象確實不甚清晰了。只記得沿學校旁邊的高家花園下去就是嘉陵江邊的九石崗,我們戲水游泳的地方。但是由於爹媽看管得比較嚴,所以我下河洗澡的機會很有限。

04

出建院大門往右,我們就開始正街一小時遊。

第一個有點名氣的,是育英小學。育英小學是沙區重點小學,我心中高不可攀的學堂,我二哥就是從這裡走向了更加高不可攀的南開中學。

但是我上小學那年恰逢建院成立附小,我是建院子弟,自然只有和我心中的育小揮淚而別了。過後很多年,我都一直為沒能成為育英小學的學生而耿耿於懷。

再往前走幾步,就是大名鼎鼎的重大了。重大有名,但校門卻很是醜陋,兩個大門墩子,像兩座水泥澆築的碉堡一樣,晦暗而毫無生氣。不過,一進大門,就別有洞天了。首先是道路十分寬闊,還有一個碩大的廣場,叫團結廣場。這在坡坡坎坎的重慶是很難得的。尤其是路邊有棵大榕樹,《烈火中永生》裡成崗在重大鼓動學生搞學運就是在這裡拍的外景。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為了追尋先烈的足跡,我那時常常在這棵大樹下打旋旋,希冀能夠感受先烈的豪氣。當然結果是啥也沒有感受到,旋累了各吃各。

05

重大正對面,有一家很小很破的書攤,孩子們在這裡看娃兒書(老重慶人對連環畫的稱呼),一分錢看一本。之所以提到這個毫不起眼的書攤,是因為當時我只要包包裡頭有幾分錢,就一定會來這裡,坐在吱呀作響的小板凳上,一混就是半天。

在這裡,我認識了劉關張,認識了唐長老孫猴子,認識了宋江吳用,當然,無緣認識賈寶玉林妹妹,因為青溝子小崽兒只喜歡看殺仗的,還看不懂男女間的卿卿我我。儘管娃兒書的知識含量有限,但我後來還算愛讀書的習慣,大約就是從這個不足十平米的小書攤開始的。

從小書攤出來,往前幾十米,有一個廢品收購店。街上有不少的這店那店,為什麼一定要提到這個充斥著垃圾氣息的廢品店呢?因為這店是我的零花錢的補充點。

比如,那時候,牙膏皮都是錫質的,可以賣到兩分錢一個。只要眼尖留心,時不時地撿它幾個,就又可以看幾本娃兒書了。還有就是橘子皮,鮮橘皮可以賣到七分錢一斤,幹橘皮則可以賣到幾毛錢一斤。辛苦一點,一季(那時沒有跨季水果)下來,可以發點小財了。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至於廢書廢報之類,雖然“價值不菲”,但得之不易,不提也罷。

廢品店的斜對面,有一家烤燒餅(成都叫鍋盔)的小店。那是一種現在很少見的貼在爐壁上的烤法,烤出來的燒餅六分錢一個,色澤金黃,面香夾雜著芝麻香,至今讓我感覺齒頰留香。因為物美價廉,所以小店門前天天打擁堂。

06

現在咱們沿著正街的石子路繼續前行,有一條小巷,巷子深處是建院的中門,巷子中間是抗大路街道辦事處,文革中沙坪壩正街改名叫抗大路,抗大也是大學,拿給沙坪壩正街冠名,雖顯得有點左,倒也貼切。

下鄉回城那兩年,我曾經隨時出入街辦,不為別的,就為一口飯吃。我是病退回城的,屬於國家不予安排工作的病殘知青,只能由街辦安排臨時工整點稀飯錢。

但是就是臨時工也不是舉手可得,只能隨時去街辦眼巴巴地候著,現在想起來,實在是有點討口的滋味。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挨著街辦的是正街派出所。幾乎天天從派出所門口過,但我在正街生活這麼多年,只進去過三次,第一次是下鄉插隊下戶口,第二次是病退回城上戶口,第三次是恢復高考考取大學再次下戶口。

三次,辦事戶籍警是三個臉色,第一次是同情,第二次是鄙夷,第三次是欽羨。有句話說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戶籍警的臉色又何嘗不是人情冷暖的反射?

從小巷出來,街的斜對面有家糖果店,也是整個正街唯一的一家糖果店。文革武鬥如火如荼之時,供應困難,各種副食品基本絕跡。得益於近在咫尺的沙區全心食品廠,這家糖果店每天都有一點餅餅雜糖之類的玩意兒賣。

但是,數量很少,要想買到那是比較辛苦的事。我記得十分清楚,要想買到雜糖,得起個大早去排隊候著。一般是上午十點左右,會從全心食品廠拉來一板板車糕點。這時,先前的排隊就亂套了,基本上就是拼體力,誰能擠到前面,誰就有糖吃。

通常是不超過一個小時,所有貨品即告售罄,糖果店的貨架上又恢復了空空如也的清爽。為了一點桃酥雜糖之類就得如此之拼,說給現如今的小孩聽,恐怕他們打死都不會相信。

07

糖果店對面,是沙坪壩聯合診所。所謂聯合診所,就是在公私合營的時候,把一些個體坐堂的郎中們集中起來成立的隸屬街辦的集體所有制醫療機構,其功能就是解決一下轄區居民的頭痛腦熱問題。

當然也有特別篤信診所老中醫的,比如我的常年抱藥罐罐的老父親,就是聯合診所某中醫的忠實顧客,儘管就我看來療效並不明顯,但老父親堅持了十幾年如一日。然而直到去世,他老人家的支氣管炎一點都沒有見好。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繼續往前,就是沙坪書店。關於這家店面很小的書店必須多說兩句。我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好,買書肯定是買不起的,所以,到書店蹭書看是經常的事。

但那時候書店不像現在貨架開放,所有書籍隨便蹭。那時好點的書都放在貨櫃裡,可以翻看的最多是些過期雜誌,而且就這些沒啥看頭的玩意兒,你要是翻久了,都明顯會感到店員犀利的眼光射到背上的那股陰冷。當然說實話,那時這個店裡也沒有啥好看的書籍。

關於沙坪書店,還有一點趣事需要說說。記不清是1964年還是1965年,電影《烈火中永生》上映後,全社會掀起一股緬懷革命烈士的熱潮。電影中有這麼一家書店,在重大旁邊,也叫沙坪書店。

這家書店作為重慶地下黨的重要聯絡點,由於後來成為叛徒的甫志高的疏忽,聯絡站暴露,好在許雲峰鼻子靈,聞出了異味,這才避免了更大的損失。地理位置相同,又都叫沙坪書店,這就讓人很自然地把兩個沙坪書店聯繫起來了。

那時我還小,但也是小學高年級學生了,處於懵裡懵懂的年齡段。《烈火中永生》上映後,我和其他小夥伴經常跑到沙坪書店,試圖找尋烈士們留下的蛛絲馬跡。雖然總是悻悻而歸,但我們還是從心裡感到先烈們的身影就在眼前晃動。純真的少年時光啊,那份虔誠,現在想起來都不禁感慨萬千。

08

接下來,就到了正街自由市場。現在的年輕人不曉得啥叫自由市場,其實就是文革期間農貿市場的稱謂。說是市場,其實就是近郊農民在街邊擺個籮筐或背篼賣點自家種的蔬菜。偶爾有雞鴨或是雞蛋,但貴得出奇,一般人不敢輕易問津。

說到自由市場,順便給大家擺個至今讓我羞愧的龍門陣。

那是供應奇缺的六十年代末,我家養了幾隻雞,指望它們下點蛋聊補口腹之慾。不知怎麼回事,其中有隻雞染上了雞瘟。放到現在,瘟雞的歸宿就是深埋。但在那個年代,誰捨得呀?就算瘟雞,也得弄來吃了。而對於我家而言,瘟雞都捨不得吃。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但不吃又能怎麼辦呢?看著母親為難的臉色,我決定把這隻雞賣了,就算便宜點賣,好歹也能收幾塊錢回來。既然是我的主意,這個“光榮”的任務,自然必須由我來完成。

為了避免買主看出這是隻瘟雞,更為了避免碰到熟人的尷尬,我起了個大早(那時早上五、六點就有早市擺攤了),天不亮就來到市場,穿件破衣服,戴頂破草帽,腰桿上還煞有介事地栓了根草繩,把自己化裝成一個地道的農家小崽兒。

那年月雞絕對是緊俏貨,加之要價低於市價,所以趁著夜色,這隻瘟雞很快就賣掉了。但是在攥著幾塊錢一溜小跑回家的時候,我的腦子裡老是想著買主回家發現不小心買了只瘟雞的憤怒,這種惴惴不安在我心裡一直延續了好多天。這恐怕也算是荒唐歲月的荒唐事吧?

09

再往前走,過了沙坪壩供電公司,過了三中(南開)、一中,就到了沙坪壩正街的終點雙巷子,跟著我的敘述,你的沙坪壩正街一小時游到此結束。

"

常常進入我夢裡的沙坪壩正街

文丨閒雲野鶴


01

我祖籍浙江,但我(始終認為我是重慶沙坪壩人,因為我這輩子的前二十多年都在這裡度過,實在是熱土難忘。

沙坪壩大家應該不陌生,直轄市大重慶的重要行政區。關於沙坪壩這個名稱的由來,說法很多,有說因為沙坪壩相對平坦的,有說因為這地方多風沙的,還有更玄的甚至有說這地方自西周就叫這個名,隸屬古代巴國已有三千餘年了。

其實,這個不重要,沒有必要一定要去考證個水清石頭現。重要的是自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大量學校、工廠為避戰禍紛紛遷入這個臨江(嘉陵江)靠山(歌樂山)風水甚好的地方。從此,沙坪壩名聲遠播。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建國後,沙坪壩區更是學氣甚濃,成為重慶毫無爭議的文化區。

首先是大學雲集,有重大、重建(現已併入重大)、西政、重師、川外、四醫大、重醫,後工,散落在其他區的大學如西師西農交院等,只有寥寥三四所。

中學也毫不含糊,令無數家長垂涎的三中(南開),重中之重的一中、八中,曾進入全國中學生足球賽前六的七中,都是大名鼎鼎。所以,沙區人都以文化二字為榮,就像我們當年,上衣兜不插兩支鋼筆都覺得對不起這倆字。

沙坪壩區幅員廣闊,北邊靠嘉陵江就不說了(江對岸是江北區),東至化龍橋、大坪(現在好像已劃歸市中區了),西北至井口,南至中樑山,西南至歌樂山。但是這是行政區劃的概括,沙坪壩區的得名,蓋因一條長不過兩三公里毫不起眼的小街,它叫沙坪壩正街。

02

記不清是1957年還是58年,我還穿著開襠褲,父親調動工作到重慶建工學院,我家舉家由楊家坪遷往沙坪壩正街,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北上成都求學並定居於此。

以前忙於工作與生活,都忘了自己是沙坪壩正街的小崽兒。退休後,那條狹窄泥濘的小街竟時時伸進腦際,讓人思戀並生出強烈的想和人敘說一下記憶中的這條小街的願望。

建院大門往西北方向下行,是勞動路,再往下跨過一條注入嘉陵江的小河溝,就是現在聞名遐邇的磁器口。沙坪壩正街基本上起於建院大門,往東至雙巷子,即三角碑,現在的三峽廣場。全長沒準確丈量過,估計最多三公里左右。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這條聚集了兩所全國重點大學和著名南開中學的文化一條街,因小說《紅巖》的普及而為世人所知,因由《紅巖》改編的電影《烈火中永生》的熱映而聲名遠播。

但是,真實的沙坪壩正街,當時確實是十分狹窄簡陋,實在不起眼。現在,我就沿著記憶的曲徑,給各位掛一漏萬地說說幾十年前的這條小街以及小街和我的故事,懷舊的朋友也許會喜歡。

03

當年,沙坪壩正街兩邊大多是毫不起眼的門板房,很少有超過三層的房屋。路面是石子路面,有些地方鋪著些許青石板,直到1978年我離開這裡,好像都還沒有完全黑化。

石子路的特點,兩句話可以概括:晴天揚灰路,下雨水泥路(洋灰,水泥當年的別稱)。兩相比較,揚灰好像還能忍受,而下雨的泥濘實在比較煩人。這樣講吧,遇上一連幾天陰雨,要是上街轉一圈,布面膠鞋根本抵擋不住泥濘的侵蝕,特別是冬天,泥水浸入鞋裡,能把腳趾凍得跟木頭一樣,所以那些年家裡必備全膠的雨靴雨鞋。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說起淺口的全膠雨鞋,還有一個想想都會竊笑的現象。七十年代初吧,有一段時間,重慶年輕人時興把頭髮朝一個方向吹一圈,時稱螺獅頭,還有就是腳蹬一雙淺口的全膠雨鞋,時稱鴉鵲口。螺獅頭,鴉鵲口,再來一件敞擺(一種老式夾克衫),那就是操哥的標配。

扯遠了,回到正題。

從建院大門出來,往左一點,是位於正街起始點的七中,我的母校,著名的足球學校。不過我在七中一共只呆了兩年就到廣闊天地修地球去了,印象確實不甚清晰了。只記得沿學校旁邊的高家花園下去就是嘉陵江邊的九石崗,我們戲水游泳的地方。但是由於爹媽看管得比較嚴,所以我下河洗澡的機會很有限。

04

出建院大門往右,我們就開始正街一小時遊。

第一個有點名氣的,是育英小學。育英小學是沙區重點小學,我心中高不可攀的學堂,我二哥就是從這裡走向了更加高不可攀的南開中學。

但是我上小學那年恰逢建院成立附小,我是建院子弟,自然只有和我心中的育小揮淚而別了。過後很多年,我都一直為沒能成為育英小學的學生而耿耿於懷。

再往前走幾步,就是大名鼎鼎的重大了。重大有名,但校門卻很是醜陋,兩個大門墩子,像兩座水泥澆築的碉堡一樣,晦暗而毫無生氣。不過,一進大門,就別有洞天了。首先是道路十分寬闊,還有一個碩大的廣場,叫團結廣場。這在坡坡坎坎的重慶是很難得的。尤其是路邊有棵大榕樹,《烈火中永生》裡成崗在重大鼓動學生搞學運就是在這裡拍的外景。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為了追尋先烈的足跡,我那時常常在這棵大樹下打旋旋,希冀能夠感受先烈的豪氣。當然結果是啥也沒有感受到,旋累了各吃各。

05

重大正對面,有一家很小很破的書攤,孩子們在這裡看娃兒書(老重慶人對連環畫的稱呼),一分錢看一本。之所以提到這個毫不起眼的書攤,是因為當時我只要包包裡頭有幾分錢,就一定會來這裡,坐在吱呀作響的小板凳上,一混就是半天。

在這裡,我認識了劉關張,認識了唐長老孫猴子,認識了宋江吳用,當然,無緣認識賈寶玉林妹妹,因為青溝子小崽兒只喜歡看殺仗的,還看不懂男女間的卿卿我我。儘管娃兒書的知識含量有限,但我後來還算愛讀書的習慣,大約就是從這個不足十平米的小書攤開始的。

從小書攤出來,往前幾十米,有一個廢品收購店。街上有不少的這店那店,為什麼一定要提到這個充斥著垃圾氣息的廢品店呢?因為這店是我的零花錢的補充點。

比如,那時候,牙膏皮都是錫質的,可以賣到兩分錢一個。只要眼尖留心,時不時地撿它幾個,就又可以看幾本娃兒書了。還有就是橘子皮,鮮橘皮可以賣到七分錢一斤,幹橘皮則可以賣到幾毛錢一斤。辛苦一點,一季(那時沒有跨季水果)下來,可以發點小財了。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至於廢書廢報之類,雖然“價值不菲”,但得之不易,不提也罷。

廢品店的斜對面,有一家烤燒餅(成都叫鍋盔)的小店。那是一種現在很少見的貼在爐壁上的烤法,烤出來的燒餅六分錢一個,色澤金黃,面香夾雜著芝麻香,至今讓我感覺齒頰留香。因為物美價廉,所以小店門前天天打擁堂。

06

現在咱們沿著正街的石子路繼續前行,有一條小巷,巷子深處是建院的中門,巷子中間是抗大路街道辦事處,文革中沙坪壩正街改名叫抗大路,抗大也是大學,拿給沙坪壩正街冠名,雖顯得有點左,倒也貼切。

下鄉回城那兩年,我曾經隨時出入街辦,不為別的,就為一口飯吃。我是病退回城的,屬於國家不予安排工作的病殘知青,只能由街辦安排臨時工整點稀飯錢。

但是就是臨時工也不是舉手可得,只能隨時去街辦眼巴巴地候著,現在想起來,實在是有點討口的滋味。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挨著街辦的是正街派出所。幾乎天天從派出所門口過,但我在正街生活這麼多年,只進去過三次,第一次是下鄉插隊下戶口,第二次是病退回城上戶口,第三次是恢復高考考取大學再次下戶口。

三次,辦事戶籍警是三個臉色,第一次是同情,第二次是鄙夷,第三次是欽羨。有句話說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戶籍警的臉色又何嘗不是人情冷暖的反射?

從小巷出來,街的斜對面有家糖果店,也是整個正街唯一的一家糖果店。文革武鬥如火如荼之時,供應困難,各種副食品基本絕跡。得益於近在咫尺的沙區全心食品廠,這家糖果店每天都有一點餅餅雜糖之類的玩意兒賣。

但是,數量很少,要想買到那是比較辛苦的事。我記得十分清楚,要想買到雜糖,得起個大早去排隊候著。一般是上午十點左右,會從全心食品廠拉來一板板車糕點。這時,先前的排隊就亂套了,基本上就是拼體力,誰能擠到前面,誰就有糖吃。

通常是不超過一個小時,所有貨品即告售罄,糖果店的貨架上又恢復了空空如也的清爽。為了一點桃酥雜糖之類就得如此之拼,說給現如今的小孩聽,恐怕他們打死都不會相信。

07

糖果店對面,是沙坪壩聯合診所。所謂聯合診所,就是在公私合營的時候,把一些個體坐堂的郎中們集中起來成立的隸屬街辦的集體所有制醫療機構,其功能就是解決一下轄區居民的頭痛腦熱問題。

當然也有特別篤信診所老中醫的,比如我的常年抱藥罐罐的老父親,就是聯合診所某中醫的忠實顧客,儘管就我看來療效並不明顯,但老父親堅持了十幾年如一日。然而直到去世,他老人家的支氣管炎一點都沒有見好。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繼續往前,就是沙坪書店。關於這家店面很小的書店必須多說兩句。我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好,買書肯定是買不起的,所以,到書店蹭書看是經常的事。

但那時候書店不像現在貨架開放,所有書籍隨便蹭。那時好點的書都放在貨櫃裡,可以翻看的最多是些過期雜誌,而且就這些沒啥看頭的玩意兒,你要是翻久了,都明顯會感到店員犀利的眼光射到背上的那股陰冷。當然說實話,那時這個店裡也沒有啥好看的書籍。

關於沙坪書店,還有一點趣事需要說說。記不清是1964年還是1965年,電影《烈火中永生》上映後,全社會掀起一股緬懷革命烈士的熱潮。電影中有這麼一家書店,在重大旁邊,也叫沙坪書店。

這家書店作為重慶地下黨的重要聯絡點,由於後來成為叛徒的甫志高的疏忽,聯絡站暴露,好在許雲峰鼻子靈,聞出了異味,這才避免了更大的損失。地理位置相同,又都叫沙坪書店,這就讓人很自然地把兩個沙坪書店聯繫起來了。

那時我還小,但也是小學高年級學生了,處於懵裡懵懂的年齡段。《烈火中永生》上映後,我和其他小夥伴經常跑到沙坪書店,試圖找尋烈士們留下的蛛絲馬跡。雖然總是悻悻而歸,但我們還是從心裡感到先烈們的身影就在眼前晃動。純真的少年時光啊,那份虔誠,現在想起來都不禁感慨萬千。

08

接下來,就到了正街自由市場。現在的年輕人不曉得啥叫自由市場,其實就是文革期間農貿市場的稱謂。說是市場,其實就是近郊農民在街邊擺個籮筐或背篼賣點自家種的蔬菜。偶爾有雞鴨或是雞蛋,但貴得出奇,一般人不敢輕易問津。

說到自由市場,順便給大家擺個至今讓我羞愧的龍門陣。

那是供應奇缺的六十年代末,我家養了幾隻雞,指望它們下點蛋聊補口腹之慾。不知怎麼回事,其中有隻雞染上了雞瘟。放到現在,瘟雞的歸宿就是深埋。但在那個年代,誰捨得呀?就算瘟雞,也得弄來吃了。而對於我家而言,瘟雞都捨不得吃。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但不吃又能怎麼辦呢?看著母親為難的臉色,我決定把這隻雞賣了,就算便宜點賣,好歹也能收幾塊錢回來。既然是我的主意,這個“光榮”的任務,自然必須由我來完成。

為了避免買主看出這是隻瘟雞,更為了避免碰到熟人的尷尬,我起了個大早(那時早上五、六點就有早市擺攤了),天不亮就來到市場,穿件破衣服,戴頂破草帽,腰桿上還煞有介事地栓了根草繩,把自己化裝成一個地道的農家小崽兒。

那年月雞絕對是緊俏貨,加之要價低於市價,所以趁著夜色,這隻瘟雞很快就賣掉了。但是在攥著幾塊錢一溜小跑回家的時候,我的腦子裡老是想著買主回家發現不小心買了只瘟雞的憤怒,這種惴惴不安在我心裡一直延續了好多天。這恐怕也算是荒唐歲月的荒唐事吧?

09

再往前走,過了沙坪壩供電公司,過了三中(南開)、一中,就到了沙坪壩正街的終點雙巷子,跟著我的敘述,你的沙坪壩正街一小時游到此結束。

最近好幾年沒有回到那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沙坪壩正街


定居成都後,我也回過幾次這條印滿了我腳板印的小街,每次回去小街都有很大變化。最近幾年沒回去過,不知小街是否高樓林立,也不知是否燈紅酒綠。

但是不管它變成什麼樣,我心裡的沙坪壩正街還是那條晴天洋灰雨天水泥的小街,還是那條房屋破舊但很親切的小街,還是那條遺落著我無數少年幻想的小街。每每此時,心裡都會生出無比的眷念和感慨,因為故鄉二字,是鐫刻在心底深處永遠抹不去的印跡!

哦,我的沙坪壩正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