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很多工薪階層生活愈發艱難,不是因為疾病,不是因為揮霍,而是因為孩子的學業被掏空了家底

大學 投資 馬拉松 升學考試 成都名校 2017-07-27

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幾乎所有人都見過並且相信一種中國式奮鬥模式——只要勤奮、努力、節儉,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儲蓄會越來越多,房子會越換越大,還可以買車和度假。

在社會經濟發展良好和個人收入不斷上漲的這幾十年,這似乎是每個中國人的奮鬥模式,只要不生大病或者發生什麼意外,按照中國人勤勤懇懇的個性,這似乎是一條最終必達的道路。

但近幾年,很多生活在城市的普通工薪階層卻發現這條路越發艱難——不是因為疾病,不是因為揮霍,而是因為孩子的學業被掏空了家底。

工薪階層的困境:省吃儉用以供十年寒窗,兩手空空不知往後出路

誰不想享受和娛樂?誰不想過更舒適的生活?如果有得選,誰想降低生活品質去供孩子讀書?可是作為普通家庭,他們的孩子只有接受更好的教育才能跳出眼前的格局,看到更大更廣闊的天空,雖然就像悖論一樣,但現實中存在太多太多這樣活生生的例子。

張家的閨女成績很不錯,只要再提個十幾分,就能進入最好的中學,怎麼辦呢?報培訓班!培訓班意味著多上一大筆學費,考上好的私立學校了,學費一年也是筆巨大的開支,怎麼辦?只有咬牙堅持了!

家長的喜悅中,眼裡總有掩不住的愁苦。

在成都,很多工薪階層生活愈發艱難,不是因為疾病,不是因為揮霍,而是因為孩子的學業被掏空了家底

這就是中國的父母,真正的癥結在於,多數工薪階層的教育支出,相比於家庭收入實在過於沉重。根據HSBC發佈的最新的全球教育報告顯示中,中國大陸父母平均教育支出42892美元,位列世界第五。落實到成都來說,根據網友計算的教育賬單,在成都供一個孩子到大學畢業(不含留學)要32萬元,但2016年成都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35902元,這意味著,家庭收入除了支付日常生活費用外,基本都用來投資教育了。

但,隨著大學擴招,大學學歷正變得越來越不值錢,大學生工資起薪越來越低,如果教育是一種投資,那孩子要畢業多久,才能收回當初投資的教育成本?有人調侃說,早知這樣,不如把投資教育的錢在市中心買套房子,房價漲起來了,靠收租金可能都比現在過得更好。

省吃儉用以供十年寒窗,兩手空空不知往後出路,可能也是大多數還在供著子女上學的普通工薪家庭真實寫照了。

“想讓孩子將來上個好學校,但是為此就要降低我們的生活質量,太糾結了”

在中國的現有教育體制下,買學區房、上補習班、培養孩子特長對孩子就讀更好的學校,獲得更好的教育無疑有巨大幫助,但這幾點無疑都有個巨大難點,那就是錢!錢!錢!

教育成本居高不下,但也有人說,九年義務教育都是免費的啊,公立高中費用也不高,如果孩子自己懂事努力,不去報那些亂七八糟的培訓班,養孩子其實花不了這麼多錢。

話雖如此,但為人父母的,肯定希望把最好的留給孩子,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不留遺憾,加上現在很多小孩都是獨子,家長更不敢節約成本。就像綿陽某中學18萬天價報名費事件中的父母們所說:“這麼多錢,交吧心疼錢,不交吧怕對不起孩子”。

在成都,很多工薪階層生活愈發艱難,不是因為疾病,不是因為揮霍,而是因為孩子的學業被掏空了家底

還有學區房,很多本有住宅的家庭,因為學區劃片不理想,面臨著要麼就近入讀差一點的學校,要麼賣掉現在舒適的住宅,購買單價更貴的學區房的選擇。很多家長非常迷惘,到網上發帖大倒苦水:“如果在我們的城市買一套學區房,就要把我們現在住的大房子賣了,而且我們也看了很多學區房,環境沒有我們現在住的房子好,而且以我們的能力只能買個小戶型,以後日子也會過得緊巴,想讓孩子將來上個好學校,但是為此就要降低我們的生活質量,太糾結了。”

為了孩子,家長們“傾其所有”的不僅僅是金錢

HSBC發佈的最新全球教育報告顯示,除了經濟義務外,有82%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成功準備做出個人犧牲;為了支持孩子教育,31%的家長失去了自己的時間,甚至放棄了個人愛好;其中25%的家長大量減少甚至完全喪失了個人娛樂;即使做出這樣的犧牲,家長們仍然在質疑自己做的是否足夠了,59%的家長擔心自己沒能夠為孩子盡力。

在成都,很多工薪階層生活愈發艱難,不是因為疾病,不是因為揮霍,而是因為孩子的學業被掏空了家底

金錢和時間成本太高,以至於一些人直接打消了很多人生二胎的念頭。

當然,這種風潮之下,也有不少家長在反思——買學區房、上培訓班等等,會加重整個家庭的經濟壓力,父母要更努力的工作,拼命賺錢,那麼同時陪伴孩子的時間就會變少,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而且經濟壓力增大,不僅父母要節衣縮食,節省很多生活開支,孩子的花銷也會減少,週末還能帶孩子去遊樂場玩嗎?節假日還能帶孩子外出旅遊開闊眼界嗎?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都要降低,為了離“學位”更近,就要丟失一些原本的快樂。另外, 投資太多,不僅父母,孩子的壓力也會更大,孩子不得不更加努力學習,成績一旦不好,達不到父母原本的期望值,孩子就會內疚自責,不再像之前一樣快樂自信。

還有一些人認為,最好的教育,不是來自於某些頂尖的名校,而是父母從小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每位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起跑線究竟在哪裡?我們不得而知。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長跑,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父母應該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給孩子一個最好的起點,相比一個學區房,父母的陪伴和愛,或許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