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升自信,從正確的自我認識開始'

大象 不完美媽媽 心理學 小小一座山0516 2019-08-26
"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小故事,說有一個人站在一條狗的旁邊,一個陌生人問他:“你的狗咬人麼?”這個人說:“不咬。“於是,陌生人就去摸了摸這條狗,狗上去就咬了他一口。陌生人很氣憤:”你不是說你的狗不咬人麼?“這個人回答:”是啊,可是這不是我的狗。“

這個故事的雙方,兩個人都沒有問題,只不過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著不同的內容,才會造成如此的誤會。事實不是如此,而我們希望事實如此。再解釋詳細一點:我們看到的相信的,都是我們自己願意看到的和相信的,都是我們主觀意願的結果。

類似的情況有很多,在如何看待自己的這個問題上,我們也常常面臨這樣的問題——你看自己什麼樣,你就是什麼樣。

生活中有一些人,他們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己的優勢,他們充滿自信,願意勇敢的表達自己,在面對所有問題的時候都不會退縮,即使有困難也願意勇敢嘗試,這種人好像天生自帶光芒;還有一些人,他們更多的看到的是自己的缺點,總是習慣性的將自己的劣勢和對方優勢相比,這些人或多或少會存在自卑心理,當機會來臨,他們想到的不是迎難而上,而是本能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夠,但事實是,他們的能力可能遠遠超過自己的想象。

據我瞭解,後者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這種心理會很容易讓我們不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實力,喪失寶貴的機會,甚至讓我們的人生都處在自我懷疑中,這種自卑心理,並不是一件好事。當然想要解決這種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溝通的藝術》這本書的第三章,就是在指導我們如何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找回我們的自信。

"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小故事,說有一個人站在一條狗的旁邊,一個陌生人問他:“你的狗咬人麼?”這個人說:“不咬。“於是,陌生人就去摸了摸這條狗,狗上去就咬了他一口。陌生人很氣憤:”你不是說你的狗不咬人麼?“這個人回答:”是啊,可是這不是我的狗。“

這個故事的雙方,兩個人都沒有問題,只不過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著不同的內容,才會造成如此的誤會。事實不是如此,而我們希望事實如此。再解釋詳細一點:我們看到的相信的,都是我們自己願意看到的和相信的,都是我們主觀意願的結果。

類似的情況有很多,在如何看待自己的這個問題上,我們也常常面臨這樣的問題——你看自己什麼樣,你就是什麼樣。

生活中有一些人,他們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己的優勢,他們充滿自信,願意勇敢的表達自己,在面對所有問題的時候都不會退縮,即使有困難也願意勇敢嘗試,這種人好像天生自帶光芒;還有一些人,他們更多的看到的是自己的缺點,總是習慣性的將自己的劣勢和對方優勢相比,這些人或多或少會存在自卑心理,當機會來臨,他們想到的不是迎難而上,而是本能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夠,但事實是,他們的能力可能遠遠超過自己的想象。

據我瞭解,後者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這種心理會很容易讓我們不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實力,喪失寶貴的機會,甚至讓我們的人生都處在自我懷疑中,這種自卑心理,並不是一件好事。當然想要解決這種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溝通的藝術》這本書的第三章,就是在指導我們如何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找回我們的自信。

想要提升自信,從正確的自我認識開始

《溝通的藝術》一共有十二個章節,分別從“看人入裡”、“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這三個角度,講述了溝通的方方面面。這本書不僅在說人際之間的溝通,如何處理親密關係?如何處理人與信息媒介之間的關係?如何應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如何和自己友好相處?……這些都能在書中尋找答案。

《溝通的藝術》這本書由兩位作家共同完成,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他們都是著名的溝通專家,兩人多次圍繞溝通的主題撰寫相關文章、演講、併合作出版了多本書籍,為各類人士提供各種人際溝通技巧的指導。

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和自己溝通。想要克服我們的自卑心理,我們要從這幾點開始努力:

一、正確、理性的認識自己

這裡我們先來了解一個詞——“自我概念”

所謂的自我概念,就是指你對自己所持有的的相對穩定的知覺。

更準確來說,就是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是善良的、可愛的、還是普通的、不聰明的……

在有些人眼裡,他評價自己大多用的是褒義詞;而有的人,用的就是中性詞,甚至是貶義詞。無論是哪一種,這些自我概念,是從自己主觀出發的,因此它是可以被修正的。

想要拋掉自卑的枷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正確、理性的認識自己。

1.儘量不帶任何情緒客觀、理性認識自己

我們每個人看自己都或多或少帶有私心,就像每個媽媽看自己的孩子都覺得他是全天下最可愛的寶寶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冷靜的、客觀評價自己。

努力的?聰明的?上進的?總之,要儘量不帶任何情緒的理性分析自己,既不要過高,也不要過低。

這裡要強調的是,評價不是一次就結束,人是在不斷變化,不斷進步的,這些評價可能這次有用,下次就不準確了,因此我們要學會定期的理性評價自己、找到自己的優缺點,對自己有一個全面、清醒的認識。

2.放棄過去的自我概念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你一定聽過:一個成年大象,你只需要一個小小的鐵鏈子就能拴住它,因為在它很小的時候,它就被這樣的鐵鏈子拴著,掙扎過、反抗過,最終選擇了放棄,即使到了成年以後,即使他已經有了能力掙脫,但那時的它還停留在原先的印象,以為自己掙不脫不了,就不再會嘗試。

這就好比我們對自己的判斷,有的人對自己評價極低。他們一上演講臺就緊張,或者還有一些明明很好看,卻十分自卑等等。回顧他們童年,大概都有一段失敗或者不好的經歷。這段經歷深深影響著他們,即使他們現在已經完全不是當年的模樣,但思維確卻仍然停留在小時候的那個自己。

過去只是過去,過去失敗了1000次,也和這次無關;過去經歷了再多的不愉快,成年後的我們也已經具備足夠的勇氣去克服當年的問題,就像這個大象一樣。

3.不要太看重他人的評價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小實驗,在100個人中選出15個人來,告訴他們,他們是被選拔出來的優秀的人,半個月之後進行考試。結果就真的發現這15個人比其他75個人成績更好。但實際上呢?這15個人只是被隨機選擇出來的, 根本不存在“選拔優秀的人”這一說。

我們總是很容易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甚至我們的自我概念也是在他人的評價中建立起來的。如果一個小孩從小被誇獎很聰明,時間久了她就會自然而言認為自己很聰明,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被說不好看,無論長大之後他怎樣,在他內心也一定認為自己不好看。

我們的自我概念雖說是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但其實也是從小受他人評價的影響,這些影響都很容易左右我們的判斷。所以我們會說,從小被誇獎的孩子往往會更自信;而在批評聲中長大的孩子,往往都存在自卑心理。

他人的評價,重要也不重要,成年後的我們要學會獨立判斷,合理傾聽他人的意見和評價。如果你身邊一直有人總是給你無理由的負面評價,要麼和對方溝通說明自己立場,要麼就選擇遠離吧。他們只會對你造成越來越糟的影響。

以上三點,就是如何正確、理性評價自己的一點小小建議,如果你都能做到,你就已經成功完成80%了。

接下里,你只需要再有一些助推器就好了。

"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小故事,說有一個人站在一條狗的旁邊,一個陌生人問他:“你的狗咬人麼?”這個人說:“不咬。“於是,陌生人就去摸了摸這條狗,狗上去就咬了他一口。陌生人很氣憤:”你不是說你的狗不咬人麼?“這個人回答:”是啊,可是這不是我的狗。“

這個故事的雙方,兩個人都沒有問題,只不過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著不同的內容,才會造成如此的誤會。事實不是如此,而我們希望事實如此。再解釋詳細一點:我們看到的相信的,都是我們自己願意看到的和相信的,都是我們主觀意願的結果。

類似的情況有很多,在如何看待自己的這個問題上,我們也常常面臨這樣的問題——你看自己什麼樣,你就是什麼樣。

生活中有一些人,他們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己的優勢,他們充滿自信,願意勇敢的表達自己,在面對所有問題的時候都不會退縮,即使有困難也願意勇敢嘗試,這種人好像天生自帶光芒;還有一些人,他們更多的看到的是自己的缺點,總是習慣性的將自己的劣勢和對方優勢相比,這些人或多或少會存在自卑心理,當機會來臨,他們想到的不是迎難而上,而是本能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夠,但事實是,他們的能力可能遠遠超過自己的想象。

據我瞭解,後者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這種心理會很容易讓我們不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實力,喪失寶貴的機會,甚至讓我們的人生都處在自我懷疑中,這種自卑心理,並不是一件好事。當然想要解決這種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溝通的藝術》這本書的第三章,就是在指導我們如何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找回我們的自信。

想要提升自信,從正確的自我認識開始

《溝通的藝術》一共有十二個章節,分別從“看人入裡”、“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這三個角度,講述了溝通的方方面面。這本書不僅在說人際之間的溝通,如何處理親密關係?如何處理人與信息媒介之間的關係?如何應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如何和自己友好相處?……這些都能在書中尋找答案。

《溝通的藝術》這本書由兩位作家共同完成,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他們都是著名的溝通專家,兩人多次圍繞溝通的主題撰寫相關文章、演講、併合作出版了多本書籍,為各類人士提供各種人際溝通技巧的指導。

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和自己溝通。想要克服我們的自卑心理,我們要從這幾點開始努力:

一、正確、理性的認識自己

這裡我們先來了解一個詞——“自我概念”

所謂的自我概念,就是指你對自己所持有的的相對穩定的知覺。

更準確來說,就是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是善良的、可愛的、還是普通的、不聰明的……

在有些人眼裡,他評價自己大多用的是褒義詞;而有的人,用的就是中性詞,甚至是貶義詞。無論是哪一種,這些自我概念,是從自己主觀出發的,因此它是可以被修正的。

想要拋掉自卑的枷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正確、理性的認識自己。

1.儘量不帶任何情緒客觀、理性認識自己

我們每個人看自己都或多或少帶有私心,就像每個媽媽看自己的孩子都覺得他是全天下最可愛的寶寶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冷靜的、客觀評價自己。

努力的?聰明的?上進的?總之,要儘量不帶任何情緒的理性分析自己,既不要過高,也不要過低。

這裡要強調的是,評價不是一次就結束,人是在不斷變化,不斷進步的,這些評價可能這次有用,下次就不準確了,因此我們要學會定期的理性評價自己、找到自己的優缺點,對自己有一個全面、清醒的認識。

2.放棄過去的自我概念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你一定聽過:一個成年大象,你只需要一個小小的鐵鏈子就能拴住它,因為在它很小的時候,它就被這樣的鐵鏈子拴著,掙扎過、反抗過,最終選擇了放棄,即使到了成年以後,即使他已經有了能力掙脫,但那時的它還停留在原先的印象,以為自己掙不脫不了,就不再會嘗試。

這就好比我們對自己的判斷,有的人對自己評價極低。他們一上演講臺就緊張,或者還有一些明明很好看,卻十分自卑等等。回顧他們童年,大概都有一段失敗或者不好的經歷。這段經歷深深影響著他們,即使他們現在已經完全不是當年的模樣,但思維確卻仍然停留在小時候的那個自己。

過去只是過去,過去失敗了1000次,也和這次無關;過去經歷了再多的不愉快,成年後的我們也已經具備足夠的勇氣去克服當年的問題,就像這個大象一樣。

3.不要太看重他人的評價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小實驗,在100個人中選出15個人來,告訴他們,他們是被選拔出來的優秀的人,半個月之後進行考試。結果就真的發現這15個人比其他75個人成績更好。但實際上呢?這15個人只是被隨機選擇出來的, 根本不存在“選拔優秀的人”這一說。

我們總是很容易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甚至我們的自我概念也是在他人的評價中建立起來的。如果一個小孩從小被誇獎很聰明,時間久了她就會自然而言認為自己很聰明,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被說不好看,無論長大之後他怎樣,在他內心也一定認為自己不好看。

我們的自我概念雖說是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但其實也是從小受他人評價的影響,這些影響都很容易左右我們的判斷。所以我們會說,從小被誇獎的孩子往往會更自信;而在批評聲中長大的孩子,往往都存在自卑心理。

他人的評價,重要也不重要,成年後的我們要學會獨立判斷,合理傾聽他人的意見和評價。如果你身邊一直有人總是給你無理由的負面評價,要麼和對方溝通說明自己立場,要麼就選擇遠離吧。他們只會對你造成越來越糟的影響。

以上三點,就是如何正確、理性評價自己的一點小小建議,如果你都能做到,你就已經成功完成80%了。

接下里,你只需要再有一些助推器就好了。

想要提升自信,從正確的自我認識開始

二、對自己有正確的期待。

當你已經對自己有了正確評價之後,還要對自己有著正確的期待。

比如,如果你剛學小提琴3個月,你可以對自己未來有所期待,但是你不能要求自己立刻像小提琴演奏家一樣在臺上揮灑自如,贏得無數獻花和掌聲;再比如你剛開始學寫作,你就不能因為自己寫的不像大作家一樣文筆流暢而責備自己。當然,這些比喻是過於誇張了,但生活中這種例子真的不在少數。

我們可以對自己有絕對的信心,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能達到心中的目標。但並不意味著就盲目的給自己定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總是和不可能相比,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自卑

我們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一步步努力,和過去的自己相比,在自己的一點一滴中收穫滿足和成長。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三、有想要改變的意願

我特別喜歡那句話——“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成年人的世界,如果你自己不想改變,沒有人會一直拉你。

改變不是嘴說,是真的行動起來。做小朋友的時候,尚且有大人催著、管著,作為成年人,你要為自己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決定負責任。

如果你自己沒有強烈的想要改變的願望並付之行動,永遠在自己的深坑裡待著,即使你前面準備的再好,你看了無數理論的書籍,那也是沒有用的。我們需要要的,就是腳踏實地、戒驕戒躁,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改變自卑心理,找回心中的自信。

"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小故事,說有一個人站在一條狗的旁邊,一個陌生人問他:“你的狗咬人麼?”這個人說:“不咬。“於是,陌生人就去摸了摸這條狗,狗上去就咬了他一口。陌生人很氣憤:”你不是說你的狗不咬人麼?“這個人回答:”是啊,可是這不是我的狗。“

這個故事的雙方,兩個人都沒有問題,只不過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著不同的內容,才會造成如此的誤會。事實不是如此,而我們希望事實如此。再解釋詳細一點:我們看到的相信的,都是我們自己願意看到的和相信的,都是我們主觀意願的結果。

類似的情況有很多,在如何看待自己的這個問題上,我們也常常面臨這樣的問題——你看自己什麼樣,你就是什麼樣。

生活中有一些人,他們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己的優勢,他們充滿自信,願意勇敢的表達自己,在面對所有問題的時候都不會退縮,即使有困難也願意勇敢嘗試,這種人好像天生自帶光芒;還有一些人,他們更多的看到的是自己的缺點,總是習慣性的將自己的劣勢和對方優勢相比,這些人或多或少會存在自卑心理,當機會來臨,他們想到的不是迎難而上,而是本能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夠,但事實是,他們的能力可能遠遠超過自己的想象。

據我瞭解,後者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這種心理會很容易讓我們不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實力,喪失寶貴的機會,甚至讓我們的人生都處在自我懷疑中,這種自卑心理,並不是一件好事。當然想要解決這種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溝通的藝術》這本書的第三章,就是在指導我們如何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找回我們的自信。

想要提升自信,從正確的自我認識開始

《溝通的藝術》一共有十二個章節,分別從“看人入裡”、“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這三個角度,講述了溝通的方方面面。這本書不僅在說人際之間的溝通,如何處理親密關係?如何處理人與信息媒介之間的關係?如何應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如何和自己友好相處?……這些都能在書中尋找答案。

《溝通的藝術》這本書由兩位作家共同完成,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他們都是著名的溝通專家,兩人多次圍繞溝通的主題撰寫相關文章、演講、併合作出版了多本書籍,為各類人士提供各種人際溝通技巧的指導。

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和自己溝通。想要克服我們的自卑心理,我們要從這幾點開始努力:

一、正確、理性的認識自己

這裡我們先來了解一個詞——“自我概念”

所謂的自我概念,就是指你對自己所持有的的相對穩定的知覺。

更準確來說,就是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是善良的、可愛的、還是普通的、不聰明的……

在有些人眼裡,他評價自己大多用的是褒義詞;而有的人,用的就是中性詞,甚至是貶義詞。無論是哪一種,這些自我概念,是從自己主觀出發的,因此它是可以被修正的。

想要拋掉自卑的枷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正確、理性的認識自己。

1.儘量不帶任何情緒客觀、理性認識自己

我們每個人看自己都或多或少帶有私心,就像每個媽媽看自己的孩子都覺得他是全天下最可愛的寶寶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冷靜的、客觀評價自己。

努力的?聰明的?上進的?總之,要儘量不帶任何情緒的理性分析自己,既不要過高,也不要過低。

這裡要強調的是,評價不是一次就結束,人是在不斷變化,不斷進步的,這些評價可能這次有用,下次就不準確了,因此我們要學會定期的理性評價自己、找到自己的優缺點,對自己有一個全面、清醒的認識。

2.放棄過去的自我概念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你一定聽過:一個成年大象,你只需要一個小小的鐵鏈子就能拴住它,因為在它很小的時候,它就被這樣的鐵鏈子拴著,掙扎過、反抗過,最終選擇了放棄,即使到了成年以後,即使他已經有了能力掙脫,但那時的它還停留在原先的印象,以為自己掙不脫不了,就不再會嘗試。

這就好比我們對自己的判斷,有的人對自己評價極低。他們一上演講臺就緊張,或者還有一些明明很好看,卻十分自卑等等。回顧他們童年,大概都有一段失敗或者不好的經歷。這段經歷深深影響著他們,即使他們現在已經完全不是當年的模樣,但思維確卻仍然停留在小時候的那個自己。

過去只是過去,過去失敗了1000次,也和這次無關;過去經歷了再多的不愉快,成年後的我們也已經具備足夠的勇氣去克服當年的問題,就像這個大象一樣。

3.不要太看重他人的評價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小實驗,在100個人中選出15個人來,告訴他們,他們是被選拔出來的優秀的人,半個月之後進行考試。結果就真的發現這15個人比其他75個人成績更好。但實際上呢?這15個人只是被隨機選擇出來的, 根本不存在“選拔優秀的人”這一說。

我們總是很容易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甚至我們的自我概念也是在他人的評價中建立起來的。如果一個小孩從小被誇獎很聰明,時間久了她就會自然而言認為自己很聰明,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被說不好看,無論長大之後他怎樣,在他內心也一定認為自己不好看。

我們的自我概念雖說是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但其實也是從小受他人評價的影響,這些影響都很容易左右我們的判斷。所以我們會說,從小被誇獎的孩子往往會更自信;而在批評聲中長大的孩子,往往都存在自卑心理。

他人的評價,重要也不重要,成年後的我們要學會獨立判斷,合理傾聽他人的意見和評價。如果你身邊一直有人總是給你無理由的負面評價,要麼和對方溝通說明自己立場,要麼就選擇遠離吧。他們只會對你造成越來越糟的影響。

以上三點,就是如何正確、理性評價自己的一點小小建議,如果你都能做到,你就已經成功完成80%了。

接下里,你只需要再有一些助推器就好了。

想要提升自信,從正確的自我認識開始

二、對自己有正確的期待。

當你已經對自己有了正確評價之後,還要對自己有著正確的期待。

比如,如果你剛學小提琴3個月,你可以對自己未來有所期待,但是你不能要求自己立刻像小提琴演奏家一樣在臺上揮灑自如,贏得無數獻花和掌聲;再比如你剛開始學寫作,你就不能因為自己寫的不像大作家一樣文筆流暢而責備自己。當然,這些比喻是過於誇張了,但生活中這種例子真的不在少數。

我們可以對自己有絕對的信心,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能達到心中的目標。但並不意味著就盲目的給自己定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總是和不可能相比,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自卑

我們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一步步努力,和過去的自己相比,在自己的一點一滴中收穫滿足和成長。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三、有想要改變的意願

我特別喜歡那句話——“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成年人的世界,如果你自己不想改變,沒有人會一直拉你。

改變不是嘴說,是真的行動起來。做小朋友的時候,尚且有大人催著、管著,作為成年人,你要為自己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決定負責任。

如果你自己沒有強烈的想要改變的願望並付之行動,永遠在自己的深坑裡待著,即使你前面準備的再好,你看了無數理論的書籍,那也是沒有用的。我們需要要的,就是腳踏實地、戒驕戒躁,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改變自卑心理,找回心中的自信。

想要提升自信,從正確的自我認識開始

四、學會改變的方法

改變不是盲目的,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我們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形成了自我概念,不能指望用幾十分鐘就調整過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在這過程中,我們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之外,還要學習多一點的方法來幫助我們改變現狀:

1.良好的自我形象管理;

2.多一些的自我袒露,更好的展現自己;

3.向自信的人請教他們的經驗;

……

這些都是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信心的,多積累這些可以讓我們改變的方法,多去嘗試,慢慢地讓自信成為自己的習慣。讓它悄無聲息的迴歸到自己的內心。

"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小故事,說有一個人站在一條狗的旁邊,一個陌生人問他:“你的狗咬人麼?”這個人說:“不咬。“於是,陌生人就去摸了摸這條狗,狗上去就咬了他一口。陌生人很氣憤:”你不是說你的狗不咬人麼?“這個人回答:”是啊,可是這不是我的狗。“

這個故事的雙方,兩個人都沒有問題,只不過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著不同的內容,才會造成如此的誤會。事實不是如此,而我們希望事實如此。再解釋詳細一點:我們看到的相信的,都是我們自己願意看到的和相信的,都是我們主觀意願的結果。

類似的情況有很多,在如何看待自己的這個問題上,我們也常常面臨這樣的問題——你看自己什麼樣,你就是什麼樣。

生活中有一些人,他們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己的優勢,他們充滿自信,願意勇敢的表達自己,在面對所有問題的時候都不會退縮,即使有困難也願意勇敢嘗試,這種人好像天生自帶光芒;還有一些人,他們更多的看到的是自己的缺點,總是習慣性的將自己的劣勢和對方優勢相比,這些人或多或少會存在自卑心理,當機會來臨,他們想到的不是迎難而上,而是本能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夠,但事實是,他們的能力可能遠遠超過自己的想象。

據我瞭解,後者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這種心理會很容易讓我們不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實力,喪失寶貴的機會,甚至讓我們的人生都處在自我懷疑中,這種自卑心理,並不是一件好事。當然想要解決這種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溝通的藝術》這本書的第三章,就是在指導我們如何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找回我們的自信。

想要提升自信,從正確的自我認識開始

《溝通的藝術》一共有十二個章節,分別從“看人入裡”、“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這三個角度,講述了溝通的方方面面。這本書不僅在說人際之間的溝通,如何處理親密關係?如何處理人與信息媒介之間的關係?如何應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如何和自己友好相處?……這些都能在書中尋找答案。

《溝通的藝術》這本書由兩位作家共同完成,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他們都是著名的溝通專家,兩人多次圍繞溝通的主題撰寫相關文章、演講、併合作出版了多本書籍,為各類人士提供各種人際溝通技巧的指導。

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和自己溝通。想要克服我們的自卑心理,我們要從這幾點開始努力:

一、正確、理性的認識自己

這裡我們先來了解一個詞——“自我概念”

所謂的自我概念,就是指你對自己所持有的的相對穩定的知覺。

更準確來說,就是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是善良的、可愛的、還是普通的、不聰明的……

在有些人眼裡,他評價自己大多用的是褒義詞;而有的人,用的就是中性詞,甚至是貶義詞。無論是哪一種,這些自我概念,是從自己主觀出發的,因此它是可以被修正的。

想要拋掉自卑的枷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正確、理性的認識自己。

1.儘量不帶任何情緒客觀、理性認識自己

我們每個人看自己都或多或少帶有私心,就像每個媽媽看自己的孩子都覺得他是全天下最可愛的寶寶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冷靜的、客觀評價自己。

努力的?聰明的?上進的?總之,要儘量不帶任何情緒的理性分析自己,既不要過高,也不要過低。

這裡要強調的是,評價不是一次就結束,人是在不斷變化,不斷進步的,這些評價可能這次有用,下次就不準確了,因此我們要學會定期的理性評價自己、找到自己的優缺點,對自己有一個全面、清醒的認識。

2.放棄過去的自我概念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你一定聽過:一個成年大象,你只需要一個小小的鐵鏈子就能拴住它,因為在它很小的時候,它就被這樣的鐵鏈子拴著,掙扎過、反抗過,最終選擇了放棄,即使到了成年以後,即使他已經有了能力掙脫,但那時的它還停留在原先的印象,以為自己掙不脫不了,就不再會嘗試。

這就好比我們對自己的判斷,有的人對自己評價極低。他們一上演講臺就緊張,或者還有一些明明很好看,卻十分自卑等等。回顧他們童年,大概都有一段失敗或者不好的經歷。這段經歷深深影響著他們,即使他們現在已經完全不是當年的模樣,但思維確卻仍然停留在小時候的那個自己。

過去只是過去,過去失敗了1000次,也和這次無關;過去經歷了再多的不愉快,成年後的我們也已經具備足夠的勇氣去克服當年的問題,就像這個大象一樣。

3.不要太看重他人的評價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小實驗,在100個人中選出15個人來,告訴他們,他們是被選拔出來的優秀的人,半個月之後進行考試。結果就真的發現這15個人比其他75個人成績更好。但實際上呢?這15個人只是被隨機選擇出來的, 根本不存在“選拔優秀的人”這一說。

我們總是很容易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甚至我們的自我概念也是在他人的評價中建立起來的。如果一個小孩從小被誇獎很聰明,時間久了她就會自然而言認為自己很聰明,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被說不好看,無論長大之後他怎樣,在他內心也一定認為自己不好看。

我們的自我概念雖說是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但其實也是從小受他人評價的影響,這些影響都很容易左右我們的判斷。所以我們會說,從小被誇獎的孩子往往會更自信;而在批評聲中長大的孩子,往往都存在自卑心理。

他人的評價,重要也不重要,成年後的我們要學會獨立判斷,合理傾聽他人的意見和評價。如果你身邊一直有人總是給你無理由的負面評價,要麼和對方溝通說明自己立場,要麼就選擇遠離吧。他們只會對你造成越來越糟的影響。

以上三點,就是如何正確、理性評價自己的一點小小建議,如果你都能做到,你就已經成功完成80%了。

接下里,你只需要再有一些助推器就好了。

想要提升自信,從正確的自我認識開始

二、對自己有正確的期待。

當你已經對自己有了正確評價之後,還要對自己有著正確的期待。

比如,如果你剛學小提琴3個月,你可以對自己未來有所期待,但是你不能要求自己立刻像小提琴演奏家一樣在臺上揮灑自如,贏得無數獻花和掌聲;再比如你剛開始學寫作,你就不能因為自己寫的不像大作家一樣文筆流暢而責備自己。當然,這些比喻是過於誇張了,但生活中這種例子真的不在少數。

我們可以對自己有絕對的信心,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能達到心中的目標。但並不意味著就盲目的給自己定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總是和不可能相比,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自卑

我們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一步步努力,和過去的自己相比,在自己的一點一滴中收穫滿足和成長。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三、有想要改變的意願

我特別喜歡那句話——“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成年人的世界,如果你自己不想改變,沒有人會一直拉你。

改變不是嘴說,是真的行動起來。做小朋友的時候,尚且有大人催著、管著,作為成年人,你要為自己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決定負責任。

如果你自己沒有強烈的想要改變的願望並付之行動,永遠在自己的深坑裡待著,即使你前面準備的再好,你看了無數理論的書籍,那也是沒有用的。我們需要要的,就是腳踏實地、戒驕戒躁,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改變自卑心理,找回心中的自信。

想要提升自信,從正確的自我認識開始

四、學會改變的方法

改變不是盲目的,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我們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形成了自我概念,不能指望用幾十分鐘就調整過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在這過程中,我們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之外,還要學習多一點的方法來幫助我們改變現狀:

1.良好的自我形象管理;

2.多一些的自我袒露,更好的展現自己;

3.向自信的人請教他們的經驗;

……

這些都是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信心的,多積累這些可以讓我們改變的方法,多去嘗試,慢慢地讓自信成為自己的習慣。讓它悄無聲息的迴歸到自己的內心。

想要提升自信,從正確的自我認識開始

以上四點,就是《溝通的藝術》這本書裡提到的有關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中的內容。生活也好、工作也好,我們都需要建立一個正面的、客觀的自我概念,它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清晰、準確的認識自己,幫助我們把握機會,規避風險。

改變之路,並不容易,它可能不會讓你在短時間內收穫特別大,還有可能會使你遭遇那些曾經膽小的自己。請不要害怕,邁出那一步,堅持下去,努力學習,在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的這條路上,你收穫的永遠會比付出的多得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