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要求被偷超市賠償精神損失費'

大潤發 新聞 小光 法律 大竹縣人民檢察院 2019-09-18
"

“大潤發被罰顧客發聲”的新聞這兩天刷爆網絡。

我被這件事情刷新了三觀,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跟我一樣,腦子有點轉不過彎兒來,總感覺哪裡很不對,但又說不出來,用一句已經不流行了的流行語來形容就是:

不明覺厲。


這個事件經過就是:

樑先生6年前在大潤發超市裡偷了150塊錢的東西被抓了,超市私自罰了樑先生被偷的150塊錢東西的10倍金額,也就是1500塊錢,作為交換條件,超市不報警,這事兒就過去了。

過了6年,樑先生不服氣,發聲要求大潤發超市返還1500塊錢罰款,並賠償損失及精神損失費。樑先生的理由之一是“我看人家拿,我就拿了,知道吧。”“他們那兒管理不好,懂嗎,他拿,我也拿吧。”


"

“大潤發被罰顧客發聲”的新聞這兩天刷爆網絡。

我被這件事情刷新了三觀,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跟我一樣,腦子有點轉不過彎兒來,總感覺哪裡很不對,但又說不出來,用一句已經不流行了的流行語來形容就是:

不明覺厲。


這個事件經過就是:

樑先生6年前在大潤發超市裡偷了150塊錢的東西被抓了,超市私自罰了樑先生被偷的150塊錢東西的10倍金額,也就是1500塊錢,作為交換條件,超市不報警,這事兒就過去了。

過了6年,樑先生不服氣,發聲要求大潤發超市返還1500塊錢罰款,並賠償損失及精神損失費。樑先生的理由之一是“我看人家拿,我就拿了,知道吧。”“他們那兒管理不好,懂嗎,他拿,我也拿吧。”


小偷要求被偷超市賠償精神損失費


"

“大潤發被罰顧客發聲”的新聞這兩天刷爆網絡。

我被這件事情刷新了三觀,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跟我一樣,腦子有點轉不過彎兒來,總感覺哪裡很不對,但又說不出來,用一句已經不流行了的流行語來形容就是:

不明覺厲。


這個事件經過就是:

樑先生6年前在大潤發超市裡偷了150塊錢的東西被抓了,超市私自罰了樑先生被偷的150塊錢東西的10倍金額,也就是1500塊錢,作為交換條件,超市不報警,這事兒就過去了。

過了6年,樑先生不服氣,發聲要求大潤發超市返還1500塊錢罰款,並賠償損失及精神損失費。樑先生的理由之一是“我看人家拿,我就拿了,知道吧。”“他們那兒管理不好,懂嗎,他拿,我也拿吧。”


小偷要求被偷超市賠償精神損失費


小偷要求被偷超市賠償精神損失費


"

“大潤發被罰顧客發聲”的新聞這兩天刷爆網絡。

我被這件事情刷新了三觀,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跟我一樣,腦子有點轉不過彎兒來,總感覺哪裡很不對,但又說不出來,用一句已經不流行了的流行語來形容就是:

不明覺厲。


這個事件經過就是:

樑先生6年前在大潤發超市裡偷了150塊錢的東西被抓了,超市私自罰了樑先生被偷的150塊錢東西的10倍金額,也就是1500塊錢,作為交換條件,超市不報警,這事兒就過去了。

過了6年,樑先生不服氣,發聲要求大潤發超市返還1500塊錢罰款,並賠償損失及精神損失費。樑先生的理由之一是“我看人家拿,我就拿了,知道吧。”“他們那兒管理不好,懂嗎,他拿,我也拿吧。”


小偷要求被偷超市賠償精神損失費


小偷要求被偷超市賠償精神損失費


小偷要求被偷超市賠償精神損失費


我聽了樑先生對自己行為理直氣壯的自我開脫的理由,我充滿了迷惑。

這難道不是我們上小學時就被糾正過的謬論嗎?

小學生抄作業、考試打小抄被老師抓住了,小學生小明總會自我開脫說:“小光也抄了!”

咱們都知道老師會怎麼教育小明:“小光抄了你就抄嗎?小光幹什麼你就去幹什麼嗎?小光去偷東西你也去偷嗎?”

很簡單的道理,樑先生雖然聽聲音都至少三、四十歲,但我看他可能連小學生都不如。

樑先生這種人很危險,他看到別人拿東西他就“拿”,那他看到別人去搶劫,按照他的邏輯,他很可能也去搶,如果有天他看到有人去殺人,按照他的邏輯,他會不會也去?

我們還震驚於,樑先生主動向新聞媒體公佈這件事,公開發聲,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還要“精神損失費”。很不幸,超市是沒有處罰權,因為處罰權只有行政機關有,針對於樑先生偷東西這件事,只有公安局有。

但是,我們都知道小事報警有多麻煩,有多浪費資源,且起不到好效果。

樑先生當時怕家人知道,他怕丟人,另一方面如果超市報警呢,還得專門有人看著樑先生等著警察來,並且還得去派出所做筆錄,樑先生有可能被拘留,也很可能因為數額小不了了之。在這種情況之下,其實達成和解協議不失為一種讓樑先生“長記性”的方法,也保護了他的隱私。

樑先生為他自己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我覺得這沒什麼不好,也沒什麼不對,1500塊錢也不是大錢,超市也不是沒事找事,這麼多年過去了,別再提了就行了。可樑先生卻理直氣壯發、聲、了!

我們學過法律的人都知道,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樑先生6年後的今天說的對,超市是沒有處罰權,但你樑先生6年前為什麼要同意付這筆罰款呢?有什麼臉面理直氣壯發聲呢?我想這些疑問才是引爆網絡輿論的原因。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我們的老祖宗也教育我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廉!”“首孝悌,次忠信,講禮儀,知廉恥。”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有基本的普世的道德準則,有底線思維,看到別人偷東西,就算不開口阻止,也不會學別人去偷。如果被抓住了罰了一千多塊錢,過了六年了也就認了,不會理直氣壯的要賠償,更不會要所謂的“精神損失費”,這叫偷了東西還有理。

我不禁想起這兩年裡看到的一個個發人深思的案件,比如《小偷被追猝死 家屬索賠81萬》、《被踹男子否認強姦 將起訴並索賠》、《教科書式老賴 起訴律師名譽侵權》等等迷惑行為案件。

通過這些案件我們總結出,法治是確實進步了,因為壞人們都在為自己主張權利了,但是我總覺得社會的道德降低了。因為如果我們現在社會的道德水平如果是一個高水平階段的話,這些人,哪裡敢這樣得明目張膽大搖大擺的起訴,不知恥嗎?

"

“大潤發被罰顧客發聲”的新聞這兩天刷爆網絡。

我被這件事情刷新了三觀,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跟我一樣,腦子有點轉不過彎兒來,總感覺哪裡很不對,但又說不出來,用一句已經不流行了的流行語來形容就是:

不明覺厲。


這個事件經過就是:

樑先生6年前在大潤發超市裡偷了150塊錢的東西被抓了,超市私自罰了樑先生被偷的150塊錢東西的10倍金額,也就是1500塊錢,作為交換條件,超市不報警,這事兒就過去了。

過了6年,樑先生不服氣,發聲要求大潤發超市返還1500塊錢罰款,並賠償損失及精神損失費。樑先生的理由之一是“我看人家拿,我就拿了,知道吧。”“他們那兒管理不好,懂嗎,他拿,我也拿吧。”


小偷要求被偷超市賠償精神損失費


小偷要求被偷超市賠償精神損失費


小偷要求被偷超市賠償精神損失費


我聽了樑先生對自己行為理直氣壯的自我開脫的理由,我充滿了迷惑。

這難道不是我們上小學時就被糾正過的謬論嗎?

小學生抄作業、考試打小抄被老師抓住了,小學生小明總會自我開脫說:“小光也抄了!”

咱們都知道老師會怎麼教育小明:“小光抄了你就抄嗎?小光幹什麼你就去幹什麼嗎?小光去偷東西你也去偷嗎?”

很簡單的道理,樑先生雖然聽聲音都至少三、四十歲,但我看他可能連小學生都不如。

樑先生這種人很危險,他看到別人拿東西他就“拿”,那他看到別人去搶劫,按照他的邏輯,他很可能也去搶,如果有天他看到有人去殺人,按照他的邏輯,他會不會也去?

我們還震驚於,樑先生主動向新聞媒體公佈這件事,公開發聲,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還要“精神損失費”。很不幸,超市是沒有處罰權,因為處罰權只有行政機關有,針對於樑先生偷東西這件事,只有公安局有。

但是,我們都知道小事報警有多麻煩,有多浪費資源,且起不到好效果。

樑先生當時怕家人知道,他怕丟人,另一方面如果超市報警呢,還得專門有人看著樑先生等著警察來,並且還得去派出所做筆錄,樑先生有可能被拘留,也很可能因為數額小不了了之。在這種情況之下,其實達成和解協議不失為一種讓樑先生“長記性”的方法,也保護了他的隱私。

樑先生為他自己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我覺得這沒什麼不好,也沒什麼不對,1500塊錢也不是大錢,超市也不是沒事找事,這麼多年過去了,別再提了就行了。可樑先生卻理直氣壯發、聲、了!

我們學過法律的人都知道,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樑先生6年後的今天說的對,超市是沒有處罰權,但你樑先生6年前為什麼要同意付這筆罰款呢?有什麼臉面理直氣壯發聲呢?我想這些疑問才是引爆網絡輿論的原因。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我們的老祖宗也教育我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廉!”“首孝悌,次忠信,講禮儀,知廉恥。”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有基本的普世的道德準則,有底線思維,看到別人偷東西,就算不開口阻止,也不會學別人去偷。如果被抓住了罰了一千多塊錢,過了六年了也就認了,不會理直氣壯的要賠償,更不會要所謂的“精神損失費”,這叫偷了東西還有理。

我不禁想起這兩年裡看到的一個個發人深思的案件,比如《小偷被追猝死 家屬索賠81萬》、《被踹男子否認強姦 將起訴並索賠》、《教科書式老賴 起訴律師名譽侵權》等等迷惑行為案件。

通過這些案件我們總結出,法治是確實進步了,因為壞人們都在為自己主張權利了,但是我總覺得社會的道德降低了。因為如果我們現在社會的道德水平如果是一個高水平階段的話,這些人,哪裡敢這樣得明目張膽大搖大擺的起訴,不知恥嗎?

小偷要求被偷超市賠償精神損失費


新聞最後說超市已經做出整改,我覺得這是好事情,因為更加合法合規了,但是另一方面樑先生的良心和道德不需要整改嗎?

我認為他需要,最起碼他不該在回答記者詢問他該不該偷拿的時候教訓記者“我看人家,我就拿了,知道吧”“他們那兒管理不好,懂嗎”。

他應該反問自己,別人偷不是你偷的理由,知道吧?他們那兒管理不好,你也不能偷,懂嗎。


來源:法律讀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