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縣,河北省廊坊市下轄縣,地處華北平原中部,古處齊、燕、趙交界,稱“徐州”。公元前284年,燕伐齊,改稱“平舒”。西漢設東平舒縣,五代後周又改稱“大城”,意思是城防堅固。

大城縣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滄海桑田,地貌各殊;行政區劃,古今有別。靜海縣王口鎮,以子牙河為界,河西歸大城,河東歸靜海。我們王口文史研討群的老師們查找王口的歷史名人軼事,都要去大城檔案局查大城縣誌。

今天有群友王印全老師發了幾張老圖片,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

大城古八景探佚


大城古八景探佚


大城古八景探佚


這是大城古八景,我查找資料,做一回文抄公。

經查,大城古八景畫作者王世琛,(1680-1729),字寶傳,號艮甫,江南長洲人,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科殿試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曾任山東學政,累官至少詹事。其為人樸實無華,學問酷肖其人品。其書畫藝術源自家傳,其父王銓書畫精妙,當時頗有名氣。王世琛深居翰林,從不輕易為人寫字作畫,所以他的書法繪畫,並不為時人所盡知。

大城古八景,“釣臺煙水”、“文昌香霧”、“龍潭清漾”、“蠟廟曠觀”、“交河春瀾”、“郭底夕照”、“麟窪曉霞”、“鳳台晴樹”,今已難尋舊跡。

經查大城縣誌,“釣臺煙水”在今東子牙村,相傳太公垂釣處。“臺在河中,二水合抱,浩蕩波浮,有江南水雲之狀。每秋水泛漲勢高於臺而不沒,亦奇觀也。”

“文昌香霧”在“儒學西里,人焚香禋祀,縹緲若霧”。儒學就是孔廟。

“龍潭清漾”在“城南里許,每遇霖雨,諸水匯聚,碧波澄清,騷客吟詠”。在大城縣祥和裡一帶。

“蠟廟曠觀”在“城南半里,搆峙高岡,足供登眺”。原來有八蜡廟,即八郎廟,在大城縣新風路和南環路交接西北處。

“交河春瀾”在“縣東二十里春水泛綠,湍急縈迴”。今張交河、繳交河、馬交河、郭交河一帶,黑龍港河與子牙河相交匯合之處。

“郭底西照”在“縣北二十里,日暝時,影猶在西,若日出東者,時或一見”。今郭底村到祖寺村一帶。

“麟窪曉霞”在“城北里許,相傳有牛產麟,我不識者撻死,至今曉日方升,紅霞掩映,彷彿仁獸之祥光也”。今大城縣古文化街一帶。

“鳳台晴樹”在“城南,春日晴明,堪以遠眺”。今在鳳凰莊一帶。

大城古八景,是詩人騷客踏足吟詠之所,王口鎮迸莊村王耀群提供其十六世祖王玉驥所著《退一步草堂詩鈔》,內有詞《浪淘沙》八首,今錄之。

“釣臺煙水”:臺畔綠波環,一片雲煙,漁舟小泊釣鉤閒。醉裡不知天色晚,高枕酣眠。 落日映晴灘,飛鳥時還,遙看隱隱一歸帆。岸上桃花堤外柳,風月無邊

“文昌香霧”:高閣出城頭,俎豆千秋,香風嫋嫋篆煙浮。更有黃昏人靜後,新月如鉤。 遠眺放晴眸,天霽雲收,飄飄煙霧滿瓊樓。一瓣心香虔供奉,志在瀛洲。

“龍潭清漾”: 潭水淨無塵,碧草如茵,騷人遣興句偏新。遙聽波心風過處,付昂副龍吟。 清漾淡無痕,匯聚春霖,波頭時見躍金鱗。最是怡情新雨後,無限煙雲。

“蠟廟曠觀”:廟貌壯觀瞻,高出陵原,遊人縱目地天寬。一片斜陽遮不住,驀見西山。 日暮閉禪關,風靜簾閒,鴨爐飄緲篆香菸。惟羨老僧甘寂寞,獨坐蒲團。

“交河春瀾”:雲影逗春瀾,柳色如煙,雨勻野圃桔槔閒。渠港互交流不盡,醞釀春田。 最好麥秋天,四野聲歡,黃雲收盡擁村邊。又把稻秧頻灌溉,來往乘船。

“郭底西照”:村小暮雲低,晚景偏宜,從來日影不臨西。多少索微探妙士,難識其機。 夕照印沙堤,鳥語聲稀,老農結伴隴頭棲。遙望雲山縹緲處,煙霧迷離。

“麟窪曉霞”:麟趾志祥徵,甘雨和風,祥光藹藹逗春晴。一片早霞看不盡,紅日東昇。 布穀聽聲聲,忙煞莊農,一犁好雨快春耕。最好桑田連井邑,花柳含情。

“鳳台晴樹”: 古樹鳳台邊,綠色參天,青陰蔥蔚淡橫煙。時趁曉風憑遠眺,極目雲山。 波下水如環,遙映龍潭,參差碧影印前川。最羨春晴風定後,翠接雲巔。

王玉驥,(1843-1895),字雪潭,大城縣北迸莊人(今靜海區王口鎮迸莊村)。出生於鹽商家庭,年少時有報國之志,兒戲時以排兵佈陣為樂,喜讀兵法十三篇。曾幫家族管理鹽務,井井有條。清同治三年(1864年),王玉驥遵例捐一武職,練鄉勇擊馬賊。又捐巨資修建縣城文廟等。光緒二十年(1894年),日寇侵犯我國,湘軍魏光燾將軍請王玉驥赴瀋陽襄助軍務,王獻十策,魏將軍深為嘉言。次年二月初八夜,湘軍在牛莊與日寇激戰,全軍覆沒。王玉驥悲痛欲絕,仰天大呼,嘔血數鬥,病痛加重,三月初十抵家憂憤而卒。王玉驥酷嗜吟詠,博覽群書,著《退一步草堂詩鈔》。

謝謝王印全老師、王耀群老師提供資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