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

二千年前,瀟賀古道用絡繹不斷的車馬,托起了沿線村落的繁華,而今,這些凝聚了無數先人血汗的古村,他們的後人仍以各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

瀟賀古道作為中國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山大部分分佈於湖南及廣西的賀州。

這次瀟賀古道之行(自駕),以湖南的道縣作起點,行至古道陸路最後一站廣西富川古城街(現在的龜石水庫),歷時4天。

西關古碼頭遺址

西關橋望去,早晨的陽光,斜照坐落在濂溪和瀟水交匯畔的這座村莊。

難以置信:這裡是瀟賀古道陸路起點的大碼頭,秦軍曾在此重兵集結,揮師南下。

"

二千年前,瀟賀古道用絡繹不斷的車馬,托起了沿線村落的繁華,而今,這些凝聚了無數先人血汗的古村,他們的後人仍以各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

瀟賀古道作為中國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山大部分分佈於湖南及廣西的賀州。

這次瀟賀古道之行(自駕),以湖南的道縣作起點,行至古道陸路最後一站廣西富川古城街(現在的龜石水庫),歷時4天。

西關古碼頭遺址

西關橋望去,早晨的陽光,斜照坐落在濂溪和瀟水交匯畔的這座村莊。

難以置信:這裡是瀟賀古道陸路起點的大碼頭,秦軍曾在此重兵集結,揮師南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走近,試圖尋找往昔完成使命後大碼頭的舟楫往來,商賈雲集繁盛景象的一絲印記,見到了的是雜草地和停泊的小漁船,大石板的臺階蕩然無存。

"

二千年前,瀟賀古道用絡繹不斷的車馬,托起了沿線村落的繁華,而今,這些凝聚了無數先人血汗的古村,他們的後人仍以各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

瀟賀古道作為中國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山大部分分佈於湖南及廣西的賀州。

這次瀟賀古道之行(自駕),以湖南的道縣作起點,行至古道陸路最後一站廣西富川古城街(現在的龜石水庫),歷時4天。

西關古碼頭遺址

西關橋望去,早晨的陽光,斜照坐落在濂溪和瀟水交匯畔的這座村莊。

難以置信:這裡是瀟賀古道陸路起點的大碼頭,秦軍曾在此重兵集結,揮師南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走近,試圖尋找往昔完成使命後大碼頭的舟楫往來,商賈雲集繁盛景象的一絲印記,見到了的是雜草地和停泊的小漁船,大石板的臺階蕩然無存。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大碼頭的一側,是一座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三層高屹立江畔的文昌塔,由於年久失修,只存八角形的塔基,新塔已經另選址。

"

二千年前,瀟賀古道用絡繹不斷的車馬,托起了沿線村落的繁華,而今,這些凝聚了無數先人血汗的古村,他們的後人仍以各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

瀟賀古道作為中國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山大部分分佈於湖南及廣西的賀州。

這次瀟賀古道之行(自駕),以湖南的道縣作起點,行至古道陸路最後一站廣西富川古城街(現在的龜石水庫),歷時4天。

西關古碼頭遺址

西關橋望去,早晨的陽光,斜照坐落在濂溪和瀟水交匯畔的這座村莊。

難以置信:這裡是瀟賀古道陸路起點的大碼頭,秦軍曾在此重兵集結,揮師南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走近,試圖尋找往昔完成使命後大碼頭的舟楫往來,商賈雲集繁盛景象的一絲印記,見到了的是雜草地和停泊的小漁船,大石板的臺階蕩然無存。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大碼頭的一側,是一座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三層高屹立江畔的文昌塔,由於年久失修,只存八角形的塔基,新塔已經另選址。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新文昌塔修建在瀟水河畔,一個讓市民作運動與悠閒場所的公園裡。

"

二千年前,瀟賀古道用絡繹不斷的車馬,托起了沿線村落的繁華,而今,這些凝聚了無數先人血汗的古村,他們的後人仍以各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

瀟賀古道作為中國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山大部分分佈於湖南及廣西的賀州。

這次瀟賀古道之行(自駕),以湖南的道縣作起點,行至古道陸路最後一站廣西富川古城街(現在的龜石水庫),歷時4天。

西關古碼頭遺址

西關橋望去,早晨的陽光,斜照坐落在濂溪和瀟水交匯畔的這座村莊。

難以置信:這裡是瀟賀古道陸路起點的大碼頭,秦軍曾在此重兵集結,揮師南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走近,試圖尋找往昔完成使命後大碼頭的舟楫往來,商賈雲集繁盛景象的一絲印記,見到了的是雜草地和停泊的小漁船,大石板的臺階蕩然無存。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大碼頭的一側,是一座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三層高屹立江畔的文昌塔,由於年久失修,只存八角形的塔基,新塔已經另選址。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新文昌塔修建在瀟水河畔,一個讓市民作運動與悠閒場所的公園裡。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一幅寫著紅軍標語的大型照壁牆。

原紅軍牆是在西關橋北岸原來的文廟的照牆上,也就是現在的道洲賓館門前靠近周家坊的路口前,文廟為縣委招待所,後因縣委招待所改建道洲賓館和廉溪河北岸修路2000年後紅軍牆才由廉溪河北岸遷移南岸。

"

二千年前,瀟賀古道用絡繹不斷的車馬,托起了沿線村落的繁華,而今,這些凝聚了無數先人血汗的古村,他們的後人仍以各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

瀟賀古道作為中國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山大部分分佈於湖南及廣西的賀州。

這次瀟賀古道之行(自駕),以湖南的道縣作起點,行至古道陸路最後一站廣西富川古城街(現在的龜石水庫),歷時4天。

西關古碼頭遺址

西關橋望去,早晨的陽光,斜照坐落在濂溪和瀟水交匯畔的這座村莊。

難以置信:這裡是瀟賀古道陸路起點的大碼頭,秦軍曾在此重兵集結,揮師南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走近,試圖尋找往昔完成使命後大碼頭的舟楫往來,商賈雲集繁盛景象的一絲印記,見到了的是雜草地和停泊的小漁船,大石板的臺階蕩然無存。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大碼頭的一側,是一座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三層高屹立江畔的文昌塔,由於年久失修,只存八角形的塔基,新塔已經另選址。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新文昌塔修建在瀟水河畔,一個讓市民作運動與悠閒場所的公園裡。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一幅寫著紅軍標語的大型照壁牆。

原紅軍牆是在西關橋北岸原來的文廟的照牆上,也就是現在的道洲賓館門前靠近周家坊的路口前,文廟為縣委招待所,後因縣委招待所改建道洲賓館和廉溪河北岸修路2000年後紅軍牆才由廉溪河北岸遷移南岸。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千百年來被世人傳頌的《愛蓮說》,開宋明理學之先河的《太極圖說》、《通書》作者周敦頤是湖南的道縣人。

"

二千年前,瀟賀古道用絡繹不斷的車馬,托起了沿線村落的繁華,而今,這些凝聚了無數先人血汗的古村,他們的後人仍以各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

瀟賀古道作為中國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山大部分分佈於湖南及廣西的賀州。

這次瀟賀古道之行(自駕),以湖南的道縣作起點,行至古道陸路最後一站廣西富川古城街(現在的龜石水庫),歷時4天。

西關古碼頭遺址

西關橋望去,早晨的陽光,斜照坐落在濂溪和瀟水交匯畔的這座村莊。

難以置信:這裡是瀟賀古道陸路起點的大碼頭,秦軍曾在此重兵集結,揮師南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走近,試圖尋找往昔完成使命後大碼頭的舟楫往來,商賈雲集繁盛景象的一絲印記,見到了的是雜草地和停泊的小漁船,大石板的臺階蕩然無存。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大碼頭的一側,是一座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三層高屹立江畔的文昌塔,由於年久失修,只存八角形的塔基,新塔已經另選址。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新文昌塔修建在瀟水河畔,一個讓市民作運動與悠閒場所的公園裡。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一幅寫著紅軍標語的大型照壁牆。

原紅軍牆是在西關橋北岸原來的文廟的照牆上,也就是現在的道洲賓館門前靠近周家坊的路口前,文廟為縣委招待所,後因縣委招待所改建道洲賓館和廉溪河北岸修路2000年後紅軍牆才由廉溪河北岸遷移南岸。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千百年來被世人傳頌的《愛蓮說》,開宋明理學之先河的《太極圖說》、《通書》作者周敦頤是湖南的道縣人。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離開道縣的縣城,緊接著,去尋找瀟賀古道的起點雙屋涼亭。

瀟賀古道起點——雙屋涼亭

雙屋涼亭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擴建嶺口“新道”(今人稱之“瀟賀古道”)的起點。

瀟賀古道有明確了起點和終點,雙屋涼亭作為起點(尚有爭論)自有它的歷史價值。

"

二千年前,瀟賀古道用絡繹不斷的車馬,托起了沿線村落的繁華,而今,這些凝聚了無數先人血汗的古村,他們的後人仍以各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

瀟賀古道作為中國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山大部分分佈於湖南及廣西的賀州。

這次瀟賀古道之行(自駕),以湖南的道縣作起點,行至古道陸路最後一站廣西富川古城街(現在的龜石水庫),歷時4天。

西關古碼頭遺址

西關橋望去,早晨的陽光,斜照坐落在濂溪和瀟水交匯畔的這座村莊。

難以置信:這裡是瀟賀古道陸路起點的大碼頭,秦軍曾在此重兵集結,揮師南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走近,試圖尋找往昔完成使命後大碼頭的舟楫往來,商賈雲集繁盛景象的一絲印記,見到了的是雜草地和停泊的小漁船,大石板的臺階蕩然無存。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大碼頭的一側,是一座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三層高屹立江畔的文昌塔,由於年久失修,只存八角形的塔基,新塔已經另選址。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新文昌塔修建在瀟水河畔,一個讓市民作運動與悠閒場所的公園裡。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一幅寫著紅軍標語的大型照壁牆。

原紅軍牆是在西關橋北岸原來的文廟的照牆上,也就是現在的道洲賓館門前靠近周家坊的路口前,文廟為縣委招待所,後因縣委招待所改建道洲賓館和廉溪河北岸修路2000年後紅軍牆才由廉溪河北岸遷移南岸。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千百年來被世人傳頌的《愛蓮說》,開宋明理學之先河的《太極圖說》、《通書》作者周敦頤是湖南的道縣人。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離開道縣的縣城,緊接著,去尋找瀟賀古道的起點雙屋涼亭。

瀟賀古道起點——雙屋涼亭

雙屋涼亭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擴建嶺口“新道”(今人稱之“瀟賀古道”)的起點。

瀟賀古道有明確了起點和終點,雙屋涼亭作為起點(尚有爭論)自有它的歷史價值。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2013年雙屋涼亭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坐落於荒郊野嶺之上,被半人高的茅草、雜樹包圍著。

"

二千年前,瀟賀古道用絡繹不斷的車馬,托起了沿線村落的繁華,而今,這些凝聚了無數先人血汗的古村,他們的後人仍以各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

瀟賀古道作為中國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山大部分分佈於湖南及廣西的賀州。

這次瀟賀古道之行(自駕),以湖南的道縣作起點,行至古道陸路最後一站廣西富川古城街(現在的龜石水庫),歷時4天。

西關古碼頭遺址

西關橋望去,早晨的陽光,斜照坐落在濂溪和瀟水交匯畔的這座村莊。

難以置信:這裡是瀟賀古道陸路起點的大碼頭,秦軍曾在此重兵集結,揮師南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走近,試圖尋找往昔完成使命後大碼頭的舟楫往來,商賈雲集繁盛景象的一絲印記,見到了的是雜草地和停泊的小漁船,大石板的臺階蕩然無存。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大碼頭的一側,是一座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三層高屹立江畔的文昌塔,由於年久失修,只存八角形的塔基,新塔已經另選址。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新文昌塔修建在瀟水河畔,一個讓市民作運動與悠閒場所的公園裡。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一幅寫著紅軍標語的大型照壁牆。

原紅軍牆是在西關橋北岸原來的文廟的照牆上,也就是現在的道洲賓館門前靠近周家坊的路口前,文廟為縣委招待所,後因縣委招待所改建道洲賓館和廉溪河北岸修路2000年後紅軍牆才由廉溪河北岸遷移南岸。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千百年來被世人傳頌的《愛蓮說》,開宋明理學之先河的《太極圖說》、《通書》作者周敦頤是湖南的道縣人。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離開道縣的縣城,緊接著,去尋找瀟賀古道的起點雙屋涼亭。

瀟賀古道起點——雙屋涼亭

雙屋涼亭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擴建嶺口“新道”(今人稱之“瀟賀古道”)的起點。

瀟賀古道有明確了起點和終點,雙屋涼亭作為起點(尚有爭論)自有它的歷史價值。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2013年雙屋涼亭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坐落於荒郊野嶺之上,被半人高的茅草、雜樹包圍著。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涼亭本身被命名為“種福亭”,據說,此處因有兩座涼亭相挨著,故人們又稱此為雙屋涼亭,但是,另一涼亭早已不見蹤影。

"

二千年前,瀟賀古道用絡繹不斷的車馬,托起了沿線村落的繁華,而今,這些凝聚了無數先人血汗的古村,他們的後人仍以各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

瀟賀古道作為中國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山大部分分佈於湖南及廣西的賀州。

這次瀟賀古道之行(自駕),以湖南的道縣作起點,行至古道陸路最後一站廣西富川古城街(現在的龜石水庫),歷時4天。

西關古碼頭遺址

西關橋望去,早晨的陽光,斜照坐落在濂溪和瀟水交匯畔的這座村莊。

難以置信:這裡是瀟賀古道陸路起點的大碼頭,秦軍曾在此重兵集結,揮師南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走近,試圖尋找往昔完成使命後大碼頭的舟楫往來,商賈雲集繁盛景象的一絲印記,見到了的是雜草地和停泊的小漁船,大石板的臺階蕩然無存。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大碼頭的一側,是一座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三層高屹立江畔的文昌塔,由於年久失修,只存八角形的塔基,新塔已經另選址。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新文昌塔修建在瀟水河畔,一個讓市民作運動與悠閒場所的公園裡。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一幅寫著紅軍標語的大型照壁牆。

原紅軍牆是在西關橋北岸原來的文廟的照牆上,也就是現在的道洲賓館門前靠近周家坊的路口前,文廟為縣委招待所,後因縣委招待所改建道洲賓館和廉溪河北岸修路2000年後紅軍牆才由廉溪河北岸遷移南岸。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千百年來被世人傳頌的《愛蓮說》,開宋明理學之先河的《太極圖說》、《通書》作者周敦頤是湖南的道縣人。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離開道縣的縣城,緊接著,去尋找瀟賀古道的起點雙屋涼亭。

瀟賀古道起點——雙屋涼亭

雙屋涼亭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擴建嶺口“新道”(今人稱之“瀟賀古道”)的起點。

瀟賀古道有明確了起點和終點,雙屋涼亭作為起點(尚有爭論)自有它的歷史價值。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2013年雙屋涼亭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坐落於荒郊野嶺之上,被半人高的茅草、雜樹包圍著。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涼亭本身被命名為“種福亭”,據說,此處因有兩座涼亭相挨著,故人們又稱此為雙屋涼亭,但是,另一涼亭早已不見蹤影。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馬頭牆上寫著“種福亭”三個大字,門楣上刻著雙獅戲珠。

"

二千年前,瀟賀古道用絡繹不斷的車馬,托起了沿線村落的繁華,而今,這些凝聚了無數先人血汗的古村,他們的後人仍以各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

瀟賀古道作為中國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山大部分分佈於湖南及廣西的賀州。

這次瀟賀古道之行(自駕),以湖南的道縣作起點,行至古道陸路最後一站廣西富川古城街(現在的龜石水庫),歷時4天。

西關古碼頭遺址

西關橋望去,早晨的陽光,斜照坐落在濂溪和瀟水交匯畔的這座村莊。

難以置信:這裡是瀟賀古道陸路起點的大碼頭,秦軍曾在此重兵集結,揮師南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走近,試圖尋找往昔完成使命後大碼頭的舟楫往來,商賈雲集繁盛景象的一絲印記,見到了的是雜草地和停泊的小漁船,大石板的臺階蕩然無存。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大碼頭的一側,是一座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三層高屹立江畔的文昌塔,由於年久失修,只存八角形的塔基,新塔已經另選址。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新文昌塔修建在瀟水河畔,一個讓市民作運動與悠閒場所的公園裡。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一幅寫著紅軍標語的大型照壁牆。

原紅軍牆是在西關橋北岸原來的文廟的照牆上,也就是現在的道洲賓館門前靠近周家坊的路口前,文廟為縣委招待所,後因縣委招待所改建道洲賓館和廉溪河北岸修路2000年後紅軍牆才由廉溪河北岸遷移南岸。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千百年來被世人傳頌的《愛蓮說》,開宋明理學之先河的《太極圖說》、《通書》作者周敦頤是湖南的道縣人。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離開道縣的縣城,緊接著,去尋找瀟賀古道的起點雙屋涼亭。

瀟賀古道起點——雙屋涼亭

雙屋涼亭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擴建嶺口“新道”(今人稱之“瀟賀古道”)的起點。

瀟賀古道有明確了起點和終點,雙屋涼亭作為起點(尚有爭論)自有它的歷史價值。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2013年雙屋涼亭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坐落於荒郊野嶺之上,被半人高的茅草、雜樹包圍著。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涼亭本身被命名為“種福亭”,據說,此處因有兩座涼亭相挨著,故人們又稱此為雙屋涼亭,但是,另一涼亭早已不見蹤影。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馬頭牆上寫著“種福亭”三個大字,門楣上刻著雙獅戲珠。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亭內屋頂已經坍塌,長滿了比人高的野草,小青瓦也碎了一地。

"

二千年前,瀟賀古道用絡繹不斷的車馬,托起了沿線村落的繁華,而今,這些凝聚了無數先人血汗的古村,他們的後人仍以各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

瀟賀古道作為中國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山大部分分佈於湖南及廣西的賀州。

這次瀟賀古道之行(自駕),以湖南的道縣作起點,行至古道陸路最後一站廣西富川古城街(現在的龜石水庫),歷時4天。

西關古碼頭遺址

西關橋望去,早晨的陽光,斜照坐落在濂溪和瀟水交匯畔的這座村莊。

難以置信:這裡是瀟賀古道陸路起點的大碼頭,秦軍曾在此重兵集結,揮師南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走近,試圖尋找往昔完成使命後大碼頭的舟楫往來,商賈雲集繁盛景象的一絲印記,見到了的是雜草地和停泊的小漁船,大石板的臺階蕩然無存。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大碼頭的一側,是一座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三層高屹立江畔的文昌塔,由於年久失修,只存八角形的塔基,新塔已經另選址。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新文昌塔修建在瀟水河畔,一個讓市民作運動與悠閒場所的公園裡。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一幅寫著紅軍標語的大型照壁牆。

原紅軍牆是在西關橋北岸原來的文廟的照牆上,也就是現在的道洲賓館門前靠近周家坊的路口前,文廟為縣委招待所,後因縣委招待所改建道洲賓館和廉溪河北岸修路2000年後紅軍牆才由廉溪河北岸遷移南岸。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千百年來被世人傳頌的《愛蓮說》,開宋明理學之先河的《太極圖說》、《通書》作者周敦頤是湖南的道縣人。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離開道縣的縣城,緊接著,去尋找瀟賀古道的起點雙屋涼亭。

瀟賀古道起點——雙屋涼亭

雙屋涼亭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擴建嶺口“新道”(今人稱之“瀟賀古道”)的起點。

瀟賀古道有明確了起點和終點,雙屋涼亭作為起點(尚有爭論)自有它的歷史價值。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2013年雙屋涼亭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坐落於荒郊野嶺之上,被半人高的茅草、雜樹包圍著。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涼亭本身被命名為“種福亭”,據說,此處因有兩座涼亭相挨著,故人們又稱此為雙屋涼亭,但是,另一涼亭早已不見蹤影。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馬頭牆上寫著“種福亭”三個大字,門楣上刻著雙獅戲珠。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亭內屋頂已經坍塌,長滿了比人高的野草,小青瓦也碎了一地。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被遺棄在雜草叢生荒野裡雙屋涼亭,是一件悲劇性的事。

從道縣經江華或江永境內的古道路線則有多條並行;從道縣的西關橋即溓溪入瀟水的入口處為起點,過營江到雙屋涼亭,向西南過華巖、新茶、午田,後分成兩支;一支向南在新車過永明河到下蔣鄉再進入江華的下蔣村,再過橋頭鋪到江華的沱江,右路從午田向西南沿永明河西岸過道縣的桐溪尾入江永縣的桐口。

下文是按右路走,從午田走向桐口村。

午田

午田村位於道縣的西南方,東北南三方是典型的丘陵地帶,站在村裡能望見西邊著名的都龐嶺。

"

二千年前,瀟賀古道用絡繹不斷的車馬,托起了沿線村落的繁華,而今,這些凝聚了無數先人血汗的古村,他們的後人仍以各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

瀟賀古道作為中國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山大部分分佈於湖南及廣西的賀州。

這次瀟賀古道之行(自駕),以湖南的道縣作起點,行至古道陸路最後一站廣西富川古城街(現在的龜石水庫),歷時4天。

西關古碼頭遺址

西關橋望去,早晨的陽光,斜照坐落在濂溪和瀟水交匯畔的這座村莊。

難以置信:這裡是瀟賀古道陸路起點的大碼頭,秦軍曾在此重兵集結,揮師南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走近,試圖尋找往昔完成使命後大碼頭的舟楫往來,商賈雲集繁盛景象的一絲印記,見到了的是雜草地和停泊的小漁船,大石板的臺階蕩然無存。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大碼頭的一側,是一座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三層高屹立江畔的文昌塔,由於年久失修,只存八角形的塔基,新塔已經另選址。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新文昌塔修建在瀟水河畔,一個讓市民作運動與悠閒場所的公園裡。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一幅寫著紅軍標語的大型照壁牆。

原紅軍牆是在西關橋北岸原來的文廟的照牆上,也就是現在的道洲賓館門前靠近周家坊的路口前,文廟為縣委招待所,後因縣委招待所改建道洲賓館和廉溪河北岸修路2000年後紅軍牆才由廉溪河北岸遷移南岸。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千百年來被世人傳頌的《愛蓮說》,開宋明理學之先河的《太極圖說》、《通書》作者周敦頤是湖南的道縣人。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離開道縣的縣城,緊接著,去尋找瀟賀古道的起點雙屋涼亭。

瀟賀古道起點——雙屋涼亭

雙屋涼亭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擴建嶺口“新道”(今人稱之“瀟賀古道”)的起點。

瀟賀古道有明確了起點和終點,雙屋涼亭作為起點(尚有爭論)自有它的歷史價值。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2013年雙屋涼亭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坐落於荒郊野嶺之上,被半人高的茅草、雜樹包圍著。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涼亭本身被命名為“種福亭”,據說,此處因有兩座涼亭相挨著,故人們又稱此為雙屋涼亭,但是,另一涼亭早已不見蹤影。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馬頭牆上寫著“種福亭”三個大字,門楣上刻著雙獅戲珠。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亭內屋頂已經坍塌,長滿了比人高的野草,小青瓦也碎了一地。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被遺棄在雜草叢生荒野裡雙屋涼亭,是一件悲劇性的事。

從道縣經江華或江永境內的古道路線則有多條並行;從道縣的西關橋即溓溪入瀟水的入口處為起點,過營江到雙屋涼亭,向西南過華巖、新茶、午田,後分成兩支;一支向南在新車過永明河到下蔣鄉再進入江華的下蔣村,再過橋頭鋪到江華的沱江,右路從午田向西南沿永明河西岸過道縣的桐溪尾入江永縣的桐口。

下文是按右路走,從午田走向桐口村。

午田

午田村位於道縣的西南方,東北南三方是典型的丘陵地帶,站在村裡能望見西邊著名的都龐嶺。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午田的這座風雨橋,始建於宋淳祐年,位於新車鄉午田村永明河支流上,為雙孔石拱廊橋,長25米,寬5.2米,高3.9米。

這是湖南省目前發現建造年代最早的石砌雙拱風雨橋。

"

二千年前,瀟賀古道用絡繹不斷的車馬,托起了沿線村落的繁華,而今,這些凝聚了無數先人血汗的古村,他們的後人仍以各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

瀟賀古道作為中國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山大部分分佈於湖南及廣西的賀州。

這次瀟賀古道之行(自駕),以湖南的道縣作起點,行至古道陸路最後一站廣西富川古城街(現在的龜石水庫),歷時4天。

西關古碼頭遺址

西關橋望去,早晨的陽光,斜照坐落在濂溪和瀟水交匯畔的這座村莊。

難以置信:這裡是瀟賀古道陸路起點的大碼頭,秦軍曾在此重兵集結,揮師南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走近,試圖尋找往昔完成使命後大碼頭的舟楫往來,商賈雲集繁盛景象的一絲印記,見到了的是雜草地和停泊的小漁船,大石板的臺階蕩然無存。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大碼頭的一側,是一座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三層高屹立江畔的文昌塔,由於年久失修,只存八角形的塔基,新塔已經另選址。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新文昌塔修建在瀟水河畔,一個讓市民作運動與悠閒場所的公園裡。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一幅寫著紅軍標語的大型照壁牆。

原紅軍牆是在西關橋北岸原來的文廟的照牆上,也就是現在的道洲賓館門前靠近周家坊的路口前,文廟為縣委招待所,後因縣委招待所改建道洲賓館和廉溪河北岸修路2000年後紅軍牆才由廉溪河北岸遷移南岸。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千百年來被世人傳頌的《愛蓮說》,開宋明理學之先河的《太極圖說》、《通書》作者周敦頤是湖南的道縣人。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離開道縣的縣城,緊接著,去尋找瀟賀古道的起點雙屋涼亭。

瀟賀古道起點——雙屋涼亭

雙屋涼亭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擴建嶺口“新道”(今人稱之“瀟賀古道”)的起點。

瀟賀古道有明確了起點和終點,雙屋涼亭作為起點(尚有爭論)自有它的歷史價值。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2013年雙屋涼亭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坐落於荒郊野嶺之上,被半人高的茅草、雜樹包圍著。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涼亭本身被命名為“種福亭”,據說,此處因有兩座涼亭相挨著,故人們又稱此為雙屋涼亭,但是,另一涼亭早已不見蹤影。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馬頭牆上寫著“種福亭”三個大字,門楣上刻著雙獅戲珠。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亭內屋頂已經坍塌,長滿了比人高的野草,小青瓦也碎了一地。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被遺棄在雜草叢生荒野裡雙屋涼亭,是一件悲劇性的事。

從道縣經江華或江永境內的古道路線則有多條並行;從道縣的西關橋即溓溪入瀟水的入口處為起點,過營江到雙屋涼亭,向西南過華巖、新茶、午田,後分成兩支;一支向南在新車過永明河到下蔣鄉再進入江華的下蔣村,再過橋頭鋪到江華的沱江,右路從午田向西南沿永明河西岸過道縣的桐溪尾入江永縣的桐口。

下文是按右路走,從午田走向桐口村。

午田

午田村位於道縣的西南方,東北南三方是典型的丘陵地帶,站在村裡能望見西邊著名的都龐嶺。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午田的這座風雨橋,始建於宋淳祐年,位於新車鄉午田村永明河支流上,為雙孔石拱廊橋,長25米,寬5.2米,高3.9米。

這是湖南省目前發現建造年代最早的石砌雙拱風雨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橋亭為杉木抬樑穿鬥式相結合的樑架結構,上蓋小青瓦。有樑架六排,有金柱、簷柱各十二根。各柱之間用橫樑、穿枋連在一起成一個整體,以加固樑架的穩定性。

"

二千年前,瀟賀古道用絡繹不斷的車馬,托起了沿線村落的繁華,而今,這些凝聚了無數先人血汗的古村,他們的後人仍以各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

瀟賀古道作為中國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山大部分分佈於湖南及廣西的賀州。

這次瀟賀古道之行(自駕),以湖南的道縣作起點,行至古道陸路最後一站廣西富川古城街(現在的龜石水庫),歷時4天。

西關古碼頭遺址

西關橋望去,早晨的陽光,斜照坐落在濂溪和瀟水交匯畔的這座村莊。

難以置信:這裡是瀟賀古道陸路起點的大碼頭,秦軍曾在此重兵集結,揮師南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走近,試圖尋找往昔完成使命後大碼頭的舟楫往來,商賈雲集繁盛景象的一絲印記,見到了的是雜草地和停泊的小漁船,大石板的臺階蕩然無存。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大碼頭的一側,是一座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三層高屹立江畔的文昌塔,由於年久失修,只存八角形的塔基,新塔已經另選址。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新文昌塔修建在瀟水河畔,一個讓市民作運動與悠閒場所的公園裡。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一幅寫著紅軍標語的大型照壁牆。

原紅軍牆是在西關橋北岸原來的文廟的照牆上,也就是現在的道洲賓館門前靠近周家坊的路口前,文廟為縣委招待所,後因縣委招待所改建道洲賓館和廉溪河北岸修路2000年後紅軍牆才由廉溪河北岸遷移南岸。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千百年來被世人傳頌的《愛蓮說》,開宋明理學之先河的《太極圖說》、《通書》作者周敦頤是湖南的道縣人。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離開道縣的縣城,緊接著,去尋找瀟賀古道的起點雙屋涼亭。

瀟賀古道起點——雙屋涼亭

雙屋涼亭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擴建嶺口“新道”(今人稱之“瀟賀古道”)的起點。

瀟賀古道有明確了起點和終點,雙屋涼亭作為起點(尚有爭論)自有它的歷史價值。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2013年雙屋涼亭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坐落於荒郊野嶺之上,被半人高的茅草、雜樹包圍著。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涼亭本身被命名為“種福亭”,據說,此處因有兩座涼亭相挨著,故人們又稱此為雙屋涼亭,但是,另一涼亭早已不見蹤影。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馬頭牆上寫著“種福亭”三個大字,門楣上刻著雙獅戲珠。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亭內屋頂已經坍塌,長滿了比人高的野草,小青瓦也碎了一地。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被遺棄在雜草叢生荒野裡雙屋涼亭,是一件悲劇性的事。

從道縣經江華或江永境內的古道路線則有多條並行;從道縣的西關橋即溓溪入瀟水的入口處為起點,過營江到雙屋涼亭,向西南過華巖、新茶、午田,後分成兩支;一支向南在新車過永明河到下蔣鄉再進入江華的下蔣村,再過橋頭鋪到江華的沱江,右路從午田向西南沿永明河西岸過道縣的桐溪尾入江永縣的桐口。

下文是按右路走,從午田走向桐口村。

午田

午田村位於道縣的西南方,東北南三方是典型的丘陵地帶,站在村裡能望見西邊著名的都龐嶺。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午田的這座風雨橋,始建於宋淳祐年,位於新車鄉午田村永明河支流上,為雙孔石拱廊橋,長25米,寬5.2米,高3.9米。

這是湖南省目前發現建造年代最早的石砌雙拱風雨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橋亭為杉木抬樑穿鬥式相結合的樑架結構,上蓋小青瓦。有樑架六排,有金柱、簷柱各十二根。各柱之間用橫樑、穿枋連在一起成一個整體,以加固樑架的穩定性。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橋的南端連著青石古道,北端連著午田古街。橋北立有乾隆十七年(1752)和光緒年間的維修石碑。

"

二千年前,瀟賀古道用絡繹不斷的車馬,托起了沿線村落的繁華,而今,這些凝聚了無數先人血汗的古村,他們的後人仍以各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

瀟賀古道作為中國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其山大部分分佈於湖南及廣西的賀州。

這次瀟賀古道之行(自駕),以湖南的道縣作起點,行至古道陸路最後一站廣西富川古城街(現在的龜石水庫),歷時4天。

西關古碼頭遺址

西關橋望去,早晨的陽光,斜照坐落在濂溪和瀟水交匯畔的這座村莊。

難以置信:這裡是瀟賀古道陸路起點的大碼頭,秦軍曾在此重兵集結,揮師南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走近,試圖尋找往昔完成使命後大碼頭的舟楫往來,商賈雲集繁盛景象的一絲印記,見到了的是雜草地和停泊的小漁船,大石板的臺階蕩然無存。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大碼頭的一側,是一座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三層高屹立江畔的文昌塔,由於年久失修,只存八角形的塔基,新塔已經另選址。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新文昌塔修建在瀟水河畔,一個讓市民作運動與悠閒場所的公園裡。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一幅寫著紅軍標語的大型照壁牆。

原紅軍牆是在西關橋北岸原來的文廟的照牆上,也就是現在的道洲賓館門前靠近周家坊的路口前,文廟為縣委招待所,後因縣委招待所改建道洲賓館和廉溪河北岸修路2000年後紅軍牆才由廉溪河北岸遷移南岸。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千百年來被世人傳頌的《愛蓮說》,開宋明理學之先河的《太極圖說》、《通書》作者周敦頤是湖南的道縣人。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離開道縣的縣城,緊接著,去尋找瀟賀古道的起點雙屋涼亭。

瀟賀古道起點——雙屋涼亭

雙屋涼亭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擴建嶺口“新道”(今人稱之“瀟賀古道”)的起點。

瀟賀古道有明確了起點和終點,雙屋涼亭作為起點(尚有爭論)自有它的歷史價值。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2013年雙屋涼亭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坐落於荒郊野嶺之上,被半人高的茅草、雜樹包圍著。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涼亭本身被命名為“種福亭”,據說,此處因有兩座涼亭相挨著,故人們又稱此為雙屋涼亭,但是,另一涼亭早已不見蹤影。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馬頭牆上寫著“種福亭”三個大字,門楣上刻著雙獅戲珠。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亭內屋頂已經坍塌,長滿了比人高的野草,小青瓦也碎了一地。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被遺棄在雜草叢生荒野裡雙屋涼亭,是一件悲劇性的事。

從道縣經江華或江永境內的古道路線則有多條並行;從道縣的西關橋即溓溪入瀟水的入口處為起點,過營江到雙屋涼亭,向西南過華巖、新茶、午田,後分成兩支;一支向南在新車過永明河到下蔣鄉再進入江華的下蔣村,再過橋頭鋪到江華的沱江,右路從午田向西南沿永明河西岸過道縣的桐溪尾入江永縣的桐口。

下文是按右路走,從午田走向桐口村。

午田

午田村位於道縣的西南方,東北南三方是典型的丘陵地帶,站在村裡能望見西邊著名的都龐嶺。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午田的這座風雨橋,始建於宋淳祐年,位於新車鄉午田村永明河支流上,為雙孔石拱廊橋,長25米,寬5.2米,高3.9米。

這是湖南省目前發現建造年代最早的石砌雙拱風雨橋。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橋亭為杉木抬樑穿鬥式相結合的樑架結構,上蓋小青瓦。有樑架六排,有金柱、簷柱各十二根。各柱之間用橫樑、穿枋連在一起成一個整體,以加固樑架的穩定性。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橋的南端連著青石古道,北端連著午田古街。橋北立有乾隆十七年(1752)和光緒年間的維修石碑。

在瀟賀古道上——湖南道縣

午田村這座宋代石砌雙拱風雨橋,為專家學者研究瀟賀古道的演變發展歷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隨著旅途的越發深入,也見到了更多被損壞或者遺棄了的零零星星的古蹟。

離開午田村,沿著鄉道向著江永縣的桐口村出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