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
"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作為河南省傳統村落,博愛柏山村有上千年的歷史,村中有18棵參天古樹,“紅色革命”文化資源豐富,新建的博山窯陶瓷展覽館成為人們認識柏山窯歷史的好去處。

"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作為河南省傳統村落,博愛柏山村有上千年的歷史,村中有18棵參天古樹,“紅色革命”文化資源豐富,新建的博山窯陶瓷展覽館成為人們認識柏山窯歷史的好去處。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村衚衕。

明清時期,懷慶府八縣及重要集鎮的商業貿易十分發達,商鋪林立,懷商建築隨處可見。柏山鎮當時是商貿重鎮,懷商與山西晉商之間的貿易往來促成了太行山內的晉商通道,村中目前仍散佈著許多明清古民居和古窯洞。

"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作為河南省傳統村落,博愛柏山村有上千年的歷史,村中有18棵參天古樹,“紅色革命”文化資源豐富,新建的博山窯陶瓷展覽館成為人們認識柏山窯歷史的好去處。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村衚衕。

明清時期,懷慶府八縣及重要集鎮的商業貿易十分發達,商鋪林立,懷商建築隨處可見。柏山鎮當時是商貿重鎮,懷商與山西晉商之間的貿易往來促成了太行山內的晉商通道,村中目前仍散佈著許多明清古民居和古窯洞。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古酸棗樹,國內也十分罕見,樹高19米,胸圍1.28米,冠幅10米。

古樹被譽為活著的歷史。柏山村有18棵古樹,其中有槐樹14棵、皁角樹3棵、酸棗樹1棵,雖然這些古樹歷盡滄桑,飽經風霜,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和世事變遷的漫長歲月,依然生機盎然。柏山古樹中,最老的是柏山車門衚衕800年的國槐,其次是柏山幼兒園東劉小七家500年的皁角樹及後小莊衚衕末端500年國槐。最奇特的是劉國勝家門前的酸棗樹,樹高19米,胸圍1.28米,冠幅10米。過去林業部門的鑑定樹齡是200年左右。國內古樹專家靳紅軍認為這樣大的酸棗樹,國內也十分罕見,樹齡200年有些保守,從胸圍看估計有四五百年的歷史。村民講,過去那裡有三棵老酸棗樹,目前活著的這棵酸棗樹最小,可惜的是,三棵老酸棗樹死了一棵,大練鋼鐵時,砍了一棵給溫縣做船了。目前這棵老酸棗樹也已傾斜,亟須加強保護。柏山有三個寨門與衚衕相連,在寨門前正中均種植有國槐,一方面表達山西移民對家鄉的懷念,另一方面表達招財進寶或讀書高中的美好願望。

"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作為河南省傳統村落,博愛柏山村有上千年的歷史,村中有18棵參天古樹,“紅色革命”文化資源豐富,新建的博山窯陶瓷展覽館成為人們認識柏山窯歷史的好去處。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村衚衕。

明清時期,懷慶府八縣及重要集鎮的商業貿易十分發達,商鋪林立,懷商建築隨處可見。柏山鎮當時是商貿重鎮,懷商與山西晉商之間的貿易往來促成了太行山內的晉商通道,村中目前仍散佈著許多明清古民居和古窯洞。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古酸棗樹,國內也十分罕見,樹高19米,胸圍1.28米,冠幅10米。

古樹被譽為活著的歷史。柏山村有18棵古樹,其中有槐樹14棵、皁角樹3棵、酸棗樹1棵,雖然這些古樹歷盡滄桑,飽經風霜,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和世事變遷的漫長歲月,依然生機盎然。柏山古樹中,最老的是柏山車門衚衕800年的國槐,其次是柏山幼兒園東劉小七家500年的皁角樹及後小莊衚衕末端500年國槐。最奇特的是劉國勝家門前的酸棗樹,樹高19米,胸圍1.28米,冠幅10米。過去林業部門的鑑定樹齡是200年左右。國內古樹專家靳紅軍認為這樣大的酸棗樹,國內也十分罕見,樹齡200年有些保守,從胸圍看估計有四五百年的歷史。村民講,過去那裡有三棵老酸棗樹,目前活著的這棵酸棗樹最小,可惜的是,三棵老酸棗樹死了一棵,大練鋼鐵時,砍了一棵給溫縣做船了。目前這棵老酸棗樹也已傾斜,亟須加強保護。柏山有三個寨門與衚衕相連,在寨門前正中均種植有國槐,一方面表達山西移民對家鄉的懷念,另一方面表達招財進寶或讀書高中的美好願望。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缸製作技藝是河南省第二批非遺項目。

歷史上柏山的鄉親之所以能夠生存下來,主要依靠其支柱產業——陶瓷業。柏山窯又叫清化窯,屬北宋當陽峪同期窯,明代時轉為民用瓷生產,柏山缸就是柏山窯這個時期的代表。從此,柏山窯作為“北宋名窯”之一在焦作陶瓷史中堅守了近500年。歷史記載極盛之時,柏山村東西兩邊山坡上各5公里長,均為陶瓷生產作坊。柏山缸製作技藝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社會發展,原來作為盛糧和水的瓷缸產品需求量銳減,致使這一古老產業停產多年,技藝瀕臨失傳。去年7月份,村民琚小衛開始恢復柏山缸這一河南省非遺技藝 ,不僅有生產車間,還專門建了一個柏山窯陶瓷展覽館。展館中有村民捐贈的數百件宋代以來的柏山窯磁片、缸等陶瓷。其中的大小十幾種缸十分顯眼。小的直徑有十幾公分,大的直徑有一米多。展示柏山缸製作技藝的劉小跟師傅說,他17歲就開始做缸,做的最大的水缸直徑達1.3米。目前,他們探索用柏山缸作工藝瓷和茶具等。

"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作為河南省傳統村落,博愛柏山村有上千年的歷史,村中有18棵參天古樹,“紅色革命”文化資源豐富,新建的博山窯陶瓷展覽館成為人們認識柏山窯歷史的好去處。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村衚衕。

明清時期,懷慶府八縣及重要集鎮的商業貿易十分發達,商鋪林立,懷商建築隨處可見。柏山鎮當時是商貿重鎮,懷商與山西晉商之間的貿易往來促成了太行山內的晉商通道,村中目前仍散佈著許多明清古民居和古窯洞。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古酸棗樹,國內也十分罕見,樹高19米,胸圍1.28米,冠幅10米。

古樹被譽為活著的歷史。柏山村有18棵古樹,其中有槐樹14棵、皁角樹3棵、酸棗樹1棵,雖然這些古樹歷盡滄桑,飽經風霜,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和世事變遷的漫長歲月,依然生機盎然。柏山古樹中,最老的是柏山車門衚衕800年的國槐,其次是柏山幼兒園東劉小七家500年的皁角樹及後小莊衚衕末端500年國槐。最奇特的是劉國勝家門前的酸棗樹,樹高19米,胸圍1.28米,冠幅10米。過去林業部門的鑑定樹齡是200年左右。國內古樹專家靳紅軍認為這樣大的酸棗樹,國內也十分罕見,樹齡200年有些保守,從胸圍看估計有四五百年的歷史。村民講,過去那裡有三棵老酸棗樹,目前活著的這棵酸棗樹最小,可惜的是,三棵老酸棗樹死了一棵,大練鋼鐵時,砍了一棵給溫縣做船了。目前這棵老酸棗樹也已傾斜,亟須加強保護。柏山有三個寨門與衚衕相連,在寨門前正中均種植有國槐,一方面表達山西移民對家鄉的懷念,另一方面表達招財進寶或讀書高中的美好願望。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缸製作技藝是河南省第二批非遺項目。

歷史上柏山的鄉親之所以能夠生存下來,主要依靠其支柱產業——陶瓷業。柏山窯又叫清化窯,屬北宋當陽峪同期窯,明代時轉為民用瓷生產,柏山缸就是柏山窯這個時期的代表。從此,柏山窯作為“北宋名窯”之一在焦作陶瓷史中堅守了近500年。歷史記載極盛之時,柏山村東西兩邊山坡上各5公里長,均為陶瓷生產作坊。柏山缸製作技藝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社會發展,原來作為盛糧和水的瓷缸產品需求量銳減,致使這一古老產業停產多年,技藝瀕臨失傳。去年7月份,村民琚小衛開始恢復柏山缸這一河南省非遺技藝 ,不僅有生產車間,還專門建了一個柏山窯陶瓷展覽館。展館中有村民捐贈的數百件宋代以來的柏山窯磁片、缸等陶瓷。其中的大小十幾種缸十分顯眼。小的直徑有十幾公分,大的直徑有一米多。展示柏山缸製作技藝的劉小跟師傅說,他17歲就開始做缸,做的最大的水缸直徑達1.3米。目前,他們探索用柏山缸作工藝瓷和茶具等。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村中目前仍散佈著許多明清古民居。

柏山有劉甫成舊居、劉聚奎舊居等革命同志的故居,還有抗戰時期遍佈彈孔的牆體,革命舊址,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展示著近現代的革命文化。柏山村黨支部副書記劉海軍介紹說,1937年元月,中共豫北工委組織委員劉聚奎受組織委派回家鄉開展組建黨組織工作,以辦武學堂為名,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培養積極分子。1937年冬,劉甫成、劉純喜、劉好收、劉老虎、劉鳳鳴、王立學、王立峰7位同志條件成熟,經工委批准吸收入黨,並建立了柏山黨支部,選舉劉甫成同志任支部書記。從此,柏山村群眾有了主心骨,在黨的領導下,點燃了轟轟烈烈的抗日烽火。

"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作為河南省傳統村落,博愛柏山村有上千年的歷史,村中有18棵參天古樹,“紅色革命”文化資源豐富,新建的博山窯陶瓷展覽館成為人們認識柏山窯歷史的好去處。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村衚衕。

明清時期,懷慶府八縣及重要集鎮的商業貿易十分發達,商鋪林立,懷商建築隨處可見。柏山鎮當時是商貿重鎮,懷商與山西晉商之間的貿易往來促成了太行山內的晉商通道,村中目前仍散佈著許多明清古民居和古窯洞。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古酸棗樹,國內也十分罕見,樹高19米,胸圍1.28米,冠幅10米。

古樹被譽為活著的歷史。柏山村有18棵古樹,其中有槐樹14棵、皁角樹3棵、酸棗樹1棵,雖然這些古樹歷盡滄桑,飽經風霜,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和世事變遷的漫長歲月,依然生機盎然。柏山古樹中,最老的是柏山車門衚衕800年的國槐,其次是柏山幼兒園東劉小七家500年的皁角樹及後小莊衚衕末端500年國槐。最奇特的是劉國勝家門前的酸棗樹,樹高19米,胸圍1.28米,冠幅10米。過去林業部門的鑑定樹齡是200年左右。國內古樹專家靳紅軍認為這樣大的酸棗樹,國內也十分罕見,樹齡200年有些保守,從胸圍看估計有四五百年的歷史。村民講,過去那裡有三棵老酸棗樹,目前活著的這棵酸棗樹最小,可惜的是,三棵老酸棗樹死了一棵,大練鋼鐵時,砍了一棵給溫縣做船了。目前這棵老酸棗樹也已傾斜,亟須加強保護。柏山有三個寨門與衚衕相連,在寨門前正中均種植有國槐,一方面表達山西移民對家鄉的懷念,另一方面表達招財進寶或讀書高中的美好願望。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缸製作技藝是河南省第二批非遺項目。

歷史上柏山的鄉親之所以能夠生存下來,主要依靠其支柱產業——陶瓷業。柏山窯又叫清化窯,屬北宋當陽峪同期窯,明代時轉為民用瓷生產,柏山缸就是柏山窯這個時期的代表。從此,柏山窯作為“北宋名窯”之一在焦作陶瓷史中堅守了近500年。歷史記載極盛之時,柏山村東西兩邊山坡上各5公里長,均為陶瓷生產作坊。柏山缸製作技藝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社會發展,原來作為盛糧和水的瓷缸產品需求量銳減,致使這一古老產業停產多年,技藝瀕臨失傳。去年7月份,村民琚小衛開始恢復柏山缸這一河南省非遺技藝 ,不僅有生產車間,還專門建了一個柏山窯陶瓷展覽館。展館中有村民捐贈的數百件宋代以來的柏山窯磁片、缸等陶瓷。其中的大小十幾種缸十分顯眼。小的直徑有十幾公分,大的直徑有一米多。展示柏山缸製作技藝的劉小跟師傅說,他17歲就開始做缸,做的最大的水缸直徑達1.3米。目前,他們探索用柏山缸作工藝瓷和茶具等。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村中目前仍散佈著許多明清古民居。

柏山有劉甫成舊居、劉聚奎舊居等革命同志的故居,還有抗戰時期遍佈彈孔的牆體,革命舊址,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展示著近現代的革命文化。柏山村黨支部副書記劉海軍介紹說,1937年元月,中共豫北工委組織委員劉聚奎受組織委派回家鄉開展組建黨組織工作,以辦武學堂為名,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培養積極分子。1937年冬,劉甫成、劉純喜、劉好收、劉老虎、劉鳳鳴、王立學、王立峰7位同志條件成熟,經工委批准吸收入黨,並建立了柏山黨支部,選舉劉甫成同志任支部書記。從此,柏山村群眾有了主心骨,在黨的領導下,點燃了轟轟烈烈的抗日烽火。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窯陶瓷展館展示有上百件宋代以來的柏山窯磁片、缸等。

1938年2月,博愛淪陷。柏山支部根據情況變化,積極發動貧苦群眾組織借大戶,以救濟群眾燃眉之急;幫助劉聚奎組建河北軍民太行南區遊擊第六支隊,動員數十名青年參軍,走武裝抗日的道路。1938年9月,上級黨組織派張璋同志到博愛開闢工作,他首先與劉甫成接上了關係,以柏山支部為依託,先發展了十餘名黨員,後又幫助張璋同志建立了三個抗日據點,逐漸打開了工作局面。1939年元月,成立了中共博愛縣工委,工委下設三個區分委,劉甫成任柏山分委書記,主要活動在敵情最複雜的柏山村。

1940年4月,中共修博縣工委在柏山村成立,張高峰任書記,劉甫成任縣工委委員兼柏山村黨支部書記。1944年4月,劉甫成同志被叛徒出賣被捕,在日本憲兵隊裡受盡了酷刑,他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後壯烈犧牲,時年34歲。

"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作為河南省傳統村落,博愛柏山村有上千年的歷史,村中有18棵參天古樹,“紅色革命”文化資源豐富,新建的博山窯陶瓷展覽館成為人們認識柏山窯歷史的好去處。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村衚衕。

明清時期,懷慶府八縣及重要集鎮的商業貿易十分發達,商鋪林立,懷商建築隨處可見。柏山鎮當時是商貿重鎮,懷商與山西晉商之間的貿易往來促成了太行山內的晉商通道,村中目前仍散佈著許多明清古民居和古窯洞。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古酸棗樹,國內也十分罕見,樹高19米,胸圍1.28米,冠幅10米。

古樹被譽為活著的歷史。柏山村有18棵古樹,其中有槐樹14棵、皁角樹3棵、酸棗樹1棵,雖然這些古樹歷盡滄桑,飽經風霜,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和世事變遷的漫長歲月,依然生機盎然。柏山古樹中,最老的是柏山車門衚衕800年的國槐,其次是柏山幼兒園東劉小七家500年的皁角樹及後小莊衚衕末端500年國槐。最奇特的是劉國勝家門前的酸棗樹,樹高19米,胸圍1.28米,冠幅10米。過去林業部門的鑑定樹齡是200年左右。國內古樹專家靳紅軍認為這樣大的酸棗樹,國內也十分罕見,樹齡200年有些保守,從胸圍看估計有四五百年的歷史。村民講,過去那裡有三棵老酸棗樹,目前活著的這棵酸棗樹最小,可惜的是,三棵老酸棗樹死了一棵,大練鋼鐵時,砍了一棵給溫縣做船了。目前這棵老酸棗樹也已傾斜,亟須加強保護。柏山有三個寨門與衚衕相連,在寨門前正中均種植有國槐,一方面表達山西移民對家鄉的懷念,另一方面表達招財進寶或讀書高中的美好願望。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缸製作技藝是河南省第二批非遺項目。

歷史上柏山的鄉親之所以能夠生存下來,主要依靠其支柱產業——陶瓷業。柏山窯又叫清化窯,屬北宋當陽峪同期窯,明代時轉為民用瓷生產,柏山缸就是柏山窯這個時期的代表。從此,柏山窯作為“北宋名窯”之一在焦作陶瓷史中堅守了近500年。歷史記載極盛之時,柏山村東西兩邊山坡上各5公里長,均為陶瓷生產作坊。柏山缸製作技藝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社會發展,原來作為盛糧和水的瓷缸產品需求量銳減,致使這一古老產業停產多年,技藝瀕臨失傳。去年7月份,村民琚小衛開始恢復柏山缸這一河南省非遺技藝 ,不僅有生產車間,還專門建了一個柏山窯陶瓷展覽館。展館中有村民捐贈的數百件宋代以來的柏山窯磁片、缸等陶瓷。其中的大小十幾種缸十分顯眼。小的直徑有十幾公分,大的直徑有一米多。展示柏山缸製作技藝的劉小跟師傅說,他17歲就開始做缸,做的最大的水缸直徑達1.3米。目前,他們探索用柏山缸作工藝瓷和茶具等。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村中目前仍散佈著許多明清古民居。

柏山有劉甫成舊居、劉聚奎舊居等革命同志的故居,還有抗戰時期遍佈彈孔的牆體,革命舊址,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展示著近現代的革命文化。柏山村黨支部副書記劉海軍介紹說,1937年元月,中共豫北工委組織委員劉聚奎受組織委派回家鄉開展組建黨組織工作,以辦武學堂為名,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培養積極分子。1937年冬,劉甫成、劉純喜、劉好收、劉老虎、劉鳳鳴、王立學、王立峰7位同志條件成熟,經工委批准吸收入黨,並建立了柏山黨支部,選舉劉甫成同志任支部書記。從此,柏山村群眾有了主心骨,在黨的領導下,點燃了轟轟烈烈的抗日烽火。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窯陶瓷展館展示有上百件宋代以來的柏山窯磁片、缸等。

1938年2月,博愛淪陷。柏山支部根據情況變化,積極發動貧苦群眾組織借大戶,以救濟群眾燃眉之急;幫助劉聚奎組建河北軍民太行南區遊擊第六支隊,動員數十名青年參軍,走武裝抗日的道路。1938年9月,上級黨組織派張璋同志到博愛開闢工作,他首先與劉甫成接上了關係,以柏山支部為依託,先發展了十餘名黨員,後又幫助張璋同志建立了三個抗日據點,逐漸打開了工作局面。1939年元月,成立了中共博愛縣工委,工委下設三個區分委,劉甫成任柏山分委書記,主要活動在敵情最複雜的柏山村。

1940年4月,中共修博縣工委在柏山村成立,張高峰任書記,劉甫成任縣工委委員兼柏山村黨支部書記。1944年4月,劉甫成同志被叛徒出賣被捕,在日本憲兵隊裡受盡了酷刑,他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後壯烈犧牲,時年34歲。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有三個寨門與衚衕相連,在寨門前正中均種植有國槐。

解放戰爭時期,柏山支部在太行軍區人民武裝委員會的領導下,柏山村民兵游擊隊擴充到100人左右,武器有機槍、步槍、小炮、手榴彈等,晝夜堅守在東寨山和煙灶嶺制高點站崗放哨監視河東與清化駐軍,配合李達九團打游擊,多次擁軍支前。

1938年2月20日,日軍侵佔博愛縣城後,劉聚奎以柏山村武學堂的積極分子為基礎,以黨員為骨幹,建立了河北民軍太行南區游擊隊第六支隊,開展抗日武裝鬥爭。

"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作為河南省傳統村落,博愛柏山村有上千年的歷史,村中有18棵參天古樹,“紅色革命”文化資源豐富,新建的博山窯陶瓷展覽館成為人們認識柏山窯歷史的好去處。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村衚衕。

明清時期,懷慶府八縣及重要集鎮的商業貿易十分發達,商鋪林立,懷商建築隨處可見。柏山鎮當時是商貿重鎮,懷商與山西晉商之間的貿易往來促成了太行山內的晉商通道,村中目前仍散佈著許多明清古民居和古窯洞。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古酸棗樹,國內也十分罕見,樹高19米,胸圍1.28米,冠幅10米。

古樹被譽為活著的歷史。柏山村有18棵古樹,其中有槐樹14棵、皁角樹3棵、酸棗樹1棵,雖然這些古樹歷盡滄桑,飽經風霜,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和世事變遷的漫長歲月,依然生機盎然。柏山古樹中,最老的是柏山車門衚衕800年的國槐,其次是柏山幼兒園東劉小七家500年的皁角樹及後小莊衚衕末端500年國槐。最奇特的是劉國勝家門前的酸棗樹,樹高19米,胸圍1.28米,冠幅10米。過去林業部門的鑑定樹齡是200年左右。國內古樹專家靳紅軍認為這樣大的酸棗樹,國內也十分罕見,樹齡200年有些保守,從胸圍看估計有四五百年的歷史。村民講,過去那裡有三棵老酸棗樹,目前活著的這棵酸棗樹最小,可惜的是,三棵老酸棗樹死了一棵,大練鋼鐵時,砍了一棵給溫縣做船了。目前這棵老酸棗樹也已傾斜,亟須加強保護。柏山有三個寨門與衚衕相連,在寨門前正中均種植有國槐,一方面表達山西移民對家鄉的懷念,另一方面表達招財進寶或讀書高中的美好願望。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缸製作技藝是河南省第二批非遺項目。

歷史上柏山的鄉親之所以能夠生存下來,主要依靠其支柱產業——陶瓷業。柏山窯又叫清化窯,屬北宋當陽峪同期窯,明代時轉為民用瓷生產,柏山缸就是柏山窯這個時期的代表。從此,柏山窯作為“北宋名窯”之一在焦作陶瓷史中堅守了近500年。歷史記載極盛之時,柏山村東西兩邊山坡上各5公里長,均為陶瓷生產作坊。柏山缸製作技藝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社會發展,原來作為盛糧和水的瓷缸產品需求量銳減,致使這一古老產業停產多年,技藝瀕臨失傳。去年7月份,村民琚小衛開始恢復柏山缸這一河南省非遺技藝 ,不僅有生產車間,還專門建了一個柏山窯陶瓷展覽館。展館中有村民捐贈的數百件宋代以來的柏山窯磁片、缸等陶瓷。其中的大小十幾種缸十分顯眼。小的直徑有十幾公分,大的直徑有一米多。展示柏山缸製作技藝的劉小跟師傅說,他17歲就開始做缸,做的最大的水缸直徑達1.3米。目前,他們探索用柏山缸作工藝瓷和茶具等。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村中目前仍散佈著許多明清古民居。

柏山有劉甫成舊居、劉聚奎舊居等革命同志的故居,還有抗戰時期遍佈彈孔的牆體,革命舊址,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展示著近現代的革命文化。柏山村黨支部副書記劉海軍介紹說,1937年元月,中共豫北工委組織委員劉聚奎受組織委派回家鄉開展組建黨組織工作,以辦武學堂為名,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培養積極分子。1937年冬,劉甫成、劉純喜、劉好收、劉老虎、劉鳳鳴、王立學、王立峰7位同志條件成熟,經工委批准吸收入黨,並建立了柏山黨支部,選舉劉甫成同志任支部書記。從此,柏山村群眾有了主心骨,在黨的領導下,點燃了轟轟烈烈的抗日烽火。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窯陶瓷展館展示有上百件宋代以來的柏山窯磁片、缸等。

1938年2月,博愛淪陷。柏山支部根據情況變化,積極發動貧苦群眾組織借大戶,以救濟群眾燃眉之急;幫助劉聚奎組建河北軍民太行南區遊擊第六支隊,動員數十名青年參軍,走武裝抗日的道路。1938年9月,上級黨組織派張璋同志到博愛開闢工作,他首先與劉甫成接上了關係,以柏山支部為依託,先發展了十餘名黨員,後又幫助張璋同志建立了三個抗日據點,逐漸打開了工作局面。1939年元月,成立了中共博愛縣工委,工委下設三個區分委,劉甫成任柏山分委書記,主要活動在敵情最複雜的柏山村。

1940年4月,中共修博縣工委在柏山村成立,張高峰任書記,劉甫成任縣工委委員兼柏山村黨支部書記。1944年4月,劉甫成同志被叛徒出賣被捕,在日本憲兵隊裡受盡了酷刑,他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後壯烈犧牲,時年34歲。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柏山有三個寨門與衚衕相連,在寨門前正中均種植有國槐。

解放戰爭時期,柏山支部在太行軍區人民武裝委員會的領導下,柏山村民兵游擊隊擴充到100人左右,武器有機槍、步槍、小炮、手榴彈等,晝夜堅守在東寨山和煙灶嶺制高點站崗放哨監視河東與清化駐軍,配合李達九團打游擊,多次擁軍支前。

1938年2月20日,日軍侵佔博愛縣城後,劉聚奎以柏山村武學堂的積極分子為基礎,以黨員為骨幹,建立了河北民軍太行南區游擊隊第六支隊,開展抗日武裝鬥爭。

古樹、古窯、英模……焦作這個上千年的古村落還藏著啥“祕密”?

村中民居的拴馬石。

1938年5月,成立道清遊擊支隊,劉聚奎任遊擊支隊政治部副主任,活動在博愛、焦作、修武、武陟之間,襲擊敵偽,壯大自己,很快發展為一支具有800多人的抗日武裝力量。解放戰爭中,劉聚奎任第十八兵團178師政委,先後參加瞭解放晉南、晉中、太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調至地方工作,任川北行政公署副主任,1952年9月,任西康省政府副主席。1956年起,任西安八四四廠黨委書記兼廠長。1979年10月起,任陝西省第四、第五屆政協副主席。

1938年~1953年,柏山村有記載的烈士有45名,其中抗日戰爭時期有17人,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有6人。後來走上黨和軍隊領導崗位的有劉聚奎、劉鳳鳴、王立峰、劉忠安等。另有愛國老人劉傳周、全國勞模劉九學。還有一大批無名英雄和傷殘軍人,他們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龍卿/文 吉亞南/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