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人的大腸癌發病率在下降,而中國卻每年上升3%?'

"

由於我國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飲食習慣越來越西方化,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和低纖維素“三高一低”的飲食結構讓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但是有著同樣飲食習慣的美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卻是總體下降的,且每年以3%的速度在下降,為什麼我們現在生活越來越像他們,而他們大腸癌的發病率在下降,而我們在上升?

這很大一部分歸功於早癌篩查

"

由於我國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飲食習慣越來越西方化,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和低纖維素“三高一低”的飲食結構讓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但是有著同樣飲食習慣的美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卻是總體下降的,且每年以3%的速度在下降,為什麼我們現在生活越來越像他們,而他們大腸癌的發病率在下降,而我們在上升?

這很大一部分歸功於早癌篩查

為什麼美國人的大腸癌發病率在下降,而中國卻每年上升3%?

在美國,到了一定年齡,只要自己是高危人群就去做腸鏡檢查,發現息肉就馬上切掉,這樣息肉就不會發展成大腸癌,這也就改變了大腸癌發病率不斷攀升的狀況,所以美國大腸癌的總體發病率是下降的。

做大腸癌的篩查主要針對的是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更容易患大腸癌,這類人群要有針對性的做大腸癌篩查,那什麼樣的人屬於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呢?

"

由於我國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飲食習慣越來越西方化,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和低纖維素“三高一低”的飲食結構讓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但是有著同樣飲食習慣的美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卻是總體下降的,且每年以3%的速度在下降,為什麼我們現在生活越來越像他們,而他們大腸癌的發病率在下降,而我們在上升?

這很大一部分歸功於早癌篩查

為什麼美國人的大腸癌發病率在下降,而中國卻每年上升3%?

在美國,到了一定年齡,只要自己是高危人群就去做腸鏡檢查,發現息肉就馬上切掉,這樣息肉就不會發展成大腸癌,這也就改變了大腸癌發病率不斷攀升的狀況,所以美國大腸癌的總體發病率是下降的。

做大腸癌的篩查主要針對的是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更容易患大腸癌,這類人群要有針對性的做大腸癌篩查,那什麼樣的人屬於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呢?

為什麼美國人的大腸癌發病率在下降,而中國卻每年上升3%?

1.本人有癌症或息肉病史

比如說一個人50歲之前得了大腸癌,那麼他在10-20年後還可能會得大腸癌。再有就是以前做過腸鏡發現有息肉病的病史,那麼他將有20%的可能還會在其他地方再長這種息肉。

"

由於我國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飲食習慣越來越西方化,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和低纖維素“三高一低”的飲食結構讓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但是有著同樣飲食習慣的美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卻是總體下降的,且每年以3%的速度在下降,為什麼我們現在生活越來越像他們,而他們大腸癌的發病率在下降,而我們在上升?

這很大一部分歸功於早癌篩查

為什麼美國人的大腸癌發病率在下降,而中國卻每年上升3%?

在美國,到了一定年齡,只要自己是高危人群就去做腸鏡檢查,發現息肉就馬上切掉,這樣息肉就不會發展成大腸癌,這也就改變了大腸癌發病率不斷攀升的狀況,所以美國大腸癌的總體發病率是下降的。

做大腸癌的篩查主要針對的是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更容易患大腸癌,這類人群要有針對性的做大腸癌篩查,那什麼樣的人屬於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呢?

為什麼美國人的大腸癌發病率在下降,而中國卻每年上升3%?

1.本人有癌症或息肉病史

比如說一個人50歲之前得了大腸癌,那麼他在10-20年後還可能會得大腸癌。再有就是以前做過腸鏡發現有息肉病的病史,那麼他將有20%的可能還會在其他地方再長這種息肉。

為什麼美國人的大腸癌發病率在下降,而中國卻每年上升3%?

2.家族遺傳史

家裡面有一個直系親屬患大腸癌,直系親屬就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或是子女;再有一個是兩個以上的二級親屬患大腸癌,二級親屬就是叔叔、姑姑、姨或者堂兄弟、堂姐妹。

還有一種遺傳性的疾病叫家族性息肉病,就是整個腸子里布滿密密麻麻的小息肉,這種人是100%會變成癌的。還有一個就是息肉比較少,沒有超過100個以上,這部分患者我們叫非典型的家族性息肉病,這種也是100%會變成癌的。

另外就是得過潰瘍性結腸炎,這種人患大腸癌的風險也是比較高的,10年後癌變的發生機率是2%左右,20年後,機率升高到8%左右,30年後,將近有1/5的人會癌變,所以潰瘍結腸炎病人需要經常去做篩查。

3.FOBT免疫法檢查陽性

FOBT免疫法檢查就是便潛血檢查,大便隱血試驗是臨床診斷消化道出血的常規項目,多年來被作為早期大腸癌的重要檢測手段。很多早期大腸癌病人大便中有微量出血,肉眼是看不見的,而大便潛血檢查可以檢測到,一旦該檢查顯示陽性,就應引起重視,就需要做腸鏡檢查,防止大腸癌“隱潛其中”。

當然並不是只要是便潛血陽性就是大腸癌,如果是間斷性陽性,一般消化道潰瘍的可能性比較大,但如果是持續性陽性,則要懷疑惡性腫瘤的可能。而且大便潛血假陽性的情況也時常出現,因為糞便中可干擾結果的因素很多,只要出現能引起氧化還原的物質,就有可能導致假陽性的結果,比如檢查前食用了肝、動物血等。對於初次得到潛血陽性結果的體檢者,建議再按規定做一次潛血試驗。

4.具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者

①慢性便祕(近2年內,便祕發生時間>2個月/年);

②粘液血便;即使懷疑是痔瘡也最好去做腸鏡,因為在痔瘡的基礎上會混合有大腸癌。

③慢性腹瀉(近兩年內,腹瀉累計持續>3個月,每次發作持續>1周);

每天的大便次數增多或者大便不規律,有時候是成形的,有時候一天大便了七八次,甚至十幾次。次數增多不是一天或兩天,持續的時間比較長,每次發作的時間可能要一週以上。

④慢性闌尾炎;

⑤精神刺激史;

⑥慢性膽道疾病。

講到這我們每個人都要去對號入座,看看自己有沒有家族史,有沒有既往病史等,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要不要去做個嚴密的大腸癌篩查。另外對於50歲歲以上的非高危人群,建議每年進行便潛血檢查,每5-10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本文來自健康界臨床前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