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明每年都體檢,還是被惡性腫瘤盯上,還一查已是晚期?身體發出“預警” 請注意查收'

"

來源:廣州日報


為什麼明明每年都體檢,還是被惡性腫瘤盯上,還一查已是晚期?是什麼原因導致“腫瘤”成為越來越高頻的健康殺手關鍵詞?早期那些容易被當成“小毛病”的癌症“警報”信號到底是什麼樣的?如果不幸中招,你該一蹶不振,還是該不顧一切抓住所有的“救命稻草”?什麼才是抗癌的正確打開方式?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腫瘤專家李愛民為大家細說防癌點滴。

“偷聽”到的肝癌——早期發現很重要

李愛民本人從事肝癌的研究和診治十七年,有一次,竟是在一次“偷聽”到的對話中憑著職業敏感幫患者揪出了隱祕的肝癌。當時在超聲檢查室,他無意聽到鄉音,原來是一名“老鄉”患者做完B超檢查和家屬正在對話。李愛民“偷聽”了一會,就過去搭訕,提出再仔細給患者做一下B超。這一看,果然發現患者肝裡有個約一釐米的微小結節,不非常仔細看的話是很容易被漏掉的。在他的建議下,患者進一步接受了核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結節還不是很明確的腫瘤,李愛民叮囑患者三個月後複診。三個月後患者再次核磁共振檢查時,結節已增大到2cm,臨床確診肝癌。由於腫瘤包繞了肝臟區域幾大血管,手術風險大,難以完全切除,最後他建議患者接受了局部放療。放療後複查發現腫瘤仍有殘留,又採用無水酒精注射療法進行化學消融。如今八年過去,腫瘤沒有復發,基本達到了臨床治癒。

李愛民感嘆說,大部分的癌症最可怕的不是不可治癒,而是早期沒有發現。以肝癌為例,一般早中期沒有症狀,難以發現,體檢時兩釐米以上的病灶才容易被發現,而大部分患者都沒有李愛民的這位老鄉那麼幸運,他們確診的時候都已經是晚期了,讓人非常痛心。肝癌的患病與肝炎關係密切,在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以千萬計,肝炎的發病率也是不小的數字。但在這個數量龐大的人群中,絕大部分的肝炎患者並沒有進行很好的自我管理。“如果能夠早期篩查,定期體檢,大部分癌症是能夠早期發現的。”

另一方面,早期發現癌症除了患者本身重視癌前疾病的規範治療和定期檢查外,也很考驗基層醫生的能力。“很多晚期患者都來自基層,不能及時在大醫院得到診斷。所以在癌症的防治方面,提高基層醫生的篩查診斷能力是基礎,這方面還需要很多努力。”

關注這些身體信號 有助癌症早發現

李愛民說,絕大部分癌症早期是很難發現的,但也並不是沒有痕跡、不能發現。很多癌症早期都是有跡可循的。

常見腫瘤的早期症狀中,首先可體現為淺表的腫塊。比如淋巴結腫塊提示淋巴癌、鼻咽癌;比如發現乳腺包塊等。

另外是淺表部位長期不癒合的糜爛、潰瘍,又能排除糖尿病,那可能提示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所以身體上的黑痣,要留意有無短期內增大、有無顏色變化、有沒有發生頑固性的潰瘍,一旦有異樣,應儘早處理。

第三個信號是出血。比如鼻咽癌早期可能是鼻涕有血絲;肺癌早期的信號可有咯血或痰中帶血;腸癌的出血則表現在便血或排便習慣變化;腎癌、膀胱癌表現為血尿等。

另一個信號是梗阻。鼻炎癌的梗阻體現為鼻塞;食管癌的梗阻體現為進行性吞嚥困難、早期進食有異物感;腸癌梗阻體現在腹痛,便祕或腹瀉、大便習慣的改變;肝癌、胰腺癌、膽管癌的梗阻症狀表現為黃疸。

癌症早期還可能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持續低熱、貧血、骨痛等。充分全面地掌握這些癌症早期症狀,對於癌症早發現是很有意義的。

年年都體檢 怎麼還是防不勝防?

明明每年都有體檢,怎麼運氣這麼不好,一發現腫瘤就晚期了,如此讓人措手不及?臨床上,李愛民也遇到了不少患者發出類似的疑問。其實,體檢內容的安排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的健康狀況、不同年齡階段來設置合適的體檢項目。千篇一律的常規體檢很可能覆蓋不到所有健康風險。

李愛民說,45歲以上人群的體檢內容設計中,應強化癌症高發部位的檢查。而且在癌症的篩查中,影像學檢查永遠是第一位的,而不是抽血。血液學的檢查在癌症的篩查中只能是一種輔助手段。比如篩查肺癌要使用胸部薄層CT掃描,肝臟、甲狀腺、女性乳腺、子宮附件等部位的腫瘤篩查,都要超聲。

針對不同基礎疾病患者,需要重視的檢查手段和內容都不一樣。比如多發性腸息肉患者,要每年一次腸鏡檢查;萎縮性胃炎患者要每年做一次胃鏡;肝硬化患者3~6個月一次肝部B超檢查等。總的來說,建議45歲以上人群有條件的可找專業腫瘤科醫生對身體健康狀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梳理,再有側重點地選擇以後的體檢項目。

倘若不幸中招 該如何面對它?

李愛民提醒,診斷出癌症以後,最重要的是找到專業的醫生給出合適的建議,制定針對性的診療方案,接受規範化的治療,而不是到處打聽偏方、小道消息。

同時,患癌後良好的心態很重要。患了癌症並不會天塌下來。目前的醫學水平下,很多癌症是可以臨床治癒的,能夠長期生存的,不需要談癌色變。要學會接受、面對它,樂觀的心態對戰勝疾病很重要。臨床實踐也發現,長期處於壓抑、抑鬱狀態的患者,治療效果會差很多。

另外,癌症患者更需要重視良好的飲食習慣、加強營養。對抗癌症的病人消耗很大,如果沒有足夠的營養支持,處於長期營養缺乏的狀態,肌體的免疫力、抗病能力也會下降,導致治療效果差。尤其是在抗癌過程中很多病人會接受化療,這一治療手段也會導致病人的食慾變差,很難保證營養的攝入,這種情況下需要有好的營養支持來保證機體的日常需要和抗病康復的需要。患者和家屬在營養支持方面,同樣可以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總之,很多癌症如今已有“慢病化”的趨勢,科學的診療態度、樂觀的心態、足夠的營養支持,可以讓抗癌變得大有希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