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問玩轉建盞'

瓷器 陶瓷 宋朝 北宋 南宋 福建 日本 植物 國誼生活 2019-07-20
"

【20問玩轉建盞】

建盞知識20問

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Q1

問:什麼是建盞?

答:建盞是中國陶瓷中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中國瓷器技藝登峰造極的產物。始於唐末,鼎盛於兩宋,消失於元末明初,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

【20問玩轉建盞】

建盞知識20問

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Q1

問:什麼是建盞?

答:建盞是中國陶瓷中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中國瓷器技藝登峰造極的產物。始於唐末,鼎盛於兩宋,消失於元末明初,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20問玩轉建盞

Q2

問:建盞由什麼年代開始燒製?

答:早年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20世紀60-70年代廈門大學對福建省建陽水吉鎮後井村建窯窯址的幾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明確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也對建盞進行了斷代——建盞的創燒年代始於北宋,盛於南宋,而停燒廢燒於元初。

Q3

問:建盞有幾種燒製工藝?

答:建盞的燒製工藝有三種柴燒,電燒,氣燒,目前最常見的是柴燒和電燒。

"

【20問玩轉建盞】

建盞知識20問

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Q1

問:什麼是建盞?

答:建盞是中國陶瓷中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中國瓷器技藝登峰造極的產物。始於唐末,鼎盛於兩宋,消失於元末明初,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20問玩轉建盞

Q2

問:建盞由什麼年代開始燒製?

答:早年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20世紀60-70年代廈門大學對福建省建陽水吉鎮後井村建窯窯址的幾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明確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也對建盞進行了斷代——建盞的創燒年代始於北宋,盛於南宋,而停燒廢燒於元初。

Q3

問:建盞有幾種燒製工藝?

答:建盞的燒製工藝有三種柴燒,電燒,氣燒,目前最常見的是柴燒和電燒。

20問玩轉建盞

Q4

問:天目是建盞嘛?

答:天目是一種黑色帶有紫及醬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窯黑釉窯變瓷器。宋代時,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浙江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它為“天目”。

建盞,顧名思義,用福建建陽水吉一帶的胎土及釉料還原燒製而成的茶碗,才能稱之“建盞”。

"

【20問玩轉建盞】

建盞知識20問

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Q1

問:什麼是建盞?

答:建盞是中國陶瓷中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中國瓷器技藝登峰造極的產物。始於唐末,鼎盛於兩宋,消失於元末明初,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20問玩轉建盞

Q2

問:建盞由什麼年代開始燒製?

答:早年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20世紀60-70年代廈門大學對福建省建陽水吉鎮後井村建窯窯址的幾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明確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也對建盞進行了斷代——建盞的創燒年代始於北宋,盛於南宋,而停燒廢燒於元初。

Q3

問:建盞有幾種燒製工藝?

答:建盞的燒製工藝有三種柴燒,電燒,氣燒,目前最常見的是柴燒和電燒。

20問玩轉建盞

Q4

問:天目是建盞嘛?

答:天目是一種黑色帶有紫及醬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窯黑釉窯變瓷器。宋代時,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浙江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它為“天目”。

建盞,顧名思義,用福建建陽水吉一帶的胎土及釉料還原燒製而成的茶碗,才能稱之“建盞”。

20問玩轉建盞

Q5

問:建窯何時恢復燒製?

答:1979年9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輕工所和建陽瓷廠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合攻關小組,進行建盞實驗。

1981年3月向社會公佈了仿宋兔毫盞的樣品,此後,建盞重新進入了百姓視野,並逐步走入市場。

"

【20問玩轉建盞】

建盞知識20問

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Q1

問:什麼是建盞?

答:建盞是中國陶瓷中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中國瓷器技藝登峰造極的產物。始於唐末,鼎盛於兩宋,消失於元末明初,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20問玩轉建盞

Q2

問:建盞由什麼年代開始燒製?

答:早年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20世紀60-70年代廈門大學對福建省建陽水吉鎮後井村建窯窯址的幾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明確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也對建盞進行了斷代——建盞的創燒年代始於北宋,盛於南宋,而停燒廢燒於元初。

Q3

問:建盞有幾種燒製工藝?

答:建盞的燒製工藝有三種柴燒,電燒,氣燒,目前最常見的是柴燒和電燒。

20問玩轉建盞

Q4

問:天目是建盞嘛?

答:天目是一種黑色帶有紫及醬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窯黑釉窯變瓷器。宋代時,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浙江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它為“天目”。

建盞,顧名思義,用福建建陽水吉一帶的胎土及釉料還原燒製而成的茶碗,才能稱之“建盞”。

20問玩轉建盞

Q5

問:建窯何時恢復燒製?

答:1979年9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輕工所和建陽瓷廠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合攻關小組,進行建盞實驗。

1981年3月向社會公佈了仿宋兔毫盞的樣品,此後,建盞重新進入了百姓視野,並逐步走入市場。

20問玩轉建盞

Q6

問: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有哪些?

答:十三道工序。

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選胎土、練泥、揉泥、拉坯、修坯、上釉、裝窯、焙燒等十三道工序。

Q7

問:建窯建盞燒製用的礦釉有什麼特點?

答:燒製建窯建盞的釉礦石以石英砂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礦釉呈紅、紫色,屬鐵鈣礦結晶釉。在1300度以上的還原釉中,釉層流動,把鐵質拖帶成各種形狀,冷卻後從中析出赤鐵礦小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樣、油滴狀的斑紋,成為了建盞的特色元素。

"

【20問玩轉建盞】

建盞知識20問

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Q1

問:什麼是建盞?

答:建盞是中國陶瓷中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中國瓷器技藝登峰造極的產物。始於唐末,鼎盛於兩宋,消失於元末明初,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20問玩轉建盞

Q2

問:建盞由什麼年代開始燒製?

答:早年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20世紀60-70年代廈門大學對福建省建陽水吉鎮後井村建窯窯址的幾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明確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也對建盞進行了斷代——建盞的創燒年代始於北宋,盛於南宋,而停燒廢燒於元初。

Q3

問:建盞有幾種燒製工藝?

答:建盞的燒製工藝有三種柴燒,電燒,氣燒,目前最常見的是柴燒和電燒。

20問玩轉建盞

Q4

問:天目是建盞嘛?

答:天目是一種黑色帶有紫及醬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窯黑釉窯變瓷器。宋代時,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浙江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它為“天目”。

建盞,顧名思義,用福建建陽水吉一帶的胎土及釉料還原燒製而成的茶碗,才能稱之“建盞”。

20問玩轉建盞

Q5

問:建窯何時恢復燒製?

答:1979年9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輕工所和建陽瓷廠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合攻關小組,進行建盞實驗。

1981年3月向社會公佈了仿宋兔毫盞的樣品,此後,建盞重新進入了百姓視野,並逐步走入市場。

20問玩轉建盞

Q6

問: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有哪些?

答:十三道工序。

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選胎土、練泥、揉泥、拉坯、修坯、上釉、裝窯、焙燒等十三道工序。

Q7

問:建窯建盞燒製用的礦釉有什麼特點?

答:燒製建窯建盞的釉礦石以石英砂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礦釉呈紅、紫色,屬鐵鈣礦結晶釉。在1300度以上的還原釉中,釉層流動,把鐵質拖帶成各種形狀,冷卻後從中析出赤鐵礦小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樣、油滴狀的斑紋,成為了建盞的特色元素。

20問玩轉建盞

Q8

問:建盞有哪些斑紋?

答:建盞的斑紋有:兔毫(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等)、油滴(金油滴、銀油滴、炫彩油滴等)、烏金釉、柿紅釉、西瓜紋、鐵鏽斑、鷓鴣斑、曜變等。

"

【20問玩轉建盞】

建盞知識20問

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Q1

問:什麼是建盞?

答:建盞是中國陶瓷中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中國瓷器技藝登峰造極的產物。始於唐末,鼎盛於兩宋,消失於元末明初,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20問玩轉建盞

Q2

問:建盞由什麼年代開始燒製?

答:早年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20世紀60-70年代廈門大學對福建省建陽水吉鎮後井村建窯窯址的幾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明確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也對建盞進行了斷代——建盞的創燒年代始於北宋,盛於南宋,而停燒廢燒於元初。

Q3

問:建盞有幾種燒製工藝?

答:建盞的燒製工藝有三種柴燒,電燒,氣燒,目前最常見的是柴燒和電燒。

20問玩轉建盞

Q4

問:天目是建盞嘛?

答:天目是一種黑色帶有紫及醬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窯黑釉窯變瓷器。宋代時,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浙江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它為“天目”。

建盞,顧名思義,用福建建陽水吉一帶的胎土及釉料還原燒製而成的茶碗,才能稱之“建盞”。

20問玩轉建盞

Q5

問:建窯何時恢復燒製?

答:1979年9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輕工所和建陽瓷廠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合攻關小組,進行建盞實驗。

1981年3月向社會公佈了仿宋兔毫盞的樣品,此後,建盞重新進入了百姓視野,並逐步走入市場。

20問玩轉建盞

Q6

問: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有哪些?

答:十三道工序。

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選胎土、練泥、揉泥、拉坯、修坯、上釉、裝窯、焙燒等十三道工序。

Q7

問:建窯建盞燒製用的礦釉有什麼特點?

答:燒製建窯建盞的釉礦石以石英砂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礦釉呈紅、紫色,屬鐵鈣礦結晶釉。在1300度以上的還原釉中,釉層流動,把鐵質拖帶成各種形狀,冷卻後從中析出赤鐵礦小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樣、油滴狀的斑紋,成為了建盞的特色元素。

20問玩轉建盞

Q8

問:建盞有哪些斑紋?

答:建盞的斑紋有:兔毫(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等)、油滴(金油滴、銀油滴、炫彩油滴等)、烏金釉、柿紅釉、西瓜紋、鐵鏽斑、鷓鴣斑、曜變等。

20問玩轉建盞

Q9

問:建盞的斑紋都是燒製出來的嗎?

答:是的。

建窯燒製的建盞斑紋是在還原氣氛中通過窯內1300度以上的高溫焙燒而自然形成的,屬於我國結/析晶藝術釉,是建窯的傑出成就。

由於這類結晶釉在窯爐高溫中易於出現變化,難以控制,加上氧化鐵含量高的坯體難以承受高溫變化,要燒製一件外觀沒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紋的建盞是很困難的,即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其成品機率也非常低。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家機構或個人掌握了提高建盞燒製成品率方法。

"

【20問玩轉建盞】

建盞知識20問

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Q1

問:什麼是建盞?

答:建盞是中國陶瓷中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中國瓷器技藝登峰造極的產物。始於唐末,鼎盛於兩宋,消失於元末明初,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20問玩轉建盞

Q2

問:建盞由什麼年代開始燒製?

答:早年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20世紀60-70年代廈門大學對福建省建陽水吉鎮後井村建窯窯址的幾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明確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也對建盞進行了斷代——建盞的創燒年代始於北宋,盛於南宋,而停燒廢燒於元初。

Q3

問:建盞有幾種燒製工藝?

答:建盞的燒製工藝有三種柴燒,電燒,氣燒,目前最常見的是柴燒和電燒。

20問玩轉建盞

Q4

問:天目是建盞嘛?

答:天目是一種黑色帶有紫及醬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窯黑釉窯變瓷器。宋代時,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浙江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它為“天目”。

建盞,顧名思義,用福建建陽水吉一帶的胎土及釉料還原燒製而成的茶碗,才能稱之“建盞”。

20問玩轉建盞

Q5

問:建窯何時恢復燒製?

答:1979年9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輕工所和建陽瓷廠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合攻關小組,進行建盞實驗。

1981年3月向社會公佈了仿宋兔毫盞的樣品,此後,建盞重新進入了百姓視野,並逐步走入市場。

20問玩轉建盞

Q6

問: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有哪些?

答:十三道工序。

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選胎土、練泥、揉泥、拉坯、修坯、上釉、裝窯、焙燒等十三道工序。

Q7

問:建窯建盞燒製用的礦釉有什麼特點?

答:燒製建窯建盞的釉礦石以石英砂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礦釉呈紅、紫色,屬鐵鈣礦結晶釉。在1300度以上的還原釉中,釉層流動,把鐵質拖帶成各種形狀,冷卻後從中析出赤鐵礦小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樣、油滴狀的斑紋,成為了建盞的特色元素。

20問玩轉建盞

Q8

問:建盞有哪些斑紋?

答:建盞的斑紋有:兔毫(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等)、油滴(金油滴、銀油滴、炫彩油滴等)、烏金釉、柿紅釉、西瓜紋、鐵鏽斑、鷓鴣斑、曜變等。

20問玩轉建盞

Q9

問:建盞的斑紋都是燒製出來的嗎?

答:是的。

建窯燒製的建盞斑紋是在還原氣氛中通過窯內1300度以上的高溫焙燒而自然形成的,屬於我國結/析晶藝術釉,是建窯的傑出成就。

由於這類結晶釉在窯爐高溫中易於出現變化,難以控制,加上氧化鐵含量高的坯體難以承受高溫變化,要燒製一件外觀沒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紋的建盞是很困難的,即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其成品機率也非常低。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家機構或個人掌握了提高建盞燒製成品率方法。

20問玩轉建盞

Q10

問:什麼是“鷓鴣斑”?

答:鷓鴣斑是建窯產品中較為名貴的產品。

宋初的《清異錄》中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鷓鴣鳥的羽毛顏色在背部呈紫赤相間的條紋,胸羽則有白點正圓如珠,這種胸羽的正圓白點為其它鳥類所沒有。

建盞的“鷓鴣斑”即指釉面呈獻出類似於鷓鴣鳥胸部散綴正圓白點的形狀。但鷓鴣斑究竟是什麼樣的建盞釉面,學界仍有爭議。

"

【20問玩轉建盞】

建盞知識20問

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Q1

問:什麼是建盞?

答:建盞是中國陶瓷中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中國瓷器技藝登峰造極的產物。始於唐末,鼎盛於兩宋,消失於元末明初,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20問玩轉建盞

Q2

問:建盞由什麼年代開始燒製?

答:早年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20世紀60-70年代廈門大學對福建省建陽水吉鎮後井村建窯窯址的幾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明確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也對建盞進行了斷代——建盞的創燒年代始於北宋,盛於南宋,而停燒廢燒於元初。

Q3

問:建盞有幾種燒製工藝?

答:建盞的燒製工藝有三種柴燒,電燒,氣燒,目前最常見的是柴燒和電燒。

20問玩轉建盞

Q4

問:天目是建盞嘛?

答:天目是一種黑色帶有紫及醬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窯黑釉窯變瓷器。宋代時,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浙江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它為“天目”。

建盞,顧名思義,用福建建陽水吉一帶的胎土及釉料還原燒製而成的茶碗,才能稱之“建盞”。

20問玩轉建盞

Q5

問:建窯何時恢復燒製?

答:1979年9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輕工所和建陽瓷廠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合攻關小組,進行建盞實驗。

1981年3月向社會公佈了仿宋兔毫盞的樣品,此後,建盞重新進入了百姓視野,並逐步走入市場。

20問玩轉建盞

Q6

問: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有哪些?

答:十三道工序。

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選胎土、練泥、揉泥、拉坯、修坯、上釉、裝窯、焙燒等十三道工序。

Q7

問:建窯建盞燒製用的礦釉有什麼特點?

答:燒製建窯建盞的釉礦石以石英砂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礦釉呈紅、紫色,屬鐵鈣礦結晶釉。在1300度以上的還原釉中,釉層流動,把鐵質拖帶成各種形狀,冷卻後從中析出赤鐵礦小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樣、油滴狀的斑紋,成為了建盞的特色元素。

20問玩轉建盞

Q8

問:建盞有哪些斑紋?

答:建盞的斑紋有:兔毫(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等)、油滴(金油滴、銀油滴、炫彩油滴等)、烏金釉、柿紅釉、西瓜紋、鐵鏽斑、鷓鴣斑、曜變等。

20問玩轉建盞

Q9

問:建盞的斑紋都是燒製出來的嗎?

答:是的。

建窯燒製的建盞斑紋是在還原氣氛中通過窯內1300度以上的高溫焙燒而自然形成的,屬於我國結/析晶藝術釉,是建窯的傑出成就。

由於這類結晶釉在窯爐高溫中易於出現變化,難以控制,加上氧化鐵含量高的坯體難以承受高溫變化,要燒製一件外觀沒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紋的建盞是很困難的,即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其成品機率也非常低。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家機構或個人掌握了提高建盞燒製成品率方法。

20問玩轉建盞

Q10

問:什麼是“鷓鴣斑”?

答:鷓鴣斑是建窯產品中較為名貴的產品。

宋初的《清異錄》中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鷓鴣鳥的羽毛顏色在背部呈紫赤相間的條紋,胸羽則有白點正圓如珠,這種胸羽的正圓白點為其它鳥類所沒有。

建盞的“鷓鴣斑”即指釉面呈獻出類似於鷓鴣鳥胸部散綴正圓白點的形狀。但鷓鴣斑究竟是什麼樣的建盞釉面,學界仍有爭議。

20問玩轉建盞

Q11

問:“鷓鴣斑”與“油滴”有什麼不同?

答:“鷓鴣斑”盞釉面上的斑紋呈乳白色,狀似鷓鴣鳥的羽毛,因而得名。也有圓圓的像珍珠粒般的,亦可叫做“珍珠滴”。

“油滴”盞釉面上的斑紋為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結晶小點,有的像雨點,有的像煮菜時候下鍋水上漂浮的油滴。

"

【20問玩轉建盞】

建盞知識20問

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Q1

問:什麼是建盞?

答:建盞是中國陶瓷中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中國瓷器技藝登峰造極的產物。始於唐末,鼎盛於兩宋,消失於元末明初,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20問玩轉建盞

Q2

問:建盞由什麼年代開始燒製?

答:早年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20世紀60-70年代廈門大學對福建省建陽水吉鎮後井村建窯窯址的幾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明確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也對建盞進行了斷代——建盞的創燒年代始於北宋,盛於南宋,而停燒廢燒於元初。

Q3

問:建盞有幾種燒製工藝?

答:建盞的燒製工藝有三種柴燒,電燒,氣燒,目前最常見的是柴燒和電燒。

20問玩轉建盞

Q4

問:天目是建盞嘛?

答:天目是一種黑色帶有紫及醬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窯黑釉窯變瓷器。宋代時,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浙江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它為“天目”。

建盞,顧名思義,用福建建陽水吉一帶的胎土及釉料還原燒製而成的茶碗,才能稱之“建盞”。

20問玩轉建盞

Q5

問:建窯何時恢復燒製?

答:1979年9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輕工所和建陽瓷廠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合攻關小組,進行建盞實驗。

1981年3月向社會公佈了仿宋兔毫盞的樣品,此後,建盞重新進入了百姓視野,並逐步走入市場。

20問玩轉建盞

Q6

問: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有哪些?

答:十三道工序。

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選胎土、練泥、揉泥、拉坯、修坯、上釉、裝窯、焙燒等十三道工序。

Q7

問:建窯建盞燒製用的礦釉有什麼特點?

答:燒製建窯建盞的釉礦石以石英砂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礦釉呈紅、紫色,屬鐵鈣礦結晶釉。在1300度以上的還原釉中,釉層流動,把鐵質拖帶成各種形狀,冷卻後從中析出赤鐵礦小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樣、油滴狀的斑紋,成為了建盞的特色元素。

20問玩轉建盞

Q8

問:建盞有哪些斑紋?

答:建盞的斑紋有:兔毫(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等)、油滴(金油滴、銀油滴、炫彩油滴等)、烏金釉、柿紅釉、西瓜紋、鐵鏽斑、鷓鴣斑、曜變等。

20問玩轉建盞

Q9

問:建盞的斑紋都是燒製出來的嗎?

答:是的。

建窯燒製的建盞斑紋是在還原氣氛中通過窯內1300度以上的高溫焙燒而自然形成的,屬於我國結/析晶藝術釉,是建窯的傑出成就。

由於這類結晶釉在窯爐高溫中易於出現變化,難以控制,加上氧化鐵含量高的坯體難以承受高溫變化,要燒製一件外觀沒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紋的建盞是很困難的,即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其成品機率也非常低。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家機構或個人掌握了提高建盞燒製成品率方法。

20問玩轉建盞

Q10

問:什麼是“鷓鴣斑”?

答:鷓鴣斑是建窯產品中較為名貴的產品。

宋初的《清異錄》中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鷓鴣鳥的羽毛顏色在背部呈紫赤相間的條紋,胸羽則有白點正圓如珠,這種胸羽的正圓白點為其它鳥類所沒有。

建盞的“鷓鴣斑”即指釉面呈獻出類似於鷓鴣鳥胸部散綴正圓白點的形狀。但鷓鴣斑究竟是什麼樣的建盞釉面,學界仍有爭議。

20問玩轉建盞

Q11

問:“鷓鴣斑”與“油滴”有什麼不同?

答:“鷓鴣斑”盞釉面上的斑紋呈乳白色,狀似鷓鴣鳥的羽毛,因而得名。也有圓圓的像珍珠粒般的,亦可叫做“珍珠滴”。

“油滴”盞釉面上的斑紋為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結晶小點,有的像雨點,有的像煮菜時候下鍋水上漂浮的油滴。

20問玩轉建盞

Q12

問:什麼是曜變盞?

答:曜變盞是宋代建窯建盞的最高端品種,被日本人形容為“碗中宇宙”,其外形端莊,在盞內外壁黑釉上散佈著濃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點,光照之下,釉斑會折射出暈狀光斑,彷彿是深夜海邊看到的天空,高深莫測。

這種變化本是偶然出現,始料未及的,非窯工人力可為,因此,其成品極為罕見。

"

【20問玩轉建盞】

建盞知識20問

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Q1

問:什麼是建盞?

答:建盞是中國陶瓷中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中國瓷器技藝登峰造極的產物。始於唐末,鼎盛於兩宋,消失於元末明初,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20問玩轉建盞

Q2

問:建盞由什麼年代開始燒製?

答:早年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20世紀60-70年代廈門大學對福建省建陽水吉鎮後井村建窯窯址的幾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明確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也對建盞進行了斷代——建盞的創燒年代始於北宋,盛於南宋,而停燒廢燒於元初。

Q3

問:建盞有幾種燒製工藝?

答:建盞的燒製工藝有三種柴燒,電燒,氣燒,目前最常見的是柴燒和電燒。

20問玩轉建盞

Q4

問:天目是建盞嘛?

答:天目是一種黑色帶有紫及醬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窯黑釉窯變瓷器。宋代時,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浙江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它為“天目”。

建盞,顧名思義,用福建建陽水吉一帶的胎土及釉料還原燒製而成的茶碗,才能稱之“建盞”。

20問玩轉建盞

Q5

問:建窯何時恢復燒製?

答:1979年9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輕工所和建陽瓷廠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合攻關小組,進行建盞實驗。

1981年3月向社會公佈了仿宋兔毫盞的樣品,此後,建盞重新進入了百姓視野,並逐步走入市場。

20問玩轉建盞

Q6

問: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有哪些?

答:十三道工序。

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選胎土、練泥、揉泥、拉坯、修坯、上釉、裝窯、焙燒等十三道工序。

Q7

問:建窯建盞燒製用的礦釉有什麼特點?

答:燒製建窯建盞的釉礦石以石英砂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礦釉呈紅、紫色,屬鐵鈣礦結晶釉。在1300度以上的還原釉中,釉層流動,把鐵質拖帶成各種形狀,冷卻後從中析出赤鐵礦小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樣、油滴狀的斑紋,成為了建盞的特色元素。

20問玩轉建盞

Q8

問:建盞有哪些斑紋?

答:建盞的斑紋有:兔毫(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等)、油滴(金油滴、銀油滴、炫彩油滴等)、烏金釉、柿紅釉、西瓜紋、鐵鏽斑、鷓鴣斑、曜變等。

20問玩轉建盞

Q9

問:建盞的斑紋都是燒製出來的嗎?

答:是的。

建窯燒製的建盞斑紋是在還原氣氛中通過窯內1300度以上的高溫焙燒而自然形成的,屬於我國結/析晶藝術釉,是建窯的傑出成就。

由於這類結晶釉在窯爐高溫中易於出現變化,難以控制,加上氧化鐵含量高的坯體難以承受高溫變化,要燒製一件外觀沒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紋的建盞是很困難的,即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其成品機率也非常低。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家機構或個人掌握了提高建盞燒製成品率方法。

20問玩轉建盞

Q10

問:什麼是“鷓鴣斑”?

答:鷓鴣斑是建窯產品中較為名貴的產品。

宋初的《清異錄》中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鷓鴣鳥的羽毛顏色在背部呈紫赤相間的條紋,胸羽則有白點正圓如珠,這種胸羽的正圓白點為其它鳥類所沒有。

建盞的“鷓鴣斑”即指釉面呈獻出類似於鷓鴣鳥胸部散綴正圓白點的形狀。但鷓鴣斑究竟是什麼樣的建盞釉面,學界仍有爭議。

20問玩轉建盞

Q11

問:“鷓鴣斑”與“油滴”有什麼不同?

答:“鷓鴣斑”盞釉面上的斑紋呈乳白色,狀似鷓鴣鳥的羽毛,因而得名。也有圓圓的像珍珠粒般的,亦可叫做“珍珠滴”。

“油滴”盞釉面上的斑紋為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結晶小點,有的像雨點,有的像煮菜時候下鍋水上漂浮的油滴。

20問玩轉建盞

Q12

問:什麼是曜變盞?

答:曜變盞是宋代建窯建盞的最高端品種,被日本人形容為“碗中宇宙”,其外形端莊,在盞內外壁黑釉上散佈著濃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點,光照之下,釉斑會折射出暈狀光斑,彷彿是深夜海邊看到的天空,高深莫測。

這種變化本是偶然出現,始料未及的,非窯工人力可為,因此,其成品極為罕見。

20問玩轉建盞

Q13

問:價值連城的建盞斑紋是哪一種?

答:曜變。《古陶瓷識鑑講義》一書中載:"閩中建窯有今人所謂曜變盞一式,冠絕等論,其結晶狀為褐色圓點,外圈圍以銀藍光暈,如日食月食之曜環。曜變因為對窯溫、燒造氣氛等條件要求極高,所以極為難得。

目前,傳世曜變建盞僅四件,均由日本保留下來。

"

【20問玩轉建盞】

建盞知識20問

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Q1

問:什麼是建盞?

答:建盞是中國陶瓷中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中國瓷器技藝登峰造極的產物。始於唐末,鼎盛於兩宋,消失於元末明初,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20問玩轉建盞

Q2

問:建盞由什麼年代開始燒製?

答:早年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20世紀60-70年代廈門大學對福建省建陽水吉鎮後井村建窯窯址的幾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明確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也對建盞進行了斷代——建盞的創燒年代始於北宋,盛於南宋,而停燒廢燒於元初。

Q3

問:建盞有幾種燒製工藝?

答:建盞的燒製工藝有三種柴燒,電燒,氣燒,目前最常見的是柴燒和電燒。

20問玩轉建盞

Q4

問:天目是建盞嘛?

答:天目是一種黑色帶有紫及醬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窯黑釉窯變瓷器。宋代時,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浙江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它為“天目”。

建盞,顧名思義,用福建建陽水吉一帶的胎土及釉料還原燒製而成的茶碗,才能稱之“建盞”。

20問玩轉建盞

Q5

問:建窯何時恢復燒製?

答:1979年9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輕工所和建陽瓷廠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合攻關小組,進行建盞實驗。

1981年3月向社會公佈了仿宋兔毫盞的樣品,此後,建盞重新進入了百姓視野,並逐步走入市場。

20問玩轉建盞

Q6

問: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有哪些?

答:十三道工序。

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選胎土、練泥、揉泥、拉坯、修坯、上釉、裝窯、焙燒等十三道工序。

Q7

問:建窯建盞燒製用的礦釉有什麼特點?

答:燒製建窯建盞的釉礦石以石英砂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礦釉呈紅、紫色,屬鐵鈣礦結晶釉。在1300度以上的還原釉中,釉層流動,把鐵質拖帶成各種形狀,冷卻後從中析出赤鐵礦小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樣、油滴狀的斑紋,成為了建盞的特色元素。

20問玩轉建盞

Q8

問:建盞有哪些斑紋?

答:建盞的斑紋有:兔毫(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等)、油滴(金油滴、銀油滴、炫彩油滴等)、烏金釉、柿紅釉、西瓜紋、鐵鏽斑、鷓鴣斑、曜變等。

20問玩轉建盞

Q9

問:建盞的斑紋都是燒製出來的嗎?

答:是的。

建窯燒製的建盞斑紋是在還原氣氛中通過窯內1300度以上的高溫焙燒而自然形成的,屬於我國結/析晶藝術釉,是建窯的傑出成就。

由於這類結晶釉在窯爐高溫中易於出現變化,難以控制,加上氧化鐵含量高的坯體難以承受高溫變化,要燒製一件外觀沒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紋的建盞是很困難的,即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其成品機率也非常低。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家機構或個人掌握了提高建盞燒製成品率方法。

20問玩轉建盞

Q10

問:什麼是“鷓鴣斑”?

答:鷓鴣斑是建窯產品中較為名貴的產品。

宋初的《清異錄》中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鷓鴣鳥的羽毛顏色在背部呈紫赤相間的條紋,胸羽則有白點正圓如珠,這種胸羽的正圓白點為其它鳥類所沒有。

建盞的“鷓鴣斑”即指釉面呈獻出類似於鷓鴣鳥胸部散綴正圓白點的形狀。但鷓鴣斑究竟是什麼樣的建盞釉面,學界仍有爭議。

20問玩轉建盞

Q11

問:“鷓鴣斑”與“油滴”有什麼不同?

答:“鷓鴣斑”盞釉面上的斑紋呈乳白色,狀似鷓鴣鳥的羽毛,因而得名。也有圓圓的像珍珠粒般的,亦可叫做“珍珠滴”。

“油滴”盞釉面上的斑紋為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結晶小點,有的像雨點,有的像煮菜時候下鍋水上漂浮的油滴。

20問玩轉建盞

Q12

問:什麼是曜變盞?

答:曜變盞是宋代建窯建盞的最高端品種,被日本人形容為“碗中宇宙”,其外形端莊,在盞內外壁黑釉上散佈著濃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點,光照之下,釉斑會折射出暈狀光斑,彷彿是深夜海邊看到的天空,高深莫測。

這種變化本是偶然出現,始料未及的,非窯工人力可為,因此,其成品極為罕見。

20問玩轉建盞

Q13

問:價值連城的建盞斑紋是哪一種?

答:曜變。《古陶瓷識鑑講義》一書中載:"閩中建窯有今人所謂曜變盞一式,冠絕等論,其結晶狀為褐色圓點,外圈圍以銀藍光暈,如日食月食之曜環。曜變因為對窯溫、燒造氣氛等條件要求極高,所以極為難得。

目前,傳世曜變建盞僅四件,均由日本保留下來。

20問玩轉建盞

Q14

問:什麼是開片?

答:開片本為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裂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成型時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響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脹係數不同,焙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因此,開裂原是瓷器燒製中的一個缺點。但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稱為瓷器的一個特殊裝飾。

"

【20問玩轉建盞】

建盞知識20問

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Q1

問:什麼是建盞?

答:建盞是中國陶瓷中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中國瓷器技藝登峰造極的產物。始於唐末,鼎盛於兩宋,消失於元末明初,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20問玩轉建盞

Q2

問:建盞由什麼年代開始燒製?

答:早年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20世紀60-70年代廈門大學對福建省建陽水吉鎮後井村建窯窯址的幾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明確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也對建盞進行了斷代——建盞的創燒年代始於北宋,盛於南宋,而停燒廢燒於元初。

Q3

問:建盞有幾種燒製工藝?

答:建盞的燒製工藝有三種柴燒,電燒,氣燒,目前最常見的是柴燒和電燒。

20問玩轉建盞

Q4

問:天目是建盞嘛?

答:天目是一種黑色帶有紫及醬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窯黑釉窯變瓷器。宋代時,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浙江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它為“天目”。

建盞,顧名思義,用福建建陽水吉一帶的胎土及釉料還原燒製而成的茶碗,才能稱之“建盞”。

20問玩轉建盞

Q5

問:建窯何時恢復燒製?

答:1979年9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輕工所和建陽瓷廠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合攻關小組,進行建盞實驗。

1981年3月向社會公佈了仿宋兔毫盞的樣品,此後,建盞重新進入了百姓視野,並逐步走入市場。

20問玩轉建盞

Q6

問: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有哪些?

答:十三道工序。

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選胎土、練泥、揉泥、拉坯、修坯、上釉、裝窯、焙燒等十三道工序。

Q7

問:建窯建盞燒製用的礦釉有什麼特點?

答:燒製建窯建盞的釉礦石以石英砂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礦釉呈紅、紫色,屬鐵鈣礦結晶釉。在1300度以上的還原釉中,釉層流動,把鐵質拖帶成各種形狀,冷卻後從中析出赤鐵礦小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樣、油滴狀的斑紋,成為了建盞的特色元素。

20問玩轉建盞

Q8

問:建盞有哪些斑紋?

答:建盞的斑紋有:兔毫(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等)、油滴(金油滴、銀油滴、炫彩油滴等)、烏金釉、柿紅釉、西瓜紋、鐵鏽斑、鷓鴣斑、曜變等。

20問玩轉建盞

Q9

問:建盞的斑紋都是燒製出來的嗎?

答:是的。

建窯燒製的建盞斑紋是在還原氣氛中通過窯內1300度以上的高溫焙燒而自然形成的,屬於我國結/析晶藝術釉,是建窯的傑出成就。

由於這類結晶釉在窯爐高溫中易於出現變化,難以控制,加上氧化鐵含量高的坯體難以承受高溫變化,要燒製一件外觀沒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紋的建盞是很困難的,即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其成品機率也非常低。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家機構或個人掌握了提高建盞燒製成品率方法。

20問玩轉建盞

Q10

問:什麼是“鷓鴣斑”?

答:鷓鴣斑是建窯產品中較為名貴的產品。

宋初的《清異錄》中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鷓鴣鳥的羽毛顏色在背部呈紫赤相間的條紋,胸羽則有白點正圓如珠,這種胸羽的正圓白點為其它鳥類所沒有。

建盞的“鷓鴣斑”即指釉面呈獻出類似於鷓鴣鳥胸部散綴正圓白點的形狀。但鷓鴣斑究竟是什麼樣的建盞釉面,學界仍有爭議。

20問玩轉建盞

Q11

問:“鷓鴣斑”與“油滴”有什麼不同?

答:“鷓鴣斑”盞釉面上的斑紋呈乳白色,狀似鷓鴣鳥的羽毛,因而得名。也有圓圓的像珍珠粒般的,亦可叫做“珍珠滴”。

“油滴”盞釉面上的斑紋為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結晶小點,有的像雨點,有的像煮菜時候下鍋水上漂浮的油滴。

20問玩轉建盞

Q12

問:什麼是曜變盞?

答:曜變盞是宋代建窯建盞的最高端品種,被日本人形容為“碗中宇宙”,其外形端莊,在盞內外壁黑釉上散佈著濃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點,光照之下,釉斑會折射出暈狀光斑,彷彿是深夜海邊看到的天空,高深莫測。

這種變化本是偶然出現,始料未及的,非窯工人力可為,因此,其成品極為罕見。

20問玩轉建盞

Q13

問:價值連城的建盞斑紋是哪一種?

答:曜變。《古陶瓷識鑑講義》一書中載:"閩中建窯有今人所謂曜變盞一式,冠絕等論,其結晶狀為褐色圓點,外圈圍以銀藍光暈,如日食月食之曜環。曜變因為對窯溫、燒造氣氛等條件要求極高,所以極為難得。

目前,傳世曜變建盞僅四件,均由日本保留下來。

20問玩轉建盞

Q14

問:什麼是開片?

答:開片本為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裂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成型時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響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脹係數不同,焙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因此,開裂原是瓷器燒製中的一個缺點。但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稱為瓷器的一個特殊裝飾。

20問玩轉建盞

老建盞剛出土,接觸到空氣,有部分會形成開片;新盞通過氫氟酸等酸性藥水的人為做舊,也會出現開片現象。建窯建盞的茶末釉及玻化好的都有開片。

"

【20問玩轉建盞】

建盞知識20問

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Q1

問:什麼是建盞?

答:建盞是中國陶瓷中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中國瓷器技藝登峰造極的產物。始於唐末,鼎盛於兩宋,消失於元末明初,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20問玩轉建盞

Q2

問:建盞由什麼年代開始燒製?

答:早年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20世紀60-70年代廈門大學對福建省建陽水吉鎮後井村建窯窯址的幾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明確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也對建盞進行了斷代——建盞的創燒年代始於北宋,盛於南宋,而停燒廢燒於元初。

Q3

問:建盞有幾種燒製工藝?

答:建盞的燒製工藝有三種柴燒,電燒,氣燒,目前最常見的是柴燒和電燒。

20問玩轉建盞

Q4

問:天目是建盞嘛?

答:天目是一種黑色帶有紫及醬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窯黑釉窯變瓷器。宋代時,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浙江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它為“天目”。

建盞,顧名思義,用福建建陽水吉一帶的胎土及釉料還原燒製而成的茶碗,才能稱之“建盞”。

20問玩轉建盞

Q5

問:建窯何時恢復燒製?

答:1979年9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輕工所和建陽瓷廠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合攻關小組,進行建盞實驗。

1981年3月向社會公佈了仿宋兔毫盞的樣品,此後,建盞重新進入了百姓視野,並逐步走入市場。

20問玩轉建盞

Q6

問: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有哪些?

答:十三道工序。

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選胎土、練泥、揉泥、拉坯、修坯、上釉、裝窯、焙燒等十三道工序。

Q7

問:建窯建盞燒製用的礦釉有什麼特點?

答:燒製建窯建盞的釉礦石以石英砂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礦釉呈紅、紫色,屬鐵鈣礦結晶釉。在1300度以上的還原釉中,釉層流動,把鐵質拖帶成各種形狀,冷卻後從中析出赤鐵礦小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樣、油滴狀的斑紋,成為了建盞的特色元素。

20問玩轉建盞

Q8

問:建盞有哪些斑紋?

答:建盞的斑紋有:兔毫(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等)、油滴(金油滴、銀油滴、炫彩油滴等)、烏金釉、柿紅釉、西瓜紋、鐵鏽斑、鷓鴣斑、曜變等。

20問玩轉建盞

Q9

問:建盞的斑紋都是燒製出來的嗎?

答:是的。

建窯燒製的建盞斑紋是在還原氣氛中通過窯內1300度以上的高溫焙燒而自然形成的,屬於我國結/析晶藝術釉,是建窯的傑出成就。

由於這類結晶釉在窯爐高溫中易於出現變化,難以控制,加上氧化鐵含量高的坯體難以承受高溫變化,要燒製一件外觀沒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紋的建盞是很困難的,即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其成品機率也非常低。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家機構或個人掌握了提高建盞燒製成品率方法。

20問玩轉建盞

Q10

問:什麼是“鷓鴣斑”?

答:鷓鴣斑是建窯產品中較為名貴的產品。

宋初的《清異錄》中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鷓鴣鳥的羽毛顏色在背部呈紫赤相間的條紋,胸羽則有白點正圓如珠,這種胸羽的正圓白點為其它鳥類所沒有。

建盞的“鷓鴣斑”即指釉面呈獻出類似於鷓鴣鳥胸部散綴正圓白點的形狀。但鷓鴣斑究竟是什麼樣的建盞釉面,學界仍有爭議。

20問玩轉建盞

Q11

問:“鷓鴣斑”與“油滴”有什麼不同?

答:“鷓鴣斑”盞釉面上的斑紋呈乳白色,狀似鷓鴣鳥的羽毛,因而得名。也有圓圓的像珍珠粒般的,亦可叫做“珍珠滴”。

“油滴”盞釉面上的斑紋為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結晶小點,有的像雨點,有的像煮菜時候下鍋水上漂浮的油滴。

20問玩轉建盞

Q12

問:什麼是曜變盞?

答:曜變盞是宋代建窯建盞的最高端品種,被日本人形容為“碗中宇宙”,其外形端莊,在盞內外壁黑釉上散佈著濃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點,光照之下,釉斑會折射出暈狀光斑,彷彿是深夜海邊看到的天空,高深莫測。

這種變化本是偶然出現,始料未及的,非窯工人力可為,因此,其成品極為罕見。

20問玩轉建盞

Q13

問:價值連城的建盞斑紋是哪一種?

答:曜變。《古陶瓷識鑑講義》一書中載:"閩中建窯有今人所謂曜變盞一式,冠絕等論,其結晶狀為褐色圓點,外圈圍以銀藍光暈,如日食月食之曜環。曜變因為對窯溫、燒造氣氛等條件要求極高,所以極為難得。

目前,傳世曜變建盞僅四件,均由日本保留下來。

20問玩轉建盞

Q14

問:什麼是開片?

答:開片本為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裂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成型時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響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脹係數不同,焙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因此,開裂原是瓷器燒製中的一個缺點。但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稱為瓷器的一個特殊裝飾。

20問玩轉建盞

老建盞剛出土,接觸到空氣,有部分會形成開片;新盞通過氫氟酸等酸性藥水的人為做舊,也會出現開片現象。建窯建盞的茶末釉及玻化好的都有開片。

20問玩轉建盞

Q15

問:燒製建盞用的是化學釉嘛?

答:不是。

傳統建盞的釉料由草木灰(不同植物燒出來的草木灰調配的釉水效果不同)+原產地礦(把不同礦石研磨成粉)組成。

傳統建盞的釉色中有三個成分:

a- 釉基(玻璃質感的部分)由石英、長石組成;

b- 髮色劑是氧化鐵;

c- 助熔劑是草木灰。

Q16

問:建盞有哪些基本器型?

答:傳統建盞外形均為腹大足小,有束口盞、斂口盞、撇口盞、敞口盞。

"

【20問玩轉建盞】

建盞知識20問

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Q1

問:什麼是建盞?

答:建盞是中國陶瓷中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中國瓷器技藝登峰造極的產物。始於唐末,鼎盛於兩宋,消失於元末明初,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20問玩轉建盞

Q2

問:建盞由什麼年代開始燒製?

答:早年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20世紀60-70年代廈門大學對福建省建陽水吉鎮後井村建窯窯址的幾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明確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也對建盞進行了斷代——建盞的創燒年代始於北宋,盛於南宋,而停燒廢燒於元初。

Q3

問:建盞有幾種燒製工藝?

答:建盞的燒製工藝有三種柴燒,電燒,氣燒,目前最常見的是柴燒和電燒。

20問玩轉建盞

Q4

問:天目是建盞嘛?

答:天目是一種黑色帶有紫及醬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窯黑釉窯變瓷器。宋代時,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浙江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它為“天目”。

建盞,顧名思義,用福建建陽水吉一帶的胎土及釉料還原燒製而成的茶碗,才能稱之“建盞”。

20問玩轉建盞

Q5

問:建窯何時恢復燒製?

答:1979年9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輕工所和建陽瓷廠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合攻關小組,進行建盞實驗。

1981年3月向社會公佈了仿宋兔毫盞的樣品,此後,建盞重新進入了百姓視野,並逐步走入市場。

20問玩轉建盞

Q6

問: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有哪些?

答:十三道工序。

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選胎土、練泥、揉泥、拉坯、修坯、上釉、裝窯、焙燒等十三道工序。

Q7

問:建窯建盞燒製用的礦釉有什麼特點?

答:燒製建窯建盞的釉礦石以石英砂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礦釉呈紅、紫色,屬鐵鈣礦結晶釉。在1300度以上的還原釉中,釉層流動,把鐵質拖帶成各種形狀,冷卻後從中析出赤鐵礦小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樣、油滴狀的斑紋,成為了建盞的特色元素。

20問玩轉建盞

Q8

問:建盞有哪些斑紋?

答:建盞的斑紋有:兔毫(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等)、油滴(金油滴、銀油滴、炫彩油滴等)、烏金釉、柿紅釉、西瓜紋、鐵鏽斑、鷓鴣斑、曜變等。

20問玩轉建盞

Q9

問:建盞的斑紋都是燒製出來的嗎?

答:是的。

建窯燒製的建盞斑紋是在還原氣氛中通過窯內1300度以上的高溫焙燒而自然形成的,屬於我國結/析晶藝術釉,是建窯的傑出成就。

由於這類結晶釉在窯爐高溫中易於出現變化,難以控制,加上氧化鐵含量高的坯體難以承受高溫變化,要燒製一件外觀沒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紋的建盞是很困難的,即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其成品機率也非常低。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家機構或個人掌握了提高建盞燒製成品率方法。

20問玩轉建盞

Q10

問:什麼是“鷓鴣斑”?

答:鷓鴣斑是建窯產品中較為名貴的產品。

宋初的《清異錄》中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鷓鴣鳥的羽毛顏色在背部呈紫赤相間的條紋,胸羽則有白點正圓如珠,這種胸羽的正圓白點為其它鳥類所沒有。

建盞的“鷓鴣斑”即指釉面呈獻出類似於鷓鴣鳥胸部散綴正圓白點的形狀。但鷓鴣斑究竟是什麼樣的建盞釉面,學界仍有爭議。

20問玩轉建盞

Q11

問:“鷓鴣斑”與“油滴”有什麼不同?

答:“鷓鴣斑”盞釉面上的斑紋呈乳白色,狀似鷓鴣鳥的羽毛,因而得名。也有圓圓的像珍珠粒般的,亦可叫做“珍珠滴”。

“油滴”盞釉面上的斑紋為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結晶小點,有的像雨點,有的像煮菜時候下鍋水上漂浮的油滴。

20問玩轉建盞

Q12

問:什麼是曜變盞?

答:曜變盞是宋代建窯建盞的最高端品種,被日本人形容為“碗中宇宙”,其外形端莊,在盞內外壁黑釉上散佈著濃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點,光照之下,釉斑會折射出暈狀光斑,彷彿是深夜海邊看到的天空,高深莫測。

這種變化本是偶然出現,始料未及的,非窯工人力可為,因此,其成品極為罕見。

20問玩轉建盞

Q13

問:價值連城的建盞斑紋是哪一種?

答:曜變。《古陶瓷識鑑講義》一書中載:"閩中建窯有今人所謂曜變盞一式,冠絕等論,其結晶狀為褐色圓點,外圈圍以銀藍光暈,如日食月食之曜環。曜變因為對窯溫、燒造氣氛等條件要求極高,所以極為難得。

目前,傳世曜變建盞僅四件,均由日本保留下來。

20問玩轉建盞

Q14

問:什麼是開片?

答:開片本為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裂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成型時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響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脹係數不同,焙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因此,開裂原是瓷器燒製中的一個缺點。但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稱為瓷器的一個特殊裝飾。

20問玩轉建盞

老建盞剛出土,接觸到空氣,有部分會形成開片;新盞通過氫氟酸等酸性藥水的人為做舊,也會出現開片現象。建窯建盞的茶末釉及玻化好的都有開片。

20問玩轉建盞

Q15

問:燒製建盞用的是化學釉嘛?

答:不是。

傳統建盞的釉料由草木灰(不同植物燒出來的草木灰調配的釉水效果不同)+原產地礦(把不同礦石研磨成粉)組成。

傳統建盞的釉色中有三個成分:

a- 釉基(玻璃質感的部分)由石英、長石組成;

b- 髮色劑是氧化鐵;

c- 助熔劑是草木灰。

Q16

問:建盞有哪些基本器型?

答:傳統建盞外形均為腹大足小,有束口盞、斂口盞、撇口盞、敞口盞。

20問玩轉建盞

Q17

問:建窯建盞燒製技藝是哪一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

答:2009年,建窯建盞燒製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Q18

問:目前老盞最高的拍賣價格是多少?

答:2016年,紐約佳士得“古韻天成”專場拍賣會,一件建窯油滴盞的表現尤為亮眼。這隻盞以估價150萬-250萬美元上拍,最終經過激烈爭奪以1030萬美元落錘,加上佣金共計1170.3萬美元(約7807萬元人民幣)再次刷新了建窯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

Q19

問:傳世建盞最多的是哪個國家?

答:傳世的建盞以日本最多,自日本留學僧侶將建盞帶回日本後,日本一直都將建盞奉為最高等級的茶碗,在日本茶道界廣為人知的兩本古籍《禪林小歌》、《君臺觀左右賬記》中均有記載,並且只有在高規格、重要的茶會才會拿出來使用。

時至今日,日本仍將四件建窯建盞作為國寶,並將其中之一稱為“世界第一碗”。

Q20

問:日本收藏了幾件國寶級建盞?

答:傳世的建盞以日本收藏最多,普遍認為,現存有四隻建窯建盞被定為日本國寶,是稀世之珍,極受重視。這四隻建盞分別是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大阪藤田美術館、京都龍光院收藏的“宋代建窯曜變茶盞”及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的“宋代建窯油滴盞”。

"

【20問玩轉建盞】

建盞知識20問

解答你的所有疑惑

Q1

問:什麼是建盞?

答:建盞是中國陶瓷中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中國瓷器技藝登峰造極的產物。始於唐末,鼎盛於兩宋,消失於元末明初,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

20問玩轉建盞

Q2

問:建盞由什麼年代開始燒製?

答:早年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20世紀60-70年代廈門大學對福建省建陽水吉鎮後井村建窯窯址的幾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明確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也對建盞進行了斷代——建盞的創燒年代始於北宋,盛於南宋,而停燒廢燒於元初。

Q3

問:建盞有幾種燒製工藝?

答:建盞的燒製工藝有三種柴燒,電燒,氣燒,目前最常見的是柴燒和電燒。

20問玩轉建盞

Q4

問:天目是建盞嘛?

答:天目是一種黑色帶有紫及醬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窯黑釉窯變瓷器。宋代時,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浙江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它為“天目”。

建盞,顧名思義,用福建建陽水吉一帶的胎土及釉料還原燒製而成的茶碗,才能稱之“建盞”。

20問玩轉建盞

Q5

問:建窯何時恢復燒製?

答:1979年9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輕工所和建陽瓷廠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合攻關小組,進行建盞實驗。

1981年3月向社會公佈了仿宋兔毫盞的樣品,此後,建盞重新進入了百姓視野,並逐步走入市場。

20問玩轉建盞

Q6

問: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有哪些?

答:十三道工序。

建窯建盞的傳統手工技藝流程,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選胎土、練泥、揉泥、拉坯、修坯、上釉、裝窯、焙燒等十三道工序。

Q7

問:建窯建盞燒製用的礦釉有什麼特點?

答:燒製建窯建盞的釉礦石以石英砂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礦釉呈紅、紫色,屬鐵鈣礦結晶釉。在1300度以上的還原釉中,釉層流動,把鐵質拖帶成各種形狀,冷卻後從中析出赤鐵礦小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樣、油滴狀的斑紋,成為了建盞的特色元素。

20問玩轉建盞

Q8

問:建盞有哪些斑紋?

答:建盞的斑紋有:兔毫(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等)、油滴(金油滴、銀油滴、炫彩油滴等)、烏金釉、柿紅釉、西瓜紋、鐵鏽斑、鷓鴣斑、曜變等。

20問玩轉建盞

Q9

問:建盞的斑紋都是燒製出來的嗎?

答:是的。

建窯燒製的建盞斑紋是在還原氣氛中通過窯內1300度以上的高溫焙燒而自然形成的,屬於我國結/析晶藝術釉,是建窯的傑出成就。

由於這類結晶釉在窯爐高溫中易於出現變化,難以控制,加上氧化鐵含量高的坯體難以承受高溫變化,要燒製一件外觀沒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紋的建盞是很困難的,即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其成品機率也非常低。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家機構或個人掌握了提高建盞燒製成品率方法。

20問玩轉建盞

Q10

問:什麼是“鷓鴣斑”?

答:鷓鴣斑是建窯產品中較為名貴的產品。

宋初的《清異錄》中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鷓鴣鳥的羽毛顏色在背部呈紫赤相間的條紋,胸羽則有白點正圓如珠,這種胸羽的正圓白點為其它鳥類所沒有。

建盞的“鷓鴣斑”即指釉面呈獻出類似於鷓鴣鳥胸部散綴正圓白點的形狀。但鷓鴣斑究竟是什麼樣的建盞釉面,學界仍有爭議。

20問玩轉建盞

Q11

問:“鷓鴣斑”與“油滴”有什麼不同?

答:“鷓鴣斑”盞釉面上的斑紋呈乳白色,狀似鷓鴣鳥的羽毛,因而得名。也有圓圓的像珍珠粒般的,亦可叫做“珍珠滴”。

“油滴”盞釉面上的斑紋為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結晶小點,有的像雨點,有的像煮菜時候下鍋水上漂浮的油滴。

20問玩轉建盞

Q12

問:什麼是曜變盞?

答:曜變盞是宋代建窯建盞的最高端品種,被日本人形容為“碗中宇宙”,其外形端莊,在盞內外壁黑釉上散佈著濃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點,光照之下,釉斑會折射出暈狀光斑,彷彿是深夜海邊看到的天空,高深莫測。

這種變化本是偶然出現,始料未及的,非窯工人力可為,因此,其成品極為罕見。

20問玩轉建盞

Q13

問:價值連城的建盞斑紋是哪一種?

答:曜變。《古陶瓷識鑑講義》一書中載:"閩中建窯有今人所謂曜變盞一式,冠絕等論,其結晶狀為褐色圓點,外圈圍以銀藍光暈,如日食月食之曜環。曜變因為對窯溫、燒造氣氛等條件要求極高,所以極為難得。

目前,傳世曜變建盞僅四件,均由日本保留下來。

20問玩轉建盞

Q14

問:什麼是開片?

答:開片本為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裂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成型時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響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脹係數不同,焙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因此,開裂原是瓷器燒製中的一個缺點。但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稱為瓷器的一個特殊裝飾。

20問玩轉建盞

老建盞剛出土,接觸到空氣,有部分會形成開片;新盞通過氫氟酸等酸性藥水的人為做舊,也會出現開片現象。建窯建盞的茶末釉及玻化好的都有開片。

20問玩轉建盞

Q15

問:燒製建盞用的是化學釉嘛?

答:不是。

傳統建盞的釉料由草木灰(不同植物燒出來的草木灰調配的釉水效果不同)+原產地礦(把不同礦石研磨成粉)組成。

傳統建盞的釉色中有三個成分:

a- 釉基(玻璃質感的部分)由石英、長石組成;

b- 髮色劑是氧化鐵;

c- 助熔劑是草木灰。

Q16

問:建盞有哪些基本器型?

答:傳統建盞外形均為腹大足小,有束口盞、斂口盞、撇口盞、敞口盞。

20問玩轉建盞

Q17

問:建窯建盞燒製技藝是哪一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

答:2009年,建窯建盞燒製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Q18

問:目前老盞最高的拍賣價格是多少?

答:2016年,紐約佳士得“古韻天成”專場拍賣會,一件建窯油滴盞的表現尤為亮眼。這隻盞以估價150萬-250萬美元上拍,最終經過激烈爭奪以1030萬美元落錘,加上佣金共計1170.3萬美元(約7807萬元人民幣)再次刷新了建窯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

Q19

問:傳世建盞最多的是哪個國家?

答:傳世的建盞以日本最多,自日本留學僧侶將建盞帶回日本後,日本一直都將建盞奉為最高等級的茶碗,在日本茶道界廣為人知的兩本古籍《禪林小歌》、《君臺觀左右賬記》中均有記載,並且只有在高規格、重要的茶會才會拿出來使用。

時至今日,日本仍將四件建窯建盞作為國寶,並將其中之一稱為“世界第一碗”。

Q20

問:日本收藏了幾件國寶級建盞?

答:傳世的建盞以日本收藏最多,普遍認為,現存有四隻建窯建盞被定為日本國寶,是稀世之珍,極受重視。這四隻建盞分別是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大阪藤田美術館、京都龍光院收藏的“宋代建窯曜變茶盞”及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的“宋代建窯油滴盞”。

20問玩轉建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