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友弟恭,相親相愛,共治國家

春秋戰國 齊桓公 齊孝公 宋襄公 路邊社趣事 2017-05-17

話說宋國是諸侯中第一等的“公爵”,又是商王朝後裔。然而自從進入春秋以來,這個二等強國在歷次對外戰爭中,都是打人的少,捱打的多。先被鄭國踩蹦,又被魯國毆打,即使後來傍上齊國這條粗腿也沒用,可叫一個鬱悶。

宋閔公被南宮萬打死之後,他的弟弟宋桓公御說即位。宋桓公在位三十年,基本上平安無事。當然,小打小鬧的戰火還是不斷。比如在位的第二年,就因為不肯遵守盟約,遭到齊桓公率領的諸侯聯合討伐一次,下一年又聯合齊國和鄭國一起討伐郳國(小邾國)。此外,宋國與鄭國之間的小規模武裝衝突還是不斷。

就在宋桓公經歷風平浪靜的這30年中,東方的老大齊桓公卻強勢崛起,九合諸侯,威震天下。宋國作為齊國的小弟,也多次參與齊軍維護秩序的行動,跟著齊國討伐魯國、徐國。

另一方面,南方長江流域的楚國也已經崛起,吞併了湖北、湖南的許多小國家,疆域和人口都大幅度擴張,並開始對中原國家構成威脅。楚國及其征服的附庸國,與中原各國之間的矛盾衝突,逐漸上升為春秋時期天下的主要矛盾。宋國也跟隨齊桓公,參與了對抗楚國的軍事行動,並共同討伐依附楚國的陳國、蔡國等南方諸侯——這倆曾經是宋國的盟友,但現在分別站到了不同陣營中,只好“大義滅親”了。

最讓宋國高興的是,宿敵鄭國最後也頂不住投靠了楚國,因此有時候齊桓公會率領大家一起討伐鄭國,打得鄭國人吱哇慘叫。對宋而言,這實在是很愉快的任務。

兄友弟恭,相親相愛,共治國家

此外,少數民族狄人、戎人的入侵也成為北方各國長期的憂患。宋國的鐵哥們衛國,因為衛懿公玩物喪志,以至於國內民不聊生,最後被狄人滅掉,衛懿公身死。關鍵時刻,又是齊桓公挺身而出,率領諸侯驅逐狄人,給衛國復國。在這個過程中,宋桓公最先對衛國伸出援手,並且幫助自己的大舅子公子毀登上衛國國君寶座(即衛文公),算是鞏固了宋衛兩國的長期睦鄰友好關係。此後宋國又跟隨齊桓公再次擊退狄人,救援了邢國(在今河北省邢臺一帶),並且幫助邢國重新修築都城。

齊桓公這一光輝的榜樣,深深影響了宋國一位胸懷大志的公子,從而令他在以後的歲月,做了讓人啼笑皆非的華麗表演。

這位公子,就是宋桓公之嫡子,大名鼎鼎的宋襄公——茲甫。

且說宋桓公一共有七個兒子,其中最賢能的有兩位。一位是庶長子目夷,一位是嫩子茲甫。

目夷為人睿智而沉穩,善於應對各種場合。當年他伯父宋閔公在外交場合曾經有一番發言,就是目夷教的,結果得到了魯國使者的讚譽。可惜,目夷的母親並非宋桓公的正妻,所以雖然年長又賢能,也不能被立為太子。

而作為嫡子的茲甫,以仁義寬厚著稱。他對待臣民很好,經常扶危濟困,名聲廣為傳揚。茲甫的部下,也都對他忠心耿耿,願意為他赴湯蹈火。

相比之前宋殤公、宋閔公兩位堂兄弟窮兵黷武,結果先後死於非命的先例,眼下宋桓公本人表現已經算是不錯,再加上能教育出這樣兩個出色的兒子,想必對未來也是充滿信心。

公元前652年,宋桓公病倒了,自知壽命不長,便要交代後事。這時,太子茲甫對父親說:哥哥目夷比我年長又很賢能仁義,您還是立他為繼承人吧。

而目夷則說,要說仁義的話,弟弟願意把國君的地位都讓給我,難道還有比這更仁義的事了麼?而且我是庶出,弟弟是嬉子,不應該到這時候再更換繼承人。

兄弟倆你推我讓了一陣,讓宋桓公和臣民們都深為感動。但長久這麼推下去不是辦法,宋櫃公最終還是敲定了讓嫡子茲甫繼位。

次年,茲甫成為新一任宋公,任命他的哥哥目夷則擔任左師(國家頭等大臣,相當於丞相)。兄弟倆各是有能耐的人,通力合作,治理國家。在他們的努力下,宋國一掃過去多年的頹勢,國力日增,百姓安居樂業,漸漸很有一點重新崛起的強國味道了。

在這一段時間,楚國頻繁北上中原,侵伐各國,齊國忙於抵抗楚國入侵,以及毆打那些膽敢背棄盟約,投靠楚國的不堅定國家。山西省的強國晉國,則陷入兄弟爭位的內亂,還因為國君夷吾的背信棄義,而與秦國發生戰爭。甚至洛陽的周王室也內亂頻生,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勾結少數民族軍隊進攻洛陽,焚燒東門,鬧得烏煙壕氣。

兄友弟恭,相親相愛,共治國家

相比之下,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宋國,實在是人間天堂。宋襄公的名聲也遠播四海。那時候上到國君,下到百姓,對於人品道德還是相當看重的。就連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都欣賞宋襄公的品性,把自己的太子昭託付給宋襄公。

對宋襄公來說,齊桓公是他的政治偶像。得到偶像的如此重託,當然是倍兒有面子。他鄭重其事的向偶像保證,您的事兒就是我的事兒,我一定幫助太子繼承君位。

宋襄公在位第八年,也就是公元前643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齊桓公病死了。

大牛齊桓公英雄一世,卻晚年昏庸,家事國事一塌糊塗。他生了十多個兒子,其中有勢力有野心的就有五六個;雖然已經立了公子昭為太子,卻沒有抑制其他公子的勢力,更由於奸臣不除,國政隱患重重。等桓公一死,幾個兒子都爭著想當新君,紛紛起兵,在王宮展開混戰。公子無虧在易牙、刁豎的支持下,搶先登基稱君。齊桓公原本立的太子昭,則成為被五個兄弟毆打的眾矢之的,只好抱頭鼠竄,一路跑到了宋國,向宋襄公求救。

宋襄公見齊恆公的太子來求他,頓時熱血上湧,拍胸脯道:“放心,當初你爸爸把你託付給我,我一定擺平這事兒!”

於是宋襄公出面,向天下諸侯發佈檄文,指責齊桓公的兒子們違背遺命,驅趕太子的罪過,號召大家出兵幫助齊國清理門戶。

畢竟宋國論國力來說,是中原二流強國,又有公爵的名頭。宋襄公振臂一呼,宋的老哥們衛國,還有曹國和邾國兩個三四流小國,就都派出人馬響應。宋襄公就帶著四國聯軍,浩浩蕩蕩殺奔齊國而去。

正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齊國雖是大國,正陷入內亂,況且無虧違背遺命,驅逐太子,本來也是理虧。那時候的軍民文武,對“道義”還是相當看重。在宋襄公義正詞嚴的兵鋒之下,齊國軍民自己衝進宮殿,殺死了已經擅自登基的公子無虧,打開城門放入四國聯軍。太子昭在友好鄰邦的刺刀保護下,拿回了屬於自己的繼承權,登上君位,就是史稱的齊孝公。

齊孝公對於宋襄公自然幹恩萬謝。宋襄公也為做了這一件好事而非常自豪,客氣了幾句,就班師回國。

誰知對宋襄公的義舉,齊國的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公子雍四個都覺很是不爽,心想咱們哥幾個都是憑自己本事爭奪君位,你公子昭憑啥藉助外國反動勢力干涉大齊國內政?等宋襄公一走,他們立刻勾結公子無虧的殘部,一起發難,再度向齊孝公亂拳打來。離開了靠山的齊孝公雙拳難敵四手,立馬又被四個兄弟給轟了出來。他只得一把鼻涕一把淚,二進宋國,求宋襄公為他做主。

宋襄公再次拍拍胸脯:上次是我好人沒做到底,放心,這次也包在咱身上!

於是宋襄公再次率領大軍,殺奔齊國境內。齊國四個公子聯合出兵,在“甗”這個地方(在今天山東省濟南市附近)和宋軍大戰一場。齊國公子們兵馬雖多,人人懷著當國君的打算,都是各自為戰,保存實力,誰也捨不得為了別人拼命。而宋襄公高舉“正義”旗號,士氣如虹,很快殺得齊軍大敗,再一次護送齊孝公進了臨淄城。然後死不眼目的齊恆公才得到安葬。

這一回,齊孝公的位子算是坐穩了。而宋襄公“行俠仗義”的威名也在天下傳揚。

這一次維持國際和平行為,讓宋襄公美上了天。他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步爆棚,而率領諸侯聯軍(儘管只是幾個小國)懲惡揚善的“霸主”感覺,也讓人心曠神怡。

他決心要全盤接過自己偶像——齊桓公的事業了。

回到國內,宋襄公對臣下說:“十年前老爹去世的時候,我很謙虛的要把君位讓給哥哥目夷,因此賢名廣傳,就連偉大的齊桓公都把太子託付給我;後來齊國內亂,又是我挺身而出,率領聯合國軍,維護了國際間的公理和秩序。現在,咱們宋國國力強盛,而天下缺乏一個公正與秩序的守護者。作為大商後裔,捨我其誰?我準備接過齊恆公的衣缽,繼承他老人家的霸業,繼續為天下和平貢獻力量,你們覺得如何?

大臣們都面面相翩艦。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站出來,告訴他狂熱而憨厚的弟弟:“你這個想法太不切合實際了。現在天下實力最強的是齊楚等大國,作為二流國家的宋,根本不能和他們抗衡,拿什麼爭霸呢?”

然而宋襄公一意孤行,準備實行他的偉大霸業。

宋襄公一門心思的模仿著他偶像齊桓公的稱霸要素,無非是對內富國強兵,對外討伐壞人(壞人包括入侵的戎狄和楚國,還有不聽盟主話的搗亂分子),扶助弱小。此外還要召開諸侯大會,大家一起結盟,尊奉我為盟主,這樣霸業就成了。

現在扶助齊孝公登基,這一項功勞已經立下了,討伐壞人什麼的不是一時半會能幹完的事。當務之急,是要組織諸侯會盟,得到他們的承認。只要諸侯認我當老大,那麼我就可以調動“聯合國軍”打“恐怖國家”了。

兄友弟恭,相親相愛,共治國家

宋襄公雖然傻,也知道大國脾氣大,未必會買他的賬。他就先召集了滕、曹、邾、鄫等幾個小國家,進行一次局部會盟。按照宋囊公的如意算盤,這幾個國家都是三四流的彈丸小國,見了我大宋還不乖乖聽話啊。等有了這次會盟為基礎,再圖進一步發展,逐漸擴大我的結盟組織。

誰知就連這些彈丸小國也有不給面子的。滕國和鄫國的國君(都是第四等的子爵)就遲到了。宋襄公見開張大吉的買賣都做得這樣七長八短的,非常惱怒,就把滕子區禁起來,把鄫子殺了祭神,企圖憑藉這樣的舉動,威懾東方的這些小國家。

他的哥哥目夷禁不住反對道:“按照禮節,祭祀用的牲畜都各有各的規章制度,級別低的祭祀不能用太大的牲畜,你怎麼敢用人當祭品呢!而且祭祀神靈的目的,就是為了替人祈福。你現在居然殺人做祭品,哪個神仙會來享用呢?當年齊恆公之所以稱霸,是因為他拯救了滅亡的國家,就這樣還有人嫌他品德不夠。如今你開一個國際會議,就讓兩個諸侯倒了血黴,又殺別國的國君來祭祀來路不正的神,這樣下去誰會支持你稱霸?”

面對哥哥苦口婆心的勸告,宋襄公還嘴硬說:“當初大禹會盟天下諸侯,防風氏遲到了,大禹就把他斬首。這有什麼不對呢?”他心中,是把自己和治理水患,功蓋華夏的大禹相提並論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