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5)

主筆:閒樂生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

降曹還是抗曹,這是一個大問題。

劉琮降曹了,他已走馬上任青州刺史,從此消失在了史簡之中,碌碌一生,下落不明。

蔡瑁蒯越也降曹了。不過蔡瑁好像被蒯越給賣了,劉琮一家並沒能留在荊州,而被髮配到了青州,蔡瑁很不爽,曹操為了安慰他,與他登堂見妻,但他畢竟與劉家關係匪淺,所以仍不能重用,只當了一個小小的從事中郎,官位不升反降了。蒯越倒是官升光祿勳,名列九卿,一躍成為中央高官。

劉備是決計要抗曹的,他與曹操有國仇家恨,勢不兩立,絕無可能妥協。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5)

主筆:閒樂生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

降曹還是抗曹,這是一個大問題。

劉琮降曹了,他已走馬上任青州刺史,從此消失在了史簡之中,碌碌一生,下落不明。

蔡瑁蒯越也降曹了。不過蔡瑁好像被蒯越給賣了,劉琮一家並沒能留在荊州,而被髮配到了青州,蔡瑁很不爽,曹操為了安慰他,與他登堂見妻,但他畢竟與劉家關係匪淺,所以仍不能重用,只當了一個小小的從事中郎,官位不升反降了。蒯越倒是官升光祿勳,名列九卿,一躍成為中央高官。

劉備是決計要抗曹的,他與曹操有國仇家恨,勢不兩立,絕無可能妥協。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諸葛亮也是決計要抗曹的,雖然他的兩個姐夫蒯祺和龐山民都跟著劉琮一起投降了曹操,他的族弟諸葛誕也在曹操手下當官,後來曹操也曾送禮給諸葛亮欲招攬之,但諸葛亮一刻都沒想過要投靠曹操,因為曹操在琅琊郡的屠城行為已經觸碰到了諸葛亮的政治底線,他與曹操,冰炭不同器,日月不併明!

魯肅、周瑜、呂蒙等淮泗將領要抗曹的,因為他們都是寒族土豪出身(周瑜雖然是士族,但只是廬江周氏的二流旁支,根本排不上號),以財富、賓客追隨孫氏打天下,去曹操那裡根本沒得混。還不如拼他一拼,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但是,江東士族與淮泗老臣們卻不想抗曹,就連孫策給孫權留的託孤老臣張昭,乃至孫氏宗室孫輔、孫賁(皆孫權堂兄)等人也不想抗曹(注1),因為大家都怕曹操,曹操有百萬雄師,有戰船千艘,是豺狼虎豹,是不可抵擋的魔鬼。老臣們還想過幾年安生日子,孫氏中想要保全家族也大有人在。況且,江東草創僅十餘年,君臣的名分並未完全定下來,大家來襄助孫氏,最多不過學習齊桓公、晉文公尊王攘夷罷了,割據只是臨時的,大家終歸還是漢臣子,所以,和曹操這個漢丞相合作,共同匡輔漢室(注2),這不才是我們的正路嗎?為什麼好好要打仗呢?人家荊州都放下武器迎曹了,我們也迎曹吧,學習劉琮好榜樣,迎曹迎曹,迎曹萬歲!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5)

主筆:閒樂生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

降曹還是抗曹,這是一個大問題。

劉琮降曹了,他已走馬上任青州刺史,從此消失在了史簡之中,碌碌一生,下落不明。

蔡瑁蒯越也降曹了。不過蔡瑁好像被蒯越給賣了,劉琮一家並沒能留在荊州,而被髮配到了青州,蔡瑁很不爽,曹操為了安慰他,與他登堂見妻,但他畢竟與劉家關係匪淺,所以仍不能重用,只當了一個小小的從事中郎,官位不升反降了。蒯越倒是官升光祿勳,名列九卿,一躍成為中央高官。

劉備是決計要抗曹的,他與曹操有國仇家恨,勢不兩立,絕無可能妥協。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諸葛亮也是決計要抗曹的,雖然他的兩個姐夫蒯祺和龐山民都跟著劉琮一起投降了曹操,他的族弟諸葛誕也在曹操手下當官,後來曹操也曾送禮給諸葛亮欲招攬之,但諸葛亮一刻都沒想過要投靠曹操,因為曹操在琅琊郡的屠城行為已經觸碰到了諸葛亮的政治底線,他與曹操,冰炭不同器,日月不併明!

魯肅、周瑜、呂蒙等淮泗將領要抗曹的,因為他們都是寒族土豪出身(周瑜雖然是士族,但只是廬江周氏的二流旁支,根本排不上號),以財富、賓客追隨孫氏打天下,去曹操那裡根本沒得混。還不如拼他一拼,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但是,江東士族與淮泗老臣們卻不想抗曹,就連孫策給孫權留的託孤老臣張昭,乃至孫氏宗室孫輔、孫賁(皆孫權堂兄)等人也不想抗曹(注1),因為大家都怕曹操,曹操有百萬雄師,有戰船千艘,是豺狼虎豹,是不可抵擋的魔鬼。老臣們還想過幾年安生日子,孫氏中想要保全家族也大有人在。況且,江東草創僅十餘年,君臣的名分並未完全定下來,大家來襄助孫氏,最多不過學習齊桓公、晉文公尊王攘夷罷了,割據只是臨時的,大家終歸還是漢臣子,所以,和曹操這個漢丞相合作,共同匡輔漢室(注2),這不才是我們的正路嗎?為什麼好好要打仗呢?人家荊州都放下武器迎曹了,我們也迎曹吧,學習劉琮好榜樣,迎曹迎曹,迎曹萬歲!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那孫權到底想不想降曹呢?當然肯定一定不可能想啊!孫氏本是吳郡一種瓜寒族,孫氏父子卻從孫堅開始,就擠破了腦袋要往上爬,為了能在亂世中開創一片基業,他們不惜賠上自己性命(孫堅、孫策),更不惜大開殺戒,殺郡縣高官(張諮、王叡、許貢)、殺士族名豪(王晟、高岱、周昕),要多狠又多狠!孫權也是一樣,只是比父兄們靈活了很多,無非就是胡蘿蔔大棒,能用的就用(陸遜、步騭、嚴畯)、不能用的就殺(盛憲),不好用的就逐(虞翻、陸績),這種感覺也是相當的爽!兩百多年後南朝劉宋時有一位叫劉敬叔的小說家,專門收集一些奇聞異事民間傳說,這些傳說雖當不得真,但頗能說明一些社會思潮。其中有一則故事很有意思:

孫堅喪父,行葬地。忽有一人曰:君欲百世諸侯乎,欲四世帝乎?答曰:欲帝。此人因指一處,喜悅而沒。堅異而從之。——劉敬叔《異苑》

總之,從孫堅、孫策、孫權三代的殘酷創業史,以及民間的思潮來看,當皇帝的野心其實一直就在他們的血脈裡流淌,所以,自從劉表死後,孫權就感覺很焦躁了,他與劉表雖是仇人,但他還真不想劉表死,因為劉表就是為他抵擋曹操的屏障,是可以利用的棋子,是平衡局勢的砝碼。倘若因劉表一死而導致曹操佔領整個荊州,那他江東在曹操面前可就一絲不掛了!所以,孫權對劉表的荊州雖然虎視眈眈,但只想慢慢蠶食,而不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畢竟強敵(曹操)在側,不可造次。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5)

主筆:閒樂生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

降曹還是抗曹,這是一個大問題。

劉琮降曹了,他已走馬上任青州刺史,從此消失在了史簡之中,碌碌一生,下落不明。

蔡瑁蒯越也降曹了。不過蔡瑁好像被蒯越給賣了,劉琮一家並沒能留在荊州,而被髮配到了青州,蔡瑁很不爽,曹操為了安慰他,與他登堂見妻,但他畢竟與劉家關係匪淺,所以仍不能重用,只當了一個小小的從事中郎,官位不升反降了。蒯越倒是官升光祿勳,名列九卿,一躍成為中央高官。

劉備是決計要抗曹的,他與曹操有國仇家恨,勢不兩立,絕無可能妥協。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諸葛亮也是決計要抗曹的,雖然他的兩個姐夫蒯祺和龐山民都跟著劉琮一起投降了曹操,他的族弟諸葛誕也在曹操手下當官,後來曹操也曾送禮給諸葛亮欲招攬之,但諸葛亮一刻都沒想過要投靠曹操,因為曹操在琅琊郡的屠城行為已經觸碰到了諸葛亮的政治底線,他與曹操,冰炭不同器,日月不併明!

魯肅、周瑜、呂蒙等淮泗將領要抗曹的,因為他們都是寒族土豪出身(周瑜雖然是士族,但只是廬江周氏的二流旁支,根本排不上號),以財富、賓客追隨孫氏打天下,去曹操那裡根本沒得混。還不如拼他一拼,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但是,江東士族與淮泗老臣們卻不想抗曹,就連孫策給孫權留的託孤老臣張昭,乃至孫氏宗室孫輔、孫賁(皆孫權堂兄)等人也不想抗曹(注1),因為大家都怕曹操,曹操有百萬雄師,有戰船千艘,是豺狼虎豹,是不可抵擋的魔鬼。老臣們還想過幾年安生日子,孫氏中想要保全家族也大有人在。況且,江東草創僅十餘年,君臣的名分並未完全定下來,大家來襄助孫氏,最多不過學習齊桓公、晉文公尊王攘夷罷了,割據只是臨時的,大家終歸還是漢臣子,所以,和曹操這個漢丞相合作,共同匡輔漢室(注2),這不才是我們的正路嗎?為什麼好好要打仗呢?人家荊州都放下武器迎曹了,我們也迎曹吧,學習劉琮好榜樣,迎曹迎曹,迎曹萬歲!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那孫權到底想不想降曹呢?當然肯定一定不可能想啊!孫氏本是吳郡一種瓜寒族,孫氏父子卻從孫堅開始,就擠破了腦袋要往上爬,為了能在亂世中開創一片基業,他們不惜賠上自己性命(孫堅、孫策),更不惜大開殺戒,殺郡縣高官(張諮、王叡、許貢)、殺士族名豪(王晟、高岱、周昕),要多狠又多狠!孫權也是一樣,只是比父兄們靈活了很多,無非就是胡蘿蔔大棒,能用的就用(陸遜、步騭、嚴畯)、不能用的就殺(盛憲),不好用的就逐(虞翻、陸績),這種感覺也是相當的爽!兩百多年後南朝劉宋時有一位叫劉敬叔的小說家,專門收集一些奇聞異事民間傳說,這些傳說雖當不得真,但頗能說明一些社會思潮。其中有一則故事很有意思:

孫堅喪父,行葬地。忽有一人曰:君欲百世諸侯乎,欲四世帝乎?答曰:欲帝。此人因指一處,喜悅而沒。堅異而從之。——劉敬叔《異苑》

總之,從孫堅、孫策、孫權三代的殘酷創業史,以及民間的思潮來看,當皇帝的野心其實一直就在他們的血脈裡流淌,所以,自從劉表死後,孫權就感覺很焦躁了,他與劉表雖是仇人,但他還真不想劉表死,因為劉表就是為他抵擋曹操的屏障,是可以利用的棋子,是平衡局勢的砝碼。倘若因劉表一死而導致曹操佔領整個荊州,那他江東在曹操面前可就一絲不掛了!所以,孫權對劉表的荊州雖然虎視眈眈,但只想慢慢蠶食,而不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畢竟強敵(曹操)在側,不可造次。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圖:孫權故里龍門古鎮

現在,劉表死了,孫堅舊部都感覺大快人心,孫權卻有點傷感,正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輔車相依,脣亡齒寒,曹操真打過來了,那該怎麼辦?所以,他才派魯肅借弔喪為名,前去打探情況,看是否能穩住荊州,拖延時間。而魯肅到達長阪坡後,才會在江東集團尚未達成決議的情況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提出孫劉聯合,以穩住劉備集團,使其屯兵江夏以為東吳之戰略前哨。這樣江東集團才能有充裕的時間判斷是戰是和,戰要怎麼戰,和要怎麼和。事實上,還沒等魯肅帶諸葛亮回來商量大計,孫權集團已經收到了曹操的一封信: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意思說曹操剛來荊州旅遊,劉琮就直接跪了,所以他意猶未盡,又弄了八十萬水軍玩玩兒,想跟孫權幸福的打獵,約嗎?

看完這封也不知是邀請信還是恐嚇信,孫權感覺更煩躁了,現在曹操得了劉表的水軍,勢力更盛,看這樣子根本就沒把自己放在眼裡。前些天他在丹陽郡平定了山越後,又特地將自己的駐地西移到了豫章郡的柴桑,觀望成敗(注3),沒曾想曹操竟然這麼快,劉琮竟然這麼水,而底下人竟然也這麼菜,看到信都尿了。一片投降之聲,吵得孫權更加頭疼。

在一片投降聲之中,魯肅帶著諸葛亮閃亮登場,為事情帶來了轉機。史書記載,魯肅和諸葛亮在此期間為孫權分析了諸多利弊,並堅定了其抗曹信念,特別是諸葛亮,他並沒有因為劉備處境危急就卑躬戚膝擺出一副喪家之犬的求人姿態,而是高調的以大國使臣之氣勢,洋洋灑灑、滔滔不絕的給孫權分析道:

第一,曹操就要打來了,將軍你要戰早點戰,要降早點降,你現在還有得選。等曹操站穩腳跟,全定荊州,江東上游門戶大開,將軍你就只有投降一條路可以選了。

第二,曹操確實很強大,但咱們也不是蓋的,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兩位大咖都是牛人,怎能受制於人,居人之下乎?

第三:請孫將軍放心,昔日田橫五百壯士雖亡國之奴,也知堅守節操,誓死不降漢;我們主公劉備遠勝那田橫,自然也誓死不會降曹。

第四:我們雖然在長阪坡敗了一場,但仍有水軍精甲兩萬多人與江夏軍事要地,本錢還可以,不見得就不能翻本。

第五,曹操確實很強大,但連續行軍,已成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且曹操沒有水軍,水戰只能靠荊州人,而荊州人雖然投降,心中並不服從,將軍可知前些天在當陽,竟有十幾萬荊州父老跟著我們逃離曹賊。所以,只要我們兩軍聯合起來,團結一切正義的力量,邪惡的曹賊必然滅亡!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5)

主筆:閒樂生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

降曹還是抗曹,這是一個大問題。

劉琮降曹了,他已走馬上任青州刺史,從此消失在了史簡之中,碌碌一生,下落不明。

蔡瑁蒯越也降曹了。不過蔡瑁好像被蒯越給賣了,劉琮一家並沒能留在荊州,而被髮配到了青州,蔡瑁很不爽,曹操為了安慰他,與他登堂見妻,但他畢竟與劉家關係匪淺,所以仍不能重用,只當了一個小小的從事中郎,官位不升反降了。蒯越倒是官升光祿勳,名列九卿,一躍成為中央高官。

劉備是決計要抗曹的,他與曹操有國仇家恨,勢不兩立,絕無可能妥協。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諸葛亮也是決計要抗曹的,雖然他的兩個姐夫蒯祺和龐山民都跟著劉琮一起投降了曹操,他的族弟諸葛誕也在曹操手下當官,後來曹操也曾送禮給諸葛亮欲招攬之,但諸葛亮一刻都沒想過要投靠曹操,因為曹操在琅琊郡的屠城行為已經觸碰到了諸葛亮的政治底線,他與曹操,冰炭不同器,日月不併明!

魯肅、周瑜、呂蒙等淮泗將領要抗曹的,因為他們都是寒族土豪出身(周瑜雖然是士族,但只是廬江周氏的二流旁支,根本排不上號),以財富、賓客追隨孫氏打天下,去曹操那裡根本沒得混。還不如拼他一拼,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但是,江東士族與淮泗老臣們卻不想抗曹,就連孫策給孫權留的託孤老臣張昭,乃至孫氏宗室孫輔、孫賁(皆孫權堂兄)等人也不想抗曹(注1),因為大家都怕曹操,曹操有百萬雄師,有戰船千艘,是豺狼虎豹,是不可抵擋的魔鬼。老臣們還想過幾年安生日子,孫氏中想要保全家族也大有人在。況且,江東草創僅十餘年,君臣的名分並未完全定下來,大家來襄助孫氏,最多不過學習齊桓公、晉文公尊王攘夷罷了,割據只是臨時的,大家終歸還是漢臣子,所以,和曹操這個漢丞相合作,共同匡輔漢室(注2),這不才是我們的正路嗎?為什麼好好要打仗呢?人家荊州都放下武器迎曹了,我們也迎曹吧,學習劉琮好榜樣,迎曹迎曹,迎曹萬歲!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那孫權到底想不想降曹呢?當然肯定一定不可能想啊!孫氏本是吳郡一種瓜寒族,孫氏父子卻從孫堅開始,就擠破了腦袋要往上爬,為了能在亂世中開創一片基業,他們不惜賠上自己性命(孫堅、孫策),更不惜大開殺戒,殺郡縣高官(張諮、王叡、許貢)、殺士族名豪(王晟、高岱、周昕),要多狠又多狠!孫權也是一樣,只是比父兄們靈活了很多,無非就是胡蘿蔔大棒,能用的就用(陸遜、步騭、嚴畯)、不能用的就殺(盛憲),不好用的就逐(虞翻、陸績),這種感覺也是相當的爽!兩百多年後南朝劉宋時有一位叫劉敬叔的小說家,專門收集一些奇聞異事民間傳說,這些傳說雖當不得真,但頗能說明一些社會思潮。其中有一則故事很有意思:

孫堅喪父,行葬地。忽有一人曰:君欲百世諸侯乎,欲四世帝乎?答曰:欲帝。此人因指一處,喜悅而沒。堅異而從之。——劉敬叔《異苑》

總之,從孫堅、孫策、孫權三代的殘酷創業史,以及民間的思潮來看,當皇帝的野心其實一直就在他們的血脈裡流淌,所以,自從劉表死後,孫權就感覺很焦躁了,他與劉表雖是仇人,但他還真不想劉表死,因為劉表就是為他抵擋曹操的屏障,是可以利用的棋子,是平衡局勢的砝碼。倘若因劉表一死而導致曹操佔領整個荊州,那他江東在曹操面前可就一絲不掛了!所以,孫權對劉表的荊州雖然虎視眈眈,但只想慢慢蠶食,而不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畢竟強敵(曹操)在側,不可造次。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圖:孫權故里龍門古鎮

現在,劉表死了,孫堅舊部都感覺大快人心,孫權卻有點傷感,正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輔車相依,脣亡齒寒,曹操真打過來了,那該怎麼辦?所以,他才派魯肅借弔喪為名,前去打探情況,看是否能穩住荊州,拖延時間。而魯肅到達長阪坡後,才會在江東集團尚未達成決議的情況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提出孫劉聯合,以穩住劉備集團,使其屯兵江夏以為東吳之戰略前哨。這樣江東集團才能有充裕的時間判斷是戰是和,戰要怎麼戰,和要怎麼和。事實上,還沒等魯肅帶諸葛亮回來商量大計,孫權集團已經收到了曹操的一封信: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意思說曹操剛來荊州旅遊,劉琮就直接跪了,所以他意猶未盡,又弄了八十萬水軍玩玩兒,想跟孫權幸福的打獵,約嗎?

看完這封也不知是邀請信還是恐嚇信,孫權感覺更煩躁了,現在曹操得了劉表的水軍,勢力更盛,看這樣子根本就沒把自己放在眼裡。前些天他在丹陽郡平定了山越後,又特地將自己的駐地西移到了豫章郡的柴桑,觀望成敗(注3),沒曾想曹操竟然這麼快,劉琮竟然這麼水,而底下人竟然也這麼菜,看到信都尿了。一片投降之聲,吵得孫權更加頭疼。

在一片投降聲之中,魯肅帶著諸葛亮閃亮登場,為事情帶來了轉機。史書記載,魯肅和諸葛亮在此期間為孫權分析了諸多利弊,並堅定了其抗曹信念,特別是諸葛亮,他並沒有因為劉備處境危急就卑躬戚膝擺出一副喪家之犬的求人姿態,而是高調的以大國使臣之氣勢,洋洋灑灑、滔滔不絕的給孫權分析道:

第一,曹操就要打來了,將軍你要戰早點戰,要降早點降,你現在還有得選。等曹操站穩腳跟,全定荊州,江東上游門戶大開,將軍你就只有投降一條路可以選了。

第二,曹操確實很強大,但咱們也不是蓋的,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兩位大咖都是牛人,怎能受制於人,居人之下乎?

第三:請孫將軍放心,昔日田橫五百壯士雖亡國之奴,也知堅守節操,誓死不降漢;我們主公劉備遠勝那田橫,自然也誓死不會降曹。

第四:我們雖然在長阪坡敗了一場,但仍有水軍精甲兩萬多人與江夏軍事要地,本錢還可以,不見得就不能翻本。

第五,曹操確實很強大,但連續行軍,已成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且曹操沒有水軍,水戰只能靠荊州人,而荊州人雖然投降,心中並不服從,將軍可知前些天在當陽,竟有十幾萬荊州父老跟著我們逃離曹賊。所以,只要我們兩軍聯合起來,團結一切正義的力量,邪惡的曹賊必然滅亡!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孫權聞言很高興,也更堅定了抗曹的信念,但是朝堂上投降派眾多,其首領張昭又是託孤重臣,魯肅人微言輕,諸葛亮外人一個,誰才能幫助孫權搞定這些鳥人呢?

魯肅忽然想到,他的好朋友中護軍周瑜也是當年孫策託孤之人,且帥到掉渣,在江東威望巨大,當可與張昭分庭抗禮,他若出面堅持抗曹,咱們這些淮泗主戰派就有主心骨了!

於是,魯肅和孫權急召周瑜前來議事。周瑜遂立刻從鄱陽湖水軍基地趕來,表示:

第一,曹操名為漢相,其實漢賊也。我們抗曹,是在為大漢王朝清理垃圾,名正言順,跟張昭他們提的匡輔漢室不衝突嘛。何況曹操此番自來送死,我們豈可不鼓掌熱烈歡迎?

第二,曹操有關中馬超的後患,無法與我們持久作戰,不利必退!

第三,比水軍,曹操肯定不如我們;比陸軍,如今已進入十一月,天寒地凍,冷的叫娘;曹操戰馬草料不足,加上北方將士水土不服,如此馬飢人病,他們必然不是我們的對手!

第四,曹軍號稱八十萬,其實也就十五六萬北方陸軍,加上投降的七八萬荊州水軍,總共也才二十三四萬人;另外荊州剛降,人心不穩,江陵、襄陽等重地也需要留好幾萬駐守吧(注4),這麼算來,曹操來犯的兵力最多不過二十萬,又有如上三個缺點,不足為懼!給我精兵五萬,我保準把曹操抓來給你們玩兒!

第五,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就是破曹的絕佳兵機。倘若錯過此機會,等曹操幹掉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士兵也適應了南方的環境,這仗就沒法打了!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5)

主筆:閒樂生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

降曹還是抗曹,這是一個大問題。

劉琮降曹了,他已走馬上任青州刺史,從此消失在了史簡之中,碌碌一生,下落不明。

蔡瑁蒯越也降曹了。不過蔡瑁好像被蒯越給賣了,劉琮一家並沒能留在荊州,而被髮配到了青州,蔡瑁很不爽,曹操為了安慰他,與他登堂見妻,但他畢竟與劉家關係匪淺,所以仍不能重用,只當了一個小小的從事中郎,官位不升反降了。蒯越倒是官升光祿勳,名列九卿,一躍成為中央高官。

劉備是決計要抗曹的,他與曹操有國仇家恨,勢不兩立,絕無可能妥協。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諸葛亮也是決計要抗曹的,雖然他的兩個姐夫蒯祺和龐山民都跟著劉琮一起投降了曹操,他的族弟諸葛誕也在曹操手下當官,後來曹操也曾送禮給諸葛亮欲招攬之,但諸葛亮一刻都沒想過要投靠曹操,因為曹操在琅琊郡的屠城行為已經觸碰到了諸葛亮的政治底線,他與曹操,冰炭不同器,日月不併明!

魯肅、周瑜、呂蒙等淮泗將領要抗曹的,因為他們都是寒族土豪出身(周瑜雖然是士族,但只是廬江周氏的二流旁支,根本排不上號),以財富、賓客追隨孫氏打天下,去曹操那裡根本沒得混。還不如拼他一拼,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但是,江東士族與淮泗老臣們卻不想抗曹,就連孫策給孫權留的託孤老臣張昭,乃至孫氏宗室孫輔、孫賁(皆孫權堂兄)等人也不想抗曹(注1),因為大家都怕曹操,曹操有百萬雄師,有戰船千艘,是豺狼虎豹,是不可抵擋的魔鬼。老臣們還想過幾年安生日子,孫氏中想要保全家族也大有人在。況且,江東草創僅十餘年,君臣的名分並未完全定下來,大家來襄助孫氏,最多不過學習齊桓公、晉文公尊王攘夷罷了,割據只是臨時的,大家終歸還是漢臣子,所以,和曹操這個漢丞相合作,共同匡輔漢室(注2),這不才是我們的正路嗎?為什麼好好要打仗呢?人家荊州都放下武器迎曹了,我們也迎曹吧,學習劉琮好榜樣,迎曹迎曹,迎曹萬歲!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那孫權到底想不想降曹呢?當然肯定一定不可能想啊!孫氏本是吳郡一種瓜寒族,孫氏父子卻從孫堅開始,就擠破了腦袋要往上爬,為了能在亂世中開創一片基業,他們不惜賠上自己性命(孫堅、孫策),更不惜大開殺戒,殺郡縣高官(張諮、王叡、許貢)、殺士族名豪(王晟、高岱、周昕),要多狠又多狠!孫權也是一樣,只是比父兄們靈活了很多,無非就是胡蘿蔔大棒,能用的就用(陸遜、步騭、嚴畯)、不能用的就殺(盛憲),不好用的就逐(虞翻、陸績),這種感覺也是相當的爽!兩百多年後南朝劉宋時有一位叫劉敬叔的小說家,專門收集一些奇聞異事民間傳說,這些傳說雖當不得真,但頗能說明一些社會思潮。其中有一則故事很有意思:

孫堅喪父,行葬地。忽有一人曰:君欲百世諸侯乎,欲四世帝乎?答曰:欲帝。此人因指一處,喜悅而沒。堅異而從之。——劉敬叔《異苑》

總之,從孫堅、孫策、孫權三代的殘酷創業史,以及民間的思潮來看,當皇帝的野心其實一直就在他們的血脈裡流淌,所以,自從劉表死後,孫權就感覺很焦躁了,他與劉表雖是仇人,但他還真不想劉表死,因為劉表就是為他抵擋曹操的屏障,是可以利用的棋子,是平衡局勢的砝碼。倘若因劉表一死而導致曹操佔領整個荊州,那他江東在曹操面前可就一絲不掛了!所以,孫權對劉表的荊州雖然虎視眈眈,但只想慢慢蠶食,而不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畢竟強敵(曹操)在側,不可造次。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圖:孫權故里龍門古鎮

現在,劉表死了,孫堅舊部都感覺大快人心,孫權卻有點傷感,正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輔車相依,脣亡齒寒,曹操真打過來了,那該怎麼辦?所以,他才派魯肅借弔喪為名,前去打探情況,看是否能穩住荊州,拖延時間。而魯肅到達長阪坡後,才會在江東集團尚未達成決議的情況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提出孫劉聯合,以穩住劉備集團,使其屯兵江夏以為東吳之戰略前哨。這樣江東集團才能有充裕的時間判斷是戰是和,戰要怎麼戰,和要怎麼和。事實上,還沒等魯肅帶諸葛亮回來商量大計,孫權集團已經收到了曹操的一封信: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意思說曹操剛來荊州旅遊,劉琮就直接跪了,所以他意猶未盡,又弄了八十萬水軍玩玩兒,想跟孫權幸福的打獵,約嗎?

看完這封也不知是邀請信還是恐嚇信,孫權感覺更煩躁了,現在曹操得了劉表的水軍,勢力更盛,看這樣子根本就沒把自己放在眼裡。前些天他在丹陽郡平定了山越後,又特地將自己的駐地西移到了豫章郡的柴桑,觀望成敗(注3),沒曾想曹操竟然這麼快,劉琮竟然這麼水,而底下人竟然也這麼菜,看到信都尿了。一片投降之聲,吵得孫權更加頭疼。

在一片投降聲之中,魯肅帶著諸葛亮閃亮登場,為事情帶來了轉機。史書記載,魯肅和諸葛亮在此期間為孫權分析了諸多利弊,並堅定了其抗曹信念,特別是諸葛亮,他並沒有因為劉備處境危急就卑躬戚膝擺出一副喪家之犬的求人姿態,而是高調的以大國使臣之氣勢,洋洋灑灑、滔滔不絕的給孫權分析道:

第一,曹操就要打來了,將軍你要戰早點戰,要降早點降,你現在還有得選。等曹操站穩腳跟,全定荊州,江東上游門戶大開,將軍你就只有投降一條路可以選了。

第二,曹操確實很強大,但咱們也不是蓋的,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兩位大咖都是牛人,怎能受制於人,居人之下乎?

第三:請孫將軍放心,昔日田橫五百壯士雖亡國之奴,也知堅守節操,誓死不降漢;我們主公劉備遠勝那田橫,自然也誓死不會降曹。

第四:我們雖然在長阪坡敗了一場,但仍有水軍精甲兩萬多人與江夏軍事要地,本錢還可以,不見得就不能翻本。

第五,曹操確實很強大,但連續行軍,已成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且曹操沒有水軍,水戰只能靠荊州人,而荊州人雖然投降,心中並不服從,將軍可知前些天在當陽,竟有十幾萬荊州父老跟著我們逃離曹賊。所以,只要我們兩軍聯合起來,團結一切正義的力量,邪惡的曹賊必然滅亡!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孫權聞言很高興,也更堅定了抗曹的信念,但是朝堂上投降派眾多,其首領張昭又是託孤重臣,魯肅人微言輕,諸葛亮外人一個,誰才能幫助孫權搞定這些鳥人呢?

魯肅忽然想到,他的好朋友中護軍周瑜也是當年孫策託孤之人,且帥到掉渣,在江東威望巨大,當可與張昭分庭抗禮,他若出面堅持抗曹,咱們這些淮泗主戰派就有主心骨了!

於是,魯肅和孫權急召周瑜前來議事。周瑜遂立刻從鄱陽湖水軍基地趕來,表示:

第一,曹操名為漢相,其實漢賊也。我們抗曹,是在為大漢王朝清理垃圾,名正言順,跟張昭他們提的匡輔漢室不衝突嘛。何況曹操此番自來送死,我們豈可不鼓掌熱烈歡迎?

第二,曹操有關中馬超的後患,無法與我們持久作戰,不利必退!

第三,比水軍,曹操肯定不如我們;比陸軍,如今已進入十一月,天寒地凍,冷的叫娘;曹操戰馬草料不足,加上北方將士水土不服,如此馬飢人病,他們必然不是我們的對手!

第四,曹軍號稱八十萬,其實也就十五六萬北方陸軍,加上投降的七八萬荊州水軍,總共也才二十三四萬人;另外荊州剛降,人心不穩,江陵、襄陽等重地也需要留好幾萬駐守吧(注4),這麼算來,曹操來犯的兵力最多不過二十萬,又有如上三個缺點,不足為懼!給我精兵五萬,我保準把曹操抓來給你們玩兒!

第五,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就是破曹的絕佳兵機。倘若錯過此機會,等曹操幹掉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士兵也適應了南方的環境,這仗就沒法打了!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周瑜一席話,言論英發,說得人人為之動容,特別是程普黃蓋韓當週泰呂範甘寧呂蒙淩統等主戰派將領,聽罷一個個硬氣起來,大呼小叫,連連請戰,一股強大的荷爾蒙在東吳朝堂上湧動,張昭秦鬆等投降派老臣見狀不對也只得閉嘴,他們這把老骨頭,要是被這群糙漢子不小心懟一下那可真是划不來。

孫權血性也被調動起來,霍然起身,雙目精光四射:"曹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群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卿言當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孤也。"他越說越激動,突然拔出劍來,一劍砍翻了案几,大叫道:孤意已決,抗曹到底,誰再說投降,老子就這麼砍了他!

叫完又和顏悅色的對周瑜說道:公瑾所要五萬精兵,暫時沒有,給你三萬吧,好在劉備那裡還有兩萬,你們合股抗曹吧,孤在後面給你們支援、加油、撒花!

對於孫權來說,把所有兵力都放在這次聯劉抗曹行動來說是不划算的,還是那句話,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要是輸了就全完了!所以,這次孫權能拿五萬也只出三萬,剩下兩萬讓劉備出,輸了劉備賠光光,他孫權則還有翻本的機會,或者談判的本錢。桑東南邊,就是彭蠡新澤(今鄱陽湖),其沼澤眾多,水系複雜,大有軍事迴旋的餘地。正所謂,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也。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5)

主筆:閒樂生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

降曹還是抗曹,這是一個大問題。

劉琮降曹了,他已走馬上任青州刺史,從此消失在了史簡之中,碌碌一生,下落不明。

蔡瑁蒯越也降曹了。不過蔡瑁好像被蒯越給賣了,劉琮一家並沒能留在荊州,而被髮配到了青州,蔡瑁很不爽,曹操為了安慰他,與他登堂見妻,但他畢竟與劉家關係匪淺,所以仍不能重用,只當了一個小小的從事中郎,官位不升反降了。蒯越倒是官升光祿勳,名列九卿,一躍成為中央高官。

劉備是決計要抗曹的,他與曹操有國仇家恨,勢不兩立,絕無可能妥協。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諸葛亮也是決計要抗曹的,雖然他的兩個姐夫蒯祺和龐山民都跟著劉琮一起投降了曹操,他的族弟諸葛誕也在曹操手下當官,後來曹操也曾送禮給諸葛亮欲招攬之,但諸葛亮一刻都沒想過要投靠曹操,因為曹操在琅琊郡的屠城行為已經觸碰到了諸葛亮的政治底線,他與曹操,冰炭不同器,日月不併明!

魯肅、周瑜、呂蒙等淮泗將領要抗曹的,因為他們都是寒族土豪出身(周瑜雖然是士族,但只是廬江周氏的二流旁支,根本排不上號),以財富、賓客追隨孫氏打天下,去曹操那裡根本沒得混。還不如拼他一拼,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但是,江東士族與淮泗老臣們卻不想抗曹,就連孫策給孫權留的託孤老臣張昭,乃至孫氏宗室孫輔、孫賁(皆孫權堂兄)等人也不想抗曹(注1),因為大家都怕曹操,曹操有百萬雄師,有戰船千艘,是豺狼虎豹,是不可抵擋的魔鬼。老臣們還想過幾年安生日子,孫氏中想要保全家族也大有人在。況且,江東草創僅十餘年,君臣的名分並未完全定下來,大家來襄助孫氏,最多不過學習齊桓公、晉文公尊王攘夷罷了,割據只是臨時的,大家終歸還是漢臣子,所以,和曹操這個漢丞相合作,共同匡輔漢室(注2),這不才是我們的正路嗎?為什麼好好要打仗呢?人家荊州都放下武器迎曹了,我們也迎曹吧,學習劉琮好榜樣,迎曹迎曹,迎曹萬歲!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那孫權到底想不想降曹呢?當然肯定一定不可能想啊!孫氏本是吳郡一種瓜寒族,孫氏父子卻從孫堅開始,就擠破了腦袋要往上爬,為了能在亂世中開創一片基業,他們不惜賠上自己性命(孫堅、孫策),更不惜大開殺戒,殺郡縣高官(張諮、王叡、許貢)、殺士族名豪(王晟、高岱、周昕),要多狠又多狠!孫權也是一樣,只是比父兄們靈活了很多,無非就是胡蘿蔔大棒,能用的就用(陸遜、步騭、嚴畯)、不能用的就殺(盛憲),不好用的就逐(虞翻、陸績),這種感覺也是相當的爽!兩百多年後南朝劉宋時有一位叫劉敬叔的小說家,專門收集一些奇聞異事民間傳說,這些傳說雖當不得真,但頗能說明一些社會思潮。其中有一則故事很有意思:

孫堅喪父,行葬地。忽有一人曰:君欲百世諸侯乎,欲四世帝乎?答曰:欲帝。此人因指一處,喜悅而沒。堅異而從之。——劉敬叔《異苑》

總之,從孫堅、孫策、孫權三代的殘酷創業史,以及民間的思潮來看,當皇帝的野心其實一直就在他們的血脈裡流淌,所以,自從劉表死後,孫權就感覺很焦躁了,他與劉表雖是仇人,但他還真不想劉表死,因為劉表就是為他抵擋曹操的屏障,是可以利用的棋子,是平衡局勢的砝碼。倘若因劉表一死而導致曹操佔領整個荊州,那他江東在曹操面前可就一絲不掛了!所以,孫權對劉表的荊州雖然虎視眈眈,但只想慢慢蠶食,而不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畢竟強敵(曹操)在側,不可造次。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圖:孫權故里龍門古鎮

現在,劉表死了,孫堅舊部都感覺大快人心,孫權卻有點傷感,正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輔車相依,脣亡齒寒,曹操真打過來了,那該怎麼辦?所以,他才派魯肅借弔喪為名,前去打探情況,看是否能穩住荊州,拖延時間。而魯肅到達長阪坡後,才會在江東集團尚未達成決議的情況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提出孫劉聯合,以穩住劉備集團,使其屯兵江夏以為東吳之戰略前哨。這樣江東集團才能有充裕的時間判斷是戰是和,戰要怎麼戰,和要怎麼和。事實上,還沒等魯肅帶諸葛亮回來商量大計,孫權集團已經收到了曹操的一封信: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意思說曹操剛來荊州旅遊,劉琮就直接跪了,所以他意猶未盡,又弄了八十萬水軍玩玩兒,想跟孫權幸福的打獵,約嗎?

看完這封也不知是邀請信還是恐嚇信,孫權感覺更煩躁了,現在曹操得了劉表的水軍,勢力更盛,看這樣子根本就沒把自己放在眼裡。前些天他在丹陽郡平定了山越後,又特地將自己的駐地西移到了豫章郡的柴桑,觀望成敗(注3),沒曾想曹操竟然這麼快,劉琮竟然這麼水,而底下人竟然也這麼菜,看到信都尿了。一片投降之聲,吵得孫權更加頭疼。

在一片投降聲之中,魯肅帶著諸葛亮閃亮登場,為事情帶來了轉機。史書記載,魯肅和諸葛亮在此期間為孫權分析了諸多利弊,並堅定了其抗曹信念,特別是諸葛亮,他並沒有因為劉備處境危急就卑躬戚膝擺出一副喪家之犬的求人姿態,而是高調的以大國使臣之氣勢,洋洋灑灑、滔滔不絕的給孫權分析道:

第一,曹操就要打來了,將軍你要戰早點戰,要降早點降,你現在還有得選。等曹操站穩腳跟,全定荊州,江東上游門戶大開,將軍你就只有投降一條路可以選了。

第二,曹操確實很強大,但咱們也不是蓋的,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兩位大咖都是牛人,怎能受制於人,居人之下乎?

第三:請孫將軍放心,昔日田橫五百壯士雖亡國之奴,也知堅守節操,誓死不降漢;我們主公劉備遠勝那田橫,自然也誓死不會降曹。

第四:我們雖然在長阪坡敗了一場,但仍有水軍精甲兩萬多人與江夏軍事要地,本錢還可以,不見得就不能翻本。

第五,曹操確實很強大,但連續行軍,已成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且曹操沒有水軍,水戰只能靠荊州人,而荊州人雖然投降,心中並不服從,將軍可知前些天在當陽,竟有十幾萬荊州父老跟著我們逃離曹賊。所以,只要我們兩軍聯合起來,團結一切正義的力量,邪惡的曹賊必然滅亡!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孫權聞言很高興,也更堅定了抗曹的信念,但是朝堂上投降派眾多,其首領張昭又是託孤重臣,魯肅人微言輕,諸葛亮外人一個,誰才能幫助孫權搞定這些鳥人呢?

魯肅忽然想到,他的好朋友中護軍周瑜也是當年孫策託孤之人,且帥到掉渣,在江東威望巨大,當可與張昭分庭抗禮,他若出面堅持抗曹,咱們這些淮泗主戰派就有主心骨了!

於是,魯肅和孫權急召周瑜前來議事。周瑜遂立刻從鄱陽湖水軍基地趕來,表示:

第一,曹操名為漢相,其實漢賊也。我們抗曹,是在為大漢王朝清理垃圾,名正言順,跟張昭他們提的匡輔漢室不衝突嘛。何況曹操此番自來送死,我們豈可不鼓掌熱烈歡迎?

第二,曹操有關中馬超的後患,無法與我們持久作戰,不利必退!

第三,比水軍,曹操肯定不如我們;比陸軍,如今已進入十一月,天寒地凍,冷的叫娘;曹操戰馬草料不足,加上北方將士水土不服,如此馬飢人病,他們必然不是我們的對手!

第四,曹軍號稱八十萬,其實也就十五六萬北方陸軍,加上投降的七八萬荊州水軍,總共也才二十三四萬人;另外荊州剛降,人心不穩,江陵、襄陽等重地也需要留好幾萬駐守吧(注4),這麼算來,曹操來犯的兵力最多不過二十萬,又有如上三個缺點,不足為懼!給我精兵五萬,我保準把曹操抓來給你們玩兒!

第五,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就是破曹的絕佳兵機。倘若錯過此機會,等曹操幹掉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士兵也適應了南方的環境,這仗就沒法打了!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周瑜一席話,言論英發,說得人人為之動容,特別是程普黃蓋韓當週泰呂範甘寧呂蒙淩統等主戰派將領,聽罷一個個硬氣起來,大呼小叫,連連請戰,一股強大的荷爾蒙在東吳朝堂上湧動,張昭秦鬆等投降派老臣見狀不對也只得閉嘴,他們這把老骨頭,要是被這群糙漢子不小心懟一下那可真是划不來。

孫權血性也被調動起來,霍然起身,雙目精光四射:"曹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群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卿言當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孤也。"他越說越激動,突然拔出劍來,一劍砍翻了案几,大叫道:孤意已決,抗曹到底,誰再說投降,老子就這麼砍了他!

叫完又和顏悅色的對周瑜說道:公瑾所要五萬精兵,暫時沒有,給你三萬吧,好在劉備那裡還有兩萬,你們合股抗曹吧,孤在後面給你們支援、加油、撒花!

對於孫權來說,把所有兵力都放在這次聯劉抗曹行動來說是不划算的,還是那句話,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要是輸了就全完了!所以,這次孫權能拿五萬也只出三萬,剩下兩萬讓劉備出,輸了劉備賠光光,他孫權則還有翻本的機會,或者談判的本錢。桑東南邊,就是彭蠡新澤(今鄱陽湖),其沼澤眾多,水系複雜,大有軍事迴旋的餘地。正所謂,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也。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看來,孫權如果不想當皇帝的話,也可去做一個精明的商人。他懂融資,會止損,且非常擅長捕捉商機、激勵團隊與經營現金流,這讓他能在一群殺伐決斷的梟雄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孫權,或許不是這個時代一流的創業者,卻是一個完美的守業者與接班人,所以曹老闆後來才會歎服的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也!”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5)

主筆:閒樂生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

降曹還是抗曹,這是一個大問題。

劉琮降曹了,他已走馬上任青州刺史,從此消失在了史簡之中,碌碌一生,下落不明。

蔡瑁蒯越也降曹了。不過蔡瑁好像被蒯越給賣了,劉琮一家並沒能留在荊州,而被髮配到了青州,蔡瑁很不爽,曹操為了安慰他,與他登堂見妻,但他畢竟與劉家關係匪淺,所以仍不能重用,只當了一個小小的從事中郎,官位不升反降了。蒯越倒是官升光祿勳,名列九卿,一躍成為中央高官。

劉備是決計要抗曹的,他與曹操有國仇家恨,勢不兩立,絕無可能妥協。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諸葛亮也是決計要抗曹的,雖然他的兩個姐夫蒯祺和龐山民都跟著劉琮一起投降了曹操,他的族弟諸葛誕也在曹操手下當官,後來曹操也曾送禮給諸葛亮欲招攬之,但諸葛亮一刻都沒想過要投靠曹操,因為曹操在琅琊郡的屠城行為已經觸碰到了諸葛亮的政治底線,他與曹操,冰炭不同器,日月不併明!

魯肅、周瑜、呂蒙等淮泗將領要抗曹的,因為他們都是寒族土豪出身(周瑜雖然是士族,但只是廬江周氏的二流旁支,根本排不上號),以財富、賓客追隨孫氏打天下,去曹操那裡根本沒得混。還不如拼他一拼,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但是,江東士族與淮泗老臣們卻不想抗曹,就連孫策給孫權留的託孤老臣張昭,乃至孫氏宗室孫輔、孫賁(皆孫權堂兄)等人也不想抗曹(注1),因為大家都怕曹操,曹操有百萬雄師,有戰船千艘,是豺狼虎豹,是不可抵擋的魔鬼。老臣們還想過幾年安生日子,孫氏中想要保全家族也大有人在。況且,江東草創僅十餘年,君臣的名分並未完全定下來,大家來襄助孫氏,最多不過學習齊桓公、晉文公尊王攘夷罷了,割據只是臨時的,大家終歸還是漢臣子,所以,和曹操這個漢丞相合作,共同匡輔漢室(注2),這不才是我們的正路嗎?為什麼好好要打仗呢?人家荊州都放下武器迎曹了,我們也迎曹吧,學習劉琮好榜樣,迎曹迎曹,迎曹萬歲!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那孫權到底想不想降曹呢?當然肯定一定不可能想啊!孫氏本是吳郡一種瓜寒族,孫氏父子卻從孫堅開始,就擠破了腦袋要往上爬,為了能在亂世中開創一片基業,他們不惜賠上自己性命(孫堅、孫策),更不惜大開殺戒,殺郡縣高官(張諮、王叡、許貢)、殺士族名豪(王晟、高岱、周昕),要多狠又多狠!孫權也是一樣,只是比父兄們靈活了很多,無非就是胡蘿蔔大棒,能用的就用(陸遜、步騭、嚴畯)、不能用的就殺(盛憲),不好用的就逐(虞翻、陸績),這種感覺也是相當的爽!兩百多年後南朝劉宋時有一位叫劉敬叔的小說家,專門收集一些奇聞異事民間傳說,這些傳說雖當不得真,但頗能說明一些社會思潮。其中有一則故事很有意思:

孫堅喪父,行葬地。忽有一人曰:君欲百世諸侯乎,欲四世帝乎?答曰:欲帝。此人因指一處,喜悅而沒。堅異而從之。——劉敬叔《異苑》

總之,從孫堅、孫策、孫權三代的殘酷創業史,以及民間的思潮來看,當皇帝的野心其實一直就在他們的血脈裡流淌,所以,自從劉表死後,孫權就感覺很焦躁了,他與劉表雖是仇人,但他還真不想劉表死,因為劉表就是為他抵擋曹操的屏障,是可以利用的棋子,是平衡局勢的砝碼。倘若因劉表一死而導致曹操佔領整個荊州,那他江東在曹操面前可就一絲不掛了!所以,孫權對劉表的荊州雖然虎視眈眈,但只想慢慢蠶食,而不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畢竟強敵(曹操)在側,不可造次。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圖:孫權故里龍門古鎮

現在,劉表死了,孫堅舊部都感覺大快人心,孫權卻有點傷感,正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輔車相依,脣亡齒寒,曹操真打過來了,那該怎麼辦?所以,他才派魯肅借弔喪為名,前去打探情況,看是否能穩住荊州,拖延時間。而魯肅到達長阪坡後,才會在江東集團尚未達成決議的情況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提出孫劉聯合,以穩住劉備集團,使其屯兵江夏以為東吳之戰略前哨。這樣江東集團才能有充裕的時間判斷是戰是和,戰要怎麼戰,和要怎麼和。事實上,還沒等魯肅帶諸葛亮回來商量大計,孫權集團已經收到了曹操的一封信: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意思說曹操剛來荊州旅遊,劉琮就直接跪了,所以他意猶未盡,又弄了八十萬水軍玩玩兒,想跟孫權幸福的打獵,約嗎?

看完這封也不知是邀請信還是恐嚇信,孫權感覺更煩躁了,現在曹操得了劉表的水軍,勢力更盛,看這樣子根本就沒把自己放在眼裡。前些天他在丹陽郡平定了山越後,又特地將自己的駐地西移到了豫章郡的柴桑,觀望成敗(注3),沒曾想曹操竟然這麼快,劉琮竟然這麼水,而底下人竟然也這麼菜,看到信都尿了。一片投降之聲,吵得孫權更加頭疼。

在一片投降聲之中,魯肅帶著諸葛亮閃亮登場,為事情帶來了轉機。史書記載,魯肅和諸葛亮在此期間為孫權分析了諸多利弊,並堅定了其抗曹信念,特別是諸葛亮,他並沒有因為劉備處境危急就卑躬戚膝擺出一副喪家之犬的求人姿態,而是高調的以大國使臣之氣勢,洋洋灑灑、滔滔不絕的給孫權分析道:

第一,曹操就要打來了,將軍你要戰早點戰,要降早點降,你現在還有得選。等曹操站穩腳跟,全定荊州,江東上游門戶大開,將軍你就只有投降一條路可以選了。

第二,曹操確實很強大,但咱們也不是蓋的,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兩位大咖都是牛人,怎能受制於人,居人之下乎?

第三:請孫將軍放心,昔日田橫五百壯士雖亡國之奴,也知堅守節操,誓死不降漢;我們主公劉備遠勝那田橫,自然也誓死不會降曹。

第四:我們雖然在長阪坡敗了一場,但仍有水軍精甲兩萬多人與江夏軍事要地,本錢還可以,不見得就不能翻本。

第五,曹操確實很強大,但連續行軍,已成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且曹操沒有水軍,水戰只能靠荊州人,而荊州人雖然投降,心中並不服從,將軍可知前些天在當陽,竟有十幾萬荊州父老跟著我們逃離曹賊。所以,只要我們兩軍聯合起來,團結一切正義的力量,邪惡的曹賊必然滅亡!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孫權聞言很高興,也更堅定了抗曹的信念,但是朝堂上投降派眾多,其首領張昭又是託孤重臣,魯肅人微言輕,諸葛亮外人一個,誰才能幫助孫權搞定這些鳥人呢?

魯肅忽然想到,他的好朋友中護軍周瑜也是當年孫策託孤之人,且帥到掉渣,在江東威望巨大,當可與張昭分庭抗禮,他若出面堅持抗曹,咱們這些淮泗主戰派就有主心骨了!

於是,魯肅和孫權急召周瑜前來議事。周瑜遂立刻從鄱陽湖水軍基地趕來,表示:

第一,曹操名為漢相,其實漢賊也。我們抗曹,是在為大漢王朝清理垃圾,名正言順,跟張昭他們提的匡輔漢室不衝突嘛。何況曹操此番自來送死,我們豈可不鼓掌熱烈歡迎?

第二,曹操有關中馬超的後患,無法與我們持久作戰,不利必退!

第三,比水軍,曹操肯定不如我們;比陸軍,如今已進入十一月,天寒地凍,冷的叫娘;曹操戰馬草料不足,加上北方將士水土不服,如此馬飢人病,他們必然不是我們的對手!

第四,曹軍號稱八十萬,其實也就十五六萬北方陸軍,加上投降的七八萬荊州水軍,總共也才二十三四萬人;另外荊州剛降,人心不穩,江陵、襄陽等重地也需要留好幾萬駐守吧(注4),這麼算來,曹操來犯的兵力最多不過二十萬,又有如上三個缺點,不足為懼!給我精兵五萬,我保準把曹操抓來給你們玩兒!

第五,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就是破曹的絕佳兵機。倘若錯過此機會,等曹操幹掉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士兵也適應了南方的環境,這仗就沒法打了!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周瑜一席話,言論英發,說得人人為之動容,特別是程普黃蓋韓當週泰呂範甘寧呂蒙淩統等主戰派將領,聽罷一個個硬氣起來,大呼小叫,連連請戰,一股強大的荷爾蒙在東吳朝堂上湧動,張昭秦鬆等投降派老臣見狀不對也只得閉嘴,他們這把老骨頭,要是被這群糙漢子不小心懟一下那可真是划不來。

孫權血性也被調動起來,霍然起身,雙目精光四射:"曹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群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卿言當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孤也。"他越說越激動,突然拔出劍來,一劍砍翻了案几,大叫道:孤意已決,抗曹到底,誰再說投降,老子就這麼砍了他!

叫完又和顏悅色的對周瑜說道:公瑾所要五萬精兵,暫時沒有,給你三萬吧,好在劉備那裡還有兩萬,你們合股抗曹吧,孤在後面給你們支援、加油、撒花!

對於孫權來說,把所有兵力都放在這次聯劉抗曹行動來說是不划算的,還是那句話,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要是輸了就全完了!所以,這次孫權能拿五萬也只出三萬,剩下兩萬讓劉備出,輸了劉備賠光光,他孫權則還有翻本的機會,或者談判的本錢。桑東南邊,就是彭蠡新澤(今鄱陽湖),其沼澤眾多,水系複雜,大有軍事迴旋的餘地。正所謂,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也。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看來,孫權如果不想當皇帝的話,也可去做一個精明的商人。他懂融資,會止損,且非常擅長捕捉商機、激勵團隊與經營現金流,這讓他能在一群殺伐決斷的梟雄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孫權,或許不是這個時代一流的創業者,卻是一個完美的守業者與接班人,所以曹老闆後來才會歎服的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也!”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當然,正因為孫權是個完美的守業者,所以不適合創業,歸根結底,他心中沒有政治信仰,只有權力野心,不講究政治原則,只講究經濟利益,總之還是太像商人了。而作為一個政治家其實不能太像商人,至少在臺面上不能這樣,搞的跟個利益集團一樣,誰想被你統一?這就是孫權可以做很久割據皇帝,卻無法開創偉大王朝的原因。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5)

主筆:閒樂生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

降曹還是抗曹,這是一個大問題。

劉琮降曹了,他已走馬上任青州刺史,從此消失在了史簡之中,碌碌一生,下落不明。

蔡瑁蒯越也降曹了。不過蔡瑁好像被蒯越給賣了,劉琮一家並沒能留在荊州,而被髮配到了青州,蔡瑁很不爽,曹操為了安慰他,與他登堂見妻,但他畢竟與劉家關係匪淺,所以仍不能重用,只當了一個小小的從事中郎,官位不升反降了。蒯越倒是官升光祿勳,名列九卿,一躍成為中央高官。

劉備是決計要抗曹的,他與曹操有國仇家恨,勢不兩立,絕無可能妥協。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諸葛亮也是決計要抗曹的,雖然他的兩個姐夫蒯祺和龐山民都跟著劉琮一起投降了曹操,他的族弟諸葛誕也在曹操手下當官,後來曹操也曾送禮給諸葛亮欲招攬之,但諸葛亮一刻都沒想過要投靠曹操,因為曹操在琅琊郡的屠城行為已經觸碰到了諸葛亮的政治底線,他與曹操,冰炭不同器,日月不併明!

魯肅、周瑜、呂蒙等淮泗將領要抗曹的,因為他們都是寒族土豪出身(周瑜雖然是士族,但只是廬江周氏的二流旁支,根本排不上號),以財富、賓客追隨孫氏打天下,去曹操那裡根本沒得混。還不如拼他一拼,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但是,江東士族與淮泗老臣們卻不想抗曹,就連孫策給孫權留的託孤老臣張昭,乃至孫氏宗室孫輔、孫賁(皆孫權堂兄)等人也不想抗曹(注1),因為大家都怕曹操,曹操有百萬雄師,有戰船千艘,是豺狼虎豹,是不可抵擋的魔鬼。老臣們還想過幾年安生日子,孫氏中想要保全家族也大有人在。況且,江東草創僅十餘年,君臣的名分並未完全定下來,大家來襄助孫氏,最多不過學習齊桓公、晉文公尊王攘夷罷了,割據只是臨時的,大家終歸還是漢臣子,所以,和曹操這個漢丞相合作,共同匡輔漢室(注2),這不才是我們的正路嗎?為什麼好好要打仗呢?人家荊州都放下武器迎曹了,我們也迎曹吧,學習劉琮好榜樣,迎曹迎曹,迎曹萬歲!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那孫權到底想不想降曹呢?當然肯定一定不可能想啊!孫氏本是吳郡一種瓜寒族,孫氏父子卻從孫堅開始,就擠破了腦袋要往上爬,為了能在亂世中開創一片基業,他們不惜賠上自己性命(孫堅、孫策),更不惜大開殺戒,殺郡縣高官(張諮、王叡、許貢)、殺士族名豪(王晟、高岱、周昕),要多狠又多狠!孫權也是一樣,只是比父兄們靈活了很多,無非就是胡蘿蔔大棒,能用的就用(陸遜、步騭、嚴畯)、不能用的就殺(盛憲),不好用的就逐(虞翻、陸績),這種感覺也是相當的爽!兩百多年後南朝劉宋時有一位叫劉敬叔的小說家,專門收集一些奇聞異事民間傳說,這些傳說雖當不得真,但頗能說明一些社會思潮。其中有一則故事很有意思:

孫堅喪父,行葬地。忽有一人曰:君欲百世諸侯乎,欲四世帝乎?答曰:欲帝。此人因指一處,喜悅而沒。堅異而從之。——劉敬叔《異苑》

總之,從孫堅、孫策、孫權三代的殘酷創業史,以及民間的思潮來看,當皇帝的野心其實一直就在他們的血脈裡流淌,所以,自從劉表死後,孫權就感覺很焦躁了,他與劉表雖是仇人,但他還真不想劉表死,因為劉表就是為他抵擋曹操的屏障,是可以利用的棋子,是平衡局勢的砝碼。倘若因劉表一死而導致曹操佔領整個荊州,那他江東在曹操面前可就一絲不掛了!所以,孫權對劉表的荊州雖然虎視眈眈,但只想慢慢蠶食,而不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畢竟強敵(曹操)在側,不可造次。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圖:孫權故里龍門古鎮

現在,劉表死了,孫堅舊部都感覺大快人心,孫權卻有點傷感,正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輔車相依,脣亡齒寒,曹操真打過來了,那該怎麼辦?所以,他才派魯肅借弔喪為名,前去打探情況,看是否能穩住荊州,拖延時間。而魯肅到達長阪坡後,才會在江東集團尚未達成決議的情況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提出孫劉聯合,以穩住劉備集團,使其屯兵江夏以為東吳之戰略前哨。這樣江東集團才能有充裕的時間判斷是戰是和,戰要怎麼戰,和要怎麼和。事實上,還沒等魯肅帶諸葛亮回來商量大計,孫權集團已經收到了曹操的一封信: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意思說曹操剛來荊州旅遊,劉琮就直接跪了,所以他意猶未盡,又弄了八十萬水軍玩玩兒,想跟孫權幸福的打獵,約嗎?

看完這封也不知是邀請信還是恐嚇信,孫權感覺更煩躁了,現在曹操得了劉表的水軍,勢力更盛,看這樣子根本就沒把自己放在眼裡。前些天他在丹陽郡平定了山越後,又特地將自己的駐地西移到了豫章郡的柴桑,觀望成敗(注3),沒曾想曹操竟然這麼快,劉琮竟然這麼水,而底下人竟然也這麼菜,看到信都尿了。一片投降之聲,吵得孫權更加頭疼。

在一片投降聲之中,魯肅帶著諸葛亮閃亮登場,為事情帶來了轉機。史書記載,魯肅和諸葛亮在此期間為孫權分析了諸多利弊,並堅定了其抗曹信念,特別是諸葛亮,他並沒有因為劉備處境危急就卑躬戚膝擺出一副喪家之犬的求人姿態,而是高調的以大國使臣之氣勢,洋洋灑灑、滔滔不絕的給孫權分析道:

第一,曹操就要打來了,將軍你要戰早點戰,要降早點降,你現在還有得選。等曹操站穩腳跟,全定荊州,江東上游門戶大開,將軍你就只有投降一條路可以選了。

第二,曹操確實很強大,但咱們也不是蓋的,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兩位大咖都是牛人,怎能受制於人,居人之下乎?

第三:請孫將軍放心,昔日田橫五百壯士雖亡國之奴,也知堅守節操,誓死不降漢;我們主公劉備遠勝那田橫,自然也誓死不會降曹。

第四:我們雖然在長阪坡敗了一場,但仍有水軍精甲兩萬多人與江夏軍事要地,本錢還可以,不見得就不能翻本。

第五,曹操確實很強大,但連續行軍,已成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且曹操沒有水軍,水戰只能靠荊州人,而荊州人雖然投降,心中並不服從,將軍可知前些天在當陽,竟有十幾萬荊州父老跟著我們逃離曹賊。所以,只要我們兩軍聯合起來,團結一切正義的力量,邪惡的曹賊必然滅亡!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孫權聞言很高興,也更堅定了抗曹的信念,但是朝堂上投降派眾多,其首領張昭又是託孤重臣,魯肅人微言輕,諸葛亮外人一個,誰才能幫助孫權搞定這些鳥人呢?

魯肅忽然想到,他的好朋友中護軍周瑜也是當年孫策託孤之人,且帥到掉渣,在江東威望巨大,當可與張昭分庭抗禮,他若出面堅持抗曹,咱們這些淮泗主戰派就有主心骨了!

於是,魯肅和孫權急召周瑜前來議事。周瑜遂立刻從鄱陽湖水軍基地趕來,表示:

第一,曹操名為漢相,其實漢賊也。我們抗曹,是在為大漢王朝清理垃圾,名正言順,跟張昭他們提的匡輔漢室不衝突嘛。何況曹操此番自來送死,我們豈可不鼓掌熱烈歡迎?

第二,曹操有關中馬超的後患,無法與我們持久作戰,不利必退!

第三,比水軍,曹操肯定不如我們;比陸軍,如今已進入十一月,天寒地凍,冷的叫娘;曹操戰馬草料不足,加上北方將士水土不服,如此馬飢人病,他們必然不是我們的對手!

第四,曹軍號稱八十萬,其實也就十五六萬北方陸軍,加上投降的七八萬荊州水軍,總共也才二十三四萬人;另外荊州剛降,人心不穩,江陵、襄陽等重地也需要留好幾萬駐守吧(注4),這麼算來,曹操來犯的兵力最多不過二十萬,又有如上三個缺點,不足為懼!給我精兵五萬,我保準把曹操抓來給你們玩兒!

第五,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就是破曹的絕佳兵機。倘若錯過此機會,等曹操幹掉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士兵也適應了南方的環境,這仗就沒法打了!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周瑜一席話,言論英發,說得人人為之動容,特別是程普黃蓋韓當週泰呂範甘寧呂蒙淩統等主戰派將領,聽罷一個個硬氣起來,大呼小叫,連連請戰,一股強大的荷爾蒙在東吳朝堂上湧動,張昭秦鬆等投降派老臣見狀不對也只得閉嘴,他們這把老骨頭,要是被這群糙漢子不小心懟一下那可真是划不來。

孫權血性也被調動起來,霍然起身,雙目精光四射:"曹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群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卿言當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孤也。"他越說越激動,突然拔出劍來,一劍砍翻了案几,大叫道:孤意已決,抗曹到底,誰再說投降,老子就這麼砍了他!

叫完又和顏悅色的對周瑜說道:公瑾所要五萬精兵,暫時沒有,給你三萬吧,好在劉備那裡還有兩萬,你們合股抗曹吧,孤在後面給你們支援、加油、撒花!

對於孫權來說,把所有兵力都放在這次聯劉抗曹行動來說是不划算的,還是那句話,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要是輸了就全完了!所以,這次孫權能拿五萬也只出三萬,剩下兩萬讓劉備出,輸了劉備賠光光,他孫權則還有翻本的機會,或者談判的本錢。桑東南邊,就是彭蠡新澤(今鄱陽湖),其沼澤眾多,水系複雜,大有軍事迴旋的餘地。正所謂,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也。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看來,孫權如果不想當皇帝的話,也可去做一個精明的商人。他懂融資,會止損,且非常擅長捕捉商機、激勵團隊與經營現金流,這讓他能在一群殺伐決斷的梟雄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孫權,或許不是這個時代一流的創業者,卻是一個完美的守業者與接班人,所以曹老闆後來才會歎服的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也!”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當然,正因為孫權是個完美的守業者,所以不適合創業,歸根結底,他心中沒有政治信仰,只有權力野心,不講究政治原則,只講究經濟利益,總之還是太像商人了。而作為一個政治家其實不能太像商人,至少在臺面上不能這樣,搞的跟個利益集團一樣,誰想被你統一?這就是孫權可以做很久割據皇帝,卻無法開創偉大王朝的原因。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圖:影視劇中的孫權

諸葛亮看著這位比自己還小一歲的少年英主,心中長嘆:這就是一個小狐狸啊,隨著時間推移,還會變成一個老狐狸,日後有得跟他周旋了。不過明日愁來明日愁,現在還是回去睡個好覺吧!

而周瑜是看著孫權長大的,他對自己守護的這位少主當然再瞭解不過,當下心領神會,於是笑道:不然主公你帶人去打合肥如何?

孫權聽罷一愣,繼而大笑:公瑾妙計!那孤就去打合肥!子布,你同我一起去(注5),咱們還剩多少兵來著……不管了,管他多少就號稱十萬吧!那曹老賊二十萬就敢號稱八十萬,孤難道就不能號稱十萬?孤宣佈,以後孤就諢名“孫十萬”了,哇哈哈哈哈哈呀!

看來,一個新的時代就要來臨了。

這一年,魯肅37歲;周瑜34歲;諸葛亮27歲;孫權26歲。

另外一邊,程昱68歲;賈詡62歲,曹操54歲;曹純39歲。

遍地英雄千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5)

主筆:閒樂生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

降曹還是抗曹,這是一個大問題。

劉琮降曹了,他已走馬上任青州刺史,從此消失在了史簡之中,碌碌一生,下落不明。

蔡瑁蒯越也降曹了。不過蔡瑁好像被蒯越給賣了,劉琮一家並沒能留在荊州,而被髮配到了青州,蔡瑁很不爽,曹操為了安慰他,與他登堂見妻,但他畢竟與劉家關係匪淺,所以仍不能重用,只當了一個小小的從事中郎,官位不升反降了。蒯越倒是官升光祿勳,名列九卿,一躍成為中央高官。

劉備是決計要抗曹的,他與曹操有國仇家恨,勢不兩立,絕無可能妥協。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諸葛亮也是決計要抗曹的,雖然他的兩個姐夫蒯祺和龐山民都跟著劉琮一起投降了曹操,他的族弟諸葛誕也在曹操手下當官,後來曹操也曾送禮給諸葛亮欲招攬之,但諸葛亮一刻都沒想過要投靠曹操,因為曹操在琅琊郡的屠城行為已經觸碰到了諸葛亮的政治底線,他與曹操,冰炭不同器,日月不併明!

魯肅、周瑜、呂蒙等淮泗將領要抗曹的,因為他們都是寒族土豪出身(周瑜雖然是士族,但只是廬江周氏的二流旁支,根本排不上號),以財富、賓客追隨孫氏打天下,去曹操那裡根本沒得混。還不如拼他一拼,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但是,江東士族與淮泗老臣們卻不想抗曹,就連孫策給孫權留的託孤老臣張昭,乃至孫氏宗室孫輔、孫賁(皆孫權堂兄)等人也不想抗曹(注1),因為大家都怕曹操,曹操有百萬雄師,有戰船千艘,是豺狼虎豹,是不可抵擋的魔鬼。老臣們還想過幾年安生日子,孫氏中想要保全家族也大有人在。況且,江東草創僅十餘年,君臣的名分並未完全定下來,大家來襄助孫氏,最多不過學習齊桓公、晉文公尊王攘夷罷了,割據只是臨時的,大家終歸還是漢臣子,所以,和曹操這個漢丞相合作,共同匡輔漢室(注2),這不才是我們的正路嗎?為什麼好好要打仗呢?人家荊州都放下武器迎曹了,我們也迎曹吧,學習劉琮好榜樣,迎曹迎曹,迎曹萬歲!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那孫權到底想不想降曹呢?當然肯定一定不可能想啊!孫氏本是吳郡一種瓜寒族,孫氏父子卻從孫堅開始,就擠破了腦袋要往上爬,為了能在亂世中開創一片基業,他們不惜賠上自己性命(孫堅、孫策),更不惜大開殺戒,殺郡縣高官(張諮、王叡、許貢)、殺士族名豪(王晟、高岱、周昕),要多狠又多狠!孫權也是一樣,只是比父兄們靈活了很多,無非就是胡蘿蔔大棒,能用的就用(陸遜、步騭、嚴畯)、不能用的就殺(盛憲),不好用的就逐(虞翻、陸績),這種感覺也是相當的爽!兩百多年後南朝劉宋時有一位叫劉敬叔的小說家,專門收集一些奇聞異事民間傳說,這些傳說雖當不得真,但頗能說明一些社會思潮。其中有一則故事很有意思:

孫堅喪父,行葬地。忽有一人曰:君欲百世諸侯乎,欲四世帝乎?答曰:欲帝。此人因指一處,喜悅而沒。堅異而從之。——劉敬叔《異苑》

總之,從孫堅、孫策、孫權三代的殘酷創業史,以及民間的思潮來看,當皇帝的野心其實一直就在他們的血脈裡流淌,所以,自從劉表死後,孫權就感覺很焦躁了,他與劉表雖是仇人,但他還真不想劉表死,因為劉表就是為他抵擋曹操的屏障,是可以利用的棋子,是平衡局勢的砝碼。倘若因劉表一死而導致曹操佔領整個荊州,那他江東在曹操面前可就一絲不掛了!所以,孫權對劉表的荊州雖然虎視眈眈,但只想慢慢蠶食,而不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畢竟強敵(曹操)在側,不可造次。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圖:孫權故里龍門古鎮

現在,劉表死了,孫堅舊部都感覺大快人心,孫權卻有點傷感,正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輔車相依,脣亡齒寒,曹操真打過來了,那該怎麼辦?所以,他才派魯肅借弔喪為名,前去打探情況,看是否能穩住荊州,拖延時間。而魯肅到達長阪坡後,才會在江東集團尚未達成決議的情況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提出孫劉聯合,以穩住劉備集團,使其屯兵江夏以為東吳之戰略前哨。這樣江東集團才能有充裕的時間判斷是戰是和,戰要怎麼戰,和要怎麼和。事實上,還沒等魯肅帶諸葛亮回來商量大計,孫權集團已經收到了曹操的一封信: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意思說曹操剛來荊州旅遊,劉琮就直接跪了,所以他意猶未盡,又弄了八十萬水軍玩玩兒,想跟孫權幸福的打獵,約嗎?

看完這封也不知是邀請信還是恐嚇信,孫權感覺更煩躁了,現在曹操得了劉表的水軍,勢力更盛,看這樣子根本就沒把自己放在眼裡。前些天他在丹陽郡平定了山越後,又特地將自己的駐地西移到了豫章郡的柴桑,觀望成敗(注3),沒曾想曹操竟然這麼快,劉琮竟然這麼水,而底下人竟然也這麼菜,看到信都尿了。一片投降之聲,吵得孫權更加頭疼。

在一片投降聲之中,魯肅帶著諸葛亮閃亮登場,為事情帶來了轉機。史書記載,魯肅和諸葛亮在此期間為孫權分析了諸多利弊,並堅定了其抗曹信念,特別是諸葛亮,他並沒有因為劉備處境危急就卑躬戚膝擺出一副喪家之犬的求人姿態,而是高調的以大國使臣之氣勢,洋洋灑灑、滔滔不絕的給孫權分析道:

第一,曹操就要打來了,將軍你要戰早點戰,要降早點降,你現在還有得選。等曹操站穩腳跟,全定荊州,江東上游門戶大開,將軍你就只有投降一條路可以選了。

第二,曹操確實很強大,但咱們也不是蓋的,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兩位大咖都是牛人,怎能受制於人,居人之下乎?

第三:請孫將軍放心,昔日田橫五百壯士雖亡國之奴,也知堅守節操,誓死不降漢;我們主公劉備遠勝那田橫,自然也誓死不會降曹。

第四:我們雖然在長阪坡敗了一場,但仍有水軍精甲兩萬多人與江夏軍事要地,本錢還可以,不見得就不能翻本。

第五,曹操確實很強大,但連續行軍,已成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且曹操沒有水軍,水戰只能靠荊州人,而荊州人雖然投降,心中並不服從,將軍可知前些天在當陽,竟有十幾萬荊州父老跟著我們逃離曹賊。所以,只要我們兩軍聯合起來,團結一切正義的力量,邪惡的曹賊必然滅亡!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孫權聞言很高興,也更堅定了抗曹的信念,但是朝堂上投降派眾多,其首領張昭又是託孤重臣,魯肅人微言輕,諸葛亮外人一個,誰才能幫助孫權搞定這些鳥人呢?

魯肅忽然想到,他的好朋友中護軍周瑜也是當年孫策託孤之人,且帥到掉渣,在江東威望巨大,當可與張昭分庭抗禮,他若出面堅持抗曹,咱們這些淮泗主戰派就有主心骨了!

於是,魯肅和孫權急召周瑜前來議事。周瑜遂立刻從鄱陽湖水軍基地趕來,表示:

第一,曹操名為漢相,其實漢賊也。我們抗曹,是在為大漢王朝清理垃圾,名正言順,跟張昭他們提的匡輔漢室不衝突嘛。何況曹操此番自來送死,我們豈可不鼓掌熱烈歡迎?

第二,曹操有關中馬超的後患,無法與我們持久作戰,不利必退!

第三,比水軍,曹操肯定不如我們;比陸軍,如今已進入十一月,天寒地凍,冷的叫娘;曹操戰馬草料不足,加上北方將士水土不服,如此馬飢人病,他們必然不是我們的對手!

第四,曹軍號稱八十萬,其實也就十五六萬北方陸軍,加上投降的七八萬荊州水軍,總共也才二十三四萬人;另外荊州剛降,人心不穩,江陵、襄陽等重地也需要留好幾萬駐守吧(注4),這麼算來,曹操來犯的兵力最多不過二十萬,又有如上三個缺點,不足為懼!給我精兵五萬,我保準把曹操抓來給你們玩兒!

第五,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就是破曹的絕佳兵機。倘若錯過此機會,等曹操幹掉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士兵也適應了南方的環境,這仗就沒法打了!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周瑜一席話,言論英發,說得人人為之動容,特別是程普黃蓋韓當週泰呂範甘寧呂蒙淩統等主戰派將領,聽罷一個個硬氣起來,大呼小叫,連連請戰,一股強大的荷爾蒙在東吳朝堂上湧動,張昭秦鬆等投降派老臣見狀不對也只得閉嘴,他們這把老骨頭,要是被這群糙漢子不小心懟一下那可真是划不來。

孫權血性也被調動起來,霍然起身,雙目精光四射:"曹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群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卿言當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孤也。"他越說越激動,突然拔出劍來,一劍砍翻了案几,大叫道:孤意已決,抗曹到底,誰再說投降,老子就這麼砍了他!

叫完又和顏悅色的對周瑜說道:公瑾所要五萬精兵,暫時沒有,給你三萬吧,好在劉備那裡還有兩萬,你們合股抗曹吧,孤在後面給你們支援、加油、撒花!

對於孫權來說,把所有兵力都放在這次聯劉抗曹行動來說是不划算的,還是那句話,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要是輸了就全完了!所以,這次孫權能拿五萬也只出三萬,剩下兩萬讓劉備出,輸了劉備賠光光,他孫權則還有翻本的機會,或者談判的本錢。桑東南邊,就是彭蠡新澤(今鄱陽湖),其沼澤眾多,水系複雜,大有軍事迴旋的餘地。正所謂,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也。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看來,孫權如果不想當皇帝的話,也可去做一個精明的商人。他懂融資,會止損,且非常擅長捕捉商機、激勵團隊與經營現金流,這讓他能在一群殺伐決斷的梟雄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孫權,或許不是這個時代一流的創業者,卻是一個完美的守業者與接班人,所以曹老闆後來才會歎服的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也!”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當然,正因為孫權是個完美的守業者,所以不適合創業,歸根結底,他心中沒有政治信仰,只有權力野心,不講究政治原則,只講究經濟利益,總之還是太像商人了。而作為一個政治家其實不能太像商人,至少在臺面上不能這樣,搞的跟個利益集團一樣,誰想被你統一?這就是孫權可以做很久割據皇帝,卻無法開創偉大王朝的原因。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圖:影視劇中的孫權

諸葛亮看著這位比自己還小一歲的少年英主,心中長嘆:這就是一個小狐狸啊,隨著時間推移,還會變成一個老狐狸,日後有得跟他周旋了。不過明日愁來明日愁,現在還是回去睡個好覺吧!

而周瑜是看著孫權長大的,他對自己守護的這位少主當然再瞭解不過,當下心領神會,於是笑道:不然主公你帶人去打合肥如何?

孫權聽罷一愣,繼而大笑:公瑾妙計!那孤就去打合肥!子布,你同我一起去(注5),咱們還剩多少兵來著……不管了,管他多少就號稱十萬吧!那曹老賊二十萬就敢號稱八十萬,孤難道就不能號稱十萬?孤宣佈,以後孤就諢名“孫十萬”了,哇哈哈哈哈哈呀!

看來,一個新的時代就要來臨了。

這一年,魯肅37歲;周瑜34歲;諸葛亮27歲;孫權26歲。

另外一邊,程昱68歲;賈詡62歲,曹操54歲;曹純39歲。

遍地英雄千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孫權任用周瑜打敗曹操,雄才大略,為何大家都不喜歡他?

注1:據《三國志 宗室傳》:“(孫輔)遣使與曹公相聞,事覺,權幽系之。”及《三國志 朱治傳》:“(孫賁)女為曹公子婦,及曹公破荊州,威震南土,賁畏懼,欲遣子入質。”

注2:據《三國志 孫破虜討逆傳》張紘答孫策:“據長江,奮威德,誅除群穢,匡輔漢室,功業侔於桓、文,豈徒外藩而已哉?”

注3:見《三國志 諸葛亮傳》:“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

注4:據《三國志 樂進傳》:“(樂進)從平荊州,留屯襄陽。”及《三國志 曹仁傳》“(曹仁)從平荊州,以仁行徵南將軍,留屯江陵。”及《三國志 徐晃傳》:“(徐晃)從徵荊州,別屯樊,討中廬、臨沮、宜城賊。”還有《三國志 文聘傳》:“太祖先定荊州,江夏與吳接,民心不安,乃以聘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邊事。”

注5:據《三國志 吳主傳》:“權自率眾圍合肥,使張昭(字子布)攻九江之當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