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滅六國過程中,最難打的和最好打的,分別是哪些國家'

"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本該最容易打卻打得很艱難的是趙國,本該最難打卻輕易打下來的是齊國,一個將領打不贏換個將領就能打贏的是楚國,輕鬆打贏卻後患無窮的是韓國,本來很強大卻自己把自己折騰得不經打的是魏國,本來不經打卻偏偏要去惹事的是燕國。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本該最容易打卻打得很艱難的是趙國,本該最難打卻輕易打下來的是齊國,一個將領打不贏換個將領就能打贏的是楚國,輕鬆打贏卻後患無窮的是韓國,本來很強大卻自己把自己折騰得不經打的是魏國,本來不經打卻偏偏要去惹事的是燕國。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秦國滅六國過程中,最難打的和最好打的,分別是哪些國家

(秦滅六國地圖)

一、本該最容易打卻打得很艱難的趙國。

有人可能會說,不對啊,趙國在戰國後期,是除了秦國以外,最為強大的國家。為什麼卻說它“本該最容易打”呢?

其實,我說的是長平之戰之後的趙國。

長平之戰,趙國一共損失了45萬人,國內的青壯男子,幾乎被殺得乾乾淨淨。剩下的,都是不到18歲,以及40歲以上的老年人(古代40歲以上已經是老年人了)。對於這樣一個國家,要想拿下來,是輕而易舉的。

但是,當長平之戰一年後,秦國進攻趙國都城邯鄲的時候,雖然先後派了25萬大軍,雖然把主將從王陵換成了王紇,並且一度想要起用名將白起,雖然趙國只是一座孤城以及一群老弱病殘的守軍。但是,秦國圍攻了趙國近兩年,卻依然沒有拿下邯鄲。最後,趙國還在魏國和楚國聯軍的幫助下,反敗為勝,把秦軍攆出趙國。

而這一場戰役之後,秦國統一六國的戰爭,足足往後推遲了20多年。

由此可見,趙國確實是最難打的。

二、本該最難打卻輕鬆拿下來的齊國。

齊國是姜子牙的封邑,從西周初年開始就嶄露頭角。後來到春秋的時候,經過齊桓公稱霸,齊國成為諸侯國中的老大。後來,齊國雖然有些衰敗,此後又經歷了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以及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等稱霸的君王。但是,齊國作為東方大國,其實力和地位,依然是數一數二的,是其它諸侯國都無法相比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在齊國後期,因為中了秦國“遠交近攻”的計策,當秦國大肆攻打其它五國的時候,它的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不強,因此,丟失了良機。結果,等秦國把其它五國全部消滅,回過頭來打它的時候,本來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竟然毫無反抗,乖乖地就束手就擒了。

"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本該最容易打卻打得很艱難的是趙國,本該最難打卻輕易打下來的是齊國,一個將領打不贏換個將領就能打贏的是楚國,輕鬆打贏卻後患無窮的是韓國,本來很強大卻自己把自己折騰得不經打的是魏國,本來不經打卻偏偏要去惹事的是燕國。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秦國滅六國過程中,最難打的和最好打的,分別是哪些國家

(秦滅六國地圖)

一、本該最容易打卻打得很艱難的趙國。

有人可能會說,不對啊,趙國在戰國後期,是除了秦國以外,最為強大的國家。為什麼卻說它“本該最容易打”呢?

其實,我說的是長平之戰之後的趙國。

長平之戰,趙國一共損失了45萬人,國內的青壯男子,幾乎被殺得乾乾淨淨。剩下的,都是不到18歲,以及40歲以上的老年人(古代40歲以上已經是老年人了)。對於這樣一個國家,要想拿下來,是輕而易舉的。

但是,當長平之戰一年後,秦國進攻趙國都城邯鄲的時候,雖然先後派了25萬大軍,雖然把主將從王陵換成了王紇,並且一度想要起用名將白起,雖然趙國只是一座孤城以及一群老弱病殘的守軍。但是,秦國圍攻了趙國近兩年,卻依然沒有拿下邯鄲。最後,趙國還在魏國和楚國聯軍的幫助下,反敗為勝,把秦軍攆出趙國。

而這一場戰役之後,秦國統一六國的戰爭,足足往後推遲了20多年。

由此可見,趙國確實是最難打的。

二、本該最難打卻輕鬆拿下來的齊國。

齊國是姜子牙的封邑,從西周初年開始就嶄露頭角。後來到春秋的時候,經過齊桓公稱霸,齊國成為諸侯國中的老大。後來,齊國雖然有些衰敗,此後又經歷了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以及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等稱霸的君王。但是,齊國作為東方大國,其實力和地位,依然是數一數二的,是其它諸侯國都無法相比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在齊國後期,因為中了秦國“遠交近攻”的計策,當秦國大肆攻打其它五國的時候,它的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不強,因此,丟失了良機。結果,等秦國把其它五國全部消滅,回過頭來打它的時候,本來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竟然毫無反抗,乖乖地就束手就擒了。

秦國滅六國過程中,最難打的和最好打的,分別是哪些國家

(長平之戰)

三、一個將領打不贏換個將領就打贏的楚國。。

楚國一直是一個存在感極強的國家,從西周初年開始,由於不滿周天子只是封他為子爵,便開始和周天子叫板。後來甚至不服周天子管,自封為王(後來一度取消)。周天子率軍打楚國,卻遭到全軍覆沒。春秋開始,楚國一直往中原打,一直想在中原爭霸。到了後來,吳越所在地,都成了楚國的地盤。楚國成為當時面積最大的國家。

戰國後期,楚國雖然多次被秦國欺騙,但是其實力一直是相當強大的。最初秦王派李信率軍攻打,被打得大敗。後來,秦王讓王翦帶兵攻打,王翦卻很快就打贏了,滅了楚國。

四、輕鬆打贏卻後患無窮的韓國。

說韓國是秦國輕輕鬆鬆就打贏的,這話一點兒也沒錯。秦國在攻打六國時候的策略是遠交近攻,先弱後強。所以,秦國選擇先打的就是韓國。而事實上,韓國也非常不經打,秦國很快就獲得了韓國大片土地,像箭頭一樣把韓國衝為兩半。以至於另一半上黨郡想要投降趙國,而趙國也欣然接受。這樣一來,秦國才不得不打亂計劃,先碰在當時來說最強的趙國。

秦國最後雖然輕輕鬆鬆就拿下了韓國,但是並沒有一了百了。後來,韓國宰相後人的張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差點把秦始皇砸死。接著,張良又幫助劉邦最先打進咸陽,滅掉秦朝。再接著,劉邦在張良的戰略規劃之下,平定各路諸侯,建立漢朝。可以說,韓國雖然是六國中最弱的,但是強大的秦國卻是被韓國的後人給滅掉的。

"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本該最容易打卻打得很艱難的是趙國,本該最難打卻輕易打下來的是齊國,一個將領打不贏換個將領就能打贏的是楚國,輕鬆打贏卻後患無窮的是韓國,本來很強大卻自己把自己折騰得不經打的是魏國,本來不經打卻偏偏要去惹事的是燕國。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秦國滅六國過程中,最難打的和最好打的,分別是哪些國家

(秦滅六國地圖)

一、本該最容易打卻打得很艱難的趙國。

有人可能會說,不對啊,趙國在戰國後期,是除了秦國以外,最為強大的國家。為什麼卻說它“本該最容易打”呢?

其實,我說的是長平之戰之後的趙國。

長平之戰,趙國一共損失了45萬人,國內的青壯男子,幾乎被殺得乾乾淨淨。剩下的,都是不到18歲,以及40歲以上的老年人(古代40歲以上已經是老年人了)。對於這樣一個國家,要想拿下來,是輕而易舉的。

但是,當長平之戰一年後,秦國進攻趙國都城邯鄲的時候,雖然先後派了25萬大軍,雖然把主將從王陵換成了王紇,並且一度想要起用名將白起,雖然趙國只是一座孤城以及一群老弱病殘的守軍。但是,秦國圍攻了趙國近兩年,卻依然沒有拿下邯鄲。最後,趙國還在魏國和楚國聯軍的幫助下,反敗為勝,把秦軍攆出趙國。

而這一場戰役之後,秦國統一六國的戰爭,足足往後推遲了20多年。

由此可見,趙國確實是最難打的。

二、本該最難打卻輕鬆拿下來的齊國。

齊國是姜子牙的封邑,從西周初年開始就嶄露頭角。後來到春秋的時候,經過齊桓公稱霸,齊國成為諸侯國中的老大。後來,齊國雖然有些衰敗,此後又經歷了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以及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等稱霸的君王。但是,齊國作為東方大國,其實力和地位,依然是數一數二的,是其它諸侯國都無法相比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在齊國後期,因為中了秦國“遠交近攻”的計策,當秦國大肆攻打其它五國的時候,它的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不強,因此,丟失了良機。結果,等秦國把其它五國全部消滅,回過頭來打它的時候,本來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竟然毫無反抗,乖乖地就束手就擒了。

秦國滅六國過程中,最難打的和最好打的,分別是哪些國家

(長平之戰)

三、一個將領打不贏換個將領就打贏的楚國。。

楚國一直是一個存在感極強的國家,從西周初年開始,由於不滿周天子只是封他為子爵,便開始和周天子叫板。後來甚至不服周天子管,自封為王(後來一度取消)。周天子率軍打楚國,卻遭到全軍覆沒。春秋開始,楚國一直往中原打,一直想在中原爭霸。到了後來,吳越所在地,都成了楚國的地盤。楚國成為當時面積最大的國家。

戰國後期,楚國雖然多次被秦國欺騙,但是其實力一直是相當強大的。最初秦王派李信率軍攻打,被打得大敗。後來,秦王讓王翦帶兵攻打,王翦卻很快就打贏了,滅了楚國。

四、輕鬆打贏卻後患無窮的韓國。

說韓國是秦國輕輕鬆鬆就打贏的,這話一點兒也沒錯。秦國在攻打六國時候的策略是遠交近攻,先弱後強。所以,秦國選擇先打的就是韓國。而事實上,韓國也非常不經打,秦國很快就獲得了韓國大片土地,像箭頭一樣把韓國衝為兩半。以至於另一半上黨郡想要投降趙國,而趙國也欣然接受。這樣一來,秦國才不得不打亂計劃,先碰在當時來說最強的趙國。

秦國最後雖然輕輕鬆鬆就拿下了韓國,但是並沒有一了百了。後來,韓國宰相後人的張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差點把秦始皇砸死。接著,張良又幫助劉邦最先打進咸陽,滅掉秦朝。再接著,劉邦在張良的戰略規劃之下,平定各路諸侯,建立漢朝。可以說,韓國雖然是六國中最弱的,但是強大的秦國卻是被韓國的後人給滅掉的。

秦國滅六國過程中,最難打的和最好打的,分別是哪些國家

(荊軻刺秦王)

​五、本來很強大卻自己把自己折騰得不經打是魏國。

魏國一度是戰國七雄中最為強大的國家。但是強大之後,魏國就開始折騰,內部鬥爭加劇,人才大量外流。對於秦國強大來說起決定性的作用的三個人:商鞅、張儀、范雎,本來都是魏國的。魏國自己留不住這些人才,不容這些人才的存在。因此,最終秦國在魏國培養的人才的幫助下,強大起來。而魏國則因為內訌及人才的流矢,走向了衰敗。

最後,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秦國只需掘開河水往大梁城一灌,魏國就崩潰了。

六、本來不經打卻偏偏要去惹事的燕國。

燕國本來是比較弱的,但他偏偏要惹事。趙國很強,燕國偏要惹趙國,結果被趙國打敗。一出“荊軻刺秦王”,更是讓秦國勃然大怒。秦國本來沒想過要先打燕國的,因此調整策略,加快了進攻燕國的步伐,打得燕國只得遷都。

事實上,秦國一直沒把燕國放在眼裡,以至於都是在滅掉韓、趙、魏、楚後,才順道滅掉燕國,再順道滅掉齊國。

(參考資料:《史記》《戰國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